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健康

    /
  • cover

    噩梦!加拿大男子突发肠穿孔大吐血,急诊苦等10小时见不到医生

    太崩溃了! 新不伦瑞克省居民肯尼迪(Tim Kennedy)回想起自己上个月在急诊室的经历时,他会形容那像一场“噩梦”。 图源:Global News 8月24日,肯尼迪因"极度疼痛"前往Dr. Everett Chalmers医院急诊室。在经过近10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他突然开始大吐血......然而,在这般紧急的情况下,他最终也没有见到医生。 他回忆道:"我找到一名护士说我感觉很疼,而且开始吐血了,然后她才来给我打点滴。" "她说她会去和医生谈一谈,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再次询问情况时被告知,刚刚照顾我的那个护士已经下班了。” 更糟糕的是,随后,候诊室里的患者们被告知当地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接受治疗。 “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只是说,'我们无能为力。你只能等待。’“他说。 “最可悲的是,我环顾了一下候诊室,看到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需要缝针,等的时间比我还长。还有一些老人躺在走廊里等待就诊,而没有任何人过来查看他们的情况。" 图源:Global News 因此,肯尼迪决定放弃等待。他和妻子开车一小时前往新不伦瑞克省Waterville的Upper River Valley医院,一小时内就得到了治疗,并被诊断出肠穿孔,在医院住了几天。 "如果肠子破裂了,我可能会死。因此,等待那么长时间才得到医疗帮助实在是太令人沮丧了。" 针对肯尼迪的经历,Horizon Health Networ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garet Melanson在给Global News的一份声明中回应说:"我代表Horizon,对这位患者在我们急诊科的经历表示诚挚的歉意,这种情况无疑给他带来了痛苦和焦虑。" 她接着说,该机构会"严格审查和跟进任何不符合标准的事件"。 她补充说:"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改善患者的就诊便利性和减少等待时间,包括扩大初级护理服务和创新方法来改善整个网络的患者流量。" 图源:Global News 肯尼迪表示,他的经历将成为他在10月份的省级选举中投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他说:“我肯定会把票投给那些愿意站出来帮助民众和老年人的候选人....我关注的候选人是那些真正会勇敢面对问题并采取行动来帮助我们的医疗系统的人。" 据悉,肯尼迪从安省搬到新不伦瑞克省后,一直找不到家庭医生——这是他与其他18万当地居民共同面临的困难。 他依赖于一家临时诊所,但他指出,如果不在早上第一时间打电话预约,就没有可用的位置。他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这种情况。 他说:"人们因为找不到医生、看不到医生而死亡,这是不对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介入并干预我们的医疗系统。"
    time 8个月前
  • cover

    变种新冠病毒XEC来了 加拿大影响有多大?

    新冠病毒 COVID-19 并没有消失,一种新变种 XEC 已在世界某些地区传播,包括加拿大也出现了。 什么是 COVID-19 XEC? 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称,COVID XEC 是 Omicron 亚变体 KS.1.1 和 KP.3.3 的混合体。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言人发给 CTVNews.ca 的电子邮件提到,新冠病毒 XEC 变种于 5 月 16 日首次检测到,截至 9 月 18 日,已有 28 个国家报告了该变种的序列。 多伦多综合医院传染病专家博戈赫 (Isaac Bogoch) 表示,这是 Omicron 变种,与其它 Omicron 变种相似,特别是在症状和预防方面。 博戈赫说:「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任何与 Omicron 的 XEC 亚系相关的独特症状或综合症。但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有些事情可能总是会发生变化。」 COVID XEC 在加拿大的情况?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周一称,截至 9 月 20 日,加拿大已检测到少量 XEC 变种,但没有具体数字。据称,XEC 已在全球蔓延,其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欧洲。 COVID XEC 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博戈赫表示,XEC 可能会产生与去年冬天的变种类似的影响,也就是在秋季和冬季会看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他称,老年人严重感染的风险最大,可能导致住院和死亡。风险较大的人还包括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居住在长期照护机构的人以及原住民社区。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表示,根据目前的证据,新变种不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 如何保护自己? 博戈赫表示,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的建议很有帮助。 NACI 建议任何人,尤其是那些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人,都接种更新的疫苗。博戈赫指出,更新的疫苗可能在 10 月上市。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表示,新更新的 JN.1/KP.2 疫苗将有助于预防由包括 XEC 在内的相关新冠病毒株引起的严重疾病。 它并建议做好个人防护,例如生病时待在家里、戴口罩(尤其是在室内)以及定期清洁双手。 加通社资料图片  
    time 8个月前
  • cover

    医院系统崩溃! 卑诗有病人只能待在淋浴间和走廊

    阿伯斯福地区医院 (Abbotsford Regional Hospital,ARH) 的前线医生医疗系统出现严重危机,一切已经失控。很多病患只能在公共空间被搁置着等待诊治,急诊室要等10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 1130 NewsRadio 独家采访了一组医生(其中一些人已被授予匿名),他们警告说,病患护理正在受到威胁。 外科医生梁(Terry Leung) 表示,该医院不是很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作人员不堪重负。但 ARH 是一个不拒绝站点,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空间,他们也必须继续接收患者。 医生们表示,目前医院的容量为 130%,因此,病床有时会被放置在其它病患房间的淋浴区。 梁说:「如果你能得到淋浴间,那你就很幸运了,因为至少它有门。」 「人们都在走廊上。您可能会使用患者休息室,该休息室分为一个三人房间,它们甚至不是房间,一切都失控了。」 医生们表示,多年来他们一直透过适当的管道寻求帮助,但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我们感觉自己是二等或三等公民,被推到一边。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到处都严重短缺的地步。」梁解释道。 医生表示,资源、金钱、空间、护士和医生(包括住院医生)都短缺。 梁详细分析了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腿骨折了,透过急诊室寻求帮助,但因为人满为患,你需要等2个小时才能被登记问候。你又花了 10 多个小时才见到医生,而你在等待看医生的地方,挤满了其它病人。 ……一旦你最终看过医生,你可能还要再等两三天,然后才能真正在病房里找到床位。」 梁补充说,手术等待时间甚至更长,并且会因紧急情况而缩短。 这些前线医生表示,医院的问题是菲沙卫生局「多年忽视」的结果。 医生们希望政府和卫生当局对所有医院给予同等重视。例如,他们认为素里就受到很多关注,部分原因是政客认为素里是一个政治战场。 「当我们看到我们卫生区域的其它站点获得了我们多年来一直要求的确切资源时,等于甩了我们一个耳光,因为我们甚么都没有。我们的病人不是政治讨价还价的筹码,他们是危在旦夕的人命。」 梁又说,因为处境糟糕,所以很多医护人员离开了,所以这变成恶性循怀。 另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医生也说,没有足够的医生。「ARH 严重缺乏专家,这给其它机构接收患者带来了负担。」「皇家哥伦比亚医院正在建造一座新大楼,本拿比和素里医院都在建造新楼并增加服务,我们 ARH 也需要一座新资源,需要一个门诊中心,如果有这些服务,他们就可以聘请更多专家。我真的希望卫生局也关心我们。 这名医生说,将心比心,当你看到有儿女在问我们:「我父亲已经在走廊上待了3天了,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找张床呢?」,这令人感到心痛无助。
    time 8个月前
  • cover

    加拿大出现新变种XEC 比其他病毒更严重吗?

    随着今秋校园重开,专家建议学童接种疫苗及继续戴口罩。加通社资料图 秋季的开始意味着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如何预防流感和其他疾病,包括新冠病毒。 尽管许多加拿大人不再像在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那样担心,但卫生专家表示,一种新的变种病毒已经在世界部分地区传播,目前已出现在加拿大。 以下是卫生官员建议的有关 COVID XEC 您需要了解的信息。 什么是 COVID-19 XEC?它与其他变体有何不同? 据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称,COVID XEC 是奥密克戎亚变种 KS.1.1 和 KP.3.3 的混合体。 世卫组织发言人 Amna Smailbegovic表示,COVID XEC 变种于 5 月 16 日首次发现,截至 9 月 18 日,已有 28 个国家报告了该病毒序列。 这位发言人写道:“世卫组织目前正在审查有关该变异株的现有证据,以确定是否应将其归类为受监测的变异株。” 多伦多总医院传染病专家 Isaac Bogoch博士周一在接受 CTVNews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奥密克戎变体,但具有基因区别。 Bogoch认为,COVID XEC 可能与其他奥密克戎变体相似,尤其是在症状和预防方面。 “随着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不断进化,我们之前已经多次看到这种情况,”Bogoch说。“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发现与奥密克戎变种 XEC 相关的任何独特症状或综合征。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有些事情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变化。” 加拿大有 COVID XEC 吗?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周一证实,截至 9 月 20 日,加拿大已发现少量 XEC 变种,但并未具体说明数量,并表示该数量非常少,在其网站上的每周变种细分中看不到。据称,XEC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其中欧洲病例最多。 COVID XEC 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Bogoch表示,COVID XEC 的影响可能与去年冬天的变种病毒类似,不过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Bogoch表示,加拿大人通常会在秋季和冬季看到新冠感染激增。 他说:“从个人临床角度和人口影响角度来看,最近出现的几种 奥密克戎亚谱系在对加拿大个人和人口的影响方面非常相似。认识到COVID尚未消失仍然很重要。”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表示,根据目前的证据,不认为新变种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 谁将最容易受到伤害? Bogoch表示,COVID-19 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他说,加拿大老年人感染严重病毒的风险最大,可能导致住院和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还包括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住在长期护理机构或集中护理机构的人以及原住民社区。 如何保护自己? Bogoch说,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的建议很有帮助。 NACI 建议所有人,尤其是那些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人,接种新疫苗。Bogoch 指出,新疫苗可能会在 10 月上市。 他在谈到疫苗时说:“疫苗在减少严重感染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特别是对于那些风险最高的人群。”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表示,更新的JN.1/KP.2疫苗将有助于预防由包括XEC在内的相关COVID毒株引起的严重疾病。 文章写道:“更新后的疫苗的有效性将受到持续监测。” 它建议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例如生病时待在家里、尤其是在室内时戴口罩以及定期洗手。
    time 8个月前
  • cover

    研究发现残酷事实:你我都有一颗“塑料脑”

    CNBC报导,近年研究显示,塑料微粒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器官、血液和动脉。科学家最关心的是,这些污染物是否能到达人脑。巴西科学家在尸体的脑组织中,发现了塑料微粒,该研究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期刊。 最新的研究关注位于大脑中处理嗅觉资讯的部位,嗅球(olfactory bulb)。 人体有两个嗅球,分别位于每个鼻腔的上方,并通过嗅神经连接鼻腔与嗅球。一些研究人员担心,嗅觉通路可能是塑料微粒进入大脑的途径,不仅仅限于嗅球。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毛阿德(Thais Mauad)博士表示,“先前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会进入大脑,并且在嗅球中发现了污染颗粒,这也是我们认为嗅球可能是塑料微粒进入大脑的首个位置之一的原因”。 毛阿德及其团队从15具年龄介于33至100岁之间的尸体中,提取了嗅球组织样本。 其中8具尸体的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这些塑料微粒大小从5.5微米到26.4微米不等。研究人员总共在组织中发现了16条塑料纤维和颗粒。 最小的微粒甚至比人类红血球的直径还要细,红血球的直径约为8微米。 他们发现最常见的塑料种类是聚丙烯,其次是聚醯胺、尼龙和乙烯醋酸乙烯酯。 嗅球中发现塑料微粒,并不代表其他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区域也存在塑料微粒。这些微粒是否能透过嗅球进入大脑其他部位,目前仍不清楚。
    time 8个月前
  • cover
    1年前

    加拿大86岁老奶奶死在急诊室地板!医院隐瞒

    加拿大86岁的老奶奶Candida Macarine于2021年被发现死在Lakeshore General Hospital急诊室的一个房间地板上。她的家人正在起诉魁省蒙特利尔西岛医疗保健监督机构,要求赔偿$100万。 图源:CityNews| Macarine   家人提供该诉讼还将湖滨医院的一名急诊室医生和一名护士列为被告。上周提起的诉讼称,“原告母亲在医院急诊室期间所获得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完全不足,导致了严重的事件,并且最终导致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死亡。” 当老人死后,医院工作人员只告诉Macarine的家人,她死于心脏骤停。但医院没有告诉他们,Macarine其实是被发现死在急诊隔离室的地板上,医院的说法显然存在问题。 图源:CityNews 在她葬礼前的一天晚上,Macarine的孩子们看到了CBC新闻的一篇报道,内容是一名无名患者死在急诊室的房间里。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个事件跟他们的母亲有关。 诉讼称:“医院工作人员故意向家人隐瞒重要信息,因此,被告的工作人员未能告知原告导致其母亲死亡的相关事实显然是一个错误和疏忽。” 蒙特利尔西岛卫生与社会服务综合大学中心 (CIUSSS) 卫生机构在死亡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发表声明,就其所谓的“不完整的沟通”表示歉意。 图源:CityNews 诉讼指控:护理方面存在若干缺陷 2021年2月,Macarine因呼吸困难入院几小时后死亡。她被发现死在床边的地板上,该房间位于当时用于收治疑似COVID-19患者的急诊室中。 在Macarine去世前的几周里,护士们曾多次警告管理人员,称很难直接观察这些房间,因此也很难监控那里的病人。 该诉讼对Macarine去世当天在Lakeshore医院的短暂护理提出了多项指控,包括: 未能根据她的初步诊断按要求每15分钟检查一次。 未能充分解决入院早期收到的肌钙蛋白和血气这两项关键测试结果,这本应是立即将她送往重症监护室的危险信号。 护理站的护士未能注意到患者病情恶化并做出反应。 不仅如此,当晚工作人员关于蓝色代码启动的确切时间和Macarine被发现死亡的时间存在矛盾,这引发了人们对工作人员启动心肺复苏是否太迟而提出质疑。 图源:CityNews 该诉讼要求赔偿总计$100万:Macarine的8个在世孩子每人$10万,两个已故孩子的家庭每人$10万。 该诉讼还指出,在Macarine去世当晚,第一位治疗她的医生说她“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法语。”家人称她会说英语,但入院时未佩戴助听器。诉讼中的所有指控均未经过法庭检验。西岛CIUSSS的公共关系顾问Alexandre Cadieux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回复了 CBC News。 Cadieux表示,他们不会对诉讼中的具体指控发表评论,但他表示CIUSSS已做出多项调整,以提高Lakeshore急诊室的护理质量。急诊室的全面翻新还需要数年时间。
  • cover
    1年前

    久坐族“最佳作息表” 5要项时数分配好 护心控血糖

    近年多项研究显示“久坐”有碍健康,会导致发胖、第2型糖尿病、癌症甚至早逝的风险增加。澳洲学界最新研究提出一天之中睡眠、运动、坐与站的时数分配,其中“坐”的时数上限是6小时,“站”至少要5小时,这对于维持理想的血糖控制、促进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好处,值得久坐一族参考。 综合美国《纽约邮报》、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澳洲墨尔本旋滨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团队4月24日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期刊《Diabetologia》发表这项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2300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这些志愿者平均年龄60岁,25%有第2型糖尿病,以大腿穿戴式监视器计算每天坐、立、睡眠、运动的总时数,追踪8天,腰围、血糖、胰岛素浓度等健康指标,吸烟史、教育程度、饮食等生活习惯,均纳入观察与考量。 研究结果显示,拥有最佳健康标记的人,每天坐着的时间很少,站立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运动时数占比很高。即使患有第2型糖尿病,综合表现较佳者的睡眠时间长了许多。 研究团队建议的维护心脏健康最佳每日作息分配如下:睡眠8小时20分钟,低强度运动2小时10分,中高强度运动1小时40分,站立5小时10分,坐着的总时数上限为6小时。其中,步行、做家事、烹饪、大笑也包含在低强度运动范围。 上述5大作息若落在以下时数范围也算符合要求:睡眠7小时30分钟至9小时,低强度运动2小时至2小时20分,中高强度运动2小时20分至5小时40分,站立4小时40分至6小时10分,坐着的总时数介于5小时40分至7小时10分。 研究团队强调,只有经由规律实践,这套“最佳作息”建议对于健康的长期效果方可显现。久坐行为与心脏健康呈现负相关,久坐时数愈少且从事体力活的时间愈多,这与血糖、胰岛素敏感度、胰岛素浓度、体脂率、三酸甘油脂数值、胆固醇数值的改善都有关连。 研究人员表示,测量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区分志愿参与研究者每种活动的精确时数,例如站立与低强度运动往往有些类似。此外,志愿者偏好哪一种活动也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同影响,例如,以睡眠取代运动可能有碍健康,但用睡眠取代久坐则对健康有益处,因此有必要统整出一套考量人类全方位行为的综合指南。
  • cover
    1年前

    惊爆!疫苗巨头阿斯利康首次承认罕见副作用!

