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科技

    /
  • cover

    iPhone 15开始预定!长这样 价格是...

    美东9月12日下午1点,苹果公司在加州总部举行了主题为“Wonderlust”的新品发布会,iPhone 15系列4款手机毫无悬念地成为全场焦点。 苹果加拿大官网的信息显示,iPhone15系列将于东部时间9月15日上午8点开始预购,9月22日开始发售。 对果粉而言,15系列新款手机的最大惊喜应该是全面搭载了USB-C充电接口。 iPhone 15系列产品 今年苹果共推出4款15系列新手机,分别为iPhone 15、15 Plus、15 Pro和15 Pro Max。   标准版Phone 15的起价为799美元、1129加元(128G) iPhone15 Plus的起价为899美元、1279加元(128G) iPhone 15 Pro起价为999美元、1449加元(128G) iPhone 15 Pro Max起价为1199美元、1749加元(256G)   iPhone 15的颜色有柔和的粉色、黄色、绿色、蓝色,当然还有黑色。 iPhone 15将配备6.1英寸显示屏,而15 Plus将配备6.7英寸显示屏。   苹果宣布,iPhone 15和15 Plus获得了14 Pro和Pro Max才有的动态岛功能(Dynamic Island)。动态岛功能取代刘海,可以提供警报、通知和其它控件。 此外,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升级是改进了镜头模组,主镜头从上一代的1200万像素升级成4800万像素,并配备一颗12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改进人像模式。 苹果宣布,iPhone 15、15 Plus搭载了性能更强的A16仿生芯片。 此外,iPhone 15的美国用户将能够通过卫星呼叫路边援助。这意味着,没有手机服务的用户在路上需要帮助时仍然可以获得帮助,该服务将免费向iPhone 15用户提供两年。 苹果公司表示,iPhone 15 Plus续航力更强大、强大到会忘记要充电。 高端的iPhone 15 Pro系列将配备钛金属外壳,这种合金也被用于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航天器中。 将钛金属运用到手机中,可以让新机变得更轻、更强,将是iPhone史上“最轻”和“最薄边框”的机型。 CNBC报道,钛金属经过拉丝处理,从预告视频来看,与当前iPhone 14 Pro手机相比,iPhone 15 Pro边缘略有软化。   全新的iPhone15 Pro 系列机型有四款配色,分别是黑色、白色、蓝色和钛金属原色。   iPhone 15 Pro、Pro Max搭载了最新的A17芯片,是业界首个3纳米制程芯片,堪称地表上最强大的智慧手机处理器。 新款相机也迎来重大升级。iPhone 15 Pro将配备3倍长焦摄像头。15 Pro Max则将升级至5倍变焦,并具备120毫米的微距变焦能力。 同时,传感器也比之前的iPhone型号更高,iPhone 15 Pro的光子引擎支持24、28和35毫米焦距。 苹果宣布,下一代的iPhone 15系列用Type-C接口取代了Lightning接口,这样你就可以用同一根充电线为MacBook、iPhone、iPad和AirPods充电了。 当USB-C充电接口被公布时,现场的观众们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新款Apple Watch 苹果还推出新款手表Apple Watch Ultra 2和Apple Watch Series 9。 Apple Watch Ultra 2被库克称为苹果迄今为止技术最先进的智能手表,将配备全新S9芯片和新的UWB芯片。 此外,这款手表还配备了3000尼特的全新显示屏,保证在最明亮阳光下也能清晰可读。 与此同时,它还具有72小时电池续航时间和95%的回收钛金属。 苹果表示,Apple Watch Series 9手表的生产过程完全使用清洁电力能源,成为第一代碳中和的苹果产品。 Apple Watch 9搭载新的S9芯片,苹果称其为“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芯片。 这是多年来首次重大升级,可实现更快的处理速度,实现新的隔空双指互点两下的手势。 此外,新手表的亮度比8代手表翻倍,达到最高2000尼特。 Series 9售价399美元起跳;第二代SE售价249美元;Ultra 2售价799美元。即日起开放预购,预定9月22日上市。 来源:温哥华港湾 
    time 1年前
  • cover

