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健康

    /
  • cover

    十年来从未见过!为啥现在加拿大这么多人生病?

    流感正在加拿大肆虐,上周流感检测阳性率达到 21.2%,创下全季新高,超过了 2023-24 流感季节 18.7% 的峰值。 您现在可能会看到或听到周围很多人咳嗽和打喷嚏。官员们说,加拿大冬季呼吸道病毒季节来得晚,现在正全面爆发。这意味着与过去几年相比,患流感并住院的人数更多。 加拿大呼吸道病毒监测报告: https://health-infobase.canada.ca/respiratory-virus-surveillance/laboratory.html跟踪某些病毒每周的流行情况以及每周的变化趋势。 该报告统计了 2 月 1 日当周的 8,586 例流感检测病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 65 岁或以上的加拿大人中。 最近几周,流感的阳性检测率一直在上升,近 95% 的病例被检测为甲型流感,这是本季的主要流感类型。 据CBC报道,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卫生局感染预防和控制医学主任兼传染病服务负责人卡里姆·阿里博士说:“我们已经近十年没有看到如此数量的流感病例和严重疾病了”。 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儿童医院(Montreal Children's Hospital)传染病专家、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儿科副教授杰西·帕彭伯格(Jesse Papenburg)博士说,该省目前每三次流感检测中就有一次检测结果呈流感阳性,这反映了这个流感季节的强度。 他说,在截至 2023 年的几年里,大约 10% 到 20% 的因流感而被儿科医院收治的儿童需要重症监护。早在 2006 年,加拿大研究人员就报告称,大约 12% 的流感住院儿童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本季的数据尚未细分。 帕彭伯格还指出,流感疫苗有助于保护儿童免受感染。“我对家庭的建议是,现在接种疫苗还为时不晚。” 周五,加拿大公共卫生署指出,流感活动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广泛传播”。PHAC 表示,COVID-19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正在减少。在加拿大,流感季节通常从 11 月持续到 4 月。 加拿大的目标是为 80% 的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如最年轻和最年长的人群。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表示,流感疫苗接种目标旨在保护那些呼吸道疾病感染和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Firestone 呼吸健康研究所执行主任鲍迪什(Bowdish)说,加拿大从未达到过这一目标。她说:"好消息是,在 65 岁以上的人群中,我们已经开始逐步超过 70%"。 她指出,在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也很重要,这不仅可以防止对孕妇和妇女健康造成不良后果,还可以将保护作用从母亲传递给婴儿,使新生儿免于住院治疗。 流感疫苗的其他优先组包括患有哮喘,心脏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以及计划接受癌症化疗的人。 由于今年的流感季节来得很晚,很多人在秋季就接种了流感疫苗,鲍迪什说,秋季流感疫苗的免疫力在减弱,导致现在流感传播迅速。 她说:“当高峰较晚到来,像二月一样,大多数人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保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今年会看到这么多的入生病”。
    time 3个月前
  • cover

    28岁模特儿网红腹部绞痛,送院3天不治

    巴西知名模特儿兼网红Laleska Alexandre在IG拥有2.6万粉丝,还经营自己的服装品牌。她日前因腹部剧烈疼痛就医,结果抢救3天仍宣告不治,得年28岁。 据当地媒体报道,其表妹Karízia Temóteo接受访问时表示,表姐之前就感到不舒服,却没有即时就医。直到2月2日因为严重的腹部绞痛、痉挛,被紧急送往急诊室并接受手术。然而医生在过程中发现有感染现象,且病情已处于晚期。 抢救3天后,Laleska Alexandre于2月5日宣告不治。 目前已知Laleska Alexandre患有卵巢输卵管脓疡(TOA),这是女性急性或慢性下腹疼痛原因之一,也是骨盆腔发炎(PID)的严重表现;症状包括发烧、腹痛、恶心等,如果体内脓疡破裂,则可能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败血症。而Laleska Alexandre的死因,就是卵巢感染引发败血性休克。
    time 3个月前
  • cover

    加拿大本季流感95%为甲流!这些地区最活跃

    全国数据显示,上周流感检测阳性率达到21.2%,创下全季新高,超过了2023-24年流感季节的18.7%的峰值。 图源:unsplash@enginakyurt 据CP24报道,上周五更新的联邦政府健康信息库仪表板显示,2月1日当周流感检测结果为8,586例,大多数集中在65岁或以上的加拿大人中。 阳性率一直在上升,近95%的病例被检测为甲型流感,这是本季的主要亚型。 根据数据库,共记录了63个与流感相关的新爆发,每周住院率为每100,000人口2.4 人。Infobase指出,这两个指标在最近几周都“总体稳定”。 图源:CP24 根据最新数据,流感活动在多伦多地区、BC省温哥华岛、温哥华沿海和Fraser地区、魁北克省西部和中部以及魁北克和Chaudieres-Appalaches地区被认为“普遍”。 到目前为止,2024-25年流感季节的高峰期比近年来晚。 Infobase数据显示,去年流感检测中阳性率最高的是12月28日那一周,而一年前,2022-23年流感季节的高峰期是在11月23日那一周,阳性率高达24.3%。
    time 3个月前
  • cover

    无耻!卑诗省有人用老百姓救命药赚黑钱!

    据CBC报道,BC省目前正陷于一场重大的处方药走私案件,其中包括国际非法贩运! 根据BC省卫生部最近发布的一份文件中表面,现在BC省有很大一部分阿片类药物正在被不明人士转移,且这些药流动在BC省内、全加拿大乃至国际间贩运。阿片类药物英文叫做Opioids,是一类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病人中度或重度的疼痛。 阿片类药物一般可用于病人的术后恢复的疼痛、骨折、癌症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但同时,阿片类药物同时具有成瘾、滥用和过量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和健康问题,包括呼吸抑制、依赖性和死亡,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管理此类药物的使用。这些不法分子就是看重了阿片类药物的此类功能,从而拿到药源进行非法贩卖或不正当使用。 此消息浮出水面后,BC省保守党对此事严厉谴责,并呼吁对BC省的整个安全供应药物计划进行调查。据悉,该文件就是由保守党公布的,文件中还透露,卫生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下一步可能会针对“特定的可疑药房”开始进行执法打击行动。B.C.保守党公共安全评论员Elenore Sturko也向媒体表示,保守党早就说明过处方阿片类药物存在非法走私等潜在问题,她希望BC省对此项目进行公开调查。 Sturko补充道:“这里有迹象表明,这些滥用药品的人正在剥削我们省内最脆弱的人群,他们通过建立自己的运行体系,从而让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在药房、住房和医疗行业中,通过剥削吸毒成瘾者来获利。” “老实说,这么做真让人恶心。”Sturko还表示,省政府一直在尽力淡化药品被转移的问题,因此她建议,如果在没有医疗专业管理人员见证的情况下,不应分发处方替代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Sturko说道:“毫无疑问,药品在帮助那些遭受物质使用障碍和毒瘾的人群起到重要的特殊作用,这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应该先确保对的药用在对的人身上,而不是一味地发放如此大量强效高且让人上瘾的药物。”同时,有知情人士(未透露姓名)告诉CBC记者,目前一些位于温哥华东区的药房正在向弱势患者支付现金回扣,而此类做法正是BC省几年前曾严厉打击的行为,这也说明走私药物的现象没有被真正地解决过。随后,卫生部部长Josie Osborne也证实了这份报告的真实性,但她表示这种报告被泄露的行为令人“失望”,原本的调查可能会因此牵连且受到影响。 Osborne在泄露文件后的线上简报会上表示,除了卫生部工作人员外,此次调查还由一支由前警察组成的特别小组进行。Osborne还告诉媒体,BC省政府将继续专注于调查,并表示解决此问题是政府的优先事项。“对于某些从中盈利的药剂师或药房而言,他们犯的错不会被任何借口所原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非常强硬的行动,我们希望并确保我们在帮助人们,因为归根结底,这关系到人们的生命。”Osborne补充道。Osborne表示,此次调查始于她在去年选举后被任命为该职务之前,并强调,涉嫌参与转移的药房只是“极少数”。 回到文件本身,这份38页的文件并未注明确定日期,但它包含了截至去年12月的数据,数据显示治疗毒品使用者的氢吗啡酮处方量在近年来激增了能有20倍。文件还提到,部分药房涉嫌“向客户提供奖励”,有超过60家药房被列入名单,并且一些“社区住房(福利房)工作人员”竟要求租户去特定药房购买处方药。 文件的内容还表明,此次走私涉案人员竟包括了医生、生活辅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有组织的犯罪分子。想象一下医生和犯罪分子勾结互惠的画面,简直叫人毛骨悚然、细思极恐!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正是加拿大与美国面临双方贸易战威胁的关键时刻,美国曾在公共媒体面前表示将会采取措施防止加拿大的芬太尼非法流入美国。
    time 3个月前
  • cover

    快盼到了!加拿大全民牙保即将开放18-65岁申请

    终于要等到了! 迈入2025年,距离加拿大牙科保健计划(CDCP)覆盖到全民又进了一步。 加拿大牙科保健计划(CDCP)旨在为年收入低于9万加元、且无商业牙科保险的居民提供经济实惠的牙科保健服务。这一计划的目标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加拿大人,无论年龄或经济状况,都能享受到必要的牙科护理,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截止目前,18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群体均可申请这项保险。而根据官网消息,覆盖人群最多的18~65岁之间的成年人群体也将于2025年开放申请。 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开放日期,大家就静等好消息吧。 在这之前,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以下有关申请的方方面面。 有哪些项目? 2024年11月1日起,加拿大卫生部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项目范围,可以申请获得保险的额外治疗: 专科检查; 牙冠; 根管再治疗; 可摘局部义齿、覆盖义齿和即刻义齿; 主要外科手术; 中度镇静、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 至此,CDCP覆盖的服务项目如下: 预防性服务:洗牙、抛光、密封剂和氟化物;           诊断服务:口腔检查和X光检查等;           修复服务:补牙等;           牙髓服务:根管治疗等;           口腔修复服务:全口和局部可摘义齿等;           牙周服务:深度洁治等;          口腔手术服务:拔牙等;      详细项目可登陆以下网址查看: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dental/dental-care-plan/coverage.html#services      谁有资格申请? 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孩子,以及有残障问题的成年人都已经可以申请。其他人群也将于2025年内开放申请。 除了年龄,申请人还必须符合以下申请条件: 必须是加拿大税务居民;         已申报2023年的个人税务(Tax Return)并已收到NOA;               家庭收入(Adjusted Family Net Income)低于9万; 没有其他牙科保险(例如,私人牙科保险、公司牙科保险,但有其他省府/联邦保险的可以申请)。 如果您不属于上述任何类别,没关系,加拿大牙科保健计划的下一阶段将于2025年实施,届时将覆盖到所有剩余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居民。     可拿多少补贴?          以儿童为例,根据家庭收入不同,每个符合条件的孩子可获得 260 加元、390 加元或 650 加元的免税牙科补贴,每个孩子最多可申请 2 次。 家庭调整后净收入低于$7万加元,则符合资格的儿童可获得$650加元牙科补贴; 家庭调整后净收入为$70000-$79999加元,则符合资格的儿童可获得$390加元牙科补贴;     家庭调整后净收入为$80000-$89999加元,则符合资格的儿童可获得$260加元的牙科补贴。 如何申请?               以儿童为例,小编带您手把手过一遍: A.申请材料: SIN工卡号(孩子及家长)           生日           全名         家地址、邮寄地址           其他由政府提供的牙科保险信息          你和你的配偶都已报2023年个税,并且已收到NOA  B.申请流程: 1.进入网页,点击Apply开始申请: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dental/dental-care-plan/apply.html 2.点击 agree and continue 3.选择为谁申请: 第一个选项:给自己申请 第二个选项:给孩子申请     第三个选项:给自己和孩子申请 第四个选项:给其他人申请 我们以给孩子申请为例进行下一步。 4.确认你是否报税,选“yes”,若没报税,则不能申请。 5.选择添加一个孩子,点击“continue”. 6.填写孩子的信息:姓名、出生日期、是否有社会保险码(SIN码)以及你是否是孩子的监护人,按实际情况填写。           7.孩子是否有其他牙科保险,没有就选择“No” 8.如果只给一个孩子申请,就点击“continue”,若还有其他孩子一起申请,可以继续添加。 9、填写家长/监护人信息(姓名、生日、工卡号、婚姻状况、电话、邮箱、邮寄地址);如果有配偶,则双方信息均需要填写。 10、选择后续沟通方式(英语/法文;电子邮件或纸质邮件); 11、确认提交。 提交后,申请人会收到一个确认码;此后可以用这个确认码来查询申请的最新进展。 在加拿大看牙有多贵,大家都知道吧!有福利就抓紧申请吧。 信息源:canada.ca 等  
    time 3个月前
  • cover
    5个月前

    立竿见影解决医荒 卑诗这市府使出这招!