    疫苗巨头阿斯利康(Astra Zeneca)首次在法庭上承认,其新冠疫苗注射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凝血副作用。 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家庭针对这种极其罕见的反应提起价值数百万英镑的集体诉讼,这些家庭声称他们本人、或他们的亲人因这家制药巨头“有缺陷”疫苗致残或死亡。 代表索赔人的律师认为,部分案件的赔偿金额可能高达2000万英镑。 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阿斯利康公司正在对这些说法提出异议,该公司在二月份提交给高等法院的一份法律文件中承认,其疫苗“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TTS(血栓与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图源:Daily Mail| Reuters TTS是一种患者出现血栓,并伴有血小板偏低的疾病。血小板通常有助于血液凝固。 这种并发症被列为疫苗的潜在副作用,此前被称为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 阿斯利康承认,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据英文媒体《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报道,尽管两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潜在的副作用,但这标志着该公司首次在法庭上承认其疫苗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此外,在加拿大卫生部官网上,也显示AZ疫苗会导致血栓和血小板偏低的罕见副作用。 图源:Health Canada 此外,官网数据显示,加拿大人累计接种了2,811,963剂阿斯利康疫苗(正常情况下每人2剂)。 图源:Health Canada 疫苗导致两娃父亲永久性脑损伤,大批患者家庭提起集体诉讼 因阿斯利康疫苗造成的伤害进行索赔的人包括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IT工程师杰米·斯科特 (Jamie Scott)。2021年4月接种疫苗后,他因出现血栓和脑部出血而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此后他一直无法工作。 图源:Daily Mail 这是目前向高等法院提起的51起索赔案件之一,集体诉讼估计总价值约$1亿英镑。关于这一消息,斯科特先生的妻子凯特(Kate Scott)表示:“我希望他们的承认意味着我们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他们道歉,为我们的家人和其他受到影响的家庭提供公平的补偿。真相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不会放弃!” 代表所有阿斯利康(AZ)索赔人的Leigh Da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莎拉·摩尔 (Sarah Moore),指责该公司对受害者采取的拖延策略。 阿斯利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任何失去亲人或报告健康问题的人表示同情。监管机构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包括疫苗在内的所有药物的安全使用。” 图源:Daily Mail@PA “从临床试验的证据和现实数据来看,AZ疫苗不断被证明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一致表示,疫苗接种的好处超过了极其罕见的潜在副作用。”代表受害者和家属的律师根据《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起诉阿斯利康。他们认为该疫苗是“有缺陷的产品”,“不如消费者普遍合理预期的安全”。阿斯利康强烈否认这些说法。 卫生官员早在2021年3月就首次在欧洲发现了与阿斯利康疫苗相关的VITT病例。然而,直到当年四月,证据变得足够清楚后,疫苗接种才开始受到限制。 官员们首先将疫苗接种限制为仅限30岁以上的人,然后于2021年5月将范围缩减到仅限40岁以上的人。由于该疫苗仍对新冠病毒有效,因此仍然被认为值得向年长的人接种,因为他们因感染病毒而死亡或重症的风险更大。 另一位对阿斯利康采取行动的人是澳大利亚演员梅勒·斯图尔特 (Melle Stewart),她在英国居住时接种了该公司的新冠疫苗。 图源:Daily Mail| Go Fund Me 然而,在接种疫苗后,她经历了毁灭性的中风。42岁的她说话都变得困难,语速很慢,并对她不得不结束舞台生涯感到“悲伤”。 图源:Daily Mail| Go Fund Me 斯图尔特将阿斯利康告上法庭,她的丈夫表示,感觉政府在疫苗安全性问题上误导了他们。尽管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她仍然坚持进行疫苗接种,只不过转为了其他非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 英国官方数据:至少81人死于血栓并发症 根据英国药物监管机构收集的数据显示,至少81名英国人死于明显跟阿斯利康疫苗相关的血栓并发症。 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人受伤或致残。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接种后发生TTS的风险被认为大约是五万分之一。然而,该疫苗在大流行期间拯救了全球约600万人的生命。 图源:Financial Times 《每日邮报》(Daily Mail)采访过的寻求赔偿的受害者和家庭坚定表示,他们相信疫苗的好处,并且不是反疫苗者。一些严重残疾的人面临着巨额的持续医疗费用及失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家人也不得不辞掉工作全天照顾他们。提起集体诉讼的人们希望阿斯利康事件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家应该重新思考如何支持因疫苗受伤或死亡的患者及家属。  
  • cover
    1年前

    加拿大批准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但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加拿大最近批准的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方法有望将治疗时间缩短至几分钟,但专家们对这是否对患者最有利有不同的看法。 人们担心这将不必要地使用现有药物的更高剂量,并且可能比目前的静脉注射方法更昂贵。 相比之下,另一位肿瘤学家表示,这是一个可喜的进展,可以大大缩短癌症治疗的时间。 加拿大卫生部上个月批准销售Tecentriq SC,这是一种处方药,用于治疗肺癌、肝癌和乳腺癌患者,是已经批准的药物阿特珠单抗的新型皮下制剂。 目前,阿替利珠单抗以Tecentriq IV的形式静脉注射,用于治疗各种肿瘤。这种新型皮下癌症免疫疗法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而不是静脉注射。 总部位于安大略省密西沙加的制药公司 Roche Canada 上周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Tecentriq 皮下注射剂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能力。该公司称这是加拿大首个针对多种癌症类型的癌症免疫疗法皮下注射剂。 该疗法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瑞士制药巨头F. Hoffmann-La Roche Ltd.是罗氏加拿大公司的母公司。 新型免疫疗法有望节省时间 除了增强免疫系统之外,这种新疗法给患者带来的另一个潜在益处是其灵活性。 罗氏加拿大公司表示,Tecentriq 皮下注射必须由合格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但这可以在医院外、其他机构甚至患者家中进行。 加拿大肿瘤医学协会主席 Sharlene Gill表示,皮下注射剂型将缩短通常需要长期接受免疫疗法治疗的患者的时间。 她解释说,皮下注射可以更快地完成,只需大约15分钟,而静脉注射则需要大约一个小时。 “我不确定我是否会称其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但我会说这对人们来说确实很重要:它可能不是一种新药,但它是一种能够提供高效药物的更好方法,”吉尔说,他也是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肿瘤学系的医学教授。 “可以在何处进行以及多快进行可能是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时间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这还可以释放系统的压力,为更多住院患者提供治疗,并为那些可能不住在大城市或不在化疗单位附近的患者提供更公平的癌症治疗机会。 “不会改变结果” 当吉尔谈到对患者的好处时,安省金斯顿皇后大学的肿瘤医学专家和肿瘤学教授比沙尔·贾瓦利 (Bishal Gyawali) 表示他有一些担忧。 他说,他不认为 Tecentriq SC 与现有的药物有太大不同,因为它使用的是相同的药物,即目前以静脉注射形式存在的阿特珠单抗。Gyawali 是 Common Sense Oncology 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该组织由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倡导者组成,旨在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癌症,其他免疫疗法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比阿特珠单抗更受青睐。 “这种(皮下注射)不会改变治疗效果,因为这只是一个方便的问题——静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贾瓦利在接受 CTVNews.ca 视频采访时表示。“就疗效而言,它与静脉注射药物是一样的。” 贾瓦利认为静脉注射阿替利珠单抗并不是什么大负担,因为这种药物每四周注射一次。 他说,有证据表明,每八周静脉注射一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舒适的代价是什么?” 根据阿替利珠单抗已经在一次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测试,Gyawali 表示 Tecentriq SC 将以 1,875 毫克的更高剂量出售和使用。Gyawali 说,就达到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而言,这相当于 1,200 毫克的静脉注射剂量。 然而,他认为每三周 1,200 毫克的剂量超过了“最佳疗效”所需的剂量。 该研究的结论是,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治疗同样有效。其结果于 2023 年 8 月发表在《肿瘤学年鉴》上。罗氏加拿大公司的母公司 F. Hoffmann-La Roche Ltd. 资助了该试验。 贾瓦利表示,这是一次“错失的机会”,因为尽管有证据表明较低剂量也具有同样的效果,但试验测试的是较高剂量。他说,静脉注射的剂量已经高于患者所需的剂量。 “毫无疑问,但该行业正在测试或推荐高于所需的剂量,而不是测试较低的剂量,仅仅是因为更高的剂量可以赚更多的钱,”贾瓦利说。 此外,他说,他预计新的皮下注射剂的成本将“大大高于”静脉注射剂,部分原因是他认为这种剂型将以方便使用为卖点进行营销。 “与患者每月一次的静脉注射相比,我们愿意为皮下注射多付多少钱?”他说。“舒适的代价是什么?” 此外,他表示,他担心阿替利珠单抗或任何免疫疗法(无论采用何种配方)的剂量可能过高,都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药物浪费和成本增加。他描述了一个问题,即其他免疫疗法药物(如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的剂量也没有必要过高。 贾瓦利认为罗氏公司测试更高剂量药物主要是出于利益考虑,而患者的最大利益不受重视,这些剂量对于治疗来说是不必要的。 罗氏加拿大公司发言人 Laura Pagnotta 没有直接向CTVNews回应 Gyawali 的质疑,相反,她在给CTVNews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加拿大卫生部的批准“基于可靠的数据,表明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高剂量服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的担忧,帕格诺塔表示,临床研究并未发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Pagnotta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Tecentriq SC 制剂的安全性与 Tecentriq IV 一致,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副作用)的发生率也相似。在 Tecentriq SC 研究中未发生输液相关反应,注射部位反应性质轻微,对给药没有影响,并且大多数无需额外治疗即可解决。” 帕格诺塔称这是“重要的第一步”,并表示该公司现在可以与泛加拿大制药联盟以及联邦、省和地区机构进行对话,讨论“价格、创新的价值以及支持两者的数据”。 CTVNews联系了加拿大卫生部征求意见,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 cover
    1年前

    最新人造细胞!比人体细胞更耐热 50°C仍保持稳定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通过操纵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制造出外观和行为与人体细胞相似的细胞。这一成果对再生医学、药物输送系统和诊断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报道,这项于4月23日刊登在英国《自然-化学》杂志(Nature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指出,蛋白质对于形成细胞的框架即细胞骨架至关重要,没有它细胞就无法运作。细胞骨架使细胞在形状和对环境的反应方面都具有灵活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研究人员设计使用了一种新的可编程肽-DNA技术,引导蛋白质的组成成份肽合成具有功能性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的细胞,它们可以改变形状并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DNA 序列的输出(NHGRI)据介绍,DNA通常不会出现在细胞骨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DNA序列重新编程,使其成为一种将肽结合在一起的架构材料。能以这种方式对DNA编程,意味着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甚至可以微调细胞对外部压力的反应。通常,人体活细胞比该研究中合成的细胞更複杂,但也更难以预测,更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这种合成细胞即使在50摄氏度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稳定。研究员介绍称,这种合成细胞材料是为执行特定功能而设计的,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添加不同的肽或DNA设计来定制。这些新材料可以与其他合成细胞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医学等领域。
  • cover
    1年前

    你为什么会在半夜醒来?3个原因要注意

    很多人经历过夜间醒来的情况,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法,改善睡眠质量。以下是三个最常见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你可能会在半夜醒来。 睡眠环境不适 睡眠环境对于保证一夜好眠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如温度、噪音、光线和床铺的舒适度都可能影响你的睡眠。如果卧室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导致你在深夜时分醒来。理想的卧室温度通常在16到18摄氏度之间。此外,不断的噪音,比如交通声、邻居的对话或是家中的其他声响,也可能打断你的睡眠。光线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来自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电脑屏幕的蓝光,这种光线会干扰你的生物钟,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帮助我们进入深层睡眠的激素。 解决方法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9780206626-0'); }); 调整房间温度:确保卧室温度舒适,不要太热或太冷。 减少噪音和光线:使用耳塞和眼罩帮助隔绝噪音和光线。 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一个适合你身体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饮食和生活习惯 睡前的饮食习惯对睡眠有着直接的影响。进食过量或食用一些可能刺激身体的食物如辛辣或含咖啡因的食品,都可能让你在夜间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睡眠。此外,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也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夜间醒来。 解决方法 注意睡前饮食: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避免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都是睡前应避免的刺激性物质。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睡前一个小时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以免蓝光影响你的睡眠周期。 生理和心理因素 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例如,压力和焦虑可以显著影响睡眠质量,使人在夜间醒来。另外,一些健康问题,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哮喘或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导致夜间醒来。 解决方法 管理压力和焦虑:尝试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来减轻压力。 寻求医疗建议:如果你有健康问题,如GERD或睡眠呼吸暂停,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夜间醒来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从环境、生活习惯到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优化睡眠环境、处理心理压力以及咨询医生的建议,我们可以显著提高睡眠质量。理解并应对这些干扰因素,将帮助我们享受更加健康和恢复性的睡眠。
  • cover
    1年前

    AI救了她!62岁女子提前查出最致命癌症!

    加拿大一名62岁的母亲提前被诊断出患有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这多亏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血液检查。 她说:“人工智能救了我的命,我中了彩票。” 据《每日邮报》报道,Dianne Balon和很多人一样,人工智能(AI)只是在新闻上读到的东西。她完全没想到这项技术会救她的命。 图源:Daily Mail 尽管看起来很健康,但2022年的一项人工智能(AI)血液测试显示,最致命的癌症正在Balon的胰腺中悄然形成。肿瘤在有机会生长和扩散之前就被发现了,而绝大多数胰腺癌被发现时都为时已晚。 检测结果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据Balon的外科医生说,现年62岁的她做了手术,切除了可能发展成“全面胰腺癌”的病变。 “我非常感激,”Balon说,“我绝对救了我的命,我中了彩票。” Balon透露,就连她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感到意外,称通常不会在这个早期阶段见到患者。 Balon的病程始于2017年的一次健康会议,当时她以加拿大一家健康保险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参加了会议。 她来自埃德蒙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观看了温哥华生物技术初创公司Molecular You的演讲,该公司当时刚刚推出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 它分析250多种生物标记物,而这些生物标记物是大多数医院里最复杂的血液检测都无法检测到的。 然后,一个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程序会在数据库中运行这些结果,寻找免疫标记物和炎症等的细微变化。 由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好奇”,她决定试一试。 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她每年花700元做这项血液检查。 2022年,她的结果显示,她体内的炎症率“非常高”,几种代谢物和蛋白质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Balon身材苗条,没有症状,饮食健康,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生病了。 “我不了解每一种生物标志物是什么,但我可以看出差异,我需要问更多的问题。” 她把结果告诉了她的医生,医生用传统的方法给她做了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但她还是说服她的医生做了活检和扫描,结果发现她的胰腺上有一个癌性病变。 不久之后的活组织检查证实有些不对劲,她的癌胚抗原(CEA)水平高得离谱。 CEA是一种蛋白质,通常存在于子宫内发育中的婴儿组织中。在成人中,CEA的异常水平可能是癌症的征兆。 她说:“应该是零或非常低,而我的水平比正常水平高出数万,这是一个巨大的警示,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去年12月,她接受了手术,外科医生对她说:“你正在走向全面发展的胰腺癌。” Balon接受了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外科医生切除了她的脾脏和部分胰腺。 “我知道我非常幸运……”她说:“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幸运。” 胰腺癌每年影响大约6.6万美国人,并导致约5.2万人死亡,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加拿大癌症学会估计,2023年有7200名加拿大人将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5900人死亡。 它通常悄无声息地生长,产生的一些症状会被忽视。在初步评估时,大约80%的确诊病例已经处于第三或第四阶段,这意味着无法治愈,手术为时已晚。 据悉,目前还没有单一的诊断测试可以判断你是否患有胰腺癌。也没有筛查。诊断需要多次成像扫描、验血和活检,这些通常只有在患者出现症状时才会进行。 图源:Molecular You 据BioWorld报道,Molecular You公司表示,该公司在胰腺癌早期检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发表在OMICS杂志上的一份病例报告描述了该公司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即纵向多组学监测(LMOM)在一名无症状60岁女性患者中有效识别胰腺癌,在该公司的诊断测试后发现的病变活检证实为1期胰腺癌。 Molecular You测试目前只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少数诊所提供,但该公司希望在2024年晚些时候提供更广泛的测试。 Balon说,这项检测将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了“另一种工具”,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因为他们的病例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长。
  • cover
    1年前

    全球5大短命原因排行榜!1习惯每年杀200万人

      为何有些人30多岁、40多岁就病逝?除了遗传病,还受甚么因素影响?久坐会导致早死?有医生指出,综合多项研究结果,有5大因素容易令现代人减寿,最严重恐致短命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每年有200万人死于1种习惯!    全球5大短命原因 1种习惯每年杀200万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现代人平均寿命延长。不过,另一方面,糖尿病、癌症、中风等疾病也有年轻化趋势,不少人壮年离世。短命原因是甚么?长期吸烟一定短命?   肾脏科医生洪永祥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寿命长短除了与先天基因有关,也受日常生活习惯影响,当中有些都市人的常见习惯会在不知不觉间令人缩短寿命。他整合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报告,归纳出5大短命原因,希望大众多加留意。到底排第一位的是甚么?   短命原因排行榜:第1至5位   5大短命因素   第5位:失眠   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一项长达4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长期失眠达6年以上人士,死亡风险增加58%,同时也会提高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一份名为〈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报告指,每日睡7小时的东亚人死亡率最低。研究指,男性每日睡8小时,死亡率会增加9%;每日睡9小时则会增加18%;睡10小时则会大增43%,而女性睡眠时间多于或少于7小时,死亡率也会增加。 会引致体内慢性发炎,导致容易患上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脑退化症、忧郁症的风险。   第4位:孤独   有外国研究显示,孤独的心理状态会令死亡风险增加26%。 长期孤独也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孤独者早死风险提高32%。 研究又指出,孤独引起的死亡风险,主要与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社会资源、心理压力、社会监督等4大因素有关。   第3位:久坐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一份报告指,「久坐不动」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各种疾病,全球每年更有200万人因此死亡。 澳洲雪梨大学有研究显示,比起坐着时间不足4小时的人士,每日久坐8至11个小时的人士,其死亡风险增加15%;坐11个小时以上的人士,死亡风险更高达40%。 久坐30分钟会令血液流动速度下降70%,导致血液变「浓稠」容易阻塞,形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塞、狭心症、脑中风的风险,而糖尿病、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2.5倍和21%。 第2位:吸烟   有研究发现,每日吸一枝烟,寿命会缩短13.8分钟;如果每日吸一包烟(20枝),就会缩短寿命10年。 吸烟人士罹患肺阻塞的风险较非吸烟人士高6.3倍。无吸烟习惯的成年人,但若每周暴露于二手烟的环境超过10小时,也会令肺阻塞导致死亡的风险增加1.42倍。   第1位:肥胖   有研究指出,持续肥胖达5年会让死亡风险加倍;肥胖长达15年的人士,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的3倍。 会增加患癌症、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风险。  
  • cover
    1年前

    男子肺功能仅剩15% 被拒绝使用地下车库

    最近,对于安省Kitchener的居民Chris Wilson来说,生活非常艰难,因为他无法将车停进公寓的室内停车场。而这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方便停车的问题。 当事人Chris Wilson(图源:CTV) Wilson说:“这个公寓对我来说就是一座监狱,我的停车是我的自由。” 这位64岁的老人需要吸氧,肺功能只有15%,正在耐心地等待肺移植。 Wilson指着他的呼吸器和氧气罐说:“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是生命维持系统。” Wilson说,他选择住在250 Frederick Street是因为这里离医院很近。 “我选择这个公寓的原因是离St Mary's Hospital很近,我乘出租车到医院大约只要六分钟,我以前发生过这种紧急情况。” Wilson说,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被拒绝进入250 Frederick Street的地下停车场。 Wilson说:“一个月前,我从新主管那里收到一张通知,说我的停车费现在是每月250元,如果你不交,你就不能再在这里停车了。” 据Wilson说,作为租赁协议的一部分,他一直在支付停车费。 他说:“我正在想办法,可以等一等吗?我没有250元。” Wilson无法工作,靠固定收入生活。他说,方便使用他的车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它,我无法在这个公寓里生存。如果我没有停车位,我基本上就被锁在公寓外面了。” Wilson说,他需要在附近转几个小时,等着在大楼100米以内找到一个停车位。 他说,即使在公寓附近找一个地方,进出大楼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承认:“如果用1到10来衡量疼痛,我觉得大概是8分。” Wilson说,当他试图向大楼管理部门寻求帮助时,遭到了拒绝。 “他直接说,‘我只是个打工的,我会把你的文件交给领导的。’” Wilson说,他已经联系了安大略省房东租户委员会(Ontario Landlord - Tenant Board),正在寻求法律帮助。 由于建筑物的年龄,这里没有无障碍停车场。Kitchener市表示,他们将为那些无法进入的租户提供临时街边停车位。 Wilson说,尽管他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他将继续为邻居们争取权益。 “我能挨一顿揍。我一生都在与疾病作斗争。我不喜欢看到别人被踩,尤其是那些脆弱的人。” CTV周二在现场采访了250 Frederick Street公寓的负责人。他说,住户被拒绝使用地下车库,因为他们的租赁协议中没有停车位。 我们采访过的许多居民都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们向主管要大楼业主的联系方式,但他们没有提供。
  • cover
    1年前

    苹果和生菜,岩盐和海盐,哪个塑料微粒含量高?

