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科技

    /
  • cover

    加国手机费太贵了!流动数据价格高踞全球第4 比西欧国家贵几十倍

    截至今年初,全球手机使用者多达56亿人,占全球人口69.4%;然而各地的流动数据价格却差天共地,有研究统计了全球各国的流动数据价格,发现加拿大每1 GB数据平均价格为5.37美元,高踞世界第4,较全球流动数据的平均价2.59美元,高出超过一倍。 网站We Are Social Canada分析了今年初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1 GB流动数据的平均价格(以美元为单位)。全球价格最高的是瑞士,平均1 GB需费7.29美元,第2是美国(6美元),纽西兰以5.89美元紧随其后。 印度和以色列的流动数据最便宜,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分别为0.09美元和0.02美元。 以色列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电讯商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促使价格下降;而且该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比美国更高。印度的电讯业同样也是竞争激烈,因此价格能维持在超低水平。 有别于北美,欧洲很多国家的流动数据价格,都低得让加拿大人感到慨叹。在英国,每1 GB平均价格仅为0.62元,西班牙为0.48美元,法国为0.16美元,意大利仅为0.09美元。 在亚洲,香港平均价为0.92美元,台湾0.82美元,中国0.37美元。 加拿大电台电视及电讯委员会(CRTC)去年与几家电讯巨企达成了协议,容许一些地区性电讯商使用其网络,以便一些较小规模的供应商可向居于他们此前未能服务的地区,提供价格较低的手机计划。 加拿大三大电讯公司近日表示,已采取行动降低国际漫游费用,并计划明年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图:Voronoi、We Are Social Canada、Cable.co.uk  
    time 8个月前
  • cover

    突发!政府勒令解散抖音加拿大业务 指危害国家安全

    联邦政府宣布,在对社交媒体平台抖音(TikTok)在中国的母公司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后,勒令抖音解散在加拿大的业务。 联邦创新﹑科学及工业部长兼注册总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表示,此举是为了解决与字节跳动公司(ByteDance Ltd.)成立加拿大抖音(TikTok Technology Canada Inc.)有关的风险。 他补充说,这个决定无碍加拿大人继续使用抖音的应用程序。 他在周三(6日)发声明道:「加拿大人必须采取良好的网络安全做法,并评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应用程序可能构成的风险,包括他们的信息如何和有多大可能受到外国行动者的保护、管理、使用和分享,以及瞭解哪个国家的法例适用。」 相关的解散令乃根据《加拿大投资法》(Investment Canada Act)颁布,该法案授权政府对可能危害加拿大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 商鹏飞在声明中强调:「尽管加拿大继续欢迎来自外国的直接投资,但是如果这些投资会威胁到本国的国家安全时,政府将采取果断行动。」 加拿大抖音(TikTok Canada)暂未发表对事件的回应。 图:pexels  
    time 8个月前
  • cover

    95后华裔亿万富豪,背后是可怜的他们

    如果列出2024年最能从AI浪潮中挣钱的人物,一位年轻的华裔精英定在其中。 这位华裔青年名为亚历山大·王,今年27岁,坐拥一家有8年历史的AI公司,Scale AI。 近日,Scale AI公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共4.15亿美元(约合28.4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亚历山大也在9月预计,2024年Scale AI的年化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约合71亿元)。 这收入,接近于OpenAI在2023年取得的16亿美元。要知道,这家公司主要做的却是AI行业里公认的最“脏”和低端的活——标注数据。 他们的工人遍布全球。Scale AI的外包公司之一Remotasks网站显示,共计26万人在其旗下为它远程工作。来自菲律宾、印度、埃及、巴西、法国等地的人们,都在电脑前为亚历山大·王的暴富添砖加瓦。 盐财经调查发现,Scale AI的劳工多分布在第三世界,有的领着比当地规定的标准更低的薪水,有的被平台拖欠薪资,有的在电脑前被无故“裁员”……超大的科技公司背后是混乱的管理,以及一个个逃离各国政府监管的外包公司。这座靠人力垒出来的数据帝国,底下是许多在生活中摇摇欲坠的人。 6月,在进行了F轮融资后,Scale AI的估值已经飙升至138亿美元(约合984亿元)。这意味着,由全球廉价劳动力组成的数据标注平台,仍被资本市场看好。 但是,人们的生活没有变得更好。 在硅谷,引领世界科技圈的巨头都有相似的、被认为“高级”的气质。阳光、擅长运动、拥有性魅力、看上去精通数学或商科……浙江大学社会学者吴桐雨曾总结,在美国,上述这种最“高级”的硅谷气质,像一种“霸权式男性气质”。 年仅27岁,Scale AI的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就是这样一位标准的“高级”男性——无论从谈吐、衣着还是他那广阔的朋友圈上看。这位1997年出生在美国墨西哥州的华裔男性,19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很快试图创业。现在,他的个人账号上拥有近百万粉丝,不时展现自己取得的新成就。 比如,亚历山大社交账号最上方的两组照片,一张是他以单人形象登上《福布斯》杂志时的黑色系高级封面。另一组则是他西装革履地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发言,身体前方有一个显眼的白色名牌,标着“Mr. Wang”。 出生在高学历家庭(父母都是物理学家)的亚历山大,的确拥有容易被媒体津津乐道的天赋。他从小对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家里摆满了他的数学和计算机竞赛奖杯。17岁时,还是高中生的亚历山大就前往问答平台Quora工作,成为其中的工程师。 也就在Quora,他认识了另一位华人后代 Lucy Guo,一位自信干练的女性。志同道合的两人在2016年纷纷辍学(亚历山大刚读大一),创立了Scale AI。 Scale AI在创立后很快确立了定位——做AI数据。在大模型时代,数据被认为是AI行业的三辆马车之一。而亚历山大很早就判断,如果数据是一种新的石油,那Scale AI 就是一座炼油厂。Scale AI 把互联网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标注,转换成高质量的数据,帮助科技公司提升算法。 公司定位清晰,加上数据是一条并未被众人盯上的赛道,此后的Scale AI,几乎以每年大翻倍的方式实现增长。2017年,融资50万美元;2018年800万美元,再到1亿、1.5亿美元。到2020年,公司估值翻了三番,达到了惊人的35亿美元。2024年,再度翻了三倍,Scale AI的估值变成了惊人的138亿美元。 公司的表现让硅谷的投资圈人士为这位新星惊叹,人们甚至认为他身上有了埃隆·马斯克的影子。2022年,凭借Scale AI斩获的诸多大订单,年仅25岁的亚历山大·王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单,拥有了“史上最年轻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名号,风光无限。 亚历山大个人账号下,充满着溢美之词。但若打开Scale AI委托的外包公司Remotasks账号,就会看到评论区蜂拥着负面留言。 “我需要帮助,谁来联系我”“这是一家骗子公司”“这里拖欠薪资,是个不可靠的地方”…… 世界各国的名字与IP出现在了评论区,显示Remotasks(或者Scale AI)是一家基于全球数字劳工而壮大的公司。在官网上,Remotasks列出了除美国以外的可以参与其工作的地区,绝大部分都是落后的第三世界:阿根廷、科特迪瓦、委瑞内拉、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但许多人在这个大名鼎鼎的平台实践后发现,人们在为其远程工作的过程中,却会出现一系列漏洞和被不公平对待的问题。而他们对待问题,几乎采取冷处理或者零解决的态度。 在美国本土出生的墨西哥裔人Avangelina对盐财经回忆,她2023年在Remotasks上远程工作了一个月,做高级程序员。这是一份薪水符合她预期的工作——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我被支付了超过3000美元,”她补充说,“这只是一周的薪水哦。” 但情况却很快逆转。Avangelina说,她在工作的一个月后却被告知,其中有几个任务并非由官方下达的,而是黑客通过发送邮件,模仿了Remotasks的口吻给她发任务。也因此,她无法收到耗费她一周多时间完成的项目报酬。 “我向官方申诉,但投诉无门。没有人会再给我解释。”Avangelina说,“Remotasks的防火墙设置质量很差,导致经常有人(指外包劳工)信息被泄露,遭到黑客的入侵。” 最后,她只能愤怒地离开,发誓再也不在此工作。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Remotasks,延迟发或者不发薪水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项目组里,一个月内人们甚至会收到多次延迟的通知。很多外包工人表示,他们曾试图追回薪资,但通常毫无进展。更糟糕的是,他们的一些发言还会导致自己账户被停用。 尼日利亚翻译Onyekachi Ogbu也曾在Remotasks上做伊博语的AI数据标注工作。他完成了五个项目,总共花费了20多个小时后,收到的回报不到1美元。今年8月,Ogbu说,他和其他员工一起,被突然踢出了小组。 被踢出群聊的原因,是项目需求有所变化。“但在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前,每个人都被从(聊天软件)Slack中移除了。”他们后来通过一名项目组的协调员,才得到了上述的被踢走的解释。 家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Mugoya也在一开始告诉盐财经,“这是很不错的工作”。今年5月,他通过网络找到了这份让他心情澎湃的远程工作。“内容是标注数据,”Mugoya举例,“你可以标注衣服、汽车、路灯、动物、工作人员。” 他为这份工作带来的丰厚报酬感到兴奋,“一天工作2~6个小时,一个月有550~700美元(约合人民币3915~4983元)”。 但好景不长,约工作了3个月后,Mugoya突然被通知,账号已被停用。他去找平台申诉,却无人回复。8月始,他只能与很多遭到同样对待的劳工在Remotasks的账号底下留言:“我的账号被停用了……谁能帮帮我们?我想要一个新的。” 这是Remotasks(或者Scale AI)从设计之初即存在的弊端(或者说巧思)。依赖线上沟通的工作加剧了外包劳工与主管以及公司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包员工在Scale AI发现,自己经常没法联系项目主管。即使Scale AI设有热线,数字劳工们可以匿名投诉,但大多数都未获得回复。他们的沟通基本是通过Slack等聊天软件,而Remotasks里的项目主管,可以轻易将人们的账号停用或者踢出群聊。 更大的钻漏洞空间也因为这个分布在全球的产业而发生。盐财经在采访中发现,Remotasks在不同地区,给予数据标注工人不同的待遇和薪资。例如,印度地区的薪资比菲律宾的工人要高。正因如此,在很多海外脸书群组里,不少人会销售手上的Remotasks美国区账号、印度账号。 残酷的是,随着全球越来越多人的加入,Scale AI的劳动报酬也在下滑。于是,平台可以选择与更廉价的劳动力所在地加强合作,而停用一些地区的劳工注册。 据外媒报道,今年2月,Remotasks关闭了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的服务,并在3月停止接受泰国、越南和波兰的新注册用户。 2024年1月,为Remotasks工作的肯尼亚的数字劳工与肯尼亚官员会面,分享了其远程工作的成果 主动权把握在这家科技巨头手上。据报道,一家曾与Scale AI合作的外包公司负责人表示,全球式的内卷导致Remotasks的薪资下降,“这是一场残酷的竞争”。 菲律宾数字劳工研究教授Cheryll Soriano则在受访时指出,Remotasks雇佣全球南方地区人员的远程平台,规避了各国劳工法规,如最低工资和公平合同,任意采用了他们制定的条款。 她强调:“问题的关键在于,(远程工作)没有明确的标准。” 2023年,牛津大学研究所对Remotasks(Scale AI)等远程数字工作的平台进行了评分。Remotasks(Scale AI)只获得了基础分10分中的1分,表现惨淡。 牛津大学研究员Jonas Valente解释,Scale AI通过向客户提供高质量数据获得了极高利润,却将责任和成本转移给了任务执行者。在其条款中,Remotasks表示,如果工作被认为不准确,它将“保留权利扣留薪资、将人从项目中移除或停用账户”。 丛林胜出法则:与强者同路 吊诡的是,即使公司明显有管理混乱、漠视劳工权益的问题,在求职者中也口碑较差,Scale AI依然大而不倒。甚至,它在近年越加乘风而起,成为硅谷丛林法则中的位高权重者。 这一巨大的反差源于,高质量的数据在大模型时代始终面临着巨大缺口。再加上Scale AI在8年前早早入局了AI数据赛道,拥有各个层面的数据标注经验——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互联网,接着是近年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行业已经具备先发优势。 据媒体报道,一位Scale AI 的旗舰客户直言,Scale AI 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让他们只需与一家公司合作,减少了与15家供应商打交道的麻烦。这种横跨所有功能的数据标注服务,是数据标注行业其他对手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科技巨头,Scale AI以及亚历山大·王并不需要对劳动者负责。他们巧妙地通过规则设计,规避了各国政府的监管。 例如,面对媒体对Remotasks的曝光,Remotasks最大外包工作地之一的菲律宾官员表达了担忧,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主管科技行业的菲律宾信息和通信技术部主管伊万·乌伊在受访时表示,远程数据标注属于“非正式部门”,目前缺乏监管机制。 顺理成章地,比起担心底下员工,年轻、自信的亚历山大·王平时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演讲、参加私人聚会,以及与名流合影的社交场合上。这些社交让他与各大名人有了许多现实的交集。有Scale AI员工评价:“在这些场合,他像一个摇滚明星一样耀眼。” 亚历山大的行径还曾获得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在社交媒体的调侃:“真的没有人比你参加的派对更多,以至于那看起来就像是你的全职工作。” 完美融入美国硅谷圈的男子,很快斩获了令诸多公司艳羡的大订单。2019年,Scale AI获得硅谷创投教父彼得·帝尔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又凭借与山姆·奥特曼早已深交的关系,同年,Scale AI成为了OpenAI的合作方,深度参与了OpenAI大模型训练的数据标注工作。后来,这一工作——基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被认为是ChatGPT智能涌现的一大功臣。 与OpenAI携手共进以后,Scale AI名声大震,成功吸引到了Meta等科技巨头的订单。2023年,Scale AI被爆与谷歌旗下DeepMind的一个AI工作室达成合作,订单总价值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0亿元)。 更高歌猛进的时候还在于和美国政府官方的合作。2020年,Scale AI与美国陆军签署了一份价值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9亿元)的合同。在这之后,美国国防部、空军等等官方机构,都逐渐成为了其合作伙伴。 在其官网上,Scale AI介绍:“我们致力于与美国政府和技术领袖合作,实现联邦机构的现代化,确保美国能够成功部署新技术。”据介绍,这些项目是为美国政府关键平台、传感器系统和数据提供AI解决方案。 一位Scale AI团队成员评价:“亚历山大·王对成功的渴望,如同对氧气的需求一样不可或缺。” 与成功的强者成为同路人,让20多岁的青年愈加神采飞扬。近1年来,亚历山大·王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接受采访、进行演讲,像一个政治明星般讲述他的AI洞见与野心。他总以年轻的身姿说出最成熟的话:“现在已经是中美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在AI战场中,精髓就是数据。AI将改变未来战争的方式,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10月,账号被封2个月后,远在大洋彼岸的Mugoya,还在Remotasks的社交账号底下留言。 “谁有新的(工作)账号?我需要。”他写道。
    time 8个月前
  • cover