    史提勒-莫尔多万医生将成为科尔伍德市招募到的第一位家庭医生。科尔伍德市府 卑诗省科尔伍德市(Colwood)直接雇用医生作为该市员工,以缓解家庭医生短缺问题的「开箱即用」(out-of-the-box)计划引起了加拿大各地的兴趣。 科尔伍德市长小林 (Doug Kobayashi) 表示,已经为市府运营的医疗诊所聘请到第一位家庭医生。该个位于维多利亚区的城市,希望在加拿大首见的试点计划下再聘用7名家庭医生。 他说,家庭医生将作为市府员工领取薪酬,享有全额福利、假期和退休金。 小林市长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他首次提出该计划时,一些人评论称之「疯狂」,但现在引起了全国其它社区的兴趣,这些社区也面临家庭医生短缺的问题。 小林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所有其它城市的电话、简讯、电邮都在疯狂地传播。他们很好奇我们到底在做甚么。」 小林说,科尔伍德的计划对家庭医生很有吸引力,因为这些招募而来的人员成为支持团队的一部分,专注于福祉,而不是经营诊所的业务。 虽然医生将作为科尔伍德员工获得薪酬,但该计划的资金将来自诊所透过卫生厅收取的省级收入,就像其它诊所的医生投入时间和办公室助理收取费用一样。 小林说,他最初曾向卑诗省府提出了这个概念,2023年夏天,省府向该计划提出了建议,很快就获得了值得其探索的绿灯。 他于周一早上向卑诗卫生厅提交了这些计划,到了中午,他接到了前卫生厅长狄德安(Adrian Dix)的电话,希望可以讨论该计划。 科尔伍德市估计,该计划全面投入使用后,每位新家庭医生可与1,250名当地居民建立联系,总计可达10,000名患者。 「这真是一次冒险,但我们已经做到了,我正在做我说过要做的事。」小林说:「人们认为我是个疯子。我确实是。我是一个打破常规的思想家,但这很合乎逻辑。」 史提勒-莫尔多万(Cassandra Stiller-Moldovan)医生将成为该诊所的第一位家庭医生,她说她和家人将从安省伦敦市搬到温哥华岛。 史提勒-莫尔多万周五在安省的车道上铲雪,她说她期待在西岸生活和行医,而无需承担营运办公室的额外职责。 她表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我的生活,无论是对我自己的职业,还是对我个人来说。」 「我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和配偶,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模式,可以让我真正专注于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照顾病人。对我来说,这确实是理所当然的事。」 史提勒-莫尔多万表示,成为医生而不是担心管理费用和帐单的办公室老板也很有吸引力。 在科尔伍德诊所,她说她将获得雇主支付的带薪假期、病假和产假福利。 卑诗医生协会(Doctors of BC)主席卡里穆丁(Ahmer Karimuddin)表示,在医生短缺的时代,科尔伍德计划是一项「大胆」的举措。 他说,家庭医生希望在当地商场或购物中心开设诊所的旧模式已经过时,社区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吸引医生。 卡里穆丁说:「我衷心祝贺科尔伍德市有足够的勇气尝试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在整个加拿大,我们都看到家庭医生的短缺,我们需要考虑与过去不同的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 卑诗医生协会是一个由16,000多名卑诗省医生、驻院医师和医学生组成的协会。 (图:CBC)
  • cover
    5个月前

    判了!女子冒充护士在BC医院工作1年 治疗900人!

    连续冒充护士的布里吉特·克莱鲁(Brigitte Cleroux)因在2019年至2021年间在卑诗省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包括冒充身份、伪造、诈骗、盗窃、袭击和持械袭击,被判处7年监禁。 现年52岁的克莱鲁利用偷来的和伪造的文件,在卑诗省素里市担任牙科助理,并在温哥华的BC妇女医院以及维多利亚的私立View Royal外科中心担任护士。 袭击和持械袭击的指控与她未经患者同意,作为一名没有执照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有关。 克莱鲁之前曾因类似罪行在魁北克省、阿尔伯塔省和安大略省被定罪,目前她正在安大略省服刑7年,罪名是冒充护士在渥太华的两家诊所行医。 卑诗省最高法院副首席法官希瑟·霍尔姆斯(Heather Holmes)在宣判时详细说明了克莱鲁所认罪的11项罪名的复杂判决过程,并指出,这一判决的整体影响将使克莱鲁的安大略省监禁期延长三至四年,因为卑诗省的判决将部分与安大略省的刑期并行执行。 一名在BC妇女医院妇科病区接受克莱鲁治疗的受害者表示,她对这一判决感到失望。 “总刑期似乎并不合适,无法与她的罪行对个人、她所冒充的护士以及她所利用的医疗机构的公众信任所造成的影响相匹配,”这位妇女说。由于出版禁令,她的姓名不能公开。 这位妇女表示,她在BC妇女医院接受过极好的护理,包括生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但四年前,当她在一次手术中遇到克莱鲁时,她立即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当时克莱鲁给她注射了芬太尼。 “在我与她接触的第一分钟,感觉就不对。我开始怀疑她不是一个很称职的人......她做了很多事情和说了很多话,简直是极其恶劣的,”她说。 这名妇女表示,她正在参与一项针对BC妇女医院的民事诉讼和提起的集体诉讼。 克莱鲁盗用了一个真实护士的身份和注册号码,并通过这些以及其他伪造和虚假的文件在温哥华和维多利亚被雇用。 由于出版禁令,真实护士的身份无法公开,她因此被迫更改了名字。 克莱鲁在BC妇女医院工作的这一年内,共治疗了近900名患者,在维多利亚的私立诊所工作的三周内,还治疗了包括儿童在内的56名患者。 霍尔姆斯表示,鉴于克莱鲁有着长时间的犯罪记录和长期的严重不诚实历史,“克莱鲁改过自新的希望似乎很小。”
  • cover
    5个月前

    华人网友:因老婆报$3000假保险我同事被开除了

    因为贪一点小便宜毁了自己老公的前程,这样的丑事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小红书网友@超咸Ivy发帖说:同事报$3000假保险被开了。Manulife 查到该同事报假保险,来公司调查,经调查是他太太报了$3000假保险,结果同事因为integrity被fire了。 提醒华人同胞要注意,没必要贪小便宜,年关也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不靠谱机构,自毁前程不值得! 图源:investmentexecutive 一位网友评论说:大部分sunlife majulife这些报的时候不用传receipt,app上填一下日期金额就行,抽查到了才会问要receipt。 一位网友评论说:我有同事每次按摩买药后,一份receipt报两个保险报销两次(自己一个他老婆一个),后来不知怎么被发现了,被开了。 一位网友评论说:我连20%都不cover,客人自己付差价…不想付就不接,店里也是,从不direct billing 开单RMT签字我都是一个一个核对,并且online系统随时查的到,从不去华人店就职,她们太喜欢钻空子了,还有伊朗,印度owner的店。 我遇到过一个客人就是用太太的份额1500好像,最后被查,年薪20万的工作被辞退了,花了好久才找到新工作,然后一来就问我是不是真的RMT,因为他不想再出乌龙了,他说之前那个店伊朗人开的,搞一些工作人员压根没牌。 一位网友评论说:好奇,用太太的份额怎么查出来的,是有当天的监控还是咋的? 一位网友评论说:可是你保险是有额度的,超过了不会给你claim的,上次我知道我自己超了,超了的部分就没给我啊,就只给了我正常的,所以怎么能报假保险? 一位网友评论说:好奇你的同事开了啥假保险? 眼镜? 一位网友评论说:我们公司一次性开了十多个印度人,他们都在一个华人开的理疗店虚开发票,一共才一千来块钱。Sun life查到这些人单子上的理疗师根本不在这家店工作,顺藤摸瓜一起端了。然后听说那家Clinic就关门了,那个华人又跑别处另起炉灶,这够恶心的了! 一位网友评论说:还是不够小心,开发票不做服务钱对半分的有的是,关键时间能不能对得上,技师也是得额外小心,不能被钓鱼执法。 一位网友评论说:如果是假的,那不是贪便宜,是欺诈。 一位网友评论说:最近Sunlife也抓到不少,真的不要贪便宜。 一位网友评论说:真的不能自己瞎报的啊。我正规报都有好几个practitioner告诉我保险公司有打电话给他们核实,我有没有那个时间去做那个项目。要是假的这不一下子就揭穿了嘛。 一位网友评论说:我也有认识的被manulife抓到了,manulife找人做卧底说要开票,然后那个店就给了几个理疗的,所有报过那个理疗师的都被查了,我朋友是在另外一个店开的,也被查了。  图源:manulife 据报道,2016年多伦多公车局 (TTC)就因涉嫌福利诈骗解雇了包括1名高管在内的8名员工,诈骗涉及金额超过400万元。 报道说,TTC 接到线报后展开内部调查,结果查出公司内部多人涉嫌与一家名为 Healthy Fit 的医疗设备公司勾结,假称购买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接着找负责TTC员工保险的宏利金融公司(Manulife Financial)报销相关费用,然后再同这家医疗设备分钱,涉及金额超过400万元。 事发后多伦多警方向 Healthy Fit 公司的老板提出数项指控, TTC 炒掉8名员工。
  • cover
    5个月前