    塑料瓶装水中含有塑料微粒一事已不新鲜,但最新研究显示,90%的蛋白质样本中竟也被检出“塑料微粒阳性”…… 而素食者们……请别高兴太早,水果和蔬菜也在劫难逃……此外,就算是盐和糖,也全都含有塑料微粒。 一系列的报告揭示出许多令人惊讶的“反常识”真相: 比如:苹果和生菜,哪个塑料微粒含量高?——嗯,一个树上长,一个土里生……土壤有污染,那答案应该是生菜吧?哦……错了。 再比如,喜马拉雅粉红粗盐和海盐,哪个塑料微粒含量高?嗯,海洋早就被塑料污染了,大山硬石百毒不侵,一定是海盐塑料微粒含量高!呃,又错了…… 以下是小编的总结,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2021年-2024年3月期间出版的《环境研究》及《环境科学》杂志,研究机构包括昆士兰大学,麦吉尔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还是先说瓶装水,一升水中平均含有240,000个、共计7种“塑料微粒*”,包括“纳米塑料*”。 *注:“塑料微粒”(microplastics)是指“直径从1微米到5毫米不等的塑料碎片”。“小于一微米的塑料微粒”被称为“纳米塑料”(nanoplastic),须以“十亿分之一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 对于盐,喜马拉雅粉红粗盐的塑料微粒含量最多,其次是黑盐(black salt),然后是海盐(marine salt)。 · 糖,被研究者称为“人类接触塑料微粒的重要途径”。 · 塑料茶袋相当恐怖,它会向水中释放大约116亿个塑料微粒和31亿个纳米塑料。注意:许多看上去不像塑料茶袋的茶袋,其制作材料中也会用到塑料。 · 稻米/大米每100克含有3-4毫克塑料微粒——值得庆幸的是,“洗米”可以减少高达40%的塑料污染。速食米饭每100克含有13毫克塑料微粒——这个,洗不了…… 水果和蔬菜通过根系吸收塑料微粒,然后,微粒会被转移到植物的茎、叶、种子和果实上。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塑料颗粒大约为52,050个至233,000个不等。 · 苹果和胡萝卜受污染最为严重,每克含有超过10万个塑料微粒(注意:是每克,每克,每克)。值得注意的是,直径最小的塑料微粒就是在胡萝卜中发现的。 · 直径最大的塑料微粒是在生菜(lettuce)中发现的——生菜,是受塑料微粒污染最少的蔬菜。 在研究了牛肉、鸡肉、猪肉、海鲜、裹着面包屑的各种虾、豆腐、植物性肉类(鸡块、鱼柳)、仿肉类(仿鸡、仿牛肉及肉馅)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蛋白质都含有微塑料。 注:“植物性肉块”是指“不添加淀粉,鸡蛋,牛奶,只添加分离蛋白,拉丝蛋白,外层裹料不使用特别吸油的面包糠的肉制品”。 · 裹面包屑的虾(Breaded shrimp)含有直径最小的塑料微粒,每份平均含有300多个塑料微粒。 · 植物性鸡块(Plant-based nuggets)排名第二,每份不到100个塑料微粒。 · 排在后面的是鸡块(chicken nuggets)、鳕鱼条(pollock fish sticks)、经最低限度加工的白湾虾(White Gulf shrimp)、新鲜捕获的粉红色基围虾(Key West pink shrimp)、植物性鱼柳(plant-based fish-like stick)、猪排(pork loin chops)、豆腐(tofu)。 · 塑料微粒最少的蛋白质是鸡胸肉(chicken breasts)。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虽然,有研究人员发现——动脉中存在塑料微粒或纳米塑料的人,其在未来罹患心脏病、中风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可能性,是没有微粒者的两倍…… 虽然,塑料微粒直径越小就越让人担心——纳米塑料有能力侵入到人体主要器官的单个细胞和组织之中,包括肺部、肝脏、肾脏、大脑……它们甚至还能通过子宫和胎盘,母乳和血液进入未出生孩子的体内…… 虽然,按照逻辑,微粒可能会在人体里造成包括双酚、邻苯二甲酸盐、阻燃剂、全氟和多氟物质(PFAS)和重金属在内的多种化学物质沉积,可能中断细胞生态过程,可能影响内分泌…… 但是,以上观察及描述均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换句话说,目前对于“纳米塑料对人体器官及功能健康的潜在影响”远未达成科学共识。 难怪国际瓶装水协会的发言人会抓住这点不放:“……所以说,媒体基于假设和推测的报道无非是不必要地吓唬公众而已,塑料瓶装水还是可以喝哒……” 塑料无处不在 当今世界上的塑料数量惊人,塑料化工制品共计16,000种,其中至少有4,200种被认为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高度危险”。 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分解时,会变成塑料微粒,然后变成纳米塑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观察到的微粒单位越来越小,相关数据也就越来越大。 比如,在旧技术看来,瓶装水中所含有的塑料微粒大约只有300个。但根据一项全新的技术,在美国销售的三个流行品牌瓶装水中所含有的纳米塑料数量是每升110,000至370,000个,甚至更高。 通过新技术观察,美国成年人每年平均接触到的塑料微粒数量可能在11,000-29,000个之间……但这只是平均值,最大接触量可能高达每年380万个。 减少接触塑料微粒的方法 · 尽量避免摄入任何塑料包装的东西。建议使用玻璃、搪瓷、不锈钢、铝制容器存放食物和水。 · 不要用微波炉加热任何塑料制品,可改用玻璃容器,或换用炉子加热食物。 · 尽可能多吃新鲜食物。告别塑料包装的各种加工食品。 · 穿天然面料制成的衣服,购买天然材料制成的消费品。 各位,今天的晚餐,咱打算吃多少塑料?
  • cover
    1年前

    留住医生更难了!加国医生协会反对这项税改!

    加拿大医学协会要求联邦政府重新考虑其提议的资本利得税改革,称这项改革将影响医生的退休储蓄。 图源:Global News 协会主席Kathleen Ross说,许多医生将以公司形式行医,并通过投资公司为退休做准备。拟议的资本利得税改革将增加对这些投资的税收,该协会表示,这将增加医生的“财务压力”。他们没有退休金可以依赖。 Ross认为,这一变化也可能影响加拿大医生的招聘和留任。 “在加拿大,绝大多数家庭医生和普通医生都是通过所谓的专业公司执业的,”特许会计师Don Carson解释说。“出于各种原因,他们一直在使用专业公司,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为了帮助和为退休储蓄。” Carson说,医生及其家人日常开支之外的多余资金都投资于有价证券和租赁房产。 图源:Global News 上周提交的联邦预算案提议对资本利得(或出售资产所得的利润)的三分之二而不是一半作为收入征税。资本利得纳入率的增加,将适用于个人超过25万元的资本收益,以及公司实现的所有资本收益。 预计这项税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较富裕的加拿大人和企业。医生是最新站出来反对这项税改的群体。 “我们看到政府把这描述为对每一代人的税收公平。但实际上,有些人将受到更大的影响,”Ross在接受采访时说。 自由党政府辩称,这项税收改革是为了在那些通过资本利得获利与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的人之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以此让富人支付更多费用来支持所有加拿大人的住房和医疗保健等。 但Ross指出,医生没有资格获得25万元的豁免,因为他们投资主要是在公司。 医生仍然可以投资于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这是有税收优惠,只要他们从自己的公司支付工资。 图源:CTV News 财长方慧兰的女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联邦政府正在改变资本利得税纳入率,“因为护士比百万富翁支付更高的边际税率是不公平的。除了这些变化之外,我们还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医疗保健,并为想留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多的学生贷款减免。”
  • cover
    1年前

    癌症患者营养师:避免这疾病的建议

    一位专门研究癌症患者的营养师透露了她为患者提供的避免患上这种疾病的建议。   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华盛顿的营养师安德鲁斯(Nichole Andrews )和癌症患者一起工作了 12 年,为这些病人设计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饮食计划,以帮助限制疾病复发的风险,但她表示她的建议也适用于普通公众。   这些建议包括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惊讶的建议,包括避免补充补充剂和蛋白质棒,这些建议是在早发癌症神秘激增的情况下提出的。   注册营养师安德鲁斯在 TikTok 上透露了她建议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绿色粉末   绿色粉末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绿色粉末经常被宣传为“满足营养需求”和“填补日常饮食空白”的一种方式。   但安德鲁斯警告称它们经常排除患者预防癌症所需的重要纤维。   她指纤维被剥离,里面没有液体,有时会用奇怪的草药强化,会损害你的肝脏。   “只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吃那些绿色粉末。”     许多研究表明,低纤维饮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结肠癌。   专家表示可能是因为纤维摄入较少的患者消化系统炎症较多,从而增加了破坏细胞突变的风险。   目前几乎没有研究表明绿色粉末和较高的癌症风险有关,但测试表明它们可能含有镉——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   避免:补充营养品   近十分之六的美国人服用补充剂,   但安德鲁斯表示,这个价值 500 亿美元的行业也有丑陋的一面。   她说,大多数人不需要服用维生素,因为他们从食物和其他地方获取了足够的维生素。这意味着许多人可能会不必要地服用它们,从而冒着服药过量的风险。   由于补充剂市场监管不善,许多现有药片也往往含有过多的营养素。   她警告说,“补充剂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为补充剂的剂量超过了每日摄入量的 200%。”   大剂量的维生素 B3 等补充剂会增加患脑癌的风险,而维生素 C 和 E 等其他补充剂则会导致肿瘤生长更快。   但其他人被认为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包括发现服用钙可以降低患结肠癌风险的论文。   安德鲁斯建议人们在使用补充剂之前咨询医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补充剂。当血液检查发现体内营养不足且无法通过饮食改变来解决时,最好使用补充剂。     避免:酒精   平均而言,美国人每周喝大约四杯酒精饮料,五分之一的人每月酗酒,或者每晚喝五杯或更多酒。   但研究表明,饮酒任何量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包括乳腺癌、肝癌、咽喉癌和口腔癌。   安德鲁斯表示她从来不喝酒。无论饮酒多少次,酒精都会增加患六种癌症的风险。   在体内,酒精会分解成乙醛——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会损害细胞 DNA。   这和爱荷华州的癌症发病率激增有关,该州的癌症发病率在美国排名第二。   在加拿大,官员们现在建议人们每周只喝两杯酒精饮料。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可以效仿。   避免:加工肉类   熟食肉类、培根、热狗,甚至火腿通常都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保持更长时间的新鲜。   但科学家已将这些化学物质与癌症联系起来,发现它们在体内发生反应,形成已知会导致动物癌症的化合物。   安德鲁斯表示她不会用加工肉类制作三明治,她会提前烤鸡肉,切成薄片,然后用来做三明治或卷饼。加工肉类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之前的研究警告说,每天只吃 2 盎司(50 克)加工肉类,或者两片火腿,患结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50%。   避免:高蛋白饼干、甜甜圈和薯条(尽管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尽管提到了避免高蛋白零食,但安德鲁斯表示仍可以应被视为零食。   她指甜甜圈、饼干和薯条很好,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她的担忧主要是这些食品的卡路里含量仍然相对较高。     此举正值人们对美国肥胖流行病的担忧之际,据估计该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被认为肥胖。   避免:生酮饮食   她还给出了一些其他建议来帮助人们预防癌症,包括避免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包括减少所有碳水化合物,改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所有能量,甚至完全避免碳水化合物。   据估计,百分之七的美国人遵循该计划。   但安德鲁斯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她说:“我们的身体天生就有 50% 的卡路里摄入量来自碳水化合物,因为这是我们身体的首选能量来源。此外,它是您大脑的首选能量来源。   “所以,如果你每天都在应对脑晕或者想要护理你的大脑,那就吃碳水化合物吧。”   专家表示,短期内遵循生酮饮食可能有助于对抗癌症,研究表明可以缩小胰腺和结肠的肿瘤。   每周锻炼150分钟   安德鲁斯还大力宣扬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每周至少锻炼 150 分钟的建议。   她还表示人们需要全天反复运动才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她建议少坐多动,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此前的研究表明,久坐与患癌症(包括结肠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有关。   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在这段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的血糖水平的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细胞受损的风险。   每晚睡七个小时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每个人每晚都应该睡七到九个小时,安德鲁斯也赞同这一观点。   她指每晚至少睡眠七小时,可以平衡你的荷尔蒙,帮助你的细胞重建和肌肉重建。如果您要接受癌症治疗并且您的身体需要从癌症治疗中修复,那么您需要睡觉。   她说,睡得更多还可以平衡饥饿激素,确保人们不会吃得过多,从而避免患上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更高风险。   吃早餐   安德鲁斯此前曾在麦片品牌的宣传活动中表示,她不会不吃早餐,并建议其他人也要每天吃早餐。   她指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餐。“每天醒来并感到饥饿是新陈代谢健康的标志。吃早餐的人体重也更好。”   她指每天她醒来都会吃瘦肉蛋白、全麦碳水化合物和某种水果,但从不会不吃早餐。   不要迷信”有机“标签   安德鲁斯表示,她总是购买传统水果和蔬菜,而不是尽可能购买有机食品。   她指有机食品和传统食品的营养差异没有任何不同,有机食品也使用杀虫剂。   几项研究表明,有机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更有营养,可能是因为它们生长在相同的土壤中。   美国农业部还表示,使用合成农药(例如草甘膦、莠去津和马拉硫磷)的产品仍然可以贴上有机标签,尽管这些农药和较高的癌症风险有关。   因此,安德鲁斯认为与传统食品相比,有机食品并没有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 cover
    1年前