    iPhone 17 Pro Max曝光 出现重大调整

    据媒体报道,iPhone 17系列产品线将进行重大调整,取消Plus版本,带来四款机型:iPhone 17、iPhone 17 Slim、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 其中iPhone 17 Pro Max将采用更小的“超透镜”设计,从而进一步缩小灵动岛面积,消息称苹果使用的超透镜是一种薄而扁平的镜头,可以更精准的聚焦光线,让iPhone 17 Pro Max的灵动岛面积得以缩小。 这是自2022年iPhone 14 Pro系列灵动岛问世以来,苹果首次在屏幕设计上做出的重大改变,届时iPhone 17 Pro Max的正面观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有博主基于爆料绘制了iPhone 17 Pro Max的正面渲染图,配合极窄边框设计,17 Pro Max的屏占比更高,亮屏效果震撼。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技术仅限iPhone 17 Pro Max享有,预计iPhone 17 Pro、iPhone 17 Slim和iPhone 17仍然采用16系列同款大号灵动岛。 核心配置上,iPhone 17 Pro Max将升级12GB内存,这将是史上内存最大的苹果手机,苹果希望更多的端侧AI功能在设备上流畅运行,相比之下,iPhone 16系列仍停留在8GB内存时代。 郭明錤表示,在2025年登场的iPhone中,仅iPhone 17 Pro Max拥有12GB内存,并升级为VC与石墨片的组合散热方案。
    time 9个月前
  • cover

    太像了吧!马斯克无人驾驶出租车 被控抄袭电影

    是不是抄袭,或是“参考”?比一比就知道。经典科幻片“机械公敌”(I, Robot)的导演亚历士普罗亚斯(Alex Proyas)在社群媒体X贴出了对照图,指控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的产品抄袭了他的设计。包括机器人、客车,还有最新发表的自驾计程车Cybercab。经典科幻片“机械公敌”导演亚历士普罗亚斯指控马斯克(右图,资料照片)的产品抄袭他的设计。翻摄X@Alex Proyas 中央社报导,马斯克上週风光举行自驾计程车发表会,并展示人形机器人,引起热烈讨论,但科幻片“机械公敌”导演亚历士普罗亚斯近日跳出来,指控马斯克涉及抄袭。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马斯克在10日特斯拉(Tesla)活动上,展示了特斯拉具有未来感的自驾计程车Cybercab,配有鸥翼式车门,但不配备方向盘与踏板,他在活动上也展现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新外观。 对此,“机械公敌”导演亚历士普罗亚斯在马斯克拥有的社群媒体X发文指控,马斯克抄袭了他的设计。 他在X张贴了数张“机械公敌”电影剧照,对比特斯拉自驾计程车Cybercab、自驾巴士Robovan及人形机器人Optimus。 亚历士普罗亚斯写道:“嘿 伊隆(马斯克),我可以要回我的设计吗?”据报导,这则贴文吸引640万人次点阅。 特斯拉最新发表的自驾计程车Cybercab现代感十足。翻摄x@tesla
    time 9个月前
  • cover
    10个月前

    就为了请回这个天才!谷歌豪掷27亿美元

    当下,各家科技公司都在为聘请人工智能(AI)领域的顶尖人才一掷千金,而谷歌(Google)为重新聘用诺姆·沙泽尔(Noam Shazeer)开出的价码则令其他公司望尘莫及。 沙泽尔是一篇开启AI热潮的开创性研究论文的合著者。 2021年,在谷歌拒绝发布他开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后,沙泽尔从谷歌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当这家名为Character.AI的初创公司陷入困境时,他的老东家出手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向Character.AI开出了一张约27亿美元的支票。 官方说法是这笔钱是为了获得Character的技术授权。但这项交易还包含了另一个内容:沙泽尔同意重返谷歌。 在谷歌内部,员工普遍认为,沙泽尔的回归才是该公司同意支付这笔数十亿美元授权费的主要原因。 这项安排将沙泽尔推到了硅谷一场争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争论的焦点是,科技巨头在开发尖端AI的竞赛中是不是花太多钱了,尽管一些人认为尖端AI将决定计算领域的未来。 “诺姆显然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主任克里斯托弗·曼宁(Christopher Manning)说。“但是,他能比别人优秀20倍吗?” 沙泽尔此前曾公开表示,这家搜索引擎巨头在开发AI方面过于注重规避风险,而如今事态可谓发生了戏剧性转变。这位现年48岁的工程师成为了领导谷歌打造其最强大AI技术Gemini下一代版本的三人组之一。 诺姆·沙泽尔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沙泽尔通过他在Character.AI的持股获利了数亿美元。对于一位没有出售公司或将公司上市的创始人来说,这笔收入异常丰厚。 谷歌拒绝安排沙泽尔接受采访,沙泽尔也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诺姆·沙泽尔(左)与 谷歌的同事丹尼尔·德弗雷塔斯合作开发了一个名为Meena的聊天机器人。 沮丧与余波 沙泽尔于2000年加入谷歌,是该公司最早的一批员工,当时全公司只有几百名人。他的第一个大项目是建立一个系统,以改进谷歌搜索引擎的拼写纠正功能。在入职后不久,他就向时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申请访问数千个计算机芯片。 施密特2015年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次演讲中回忆道,沙泽尔当时告诉他:“我打算在周末之前就解决常识问题。”尽管早期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施密特越发相信,沙泽尔有能力构建具有人类智能水平的AI。 “如果我能想到世界上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也就是他了,”施密特在那次演讲时说。 2017年,沙泽尔与其他七位谷歌研究人员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注意力就是一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计算机系统,该模型可以在人类提示时可靠地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单词。它成为随后出现的生成式AI技术的基石。 沙泽尔与同在谷歌的丹尼尔·德弗雷塔斯(Daniel De Freitas)合作开发了一款聊天机器人,最初名为Meena,可以就一系列话题自信地闲聊。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份广为流传的备忘录《Meena吞噬世界》(Meena Eats the World)中,沙泽尔预测,这款聊天机器人可以取代谷歌的搜索引擎,并创造数万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谷歌管理层以安全和公平方面的关切为由,拒绝向公众发布这款聊天机器人。沙泽尔和德弗雷塔斯于2021年辞职,创办了Character.AI。 在拥有强劲的收入来源之前,Character.AI一直在努力负担高昂的开发技术成本。 一款模仿马斯克的聊天机器人 一年后,OpenAI推出了ChatGPT,体现出公众对AI聊天机器人的浓厚兴趣。次年3月,Character.AI在一轮融资中筹措了1.5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 沙泽尔和他的团队本来希望,人们愿意付费与聊天机器人互动。这些聊天机器人可以提供实用建议,或者模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等名人,当然也可以模仿波西·杰克逊(Percy Jackson)等虚构人物。 “对于许多孤独或者抑郁的人来说,聊天机器人能提供极大的帮助,”沙泽尔去年在一个播客节目“The Aarthi and Sriram Show”中说。 随着Character.AI业务的发展,员工们需要阻止客户进行浪漫角色扮演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使用案例完全不符合沙泽尔和德弗雷塔斯的愿景。与其他试图与OpenAI和微软(Microsoft)等巨头竞争的AI初创公司一样,Character.AI也难以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之前负担高昂的开发技术成本。 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报道,沙泽尔在今年早些时候曾考虑为Character.AI筹集更多资金,并与包括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在内的潜在买家进行了接触。Character.AI上个月宣布,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达成交易,该公司在一篇博文中写道,自公司成立以来,AI业务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Character.AI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每月有超过2,000万活跃用户,而且在构建消费者业务方面也进展顺利。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相信诺姆·沙泽尔有能力构建具有人类智能水平的AI。 兑现 按照协议,除了支付给沙泽尔的款项外,谷歌还用这笔钱从Character.AI的投资者和员工手中购买股份,并为这家初创公司的持续运营提供资金,只不过,沙泽尔、德弗雷塔斯以及已加入谷歌的约30名同事将不再为Character.AI工作。 主要为了挖走高管而斥巨资获得规模较小公司的技术授权,谷歌并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科技巨头。微软和亚马逊(Amazon)今年也达成过类似的交易。这种不同寻常的架构让他们得以引入梦寐以求的AI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所在的初创公司举步维艰,同时,这样做又无需等待正式收购所需的监管批准。 在谷歌从事AI工作的人士表示,他们不知道公司将如何利用从Character.AI获得授权的技术。 不过,沙泽尔已经以副总裁的身份重返谷歌。他从管理一家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转而专注于研究工作,并管理包括德弗雷塔斯在内的少数几个人。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促成沙泽尔回归的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谷歌之前在部署AI应用方面过于胆怯。他说,现在,公司正以最快速度开发和推出AI技术。 “顺便说一句,诺姆已经回来了,这太棒了,”他补充道。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促成沙泽尔回归的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cover
    10个月前

    加拿大居民有望用上星链!渥京向卫星业者提供巨额贷款

    为渥太华一家卫星营运商提供的21.4亿元联邦贷款,引发了加拿大政界对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是否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争论。 这场争论涉及偏远地区的互联网。联邦政府正试图兑现其至2030年为全国各地家庭连接上高速互联网的承诺。 卫星营运商Telesat执行长戈德堡(Dan Goldberg)表示,对其公司与政府商务往来的性质「似乎存在一些误解」。   Telesat执行长戈德堡。加通社资料图片 一周前,联邦自由党政府宣布向Telesat提供贷款,该公司正在发射一组低地球轨道卫星,这些卫星将能够将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连接到宽频网络。 联邦保守党国会议员巴雷特(Michael Barrett)反对这个价格标签,他在社交媒体发文询问马斯克,为每个没有高速网络的加拿大家庭提供星链服务需要多少钱。 马斯克回答:「不到这个数额的一半。」 这促使巴雷特得出结论:「对我来说,这听起来象是加拿大的常识性解决方案。」 在接受采访时,戈德堡拒绝了这种比较,因为他的公司获得的是「贷款」,而不是「赠款」。 Telesat将向政府支付9%的利息。魁省政府也提供了4亿加元的贷款。作为交换条件,Telesat 将向两国政府放弃该公司约12%的股权。 戈德堡说:「没有人会问马斯克,『你愿意以9%的利率从加拿大政府获得20亿元的贷款,并放弃10%的星链股份吗?』,我认为会有非常不同的反应。」 他指出,部分贷款实际上最终会流向马斯克的SpaceX,因为Telesat利用该公司发射卫星。 加拿大创新部发言人表示,新贷款将取代先前于2021年宣布的14.4亿加元贷款,但该贷款并未实施。政府维持承诺,一旦系统投入运行,将斥资6亿元购买网络容量。 自由党政府制定了一项为期数年的计划,以确保所有加拿大家庭都能连接到高速互联网,目标是到2026年达到98%,到2030年达到100%目标。 (图:美联社资料图片)  
  • cover
    10个月前