    斯坦福大学肺癌顶级医生 得了晚期肺癌

    林彦峰医生开设了一门医学课程,内容围绕他作为癌症患者的经历展开,这门课也是林彦峰最后想说的话。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林彦峰(Bryant Lin)长期从事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病例之一。 今年5月,从不抽烟的林彦峰被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有全身多处转移,后经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巧合的是,林彦峰近年的研究方向正是亚裔非吸烟者肺癌的趋势和原因。 患病后,林彦峰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在斯坦福大学新开了一门选修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他通过自己的抗癌视角,为其他癌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探索。 作为一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林彦峰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这门课是我最后想说的话。”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兼研究员林彦峰(Bryant Lin)在上新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知名肺癌专家罹患肺癌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官网介绍,林彦峰是医学博士、工程硕士,也是一名初级保健医生、教育家和研究员。 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本科、硕士学位后,他在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和塔夫茨医学中心相继完成医学博士和内科培训。来到斯坦福大学后,他担任过心脏电生理学研究员和生物设计研究员,后留在医学院任教。 很长一段时间,林彦峰身兼医教研数职,日常会出初级保健门诊,服务广大亚裔人群。2018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亚洲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聚焦亚裔人群癌症风险,尤其关注非吸烟者肺癌。 彼时,这一疾病人群已引起广泛关注。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随着控烟力度加大,21世纪初至今,美国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连年下降,不吸烟者的肺癌数却在增加。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不吸烟者肺癌在肺癌总发病数中约占10%-20%。其中,年轻、不吸烟女性从2006年至今的肺癌年发生率增长2%,成为疾病增长较为明显的群体之一。 对于这一疾病趋势,林彦峰的同事、肿瘤学家希瑟·韦克利(Heather Wakelee)认为,基因突变或能解释部分原因。“约50%的亚裔非吸烟肺癌患者能检出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其他族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团队证实,在非吸烟肺腺患者的肿瘤样本中,90%存在着致癌基因突变或融合。进一步研究显示,约89%非吸烟肺腺癌患者来源的肿瘤样本有且只有5种突变中的1种,包括EGFR、KRAS、HER2、ALK突变以及ROS1基因融合。 林彦峰创立斯坦福大学亚洲健康研究教育中心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这股疾病趋势寻找答案。他和同事创建中心自己的“癌症登月计划”,希望引导资源,让学者们多加关注EGFR突变相关肺癌研究。 想不到的是,作为这项研究的发起者,林彦峰竟也成为了典型病例之一。 不缺医疗资源,他的病为何没有早发现?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肺癌,短短几个月内,林彦峰经历了从医生到患者的身份急转。 对此他略感惊讶,更多则是困惑,自己是医学专家、拥有大量医疗资源,为什么没能早些发现? 实际上,这也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肺癌筛查计划”负责人娜塔莉·路易(Natalie Lui)的解释是,“和肺癌早筛策略有关。” 就癌症早筛标准来说,美国癌症协会去年11月更新的指南建议是:50-80岁,目前吸烟或既往吸烟(≥20包/年)的无症状人群,应每年做1次低剂量CT检查。 中国对肺癌筛查建议的起始年龄同样是50岁,具体的高危人群包括吸烟≥20包/年、戒烟不足15年,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共事超过20年,或一级亲属确诊肺癌的人。 在娜塔莉·路易看来,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癌症筛查过于聚焦“高危人群”,从而导致其他人可能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例如,一些年龄未满50岁且不抽烟的肺癌患者被忽视了,即便他们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具典型性。 “有人会因咳嗽等症状就诊,初级保健医生一旦排除年龄、抽烟、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后,不会意识到这可能是肺癌。”娜塔莉·路易在课上进一步解释,这些患者容易错过早诊早治的窗口期。另有小型调查显示,肺癌患者通常在最早出现症状的138天后才开始接受治疗。 林彦峰正是典型案例之一。今年3月,有季节性过敏的他开始咳嗽,后不断加剧,数周的抗生素、激素、抗过敏治疗均无效。 完善了一系列检查后,CT提示其右肺有异常肿块影、积液,肿块直径达11厘米。林彦峰在两周内收到诊断报告,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此时,距离他最早出现咳嗽已过去8周,影像学资料显示,他的骨骼、肝脏、皮肤、大脑均有转移灶。 “从医多年,我第一次在MRI(核磁共振成像)中看到大脑出现50个斑点。那是我自己的报告。”林彦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得癌、会成为一个研究样本。但它发生了。” 开设新课程,希望推动医学发展 确诊后,林彦峰开始接受进一步治疗。基因测序提示,他存在EGFR突变,这会造成EGFR蛋白质过量,促使癌细胞成长;还会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更易发生转移。 好消息是,目前临床已有靶向药物,能有效抑制突变基因的活性。对于亚裔不吸烟者基因突变几率更高的真实原因,全球医疗界仍在努力寻找答案。 按医嘱,林彦峰每3周做一次化疗,同时每天口服第三代靶向药EGFR-TKI。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对肺癌脑转移亦有疗效,生存数据有待确定。 截至2024年10月,林彦峰大脑的50个病变灶消失了,不过他也承认,自己的生存期是个“谜”,一年两年或五年,谁都说不好,因为靶向治疗普遍存在耐药性问题,将会影响、削弱治疗的精准性和长效性。 即便生存期未知,林彦峰依然乐观。如今,他更能体会癌症患者的艰辛,包括语言差异、保险条件欠佳、无法请假看病等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处境,因而对其他患者更具同理心。 今年秋天,林彦峰决定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分享自己从医生变成患者的抗癌历程,让更多人知道肺癌的风险并尽早识别症状。 按照林彦峰的规划,这门新课每周一次,持续10周。在首节课程中,林彦峰请来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保罗·福特(Paul Ford),以及胸外科医生娜塔莉·路易,共同讨论现代癌症诊断关键步骤的得失。 除了讲授不吸烟者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这门独一无二的课程,也将深入探讨筛查策略、针对性疗法、专业护理、营养支持、精神支持等重要辅助疗法。 在课堂上,林彦峰平淡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参与医学讨论并回答学生提问,丝毫看不出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 有人评价称,他勇敢地公开了自己的诊疗经历,有助于减少疾病污名化,向大家传递出“任何人都能患癌”的信息,以此引起广泛重视。 在最后一节课中,林彦峰等将探讨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包括CAR-T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和下一代免疫疗法。他希望,通过一系列讨论,能够鼓励每个人思考个性化的癌症治疗和医学艺术。 “即使听讲者不学医,也能了解癌症如何影响与之抗争的人类。”林彦峰说。
  • cover
    5个月前

    3娃爸出院1天就安乐死!家属怒!600人不必死?

    根据加拿大卫生部最新分析,医疗辅助死亡(MAID,俗称安乐死)的人数再次增加。 2023年,加拿大每20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安乐死。 卫生部上周发布的第五份年度报告披露,2023年共收到19,660份MAID申请,其中15,343份符合资格,其余申请中包括:2,906人在程序完成前死亡,915人不符合资格,496人撤回申请。 MAID被加拿大政府定义为“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在医生帮助下结束生命的程序”。   根据法规,MAID仅在特定条件下合法,其资格标准可在官网查询: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health-services-benefits/medical-assistance-dying.html 报告指出,去年加拿大4.7%的死亡者(约每20人中1人)选择了MAID,尽管同比增长15.8%,但增速有所放缓,仅为前几年的一半。 此前2020-2021年增长率为32.6%,2021-2022年为31.2%。 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BC省去年的医疗协助死亡人数最多。 受助者的年龄中值为77.6岁,且男性略多于女性(51.2%对48.8%)。 联邦政府决定,将仅患精神疾病者申请MAID的资格推迟至2027年3月17日。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的调查显示,超半数加拿大人反对将MAID扩展至仅患“无法治愈”精神疾病的人群。 “安乐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充满争议的话题,在加拿大也不例外。 3娃爸爸出院一天,被执行安乐死 一名52岁的BC省男子在从医院获得一天外出许可期间,接受了医疗辅助死亡。   近日,他的家属提起非正常死亡索赔诉讼,称他根本不符合接受MAID的资格,程序不当导致了他的死亡。 据CTV报道,这名男子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诉讼中被匿名为J.M.M。 他患有精神疾病及慢性背痛,于2022年通过MAID结束生命。 家属透露,他原本因《精神健康法》被强制送往温哥华圣保罗医院接受精神病治疗,但却在医院批准外出期间前往诊所完成了安乐死程序。 家属认为,J.M.M.的死亡源于医生和机构的不当行为,以及联邦和省政府对MAID制度的监管不力。 J.M.M.在申请MAID时患有长期精神疾病,甚至在获得批准后曾表现出犹豫,而家属提出的担忧也未被重视。甚至,家属在事后才得知他的死讯。 家属的核心指控包括: 1. J.M.M.根本不符合MAID资格,批准程序存在重大过失; 2. 现行联邦和省级MAID法律框架违反《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 “违反了《宪章》第7条和第15条,剥夺了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以及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 诉讼指出:“J.M.M.的精神疾病不仅不足以让他符合MAID资格,而且还让他无法对程序作出有效同意。此外,他寻求MAID的决定受到了外部压力,包括财务不安全的影响。” J.M.M.的家属称:“J.M.M.有长期的精神疾病史,并于2013年前后被正式诊断患有包括双相情感障碍在内的精神疾病。他还患有慢性背痛。但这种疼痛既不严重,也不是无法治愈的。”   “以上任何一条原因都足以使J.M.M.失去申请MAID的资格,”   诉讼还称,更有参与J.M.M.治疗的医生,包括圣保罗医院的一名精神科医生明确认为“J.M.M.不应接受MAID”。 家属向法庭提交民事索赔,将联邦司法部长、BC省卫生部长、温哥华沿岸卫生局、圣保罗医院运营机构Providence Health Care Society,以及提供MAID的著名医生Ellen Wiebe及其诊所列为被告。 所有指控尚未在法庭上得到证实。 600人不必死? 这起诉讼再度将安乐死制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去年选择接受了MAID的人中,95.9%的患者属于第一类——“可合理预见”的自然死亡;而其余的622名患者属于第二类——由于其他因素(可能包括精神健康问题)选择了MAID,其中有些人本可以再活10年以上。 批评人士认为,当前MAID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Sonu Gaind指出,越来越多非濒死患者因社会压力或孤独感选择MAID,与传统自杀并无本质区别。 批评者普遍认为,MAID应仅限于第一类患者,而非那些虽然有残疾或疾病但仍能生活多年的患者。 BC省民权协会(BCCLA)警告称,获取MAID过于容易,政府需实施更严格的保障措施,确保患者是在无胁迫情况下自由作出选择。 该协会的一名诉讼律师提到,协会的工作“可能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或制定新的MAID相关政策,因为,众所周知,这一制度已经被滥用了。” 另一名BCCLA工作人员补充说:“我们审查了加拿大MAID的现状,结果令人深感担忧,尤其是残疾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存在的固有胁迫性动态问题。” 工作人员列举了多项严重问题,包括: 1. 有报告称,服刑人员在接受MAID时被铐在床上; 2. 缺乏对MAID计划的有效监管; 3. 低收入人群在接受MAID的人群中占比过高; 4. 一些患者寻求生活支持时却被建议选择MAID。
  • cover
    5个月前

