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史海

    /
  • cover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在这里诞生:当地还有核辐射?

    8月6日早上8:20,一列从西宁方向驶来的列车缓缓进站。在列车员的搀扶下,一位老人缓步走下列车,他有些颤抖的双手,轻触着“原子城站”的站牌。 “我们这一代人,都想回到这里看看。”这位名叫王俊青的老人说。 神秘的“原子城” 一度在地图上消失的区域 八月是金银滩最美的季节。茫茫青草连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片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小花,随风摇曳,牛羊在草场上四散觅食,安静而美丽。但这里天气变幻莫测,老人抵达当天,阳光明媚,气温接近40摄氏度,可第二天却是阴雨蒙蒙,气温骤降到摄氏十几度。 谁能想到,这里曾有过一座神秘之城——它位于地势平坦、群山环绕的金银滩草原上,是原子弹、氢弹理想的研制基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作为最高机密区域,这片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曾对外称为“青海矿区”,对内则是以“221”数字为代号。 正如王俊青老人所经历的一样,这里的人们在艰苦环境中扎根边疆,在高危情况下进行科研,在几十年时间里隐姓埋名。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生活的基地“金银滩”,也曾经一度在地图上消失。 如今,金银滩不再是军事禁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里早已恢复了草原郁郁葱葱的美丽风貌,成为了海北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从西宁开往原子城的Y981次“中国原子城号”红色旅游列车正式开通。这趟从西宁直通原子城的列车,自开通以来带领数千名游客,近距离感受了这曾经神秘的所在。 自从听说列车开通的消息,王俊青老人就一直惦记着回来看看。 重回“原子城” 当年竟不知参与制造原子弹 出了火车站,驱车前往原子城核心区域,昔日戒备森严的景象早已不再,让人难以想象,但是从小城穿行而过,红色印迹扑面而来——路牌和石碑不时提示着人们,这是昔日的“将军楼”、“科研楼”、“黄楼”,你会感觉到,这里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小镇。 记忆回到58年前。1960年的8月1日,17岁的王俊青通过体检和政审,从老家沈阳参军入伍。军营在哪?王俊青也不清楚。他跟随部队,一路上辗转了几趟火车和汽车,清晨出门,天黑才抵达目的地。 “我一看就傻了眼,坑坑洼洼的施工现场,有两处厂房正在打地基,此外什么都没有。”王俊青回忆道。当兵那几年,王俊青的职责是守护“221厂”的安全。出入证是唯一标识。“不管是谁,哪怕是你认识的领导、同事,也必须要有出入证才能进入。”王俊青说。 “221厂”所有工作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不仅出入严格,对外更是要绝对保密。工作性质、地理位置等一律不准对外讲,“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远烂在肚里。”王俊青说。 1964年,退伍后的王俊青选择继续留在“221厂”,身份转变为一名工人,工作内容是在二分厂的车间内制作炸药。二分厂的厂房大多是被沙土掩体包围着,隐匿在草地之中。厂房上竖起了高耸的避雷针。“进入我们这个厂区,有可能随时发生爆炸,每天上班能不能回家都不知道。”王俊青指着一座地堡式建筑说道,“就是那里。” 如今厂房只剩断壁残垣,车间内早已空空荡荡,除了偶尔在墙上看到已发黄的保密守则、标语口号外,厂房里所有的设备踪迹全无。“撤厂时全都拆除和清理掉了。”王俊青说。但是迷宫一样的厂房内,王俊青的脑海里清楚地记得每个车间的分工。 “进入车间的第一步就是导电。”王俊青手握导电棒解释道,“有静电的话,接触炸药,可能会引发爆炸。”只有完成这一步,工人和技术人员才可以进入车间工作。 即便在当年,车间内部的设备、设施都极为简陋。王俊青所在的车间被分割为三个大厅,北厅一字排列着四口铝锅,中厅和南厅则是部件浇铸操作厅。“当时这里就是操作台,四口锅,两两相对站着,我们在这里融化炸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世界。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金银滩草原时,一些投身原子弹研制工作并在此坚守多年的人,竟然不知道,这颗原子弹是在哪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两年八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也在这里诞生。 “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原子弹爆炸和氢弹爆炸成功,我们都不知道是自己亲自参与生产的,一直到十几年以后才知道。”王俊青说,“很骄傲,也很幸运。” 看着空空如也的车间,王俊青红了眼眶,“这一生,没有虚度年华。”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像王俊青一样,“221厂”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来时风华正茂,离开时已经白发苍苍。 还原“原子城” 穿珠子一样串起口述历史 1987年,有关部门做出撤销“221厂”的决定。1995年,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宣告退役。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2009年青海省西海镇建立了原子城纪念馆,用这种方式记录下当年的奋斗历程,通过这种方式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从业至今,周广静已为近10万名参观者讲解了原子城的故事。工作期间,周广静走访了上千位“221”人。每一次走访,都让她深受感动。在她看来,走访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也迫在眉睫的事。但是要想完整地保护好那个时代的记忆,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因为一个人只知道自己工作的小圈子,甚至有些工人一辈子只生产一个零件,他从来没有见过成品,不知道核武器长什么样,所以他能讲述的历史非常的有限。”周广静说,在后期专访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因此在做口述历史征集的时候,周广静和同事们只能像穿珠子一样,一个个串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条。 开发“原子城” 环境指标完全符合国标 翻看那段历史,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枚褪色的军功章、出入证,从一份旧得发黄的规章制度,到一件已看不出颜色的军大衣,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实物都震撼人心。而就在爆轰试验场里,你触摸到的那密密麻麻的弹痕,可以让人切身体会到当年试验的惊险与震撼。 “这里进行过76次大型试验以及无数次小型实验。”青海金银滩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赵毅章介绍说,“5厘米厚的钢板墙,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如今,这面钢板墙上满是斑驳的痕迹,据了解,这些凹痕是在试验结束后,用凿子将石头子凿下后留下的痕迹。“凹痕有深度,钢板有密度,爆炸有距离,装填有炸药量,经过系统计算,就能算出当年的冲值有多高了。” 如今,爆轰试验场已经成为原子城开放的景点之一,这座小小的堡垒形半掩埋式平房,记录下当年的壮举。 原子城内有一个被称为“亚洲第一坑”的放射原料深埋地,在基地退役后,厂区内的核废料进行集中焚烧填埋。这里是否是安全的?是否有辐射? 海北州海晏县环保局局长李洪宝说,环保部门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每个季度都会来到“深埋坑”附近取样,“水样、土样、草样以及动物样,取样后都会送到辐射站进行检测对比。” 李洪宝表示,核基地退役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青海省环保部门从未间断过对核设施放射性污染填埋坑的重点监控。长期检测表明,核基地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安全正常,周围环境辐射处于安全水平。当地的土壤、水质、牧草等各项环境指标完全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time 7年前
  • cover