    前华人首富要出狱了!他也是美国最有钱的服刑罪犯

    服刑4个月后,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即将出狱!美国联邦监狱局(Bureau of Prisons)官网消息显示,赵长鹏将于9月29日从长滩居住地重返社会管理局(Residential Reentry Management)获释。据称,赵长鹏的出狱日期之前已经确定,但美国联邦监狱局直到9月16日早上才正式确认。8月22日,赵长鹏在美国联邦监狱局官网上的位置更新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长滩RRM。这意味着他即将获释,并正在接受重返社会前的准备和评估。 所谓“居住地重返社会管理局”,也被称作“中途之家”,主要是充当联邦监狱局与联邦法院、美国法警署、州和地方惩教机构的当地联络人,与联邦监狱签订合同,为即将获释的囚犯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这可能包括提供安全、有组织、受监督的环境,提供就业培训、心理咨询、住房安排、财务管理等服务。 美国联邦监狱局官网显示,RRM在全美有22个分号,共管理着14000多名联邦罪犯。长滩RRM位于加州圣佩德罗海滨大道 1299 号。 2024年4月,美国西雅图地区法官Richard Jones判处赵长鹏四个月监禁,罪名是未能实施有效的反洗钱措施,导致币安成为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的可行平台。该刑罚远低于检察官建议的三年有期徒刑。 该判决与美国司法部对赵长鹏和币安的调查有关。美国司法部指控赵长鹏从事无牌货币服务、洗钱、违反制裁规定及为恐怖组织融资。   2023年11月,赵长鹏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罚款,并辞去币安首席执行官一职,结束了这项长达多年的调查。与此同时,该交易所被罚款43亿美元。 此前,赵长鹏已在加州的联邦洛姆波克惩教所(Federal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 Lompoc)服刑了4个月。该惩教所是一所低安全级别的机构,监狱内的一些囚犯有机会在相邻的农场工作,种植农产品,这表明他的罪行可能相对较轻或他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 相比之下,今年早些时候,前FTX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被判处25年监禁,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刑期,SBF目前被关押在纽约。 尽管面临43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但赵长鹏仍然位列《福布斯》最富有的加密货币亿万富翁榜单。截至2024年4月,他从币安积累了超过330亿美元的财富,是美国联邦监狱中服刑最富有的人。公开资料显示,币安是一家全球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为超过100种加密货币提供交易平台。币安英文“Binance”的名字基于binary和finance的首字母组合,提供150多种加密货币的交易,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以及其BNB代币。 币安的创始人赵长鹏1977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1989年移居加拿大。凭着自己的计算机天赋,他先后在东京股票交易所和美国彭博交易所从事开发交易软件的工作,2005年来到上海创业并接触到加密货币。2017年,赵长鹏创立币安,在仅仅6个月后,即2018年4月,币安每秒140万次的交易能力吸引了600万用户,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2021年年底,在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大涨的背景下,赵长鹏当时曾凭借941亿美元(约合6348亿元人民币)身家荣登华人首富,同时也跻身世界十大富豪,扬名全球。
  • cover
    10个月前

    美国科技业裁不停 软件工程师惨爆...

    随著科技企业调整战略,并将大量资源投入AI,裁员潮尚未停歇,自今年1月以来科技公司已裁员约13.7万人,美国的软体工程师最惨,2020年以来就业机会少了30%以上。 《华尔街日报》报道,科技企业战略正在发生变化,不再一位追求增长、投资“登月”项目,而是专注于能创造营收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减少初级职位、缩减招聘团队,并放弃那些获利能力较差的项目和工作,包括虚拟实境(VR)和设备。 与此同时,随著2022年底ChatGPT的问世,让人得以一窥生成式AI创造类人类内容并改变行业的潜力,引发投资狂潮,并掀起一场构建最先进AI系统的竞赛,拥有AI专业知识的人员,跻身抢手人才之列。 由于科技企业将资源投入AI,重新调整其人力需求,并进行裁员。根据Layoffs.fyi统计,今年行业裁员持续进行中,自1月以来科技公司已裁员约13.7万人。Indeed.com则称,自2020年2月以来,软体开发职位的招聘资讯更是减少30%以上。 报道指出,科技业的一些非技术员工,包括营销、人力资源和招聘人员,已被“多次裁员”。James Arnold过去18年来一直担任科技行业的招聘人员,最近不到两年内被解雇了两次。Arnold还说,他申请的大多数工作薪水都比以前少了3分之1。 47岁的Chris Volz科技行业工作多年,他说,这波裁员非常不同,自己的人脉网络中,几乎所有人都遭遇裁员,使得他不得不广投简历,这是他职业生涯第一次这样做。 Volz直言,联系人枯竭了,申请大约120个不同的职位,只接到三通电话。他担心自己快要缴不上房贷,终于,今年春季找到一份工作,工资则减少了5%。 报道称,尽管科技业裁员潮尚未停止,AI工程师需求则非常火热,曾经参与开发ChatGPT等产品所用大语言模型的人可以轻松找到工作,年薪远超100万美元。Pequity执行长Knopp表示,AI工程师的薪酬是普通工程师的2到4倍。他说,这是对未知技术的极端投资,正因为如此,他们(科技企业)负担不起在其他人才身上投资。
  • cover
    10个月前

    space X迈出重要一步,首次私人太空行走成功!

    2024年9月12日英国夏令时11点52 分,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率先走出飞船,大约15分钟后,莎拉·吉利斯 (Sarah Gillis)也出来了…… 他们漂浮在地球上方700公里处…… ↑ 宇航员艾萨克曼头盔摄像头传回地球的太空现场画面,他说,“再往前一步,我将进入太空”……监控大厅内掌声欢呼声如炸雷般响起 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是一名亿万富翁。吉利斯 (Sarah Gillis)是SpaceX的工程师。他们俩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商业/私人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一直被视为最困难的太空行动之一,而“700公里”,也是此前“太空行走”从未到达过的新高度。 一家私营公司成功实现这一壮举,显然为人类太空旅行史树立起了一座极具意义的里程碑。 此外,SpaceX在“进入太空的方式”、“舱外活动宇航服及头盔”方面都使用了创新技术。 ↑ 北极星黎明任务四人团队,从左到右:Anna Menon、Sarah Gillis、Scott Poteet和Jared Isaacman 没有气闸仓也能进太空 Open University研究科学家Simeon Barber博士介绍说,这次太空行走所采取的方法与以往大不不同。 近几十年来,宇航员在从飞船进入太空前必须先进入一个“气闸舱”,而SpaceX龙飞船的太空舱则“完全暴露在太空之中”。 龙飞船的四名机组人员花了两天时间进行“呼吸训练”,以防止气压变化所导致的健康问题……然后,他们对整艘飞船进行减压,令其接近太空的真空条件。 Barber博士说,“实践证明,他们的这一研发没有重大风险,这真的很令人兴奋,我认为这再次表明SpaceX更喜欢‘独树一帜、别出新裁’。” 一套宇航服就够了 本次行动中,SpaceX对“宇航服”进行了升级。 简单说,宇航员有一套“舱外活动宇航服”(EVA)就够了……足够舒适与灵活,可以在发射、行走及着陆时穿着,无需再换装“舱内活动宇航服”(IVA)。 新款宇航服加装了额外的氮气和氧气罐,头盔中还加装了“平视显示器”,可用以随时读取相关数据。 尽管根据当时的条件,最终只有两人进行了太空行走,但龙飞船上所有四名宇航员都穿着新式的宇航服,也就是说,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完全可以同时进入太空。 飞行距离创造历史 Resilience航天器于本周二乘坐SpaceX火箭离开地球,它在轨道上行驶了1,400公里,这比自1970年代美国宇航局“阿波罗计划”结束以来任何人类在太空中飞行的距离都要远。 这里需要简单解释一下“SpaceX Dragon Resilience Polaris Dawn”到底在说啥…… “SpaceX”是公司名字,“Resilience”是航天器的名字(坚韧号),“Dragon”是太空舱的名字(龙飞船),“Polaris Dawn”是这次太空任务的名字(北极星黎明)。 亿万富翁太空经验丰富 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资助了本次太空旅行,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也是四名机组人员中唯一一位以前曾去过太空的人。 四名机组成员中的Scott 'Kidd' Poteet是一名退役空军飞行员,是这位亿万富翁的密友。另外两位女性,Anna Menon和Sarah Gillis,都是SpaceX的工程师。 他们四人很早之前就已经“组队”,该四人组曾46次驾驶龙飞船飞往太空,总共搭载过50名其他机组人员。 前景不可估量 艾萨克曼和埃隆马斯克等企业家均希望“扩大私人太空旅行”,以便更多非专业宇航员可以进入太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政府机构则希望私营部门能够运送宇航员前往执行任务,以降低(国家的)太空计划成本。
  • cover
    10个月前

    中国人为华为三折叠手机很自豪 就是太贵了

    就在美国苹果推出人工智能增强型 iPhone 16 系列几个小时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三折叠手机 Mate XT。华为新款三折叠智能手机立即在中国引发民族自豪感,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支持华为的言论,称华为虽遭美国制裁,还是有能力超越苹果。但许多人对这款手机 2,800 加元的标价望而却步,说买不起。 路透社今天报道称,华为三折叠手机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但 2,800 加元的标价遭吐槽。   Mate XT 和 iPhone 16 都将于 9 月 20 日发售,不过 Mate XT 预计仅在中国发售。 微博(相当于中国的iPhone X)上有一位用户评论道,“苹果没有倒下,但华为确实重新站起来了。”另一位网友写道:“时代在变。美国的制裁毫无意义。” 一段据称是中国苹果商店员工前往华为商店观看华为产品发布的视频,也成为微博上13个小时以来的第二大热门话题,获得了9100万次观看和6600多条评论。 Mate XT 的推出是继去年华为凭借 Mate 60 系列重新崛起于 5G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又推出采用国产半导体的高端 Pura 系列手机之后的又一力作。 中国庆祝华为成功克服美国制裁。自 2019 年以来,美国制裁阻止华为获取美国先进芯片和其他技术。 华盛顿认为华为构成国家安全风险,但华为否认这一指控。此后,美国制裁范围已扩大到禁止所有中国公司出口美国最先进的芯片,华盛顿试图阻止中国军方的技术进步。 据华为粉丝还指出,苹果尚未宣布在中国的 AI 合作伙伴来苹果 iPhone 16 系列产品提供支持,而该公司的 AI 软件 Apple Intelligence 将于明年仅在中文版推出。 尽管具有民族自豪感,但 Mate XT 的 19,999 元起价仍受到广泛批评,被认为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并且在经济增长乏力、普通民众面临财务不安全感的时期显得不合时宜。 华为具有更大内存等更复杂功能的版本售价高达 23,999 元(3,300 加元)。 针对Mate XT的微博民意调查显示,在约9,200名受访者中,只有966人表示计划购买。超过4,700人表示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另有3,500人表示目前不考虑购买。 北京一家华为专卖店的一位姓徐的人士表示:“不管我有多喜欢这款产品,但它的价格对我来说就是太疯狂了。”他自称是华为的忠实粉丝。他承认,“也许华为并不是真的为我这样的人。”
  • cover
    10个月前

    苹果iPhone16来了!最快本周五开抢!

    今天一早, 苹果发布会的字眼就冲上了热搜, 全网对即将发布的iPhone 16, 以及全新的AI功能无比关注。 ↓ ↓ ↓ 终于, 在加拿大东部时间周一(9月9日) 下午1:00PM 苹果发布会如期而至, Apple Watch 10、AirPods 4、 iPhone 16系列等多款新品正式亮相! 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无疑在于 iPhone进军AI(人工智能)领域, 意味着它将能让愚笨的Siri变得更聪明, 甚至能做几乎所有事情。   最先登场的是: 更实用、更智能的 Apple Watch Series 10   最大、最先进的显示屏, 面积增加了30%, 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薄、 充电最快的Apple Watch。 ↓ ↓ ↓   新出的深邃亮黑色、玫瑰金色都很亮眼, 还可以搭配各种表带!   新款Apple Watch还能够监测 跌倒、心脏病、呼吸暂停等健康问题, 并提醒人们用药。   新款Apple Watch的防水特性 也更适合水上和水下运动, 并能监测水深和水温。↓   起价$399加元,今日起开放预订, 9月20日正式开售。   Apple Watch Ultra 2 推出了全新的缎黑色, 起价$799,今日起开放预定, 9月20日正式开售。   AirPods 4   号称拥有有史以来最舒服的设计, 同时拥有两款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型号, 定价$129加元起,今日开放预订, 9月20日正式上市。 此外,AirPods Max, 售价为$549加元起 ↓   AirPods Pro 2 拥有三种新的健康功能: 1、听力保护 2、听力检测 3、助听器功能 ↓ ↓ ↓ 紧接着, 重头戏来了! iPhone 16系列正式亮相!   一共有5种颜色可选, 黑色、白色、粉色、绿色、蓝色。 ↓ ↓ ↓   外壳采用航空级铝材料, 85%可再生材料, 两种尺寸可选: iPhone 16屏幕尺寸为6.1" iPhone 16 Plus则为6.7" 配备了新的“操作”按钮和相机拍摄按钮, 可以通过手滑来操控 ↓   此外, iPhone的新AI集成(Apple Intelligence) 将包含以下功能: 创建自定义表情符号; 进行照片和视频搜索; 自定义文本/拼写改正。   iPhone 16配备4800万像素主摄像头。 主摄像头图像管道可以将 48MP和12MP照片融合成24MP图像, 以平衡光质和图像细节。   iPhone 16售价$799加元起(128GB) iPhone 16 Plus售价$899加元起(128GB) ↓ ↓ ↓ 接下来是—— iPhone 16 Pro/ Pro Max!   采用了无边框设计, 号称拥有迄今为止最大显示屏, 采用5级钛金属,更加耐磨 ↓   此外iPhone 16 Pro 处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电池容量也更大。 iphone 16 Pro配备了 全新的48MP Fusion摄像头 同时还设有5倍远摄相机。 iPhone 16 Pro售价$999加元起, iPhone 16 Pro Max售价$1199加元起, 本周五开始订购, 9月20日正式上市!   从加拿大官网来看, iPhone16售价$1129加元起 iPhone16 Plus售价$1279加元起 iPhone 16 Pro售价$1449加元起 iPhone 16 Pro Max售价$1749加元起 ↓ ↓ ↓ iPhone 16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是因为它将是第一款专门针对 人工智能量身定制的机型, 该技术将引发自17年前乔布斯将 苹果带入智能手机市场以来行业最大的革命。   正因如此, 投资者预计iPhone 16的需求会很旺盛, 从而刺激销量激增。 自今年6月苹果放风其AI战略以来, 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13%, 并使该公司的市值增加了近$4000亿加元。  
  • cover
    10个月前