    知名主持鲠鱼骨 刺穿肝胃险死!医生教3步骤保命

    鲠鱼骨可致死亡!内地知名主持人百克力日前误鲠鱼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其胃部、肝脏均被刺穿。医生坦言,若延误治疗,腹腔恐受感染,有性命危险。当自己或身边人发生鲠鱼骨,应如何急救保命? 鲠鱼骨|遭鱼骨刺穿肝胃 知名主持险死 上海东方卫视知名主持人百克力,上周六(12月14日)在「抖音」发布片段忆述,事发当日自己正在湖北武汉工作,午餐吃过一道江水鱼后,下午开始腹痛,因以为吃错东西、普通胃痛,故没有多理会。 鲠鱼骨经历 百克力为上海东方卫视知名主持人。(微博) 今年38岁的百克力在内地有不少知名度。(微博) 百克力日前在「抖音」发布片段忆述鲠鱼骨的经过。(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对于持续的腹痛,百克力当时一度以为只是胃痛。(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由于当晚实在剧痛难忍,百克力于是前往武汉协和医院的急症室求医。(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经检查发现,百克力被一根根约4.4厘米的鱼骨刺穿胃部,导致胃穿孔,鱼骨其后再插进肝脏。(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百克力立即被安排进行腹腔镜手术。(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百克力的手术顺利完成,鱼骨被成功取出。(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百克力在片中提醒指:「虽然很丢人,但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百克力亦在片中展示涉事的鱼骨。(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该鱼骨长约4.4厘米。(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该鱼骨长约4.4厘米。(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百克力事后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致谢。(主持人百克力@抖音) 由于剧痛难忍,当晚百克力在同事帮忙下前往武汉协和医院的急症室求医,经检查发现他被一条约4.4厘米长的鱼骨刺穿胃部,导致胃穿孔,鱼骨更插进肝脏。 他立即被安排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顺利完成,取出鱼骨。事后,百克力亦在片中展示鱼骨,并提醒大众:「虽然很丢人,但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外科主任赵刚表示,如果百克力延误治疗,容易出现腹腔感染情况,继而休克,会危及生命。赵刚医生也指,所幸这根鱼刺没有卡到食道,否则若刺破食道甚至主动脉,危险系数更高,会直接威胁性命。 鲠鱼骨| 有何症状/并发症?何时须求医? 一般人进食过急,或者长者、小孩等一些吞咽能力较差的人士,也容易被幼骨鲠到。根据香港港安医院-荃湾资料,若不慎鲠鱼骨,可产生刺痛、感到喉咙有外物、或者因刺激而咳嗽等不适,万一出现以下症状,更应立即求医,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鲠鱼骨严重症状 呕血 胸痛 上腹疼痛 吞咽困难 发烧 颈部肿胀 鲠鱼骨严重并发症 发炎 化脓 纵隔腔炎 主动脉食道廔管 呼吸困难 死亡 鲠鱼骨|如何急救?3步骤保命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指,当发生鲠鱼骨时,宜先按以下步骤急救: 立即吐出口中食物 尝试咳出鱼骨 吞口水 若鲠骨的感觉持续,应到急症室求诊。 鲠鱼骨|常见错误做法 吞饭/饮水也错?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又提醒,发生鲠鱼骨后,千万别吞白饭、饮清水、饮醋或用碗筷在头顶敲打,这些方法无助解决问题之余,更可能令骨头越插越深。至于治疗方面,当急症室接收到鲠鱼骨患者时,医生会先查看其喉咙是否有可见的鱼骨,然后再喷上局部麻醉药,用喉镜观看较深处位置;当发现鱼骨时,便用钳子取出。鲠鱼骨位置常出现在扁桃腺 、舌根和会厌沟。 医生若未能从喉镜发现鱼骨的位置,而病人有持续有病征,医生有怀疑的情况下,便会安排病人照颈部或胸部的X光检查,或CT电脑扫描,以便清楚查看鱼骨位置。医生亦会建议照内窥镜,以确定是否有鱼骨及并发症。 资料来源:主持人百克力@抖音、香港港安医院-荃湾  
  • cover
    5个月前

    首例重症患者确认 情况危急 加拿大也有人中招

    美国突然报告了首例由禽流感H5N1引发的重症病例,而加利福尼亚州,则紧急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疾控中心CDC周三宣布,美国确认了首例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患者为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居民,目前病情危急,正在住院治疗。 此次禽流感疫情的震中正是加州的乳制品行业。自今年8月底以来,加州已经在645个乳牛场检测到H5N1病毒,而其中近一半的病例是在过去的30天内报告的。 这一病毒的快速传播引发了当局的高度警惕。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禽流感的传播不仅局限于牲畜,甚至开始感染工作人员。 CDC表示,人类感染禽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发热、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疲劳和呼吸急促,而较少见的症状则有恶心、呕吐、腹泻和癫痫。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没有症状,而重者则可能发展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表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是为了确保政府能够动用更多资源,并迅速采取措施应对疫情的蔓延。 “我们正在利用加州最强大的检测和监控系统,确保公众健康得到保护,同时支持农业行业,确保加州人民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纽森说,“虽然目前对公众的风险较低,我们仍将采取所有必要的步骤防止病毒传播。” 与此同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证实,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居民因为接触到感染禽流感的后院家禽,成为美国首例因禽流感导致重症住院的病例。 患者目前处于危急状态,且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属于高风险人群。尽管此病例在美国属于首次,但CDC强调,目前并没有发现禽流感H5N1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自2023年3月以来,H5N1禽流感病毒已在美国16个州的乳牛群中传播,确诊病例总数已经超过60例。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禽流感的蔓延尤为迅猛,已有34起病例与感染过禽流感的牛群有直接接触。 虽然至今美国未发生人际传播,但专家们表示,如果禽流感继续在动物中传播,病毒有可能发生变异,进而对人类构成更大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H5N1禽流感病毒通常来源于野生鸟类和家禽。近日路易斯安那州的病例。便是由于接触了一个感染了禽流感的后院家禽。 CDC的数据显示,这种D1.1基因型的病毒,曾在美国的野生鸟类和家禽中被发现,也与加拿大BC省的几起人类病例有关。 加利福尼亚州的禽流感疫情,虽然目前没有人际传播的证据,但也引起了各界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加州作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其应对禽流感的措施至关重要。州政府不仅加大了监控力度,还着手为相关人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并强化了动物监测和检测工作。 加州的禽流感疫情并非孤例。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已有至少860个乳牛群感染H5N1病毒,且造成了超过1.23亿只家禽死亡。 尽管病毒目前主要对家禽和牲畜构成威胁,CDC依然提醒公众,要尽量避免接触任何可能被感染的动物,特别是未经消毒的牛奶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源的食品。 为应对疫情,美国已经准备了约2000万剂禽流感疫苗,并能迅速生产更多疫苗以应对疫情的进一步扩展。此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也已经投入使用,用于治疗已经感染禽流感的患者。 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当前人类感染禽流感的风险较低,但一旦病毒在动物群体中不受控制地传播,它可能会发生突变,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面对这场可能来临的危机,加利福尼亚的紧急状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 cover
    5个月前

    最新数据:去年加拿大每20名死亡者中就有1人安乐死

    根据加拿大卫生部的最新分析,医疗辅助死亡(MAID,俗称安乐死)数量再次增加,每20名死亡者中就有1人是死于安乐死,其中魁省、安省人数最多。 图源: Jason Grant/Shutterstock 该机构上周发布了有关加拿大MAID的第五份年度报告,揭示了其2023年的调查结果。 加拿大卫生部在2023年收到了19,660份MAID申请,其中15,343份符合资格。 其余案件涉及申请程序未获批准。其中包括2,906名加拿大人在接受该程序前去世、915人被视为不符合资格,以及496人撤回了申请。 加拿大政府将MAID定义为“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在医生的帮助下结束生命的程序”。在加拿大,MAID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和规则下是合法的。 根据加拿大卫生部的数据,去年死亡的加拿大人中有4.7%(约每20人中就有1人)接受了MAID。 虽然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5.8%,但报告发现整体上升趋势正在放缓。 报告说:“这只占前几年增长率的一半:2020年和2021年增长率为32.6%,2021年至2022年增长率为31.2%”。 数据显示,95.9%的MAID病例是死亡“合理可预见”的人,只有4.1%是死亡“不可合理预见”的人。 谈到省级统计数据,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BC省去年的医疗协助死亡人数最多。 数据显示,受助者的年龄中值为77.6岁。 报告中写道:“MAID获得者的平均年龄逐年略有增加,从2019年的75.2岁增加到2022年的77岁。” 加拿大卫生部发现,2023年接受MAID的男性(51.2%)略多于女性(48.8%)。 然而,报告指出,若死亡情况“合理可预见”,则接受救助的男性更多(男性51.6%对比女性48.4%),而若死亡情况“不合理可预见”,则接受救助的女性更多(女性58.5%对比男性41.5%)。 加拿大卫生部指出,由于世界卫生组织不认为该过程是死亡原因,因此不应将医疗协助死亡的数量与加拿大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流行程度或将其列为死亡原因。 联邦政府已将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获得MAID的资格推迟至2027年3月17日。 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不支持将MAID扩大到针对患有“无法治愈”的潜在精神疾病的人。
  • cover
    5个月前

    吃不起药了!这么多加拿大人被迫不吃处方药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20个加拿大人当中就有一人选择不继续吃药,因为无法负担处方药费用。 卑诗大学(UBC)的这项研究结果,是基于对超过223,000名加拿大12岁及以上人士所做的调查。 该研究结果于11月26日由卑诗大学在线发布,与研究合着者、卑诗大学刘教授(Michael Law,译音)的早期研究,共同得到了2015至2020年期间「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的支持。 研究人员发现,5%的受访者漏服药、延迟续药或根本不服药,因为他们负担不起。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卑诗大学制药科学学院副教授德维拉(Mary De Vera)博士说:「加拿大的负担能力挑战不仅限于食品杂货,还延伸到重要药物。」 她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个人、健康和系统因素如何相互交叉影响处方依从性。」 研究发现,女性减少用药或不用药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4%,这可能是因为她们必须平衡其它优先事项,例如事业和家庭。 德维拉博士补充说,女性的收入通常低于男性,这也导致她们的支付能力较差。 人们注意到,年轻人更有可能为了节省成本而放弃处方,其中18至34岁的年轻人放弃用药的可能性是75岁或以上人群的9倍。 报告称,少数族裔不服药或减少服药的比例更高,与白人相比高出20%至67%。 根据这项研究,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受访者跳过医疗的情况更是「高得不成比例」,他们跳过医疗的可能性较一般人高出16%,而双性恋、泛性恋和质疑受访者的跳过医疗的可能性高出25 %。 研究发现,从地理位置来看,居住在魁省(该省拥有加拿大最强大的省级药物保险计划之一)的人们最不可能受到药物费用的困扰。 该研究主要作者雷比奇(Nevena Rebić)博士表示,继10月联邦通过《药物保健法案》(Bill C-64)后,研究人员希望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立联邦政府的全国药物保健框架。 「随着政策制定者努力实施药物保险,我们希望这项研究结果将为公共药物保健计划提供信息并减少成本障碍。」她说:「随着经济和人口压力持续挑战加拿大的医疗保健系统,这一点尤其紧迫。」 (图:加通社资料图片)
  • cover
    5个月前

    6岁男童学校撞到头 回家后睡梦中亡!

    英国伯明翰日前有一名6岁小学生在学校里不慎摔倒并撞到头部,回家当晚在睡梦中去世。悲伤的父亲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称,当日学校职员对他保证说:「没什么严重的。」他称对此感到很失望。 出事男童名叫亚辛(Yaseen),他是于上周三早上被发现死在床上。而于他死亡前一天,他就读的伯明翰马尔堡小学突然致电他的母亲,要求他去接亚辛,因他的头受伤了。但学校向她保证:「只是撞了一下」、「没什么严重的」。 伯明翰马尔堡小学。网图   不幸丧命男童亚辛。GoFundMe 伯明翰警察。网图 伯明翰马尔堡小学。网图 不幸丧命男童亚辛。GoFundMe 男童到家后,服用了一些普通止痛药,然后坐在电视前看他最喜欢的节目。到晚上便如常上床睡觉。然而,到第二天早上,亚辛的母亲已经无法叫醒他。 悲痛的父亲乌丁本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赞称儿子「聪明、漂亮、善良」,但在睡梦中去世了。 「他在学校里头部发生碰撞。学校告诉我的妻子『哦,你儿子撞到了头!』,当她问是否有什么严重的事情时,他们说:『不,没什么严重的,只是撞了一下。』」这名父亲称对于校方的处理,实在感到失望。
  • cover
    5个月前