    去了一趟凌晨4点的医院 内耗消失 我又活过来了

    上周五,孩子大半夜高烧不退,我赶忙开车送孩子去省立医院。 凌晨4点,一眼望去,医院大楼灯火通明。 一走进大厅里,有人在冰冷的椅子上小憩,有人抱着孩子,支着疲惫的身子隔着人群焦虑地张望。 走廊上,护士推着病床来回奔走,家属们个个脚步匆匆。 ICU的门口,哭喊声,争吵声,不绝于耳。 没有地方能像医院一样,如此真实地照出人间悲欢。 看着这一幕幕,我突然觉得,人生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看奄奄一息的病人,工作上的烦恼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看那些哭成泪人的家属,家庭的琐事有什么看不透的呢? 我想,医院里凡所见,皆是人间最本真的样子。 01 生死面前,万事皆休。 新西兰有一所顶尖大学,每年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他们去当地的医院参观实习。 结束后,校长送给他们一句话作为毕业寄语:医院是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人生没什么好失意的,因为活着已经够不容易了。 生死面前,万事皆休。 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更为重要了,财富再多不如康健体魄,地位再高抵不上平平安安。 护士@石悦写过两个病人家庭的故事。 第一个病人,是省台里的制片人。 为了打通各路关系,他应酬时都喝得烂醉如泥。 为了片子质量,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 当他被查出慢性肾炎,躺在病房接受治疗时,他突然发现工作似乎没那么重要了。 再怎么评优评先,也换不来健康的身体。 再怎么升职涨薪,也填不上医疗费的坑。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他叹息道:工作就像一个皮球,掉下去还会再弹回来。健康就像一个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 第二个是一位妈妈,她孩子患高钾血症。 她跟石悦聊过她的鸡娃经历。 因为身边很多父母都在鸡娃,她在怀孕时就严阵以待,成天给娃物色各种早教课。 等娃五六岁时,她就给孩子报了钢琴课和舞蹈课,孩子快上小学时她又给报了幼小衔接班和各种课外班。 那段时间,他们夫妇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到处跑。 直到上一年,孩子查出这个病。 孩子一生病,家长先掉层皮。 她当时以为是什么不治之症,哭了好几个晚上,不让孩子上课了,就是天天带着他查。 庆幸的事,高钾血症不是什么危及生命的重病。 她看开了、想开了,她念叨说:现在一门心思养好他的身体,别闹灾闹病,学什么、练什么反而就不重要了。他们谁爱学谁学去,我们有健康就足够了。 生病前,我们愁工作,想挣来车子房子;我们拼鸡娃,非要让孩子成龙成凤。 在鬼门关走一趟之后,你就会发现之前在意的桩桩头等大事,此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到时,你就只会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活着真好。 所以啊,太忙就缓一缓,不要跟生活硬刚;太累就歇一歇,不要跟自己较劲。 02 人间日常烟火,滋味最浓长。 知乎网友@小怪兽汪汪拍过这样一张图。 这是一家三口在玩耍。 爸爸得了白血病,因为抵抗力很差,一旦感染可能就会送命。 因此,家属每天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探视时间。 这一天,妈妈带着女儿来看爸爸,他们三个在玩老鹰捉小鸡,爸爸当母鸡,女儿当小鸡,妈妈当老鹰,外面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 网友见状就在想:这样的场景本该出现在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假日午后啊,如果真是那样该多好。 人间生死病痛,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生活。 平凡生活不可得,日常烟火是奢望。 你觉得日子重复枯燥,得了绝症的人却认为能看日出、闻花香,能和亲近的人聊聊天,就是生活最好的馈赠了。 博主@香川在陪护爸爸时,认识了一位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得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因为长期化疗,身体已经被摧残不成样子。 但他很坚强。 输液时有时会剧烈呕吐,但他吐完就转头就抓起一个桃子塞到嘴巴里。 他也能乐观,会跟护士开玩笑,会大口吃饭吃肉。 后来,由于化疗次数太多,不能再化疗了,他直接出院在家吃药。 那段时间,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想在海边一手拿着一瓶冰啤,一手拿着烤串,尽兴而欢。 他开玩笑闷在家里闷得快发霉了,想去西北自驾游。 他想和女朋友结婚。 几乎每一条朋友圈,博主都会跟他互相调侃。 新年的时候博主发了一句问候过去,再没有得到回复了。 叔本华说过: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什么是幸福? 是你撒开脚丫子,跑在夕阳下;是你跟朋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老夫老妻一起热炕头。 对医院的病人来讲,他们从来不会问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像普通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03 陪你共患难的,唯有家人。 纪录片《人间世》有一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戴向群的工作是一位磨砂工,肺里布满了钨合金粉尘。 他只能躺在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医生说,如果儿子不做肺移植,就活不长了。 虽然只有50%活下去的希望,父亲戴照章也要坚持给他换肺。 为了凑足昂贵的医药费,他在村里挨家挨户去借钱。 为了他的职业病鉴定,他四处奔波,花了三年时间才终于盖上了章。 手术那天,经过4小时的奋战,老父亲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几天后,戴向群的胃管、胸管都可以拔除,看到儿子身体逐渐恢复,吃饭也开始狼吞虎咽,戴照章脸上才露出一丝笑意。 对于父亲来说,儿子只要能痊愈,他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儿子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是父亲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过来。 大病一场,我们对感情的理解就更加通透了。 你嫌弃老而无用的父母,原来一直在托举着你;你吵架冷战的枕边人,在你生病时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你。 心血管内科医生@辰知说过,医院里有三种情感,伴侣之间的、子女对父母的和父母对子女的。每一种感情到深处,都可断人肠。 这位医生看过ICU门外看到一个小孩给医生下跪,抱着裤腿哭着说:救救妈妈,我长大了赚钱还你。 庆幸的是妈妈最后救回来了。 他还看过一个刚新婚的姑娘得了胃癌,丈夫日日夜夜守在旁边,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姑娘要离婚,丈夫偏不肯。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却在无人时流了好多泪。 他逗她开心、哄她吃饭,安慰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位医生感慨道:在医院里,你就会知道谁最爱你,你又是最爱谁。 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陪我们共患难、渡大劫的,唯有爱我们的人。 你虚弱躺在病床上时,他们嘘寒问暖,顾你周全;你手术需要巨款时,他们低声下气去四处求人。 人间是很苦,但总有一份感情暖人心。 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不过眼前一二人。 ▽ 作家张晓风在《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中写道:“如果容许我多宣布一天公定假日,我一定这样规定:这一天不能用来娱乐或旅行,而是强迫人们去医院参观一下人类的生老病死。” 接近死亡,更懂得生的意义。 人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难的,但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 医院,治病症,也疗人心。 去了一趟医院,你就会明白该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温饱无忧是幸事,无病无灾是福泽。
  • cover
    1年前

    20年经验关系治疗师:和谐夫妻不会做这件事!

    虽然每周的约会之夜和使用彼此“爱的语言”可能会帮助你们建立健康的关系,但只要你们有这些坏习惯,一切都不会奏效。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艾米-莫林(Amy Morin)花了20多年的时间来帮助个人和夫妻增强心理力量。增强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夫妻成为更好的伴侣,激发彼此的潜能,改善关系。 莫林发现,心理强大的夫妻从来不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情绪当作武器。 这种有毒的习惯是什么样的 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夫妻既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尊重对方的想法。但有些人会利用自己的情绪来操纵局面或冲突,有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你或你的伴侣来说,这些说法中有多少听起来很熟悉? 我曾在谈话中哭泣,让我的伴侣停止谈论一个困难的话题。 我曾在与伴侣谈话时表达愤怒,因为我想让他们改变观点。 我曾试图用内疚感让伴侣改变他们的行为。 我曾告诉伴侣我不能讨论与我们的关系有关的某些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太令人不安了。 当我生气时,我会用沉默来对待。 我提醒我的伴侣,我太脆弱了,无法处理某些事情。 如果这些行为对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真实的,那么你们可能正在把情绪当作武器。 很多人把情绪当作武器,只是因为它有用。如果您的伴侣想放弃做某事,他们可能会说自己太焦虑了。或者,如果你想让伴侣停止说话,你可能会提高嗓门。 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达到你的目的。但是,它们都是破坏性的策略,会掩盖真实情况。 有人可能会利用情绪表达来控制他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真实情绪已经失控。这可能会平息一些内心的混乱,但只是暂时的。 不妨试试这些沟通策略 1. 为你的家制定情感规则 考虑一下你的家规。您对它们满意吗?如果您的伴侣愿意讨论,谈谈您的规则,以及他们是否有任何想要改变的地方。 指出您过去容忍过的行为,您现在可能想对它们进行调整。例如,你可以说:“我注意到,在这个家里,只要我们生气,就会摔门。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找到另一种方式来告诉别人我们很生气,而又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2. 尊重、承认并照顾彼此的感受 如果谈话变得激烈,就休息一下。给你的伴侣以信任,但不要让他们的行为左右你的行为。把行为和感受分开。 你永远不要否定对方的感受。他们有权拥有任何情感。但他们才是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人。从这里开始可以帮助你们建立更强的信任感。 如果事情开始变得紧张,你可以这样说 “生气没关系,但不能对我大喊大叫” “伤心没关系,但不能无视我” “感到沮丧没关系,但不能骂我” 3. 共同制定计划 假设你得到一个工作机会,需要你搬到几小时车程以外的地方。你对此感到兴奋,但你的伴侣对搬家的可能性感到难过,希望你拒绝。你们该如何抉择? 你的兴奋程度是否需要超过你伴侣对搬家的悲伤程度?你会因为不想做任何让伴侣伤心的事情而不搬家吗?你是否会建议一个折中的办法,比如你搬到新的地方,周末回家? 在做出这样的感情决定时,并没有科学的公式可以遵循。但重要的是要开诚布公地与伴侣谈论你的感受。当你们一起处理问题时,要考虑到双方的情绪。
  • cover
    1年前