    网上疯传 登上热搜:如果苹果下架微信…

    有网传消息称“iPhone 16可能不支持微信”。(@新浪热点)   如果苹果下架微信,你选择微信还是苹果?虽然说的是“如果”,但内地社媒平台上讨论之炽热,已让这个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一张题为“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16”的截图,近日在网上疯传。内容称,腾讯有可能不再支援iOS 18.2系统,意味著iPhone设备一旦升级iOS 18.2系统将无法使用微信,“因此目前iPhone用户一定不要更新”。 好些网民质疑消息的真实性,有人纠正称:“传歪了,不是不支持,而是腾讯再不交『苹果税』的话,就把微信APP从Apple Store下架,所有iPhone设备都无法安装或更新微信。” 不论是谁甩掉谁,若上述传闻属实,遭殃的是在内地的苹果手机用户,可能还包括那些因各种原因,在大陆以外无法弃用微信的广大果粉。 所谓苹果税,是指每当苹果用户透过苹果手机应用商店,付费下载应用(App)或在应用内部购买数位商品或服务时,需先打款给苹果支付系统。苹果会抽成30%,再将剩下70%转给应有开发者。苹果和腾讯都否认“脱钩”传闻。内地媒体9月2日跟进报道,并引述苹果官方客服称,“有些消息是不可靠的”。腾讯工作人员也称,“暂时没有接收到这个消息”。 微信小游戏近年来快速发展,苹果据报希望堵住小程式游戏支付漏洞,避免开发者将使用者引导向外部支付系统。 苹果今年5月和6月分别警告腾讯和字节跳动,若不取消开发者和用户绕过苹果生态的能力,未来将不会接受微信和抖音的新版本更新。腾讯管理层8月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腾讯目前并没有透过内购绕开苹果支付系统,并正积极与苹果协商事宜。 腾讯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未收到消息。   事实上,苹果和腾讯早在2017年就因中国特色的“打赏”功能而交手过。 当时苹果将“苹果税”的徵收范围扩大至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将读者向原创者打赏的行为定义为“应用内购买”。内地使用者则普遍认为,网络打赏是自愿性质的礼物,不是购买行为。经过一番博弈后,苹果放弃对打赏的提成要求,但要求所有平台同样不得从打赏中抽成。 微信是内地国民级应用,它集通信、社交、自媒体、支付、打车等各种功能于一身,是最大的移动社交平台之一,在中国有超过10亿的月活用户量。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虽然出现萎缩,但数据显示,用户量仍有约2.5亿,一二线城市用户比例在50%以上。 在庞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苹果和微信谁也离不开谁。小游戏的抽成问题将导致苹果和微信未来只能“二选一”的传闻不靠谱。只要两家企业都用正常的商业脑袋做决定,双方最终必能找到妥协方案。 在微博上,部分网民和新闻平台自设“微信或苹果”的投票题。多个“民调”不出所料显示,选择微信的比率极高,均超出85%。这种命题的炒作成分较高,但也不免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心头一震。微信和苹果的博弈,纯属中美民企之间商业利益的讨价还价,官方之手没有介入。但如果把“微信或苹果”这样的二选一假设性命题,放置在中美博弈的大框架中,那是否也相当于中美脱钩或逼迫人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另一种演绎?它变相地以“微信或苹果”的具象方式,直接冲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没有苹果手机能活,没有微信可不行,那相当于半身瘫痪,另一半靠支付宝撑著。有网民就说,“如果手机上没微信的话,过两天你被开除了都不知道”。 对于习惯用苹果手机的内地人,或那些在中国工作、终究要回到本国的外国人来说,如果苹果真的下架微信的话,手持两台手机估计将成常态。有内地果粉就说,继续买新苹果手机,一部旧苹果手机保留老微信版本系统,专用于微信就是了。或者,在苹果之外,另买一台国产手机专用微信。 这种“选边站”的生态给手机使用者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也根本选不了边,只能各自动脑筋,变个法子把分岔的生态给衔接起来。 苹果手机秋季发布会即将在9月10日召开,iPhone 16系列手机届时将亮相,此时“微信还是苹果”传闻四起,不排除是有心人士操作。这番操作产生的意外效果是,它让人们能有个更立体的想像画面,当美中竞争导致经济、科技和供应链等领域都走向分岔时,它给世界造成的伤害会有多大,那可不是多买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的。  
  • cover
    11个月前

    免费紧急服务!马斯克星链将帮助全球手机用户

    对于那些喜欢探险的户外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今后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不用担心如何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了。 埃隆·马斯克周二宣布,SpaceX的Starlink将为全球所有手机用户提供免费紧急服务。这项前所未有的服务旨在确保无论用户身在何处或是否订阅Starlink服务,都能通过移动设备与紧急服务取得联系。 马斯克分享了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此前,SpaceX在上周五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其“直接连接到手机”技术的计划。通过这一计划,Starlink将扩大紧急警报的覆盖范围,即使在没有信号的区域,所有无线用户都能接收到紧急警报,无论他们是否是Starlink用户,或是T-Mobile等与SpaceX合作的网络用户。 马斯克在周二于X平台上发文称:经过仔细考虑,SpaceX Starlink将为遇险的手机用户提供免费的紧急服务访问。” 他还强调了提供生命拯救服务的重要性,并表示:“不能因为忘记或无法支付而导致有人丧命。” 除了帮助遇险的人,这一举措还可能彻底改变紧急警报的发送方式,特别是在传统蜂窝网络失效的区域。能够在世界上最偏远和孤立的地区传递重要的、及时的信息,这将是灾难响应和公共安全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不过正如马斯克所指出的,这项服务的推出最终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批准。鉴于其潜在的好处,许多政府可能会看到与SpaceX合作以增强公共安全和紧急响应能力的价值。 来源链接: https://driveteslacanada.ca/news/spacexs-starlink-to-offer-free-access-to-emergency-services-for-all-mobile-phone-users-worldwide/ https://www.reddit.com/r/SpaceXLounge/comments/1f2rym9/spacex_starlink_will_provide_emergency_services/  
  • cover
    11个月前

    机器人误将工人当食材揉死! 机器杀人事件频发

    马来西亚最近发生的一起离奇失踪案。 一名操作工在食品厂内离奇失踪,食品残渣内惊现人体碎片,由此推断出是机器“咬”死人后绞碎致死的。 这起发生在食品厂的案件,也引发舆论对机器人“杀人”的热议。而类似恐怖事件并非个案,每一起案件都看得人毛骨悚然... ... 据外媒报道,马来西亚某棕榈油厂近日有一名34岁新员工失踪。   该员工到岗才刚刚8天,入职后一直分配在车间工作,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并未出现迟到、早退和旷工情况。 上周某工作日,该员工班长发现他在午休返岗后就一直没出现。班长带领全车间员工四处寻查无果后报警。 警方仔细检查工厂的监控器,也未在出入口的大门处看见他的身影,最后只得以失踪立案。 就在男子家属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人在榨油厂废弃的棕榈纤维上发现部分人体碎片。经过DNA比对,人体碎片正是失踪男子的。 警方根据现场痕迹和尸块判断,男子是被车间的传送带卷入后绞死的。因为车间是全自动无人操作,所以男子在最初被卷入时曾经呼救,但未被人发现。 这起恐怖的“机器杀人”案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热议。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和全机械化的普及,此类恶性事件在全球时有发生。其中一些案件的细节,更是惊悚到让人不敢细想的程度。 2023年底,韩国某农产品配送中心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当事人是一名机修职工,主要负责对公司的机器人进行检修维护。 事发当天,公司正在紧急装配一批蔬菜,其中一台起重机器人的机械手臂突发故障。该职工在检修机器人时,被机械手臂误识别成打包箱。机械手臂先是将他重重抛在传送带上,之后又启动压缩机将他反复挤压。 工厂监控显示,男子在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中都拼命呼救并试图挣脱机械手臂。但全机械化的车间里没人能上前施以援手,而且人的力量显然不能和机器人较量,最终男子在短短几分钟里被活活压死。 在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韩国,2022年还发生过一起“面包厂绞杀女工事件”。 2022年10月,韩国最大的面包生产集团“巴黎贝甜”的母公司SPC车间内,一名女工的手臂被搅拌三明治酱料的机器卷住。 因为机器的防夹传感器失灵,在夹住异物后没有断电反而更加速运转。女孩拖着血肉模糊的手臂拼命大声呼救,但现场也没有同事能施救,最终她惨被活生生绞死。 事发后,SPC集团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事故停工可能会影响产量。于是,集团竟然用一张白布盖在出事机器上继续开工。车间内目睹女工尸体的员工们,也只能壮着胆子在滴血的车间内穿行十几个小时,才算按时交工。 更夸张的是,这家集团竟然在女工葬礼上,给死者家属送上两箱面包作为慰问品。 这种抠门又冷血的态度,让不少韩国民众产生了厌恶心理。 从以上几起事故来看,如果机械车间发生切割致死案,那尚且能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追寻受害人的踪迹。如果机械将受害者压缩甚至销毁,又会怎样追查案件的真实情况呢? 这样可怕的猜想,还真实地发生过... ... 今年6月27日,广东某地城管部门发布了一则事故调查报告,其中的内容和细节让人不忍卒读。 原来,今年4月末时,在广东江门市某垃圾中转工作的57岁女清洁工张某,早上进入二层平台后就不见了踪影。 公司员工发现不对劲后,立即通知家属一同寻找,并在翻看监控时看到了可怕的一幕。 事发当天8点半左右,张某在垃圾中转站二楼平台倒垃圾时,被一辆垃圾车撞倒并坠入一楼的压缩箱。 (图源:南方周末) 半小时后,垃圾车将压缩箱内约1吨的垃圾全部转运到市垃圾处理中心。 为了寻找消失在监控里的张某,家人和警方对市垃圾处理中心的7000吨垃圾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翻找,仍未有结果。 其实在2021年,也发生过类似清洁工在垃圾处理站失踪的事件,至今失踪者仍下落不明。 (图源:澎湃新闻) 由于垃圾处理中心采用的压缩机械,做不到对物体和人进行分辨,并且压缩率能达到90%。 这也意味着误判为垃圾的受害者,很可能在处理站已经压缩成手机大小,之后再填埋或焚烧,这也就很难找到人体碎片进行DNA比对。所以,张某究竟消失在哪一个步骤,或许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示意图) 曾经几何,科幻类艺术作品都喜欢描写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工作,而人类作为操纵者只需动动按钮就能坐享其成。谁能想到,这一天会那么快实现。 但科幻作品也有恐怖的设想——人工智能仍然有很多弊端无法真正代替人类,甚至在遇到故障时会倒反天罡,将人类赶尽杀绝。 (示意图) 希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多一点安全保障,不要让类似的惨案再次发生吧……
  • cover
    11个月前