    辣椒这成分有益健康 但对男性不是好消息

    根据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会吃一次咖喱,而在英国,像是Tingly Ted's等辣椒酱品牌,更是在红发艾德(Ed Sheeran)等名人加持下大手欢迎,需求暴增。 不过,辣椒到底对我们健康有没有好处呢? 「英国营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近期对5万多名成年人,针对食用新鲜辣椒、辣椒酱或在烹饪中添加干辣椒的频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每周只吃一次辣的人跟那些鲜少或是根本不吃辣的人相比,罹患危及性命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降低了13%。其中理论认为,辣椒益处是来自辣椒素(capsaicin)之作用,也就是让辣椒吃起来辣口的成分。辣椒素可提高新陈代谢约8%,也叫是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并因此防止肥胖。 且即使是已经中风患者,也能从中受益,根据「中风和脑血管疾病杂志」(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辣椒素补充剂的中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吞咽困难是高达80%的中风患者会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你是否有注意到,每次吃辛辣饭菜的时候,本来困扰你的鼻塞似乎消失了;这是因为辣椒中的辣椒素会释放出一种蒸气,刺激鼻孔内的黏膜;而这层脆弱的粘膜,会捕捉进入我们鼻子的细菌,并释放黏液将它们从鼻子中清除。 另外,辣椒素还可以缓减疼痛;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就经常会使用,由辣椒素制成的皮肤贴片来治疗,像是糖尿病患者因腿部和脚部血液循环不良会损害神经导致的神经性疼痛。研究显示,这种以辣椒贴片,含有一种由辣椒素制成的液体,可渗透至人体,减轻高达50%的神经性疼痛。 但辣椒也并非全然地对人体有好处,南京中医药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研究人员,在2021年回顾了16项关于辣椒和胃肿瘤的研究数据,发现每周吃好几次辣椒的人,可能因为辣椒素摄取过量,导致他们罹患胃癌的风险比偶尔吃的人高出50%。 此外,吃太多辛辣食物,可能还会影响亲密关系;近期一项针对373名男性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三次或以上辛辣食物的人会出现性欲下降的情况,而且患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是每周吃辣少于一次的人之两倍半;主要可能是因为辣椒会影响雄性激素的水平。
  • cover
    5个月前

    越来越多没有孩子的男性选择做输精管切除手术

    在过去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埃罗尔·比林科夫医生(Dr. Errol Billinkoff)几乎没有遇到过没有孩子的男性来到他位于温尼伯的诊所要求进行输精管切除手术。但他说,自疫情以来,这几乎成了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而且,他并不是唯一注意到这一趋势的人。 “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比林科夫在1990年代初将无刀输精管切除手术引入温尼伯,他在11月接受CBC新闻采访时表示。 “但我参加了一个国际医生群组,里面都是做输精管切除手术的医生,我们讨论了这个话题,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其他加拿大医生,比如蒙特利尔的皮埃尔·布歇尔医生(Dr. Pierre Boucher)和温哥华的尼尔·波洛克医生(Dr. Neil Pollock),每年也进行数千例输精管切除手术。他们都告诉CBC新闻,在他们的实践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 这种现象与加拿大急剧下降的生育率相吻合。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加拿大的生育率为每名女性1.26个孩子——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相比之下,2019年的生育率为1.47。 经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三位医生都注意到,没有孩子的男性选择做输精管切除手术的三个主要原因:经济压力、气候变化以及追求更多的自由。 这些因素也促使伊恩·克莱门茨(Ian Clements)做出了这一决定。 “即使是青少年时期,生孩子这个想法对我来说就已经很可怕了,”他告诉CBC。 但还有其他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 他在30岁时接受了这项手术,部分原因是他的女朋友当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这成为了我的转折点。这是我为帮助伴侣所能做的事情。” 丹尼尔·金利(Daniel Kinley)今年早些时候也做了输精管切除手术。 他和未婚妻都不想要孩子。他们一致认为,由他来承担避孕责任会更容易一些。 金利曾有一段时间想要孩子,但随着在经济上立足的困难,他改变了主意。 “我有轻度自闭症,这让我多年都难以找到工作,即使现在作为一名34岁的人,生活仍然有些困难,”他说。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扎卡里·尼尔(Zachary Neal)表示,金利和克莱门茨是越来越多公开表明不想要孩子的人群中的一员。 “我们知道,男性表示自己不想要孩子的可能性略高于女性,”尼尔教授说,他研究那些决定不生孩子的人群。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否是真正选择不生孩子的人数增加,还是更多人愿意公开表示自己不想要孩子。” 尼尔表示,一直以来,可能有相当数量的人并不想要孩子,但社会污名让他们不敢表达。 “我们确实认为,当人们看到更多选择不生孩子的人表达这一决定时,他们会认为这种选择更容易被接受。这可能部分解释了我们看到的数字增长。” 医生的态度正在改变 比林科夫表示,历史上医生常常拒绝为年轻且没有孩子的男性进行输精管切除手术,许多医生至今仍然如此。 传统的观点认为,患者越年轻,将来后悔自己决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医生通常试图帮助患者避免未来的遗憾。 但随着像克莱门茨和金利这样的男性越来越多地前来要求手术,比林科夫表示,他和其他医生正在改变他们的态度。 “过去我几乎都会拒绝,”他说起他以前对年轻男性的手术请求。 “但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并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他们的选择。”
  • cover
    5个月前

    医生发现 不易得癌症的人 都有6个特质

    有的人二三十岁就罹患了癌症,但有的人,到了八九十岁身体里却没有任何癌症的蛛丝马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是因为有些人有绝对不患癌的体质吗? 当然不是,理论上每个人患癌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很多人年龄很大了都不患癌,看似是有特殊的体质,其实这些特质完全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决定的。 医生发现:不容易得癌症的人,一般都有6个“特质”,你占几个? 第一,不吸烟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种超级致癌物,那就是香烟,中国烟民的数量高达3.5亿,如果算是二手烟的危害,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长期饱受香烟带来的困扰。 香烟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包括尼古丁、焦油、苯并芘、亚硝胺等,长期摄入这些致癌物,会导致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一个家庭里哪怕只有一个人吸烟,也会影响全家人的健康。 长期吸烟,会形成巨大的烟瘾,这是导致戒烟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不酗酒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很多人对饮酒有这样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小酌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只有大喝才会伤害身体,殊不知这样的观念是大错特错的。 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全球大型研究发现,2020年因饮酒导致的新发癌症有74万例,即便是适度喝酒,一年也会导致超10万例的新发癌症。 研究发现与酒精相关的癌症有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口腔癌、唇癌、直肠癌、咽癌、喉癌等,不要以为小酌怡情,事实上小酌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由此可见,饮酒并没有安全剂量。 喝酒之所以致癌,是因为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会诱发DNA突变,只要你喝酒,乙醛就会产生,而且任何酒都是这样,除非你不喝酒。 第三,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良好的饮食习惯,高盐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属于良好的饮食习惯吗?当然是不属于,长期进食腌制、熏制、油炸、霉变、烧烤食物属于良好的饮食习惯吗?当然也不属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一系列癌症的元凶。 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就是要远离垃圾食物,保证食材的新鲜,保证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才能离癌症更远。 第四,坚持长期锻炼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很多人很少或从来不去锻炼,年龄大了,身材越来越难以管理,殊不知,看起来臃肿的身材,特别是大腹便便,不仅会让你变得更难堪,还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坚持锻炼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如果平时很少锻炼,那么免疫力也会变差,形形色色的疾病自然容易找上。 第五,坚持定期防癌体检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很多人年年去医院体检,却没发现早期癌症的蛛丝马迹,这是因为没有进行防癌体检,防癌体检需要依赖一些特殊的体检方式,它比普通体检费用更贵,防癌体检不仅有助于发现早期癌症,还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就能预防癌症的发生。 第六,作息习惯好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很多人长期熬夜,殊不知这样做对健康的危害很大,因为熬夜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时间长了,很容易诱发癌症。 要想远离癌症,保持规律的作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早睡早起,才能让你的睡眠质量更好,免疫力自然也才能更好。
  • cover
    5个月前

    急诊等6小时后放弃回家 39岁加国男猝死

    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名39岁男子在急诊室等六小时后放弃回家,结果第二天就猝死。 蒙特利尔一名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在医院急诊室等待6小时就放弃医疗救助回家,但一天他就死于动脉瘤。 亚当·伯戈因 (Adam Burgoyne) 12 月 5 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昨晚有点健康恐慌,但幸好不是心脏病。”但第二天他就死了 亚当·伯戈因,39岁,于12月6日去世。根据他的讣告,他死于动脉瘤。 伯戈因于 12 月 5 日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发表的一篇帖子中说道,“昨晚我的健康受到了一些惊吓,但幸运的是,这不是心脏病。”该帖子的浏览量已达 1200 万次。 他在帖子中说:“不过不确定什么病因,因为一旦他们确定我没有死,我就被扔进了候诊室。” 在急诊室等了六个小时后,他放弃等候就回家了。 伯戈因还在他的帖子中说:“加拿大的医疗保健,世界上最好的。” 伯戈因甚至开玩笑说医院工作人员必须剃去他胸部的一部分胸毛进行心电图检查。但他指这家医院(帖子中没有透露具体名称)没有提供对他进行血液检测或进行任何 X 光检查, “我想如果我愿意再等 18 个小时的话,可能就可能做这些检查。” 伯戈因说他在去医院之前一点也不感到惊慌,他指当时他感到左侧胸部疼痛、恶心,而且皮肤湿冷。 “我试着呼吸一下,看看发生了什么,但情况开始变得更糟,所以我去了急诊室。” 伯戈因告诉他的粉丝,他去医院回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他的案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加拿大急诊室等待时间的高度担忧。 加拿大医学协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国各地的许多急诊室人满为患,加拿大各地的患者等待时间太长,无法获得必要的护理。” “这种情况并罕见,但除非我们做出重大的系统性改变,否则这种悲剧会继续重演。” 根据伯戈因的讣告,他的去世很突然。 声明称亚当兴趣浓厚,自学弹钢琴、创作古典音乐、编写计算机程序、为亲人制作厨师级的盛宴,并且法语学得非常好,以至于他一直被误认为是土生土长的魁北克人。 讣告称伯戈因来自新斯科舍省, 非常乐观,但他曾饱受毒瘾困扰,但在 10 月 12 日,他已经“干净、清醒”六年了。 亚当逝世后,他的家人要求以他的名义向加拿大匿名戒毒协会(Canadian Assembly of Narcotics Anonymous)捐款。 亚当的讣告说:"为了纪念亚当,请拥抱你所爱的人,一天一天地好好生活,烤面包,买高档奶酪。”
  • cover
    5个月前