    世界上最惊奇景观曝光 探秘僰人悬棺千古之谜

    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而僰(念bó)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其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都有分布。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在珙县洛表镇西南麻塘坝和曹营乡海棠村邓家河北岸的苏麻湾,两地共有悬棺265具,是目前国内悬棺保存数量最多也是最完整的地区。 悬棺,即是将死者的灌木悬挂于悬崖峭壁上,一般距离地面10-50米,最高可达100米。这些山岩高达数百米,猿猴无法攀援,飞鸟为之发愁,而这个奇特的民族,却将沉重的棺木钉在绝壁之上,并且无一例外地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悬棺的崖壁上一般会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其具体含义甚至悬棺的目的尚不为人所知。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 珙县悬棺第一次被世界发现,是在193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葛卫汉,对中国丰富的丧葬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打听到,在中国四川的珙县附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尽管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差一点使这个美国人丢掉性命,但当他真正来到珙县的悬崖边时,还是认为自己不虚此行。 1990年代,在距离珙县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明王朝树立的平蛮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大意还可以勉强辨认,这是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丰碑。当时僰人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明军却已装备着大炮,这是两个时代的对决,远古与现代,刀枪与火药,胜负其实早已注定了。 面对僰人留下的千古之谜,中国的古建筑学专家和诗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悬棺是用什么方法放置到悬崖木桩上的?这种葬俗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随着岁月的流逝,所有该忘的事情都已经被忘却,依旧被人们传诵的只有那些僰人的史诗,关于悬棺究竟是怎样放置上去的,还有僰人这个最终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兴起的呢?这些谜题仍悬而未决。
    time 7年前
  • cover