    美国渐冻人恢复声音沟通能力 全靠脑部植入微芯片

      美国一名渐冻人症患者在患病后逐渐失去说话能力,去年动手术在脑部植入微型芯片,结果重新获得以自己声音沟通的能力。 46岁的哈雷尔(Casey Harrell)于2019年患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人症),几年后失去清晰说话的能力。去年夏天,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研究员在他的脑部植入了256个微型芯片,让他能再次以自己的声音与他人交流。 哈雷尔大脑中的电极会追踪他的神经元放电,以预测他要说的话,然后通过语音生成器以他患病前的声音代他发声,准确率高达97.5%。 这项脑机接口技术一般旨在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在恢复语言能力方面的技术仍须笨重仪器,也很昂贵。 渐冻人症患者哈雷尔(中)与私人助手及加州大学神经学专家一同测试脑机接口技术。(UC Davis Healt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gents/Handout via REUTERS)   此外,哈雷尔每分钟只能说33个字,远低于正常的每分钟160字语速。儘管如此,新进展仍显示了这项技术的广泛潜力。 不过,由于头部插入了连接器,这让哈雷尔很容易受到感染,也会让首次看到他大脑装置的人感到不安。 然而对哈雷尔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他说:“像我这样的人没有时间等待完美的产品……现在这样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 New #BCI developed by our neuroprosthetics team helps Casey Harrell 'speak' again, with assist from #AI.Watch the video and learn more: https://t.co/7Kr4rON9JV https://t.co/VW4CSPq5OQ pic.twitter.com/jdKItQIPaA — UC Davis Neurological Surgery (@UCDneurosurgery) August 14, 2024
  • cover
    11个月前

    上网费手机费2月起大降价!加拿大电讯巨头被强制开放光纤网络

    加拿大人受几大电信巨头压榨的历史可能要改写了。从明年年初开始,加拿大人寻找更便宜的高速互联网选项将变得更加容易。 加拿大电台电视及电讯委员会(Canadian Radio-televis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CRTC)周二(13日)公布最新决定,以助稳定本国的互联网市场。CRTC裁定三大电讯商研科(Telus)、贝尔(Bell)及沙省电讯(SaskTel)需在明年2月前,将其现有的光纤网络分享给竞争对手使用,新建的光纤则可在未来5年内据为己用,暂不提供给同业竞争者。 CRTC主席兼行政总裁伊特莱德斯(Vicky Eatrides)在周二发声明表示:「今天的决定乃建基于我们的工作之上,以确保加拿大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选取更多高质素的互联网和手机服务。」 声明指这将使供应商更着力于争取生意,从而使消费者受惠于更低的价格和创新技术。 CRTC表示,从2025年2月13日开始,这一新的访问权限将增加互联网市场的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CRTC主席兼首席执行官Vicky Eatrides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的决定建立在我们之前的工作基础上,旨在确保加拿大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优质的互联网和手机服务选择。   CRTC表示,这将促使供应商更加努力争取加拿大人的业务,从而使消费者受益于更低的价格和创新。 这一决定是在CRTC去年11月首次决定临时加快小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安省和魁北克省电信巨头光纤网络的访问之后做出的。今年5月,这一访问权限正式启动,使得竞争对手能够提供新的光纤网络选项。 监管机构表示,自11月以来,他们继续收集证据,最终促成了今天的决定。CRTC收到了超过300份意见书,并在2024年2月的一周公开听证会期间直接听取了22个团体的意见。 与此同时,CRTC也认识到建设光纤网络成本高昂。CRTC正在采取措施确保持续投资,以便更多加拿大人能够获得优质、高速的互联网。 例如,CRTC表示,今天决定中授予的新访问权限仅适用于已经建设好的光纤网络。 CRTC解释说,任何新建的光纤网络将在五年后向竞争对手开放。这种先发优势使得大公司能够更快地收回投资,并鼓励他们更早地将更多加拿大人连接到光纤网络。 CRTC表示,他们正在继续制定竞争对手使用光纤网络时需支付的批发价格,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实施“合理的成本基础价格”。 公告中写道:这些价格将与CRTC的新政策同步实施,预计在2025年2月全面生效。目前,安省和魁北克省现有的批发价格将继续有效。 CRTC还在努力让加拿大人获得更便宜的手机计划。 去年8月,CRTC与加拿大的电信巨头达成协议,允许区域公司访问他们的网络。 这种访问最终使得较小的区域无线服务提供商能够作为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运营,为居住在他们当前未服务地区的加拿大人提供廉价的手机计划。 Eatrides表示,我们已经看到加拿大人支付的手机费用有所下降,并预计互联网服务也会带来类似的好处。 CRTC补充道,为确保大型的供应商继续投资兴建和提升光纤基础设施,三大供应商新建的光纤网络,在未来5年内可据为己用,不让竞争对手分一杯羹,以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回本。 此外,加拿大人还会获得较便宜的手机计划。去年8月,CRTC与几家电讯巨企达成了协议,容许一些地区性电讯商使用其网络。此举将让较小规模的地区性供应商向居于他们目前未能提供服务地区的居民,提供价格较低廉的手机计划。 图:Kaitlyn Baker/unsplash  
  • cover
    11个月前

    史上最大规模密码外泄?近100亿个密码遭黑客公开 1方法自测

    日常生活经常都需要用到密码,选择密码组合时更是不能马虎,否则随时招致损失!最近,有黑客在网上论坛泄露接近100亿个密码,据知这些密码遍及全球,如果想知自己的密码是否外泄及自保方法,详情即睇下文啦! 点击睇黑客泄露近100亿个密码详情: 根据网络安全新闻媒体Cybernews指出,其研究人员在一个着名黑客论坛内,发现有一位以「ObamaCare」之名的人士,于7月4日发布一个名为「rockyou2024.txt」的档案,当中包含了9,948,575,739组密码。经分析后,研究人员认为此档案是黑客于2021年发布「rockyou2021.txt」的扩充版本,并追加了超过15亿组资料,其中包括数千万个社群媒体帐号的使用者密码。 另又指出,将「rockyou2024.txt」泄漏的密码跟Cyber news泄漏密码检查器的资料进行交叉引用,结果显示,这些密码混合了已外泄的新旧资料。换言之,「rockyou2024.txt」泄漏的密码集合了全球用户真实使用的密码,大大增加被入侵的风险。 1方法自测有冇中招 必睇3招抵御方法 如果担心自己的密码安全性,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新闻媒体Cybernews分享的密码泄漏检查工具自测,如果出现''Oh no!Your password has been leaked''(哦不!你的密码已泄露),就需要重设密码。此外,研究人员提供3个方法以防黑客入侵: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两步或多步验证、过一段时间就重设密码。 图片及资料来源:Cybernews  
  • cover
    11个月前

    英年早逝!YouTube56岁前女CEO癌逝 儿子2月吸毒过量亡

      在卸任YouTube CEO近一年半后,传奇科技大佬、“谷歌的女财神”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因肺癌去世,年仅56岁。       因肺癌去世,年仅56岁  当地时间8月9日,谷歌前高管、YouTube前首席执行官苏珊·沃西基的丈夫丹尼斯·特罗珀和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发文称,在与肺癌抗争了两年后,苏珊·沃西基于日前不幸离世,终年56岁。   桑达尔·皮查伊表示:“我亲爱的朋友苏珊·沃西基在与癌症抗争了两年后去世,这让我非常难过。她是谷歌历史的核心人物,很难想象没有她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桑达尔·皮查伊还在给谷歌员工的信中称,苏珊·沃西基利用自己的职位为每个人打造了更好的工作场所。她是谷歌第一位休产假的女性。其倡导的育儿假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树立了新标准。 去年卸任YouTube CEO     公开资料显示,苏珊·沃西基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8年,苏珊·沃西基将车库租给了两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两人在她的车库里创立了谷歌。1999年,苏珊·沃西基从英特尔辞职,加盟谷歌,成为谷歌的第18号员工。   苏珊·沃西基最初的工作包括调整谷歌LOGO、改善主页外观等,随后在广告和产品分析部门工作,并参与了多个关键项目,包括在2003年牵头开发了AdSense,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互联网广告服务,主要通过程序来分析网页内容,然后投放与网页内容相关的广告进而盈利。到2014年,谷歌收入达600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超过九成。   苏珊·沃西基还曾负责谷歌的两大收购项目,一是在2006年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二是在2007年以31亿美元收购广告公司 DoubleClick。   2010年10月,苏珊·沃西基晋升谷歌高级副总裁;2014年2月,苏珊·沃西基成为YouTube首席执行官,并担任该职位9年,直至2023年2月卸任。此后,她在谷歌和Alphabet担任顾问角色。  虽然苏珊·沃西基被称为“谷歌的女财神”,且在谷歌举足轻重,但她做人却很低调,曾被媒体称为“你从未听说过的最重要的谷歌人”。   谷歌前CEO施密特曾评价苏珊·沃西基思维敏捷而大胆,令人钦佩,在公司上下乃至硅谷都极有影响力。而从2011年起,苏珊·沃西基每年都会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   苏珊·沃西基生前与丈夫育有5个孩子,今年2月,其19岁的儿子马可·特罗珀被发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宿舍内身亡,疑似与服用药物过量有关。  
  • cover
    11个月前

    科学家为永生 给自己注射350万年前细菌 结果…

      如果要问大多数人最想要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但是如今我们来看,那些手握权力的王侯将相都要一个共同的欲望,那就是永生,就连秦皇汉武都没能免俗。但是这些帝王最终都失败了。   永生细菌   虽然帝王的长生梦破碎了,但是关于永生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平时喜欢戏称俄罗斯是战斗民族,有一位俄罗斯的科学家在研究永生这个问题时,显示了战斗民族的霸气。   这位科学家叫做阿纳托利·布鲁奇科夫,他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的主任。   这位大科学家曾经在永久冻土层深处发现了距今350万年的芽孢杆菌F。他们对这个细菌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古细菌具有“永生”的能力。这是因为芽孢杆菌F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感染了芽孢杆菌F的作物生长速度都要更快,而且很抗霜冻。更神奇的是,在发现该细菌的地区,当地人的寿命也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科研人员把这种细菌注入到小老鼠的体内,结果就发现,原本已经很年迈的小老鼠,恢复了生育能力,并且显示出与以前不同的活力。 但是在科学界,即便是注入到动物体内是有效果的,也不能说明它就可以让人类永生。我们知道一款药物要出厂,需要极其严格的伦理审核、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最终合格的药物少之又少。阿纳托利·布鲁奇科夫并没有走常规的程序,而是直接把这种细菌注入到了自己的体内,应该说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而且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注射细菌后的2年内,这位科学家并没有出现什么疾病。他自己还声称自己注射了芽孢杆菌F,变得更加有活力,免疫力也显著提升。当然,这都是他自己说的,而没有更多切实的证据。   时隔5年后,这位科学家依然很健康,并且还对芽孢杆菌F进行了DNA测序,他们想从中了解到芽孢杆菌F为什么会如此有活力,是哪个基因造成的。不过,他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毕竟,在自然界不仅仅存在永生细菌,人类还在冻土层中发现过永生病毒,但是它们是否能够帮助人类永生,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科学家也都普遍不看好这类相关的研究。   这其实是因为,人类永生这个课题极其复杂,而细菌和病毒结构相对简单,要实现人类的永生要远比实现细菌和病毒的永生要难得多。   人为什么不能永生   虽然人类对于长生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人能够永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能量和环境的限制。   我们知道,人类利用的生物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少部分来源于地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另一部分则储存在自己体内。   人类属于异养生物,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通过外界获取。因此地球上的能量在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人)之间流动。   然而,能量的传递是有上限的,其中大多数能量都被浪费了。比如:植物虽然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然而植物的转化效率非常低,只能获取到太阳光子1%-4%的能量,而食草动物在吃植被时,又只能获得植被中10%左右能量,食肉动物在吃食草动物时,也只能获得食草动物能量的10%左右。   因此,地球上的总能量是有限的,能够供养的生物也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实现了长生,那么终究有一天,地球上人口数量会爆炸, 到时候人类会因能量短缺而大规模死亡,甚至灭绝。   如果人类实现了永生,但不再继续繁衍的话,虽然有效缓解了能量短缺的问题,但人类会更容易灭绝。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地球的环境并不是为人类准备好的,而是会经常发生较大的变化,当下一次地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人类很可能就此灭绝。   比如:如果地球上出现了一场病毒大流行,导致人类一半的人口死亡;再过几年发生了一场超大火山爆发,导致人类又死亡一部分;再过几年空气中的氧含量高出2-3倍,人口数量又减少一部分......   由于人类有限的基因,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因此人类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可能用不了几百年,人类就会全部灭绝。   所以说,对于人类在内的生物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永生,而是将自己的基因传递。
  • cover
    11个月前

    宠物一碰着火风险!三星召回110万台电炉 致250宗火

    韩国家用电器品牌三星(Samsung)周四(8日)宣布,召回一系列型号的电煮食炉,并警告称炉上的旋钮曾多次发生因为宠物或人类意外触碰而启动,有引起火警的风险。 该召回公告称,自2013年以来,三星收到了300多宗宠物或人类意外启动电炉的报告,导致约250宗火警。 其中至少有18宗造成了“广泛的”物业损失,还有40宗导致受伤,其中8宗有伤者需要接受医疗,另有7宗导致宠物丧生。 一些用家分享的短片显示,宠物会触碰到炉上的旋钮而引发火警。今年6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只狗就是因为这样而引发了一场房屋大火。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简称CPSC)表示,约有110万台电炉受影响,委员会正就此展开调查。 三星将为这些2013年至2024年间售出的电煮食炉提供免费的旋钮更换。所有受影响型号详列于以下的CPSC官网。
  • cover
    11个月前