    华裔丈夫心碎帖文爆火!“我妻之死”反思加拿大患癌经历

    这几天,一位加拿大华裔移民写了一篇题为“我妻之死”的文章,在社交媒体疯传。引起华人圈一片唏嘘,这名男子痛诉妻子在加拿大患癌的就医经历,终究没有战胜病痛而匆匆离世。 这篇文章,引起广大华人对加拿大医疗系统的再次关注,以及对不幸遭遇的华裔移民一家的心痛。原文如下—— 这篇长文,我写得很苦很痛,但我自感有种责任,必须写。 我妻子在加拿大温尼伯“健康科学中心”HSC住院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有我的日夜守候,使我目睹亲历了很多关于我妻子病情以及加拿大医疗体制针对危重病患的实际应对,使我有很多感慨和不解,也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付诸文字。 这篇长文,我尽力客观陈述,因为在医学方面我有不可回避的短板,所以我特别希望国内外的医疗专业人士,特别是呼吸和肿瘤方面的专家学者能读到我的这篇文章,帮我厘清妻子整个病程,毕竟这其中有太多让我难以理解的地方。 这篇文章,写作过程很煎熬。实际上,我原本打算大约在我妻子离世一周年之际再写的,也就是2024年11月再写,主要考虑的是我的承受能力。即使是今天,我翻看妻子过往的音像文字,整理妻子的遗物,仍会泪流满面,不能自抑。所以把时间拉长,一年之后再写,可能就可以平静客观地回顾妻子临终医疗和去世的过程。 然而,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有某种担心,怕一年之后,我的记忆力会靠不住,一些细节可能会记错或丢失,包括一些诸如妻子和我的手机里存的一些记录,说不定哪天手机丢了或出现故障,妻子医疗过程中关键节点就难以准确呈现,我一定会痛悔不已。 (注:这篇文章提笔是在二月初,当时我妻子已去世七十多天了,而写完之日,又过了七十多天。之所以用这么久才完成,是因为写作过程太痛,尤其在初始,常常每写几段,第二天都不敢再回顾,甚至需要好几天舔舐自己的伤口) 前一段,我发过一个朋友圈,配了我妻子和孩子们去年的照片。 有朋友很关心我,担心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我宽慰这位朋友道,“我已经没事了,只是觉得我妻子这么可爱,应该被常常怀念。”同理,这篇长文,目的之一就是来纪念我可爱的妻子,一个37岁就离开这个她深爱的世界,离开她三个年幼的孩子的母亲。 本地教会里有位我敬重的长辈,很早就好意劝我,更换微信头像,将妻子的衣物全部处理掉,照片收起来,抹掉她的痕迹,与三个孩子相守,重新开始新生。然而,我心里总是觉得这样有些残忍,内心似乎默默认同中国传统的齐衰期年之礼,似乎如此才能告慰我妻之灵,也救赎自己的照顾疏失之责。 所以,本文的第二个目的,即经过我的客观陈述,反省我作为丈夫的过失,同时让大家尤其是医学内行学者们来裁判,妻子走的过程是否存在体制的缺憾,以及具体医疗对应方面的疏失和草率。 (因为文章前半部分有不少医疗细节,若时间有限,读者诸友们可以直接跳至后面“医生劝我妻子放弃”开始读起。) 2023年10月身体开始不适 2023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我妻子一直身体不太舒服,她一直以为是肠胃的老毛病,自己到药店买的治胃酸过多的药,吃了好几天也没见好。她又跟国内在医院工作的亲戚联系,请了一个中医视频问诊,下了一个方子,然后,10月20日张敏开车去down town的新华超市按方子取了药,吃了几副药,似乎还没见好。 我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就是恶心反胃。然后睡眠很差,这个我倒不奇怪,因为很多年来,张敏的睡眠一直不太好。 她去世后,我后来查了她当时的网络浏览记录,那段时间她在查有关胃炎等相关信息,比如“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这种胃炎的症状比较符合她的身体感受吧。 所以,有几天她吃了我从国内带来的消炎药,吃一次,她说“明显好多了”,现在看来,这反而更加深了这是肠胃炎的误判,耽误了一些时间。 还有,就是咳嗽。我之前也是秋冬换季时会长期咳嗽,并不是很剧烈的那种咳嗽,慢慢地就自愈了,自我诊断为天气变幻,温度下降,导致的过敏性的咳嗽,然而,这几年都没再有过。张敏的咳嗽也跟我过去的情况很相似,我和妻子都没有当成多大的事儿。 这一系列的症状都没有引起我和张敏的多大重视,除了我们的疏失,也有另外两个最为重要原因,也让我们第一时间排除重大疾患的可能性。 其一就是我们在2023年9月15日去看过家庭医生,这位家庭医生从长相看似乎是中东裔,但也有可能是欧洲裔,他对我们全家五口人进行了体检,包括对张敏的胸肺部进行听诊,结论是她身体良好。然而,体检的这一天,距张敏因晚期肺癌病逝,仅两个半月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原因。 张敏2023年8月31日做了一个面部的需要麻醉的下颌手术,手术前,即8月11日有一个细致而详细的身体检查,最后,体检护士和医生也都亲笔签字认可,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身体机能各个方面,都显示为正常。 然而,这一天距张敏因肺癌病逝,仅三个半月。 9月28日,针对这个手术的恢复情况,医生与她预约又复检了一次,也是没有问题。我妻子不知道,这一天距离她的人生终点仅有两个月了。 2023年11月9日第一次在加拿大看急诊 11月7日,张敏给我发微信,说她收到“医生”电话,“我做了癌症筛查物的血检,结果有异常,(需要)重新检一次”。这里说的“医生”,是她之前9月20日去看的Tache妇科诊所的医生。 这样的“警训”,我心里认为这只是常规的慎重,毕竟张敏很年轻,虽然肠胃功能较弱等小毛病一直不断,但身体一直属于比较好的,我们三个孩子全都是她顺产所生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肯定也扛不住,所以,还没有跟“癌症”这两个可怕的字眼儿联系起来。 但是,我妻子可能心里开始有些许担心起来,可能这也促使了她两天之后决定去看急诊的原因。现在妻子已经不在了,我现在只能推测。 11月9日我们俩一起去St. Vital中心的London Drug打了流感疫苗,之后手拉手逛商场, 当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我与妻人生中最后一次逛街。 那天是周四,她本来下午要去银行上班,午饭之后,她突然决定跟同事请假,去离家比较近的Victoria Hospital看急诊。 我当时说:“早该如此了。怎么能上班上得身体都不要了呢!” 在加拿大看急诊通常要等候很长时间,到了将近下午五点,终于见到了医生,做了血检和X光,并说了一个名词IV,建议张敏留一个,后来知道这是留置针头的意思。 她在微信里抱怨,医生露一面就走了,等待的时间太漫长。 后来她回家了,说医生初步诊断是肺结核或急性肺炎,因为可能有传染性,那里的条件无法收治,他们就通知有医疗条件的HSC(Health Science Centre),让我妻子先回家,留下地址,明天HSC会有派车来接。 妻子和我都舒了一口气,毕竟在现在的医学条件下,这肺结核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好好休养,针对性地好好吃药,就能痊愈。 我们因为她将来可能的治疗,对家事作了一些安排,又因为初步诊断的传染的可能性,我们把本来在我家地下室每周一次六个小时的小学生奥数和中英文的教学活动暂停一周,通知了学生家长。 2023年11月10日 第二次看急诊并住院 妻子回家后,早早睡了,盼着第二天HSC医院派车来接。 第二天,从早上等到下午将近4点,没有任何动静。 妻子说“难受,我决定去Health Science Centre的急诊了”。 然后,她叫了一辆uber。uber停在我家门口,张敏走前对女儿说妈妈很快回来,然后拿着一个小挎包出门,走出几步,回头望了望,发现我大女儿透过落地窗还望着妈妈。 妈妈笑着,两只手作着兔子两只长耳朵的样式,双腿并着,向前跳跃,逗女儿开心,然后摆摆手,钻进uber车里,走了。 从此,她就再也没回来。 到了医院,自报家门,据张敏给我回的信息说,医院说今天不一定能做得了检查,急诊室说得等电话,意思让张敏回家继续等。我们心想,那天是周五,这一回家,就得下周一再说了。 总之,我们猜医院对这种不请自来的病人似乎也不太热心,虽然Victoria Hospital通报过了,但医院觉得手头的事太忙,好像并不是太顾得上。 就在张敏作好了回家过周末的准备时,有护士来直接把张敏作为肺结核病人隔离,算是把我妻子给“救”了下来,在一个挂着透明塑料布帘的隔间“半隔离着”等待医生。 到了晚上七点,张敏在未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被带入隔离病房。护士说,至少要住院两周。看来急诊的医生阅读了来自Victoria Hospital的通报,初步决定将张敏当肺结核病人来收治。 晚上抽了血,做了心电图,还是没见到医生。 一整夜过去了,第二天,医生来了。抽了肺部积液,张敏说“一下子舒服了”。 医生说还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最大可能是结核,也可能是真菌感染,或者是癌症,不过又补充说癌症可能性不大。 上午10点,扎了留置针,就是前面说的IV。 从此一整天主要是做各种检查,没怎么吃东西。 到了晚上七点多,张敏血氧突然低了,医生要给她吸氧。 从此以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她就没离开过吸氧设备,一直到19天后离开这个世界。 紧接着是11号和12号两天,是周六和周日。节假日,医院没什么人,病理检验结果这两天不出来,也没有任何药物或治疗。 那两天我们一直在内心庆幸,幸亏因为胃疼住急诊,才查出来是肺结核,也幸亏不是疫情期间,否则医院不一定能顺利收治。另外一点,就是既然已经住院了,也相信加拿大医疗条件的发达,让人比较放心。 11月13日,过了双休假日,周一的一大早,我妻子发信息给我, “我感觉很不好,不戴氧气,上个厕所都困难,喘不上气,也疼。在家时下午是有体力的,现在体力几乎没了”。 这个消息让我很吃惊,确实出乎意料,因为住院前一段时间,虽然张敏一直身体不舒服,从银行下班后可能会疲劳一些,但力气是不差的,住院前的几个月,张敏一下班就跟我忙着整理草坪,到院子里摆弄她种的黄瓜、番茄和生菜什么的,也期待专门给孩子种的草莓结多点果子逗孩子们开心,乐在其中,一点也不知疲惫。 我们全家还在10月9日一起单车骑行了好几个小时,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骑行完后,妻子还意犹未尽,说趁雪季来之前可以再安排一次全家骑行。 10月31日万圣节,是一个星期二,妻子从银行下班回来,天已黑下来了,跟邻居约好带着孩子们去社区挨家挨户讨糖吃,当时已有些天寒地冻,但我妻子体力一点问题也没有,个把小时一路走来,欢声笑语,特别开心,谁能相信三十天后她将因病告别这个世界;看急诊的前几天,张敏还跟我一起往地下室抬很重的家具,也是毫无问题。 那天,医生对张敏说“70%结核,30%cancer”。 这是11月13日,要等到四天后才有结果。 2023年11月17日确诊 11月13日这天上午,我妻子张敏给我发两条信息,一条是四个字,“我很害怕”,另一条是“很怕”。 迄今为止,我还没到医院看望过妻子,实在是不得以,家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最小的才三岁,又不像在国内可能有亲戚朋友可以搭把手,而这里连幼儿园都是稀缺资源,很多本地人处于怀孕期就登记到等待名单上,出生之后到了年龄正好上这里的全天幼儿园。 到了晚上,结果还没出来,但妻子说她感觉好点了,上厕所也不那么难受了。她猜想道:“这两天突然严重的气喘可能是因为昨天的气管镜检查造成的”。 第二天,即11月14日一天早,我妻子发信息,“我今天早上就是害怕”,“害怕得胃疼”。 中午时分,她不用吸氧,也能正常呼吸了。 下午我收到一封信,曼尼托巴大学商学院寄给我妻子一双纪念袜,胸针,和她所获得的“Master of Science”的硕士学位证,妻子看了我发给她的照片后,高兴地回道“sweet”。 又过了一天,即11月15日,我妻子一早就情绪很不好,自怨自艾,也一直持续表达自己对我们的爱和不舍。她内心应该是越来越担心不好的结果会出现。 下午五点左右,她见了护士,护士对她说“痰培养没发现结核”,这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之前医生的说法,不是结核,那就是癌了。 然后,我妻子反而安慰我不要怕。 晚间,护士帮忙给我妻子洗了个澡,我妻子对我说“舒服极了”。 我抱怨一句“今天仍没吃任何药吗?” 没有回复,可能是妻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妻回道:“没有给药,确诊前没法治疗”。 她等到晚间,还是没见到大夫,发了一张她的照片给我,说这是最喜欢的照片,我看到之后有些难过,但不想让她放弃希望,不想让她胡思乱想,所以不想理她那照片。 紧接着,她说“我一直在吸氧,血氧92以上”,“身体不好,很虚弱”。 然后说“我不想你担心,但想让你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正是她突然跟我提“她最喜欢的照片”的原因。 我一直鼓励她,同时也没忍住当着她的面抱怨说“老不确诊,老不吃药,老不治疗,不是办法呀!” 2023年11月17日,中午11点23分。 我妻子发消息:“医生来了”。 “已经扩散了,没法手术了,放疗或者化疗延长生命”。 “我说我想回家,他们会对我进行评估,把我送回家”。 “然后会有cancer care的人联系我进行治疗”。 “对不起”。 我当时接受不了,不敢直面,扯些旁的话题,我对我妻子说“弟弟回来了。弟弟要给你看,他今天在幼儿园得到的糖”,当时我儿子放学刚被我接回家,因为找不到全天的幼儿园,儿子上的是从九点到十一点半的幼儿看护。 但现实可以回避一时,却没法不面对。 我问我妻子“治疗方案什么时候出来?” 妻子说了三个字“下周吧”。 11月17日是星期五,我妻子这种已确诊的危重病人,还要再等个双休后才有治疗方案。 好在医生确认,张敏可以回家治疗,虽然是晚期,但活个几年是很有可能的,甚至说如果恢复得好的话,重新上班也不是不可能。 往后的两日,我们一直商量家里以后如何作安排,医生说了好多的注意事项,比如我妻子回家后的卧室要整洁,杂物要少,因为要放氧气瓶,并且要防止明火等等。 我说我好痛苦,整夜整夜地难以入睡,妻子回复道“你做好了照顾我十年的准备,就不会睡不着了”。 我看了她有这样的信心,也是觉得一点欣慰。 两天后,急剧恶化 又是新的一周,这一天2023年11月20日星期一。 一大早,妻子发信息给我。“昨天晚上心率升高,他们给了药才睡着。今天还是高。130以上。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家”。 她见了医生,知道了自己的肺癌类型,叫Adenocarcinoma,肺腺癌。然后,医生还说要在我们家安装一个抽取身体积液的装置,由护士定期到家帮着抽,帮助呼吸。 医生说这种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医生推测说,这个基因变异可能发生于一年前,甚至几个月前。而这种基因变异跟家族遗传没有关系,甚至跟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没关系,我妻子张敏从来没有抽烟史。 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开始做基因检测,确定哪种靶向药。 当时我想,虽然我家遇此大难,但不幸中有万幸,还能让我们家有一段长至数年的可以珍惜的时光,医生对我妻子说“虽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但是你还能生存几年的”。 然后,经过一些检验后,医生马上修改了治疗方案,不建议我妻子回家治疗了。因为根据刚做的x光,发现又扩散了,扩散的太快,几天而已,都能目测出来。 第二天,妻子的心脏也出现状况,她说她“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这天上午,她做了心脏彩超。 结果出乎意料的向好,让我感到很振奋。 九点左右,吃了第一粒靶向药。 虽然基因检测结果没有出来,甚至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医生决定还是赌一把,选一种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药先吃上再说。而被押注的基因是所谓EGFR基因,也就是医生认为最有可能是这种EGFR基因的突变,使我妻子患上癌症的。 这药,在我看来,就是我们的救命药。 吃这药的第一天,护士早上九点左右把药送到妻子病床前,妻子还专门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我,并配文字“神奇小药丸送到了”。 然而,病情在这两天发展太快,医生表达了担心。 中午时分,我妻子突然很不适,好几个医生聚拢到床前,外加好多仪器,原来医生发现了我妻子心脏周围出现积液,这是之前医生所没有预料到的,昨天心脏彩超的结果还是让人乐观的。 医生感叹道“太快了”。 克里钦森医生来到病房,我妻在加拿大温尼伯HSC住院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有我的日夜守候,而克里钦森医生是我见到的次数最多的一位医生,应该是我妻子的主要负责医生。 在妻子病床前,他开一个小会议,告诉我们每年都有像我妻子这样的年轻的华裔女性,从不抽烟,却被诊断出第四级的肺癌。 医生的原话说:“吃两周看效果,如果这个靶向药是错的话,那就根据测序的结果,即如果检测结果是EGFR阴性,意味着重新换靶向药”。 “最近安排ct,根据医生对ct的分析,决定手术的问题,如手术必要性、时机和身体切口部位的选择。目的是消除肺部和心脏的积液,使病人舒服,更可能延长靶向药服药和起作用的时间,效果好的话能延长几年生命”。 医生克里钦森也毫不隐讳,言明这个手术风险也大,如果一旦需要上呼吸机插管,他建议我们不要选择呼吸机和插管,因为他说那样病人很痛苦,也不一定会存活。 11月22凌晨12点和4点,我妻出现了一些状况,呼吸急促呛痰,还有胸口痛,血氧不稳定,心跳达到了160多,最后经过护理,吃点药都克服了,也睡得着了。 到了白天,她极为虚弱。 中午2点左右,医生又来到病床前开了个会,让我参加,这次除了克里钦森医生,还有一位刘姓的华裔医生,两人都很年轻。CT显示,积液在心的左边很底的位置,针对这心包积液,有4种方案,前三种是手术的方案,然后呢,他们又暗示做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这意味他们否定了之前医生决定要手术的方案,说即使积液排出,也是解决一方面问题,还得再等其他方面问题,然后他们建议就是先吃药,就是吃先前根据经验而盲猜的靶向药,看它自然的效果,能不能消除积液。他们的讲话内容有很强的倾向性,我和妻只能遵循他们的建议。 开完会之后,可能因为沮丧,张敏她就更为虚弱,让人担心。下午5点左右好了恢复了一点体力,但还是很虚弱,已经无法自己从病床下来坐在马桶上排便。 11月23日上午10点,我妻子换了新的氧气机,进气量更大,所以她讲话更加困难,身体只要一坐直,胸口就痛,但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下午三点多,突然由一群护士推着她的病床,带着氧气罐,从原来的GH6的48号病房运送到楼上high observation unit一个开放性的房间等待,看来医生又改了主意,准备要做心包膜的穿刺手术了。 从昨天医生不建议做手术,到今天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又决定做手术,中间发生了什么,以及决策依据,我们并不太清楚。 这个房间与其他病房之间只以塑料布相隔,有关心脏的这么要命的手术,没有一间专门的手术室,我当时也挺吃惊的,手术医生持着器械,通到我妻子的心脏,他的背后紧靠着的是下垂着的塑料布围帘,而围帘的那一边是另一间病房,也有病人和两名家属,一直让我捏着把汗。 不管怎样,据医生讲,这次心包积液的穿刺手术,比较成功,引出了180毫升心包液。 手术之后有些发烧,医生让她连吃了两次的泰诺,晚上发生了一些幻觉,身上发寒,感觉自己很危急,叫我去叫人,众人围拢,忙而有序,护理后逐渐稳定。到现在为止,她一般是晚上最不稳定,上午会很虚弱,下午是状态最好最清醒的时候。 11月24日,这天早上持续剧烈咳嗽,但是指标都很稳定。上午我们换了一间病房,从6楼GH病区四人一间合用的病房,换成这个病区走廊较深处的单人病房。 11点又抽取心包积液180毫升。紧接着出现凶险的情况,我妻子有剧烈抽搐,又一次身上感到极寒冷,心跳上180,又一次让我去护士站叫人,陆陆续续来了一个小组,医生护士一二十个人挤在一起,拉来各种设备,忙乎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体征开始恢复正常,状态变得稳定,就是有些气短,精神似乎也是这几天最好的。 晚上有些气短,但比较稳定,入睡也较好。 11月25日,凌晨2点,我们被叫醒,敏的病房从6楼的GH6-48病房,换到了7楼的最靠门口的一间GH7 Inpatient unit 8号病房。 氧气机的气流造成不少的困扰,我妻子对我说,“因为鼻子里灌气,咀嚼吞咽很困难”,而且气流的噪音使她听我说话都听不清,必须按着鼻子,才可以暂时性地听到我讲话。 下午5点,就在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年轻女性华裔医生为她排出心脏积液后,又出紧急状况。来了很多医生,各种设备也拉过来。(好像发生了气胸)最后算是平静下来,脱离了危急状态。但是医生对我讲,我妻子时间不多了,大概撑不到天亮。 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1月26日,她状态并不坏,不光清醒,而且还想吃水果,早餐也喝了一些她喜欢的豆腐白菜汤。 11月26日上午10点,她对我说,“这个药让我犯困”。 她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贪睡,不要贪图舒服而睡过去不醒,我妻子一直怕药物的作用使自己呼吸停止。她还一直嘱咐我帮忙盯着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也不止一次跟上药的护士确认和叮嘱,怕护士上的这种药的药量大,出现可怕的后果。 中午时分,她应该是正在回复一些国外朋友的问候,没来得及转换输入法,所以用英文给我发信息,“Doctor said I need a sack of fluid to keep hydrated”。 这几天,因为她戴氧气罩的原因,说话变得极为不便,所以,即使我跟她面对面,拉着她的一只手,她仍会用另一只手发微信跟我交流。 不一会儿,她发消息,“我气短又回来了”。让我帮着“盯着机器”。 11月26日是极其漫长的一天。 我妻子现在全身好多管子,也有好多监视仪器连接的身体,各样的大小屏幕显示着血氧心跳等数据。身体内主要连有三根管子,肺、心和腹,肺部那根是因为肺破了一部分,发生气胸,所以做了胸腔穿刺留了根排气管。但是她还十分坚强,不仅存活,甚至精神状态和说话能力,每每让医生吃惊,并夸赞她的意志。 上午状态很好,下午状态很差,极度虚弱,以及大量出汗。晚间到11月27日凌晨,我的妻子一直气短,整夜都是叫护士,护士来,给药无效,气短,再叫护士的循环中度过。这段时间以来我第一次见她突然坐起来,那可能是她突然呕吐时的身体反应。 她虽然一直头晕,但意识一直很清楚,非常虚弱,让我拉着手,一刻也不让松,有时自己起身倒杯水喝都困难。 11月27日的早上,又是情况危急,然后又来一大堆专业人员来急救,又照x光,最后又有一个大夫直接告诉我,右肺出现新肿瘤,癌扩散得太快,敏已经接近人生终点。 然后,人都散去,病房里只有我和妻子两人,我一个人守着昏迷中的妻子,想送妻子最后一程。然而到了下午,妻子竟然醒了,精神很好,说话声音也清楚洪亮。 原来,她刚才经历了濒死体验,从昏迷状态中慢慢恢复过来,到了下午3:40左右的时候,她突然睁眼,完全苏醒,而且说话还比较有底气,眼神也有灵光,状态也是很稳定。 晚上,这是个最平静无事的一个夜晚,双路送氧如果去掉口罩送氧设备,只留鼻子上的氧气的话,血氧水平也能保持在90以上。 说实话,当时我很开心,心里想毕竟我妻子那么年轻,身体底子好,前几天,医生对我妻子生命将尽的好几次预测,每每都落了空,所以,我心里盘算,医生可能过去多面对的是老弱的病患,而,我妻子因为年轻,面对病魔提高生存几率,重新站起来不是没有可能。 医生劝我妻子放弃 11月28日,大约凌晨一点左右,有两个年轻护士,一男一女,没见过,应该不是常驻这个病区的,他们要给我妻子换一个“更先进”的IV。把昏沉虚弱的妻子叫醒,在我妻子左手臂上重新打开创口,换装一个新IV方便后续治疗,如此颇费周章,不吝麻烦,是不是意味着医生们又觉得对妻子的医疗投入是值得的,显出了更多的希望了吗? 下午三点半左右,在敏的病房里,将要进行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谈话,将决定我们全家的命运,以及我妻子的生命。 因为我连续在病房连续好几天过夜,很疲惫,中午时分,小敏的一个闺蜜朋友送饭,并替我照看她,我趁机回家冲个澡换身衣服。在家中时,我收到张敏闺蜜发给我的信息,说医生对张敏讲了几句话,敏用笔写给她几个字,“他们想放弃”。 我马上回到医院病房,敏又用笔给我写了两句话,“他们想放弃,你要替我坚持”。 开会现场。又是克里钦森医生,他来宣布,建议敏放弃治疗,接受临终关怀,有尊严地离开。他说基因检测结果刚刚出来了,很不幸,从2023年11月20日开始用的靶向药猜错了,因为基因检测是EGFR-20基因,而非之前押注的EGFR基因。 这意味着我妻子忍受的巨大痛苦,坚持吃了八天的靶向药,竟然是吃错的药。 我说那就马上换药呀!克里钦森医生说,很不幸,没有相关的药。医生似乎没有耐心跟我多讲话,主要是想跟我妻张敏一个人交流,询问无比虚弱的她是否愿意放弃所有治疗,转而接受临终关怀。 敏点头接受了。 因为这里基因检测需要大约两周时间,所以说她先吃了医生认为最可能对症的靶向药,而基因结果出来之后发现另一种基因,医生说加拿大没有相应的靶向药。张敏本来意志坚定,而且还鼓励我千万不要动摇,要对医生的放弃治疗的方案说不,但是听到这些话之后,她的坚强意志崩塌了。妻子觉得没有希望,只想速速赴死,作为丈夫的我,拉都拉不住。 前一刻,敏还交待我要坚持,后一刻敏自己就“投降”接受“临终关怀”。她可能真是太疼了,也可能这个基因检测结果瞬间把她的心理防线摧毁。 我一边与医生争论,喊着不,张敏却用虚弱的力气训斥我,不让我干扰医生。克里钦森医生说了一句“我听到敏的决定了,而且很清晰”,随后他头也不回就去给护士开药,走之前另交待明天会有一位曼尼托巴省这方面的癌症专家来向我亲自解释。 不到几分钟。护士就把药都打到我妻子胳膊上了,从此,我妻子就一直呈现在一种“半植物人”状态,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接着,护士们所有的医疗监视设备都拔的拔,撤的撤,心率血氧呼吸心电图等等指标全看不到了,把输液装置也移走了,换掉了高压呼吸面罩,并调低了进氧量。我眼睁睁地看着护士熟练麻利的动作,而无可奈何,内心凄凉空虚。 我对加拿大就这种医疗文化很不解。家属无权说话,也没有任何纸质文件签署,没有给病人一个冷静期斟酌决定,前一分钟还想坚持,她稍打退堂鼓,就因为她几秒钟的动摇,就被上了药,送她走上不归之路。 我心里是非常难过。 11月29日凌晨,希望重燃 以前我妻子意志还坚定的时候,我整夜陪护,其间能有很多互动和交流,说些以前不习惯说的心里话,互诉衷肠,虽然也是痛心,但总还能交心,还有温暖。而现在,我妻子意志崩塌之后,护士加大了药量,妻子一下子变成了“半植物人”状态,与我没有任何互动,漫漫长夜,死寂沉沉,看着她瘫软无力的状态,无尽的凄凉阵阵袭来。 我在绝望中彻夜难眠,遂用大量时间手机查询了好多关于这种基因导致癌症如何诊治的学术论文,发现并非医生说的无药物可治,早在很多年前,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都用了一些药物,我把这些药的包装图片和药名“amivantamab-vmjw”“mobocertinib”截取下来,存在手机里。也查阅了不少相关医学论文,如《EGFR外顯子20插入性突變可以使用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amivantamab以及小分子藥物mobocertinib來治療》,等等。 总之,这病并不完全是无计可施之症,希望还是有的。 当时的时间是凌晨4点46分。 我悄悄在我妻子耳边,兴奋地说,“阿敏,有药,我找到药了。” 当时我根本没打算她能有回应,毕竟她的状态就像一个没有知觉的“植物人”,没曾想,她竟然马上就有反应,可能是用尽了她所有的力量说了一句话“要!现在要!”,而且用食指捅到我的胸口,力气大到甚至令我隐隐作痛,让我颇为吃惊。 我苦笑着,说“别急,亲爱的,等天亮了,医生来了,我再跟他们讲”。 想想几个小时前,她还意志坚定,还警告我不要放弃,几小时后,经过几分钟医生的几句话,她的意志就崩解,几分钟后就被医生加大用药剂量,成了“半植物人”,没曾想又经过几个小时,听到我讲有药可用的时候,她又迸发出最后的求生意志力。 克里钦森医生昨天说有位癌症专家来找我谈话,果然,在上午9点多来了一位此前从未见过的医生,巴纳吉医生,看长相似乎是印巴裔,也是挺年轻的一位医生。 他重复了克里钦森医生昨天的话,但就在他说没有相关药物时,我拿出手机让他看我凌晨查到的两种药品名称和图片。当时,他就有些尴尬,遂承认对症药品确实是有,但其中一种药疗效一般,现在妻子的状态已来不及用了,另一种确实有效,但在美国,而加拿大还未批准使用。 我没功夫跟他们理论为什么之前说没有药,现在马上又改口承认称有药,当务之急就是求情让我妻子用上这种特效药。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很多年前这种药在中国就开始使用,然而与美国山水相连的加拿大到现在却用不上,如果真是如此,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托美国的朋友帮忙购买紧急寄来一些,毕竟我妻子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多年,有很多在美国的朋友关心着她。 巴纳吉医生看我如此坚持,说不用这么麻烦,他说他回去就去查询一下他的私人渠道,看能不能搞到,明天告诉我结果。 然而,下午四点左右,敏病房前聚集来了好几位医生,来劝我不要再守着敏。还将一位从来没见过的专门的“临终关怀”医生介绍给我,也跟我聊了半天,我对他们所说的话并不完全理解,总之是暗示我要放手,不要一直守着我妻子。 我或堵着门,或坐在妻子病床前手拉着妻子的手,不让他们靠近小敏,也坚持不离开,找个理由,说妻子还没设立遗嘱执行人。心想,即使走,也让小敏安祥自然地走,而不需要他们用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某种特定方式“送走”我妻子。 这些医生走之后,下午六点左右,两个朋友过来做见证人,让我妻子手写一个指定“执行人”的文件,朋友说如果没有这个,政府做财产分配执行人,会收取一大笔费用。我轻身在妻耳边说“醒醒阿敏,为了孩子”,妻子马上明白,起身用笔写了几句英文,然后马上倒头睡去。虽然字体歪歪扭扭,但书写流利拼写正确,一时间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雅思考到九分,托福IBT考到接近满分的聪明的老婆,那个美国杜兰大学成绩全优的毕业生。 我妻子病情危重,但她意识还是清晰的,身体不管多痛,为了这个家,也要忍着痛起身。我还记得,就在这一天,两个朋友来做见证前的一小时左右,有一位医生,就是五天前的11月25日为我妻子做肺气肿穿刺手术,而且术后对我说过张敏活不过今晚的那位医生,他凑到我的耳旁,轻声地讲,“你放手吧。你妻子走后,丈夫就是当然的执行人,根本不用再麻烦你妻子专门费劲写遗嘱指定的。” 妻子走之后,有一段极艰难的经历,让我一直庆幸那时没轻信听从医生们的建议,因为我妻子来留学以及工作,我主要负责在家照顾孩子,辅导学习,家里的所有的账户和密码全是由妻子一人保管,如果没有我妻子手写的那张薄纸,那我和三个孩子们的生活将会更艰难,家中薄余亦会被再课一笔重税。 2023年11月30日 永远的37岁 敏今天可能真得要走了。 看来,加拿大医生们决意今天要送我妻子走。上午10点,克里钦森医生亲自上阵,他又来病床前,建议再次加大药量,我试图阻止,敏却紧紧搂着他的胳膊,央求他帮她减轻痛苦。 克里钦森医生这次直白地对我妻子说,“我理解你,我理解你,我马上给药,然后,你就会去世的”。 他清楚地用了“pass away”这个词,我当时真的有些惊诧,因为在中国文化里,没有医生会对病人直接说,你在用了我开的药之后,就会“死去”的这么直白的话。 我还存在一丝侥幸,拿我妻子还有妹妹弟弟没见到作理由,拿她还年轻,大有战胜病魔的可能性作理由,拿医生多次错误断言她活不过当日,却能在第二天“满血复活”作例证,然而,无论我怎么说也无济于事,随后,护士又去掉高氧面罩,强调说要尊重病人的尊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下午四点左右,昨天那个巴纳吉医生果然如约来了一趟,说已经问询过其他的一些管道,昨天谈到的美国特效药,还是搞不来,对此他表示抱歉。我当时心想,这两天,妻子已完全被医生开的大量吗啡控制,对于沉浸在昏睡中不愿醒来的阿敏来说,心存的希望,比救命的药更显得缥缈。 下午5点多,张敏突然主动地按呼叫键,让护士来加大氧气,我建议让用以前那个带气包的高氧的氧气罩,护士似乎不情愿,说是只能暂时让用一下。我强调,既然医生说了要尊重病人的意见,那就尊重她的意愿,如果换回那种低氧面罩的话,请先经过她的同意。护士虽然说行,但是我真的不再信任他们了。 两天前,妻子就换上了成人纸尿裤,不用再叫我或护工们帮忙托起臀部用尿壶排尿。这时我看我妻子膀胱鼓得像小半个足球,成人纸尿裤却没并没有湿,显然妻子连正常排尿也开始有困难。为了让妻子舒适一些,我就请护士和护工来帮忙给我妻子做一个排尿,插了一根导尿管,瞬间大量的尿液就引出来了,病床湿了一片。 每次我看到我妻子嘴唇都是干干的,觉得我妻子一定很口渴,问护士,护士答,我妻子这个状态完全不会感觉到口渴的,让我放心,但我轻声凑到妻子耳旁问她渴不渴时,敏就点头要喝水,我遂用两个枕头垫着肩头,她努力撑着坐起来用嘴唇接我用水湿润的海绵,妻子摇摇头,嫌不够解渴,指着我左手持的杯子,我说护士交待过你用的麻醉药过多,咽喉不一定能有正常功能,会呛水的,妻说“试试,试试”。 这时的妻说话虽轻,但每说一个字似乎都是用最后的力气挤出来的,谁忍心拒绝。这样她才能用杯子啜饮了两小口,晚些时候,妻子再次用杯子进水时果然呛了,咳嗽了好几声。之后,都是用湿水的小海绵去润润她干裂的嘴唇,缓解一些干渴,让她舒服一些。 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在反复强调,要让我妻子有尊严地离开,让她人生最后的时刻没有痛苦,而我眼里所见,她憋气,想加大进氧量,她口渴,好想畅快地喝水,她没有能力自主排尿,憋得小肚子都圆鼓鼓起来,我看到的是她还是很痛苦,而且她可能也很饥饿,因为两天前加大用药并撤除各种仪器之后,她就再没用过餐,输过液。 我想起来,很早就在第一次心脏抽取积液手术之后,克里钦森医生就说一天要抽取三回积液,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实际上,我算了算,一天一回而已,每次都是不同的人来,有男有女,华裔欧裔非洲裔,手法轻重熟练度不一样,其中一次有位医生消毒手套也没戴,而那些管道通向妻子的心脏,我是外行,也不清楚有没有风险细菌会通过管子进入心房导致感染。最后两次突发状况都是抽取心脏积液之后接连发生的,以至于再有医生来要抽取积液时,恐惧的妻子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对方手背,央求他们“请小心请慢些”。 最后一天,妻子昏睡着,我看见病房门口经过的克里钦森医生,走上前去,请求他再给我妻子抽取一次心脏积液,为的是让张敏舒服一些,克里钦森医生只说了一个词“NO”,没有任何解释,与我没有眼神交流,径直走开了。 晚上六点半,敏的忘年好友,道格和凯若琳夫妇来到病房,道格先生弹奏吉他,他俩为我临终的妻子演唱了好几首自创的属灵歌曲,安慰小敏即将逝去的生命。 一个多小时后,道格夫妇以及其他几位华人好友相继离开,十分钟后,我妻子张敏女士,就永别了这个世界,年仅37岁。 这一天,我们三岁的儿子和八岁十岁的两个女儿,失去了妈妈。 我的一些想法 一、“两天”和“一分钟” 我妻子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最关键的是所谓的“两天”和“一分钟”。 11月17日我妻子确诊,当时医生还说治疗方案出来后就可以回家,跟家人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虽然总体上,我们都很悲痛,但还是非常珍惜往下的时光,非常期待我跟妻子,孩子跟妈妈,一起在熟悉而温馨的家中,伴她走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然而,18和19日两天,没有任何治疗,病人待在病房,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等到11月20日周一,我妻子的病情就发现急剧恶化,再也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两天对危重病人来说是如此关键,对已确诊是晚期凶险癌症患者的我妻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医生们却不耽误双休放假,无人值班查房。 也许,这“两天”纯属巧合而已,但是,11月17日之前,也就是11月9日就去看急诊了,用八天的时间来确诊,从八天前我妻子蹦蹦跳跳地出门,到八天后的卧床不起,没有任何治疗,其间又经历了好几个“两天”。 更让我无法释怀的,还有一个所谓的“一分钟”的问题。 之前在11月20日,医生与我们的会谈中,克里钦森医生说得很清楚,先吃上一种靶向药,等十天左右的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如果是错的靶向药,马上更换正确的药。而11月28日,当克里钦森医生宣布基因检测结果时,他直接建议小敏放弃所有治疗,接受临终关怀,就是使用吗啡等药品,让病人沉睡,直到离开人世。 然而,建议总归是建议,医生也是人,也会有失误,决定权总归要参考我们经慎重考量之后的意见来定。前一分钟我妻子意志坚定,还担心我不坚决,屡次交待我一定要替她坚持,而当她听到自己无比期待的,用极大毅力强忍病痛,吃了八天的药是错的靶向药时,她心理防线瞬间崩溃,自己倒是当即表示接受医生建议了。 妻子只是那一分钟的动摇,在极短时间内就被加大了药量,这时加拿大医疗系统体现出的高速和效率,与之前长达20天内医院和医生们表现的慢速低效,“从容不迫”,呈现鲜明对比。 哪怕给她一天时间,哪怕一小时,哪怕三十分钟时间的冷静期,好好考虑,好好商量一下也好,但是他们没有给这个机会。甚至没有任何书面文件签署,我作为家属没有任何发言权,也不让我签字许可,真得不清楚加拿大有没有这样的程序? 就这样,“一分钟”的动摇,就送我妻子走上不归路,不可逆地严重依赖麻醉药品,从一分钟前,她每次用药都担心自己睡得太死,让我务必盯着,到一分钟后,她开始期待用药,想睡觉,逃避痛苦,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两天后她的生命终结。 我愿用我五年的寿命换我妻子一年的存活,哪怕都是她在病床上总需人照顾的一年,我也心甘情愿,丝毫不会犹豫。五年可以,那用十年换一年呢?我会犹豫,因为孩子太小,最小才三岁,少了这十年,也许我就不能活到我们的孩子们读大学婚恋等需要家长建议帮助支持的人生重要时刻和场合,相信这肯定也是我妻子不愿看到的。 我妻子曾对我说,“我要列了个单子,列出要跟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下周回家治疗后,我要按单子,一件一件地跟孩子们一起完成。”如果能多活一年,孩子们能在这一年中与妈妈享受最后美好的时光,家里有许多事情也能从容稳妥地办理。 而医生对待病人的看法,可能是另一个维度。对他们而言,一个病人多活一年,少活一年,区别不大。当理由变得“高大上”,即是“让病人更有尊严,更少痛苦”时,让某些病人快速地结束人生,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更具有正当性了。 二、关于原始病案等原始材料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第一手的病案资料来说明问题,反倒是用类似“口述历史”的方式来叙述一个病例呢? 刚才说过,张敏在美国留学和工作过多年,在那里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都很关心她,其中也有不少医学专业的朋友,比如李医生,我妻子跟她很有感情,很早之前她就在美国很关照我妻子,而且李医生在去美国之前,她与丈夫也都在加拿大医院工作过多年。 在张敏住院病重期间,李医生多次交代我索要一些诸如化验单等原始资料,她要帮我看一看,但我总是要不到,HSC医生答应得挺好,但转身一走,就再没了下文,也很难找到人,惟一有一次成功拿到一张化验单,却是我请求一位护士从护理站帮忙拿给我的,而且并不是所要的最新的那一张。 我在国内的时候,要过两次病案例资料。病患住院期间,每一份化验单,每一份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处方,都有详细的记录,厚厚的一摞,都可以从医院病案室自主复印出来。而在加拿大,病人家属好像没有这个权利。 首先,加拿大对隐私有着我认为是极端的保护,不是自己的信息,就很难取得,哪怕是夫妻,哪怕父子母子,也拿不到。举个例子,我妻子走后,我依照规定向CRA申报亲人身故,当即我妻子的CRA账户被锁,而为了报税必须代理妻子的账户,走申请程序,我从申请到拿到启用妻子账户的权限,用了90天时间,打过数个电话,每个电话打通后,连带转接等待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 妻子走后,我仍然想索取妻子住院期间全套的病案资料,拜托了一位热心助人的华裔的家庭医生,毕竟医疗系统内部有专业的管道,医生们可以共享。但是,医生说曼省HSC的病案资料,很落后,到现在仍是原始的手写材料,还未电子化,等等。现在算来,自从四十天前我提出这个请求,等了这么多天,也仅有一份报告而已。 三、我为什么能将整个过程记得那么全面,很多细节能记得那么清楚? 我陪护时间很长,不光白天,大部分夜晚了也在妻子病床前的椅子上度过。确诊前,我在家中照顾三个孩子,确诊后,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孩子则交由邻居帮忙看着。(我妻子临终前还专门交代我,“邻居这份恩情,一定不能忘”。) 妻子的忘年好友,凯若琳女士,是一位已退休的医院护士,从事这个职业几十年,她亲口对我说,从来没见过像我这样尽心陪护的病人家属。 其次,与妻子交流,多用微信,所以留下很多细节记录。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亲朋好友,以及远在美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一直不停地问询,我也随时向她们汇报每日的病情,所以留下了很多记录,文字描述,图片和影像。 所以,我基本上全程详细见证了我妻子生命的最后阶段。 另外,我与医生的正式谈话,因为关系到我妻子的性命,我极为重视,又担心语言交流造成困扰,我都有录音,所以,前文提到克里钦森医生前面说如果发现用错靶向药就马上换药,到后来直接说无药可换,建议直接放弃治疗,都有录音证明。克里钦森医生也知道我在录音,有一次谈话后,还专门交代我,“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四、关于张敏身体素质及癌症成因的澄清 前一段,妻子小敏的几位好友聚会,主题是缅怀小敏。期间有好友私下善意地提醒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密切观察,可能有遗传的问题。 光是当着我的面提出类似问题或建议的就有好几位朋友,看来华人社区也确实流传这类流言猜测,觉得妻子体质方面有问题,在此必须澄清一下,以免对我妻子和我们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 小敏不幸患癌,与遗传没有任何关系。那位曼省癌症专家来找我谈话,同时安抚我,他说我不用担心敏的近亲兄弟姐妹和敏的孩子,因为这种特定的肺癌是起于EGFR基因的突变,绝非某遗传的基因所致,而EGFR基因是正常基因,虽然它的突然变异于我们是极微小概率,但对他们癌症专家而言,每年都会在曼省遇到三四例,大多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因为东亚女性的EGFR基因排列顺序更容易发生变异。总之,这种特定的肺癌发生人群主要是以下特点:东亚,年轻,女性,以及不吸烟,一般发现就是晚期。 所以,善良的您们请不要传播不科学的臆测,我们的孩子,与您们的孩子同样健康,在可怕疾病面前,发病率不会比众人高出哪怕万分之一。感谢您。 至于,为什么是我妻子?住院期间几位医生都回答不了我的问题,都说科学现在还没有答案,可能是环境心理等等等,EGFR一旦变异,病情发展很快,也许从变异到晚期只用一年时间,甚至几个月而已。 回忆这一年来,我有很大责任,看见妻子变瘦皮肤变差,以为是压力大,休息一下就可。妻子也失察,后来有痛感时觉得是肠胃的老毛病,吃些西药降胃酸,开些中药调理身体就好,咳嗽也以为是季节性过敏,耽误了不少时间。 加拿大医疗体制也可能负一定责任。两次体检都得出妻子身体健康的结论,尤其她做面部颌骨手术前的体检,有专门正式的体检报告,医生签名,认为我妻子身体一切正常,可以接受手术,而手术这一天,离我妻子因癌症离开人世仅三个月而已。而术后创面的愈合恢复长达两周,正好利用了她的年假。 医院也有一些瑕疵,住院的前十天没有任何医治,等确诊用了七天,确诊后等治疗方案用了三天,然后最后医生判断病情稳定,可以回家治疗至少存活数年,甚至可以重新上班,到突然恶化撤销原方案,只过一个双休日时间而已。 当然,根本原因是在我们这里。 妻子小敏是个容易焦虑的人,不善于解压,尤其新移民压力大。她学习勤奋认真扎实,2022年临近毕业,论文完成,准备答辩,导师改说要更多实验数据,而实验从设计到学校批准到数据收集周期长达两三个月,更别说要改变结构加入论据,之后又说调整结论,再加新实验,又拖几个月,期间导师度假等无法联系,连续延期两个学期,去年十月才毕业。我妻子一直非常优秀,是美国某著名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美国H1B工签,自视甚高,谁知读个硕士还要延期多次,如此挫折,接受不了,加之全家五口都困于此,对她来说压力极大。 最后拜托,善待敏的几个孩子,不传播不科学的猜测,同时善待您们自己和家人,凡事想得开些,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不要纠结一时得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者是最重要的。 最后想说的话 我和妻子相识近20年,结婚13年,感情很深。我因为年龄比她大一些,她经常调侃我,说如果继续熬夜继续爱吃多油食物,小心不能跟她一起养老,不能实现同游欧洲的梦想,谁知妻子竟然正值37岁风华正茂之时,而竟先我而去。 从那一天到今日,我像是困在记忆中的囚徒,动弹不得,物是人非,一次又一次触景悲痛。有时在想,爱有几个阶段,相识,恋爱,结婚,生子。然而,别忘了还有最后一个阶段,丧偶。每个人大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可能才是爱最痛情最深的阶段。 最可怜的是孩子们,而最小的孩子才三岁,就失去了母亲,而这个小儿,也是我妻张敏最最牵挂的。 他出生时是2019年,“三胎”还属于违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我又在体制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孩子,我们来加拿大生下他,继而才想移民;有点讽刺,同时让人感慨的是,七年前,同样是因为孩子,张敏放弃了只使用了不久的美国H1B身份,回到上海,同两个女儿和我团聚。移,与不移,都是因为母爱。 上个月,小儿突然要信纸,11岁的大姐问要给谁写信,弟弟说给妈妈。大姐二姐相继眼眶湿了,二姐问弟弟“妈妈在哪儿?”,小弟弟说,在医院。姐姐们马上告诉正在厨房收拾的我,我抱着弟弟又问了一次,弟弟坚持说要给妈妈写信。我也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轻声给弟弟解释,“妈妈生病了,永远不回来了,爸爸就是妈妈”。没说完,弟弟的小手捂住我的嘴,不许我说下去。 有时我想,如若不是孩子,这个世界意义减去大半,甚至也没什么让人特别流连的地方,然而,孩子是我妻子生命的延续,我必须振作,把她们养大成人,这无疑是张敏临终最最关切最最牵挂的事。 家中遭此大难,得到无数好心人的同情襄助,曼大商学院众多老师同学的帮扶,温尼伯华人老年协会,温尼伯的两家华人教会,以及远在美国的杜兰大学的校友,新奥尔良的华人教会,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好朋友。 家中突然蒙难,使我个性有所改变,更加珍惜亲情友谊,以前,我的个性固执,喜欢论政,争辩,为此失去了好多师友和情谊,而北京大学李贵连老师照顾呵护,家红启成兄的包容,及师门众多好友的安慰,他们不嫌弃我这脾性,患难中仍伸手相援,我一辈子永志心间。 另外,更让我感动的是一封来自多伦多的电子邮件,内容如下,“Ms. Min's story touched me especially hard given that my parents also immigrated from China in search for a new life here. I couldn't help but see myself as the kids in those photos.My mom always pushed for my education and growth, I would not be where I am if it weren't for her. I don't have much to offer, but I am a national level chess player. I am more than willing to give free chess lessons for your children if interested.”(看到你们家的悲剧,深受触动,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当年我妈妈也是如此付出,在教育上督促我,使我成长,没有她,我不会有今天的进步。我没什么可以解囊帮助你的孩子们,惟有象棋国手之技在身,若有兴趣,愿义务教授。) 在此,感谢所有关心张敏这三个年幼孩子的好心人们,你们来自上海,来自北京,来自郑州,来自天津来自长沙,来自武汉,来自曼谷,来自新奥良,来自休斯敦,来自亚特兰大,来自温尼伯,来自多伦多,来自温哥华…… 2023年11月30日,那一天,我妻子,孩子们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一条鲜活的性命,就这么忽然地没了。 不对。 是“两条命”,在那一天没了。因为,从那一天起,我这条命,也不在我这里了,而是在三个孩子身上。
  • cover
    1年前