    150年前抗争 杀死筑路工人 被处死6原住民酋长获平反

    总理杜鲁多将正式宣布,150多年前被卑诗殖民政府吊死的6名原住民酋长无罪。他们当年与一群白人筑路工人发生对抗,而遭当局逮捕后处死。 酋长阿尔芬斯(Joe Alphonse)在Tsilhqot'in部族脸书网页上说,杜鲁多将于周一,赦免这些Tsilhqot'in部族人。他们涉在1864年,杀害14名建筑工人。 阿尔芬斯说,「那被定义为奇科丁之战(Chilcotin War)。」 他说,「若你踏入Tsilhqot'in领地,必须得到Tsilhqot'in许可。沃丁顿(Waddington)筑路工闯入时,并未得到许可。他们霸占、虐待我们的妇女,我们便向他们宣战。」 这些筑路工被杀之后,5名酋长前往他们以为与政府代表谈判的现场,但抵达后被捕、被审讯,最后问吊。次年,第六名酋长在新西敏市(New Westminster)被处死。 Tsilhqot'in部族政府年轻人大使富朗西斯(Peyal Francis)在视频中说,「他们上了圈套,结果被定罪,被错误定罪谋杀。」 他走在卑诗省内陆平原小镇奎尼尔(Quesnel)外积雪覆盖的土地上说,「这里正是他们被绞死的地方。」 他说,「这是154年之前发生的事情,我仍然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听到那些歌声。」 Tsilhqot'in部族长期以来争议,政府是否有权将6名酋长作为罪犯处死。他们称,那场对峙是交战双方的争执。 卑诗省政府于1993年就此事道歉,并在行刑地点设立了纪念牌匾。总理杜鲁多周一为这些酋长平反罪名后,原住民关系部长班纳特(Carolyn Bennett)也定在渥太华举行记者会,Tsilhqot'in部族领袖将参加。
    time 7年前
  • cover

    为什么圣诞节都说Merry Chrismas?

    (加国君报道)大部分祝福语言里都有Happy这个单词,例如Happy Birthday、Happy Easter、Happy Holliday,但是唯独圣诞节,大家却经常说Merry Christmas,很少有人说Happy Christmas。 Merry的由来 据网上的说法,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庆祝圣诞节,而1000多年后才出现Merry Christmas这个词。 最早用“Merry Christmas”可以追溯至1534年,英国的罗马天主教主教约翰·费舍尔写给英国政治家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圣诞祝贺信中。 184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吝啬鬼Ebenezer Scrooge 说: If I could work my will … every idiot who goes about with 'Merry Christmas' on his lips should be boiled with his own pudding.(如果能按照我的意愿……每一个说Merry Christmas的傻瓜都应该和自己的布丁一起煮。) 令到Merry Christmas一词开始普及。 Merry与Happy的区别 Merry与Happy两个单词本身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网上解释,happy这词代表是一种情绪、精神方面的快乐,而merry则主要指行为方面的“快乐”。 同时,Happy有“幸福“的含义,而且还有“好运”的意义,比Merry更有深层次。 虽然Merry Christmas和Happy Christmas这两个词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但在十八,十九世纪,人们曾一度停止使用“Merry”这个单词。 但是,由于人们总是把圣诞快乐和新年快乐连在一起来说:“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由于新年已经用了happy 这个形容词了,如果圣诞再用happy就显得重复累赘了,所以圣诞快乐就用merry这个形容词了。 特别美国经济发达,导致美式英语走红世界,导致Merry Christmas越来越普遍,大家逐渐忘了更好的Happy Christmas这祝福语。 英女王每年都说:Happy Christmas 目前,在英国仍然被广泛使用Happy Christmas这词。 因为英国人民认为,“happy”的内涵比“merry”更高,英王室采取“Happy Christmas”作为首选祝福语。 每年圣诞节发布电视演讲是英女王的传统,而每次结尾,英女王都会说:Happy Christmas,从来不说Merry Christmas。 例如去年2016年的圣诞祝福,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最后祝福:I wish you all a very happy Christmas. 大家是不是觉得 happy Christmas很优雅? Happy Xmas 对于歌迷,最熟悉莫过于约翰·列侬所作的《Happy Xmas》这首歌,歌词既有Merry Christmas,也有Happy Christmas。. 这首歌是Bettles主音歌手约翰·列侬1971年所作,当时是越战后期,歌曲的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反战,平民百姓对和平的渴望!所以该歌有一个副名:War is over,If You want it。 下面看看这感人的音乐视频,听听里面英文用词,让人感受到战争真的很残酷。 看看这首歌的歌词,顺便简单翻译 So this is Christmas  (圣诞节来了) And what have you done (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Another year over   (又一年过去了) And a new one just begun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圣诞节来了) I hope you have fun (祝福你开心) The near and the dear one (送给亲近和亲爱的你) The old and the young (老人和小朋友们) A very Merry Christmas (祝大家有一个非常开心的圣诞节) And a happy new year (并祝新年快乐)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让我们祝福新的一年会美好) Without any fear (没有任何恐惧)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圣诞节来了) For weak and for strong (无论身患疾病还是身体健康的) For rich and the poor ones(无论有钱人还是穷人) The world is so wrong (世界如此错误) And so happy Christmas (祝福大家圣诞快乐)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无论黑人还是白人) For yellow and red one (黄色人种还是棕色人种) Let's stop all the fight (让我们停止一切纷争) A very Merry Christmas (祝大家有一个非常开心的圣诞节) And a happy new year (并祝新年快乐)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让我们祝福新的一年会美好) Without any fear(没有任何恐惧)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圣诞节来了) And what have we done (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Another year over (又一年过去了) A new one just begun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 And so happy Christmas (祝大家圣诞快乐) We hope you have fun (祝福你开心) The near and the dear one (送给亲近和亲爱的你) The old and the young (老人和小朋友们) A very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 And a happy new year (新年快乐)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来年会更好) Without any fear (没有任何恐惧) 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战争会结束,如果你想的话) War is over now (战争结束) la, la, ah, ah Happy Christmas Happy Christmas (happy Christmas) Happy Christmas (happy Christmas) 这首歌很多人曾经翻唱,包括加拿大歌后席琳·迪翁(Celin Dior),并且传疯微信朋友圈,但其实没有唱出这首歌的真正含义,歌后只是在表演她的唱功。 约翰·列侬写下的这首经典歌曲并不是喜悦之调,很多人听到会掉眼泪,你呢? 祝大家圣诞快乐,祝愿2018年没战争! Happy Christmas  
    time 8年前
  • cover