    颈部按摩慎做!20岁女歌手“lock颈”受伤 一个月后死亡

    按摩纾缓放松,却引发致命危机!泰国女歌手Phing Chayada 11月初在当地做泰式按摩,包括「lock颈」动作,后来半身瘫痪,于昨日(12月8日)离世,享年20岁。香港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黄秉康接受访问时,讲解泰式按摩的危险性,指出有1类人不适合按摩。若按摩后出现3种迹象,则可能已受伤,宜立即求医。 按摩致命|做泰式按摩lock颈半瘫 1个月后亡 年仅20岁的泰国女歌手Phing Chayada,今年11月初在其Facebook发文表示,因为肩膊酸痛去做泰式按摩放松,其间被按摩师「Lock颈」。按完之后,后颈虽然感到疼痛,却没有太在意,只吃了药纾缓疼痛。惟一星期后,她手臂亦开始麻痹。 Phing Chayada按摩受伤经过及死亡原因 泰国女歌手Phing Chayada早前做泰式按摩后,不久后半身瘫痪,1个月后死亡。(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Phing Chayada年仅20岁。(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Phing Chayada于11月初在Facebook发文,提到自己按摩后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她提到,自己是因为肩膀疼痛,所以去按摩,按完后一开始一切正常。(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2天之后,颈后开始疼痛,她以为是正常的按摩后会有的酸痛,于是吃了药止痛。(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再过了一周,她的手臂开始麻痹,于是去找了同一位按摩师再做了按摩。(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两周后,疼痛和僵硬变得更剧烈,她甚至无法仰卧。(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第3次按摩后,因为按摩师十分用力,她淤青了一个星期。(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她表示,指尖开始有触电的感觉,手痒得想把它砍掉。(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麻木逐渐感蔓延至全身,至两周后,右臂开始无法抬起。(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她其后的发文提到:「我想回覆大家的留言,但是我不能动,被困在床上」、「我想站起来跳舞,我很沮丧」。(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Thai PBS》等泰媒报道,Phing Chayada已于12月8日死亡。(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死因是与血管感染和脑部肿胀有关的并发症。(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相片来源:Phing Chayada Facebook)   因为深信按摩可以纾缓不适,Chayada其后再去了同一按摩店2次,按摩师为她做了很多扭颈动作。然而按摩过后,疼痛越发剧烈,手臂麻痹僵硬,无法趴着睡觉,刺痛与麻木感渐渐蔓延全身,直到最后右手无法举起。 Chayada就医后,医生告知她原因颈椎早已受伤,接受按摩后更致神经受损,演变至半身瘫痪。她曾在Facebook透露自己的状况和心情称,「我想回覆大家的留言,但是我不能动,被困在床上」、「我想站起来跳舞,我很沮丧」。据泰媒报道,Chayada于12月8日离世,死于与血管感染和脑部肿胀有关的并发症。 按摩风险|lock颈有何影响?恐扭断神经线/中风? 按摩后导致中风、瘫痪的新闻时有发生,泰式按摩或肩颈按摩真的如此危险和致命?脑神经外科医生黄秉康接受访问指,「lock颈」直接扭断颈部神经线或引致瘫痪的机会较微,反而应该担心伤及颈部血管。 他表示,颈部有4条血管供血给大脑,当颈部急剧扭动或创伤,可能引发以下情况: 导致血管撕裂,血管内壁受损,有机会形成血块。 若血块跟随血液流上脑,可能造成血管闭塞,甚至即刻阻塞血管,引致脑部受损或神经受损问题。 当脑部受损或者中风,的确有机会令脑细胞出现水肿或有感染的并发症。 黄秉康医生警告,这些问题虽然并非太常见,不过一旦出现,就会有极严重的后遗症,因此要特别留意。 按摩风险|1情况绝不能按摩颈部 甚么情况下不适宜进行颈部按摩?黄秉康医生强调,其实任何人都不适合进行颈部按摩,包括「Lock颈」或比较粗暴大力地按压颈部。因为按摩师未必受过专业训练,如果用力不当或手法不当,可能不小心伤到颈部而不自知。特别是颈椎有受损、肩颈绷紧的人士,就更不建议按摩颈部,「本身颈部已不健康,自我保护能力更弱,更加容易受损。」 按摩风险|按摩后出现3症状 即求医保命 在按摩之后,出现哪些征兆反映颈部可能已经受伤?黄秉康医生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要特别留意,尽早求医检查: 如果持续出现头痛、颈痛或头晕,都是颈部血管可能受损的征兆。 情况更严重者可能出现小中风病征:说话不流利、吞咽困难、重影,以及手脚麻痹无力,务必尽早求医。
  • cover
    5个月前

    哈佛研究:这种朱古力可防糖尿病 风险减21%!

    患糖尿病应该戒甜品?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分析逾11万人数据后发现,每周适量进食1款朱古力,患糖尿病风险竟有机会减21%!究竟吃多少最有效? 糖尿病|研究揭吃这种朱古力风险减21% 《英国医学期刊》(The BMJ)今年12月4日刊登上述研究。研究团队分析美国3个过去有关黑朱古力、牛奶朱古力、总朱古力消耗量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资料,涉及逾11万名参与者在过去25年内每4年填写的食物问卷。研究人员再由此追踪朱古力力摄取与患糖尿病风险的关联性。 吃哪种朱古力可预防糖尿病? 经调整参与者的其它生活方式因素,如运动、饮酒、抽烟和整体饮食健康程度,以及年龄和家族糖尿病史后,研究有以下发现: 每周至少摄取5份黑朱古力的人士,患2型糖尿病风险可减21%(相比每月吃黑朱古力的人士) 吃牛奶朱古力则无效,而且有可能增加体重 不过,研究人员亦提醒,吃黑朱古力时必须必须留意以下2大事项: 1份黑朱古力约为28克 黑朱古力的总可可固形物比例:70%以上 糖尿病|黑朱古力1成分 减患病风险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博士Binkai Liu指出:「虽然黑朱古力和牛奶朱古力添加糖、脂肪和卡路里的含量类似,但最关键的差异在于黑朱古力含有更多可可成分。」可可中富含的黄烷醇,具有抗氧化和抗发炎作用,能减轻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虽然研究尚未能完全证明黑朱古力与2型糖尿病的直接因果关系,但这次研究的初步结果已十分令人兴奋。 研究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公卫学院营养与流行病学副教授Qi Sun强调,这不代表黑朱古力是预防糖尿病的「灵药」,但少量食用的确能纳入健康饮食的一部份。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糖尿病预防和教育计划共同医疗主任Dr. Nestoras Mathioudakis则提醒,朱古力属于加工食品,含有糖分,因此并不鼓励人们透过食用朱古力来控制血糖。 他建议,想要摄取抗氧化物质,并控制血糖,可以考虑其它来源,例如蓝莓、覆盆子、石榴、苹果和茶等。 糖尿病丨全港患者逾70万 8大症状最常见 香港医管局的数据指出,目前香港约有70万名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约10%,即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数目急升。糖尿病更有年轻化趋势,年龄35岁以下人士有2%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如空腹血糖大过或等于7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 mmol/L的人士,则可判断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当中,糖尿病主要可分两大类型,并会出现以下常见症状: 第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病因:胰脏内制造胰岛素的细胞遭受破坏,不能制造胰岛素。 原因:与遗传、自身免疫系统出现毛病或环境因素有关。 第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病因:最常见的类型,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或相对些微减少,但胰岛素不能发挥功能,病因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拒性。 原因:与遗传、不良饮食习惯、体形肥胖或缺乏运动有关。 糖尿病者初期常见征状: 经常口渴 小便频密 感到饥饿 体重下降 容易疲倦 视力模糊 伤口不易愈合 皮肤痕痒,女性或会出现阴部发痒的情况 糖尿病丨小心2类并发症 严重恐中风/截肢 据医管局资料,糖尿病有机会引起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严重者有机会导致截肢或致命风险: 1. 慢性并发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当,血糖长期偏高,血管和神经系统容易受到损坏,令身体器官长期受损,甚至丧失功能,有致命风险: 脑:脑血管病如中风等 眼睛: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心脏及血管:冠心病、心脏衰竭、高血压 肾脏 :蛋白尿、感染、肾功能衰竭 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溃疡、感染。如下肢溃疡感染长期不愈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2. 急性并发症 急性血糖过低 (血糖少于3.9mmoil/L): 患者可能出现会出心跳加速、严重饥饿、头晕、眼花、震颤、发抖、冒冷汗、嘴唇、舌头或手指有麻痹感觉,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征状改善后加面包1小片或饼干3-4块 急性血糖过高 (血糖等于或超过15mmoil/L): 患者可能会呼吸快而深、有恶心、呕吐、剧渴现象、并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况 此时患者应尽快送院医治 糖尿病丨如何预防?须调整饮食/运动? 香港医管局指出,肥胖是一个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可以透过预防肥胖去减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肥胖建议: 保持理想体重,体重过胖者,宜定下减重目标(5-10%现时体重) 亚洲人的理想体重指标(Body Mass Index, BMI)为18.5-22.9 体重指标 = 体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均衡饮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盐及高纤维素饮食原则为目标 保持活跃,定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建议每星期最少五天进行30分钟或以上运动)  
  • cover
    5个月前

    这5种“垃圾药”千万别买!药师点名:根本诈骗

    ▲药师哈廷列举5种“垃圾药品”,呼吁民众不要购买。 加拿大执业药师哈廷(Grant Harting)列举药局5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认为它们的价格过高或效果有限,不值得消费者购买,建议民众选择更实惠、效果更佳的替代品,并列举了这些药物的问题及副作用,而这些被他称为“垃圾药品”的药物包含了常见的睡眠、过敏药物,甚至是记忆力保健食品。 1. ZzzQuil 晚安软糖 ZzzQuil是一种用于助眠的非处方药,内含有效成分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通常用于治疗过敏。然而,哈廷指出,这种药物的效果与价格低廉的品牌无异,一瓶却要价12加币,建议消费者选择较为廉价的药物即可,不过他也引述梅约诊所(Mayo Clinic)的资料警告,长期使用苯海拉明助眠可能导致依赖性及副作用,如嗜睡、头痛及口干。 2. Colace 软便剂 Colace是一种缓解便秘的泻药,其活性成分多库酯(docusate)被认为可以软化粪便。然而,美国肠胃病学会(ACG)期刊一篇在2021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多库酯与安慰剂相比并无显着效果,因此哈廷认为这种药物的效果有限,推荐民众用洋车前子(psyllium husk)来补充膳食纤维,作为更有效的选择。 3. Mucinex 止咳药 Mucinex以其宣称可祛痰、缓解咳嗽的愈创甘油酯(guaifenesin)而闻名,不过研究显示,其效果与安慰剂无异,让这款价格从17至40加币的药品被哈廷称为“敲诈”。哈廷建议民众使用较便宜且有效的替代方案,如生理盐水喷雾器,或液体减充血剂来舒缓症状。 4. Sudafed 咳嗽与感冒药 Sudafed是一种含有去甲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的非处方咳嗽与感冒药。最近,FDA发现,甲肾上腺素经代谢后无法有效进入血液,导致其效果不如安慰剂,并要求Sudafed下架,让这款药品被哈廷列为“完全无用的垃圾”。相较之下,哈廷认为Sudafed含有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的处方药比较有效,但需注意其可能引发高血压风险。 5. Prevagen 记忆力保健食品 Prevagen是一款自称可改善记忆和认知的保健品,其价格昂贵,每罐的价格视包装大小从40至70加币不等。 不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FTC)早在2017年便认定Prevagen涉嫌广告不实,其宣传“​​改善记忆”的说法更是“欺诈行为”,因此哈廷直指这款保健品根本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完全没有科学根据。
  • cover
    5个月前

    每天3杯咖啡延寿近2年?新研究揭示惊人关联

      新研究指出,适量喝咖啡 有助延长健康寿命。(资料照) 1杯咖啡,不仅是日常提神的良伴,或许还能延续生命的旅程。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Coimbra)的研究团队近日回顾了85项涵盖欧美、澳洲与亚洲的研究,分析咖啡与死亡率及健康指标的关联。 结果显示,每日饮用约3杯咖啡,平均可延长寿命1.84年,并提升健康寿命(无重大疾病的生存时间)。 科学新闻网站《Science Alert》报导,研究指出,适量的咖啡摄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生理老化过程,减少与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团队检视了炎症、代谢等健康指标,同时考量吸菸及饮酒等变数,以更准确评估咖啡的影响。研究报告指出,咖啡与肌肉、心血管、心理及免疫系统功能的维持有关,并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癌症、糖尿病与痴呆等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然而,研究人员提醒,这些结果仅揭示相关性,尚不足以证明咖啡对健康的直接因果关係。变数如咖啡种类、参与者人口结构及研究时间长短等,都可能影响结论。此外,此项研究由主要国际咖啡企业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咖啡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f Coffee)资助,这一背景也需考量。 咖啡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含有咖啡因、抗氧化剂和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许多研究探讨了咖啡对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咖啡可能对心血管健康、认知功能、某些癌症和糖尿病等方面有益。然而,咖啡因也可能对某些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焦虑、失眠等,因此适量饮用咖啡很重要。 儘管如此,此结果与过往研究的结论相符,例如咖啡可能具有保护心脏健康的效果,并能缓解久坐对健康的某些负面影响。科英布拉大学神经科学家昆哈(Rodrigo Cunha)指出,随著全球人口老化速度加快,探索饮食干预措施以延长健康寿命的研究愈发重要。 该研究已发表于《老化研究评论》(Ageing Research Reviews)期刊。
  • cover
    5个月前