    美国生牛奶检测出“浓度极高”病毒!加拿大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卫生官员今天宣布,生牛奶中检测出“浓度极高”的禽流感病毒。自三月份以来,美国官员已确认九个州的奶牛群中出现了禽流感病例。得克萨斯州出现第一例人类因牛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称,生牛奶中首次发现“浓度极高”的 H5N1 禽流感病毒株。生牛奶是指没有经过标准巴氏灭菌过程除菌的牛奶。大型零售商标准的巴氏杀菌牛奶仍然是安全的。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称,禽流感在全美各地的牛和鸡中激增,八个州的 29 个农场的动物受到影响。上周, 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顾问达林·德特威勒博士建议,在牛肉疫情持续期间,美国人应避免食用半熟肉和稀鸡蛋,因为烹饪不当的动物产品更容易携带病毒和细菌。 禽流感A(H5N1)于1996年首次出现,但自2020年以来,鸟类疫情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受感染哺乳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 该病毒株已导致数千万只家禽死亡,野生鸟类、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也被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对 H5N1 禽流感的传播表示担忧,这种病毒对人类的死亡率“极高”。 2020 年爆发的疫情已导致数千万只家禽死亡或被宰杀。世卫组织表示,最近,病毒在包括美国家牛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中传播,增加了病毒蔓延至人类的风险。 联合国卫生机构首席科学家杰里米·法拉在日内瓦告诉记者:“我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担忧。” 上个月,奶牛和山羊也加入了受感染的动物名单——这对专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因为专家们认为它们不易感染这种类型的流感。美国当局本月报告称,德克萨斯州一名患者在接触奶牛后正在从禽流感中恢复过来,六个州的16头牛群显然是在接触野鸟后感染的。 上个月,牛和山羊也加入了这一名单——这对专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因为专家们认为它们不易感染这种类型的流感。 本月初,德克萨斯州一名奶牛场工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感染禽流感的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该患者感染程度“轻微”,仅有一种症状——眼睛发炎,据报道,该患者已被隔离并且“恢复良好”。 他们还接受了奥司他韦(即达菲)治疗,并且被认为没有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世卫组织全球流感项目负责人张文清博士表示:“德克萨斯州的病例是第一例人类因牛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在目前的疫情中,还发现了鸟与牛、牛与牛以及牛与鸟之间的传播,这表明病毒可能找到了与我们之前了解的不同的其他传播途径。” “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州的奶牛群受到影响,这表明病毒进一步蔓延至哺乳动物。” 张博士表示,受感染奶牛产出的“生牛奶中病毒浓度非常高”,但专家仍在调查病毒在牛奶中能够存活多长时间。 德克萨斯州卫生部门表示,牛感染并不会对商业牛奶供应造成影响,因为奶牛场必须销毁病牛的牛奶。巴氏灭菌法也能杀死病毒。 张博士说:“确保食品安全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包括只饮用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  世卫组织表示,从2003年到今年4月1日,23个国家共记录到889起人类感染病例,造成463人死亡,病死率高达52%。 张医生指出,过去几年病毒激增以来,欧洲和美国记录的人类病例均为轻症。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一些感染禽流感的人可能不会出现症状。那些感染者报告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和疲劳。 本月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州卫生官员为更多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做好准备,包括制定“最新的行动计划”,以防更多农场工人检测呈阳性。然而,该机构也强调,公众面临的风险很低。 此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曼迪·科恩博士表示,该机构对禽流感“非常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H5N1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张博士强调,在奶牛和德克萨斯州人类病例中发现的 H5N1 病毒并未显示出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至于潜在的疫苗,如果需要的话,她表示已经有一些疫苗正在研发中。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密切关注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最近在美国奶牛群中发现禽流感病例后,鼓励兽医密切关注奶牛是否出现禽流感迹象。 加拿大尚未在奶牛或其他牲畜身上发现禽流感。但官员们怀疑野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了牛,尽管看起来牛的患病程度比鸟的要轻。 目前还没有奶牛因该病毒而死亡,感染的牛通常会在几周内恢复。 禽流感尚未对牛肉及其制品贸易造成任何影响。该病毒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表示,该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仍然很低。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要求兽医和牛肉生产商注意疾病迹象,例如牛奶产量突然下降或牛奶浓度发生变化。
  • cover
    1年前