    一年两次调时间烦不烦?阿省将废掉夏时制

    上周日(12日)凌晨2时,加拿大随美国进入“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或夏令时,也就是俗称的夏时制。虽然全球有70多个国家采用夏时制,但因其利弊皆有,故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不过即使在实施夏时制的国家,也并非是全国一体化,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夏威夷等地就未实施,加拿大的萨省也未采用夏令时。就萨省(Saskatchewan)的情况而言,据说主要因为这个草原省农民多,长期以来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照顾到这一特性,并在该省居民的强烈要求下,萨省居民每年不必把时钟拨来拨去。此外,卑诗省、阿省、纽芬兰省以及安省西北的部分地区也没有采用夏时制。 近日阿省一名议员Thomas Dang(下图)提出私人议案,建议阿省全面废除夏时制,一年到头均使用中部标准时间(central standard time)。 这名议员表示,他就夏时制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研究,不少省民对实施夏时制很不适应。有父母说,调整时间对儿童的发育与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节奏有负面影响;长期服用药物的老人对时间很敏感,夏时制带来困扰;而蛋奶农场的农民则说,调整时间不利于他们的日常操作。 Dang还在议案中建议,废除夏时制之后阿省的时间应称为“阿尔伯塔标准时间”(Alberta standard time)。如果他的议案在省议会通过,也要等到今年11月份正式生效。 阿省废掉夏时制之后,其时间将与未实施夏令时的萨省一样。如果与卑诗省比较,在夏季会比卑诗早一个小时,冬季则早两个小时。如果与多伦多比较,在夏季会比多伦多晚两个小时,冬季则早一个小时。 夏时制利弊皆有 长期争论不休 有关夏令时的利弊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的问题,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北美。其有利方面显而易见,诸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以及对患有夜盲症的人大有好处等等,不一而足。 但现在即使节省能源的说法也遭到反对者的质疑:美国印第安纳州(Indiana)是在2007年才开始实施夏时制的,前后对比研究显示,2007年实施夏时制之后,该州平均每个家庭每月要比2007年之前多花$3,主要原因是时间调整之后空调费用增加。 随着夏时制的实施,各种弊端也日益显露。最大的弊端就是“无端地”突然少睡了一个钟头,易于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乱,严重者甚至导致荷尔蒙失调,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情绪、自我感觉乃至工作效率。而这对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等的潜在影响就更大一些。有研究称,部分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在实施夏令时后几天明显增加,比如癌症增加25%,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10%等等。 有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称,每年春季实施夏时制后,心脏病发作的案例都会增加,科学家们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减少睡眠对心脏不利,人体的血压会增高,心跳加速。而在夏时制结束之后,心脏病发作的案例会减少至少5个百分点。 有精神健康专家则警告说,夏时制特别不利于患有季节性忧郁症(SAD)的人。 卑诗大学情绪失常诊所主任林瑞蒙(Raymond Lam)指出,黑暗中醒来可破坏调节人的胃口、睡眠和情绪的人体自然周期。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受光线影响的生物钟。他说,1%至3%的加国人患有SAD,另外15%的人患有冬季抑郁症。 有研究显示,夏令时对健康产生的“冲击”(主要是睡眠不足的影响)大约会持续20天左右,此后人们的各项指标才能渐渐恢复正常。 美国在2013年所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1,000名受访者中,高达45%的人反对夏时制,不情愿每年都要把时钟拨来拨去。
    time 9年前
  • «
  • 2
  • 3
  • 4
  • 5
  • 6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加拿大男子遭Costco报警“封杀”!就因为这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