    加拿大癌症患者平均自费医疗费用高达3.3万

    在癌症治疗期间,来自魁北克拉瓦尔市(Laval, Que.)的33岁女子瓦内莎·佩尔科科(Vanessa Percoco)曾感到自己不得不在“支付治疗费用以改善健康”与“支付房租”之间做出选择。 佩尔科科曾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刚刚开始一份为期短暂的合同,负责帮助三年级特殊需求学生。然而,2022年被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后,她的计划不得不中断。 在超过两年的治疗期间,包括部分结肠切除手术和12轮化疗,佩尔科科自费支付了超过4000加元的处方药费用,这些药物用于应对副作用和并发症。此外,她还需支付结肠造口袋(每四天更换一次)、绷带、物理治疗和整骨治疗费用,以及往返医疗机构的交通和停车费用。 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 由于诊断让她无法继续工作,她的15周就业保险迅速用尽。佩尔科科不得不依靠家人提供经济支持。 “接受癌症治疗时,你应该专注于生存和恢复健康,”佩尔科科对CBC新闻说。 然而,她却时常为钱发愁。“我必须付钱才能变得更好。” 加拿大癌症协会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分享了佩尔科科和其他癌症患者的故事,揭示了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尽管住院治疗(如手术和化疗)的费用由公共医疗覆盖,报告显示,癌症患者在其一生中平均需承担近3.3万加元的费用,包括自费的处方药、往返医院的交通和住宿费用,以及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收入损失。 放弃或推迟治疗的风险 报告由科学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约安娜·尼科劳(Ioana Nicolau)主持,她表示这是加拿大首份此类报告。 该报告通过与加拿大统计局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合作的建模工具估算,并由加拿大抗癌伙伴组织分析得出。 报告指出,加拿大最常见的四种癌症——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对医疗系统的经济影响最为显著。基于发病率、人口统计数据、诊断时的恶性程度及生存时间等因素,预计这四种癌症将占据今年医疗系统成本的47%,约142亿加元。 报告估计,个人承担了社会总成本的20%,其余费用由医疗系统直接承担,如手术,总计约302亿加元。仅今年,与癌症相关的个人及护理人员费用就达75亿加元。 尼科劳表示,一些患者可能会因经济压力选择推迟或放弃某些治疗,这可能导致更差的健康结果。 “低收入或固定收入群体,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经济负担,”她补充道。 系统中的“裂缝” 金斯顿综合医院(Kingston General Hospital)的肿瘤科医生、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教授克里斯托弗·布斯(Dr. Christopher Booth)认为,这份报告的亮点在于真实患者的故事,展示了财务障碍如何影响治疗、护理和康复。 “最令人担忧的是患者及其家庭直接承担的费用比例,”布斯说。“我们需要认识到系统中的裂缝。” 寻找解决方案减轻患者负担 佩尔科科表示,她的父亲帮助支付了生活基本开销,而她的姐姐则关掉了自己的美发沙龙,陪她去看医生。她对此深表感激。 加拿大癌症协会及一些特定癌症组织为患者提供了与旅行相关费用的经济援助。 作为卡尔加里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尼科劳希望这份报告能引发讨论,促使政策制定者聚焦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今,佩尔科科已于今年5月重返特殊教育工作岗位。 她表示分享自己的故事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还有许多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因经济问题而焦虑。“我认为这并不公平,”她说。
  • cover
    5个月前

    小心!很多华人超爱的物品 或导致癌症和痴呆

    健康专家警告节日期间使用香薰蜡烛和熏香的危险,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可能导致癌症和痴呆症。 在《对话》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爱尔兰的两位著名研究人员警告,全年流行的香薰蜡烛会释放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化学物质和几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有毒气体和散发的化学物质会导致咳嗽、打喷嚏以及刺激眼睛、鼻子、喉咙和肺部。 他们对该主题的研究和其他几项研究表明,燃烧蜡烛产生的烟雾还会增加患心脏病、肺癌和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最危险的人是住在小房子和通风不良的房间里的人,例如小公寓、卧室或浴室。 科克大学学院的 Asit Kumar Mishra 博士和戈尔韦大学的 Marie Coggins 博士在新的专栏文章中敦促谨慎使用它们:“使用香薰蜡烛或吸烟,再加上堵塞墙壁通风口和关闭窗户,会加剧暴露情况为住户提供室内空气污染物。 “例如,使用香薰蜡烛时,细颗粒浓度峰值可能会增加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限值的 15 倍。” 专家指“家用香薰产品释放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苯、邻苯二甲酸盐和甲醛,可能会致癌,而在室内燃烧香薰蜡烛和线香是甲醛的主要来源。” 蜡烛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它们有令人愉悦的香味,还因为它们给室内装饰带来的美感。研究显示超过 70% 的家庭使用它们。 在室内燃烧香薰蜡烛会释放出混合在空气中的芳香物质,包括醛、碳氢化合物和酒精等化学物质。 一些有害化合物,如萘、蒽和芘,已知会致癌。 在 2014 年 EPA 支持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十几个香薰蜡烛样品, 发现了 34 种关键化合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例如甲醛和乙酸,这两种化学物质已被证明会因短期接触而导致潜在的严重呼吸问题和皮肤刺激,以及癌症、哮喘、认知障碍和长期接触会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即使是短期接触蜡烛烟雾也已被证明会降低认知功能。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特定测试中的认知得分在暴露前平均为 48,被归类为“平均”认知。 在接触燃烧的香薰蜡烛产生的污染物后,他们的平均得分下降到 40 分,被归类为“低于平均水平”的认知水平。 撰写这篇专栏文章的研究人员本周进行了自己的研究,他们测量了爱尔兰戈尔韦 14 个家庭的空气质量,分别是在进行改善房屋能源效率的改变之前 24 小时和之后 24 小时。 研究结果显示,燃烧蜡烛、吸烟和堵塞墙壁通风口等活动都会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损害,导致 PM2.5 和二氧化碳水平上升。 两位医生说:"在不吸烟的家庭中,蜡烛的使用可能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家居香氛产品释放出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苯、邻苯二甲酸盐和甲醛,可能会致癌,而在室内燃烧香烛和熏香是甲醛的主要来源。 2013 年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燃烧蜡烛是空气中微粒的重要来源,而微粒会导致呼吸道问题,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并损害大脑功能。 平均而言,蜡烛燃烧产生的微小空气颗粒占总暴露量的 60%,这些微小的颗粒很容易被吸入肺部深处,甚至进入血液。 2020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蜡烛使用者报告了可能与蜡烛有关的健康问题,如头痛、呼吸急促和咳嗽等。 在狭小的房间和浴室里点燃香烛和熏香,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地方,会使人接触到更高浓度的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加剧危险。 2020 年在沙特阿拉伯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66% 的人使用香烛,34% 的人每月使用香烛四次以上。 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健康问题可能与使用蜡烛有关,包括头痛(15%)、呼吸急促(9%)和咳嗽(8%)。 更长时间的接触(超过 60 分钟)与更多的头痛、打喷嚏和喘息有关,但并不明显。 研究人员总结道这一发现表明,香味蜡烛(如其他香料产品)燃烧时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和(微粒物质)可能是导致这些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 香味蜡烛的成分往往是个谜,因为联邦没有要求公司列出这些成分。 只要蜡烛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燃烧,危害的风险就会很小。 暖通空调专家杰西卡-威克斯(Jessica Wicks)告诉《真实简单》:"消费者应避免使用含铅或金属灯芯和石蜡蜡烛。” 您应该选择大豆、蜂蜡或椰子油蜡烛,并使用棉质灯芯。质量较高的蜡烛价格较高,但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 cover
    5个月前

    新毒品杀人!比吗啡强1万倍 比芬太尼强100倍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2021年至2024年初期间,在513起因药物过量而死亡的病例中,检测到一种名为卡芬太尼(Carfentanil)的强效芬太尼衍生物。而卡芬太尼是造成每年数千人因服药过量而死亡的原因之一。 卡芬太尼是一种用于镇静大型动物的药物,其效力比吗啡强1万倍,比芬太尼强100倍。 然而,其极小剂量便可致命,仅需2毫克即可让一头大象平静下来,同时,这些剂量也足以杀死50人。 尽管CDC表示,自2023年以来,药物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美国因药物过量而死亡的总人数依然居高不下,其中,大多数过量死亡事件与非法制造的芬太尼(IMFs)有关。 报告显示,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与卡芬太尼相关的死亡人数相对较低,每六个月不到30人。然而,2023年下半年情况突变,与卡芬太尼相关的过量死亡人数激增,从29人猛增至175人,增幅高达503%。   这一趋势在2024年延续,截至6月,与卡芬太尼相关的死亡人数已达到238人,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约720%。 过去三年,因IMF导致的药物过量死亡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至2024年间,东北部、中西部和南部约70%至80%的过量用药死亡病例与IMF有关。 然而,西部各州因IMF过量导致的死亡比例显著上升,从2021年的48.5%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66.5%。
  • cover
    5个月前