    加拿大150万人可能患上这种病 比癌症更可怕

    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预测,到 2050 年,加拿大将有超过 170 万人患有痴呆症(dementia),几乎是目前估计的 65 万人的三倍。 2017年,BBC也在报道中称老年痴呆症“比癌症更加可怕”。 目前痴呆症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无法治愈,但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希望:第一种缓解疾病的药物正在重大临床预防试验中进行测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引发的痴呆症的每年影响数十万加拿大人。以下是该疾病的体征、阶段、症状、治疗方法等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破坏脑细胞,导致人的记忆和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表示,这种疾病不是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痴呆症有什么区别? 痴呆症(dementia)是 50 多种影响记忆和思维的脑部疾病和病症的总称,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 源于遗传? 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解释说,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病例都是散发性的,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在家族中遗传。 研究人员发现了 70 多个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基因。其中大多数被认为是易感基因,这意味着它们不会直接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但会使人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其中APOE e4 基因的存在表明易患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尽管不到百分之五的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例是由家族遗传的确定性基因(称为家族性或遗传性阿尔茨海默氏症)引起的,但父母一方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患这种疾病的风险较高。 目前已发现三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基因:两种早老素基因(PSEN1和PSEN2)和一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携带这些基因的人很可能在 65 岁之前患上年轻发病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在加拿大如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加拿大医生目前使用视觉和语言认知测试来诊断阿尔茨海默氏症,并辅以 CAT 或 MRI 扫描以及血液测试,以排除导致痴呆症的其他原因,例如中风或严重的维生素 B12 缺乏症。 过去,阿尔茨海默病只能通过尸检来确诊,病理学家需要寻找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如今,淀粉样斑块和 tau 蛋白缠结可以通过 PET 扫描或通过测试腰椎穿刺获得的脑脊液来确认。然而,加拿大医生并不常规使用 PET 扫描或脊椎穿刺进行诊断,因为当加拿大尚无任何授权的抗淀粉样蛋白药物时,确认淀粉样蛋白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检测这种疾病,但在加拿大,除了研究之外,还无法进行检测。 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哪些症状? 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分享了 10 个痴呆症警告信号: 影响日常能力的记忆变化 难以完成熟悉的任务 语言和交流的变化 时间和地点迷失方向 判断力受损 抽象思维的问题 东西放错地方 情绪、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失去主动性 理解视觉和空间信息的挑战 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把阿尔茨海默病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症状轻微。这个阶段的人完全了解自己的状况,如果需要的话,只需要最少的帮助。 中期:症状开始变得更加明显。需要更多的帮助来帮助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完成日常任务。 后期:一旦到达此阶段,他们最终将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或照顾自己。护理质量对于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临终:认知能力下降已经发展到需要 24 小时护理的程度。重点转向姑息治疗和舒适度,以确保死亡质量。 都有哪些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因人所处的阶段而异。 因阿尔茨海默病而患有轻度痴呆的人可能会经历: 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失去记忆。 无法解决问题、执行复杂的任务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性格的改变。 难以组织和表达想法。 丢失或丢失财物。 因阿尔茨海默病而患有中度痴呆的人可能: 判断力越来越差,困惑越来越深 经历更严重的记忆丧失。 一些日常活动需要帮助。 性格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因阿尔茨海默病而患有严重痴呆症的人可能: 失去沟通能力 需要日常个人护理协助。 经历身体能力下降。 是什么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年龄是导致患病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关于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一种将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痴呆症原因区分开来的生物学特征)以及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是否会导致或促成这种疾病,目前存在着一场持续的科学争论。 阿尔茨海默病有治疗方法吗? 不能。目前还无法治愈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 加拿大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解决人们因这种疾病而遇到的问题。 加拿大批准的四种药物可以帮助患有语言、思维能力和运动变化等症状的人。分别是: Aricept, or its generic version, Donepezil Reminyl ER, or its generic version, Galantamine Exelon, or its generic version, Rivastigmine Ebixa, or its generic version, Memantin 加拿大卫生部正在研究两种抗淀粉样蛋白药物,这两种药物都是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的主要临床试验的一部分。 Lecanemab 的商品名为 Leqembi,已在美国、日本和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因阿尔茨海默氏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患者。并正在 AHEAD 临床试验中作为预防药物进行测试。 Donanemab 在一项 3 期研究中显示出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希望,但尚未在美国或加拿大获得批准,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进行预防测试。
  • cover
    1年前

    震惊!最新研究:虾、龙虾等海鲜含危险致癌物高

    喜欢享用寿司自助餐或享用龙虾大餐的人应该小心,食用这些海鲜接触有毒“永久化学物质”的风险可能更高。 虽然PFAS(全氟烷基物质和多氟烷基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通常和工厂、塑料甚至自来水有关,但一项新研究警告,海鲜也是这种致癌毒素的主要来源。 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测试了从新罕布什尔州不同地点购买的几种海鲜中的 26 种 PFAS。 抽样显示,虾和龙虾等“底层饲养者”的含量最高。 达特茅斯研究的合著者梅根·罗马诺敦促人们未来食用海鲜时考虑风险和益处。 研究人员建议不是不要吃海鲜——海鲜是瘦肉蛋白和欧米茄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但也是人类 PFAS 暴露的一个潜在被低估的来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鳕鱼、黑线鳕、龙虾、鲑鱼、扇贝、虾和金枪鱼的样本,并调查 1,800 多名新罕布什尔州居民吃什么类型的鱼以及多久吃一次。 调查显示,居住在该州的人们消费海鲜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接触 PFAS 以及与这些化学物质相关的健康并发症。 尽管研究人员没有测试受访者的 PFAS 水平,但 2023 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大量海鲜的亚裔美国人血液中的 PFAS 水平比其他种族高出 89%。 该研究称,以海鲜为主的饮食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鱼类是 PFAS(全氟烷基物质和多氟烷基物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达特茅斯研究人员选择RC把调查重点放在新罕布什尔州,因为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和当地渔业,该州以及新英格兰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比普通美国人吃更多的海鲜。 95% 的受访成年人表示在过去 12 个月内吃过海鲜。其中,94% 的人在过去 30 天内吃过鱼,其中约 66% 的人在上周吃过鱼。 虾是新罕布什尔州居民消费最多的海鲜类型,其次是黑线鳕、鲑鱼、金枪鱼罐头和龙虾。 对海鲜的测试显示,虾和龙虾的 PFAS 浓度最高,平均含量分别高达每克肉 1.74 纳克和 3.30 纳克。 其他鱼类中的含量通常低于每克一纳克。 研究人员推测,贝类可能面临更高的 PFAS 污染风险,因为它们在海底进食和生活,并且距离海岸附近的 PFAS 源更近。 较大的海洋生物可能通过食用受该物质污染的较小物种(例如贝类)来摄入 PFAS。 由于 PFAS 几乎在环境中无处不在,研究人员表示很难知道这些化学物质在海洋食物链中的哪个位置进入鱼类。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数百种癌症、不孕问题、胎儿畸形和许多其他健康状况(包括自闭症)都和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相关。 该研究发表在《暴露与健康》杂志上。 虽然美国确实有关于汞含量的安全海鲜消费的联邦指南,但没有针对 PFAS 的指南。 合著者乔纳森·佩塔利 (Jonathan Petali) 表示:“PFAS 不仅限于制造业、消防泡沫或城市废物流,这是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全球挑战。 尽管有这些令人担忧的发现,第一作者凯瑟琳·克劳福德表示,饮食更典型、均衡的人应该能够享受适量海鲜带来的健康益处,而不会增加接触 PFAS 的风险。 研究人员还表示,他们的发现强调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公共卫生指南,确定可安全食用的海鲜数量,以限制 PFAS 暴露。 PFAS 是一种微观物质,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在环境和人体中分解,因此被称为“永远的化学物质”。 它们存在于纺织品、消防泡沫、不粘炊具、服装和食品包装中,并渗入供水、土壤和空气中。
  • cover
    1年前

    好消息!温哥华人可在家住院! 获个性化护理

    卑诗省府已将一项医疗计划扩展到温哥华,允许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家中获得急诊护理。 卫生厅长狄德安(Adrian Dix)周五(12日)宣布,温哥华多家医院推出了居家医院(Hospital at Home,简称HaH)计划,让患者能够享受方便、安全和及时的医院级护理。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6067838557-0'); }); 该计划于上月在温哥华启动。狄德安表示,HaH是国际公认的模式,在英国和澳洲取得了成功,旨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独立性。 他说:「让患者可以选择在自己家中接受安全和个性化的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也有利于医疗保健系统。」 狄德安说,「他们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可以获得护理。」万一病人的病情恶化,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医院。 他说,该团队致力于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量身定制护理,并且还提供虚拟就诊。还可以远端监测患者的生命征兆。 狄德安表示,该计划于2020年在温岛卫生局(Island Health)医院进行了试点,并取得显着的成功,这激发了向温哥华的扩张。 他说:「我们的政府致力于加强人们获得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机会,在低陆平原启动该计划将有助于改善温哥华医院的护理水平。」 参与该计划的医院包括温哥华综合医院(VGH)、卑诗大学医院 (UBCH)、圣保禄医院 (SPH)和圣约瑟夫山医院(MSJH),这些医院针对败血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诊察肺部或脱水等。 狄德安说:「具体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药物管理、实验室诊断、氧气静脉注射治疗等。」 计划团队包括医生、注册护士、药剂师、职业和物理治疗师、语言病理学家等。当局表示,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提供其它专家。 温哥华综合医院HaH医疗主管Iain McCormick表示,患者告诉他,在家中康复是该计划的最大好处。「患者得到了很多支持,包括每日的亲自就诊以及虚拟和监控技术的结合。」 狄德安说,在温岛卫生局一年后对治疗的评估显示,99%的患者会向家人和朋友推荐 HaH,98%的照护者感到有信心。「这就是我们在温哥华扩大规模的原因。」 该省表示,自2024年3月以来,HaH已在温哥华一次为18名患者提供支援。 (图:VCH官网)  
  • cover
    1年前