    CIBC将聘逾200人!做这项工作

    CIBC宣布将会招聘逾200个工作岗位,计划在全行开发弹性且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CIBC 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主管 Christina Kramer 表示,人工智能将加强银行服务的能力,CIBC 表示已经测试过多个包含 GenAI 功能的项目,期望新招聘的员工可为银行大规模实行人工智能。 Kramer补充,目前整个产业都对人工智能有需求,该公司正在努力围绕该技术建立治理和结构。 她表示加入CIBC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团队是一个机会,可以改变工作方式以及与客户的互动方式,同时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同时CIBC 会提供一些相当不错的员工福利。根据银行网站,员工可以获得50%的股份匹配计划和退休金,亦有资格享有假期、生育保险,包括试管受精和代孕费用以及灵活的医疗和牙科保险。 CIBC 并非唯一一间希望扩大员工规模的公司,根据顾问公司 Robert Half 最新数据,加拿大的公司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招募并寻求增加更多职位。 招聘状况调查发现,52% 的加拿大公司计划在 2024 年剩余时间内增加新的长期工作。
  • cover
    1年前

    期待已久的iPhone通话录音可用了!但这一点很扫兴

    期待已久的iPhone「通话录音」功能终于有得用!苹果公司宣布新增iPhone电话录音功能,近日更有网民在小红书以「iPhone 的通话录音功能终于来了」为题发布影片,向网民展示如何使用新功能。楼主表示,日前Apple针对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用户推送iOS 18.1 Beta测试版本,更新后就可以使用「通话录音」功能,而正式版本预计会在9月推出。点击图辑即看录音教学。   网友热议:对方知道在录音有什么用?   为了遵守「录音同意法规」,启用iPhone电话录音功能时对方会收到提示,对方同意后录音功能才会开启。有网民对iPhone电话录音功能会通知对方的设定表示不解,「居然要让对方知道被录音,好尴尬的设计」、「提示一出,对面沈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方:录音是吧,挂了!」、「哈哈哈哈,对方知道被录音那这个录音功能有何用」、「这功能还不如不推出,录了音还要告知对方,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甚么垃圾设定」。   有网友则认为电话录音在双方知情下进行并无不妥,「这样的录音,作为证据才有效」、「在外国好像通话录音也是违法的,苹果还可以做出来,有通知不错了」、「告诉才正常吧,不告诉对方就可以录音这事没人觉得不对吗……?」、「这个挺好,还有文字,电话安排工作的时候超级方便」。   资料来源:钟文泽@小红书
  • cover
    1年前

    够快!全球微软大死机 诈骗「补丁」来袭

    在全球微软死机之后,网络安全专家警告人们要警惕诈骗和黑客攻击。 据CityNews报道,防毒管理软件Crowdstrike出错导致「全球Windows大死机」,在全球造成了混乱,导致数千架航班停飞,银行和医院系统瘫痪,媒体机构停播,并影响了小型企业。 Crowdstrike行政总裁库尔茨(George Kurtz)表示,已找到问题并推出修复补丁。 总部位于温哥华的网络安全公司HYAS Infosec Inc.的行政总裁拉特纳(David Ratner)表示,不法分子也会试图利用与技术相关的漏洞。 「很快就改变他们的策略来利用这一点。因此,最快发生的事情之一,就是人们将开始收到电子邮件或其它类型的推荐。『嘿,把这个补丁应用到你的机器上,以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他解释道。 拉特纳指,那些正在迅速尝试尽快解决此问题的人会因此遭到攻击,而他们「可能没有关注消息来源或仔细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拉特纳告诉CityNews,表示,我们将从这次死机中学到教训。 「从根本上说,它们是如何设计来解决假设场景的,以确保此类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他说。 「这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我确信它将推动一切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从CrowdStrike如何发布软件和更新,到公司如何应用它们以及如何运行网络。」 CrowdStrike分享的一封行政总裁公开信中,为此中断表示歉意。 Crowdstrike行政总裁库尔茨(George Kurtz)表示,「CrowdStrike的所有人都了解情况的严重性和影响。」 库尔茨在X平台发文指出,今次事故与Windows主机单一内容更新中的缺陷有关,Mac和Linux主机未受影响。他确认这不是安全事件或网络攻击,并表示问题已被识别、隔离并已部署修复程序。 图:CityNews  
  • cover
    1年前

    被坑了!比较加美手机套餐得出这样结论

    一位沮丧的加拿大手机用户最近抱怨在旅行中遇到的手机套餐费用问题,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 这位名为@shanelink87的TikTok用户说:我在机场坐着,身上有两部手机。一部是美国的T-Mobile手机,另一部是加拿大的Rogers手机。我即将出国旅行,所以打电话给每个运营商……想看看在其他国家使用手机的情况如何。 在评论中,他说明了了自己要去欧洲旅行。 他说,T-Mobile告诉他,每月70元的套餐没有额外的国际使用费用。 根据T-Mobile的网站,该运营商不收取额外的国际漫游费用。通话费用为每分钟0.25元。 不过问过加拿大运营商后这位用户对Rogers感到失望。 他说,我打电话给Rogers询问我的加拿大号码,结果是在一定时间内每天收费15元。 在国际旅行时,Rogers提供“Roam Like Home”服务,用户在美国或符合条件的国际目的地每天收费12或15元,且只适用于一定天数。 加拿大的其他主要手机运营商Bell和Telus也提供类似的套餐。 Bell在用户去美国旅行时每天收费13元,去符合条件的国际目的地时每天收费16元。Telus的美国套餐为每天14元,国际漫游为每天16元。 这位沮丧的TikTok用户问道:那么区别是什么?为什么Rogers不能像T-Mobile那样做?为什么加拿大人在手机套餐上被彻底坑了? 这条帖子视频下面涌现了大量来自其他加拿大手机用户的评论。 一位评论者写道:因为没有竞争……实际上加拿大只有三个:Bell、Rogers和Telus。 另一位评论者写道:是的,我们加拿大人总是被宰! 有一个人表示这是“企业贪婪”。 尽管评论中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这位TikTok用户仅是谈论加拿大与美国手机套餐的一个方面的比较。 总体而言,美国的套餐真的比加拿大的更好或更便宜吗?我们查阅了一些数据,并与加拿大电信协会(CTA)进行了交流。 加拿大的手机数据套餐 加拿大以其高昂的手机数据费用而闻名。 根据HelloSafe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加拿大在全球手机数据最昂贵的国家中排名第十。 该排名基于2023年9月每个国家1GB数据的平均价格。在加拿大,1GB数据的平均价格为7.36元,使其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最昂贵的国家。 然而,当与生活水平相当的国家进行比较时,只有瑞士(每1GB 9.99元)、美国(每1GB 8.22元)和新西兰(每1GB 8.07元)的手机数据费用比加拿大高。 加拿大消费者对手机套餐的定价表示了一些担忧。今年早些时候,该国的两大无线运营商因根据客户套餐提高手机账单而受到批评。 不过就连特鲁多总理也试图向加拿大人保证,手机套餐费用已经大幅下降。   今年4月,他在X平台上表示,他的政府在过去五年中将手机账单“削减了一半”。 当时,联邦政府发言人说,政府“在降低手机套餐费用和增加服务访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引入了支持竞争的措施,包括频谱政策和向加拿大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的新政策方向”。 有哪些削减成本的政策? “频谱政策”包括加拿大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批准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政策的条款和条件,以增加竞争并降低手机套餐价格。 该政策旨在允许更多公司,如农村地区的小型区域提供商,访问加拿大电信巨头如Bell、Rogers和Telus的蜂窝网络。 2023年8月,达成了MVNO协议,要求大型无线运营商与小型无线运营商“真诚”谈判MVNO接入费率。 发言人还指出了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3月到2024年3月,移动服务价格几乎下降了50%。 然而,《环球邮报》报道称,StatCan的报告可能“夸大了人们账单减少的程度”。 环球邮报在2月份指出,该机构无法访问加拿大人账单的逐月数据,而是基于无线公司网站上列出的价格套餐进行数据分析。 加拿大电信协会在回应环球邮报的报道时,强调了加拿大统计局的方法。 加拿大电信协会发言人Nick Kyonka在一份声明中说:如前所述,StatCan的数据显示了价格的月度变化,这清楚地表明价格正在下降。显然,如果有人使用的是旧套餐且没有寻找新套餐,他们将支付旧套餐的费用。但市场竞争正在推动价格下降,StatCan的跟踪数据显示得非常清楚。 加拿大电信协会怎么说? Kyonka还提到联邦政府2023年对加拿大无线套餐的最新价格研究。 Kyonka表示,该报告显示,加拿大的无线套餐“平均而言,比美国的同类套餐更便宜。 他说,加拿大的无线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包括在美国漫游不收取额外费用的套餐。
  • cover
    1年前

    康熙有几个儿子?人工智能的回答出人意料

    “康熙皇帝有几个儿子”“请列出康熙皇帝儿子的姓名名单”“请给我一份康熙的儿子名单”,将这三条指令发送给人工智能大模型,猜猜答案是什么? 让人意外的结果出现了:不仅不同的大模型回答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大模型,答案也有偏差。比如,有的答案统计了康熙所有的儿子数量,表示共有35人,包括正式排序的儿子和早殇未排序的儿子;有的只列出了正式排序的24个儿子;还有的没有任何解释,列出了儿子的姓名,但顺序错乱…… 不同大模型甚至同一个大模型的回答,并不一致。 为什么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会引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错乱”? “AI幻觉”颠倒黑白 “这正是人工智能‘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表现。”申城好网民专家、中国网安协会数据安全专家、上海临港数据评估有限公司总监宗良接受上海辟谣平台专访时指出,要注意人工智能大模型造假这一新趋势。 他介绍,人工智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其实有个专有名词,叫“AI幻觉”,即大模型提供了看似合理但有错漏的答案。如果公众相信,可能上当受骗。 事实上,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很多业界人士都提到了“AI幻觉”“可信大模型”等概念,并披露了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造假”或“说谎”的案例,希望引起各界关注。 蚂蚁集团大模型应用部总经理顾进杰指出,目前公开的模型都存在不同类型的“AI幻觉”,大模型给出的结果甚至可能与真相截然相反。 比如,某研究报告称功能饮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于运动后快速补充身体营养、消除疲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大模型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竟然表示相关微量元素在增加疲劳上有一定的作用。 再比如,一般蚕可以活一个多月,其中从孵化到结茧根据季节不同,大约是25天至32天,变成蛹后有15天至18天,最后成蛾是1天至3天。可有大模型在介绍这一规律时,将蚕结茧的时间与成蛹的时间搞混了,输出的答案完全误导了询问者。 基于这些“AI幻觉”,专家呼吁,公众要谨慎看待大模型输出结果。虽然“百模大战”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方式,但不能轻信。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大模型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而造假的现象。 比如,ChatGPT在谈及葡萄牙某银行破产事件时撒谎了,而且为了证实自己,它甚至编造出了所谓的信源网址。 大模型有短板,打标签刻不容缓 为什么大模型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成为造假的源头呢? 这与大模型的数据库、语料库、算法、检索能力乃至“理解能力”等有关。合合信息智能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唐琪说,如果将大模型比喻为正在疾驰的科技列车,语料库便是珍贵的“燃料”,因为大模型的训练源自语料库。 对国内的大模型开发企业而言,语料库短缺问题比较严峻。因为当前大模型数据库以英文居多,中文语料占比较低。还有,图表、复杂公式等元素处理也是大模型语料处理中的“拦路虎”。在金融报表、行业报告等文档中,表格中的数据指标至关重要,但部分大模型并不能正确“理解”表格里行、列、单元格的意义,导致大模型对整个表格的识别结果产生误差,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大模型要能够“读懂”图表。 基于此,在关注大模型“无所不能”时,也要关注大模型的短板。积极信号是,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开发者开始关注“可信大模型”。有的开发出“大模型加速器”,帮助大模型理解图表等相对复杂的语料库,从源头为大模型训练与应用输送纯净“燃料”;也有的在大模型开发中引入对应的技术,尽量消除“AI幻觉”,助力大模型跑得更快更稳。 不过,基于大模型存在短板、会不自觉地“造假”这一现状,业界人士提出,有必要强化为AI生成的内容“打标签”。 一方面,对于AI生成的内容,大模型开发者应采取技术措施添加标签,对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更要显著标识。另一方面,信息发布平台要加强管理,督促上传信息者为AI生成内容打标签,帮助公众区分。 普通人识别大模型造假,有诀窍 宗良提醒,AI幻觉本质上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的“胡说八道”,另一种是部分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对后者而言,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AI幻觉”的价值,因为这也是AI创新的起点。 当然,从准确获取信息的角度看,公众还是要对大模型输出结果或生成的内容保持警惕。眼下,部分自媒体或不法分子开始批量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各类文章,乍一看似乎与正常的新闻报道无异,但真实性大打折扣,不少是为了博眼球之作。 不过,大模型的生成结果仍旧有迹可循。公众可以通过部分关键词、行文格式等,识别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 其一,此类文章会在特定的关键词、用语、表述等方面形成固化形式,有点类似“小编给你说说某件事,某件事是什么呢,小编给你说说”这样看似合理却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其二,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中,会出现一些通用关键词,包括“以下是 XXX 的常见方法和手段”“通过上述手段”等,这其实是大模型通过检索信息后进行的归纳。公众如果看到这些关键词,不妨提高警惕,不要轻信。 其三,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培养公众的数字素养,提高公众对大模型造假等深度伪造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 cover
    1年前