    32岁韩星心脏骤停! 医生:猝死10大先兆

    韩国男星朴敏宰(박민재)曾参演《小女子》等人气韩剧,前途原本无可限量,但他上周五(11月29日)在中国旅行期间,因心脏骤停猝死,终年32岁。猝死看似猝不及防,但有医生表示,身体若发生10大警号,有机会是猝死先兆! 朴敏宰猝逝|外游中国猝死 曾参演《小女子》等作品 朴敏宰的弟弟透过社交平台发证实兄长死讯指:「亲爱的哥哥去好好休息了,希望大家能来送他最后一程。」朴敏宰的经纪公司Big Title代表对其死讯表示:「说要旅行一个月的小家伙,竟然踏上了一段这么长的旅程……太突然亦太令人难以置信。即使是短暂的时间,能成为你的代表,我很感激,也无比地抱歉。」 朴敏宰曾出演《小女子》、《Numbers:大厦林的监视者们》、《闪耀国度》等人气韩剧。据了解,他早前趁着长假期安排旅游行程,未料传来噩耗。   32岁韩星朴敏宰在中国旅行不幸因心脏骤停离世。(parkminzae@IG)   据了解,朴敏宰早前趁着长假期安排旅游行程,未料传来噩耗。(parkminzae@IG) 朴敏宰的弟弟透过社交平台发证实兄长死讯。(parkminzae@IG) 朴敏宰以阳光和温暖形象,获得不少粉丝喜爱。(parkminzae@IG) 朴敏宰的灵堂将设于梨花女子大学首尔医院(parkminzae@IG) 朴敏宰的弟弟指:「亲爱的哥哥去好好休息了,希望大家能来送他最后一程。」(parkminzae@IG) 朴敏宰的经纪公司Big Title亦有证实其死讯。(parkminzae@IG) 朴敏宰曾出演《小女子》、《Numbers:大厦林的监视者们》、《闪耀国度》等人气韩剧。(parkminzae@IG) 有相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朴敏宰生前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疾病。(bigtitle_official@IG) 经纪公司代表黄珠惠发文哀悼:「能成为你的代表,我很感激,也无比地抱歉。」(bigtitle_official@IG)  朴敏宰猝逝|猝死10大先兆 胸口翳闷是警号 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的事件并不罕见,而且有迹可寻。急症科医生魏智伟曾在节目《健康好生活》中指,若身体出现以下10种症状,有机会是代表心血管状况不佳,随时是猝死的先兆: 反覆出现胃肠道症状 经常感到莫名疲劳 胸口翳闷 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 频繁心悸 经常眼前发黑,单侧、双侧肢体麻木 盗汗(冒冷汗) 经常头晕、昏厥 呼吸不畅顺、口唇发紫 失眠、因呼吸不畅被憋醒 朴敏宰猝逝|猝死前7大征兆 3部位狂出汗要小心 除了以上症状,家庭医学科医生陈欣湄曾在《健康2.0》指出,曾遇过有病人险些猝死,最终被成功抢救。如何可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陈医生指,当发现身体不同部位,例如头、颈、背、胸、脸、眼等出现以下症状,也有可能是猝死前的征兆: 头、颈、背:大量出汗,或心脏病发前先兆 脸色:发黑发白,需慎防肺栓塞 眼:经常出现眼前发黑,会诱发心肌梗塞 头部:剧烈头痛,脑部血管出问题 胸部:频繁疼痛,恐是心血管中斑块堆积 全身:身体不明原因疼痛,心肌梗塞缺血警讯 也可能无症状 朴敏宰猝逝|猝死原因是甚么?何人易有隐形心脏病? 根据香港港安医院资料,不少人认为没有出现心脏疼痛,就不会患上心脏病,其实隐性心脏病或是心脏猝死并无年龄、性别、身份、时间和地点之分,患者可以在毫无预警下病发,例如在做运动、驾驶时,甚至睡梦中猝死,若没有及时得到适当治疗,患者会随时死亡,让人措手不及。如本身有家族病例、吸烟习惯、体重过胖或长期病患,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便应格外注意心脏健康,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除了隐性心脏病外,患有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肌肥厚或心瓣不正常生长的患者,即使他们表面活跃健康,也可能因为内外原因而引发病情,导致突然心脏猝死;而患有心脏细胞电离子管道突变等患者,由于不能有规律地收缩心脏肌肉而令心跳凌乱,继而未能有效将血液输送至全身,令心室出现问题,患者可能在1、2分钟内断气死亡,所以市民应先进行适当的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各种的心脏病变。 要有效预防隐性心脏病,香港港安医院建议市民应建立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戒烟,每星期应运动最少三次,每次持续最少20分钟,以强化心脏功能,并切忌暴饮暴食,以免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脂肪积聚,引致肥胖,增加心脏负荷,最好应依循健康饮食金字塔的指引来吃适当的食物和份量。此外,患者更应配合药物治疗,定期作心脏及血管检查是最好之预防方法。  
  • cover
    5个月前

    琼瑶生前得了什么病?痛到不能走路......

    据多家媒体报道,知名作家琼瑶12月4日下午1时22分许,在新北淡水区家中离世,终年86岁。淡水警方接获通报后来到现场,初步排除外力介入。在琼瑶发布的遗书中,她提到,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而她不愿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潇湘晨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5年前,琼瑶就透露过,81岁的她已饱受病痛折磨。她发文称,好几年来她的右腿都在痛,已经疼痛到无法行走,经过医生的诊断,琼瑶的病症为坐骨神经痛和右腿韧带肌腱挛缩发炎。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二十二病室(脊柱外科)副主任范磊介绍,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常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主要是坐骨神经的间质炎,临床少见;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临床上较常见。主要在坐骨神经通路上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刺激、压迫或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性引起。常见的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骶部先天畸形、腰椎结核、脊柱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盆腔疾患等。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骸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髓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坐骨神经痛会发生剧烈疼痛,且疼痛面积也较大。”范磊介绍,坐骨神经痛顾名思义是由于坐骨神经的损伤或刺激而引起的神经疼痛,这种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阵发或持续性发作,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有人会将这种疼痛描述为剧痛,而有一些人则会描述为“烧灼”、“电击”或“刺痛”,原因在于疼痛出现位置的不同,疼痛持续不断。如果长时间坐或站姿,当突然改变姿态时,疼痛会更严重。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加重,更为严重的会表现出股后肌群,小腿前、后侧和足的肌肉全部瘫痪,出现小腿不能屈曲、足和足趾的运动也完全丧失,跟腱和跖反射消失等。诱发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腰部或脊椎损伤;2、随着年龄增长,脊椎骨和椎间盘会自然磨损,增加了坐骨神经受伤害或挤压的危险;3、肥胖或超重导致重力直接作用于腰椎,增加了坐骨神经痛的风险;4、缺乏锻炼,导致腰背“核心”力量不足,增加脊柱失稳、椎体和椎间盘退变的风险;5、体力劳动或驼背久坐,长期从事抬举动作的工作会增加出现腰背问题的几率,驼背久坐容易使得腰背部核心肌力失去活性,增加腰背问题的风险。“琼瑶这类知名作者,长期久坐写作也有类似的风险,属于坐骨神经痛的高发人群。”范磊说。针对轻度坐骨神经痛人群,一般建议卧床休息配合牵引治疗,中重度人群则建议手术治疗。范磊介绍,目前针对坐骨神经痛的微创手术不仅创口相对较小、恢复速度较快,复发率也相对较低。面对符合手术条件的人群,术前可进行相应的评估,“年龄不是手术绝对的禁忌。”范磊提醒,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尽量避免久坐,需要长期坐位办公者可选择包裹性较好的椅子或者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椅;冬天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等。一旦腰、臀、大腿等处发生疼痛,须卧床休息,不可随意按压疼痛部位;如果疼痛持续不能缓解,请立即就医。
  • cover
    5个月前

    新病毒?可怕神秘流感两周多导致143人死亡

    据报道,一种“未知疾病”已导致中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 (DRC) 农村地区的 143 人死亡。症状类似流感,包括发烧、头痛、咳嗽和贫血,但目前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当地卫生官员敦促人们避免“大规模集会”。 刚果民主共和国(DRC)西南部宽戈省爆发的疫情已造成 376 人患病。该国卫生部还警告人们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不要触摸尸体。 当地卫生官员称,患者大多是 15 岁以上的儿童,患有类似流感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烧、头痛、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和贫血,或缺乏健康的红细胞。   作为回应,卫生部已派出一组卫生工作者来治疗病人并检测样本,以查明疫情爆发背后的潜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已收到有关疫情爆发的警报,并已派出一个小组前往该地区调查该疾病。 迄今为止,尚未公布有关检测结果的信息,官员们也没有推测疫情爆发背后的疾病。与此同时,刚果民主共和国还在与肆虐的猴痘疫情作斗争,该疫情已导致 12,500 人患病,并导致 581 人死亡。 刚果各地都发现了疫情,包括正在记录神秘疾病爆发的省份。该国此前还报告了 12 起埃博拉疫情。在 2020 年爆发的一次疫情中,病毒造成 2267 人死亡。埃博拉病毒通常以喉咙痛、肌肉和关节酸痛开始,然后发展为恶心、腹痛、腹泻和呕吐。达拉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副教授、内科专家 Krutika Kuppalli 博士表示,现阶段很难说清楚是什么导致了疫情爆发,因为报告的只是一般症状。目前提供的信息说明了多种疾病。专家指这些报告令人担忧,但仍然不需要担心,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多当地出现症状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患者会出现咳嗽或吐血的症状,但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当地卫生官员们昨天报告说有 143 人死亡,但一名政府官员随后向美联社澄清说,死亡人数在 67 到 143 人之间。今天,刚国卫生部表示,有 79 人在这次神秘疫情中死亡。 据报道,疫情于今年 10 月 24 日开始爆发,过去几周内病例数迅速增加。官员们昨天表示,情况“极其令人担忧”,并称死亡人数正在迅速上升。据称,患有这种神秘疾病的患者在自己的家中濒临死亡,并难以接受治疗。当地流行病学家表示,妇女和儿童是受这种疾病影响最严重的人群。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周二表示,联合国卫生机构已于上周收到有关该疾病存在的警报,并正在与刚果公共卫生部合作进行进一步调查。
  • cover
    5个月前

    髋关节疼痛?医生:当心几种潜在疾病

    如果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或晚上侧睡的人,可能已尝过髋关节疼痛所带来的痛苦与不适之感。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报导,据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说法,髋关节疼痛源自髋关节内部或周围发生问题,约10%的美国人有此困扰,且随年龄增长,罹病的比率也会增加。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髋关节疼痛?事实上可能是由许多潜在的病症所引起。髋关节疼痛会影响不同部位的髋关节,而有时可能是由其他病症所引起。以下是专家分析对这种常见的疼痛应注意的事。 什么是髋关节疼痛? 纽约大学医学院骨科系助理教授史坦(Spencer Stein)表示,髋关节疼痛有许多原因,通常疼痛是由于球窝周围的组织(如软骨、肌肉和肌腱)出现问题。 西北大学骨科与复健助理教授汤玛斯(W. Christian Thomas)表示,当患者感到髋关节疼痛时,通常会指向几个不同部位:前方(靠近腹股沟或臀部最高处与腰下侧间)、后方(靠近臀部)及两侧。 汤玛斯说,髋关节痛的症状会因根本原因而异,特征通常是关节周围发出喀嚓的声音,但更深层的感觉则会伴随痉挛与灼热。 髋关节为何疼痛? 史坦指出,髋关节疼痛的根本原因有时与年龄有关,年轻人与运动员更容易因髋关节撞击而感到疼痛;这种情况会造成被称为「投手绝症」的唇关节撕裂,以及关节受压。 史坦说,随着年龄增长,更常见的疼痛原因是髋关节炎,由于软骨组织损耗,使关节间的骨头相互摩擦而产生疼痛和发炎、行走与负重困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与肌腱发炎。汤玛斯表示,位于大腿顶部附近的髋屈肌与髋外展肌常会受到刺激;当髋关节转动出现问题时,髋部会因走路等简单的活动而受伤。史坦说,弯曲或拉伸以及长时间坐着,都会加重髋部疼痛。 汤玛斯指出,滑囊炎是另一影响髋部外侧组织的疾病,滑囊是肌腱与骨头接合处的保护垫,当滑囊发炎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史坦说,当疼痛影响到髋关节外侧时,任何直接压力如晚上侧卧,都可能加剧疼痛。 哪些情况会被误为髋关节疼痛 有几种情况可能会被认为是髋关节疼痛,但实际是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结果。汤玛斯说,源自腰椎、骶髂关节或背部神经受压的下背痛,常被误认为髋关节疼痛;此外,虽然少见、但疝气与某些泌尿科疾病也可能造成类似的问题。 何时该担心髋关节疼痛 汤玛斯表示,判断髋关节疼痛是否严重,最重要的是「还能走路吗?」史坦建议,如果确定是慢性髋关节疼痛,且透过简单的伸展或身体活动仍无法改善,就应就医积极治疗。
  • «
  • 6
  • 7
  • 8
  • 9
  • 10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最新研究:住高尔夫球场附近,更易得帕金森?
  • 封面
    加拿大水质出问题,多种农药残留?
  • 封面
    列治文开免费课程!助外国受训护理员本地执业
  • 封面
    加拿大癌症新药审批进程提速!最快提前9个月
  • 封面
    震惊!80年幸福研究揭示长寿的关键竟然不是这些
  • 封面
    5名加拿大女子口述:为保命,不得不出国求医
  • 封面
    加拿大18岁少年吃感冒药猝死!这药医生不推荐
  • 封面
    那些经常关灯看手机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封面
    传可乐可以洗大肠?医生揭"三大医疗用途"
  • 封面
    全城染紫!温哥华为他们亮灯一夜
  • 封面
    BC省野火季提前升级!人祸+雷击已烧遍40处
  • 封面
    病毒在加拿大蔓延,最新报告近200例新麻疹病例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