    花粉过敏者 吃果蔬 也要小心过敏

    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每年春天都会影响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顺义妇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申征征介绍,当花粉过敏者吸入某些植物释放的花粉时,可能会出现呼吸道及眼部的过敏症状,表现为皮肤瘙 痒、皮肤红肿、呼吸不畅、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眼睛流泪等。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花粉过敏,了解并识别过敏源非常重要。 北方常见的花粉过敏源有哪些? 中国北方的花粉过敏源主要来自柏科、榆属、杨属、松属、白蜡树属、柳属、桦木属、栎属、桑属、臭椿属、蒿草属、藜科、葎草属、禾本科。 3—5月北方有哪些花粉? 以北京为例,3月空气中会有柏科、榆属、杨属的花粉,其中柏科、榆属花粉浓度等级较高,杨属花粉浓度等级略低于前两者。 4月,随着气温升高,空气中花粉种类增加,包括柏科、榆属、杨属、松属、白蜡树属、柳属、桦木属、桑属花粉,其中柏科和杨属花粉浓度等级较三月增加,柏科花粉浓度达全年最高水平,榆属花粉浓度降低。白蜡树属花粉浓度较高,松属、柳属次之,桦木属、桑属花粉浓度较低。 5月,空气中主要是松属、桦木属、栎属、臭椿属、藜科花粉。桦木属花粉浓度水平较4月更高;松属仍保持4月的偏高水平,栎属、臭椿属与之相当;藜科花粉浓度等级较低。 花粉过敏与食物过敏有交叉吗? 如果构成食物的某种小分子与特定的花粉微粒是长得很像的“双胞胎”,连免疫系统都无法将其分辨,那么花粉过敏的患者摄入这种食物也会产生过敏反应。医学上将这样的小分子称为交叉致敏组分,花粉过敏者摄入含有交叉致敏组分的植物来源食物时引发的过敏反应被称为“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PFAS)”。这种现象在花粉过敏人群中广泛存在,儿童、成人均可出现。 常见的含交叉致敏组分的食物有哪些? 桦树花粉中的致敏蛋白Bet v 2.可与猕猴桃、菠萝、芹菜、花生、胡萝卜等食物中的同源蛋白产生交叉反应;桦树花粉中的主要致敏蛋白Bet v 1.可与蔷薇科水果(苹果、樱桃、杏、梨、桃等)和伞形科蔬菜(芹菜、胡萝卜等)中的同源蛋白产生交叉反应;蒿花粉的致敏蛋白Art v 3.也是桃、樱桃、苹果、橙子、草莓、榛子等多种水果和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 交叉过敏症状与普通过敏有什么不同? 通常情况下,患者先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再出现进食植物性食物的过敏症状,且引发症状的食物种类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一过程也是过敏性疾病从单种过敏原致敏到多重过敏原致敏、从单病到共病的自然进程。 PFAS的症状通常局限于口咽部,在口腔接触食物数分钟内出现,因此也称口腔过敏综合征;少数PFAS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甚至严重过敏反应。 PFAS患者发生全身反应的危险因素有: 空腹进食大量生的植物性食物;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运动,使胃肠道通透性增加; 服用某些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对致敏蛋白的消化和降解。 交叉过敏的诊断与治疗如何进行? 目前PFAS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致敏证据,致敏证据即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PFAS的治疗与管理目前仍以生活方式调整和对症药物治疗为主。 了解并识别过敏原是防治花粉过敏的关键。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希望大家既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又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 cover
    1年前

    24岁女只是喉咙痛 竟惨到患皮肤癌,7个月后走了

    美国纽约一名年仅24岁的舞者艾拉(Ayla Eilert),自2021年5月开始感到喉咙痛,且舌头上出现溃疡,4个月后确诊罹患三大皮肤癌之一“鳞状细胞癌”。 尽管她立即接受了部分舌头切除、放射及化学治疗,不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她身体的13个部位,7个月后仍不敌病魔病逝。 综合《Daily Mail》、《The Mirror》外电报道,艾拉在2021年5月开始感到喉咙痛,同时发现舌头上出现小疮痕,当时医生只是告诉她可能是牙龈发炎。 然而,在服用药物期间,她的症状并未改善反而恶化。 直至2021年9月中旬,她找到了第三位医生,对方建议她做活检以明确病情。 一周后,医生告知她患有鳞状细胞癌。 艾拉在2021年9月被诊断出鳞状细胞癌后,展开了漫长的治疗之路。据悉,这种癌症通常不致命,但由于发生在舌头上,情况变得极为严重。确诊后6天,艾拉接受了长达11小时的手术,切除了舌头四分之一,并进行了部分重建手术。 然而,艾拉的病情在2022年1月急剧恶化,她开始感到身体极度不适。经过扫描检查,她被告知癌症已转移至身体的13个部位,包括脊椎、颈部、鼻子和耳朵,她的体重只剩39.4公斤。 在2022年3月3日,艾拉向父母倾诉她无法再忍耐病痛的心声,“这不是生活,请帮助我解脱。”这是艾拉首次要求医疗安乐死(MAiD),然而,由于纽约州目前未开放MAiD,因此她的请求未能获得回应。2022年4月2日,艾拉不敌病魔走了,逝世于确诊后的7个月。 艾拉的父母现在正积极倡议纽约合法化医疗安乐死,决心确保其他家庭不再经历同样的痛苦。他们希望透过分享艾拉的故事,促成改变,为面对终末疾病的患者提供富有同情心的另一种选择。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和其他十个州已经合法化医疗安乐死。奥勒冈州是第一个合法化医疗安乐死的州,其政策成为纽约提出版本的模范。 艾拉的故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支持者们希望这项立法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获得通过。根据YouGov最新的调查显示,纽约市民对医疗安乐死的支持率高达72%。
  • cover
    1年前

    素里人雀跃!SFU医学院将设素里 或为3万人提供家医服务

    成立卑诗省第二所医学院的幕后努力细节日益公开,有关项目是包括西门菲沙大学(SFU)素里校区为居民提供家医服务的可能性。 据CTV新闻报道,以上消息是其主理院长普莱斯(Dr. David Price)在该校素里中央综合大楼进行独家采访所透露的。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6067838557-0'); }); 普莱斯说,将于2026年9月为一年级医学生开办的培训提供48个名额。「我们已经走向正轨,并竭尽全力。」他说,大学评议会和董事会必须正式批准这所医学院,预计将在6月前完成。普莱斯和团队预计在8月之前向医学院认证委员会提交详细的申请资料。 学生将接受纵向的初级保健培训,成为被视为全科医师的家庭医生,整个学程和实习大约需要8年。 就像在飞行过程中学习如何建造飞机的类比,也适用于这个情况:在最初的几年,学生将在现有的SFU素里校区上课,同时计划最终确定并开始建造永久性医学院,这么做可以让学生亲自治疗病人,比传统的训练模式快得多。 普莱斯说:「我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在医学院设立一个跨专业、以团队为基础的家庭医学教学诊所。约25,000至30,000名患者由跨专业团队、全职教师……监督医学生来护理。」 素里市长对开设教学诊所的前景充满热诚,并透露已经就学校的组成及其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举行了多次会议。 市长洛克(Brenda Locke)说:「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素里是全省医生与患者比例最低的地方,在素里开设这样一家诊所非常重要。」 SFU校园位于素里市政厅以南。洛克表示,两个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土地,可以在那里建造学校和诊所。 她说:「我们希望这一切都留在这个地区,素里市将尽一切努力支持SFU、支持学校,就像我们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 普莱斯相信这家仿照安省类似设施而开设的诊所最迟可以在5年内开放,由医学生和主管负责为素里患者提供服务。 (图:SFU官网)  
  • cover
    1年前

    每天吃鸡蛋的人 和不吃鸡蛋的人 有5大差距

    鸡蛋作为生活中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如果可以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适当吃点鸡蛋,确实能够收获好处。因为鸡蛋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类营养,而想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营养物质缺一不可。而且鸡蛋的烹饪方式有很多,比如水煮蛋,炒鸡蛋,蒸鸡蛋,鸡蛋汤等。 有人喜欢吃鸡蛋,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吃鸡蛋,那每天坚持吃鸡蛋的人与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都有哪些差距呢? 其实而相较于不吃鸡蛋的人来说,在生活中坚持每天都食用鸡蛋的人,往往会有这5大“优势”。 1、衰老的更慢 吃鸡蛋可以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蛋白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流失,而鸡蛋中的蛋白质无疑是给机体提供了持久的蛋白质厚度。而且坚持吃鸡蛋,还能起到抗衰老的功效。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肠胃消化系统逐渐变差。所以要注意鸡蛋摄入量,否则会导致营养无法被身体吸收,反而在体内堆积,影响健康状况。 2、记忆力更强 经常听家里老人说常吃鸡蛋的孩子会更加聪明,对于这种说法其实并非全无道理。鸡蛋中的卵磷脂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提高人们的记忆力。 它对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是很好的营养素,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补充一些相应的营养。 3、肝脏有活力 众所周知,肝脏是进行代谢,排毒自我修复的器官,在人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通过分解转化后,都会经过肝脏进行排泄。 而肝脏一旦受损,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行代谢,导致肝脏上皮组织细胞受损,出现肝功能下降的情况。 而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鸡蛋当中的卵磷脂能够滋养肝细胞,再生的物质有助滋养肝脏,更有益于保护肝脏健康。 4、美容养颜 鸡蛋当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铁元素在人体起造血和在血中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功效。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的作用。 如果铁质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使人的脸色萎黄,皮肤也失去了美的光泽。由此可见,鸡蛋确是维护皮肤美的重要食品之一。 5、免疫力增强 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坚持每天早上吃鸡蛋的人自身的免疫抵抗力增加了23、5%,这有助于提高整体免疫细胞的自我运作和修复活力。 并实现对外部细菌和病毒的有效抵抗,特别是对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有助于提高精神活力,降低患炎症疾病的风险。 由此可见,每天吃鸡蛋跟不吃鸡蛋差距还挺大,通过这以上几点内容的了解就能够知道吃鸡蛋的好处有多么明显。为了健康着想,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吃鸡蛋。
  • cover
    1年前

    吃保健品不能配茶和咖啡?鱼油益生菌忌与这些药物同吃

    服用保健品时不可以配茶和咖啡?鱼油益生菌与药物一同吃会有反效果?有营养师表示,服用保健品时要注意6大禁忌,一旦不小心触犯,除了会令保健品失去作用,更有可能会伤害肝肾。 保健品不可配茶咖啡?拆解6大禁忌 营养师彭逸珊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现代人平日工作压力大,难以顾及饮食均衡,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服用保健品补充额外营养,例如维他命B杂、维他命C、鱼油等。然而,服用保健品要小心6大禁忌,否则可能会令肝肾受损,导致补身变伤身。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6067838557-0'); }); 服用保健品6大注意事项 1. 勿取代日常营养 原因:保健品的营养不能取代日常饮食,只有从正餐中吸收营养才是主要方法。 建议:应该在正餐中吸收不够营养时才服用保健品补充。 2. 勿配茶、咖啡服用 原因及建议:保健品应配开水服用,茶和咖啡的成分可能会影响保健品吸收。 3. 勿取代药物功能 原因及建议:保健品只有预防疾病功能,一旦已经生病,应马上求医服药而非服用保健品。 4. 勿随意听从别人推荐 原因及建议: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而非听从别人推荐后选择保健品。 5. 勿与药物同时服用 原因:有些治疗疾病的药物与保健品一起服用,可能会令保健品失去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造成身体负担。 药效相冲的药物例子:抗生素vs益生菌;阿斯匹灵vs鱼油;抗凝血药vs辅酶Q₁₀。 6. 勿过量服用保健品 建议:保健品的服用份量应依照产品标示,切忌自行增加剂量或服用频率。
  • cover
    1年前

    "破纪录"疫情已致超千人死亡!多地紧急状态!中国海关公告!

    千万要小心! 前几日,我们刚刚报道过,专家正警惕禽流感病毒爆发,称这种高致病性病毒 若一旦成为大流行,恐比新冠还要严重100倍。 无独有偶,又一种疫情已经席卷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病例激增已经导致超千人死亡,多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4月8日,根据巴西卫生部虫媒病毒监测小组更新的数据显示,巴西2024年已经登记了150万登革热(Dengue fever)病例,因该疫情死亡的病例已上升至1116人,另有1807例病例正在核实中。   目前,巴西10个州的17个城市已宣布进入登革热卫生紧急状态。巴西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这种病毒开展公共疫苗接种的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称,过去20年来,全球登革热病例激增十倍。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的感染人数从2000年的50万急剧增加到2019年的520万。 图源:WHO 另据加拿大本地英文媒体Canada's National Observer报道,波多黎各于3月底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因为登革热病例在美国领土内急剧上升。 联邦卫生部在紧急命令中表示,今年迄今已记录了549例登革热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波多黎各卫生部长Carlos Mellado López表示,这些数字“超过了历史记录”。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正在与长达数月、破纪录的登革热危机作斗争。2023年,全球报告了约500万宗感染病例,并且该疾病仍在继续传播。 截至2024年,美洲各地估计已报告350万宗感染病例,并导致超1000人死亡。卫生官员预测感染率将导致今年登革热病例数破纪录。 图源:Fox News 四分之三的登革热(也称骨痛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这就意味着波多黎各和其他地方的病毒感染的真实程度可能比官方报告要严重的多。 出现症状的人通常会发烧40℃(104℉)或更高,并伴有肌肉疼痛和呕吐。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剧烈胃痛;呕吐物、粪便或牙龈带血;呼吸困难;持续呕吐;以及极度疲劳,通常在退烧后出现。两次感染两种不同菌株的人患严重登革热或死亡的风险要更大。 这种疾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血液中携带登革热的人可以将病毒传染给蚊子,从而感染其他人。 今年迄今为止,波多黎各已有约340人因严重登革热症状入院治疗,卫生部表示感染已达到流行病水平,并宣布了紧急令。这项紧急令将持续三个月,使卫生部门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和控制蚊子。 图源:ABC News 去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少量但不寻常的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使得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面临风险。而这些病例主要来自于前往并发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旅行的游客。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目前建议美国人在前往中南美洲、加勒比海、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的许多国家时采取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流行病学家和气候变化研究人员警告说,气温升高、风暴加剧,以及越来越不稳定和频繁的降雨正在导致世界各地蚊虫疾病的爆发。目前,没有方法能够控制登革热的大规模爆发。各国政府正在尝试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包括公众教育和疫苗接种活动、喷洒灭蚊杀虫剂、排干沼泽和水坑等。 病例数激增!中国海关总署、大使馆紧急公告 由于登革热病例数激增,中国海关总署昨日(4月9日)发布了关于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中国的公告。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 图源:中国海关总署 公告中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洲地区2024年1-3月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超过300万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其中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家疫情最为严重;马来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等国的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一、来自登革热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以及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照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登革热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物品、邮包、快件应当接受卫生检疫,检疫查验发现有蚊虫的,应当按照规定实施卫生处理。 三、口岸运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蚊虫孳生地,监测和控制口岸蚊虫密度,接受海关实施的口岸卫生监督。 此外,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也对中国公民发出提醒,2024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已发现5000余起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猛增一倍多,其中7例死亡病例。 图源:微博@领事直通车 加拿大卫生专家警告:出境旅行、度假注意风险! 据英文媒体Global News报道,随着全球登革热病例激增,卫生专家警告加拿大人前往气候温暖地区(包括美国南部等热门目的地)时注意风险。 图源:Global News 传染病专家、麦吉尔大学教授Michael Libman警告说,病例可能会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加拿大人喜欢去温暖地区度假的情况下。 加拿大的蚊子中不存在登革热病毒,但Libman警告说,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全球变暖为携带该病毒的蚊子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源:51记者拍摄 加拿大政府没有针对登革热的旅行建议,但在其官网上表示,“所有旅行者在登革热发生地区都面临风险。” 他建议使用驱蚊剂、穿长衣服、住在有空调或有纱窗的房子中,并避开有积水的地方。
  • «
  • 19
  • 20
  • 21
  • 22
  • 23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最新研究:住高尔夫球场附近,更易得帕金森?
  • 封面
    加拿大水质出问题,多种农药残留?
  • 封面
    列治文开免费课程!助外国受训护理员本地执业
  • 封面
    加拿大癌症新药审批进程提速!最快提前9个月
  • 封面
    震惊!80年幸福研究揭示长寿的关键竟然不是这些
  • 封面
    5名加拿大女子口述:为保命,不得不出国求医
  • 封面
    加拿大18岁少年吃感冒药猝死!这药医生不推荐
  • 封面
    那些经常关灯看手机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封面
    传可乐可以洗大肠?医生揭"三大医疗用途"
  • 封面
    全城染紫!温哥华为他们亮灯一夜
  • 封面
    BC省野火季提前升级!人祸+雷击已烧遍40处
  • 封面
    病毒在加拿大蔓延,最新报告近200例新麻疹病例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