    苹果Vision Pro亮相加拿大 定价或令人却步

    苹果扩增实境耳机Vision Pro终在加拿大门店首次亮相,Vision Pro在加拿大的售价为 5,000 元起,佩戴Vision Pro后可进入沉浸式体验、浏览照片、参加会议、观看电影、玩游戏等。 Vision Pro在加拿大的首次亮相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该设备自推出以来一年内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像其它苹果产品那样迅速普及。因此,新的市场意味着新的销售机会。 美国银行高级信息技术硬件分析师Wamsi Mohan 表示,去年 6 月首次发布该设备时,苹果预计 Vision Pro 的销量将在 50 万到 100 万部,他认为今天这个数字可能接近五十万。 他表示,Vision Pro销量未达预期的主因是价格导致。现时Vision Pro最便宜的型号为 256 GB,售价为 4,999 元;但 1 TB 则需要 5,599 元。相等于一部 Vision Pro 的价格可购买三部 MacBook Air。 苹果面临的挑战是让人们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购买,并相信该设备的潜力,拥有 Vision Pro 并相当频繁地使用的Mohan表示,这是一个不容易克服的障碍,因为人们不习惯使用这种设备。   苹果推出Vision Pro只是一个开始,技术专家想象有一天,Vision Pro 或类似设备可以像手机一样频繁使用,成为每个办公室和家庭的必备品。 (图:美联社)
  • cover
    1年前

    裁员6千人后 Telus又有新动作!

    总部位于温哥华的Telus电信公司继去年裁员6000人后,本周又在减少员工数量。 加拿大通讯研科(Telus Corp.) 已通知安大略省约 150 名呼叫中心员工,必须在 10 月份之前到重新安置到其他地点上班、申请其他职位或同意被解雇。根据《全球新闻》的报道,代表这些工人的工会 United Steelworkers Local 1944 表示,周二获悉,受影响的员工可以选择在蒙特利尔工作,称这是 Telus 的“后门解雇”,试图减少公司员工数量。 此举是周三Telus内部宣布的更大规模重组的一部分。自 9 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约 1,000 名呼叫中心员工自 COVID-19 大流行开始以来一直在远程工作,需要每周三天返回办公室。 但安大略省的Telus客户服务代理将无法返回当地办事处,因为 Telus 发言人布兰迪·默克 (Brandi Merker) 表示,“在对我们的房地产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审查后”,Telus 将关闭其位于巴里的办事处,该办事处是其安大略省联络中心的所在地。发言人表示Telus一直在不断发展客户服务,越来越多地提供数字和自助服务选项,从而不断减少呼叫量。公司发言人表示,接受搬迁到其他地点工作的人将获得财务支持,Telus提供的自愿离职方案超出了加拿大劳工法的要求。工会United Steelworkers Local 1944 主席迈克尔·菲利普斯 (Michael Phillips) 表示,该财务方案包括 18 个月的工资,以及根据资历可能发放的奖金。但他称 Telus 向安大略省员工提出的提议“不诚实”。菲利普斯指“这是一家国家电信公司,有能力为安大略省的员工提供办公室,”他补充指工会正在研究其法律选择,并表示“几乎没有通知”自 2020 年以来实行的在家工作模式将会改变,扰乱了至少 1,000 名员工的生活。 Samfiru Tumarkin LLP 合伙人、就业律师 卢西费罗(Alex Lucifero )表示,在工会工作环境中,有关员工重新安置的规则由集体协议决定。 这和非工会环境不同,在非工会环境中,强迫员工搬到另一个省份或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将构成“推定解雇”。他说:“如果最终雇主可以强制采取这样的举措,并且如果此举有合法的商业原因,坦率地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雇主这样做,”卢西费罗表示,如果集体协议中没有规定搬迁重新安置工作的规则,工会就必须努力确保员工得到照顾,可能包括倡导工人有公平的机会继续在另一个部门工作。如果公司致力于将员工安置在其他职位上,以确保他们保住 Telus 的工作,这是正确的做法。律师指公司在对员工进行搬迁时必须承担与搬迁费用以及公司必须发出的通知有关的义务。 总部位于温哥华的Telus电信公司已经于去年 8 月宣布将裁员 6,000 人,以适应“快速转型的行业”,并表示监管和竞争等问题促使其需要削减工资。此次裁员包括主要Telus业务部门的4,000名员工,以及为全球客户提供IT服务和客户服务的Telus International公司的2,000名员工。Telus 表示,其呼叫中心越来越依赖技术进步,其中包括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客户服务运营中心。Telus 首席技术官纳齐姆·本哈迪德 (Nazim Benhadid) 在上个月的多伦多会议上表示,该公司网站上为客户提供的故障排除工具现在“完全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故障排除工具将捕捉客户的需求,找到下一个最佳行动,通知客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
  • cover
    1年前

    苹果用户小心! 新网络攻击很有欺骗性

    在技​​术专家发现针对 Apple ID 的新网络攻击后,正向全球所有 14.6 亿的 iPhone 用户发出紧急警告。 (Apple)技术专家发现诈骗者正在使用短信网络钓鱼活动发送声称来自 Apple 的消息,提示用户访问有关 iCloud 的“重要请求”链接。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赛门铁克安全公司(Symantec security firm)本月发现了此次攻击,并警告称这些链接会指向虚假网站,敦促用户交出 Apple ID 信息。Apple 公司已针对此类攻击制定了指导方针,敦促 iPhone 用户使用双因素身份验证,需要密码和六位数验证码才能从外部设备访问其帐户。赛门铁克安全公司在其网站上分享道:”这些 Apple ID凭证非常有价值,可以提供对设备的控制、对个人和财务信息的访问,以及通过未经授权的购买获得潜在收入。”“此外,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声誉使用户更容易相信来自苹果公司的欺骗性通信,进一步增强了这些目标对网络犯罪分子的吸引力。”   Urgent warning to all iPhone users after new cyberattack targets 1.4billion Apple devices - here's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https://t.co/fcYkHzJiQS pic.twitter.com/tsewCZOShp — Daily Mail Online (@MailOnline) July 5, 2024 该公司于 7 月 2 日发布了警告,指观察到一条恶意短信,内容显示:“'Apple important request iCloud: Visit signin[.]authen-connexion[.]info/icloud to continue using your services.'。”赛门铁克发现黑客在该虚假网站中添加了验证码,使其看起来合法。完成后,它会将用户带到过时的 iCloud 登录模板。苹果在其支持页面上指出,诈骗者还可能要求 iPhone 用户禁用双因素身份验证或被盗设备保护等功能。 这家科技巨头分享道,“他们会声称这是必要的,以帮助阻止攻击或让你重新获得对帐户的控制权。这是他们试图欺骗你降低安全性,以便他们可以进行自己的攻击。“苹果公司强调“苹果永远不会要求你禁用你的设备或帐户上的任何安全功能。”公司指有多种方法可以识别欺诈行为,而文本中的链接就是一个致命的赠品。虽然该消息看起来可信,但该 URL 与 Apple 的网站不匹配。这家科技巨头还表示,黑客通常会发送和公司标准明显不同的文本。
  • cover
    1年前

    黄仁勋:如果不努力,英伟达可能会在30天内破产

    腾讯科技讯 7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英国莱斯特郡多宁顿国家公园举行的2024年度下载音乐节(Download Day)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Recursion联合创始人兼CEO克里斯·吉布森(Chris Gibson)进行了一场炉边对话。在访谈中,黄仁勋坦言,如果不全力以赴,英伟达也可能会在30天内破产。 英伟达是Recursion的大金主。去年7月份,这家芯片巨头宣布向Recursion投资5000万美元,以加速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领域的突破性基础模型开发,这也表明英伟达进一步入局人工智能制药新赛道。这次合作堪称双赢,英伟达的投资能够帮助Recursion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开发新药物的进程,优化和扩展Recursion的基础模型。而Recursion也能通过自身庞大的数据来帮助训练英伟达的模型,以更好识别和设计新的疾病疗法。 黄仁勋谈初创公司心态:如果我们不保持专注,可能会在30天内破产 以下为黄仁勋与吉布森炉边对话实录: 01 “设计规则”+“方法论” 吉布森:非常感谢你乘飞机前来参与此次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你的团队,包括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金伯利·鲍威尔(Kimberly Powell)、生命科学业务开发全球主管罗里·凯莱赫(Rory Kelleher)以及整个精英团队,他们的卓越表现令人钦佩。你亲自前来与我们分享生物学领域的见解,对我们而言具有极大的价值。 黄仁勋:这也是我的团队,这大概是英伟达外部的最大投资之一! 吉布森:上次的交谈中,你提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期,硅芯片行业如何从实验室和实证为基础转变为几乎完全依赖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从这次转变中学到哪些生物学领域的经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似之处?能否请你简要谈谈? 黄仁勋:这两者之间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我的职业生涯始于41年前,那时正是计算机辅助设计(AED)在芯片设计上崭露头角的时期。虽然之前也有人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但直到那时,算法、足够快的计算机以及即时知识的结合,才真正将“方法论”这一词汇引入现代芯片设计中。在此之前,这个词汇并不常见,而它正是由我和林恩·康威教授(Lynn Conway,《VLSI系统导论》(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s)作者)共同提出的。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读过《VLSI系统导论》这本书,其中描述了我们如何使用简单的方法论,基于第一性原理创建并简化芯片设计方法论的系统,从而能够制造出巨大的芯片。这本书是关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系统的,这个概念使得硅芯片变得足够大且复杂,以至于能够容纳整个系统。书中详细阐述了设计、晶体管布局、模拟以及缩放的方法论。这部著作确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芯片设计师。 这三项核心要素——算法、算力和专业技能,如今正在你的行业中蓬勃发展。在芯片设计的领域,尽管专业技能对于你所在行业所需的数据量并非核心,但当我们深入探究Recursion的本质时,这三种元素都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度学习等新算法或算法家族的涌现,以及你所利用的超级计算能力,正是我们双方共同合作创造的成果。当然,还有从机器人实验室中系统生成和收集数据的专业技能,以及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生物学意义的专业知识,这些意义都深深植根于生命的奥秘之中。所有这些元素在生物学领域的融合,正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我有幸在40年前首次在芯片设计中见证了类似的历程。令人惊奇的是,当时的芯片设计师们,包括我在内,已经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实验室外也能自如地进行设计工作。而现在的芯片设计师几乎不再需要进入实验室,除非是为了庆祝芯片的成功运行。想象一下,成千上万名工程师共同工作三四年,将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凝聚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之中。这个芯片随后被嵌入到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与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芯片(许多都是不同类型的)共同协作。当我们启动这个系统时,它开始正常工作,这对我来说并不能算是奇迹,而是完全符合预期的结果。 事实上,这只是芯片生命周期中的又一个平凡日子。原因在于,这个芯片在硅中早已存在,它一直在做着它应该做的工作。而这一切,都只是在我们之前制造的芯片基础上的一次迭代和进化。因此,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循环和迭代:芯片在不断地创造和进化,为我们提供了设计下一代芯片所需的算法和工具。这种过程几乎就像是一种递归,但它正是我那一代人在芯片设计领域所经历的真实写照。 吉布森:你当时是否觉得这种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吗? 黄仁勋:当时,大多数人可能会告诉你,这种方法行不通。他们认为,由于边缘条件的复杂性、问题的长尾效应、实验室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那些频繁失效的芯片,他们无法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然而,我认为每个行业的演进都遵循着类似的轨迹。那些早期开拓者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挫折,以至于当事情开始顺利运作时,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这会如此简单。当然,它并不简单,但我们已经将这些经验融入了我们的工具中。 就我们而言,我们有能力重新塑造我们的晶体管,这是你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也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的原因。我们可以改变晶体管的结构,直到它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期望进行设计。但你们不同,你们必须接受生物学的晶体管——也就是生物体本身,它们就是它们,无法改变。而我们则是通过塑造我们的晶体管,让它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预期或模拟结果。如果我们无法预测晶体管或芯片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就不会尝试制造它们。我们简单地调整设计规则,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些被称为“设计规则”的东西。不幸的是,生物学就是遵循这些规则的,进化也是如此。我们有机会塑造我们的晶体管和芯片,直到它们变得非常微小,以至于在统计上呈现出差异。例如,如果一个晶体管指向这个方向,而另一个指向那个方向,它们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让所有的晶体管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样,我们的芯片设计就按照我们理解的方式运作,直到我们达到技术的极限。 我们有这些被称为设计规则和方法论的东西,然后一切都在这个框架内运行。而对于你们来说,挑战要大得多。你们必须学习生物学的行为,理解它们的意义、行为和特性,正如它们自然存在的那样。但好消息是,你们现在终于拥有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我坚信,凭借你们在机器人实验室中的创新、数据处理能力、系统数据收集、机器学习以及我们共同打造的超级计算机,你们距离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只有一步之遥。 02 英伟达投资遵循三大原则 吉布森: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始终在不懈地努力。英伟达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你们似乎已经站在了行业的前沿,几乎触及了成功的顶峰。为了让投资者更清晰地了解你们的愿景,英伟达作为跨行业工作的先行者之一,你们的立场在医疗保健领域尤其引人注目。我听说你们有三个指导原则: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英伟达能否提供独特的贡献?以及此举是否会产生深远影响?显然,生命科学在医疗保健领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影响力不言而喻。那么,英伟达在医疗保健领域的独特贡献究竟是什么呢?你们对医疗保健领域的整体愿景又是什么? 黄仁勋:除了与Recursion的合作外,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更好地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我们明白,追求快速的投资回报和胜利是商业世界的常态,但这并非我们的终极追求。我们渴望去做一些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做一些如果我们不做,别人也不会做的事情。当我们选择这样的道路时,我们深知其中的艰难与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让我们的贡献更加独特。这就是英伟达,这就是我们对待机遇、威胁和挑战的方式。 当然,理解生命的奥秘,用计算机进行药物发现,这无疑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挑战。然而,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我们有能力为这个领域带来实质性的突破。正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算法、算力和方法论是三大核心要素。在大规模场景下,这更像是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范畴。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其中的两个关键要素上能够提供极其深入的见解和贡献。鉴于我们并未拥有,也并不渴望拥有这种特定的领域专业知识,我们更愿意成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愿景是助力未来的每一辆车实现自动驾驶,以确保它们能达到尽可能高的安全标准。然而,我们并无成为汽车公司的意图。 我们渴望推动人工智能在安全、速度和效能上实现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并非意在运营或提供大语言模型服务。请注意,在诸多领域和行业,正如各位所提及的,我们并不寻求成为行业的引领者。相反,我们期待行业内出现领军者,这样我们才能专注于我们独特的价值贡献。因此,我相信在我们所提及的三个核心支柱的交集之处,我们能够发挥真正卓越的作用。你们凭借深厚的领域专业知识、对方法论的满腔热情以及开拓精神,致力于实现这一切。因此,我非常欣赏你们这样的人,你们的努力,以及你们本身。我认为这极其出色。 03 希望将来能全天候模拟天气 吉布森:谈及合作,我们的团队曾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睡在数据中心的地板上,只为在短短三周内完成相关设置。而你们的团队也展现出了同样的努力。我时常想,如果我们不睡觉,持续工作,是否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现在,我们的成果——Biofarma中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诞生。你是否惊讶于这款超级计算机是由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而非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建造并运营? 黄仁勋:它真的已经在这里了吗? 吉布森:不是的,我们曾考虑过将超级计算机悬挂在天花板上,但最终出于实际考虑,我们还是将其安置在了几公里外的南方数据中心。 黄仁勋:当我走进去时,我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所在的地方。英伟达是首个为自己制造超级计算机的芯片公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同样,特斯拉作为汽车公司涉足超级计算机领域,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似案例。简而言之,我们是否相信,仅凭有原则的模拟,就能从某些事物中发掘出知识呢?过去,我们曾认为拥有足够的超级计算能力就可以模拟人体,但如今,我们已基本放弃了这个想法。我们的视角已经发生了转变,不是吗?曾经,我甚至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拥有足够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能够按分钟为单位模拟全球每一个区域的天气,精确到公里甚至几百米的范围。然而,如今我们认识到,即使借助英伟达的先进加速计算系统,要达到那样的规模仍需要超出我们想象的十亿倍的计算能力,这恐怕还需几十年的时间方能实现。尽管如此,我仍抱有期望,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见证这一奇迹的诞生。 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在计算机图形领域,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光线追踪的技术。曾经,我们认为光线追踪的实现还需要漫长的三十年。但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更为先进的路径追踪技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高效,而且效果卓越。我们以模拟一个像素为起点,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去预测其余64个像素的情况。在应对气候问题时,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我们深知物理原理的重要性,因此无需通过蛮力去模拟每一个蛋白质和每一个细胞的物理过程。 显然,我们无需逐一模拟每一个物理过程。我们深知天气的物理原理,无需模拟每一平方公里的具体物理状态。我们可以教导人工智能去预测这些物理现象,让智能算法去完成这一任务。要知道,我们的目标并非深入理解天气的因果关系,我们已然理解这些关系,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今天下午的天气状况。你理解我的意思吗?这代表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一个巨大的思维跨越。我们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渴望知道这些因果如何影响人的生活、疾病的发展等。如何治愈某些疾病?我们或许已掌握其背后的基础生物学原理。然而,多组学的复杂性使得全面理解变得异常困难。尽管我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但在更广泛的层面和更复杂的内部关系中,理解起来却极为困难。这时,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类型的算法,即人工智能,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如果你坚信你的公司本质上致力于智能的创造,那么你的公司不仅是在生产药物,更是在孕育智能,这种智能最终将促进药物的研发。如果智能的放大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被发现、被增强、被应用,那么你的工具箱中怎能缺少智能的工具?当你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思考时,能够这样思考的人往往能够迈出关键的一步。即使这些想法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如果它们是真实的,且你从根本上坚信它们的价值,那么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止步不前。相反,这正是你应该勇往直前的理由。我们正是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和推动事物的发展。我相信,大多数的先驱、领导者和创新者都是如此思考的。 04 “需要一点信仰的飞跃” 吉布森:回顾英伟达30年前创立之初,我们曾面对众多分析师、投资者、倡导者,以及不少创始人,甚至我们内部也有许多未来潜在的创始人的质疑。尽管如此,你们始终坚守着第一性原理的指引。作为创始人、早期员工、有远见的领导者和先驱,你们是如何在重重怀疑之下,持续几十年坚定信念,不断推动公司建设的呢? 黄仁勋:首先,我们始终努力根据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和判断事物。但有些时候,第一性原理可能并不那么显而易见,因为我们可能尚未完全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就需要一点信仰的飞跃,坚信某些事情必然如此。这些信仰或推理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源于我们的外部信息、我们了解的知识,以及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事实本身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我们为何需要改变我们的信仰呢?如果事实保持不变,就像我们都是这个巨大深度学习模型中的通用函数逼近算法(universal function approximator)一样,只要输入没有变化,输出又怎会改变呢?因此,我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不断挑战和审视自己的推理,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在这样做。 接下来,我仔细审视着我们提出的许多假设,因为你知道,这些假设与我们众多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利益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假设进行深思熟虑的推理,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检验和再检验它们。如果事实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需要明白,为何我们会停止相信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事物。所以,在坚守信念的同时,我们也追求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尽可能理性的推理,并始终回归第一性原理。 最终,所有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那一步信仰的飞跃。如果某个想法对每个人来说都显而易见,那么它早已被实现。而正是那些勇于迈出这一步的人,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所以,我们深信第一性原理,即通用计算这一普适工具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计算。以CPU为例,算术逻辑单元(ALU)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计算资源,就像一个公司中只有3%的工程师在真正工作,其余97%都是管理开销。这揭示了通用计算的本质,而我们的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它并不是最合理的选择。 我们并非试图取代通用计算,因为CPU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自己也设计了许多CPU,它们在其擅长的领域非常有用。但为何我们不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功能呢?我们称之为“加速计算”,而不是“并行计算”。因为并行计算通常与顺序计算相对,它涉及单线程和多线程的代码执行。我们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推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计算机的本质和所有计算机都具备这些特性,并设计出一个能够妥善处理这种复杂性的编程模型,那么我们就能够真正改变计算的未来。从一开始,我们就坚信这一点。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这些应用,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探索。计算机图形学是我们找到的第一个合理应用,随后是图像处理、分子动力学、粒子物理、流体学等等。我们就这样不断寻找着前进的方向。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深度学习。 05 会在未来30天陷入破产威胁 吉布森:记得在大约18或24个月前我们初次会面时,你提到每个公司本质上都处在一种“D”(危险)的自然状态中,意指每个公司都时刻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这种观点对于许多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共鸣,但考虑到英伟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听到你这样的表述可能还是会令人感到惊讶。请问这种哲学在你公司当前的阶段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这些正在初创阶段的公司又能从这种哲学中学到什么? 黄仁勋:英伟达一直是一家充满自信的公司,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自信才能驱动我们实现伟大的事业。然而,自信绝不等同于自满。在自信和自满之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们始终坚信,我们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一旦我们停止创新,停止取得令人惊奇的成就,我们就将失去这种能力。因此,每当我清晨醒来,包括今天,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些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昨晚未及解决的事项。我直面这些问题,向它们道一声“早上好”,因为它们正是推动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些问题都很有挑战性,我总是将它们视为关乎公司存亡的根本问题,因为一旦你忽视它们,公司便会陷入困境,最终走向衰败。1993年,我有着这样的认识,直到今天,我仍然抱持着同样的警觉。我认为,以恰当的方式发挥成年人的责任感至关重要。 一方面,你要自信你能完成以前从未有人做过的、极其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你确实要有一种紧迫感,你必须继续努力,永远不能满足,也不能自满。我深知这些情感的重要性,因此我始终努力确保它们不被埋没或淡化。很久以前,我曾习惯性地与员工们分享我们的财务状况。如今,这些信息已经公开透明,但我依旧坚持与团队成员共享这些关键数据。在过往的岁月里,我曾在每周五与员工们一同审视我们的财务报表。我会带着笔记本电脑,直接展示电子表格,与大家共同分析财务状况。 当有人指出我们的现金流在六月份可能会转为负数时,我坦然承认,如果我们在此之前无法盈利,公司将面临破产的风险。随后,工程师会问这意味着什么。我解释道,这仅仅意味着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十天内无法增加收入,我们将会面临资金枯竭的困境。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人询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回答说:“不要让自己陷入资金短缺的境地。”因此,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努力赚钱,二是积极筹资。坦率地说,我们当时并不擅长这两个方面。所以我认为,我们公司有可能会破产。但事情会有转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我们可能会在未来陷入30天的破产威胁。 当时,在场的每位员工都向其他同事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专注,因为任何一丝松懈都可能导致公司在30天内面临破产的险境。即便在我们已经成功上市的一次公司会议上,当有人提及关于公司可能在30天内破产的传闻时,我也依然回应道:“请听好,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30天内未能全力以赴,那么公司确实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破产。是的,甚至可能就在下一个30天内。” 这个消息让新员工感到震惊和不安。然而,我认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这种心态是必要的。我要告诉你们,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每一天都至关重要。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们,你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项努力、每一次招聘、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以及你们所塑造的公司文化,都将在接下来的30天内决定公司的命运——是充满活力、持续成功,还是走向破产。我完全相信这一点,同时我也对自己和团队充满信心。 吉布森: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我们深知时间的宝贵。因为我们渴望为那些等待治疗的患者带来希望,所以每一天都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和期待。 黄仁勋:的确,每一天都至关重要。看看我们,每一位在此的都是志愿者,百分之百的志愿者。你们并非被要求或强迫在此工作,你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生活方式或职业道路。但你们选择了这里,是出于内心的热情和信念。你们的动力源于对使命的坚信,对团队的喜爱,对与人相处的愉悦,以及对所做事情重要性的认同。因此,你们每天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我的这些话都是真实的写照,那么你们每天都能够,也理应做到最好。这并不是说我们每天都肩负着义务或压力,而是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每天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我认为,我认为你们正处于你们行业的非凡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你们必须意识到,你们手中的工作工具,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过如此彻底的革新或重塑。 在我出生的那年,IBM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System 360,它奠定了通用计算机架构的基础,至今仍然大致保持着这种架构的精髓。而今,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加速计算,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一切。从软件的编写与处理方式,到我们能够创造的软件类型,再到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类型,这一切都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革命。这场革命正席卷每一个行业,其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作为英伟达的一员,能够站在这场工业革命与计算革命的风口浪尖,我们感到无比荣幸。而你们,更是拥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我们的技术去革新人类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这样的机遇,对于你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之中难得的。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司,在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节点上。如果你们能够将两天的工作高效压缩至一天完成,我绝对会全力支持。此刻,正是你们最为有趣、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站在这里,只想对你们说,我真的非常羡慕你们。这真的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 «
  • 3
  • 4
  • 5
  • 6
  • 7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微信朋友圈有这新功能?!
  • 封面
    10大最易被AI淘汰职业 第一名很意外!
  • 封面
    比DeepSeek还具威胁性!这家中国AI公司引关注
  • 封面
    失业别慌,AI带来22种新工作
  • 封面
    加拿大国庆日 大电信商推出特别优惠
  • 封面
    收数万条用户报告 罗杰斯移动网故障影响大
  • 封面
    加国“AI教父”警告:白领或将消失!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