    买iPhone15或800美元苹果股票?分析师真相了

    果粉又面临选择时刻:要不要升级至iPhone 15? 根据12日苹果“好奇上心头”(Wonderlust)新品发表会,iPhone 15的处理器与旧机款iPhone 13或14大致相同,起价799美元和iPhone 14一样,只是顶规的iPhone 15 Pro Max价格从1,199美元起跳,较前一版调涨100美元。iPhone 15仍是6.1吋,iPhone 15 Plus是6.7吋。iPhone 15 Pro和Pro Max支援拍摄3D空间影片,可在头戴装置Vision Pro观赏。 财经网站MarketWatch访问华尔街分析师,询问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辛苦赚得800美元,你会选择买一支iPhone 15,还是拿来买苹果股票? iPhone用久会贬值 苹果股票长抱可望增值 结果,多数分析师的选择是:买苹果股票。理由是,iPhone和大多数科技装置一样,会折旧、贬值,而苹果股票价值通常像美酒,摆愈久愈珍贵。 CFRA Research分析师季诺说:“基于往年的表现和iPhone是贬值的装置,股票买来抱个两、三年,股票会增值。本公司给这档股票『买进』评价;我们认为,不论是哪一周的星期几,买实体装置,倒不如买股票。” 至于Pro Max价格调高,别觉得讶异。季诺告诉MarketWatch:“硬体装置,不论谈的是iPhone、PC或是iPad,通常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科技原本就具有通缩(deflationary)性质。科技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压低价格、让东西变得更便宜。但全世界唯独苹果这家公司,随时间过去,还能够调涨价格。” 这对苹果股票投资人是好事,对苹果顾客是坏事。季诺说:“经周期因素调整后,iPhone平均售价(ASP)涨幅为3.5%至4%。你也有理由说今天买比较好,若愿意一直用五、六年。但到时候,iPhone或许会涨价15%至20%。” 苹果股价今年飙涨 但后市可能面临逆风 今年来,苹果股价已大涨25%左右,那斯达克综合指数同时期涨幅超过20%。但已有迹象显示,iPhone需求可能减缓。更多人手机用了三年以上才换新,比率从2019年的26%升至31%;中国大陆市场竞争加剧,美银证券分析师莫汉指出,华为Mate 60 Pro+内建强大的7奈米处理器,据说下载速度超过5G手机,可能衝击苹果在大陆销售。 Baird私人财富管理公司分析师梅菲德表示,会继续用他的iPhone 13,直到不能用为止。 梅菲德说,投资800美元买苹果股票,是押注于苹果全套产品--从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到Apple TV。他说:“我们倾向常驻苹果生态系。如果这家公司的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多,我总是倾向买进该公司的股票。像iPhone或汽车这样的东西,一买来价值就往下掉了。买股票,则可以抱得更长久。” i15对旧机款iPhone使用者仍有魅力 不过,科技评论网站Tom's Guide全球总编辑斯普诺尔则选择买iPhone 15,而不是苹果股票。他说:“眼前来说,我认为买iPhone 15 Pro Max更聪明。”一些功能升级很吸引人,包括更强的钛金属设计,简便的“动作”按钮等等(芭比迷还可选粉红色款)。 目前使用iPhone 14 Pro Max但另有一支iPhone 12 Pro Max的斯普诺尔说:“好一阵子没见到令人振奋的升级了。这是向前大幅跃进,对沿用旧款手机者尤其是。若你能取得尺寸更大的手机,握在手上和放在口袋的重量却变轻,那就赚大了。” 苹果公司12日推出新系列智慧手机,图为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特色包括钛金属设计、新的动作按钮,以及更强的相机功能。图/美联社
    time 1年前
  • cover

    iPhone15登场 Apple发布会今日举行!开卖日期/定价/功能规格/颜色外观一文看完

    Apple发布会2023|苹果发布会|iPhone15|Apple将于东岸时间时间12日下午一时举行秋季发布会,主题为Wonderlust,毫无悬念iPhone 15将会是全场亮点!为让果粉可以了解新作预计有哪些升级及变化,下文将为各位持续跟进苹果发布会信息,不断更新iPhone 15系列各型号(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的颜色、规格、效能,以至开卖日期、定价等最新消息及传闻。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3大必看焦点↓↓↓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Apple在官网宣布将于9月12日举行首场秋季发布会,是次主题为Wonderlust。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iPhone 15 Pro系列极可能改用钛金属边框,令重量大减,不过定价因而上涨。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iPhone 15系列除了全线以动态岛示人,还有首度改用USB-C界面。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iPhone 15 Pro Max传闻极有可能改用潜望式远摄,光学变焦最高达6倍。 新一代Apple Watch Ultra亦有可能在是次发布会现身。 一如以往,Apple首场秋季发会主角离不开iPhone 15系列,继续是一门四杰的6.1吋iPhone 15、6.7吋iPhone 15 Plus,以及6.1吋iPhone 15 Pro及6.7吋iPhone 15 Max(另传是iPhone 15 Ultra)4款新型号。全线iPhone 15系列统一用上动态岛设计,并首度改用USB-C传输界面。除了荧幕黑边收窄,并以类似Apple Watch Ultra的动作键取代沿用多年的静音掣,当中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Max极有可能换上钛金属边框,令机身大幅减磅。 效能方面,Pro型号更会率先采3nm的A17仿生芯片,至于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则按常规升级至A16仿生芯片。最令果粉期盼的,相信是iPhone 15 Pro Max盛传改用潜望式远摄镜头,提供5至6倍的光学变焦拍摄,追星或睇演唱会大派用场。不过由于硬件升级及成本上涨,2款Pro型号势必加价,果粉最好要有心理准备。 Apple秋季发布会2023详情: 日期:2023年9月12日 时间:10:00am(温哥华)/1:00pm(多伦多) 地点:Apple Park 图片及资料来源:Apple 即看Apple iPhone 15系列传闻亮点↓↓ 如无意外,Apple将于下月举行每年一度的秋季新机发布会,果粉期待的新一代iPhone 15系列势成焦点。虽然离大日子尚有1个月,不过有关iPhone 15系列的外观及规格传闻已蜂拥而至,全线动态岛示人、钛金属边框、高倍潜望远摄、新颜色等消息甚嚣尘上,不少分析师、爆料者喻为是近3代升级幅度最大的新iPhone,为让果粉做好心理准备,以下整理网上传闻消息,看看新机12个值得重点留意的亮点。 iPhone 15系列分别有6.1吋iPhone 15、6.7吋iPhone 15 Plus、6.1吋iPhone 15 Pro及6.7吋iPhone 15 Pro Max。 今代iPhone 15系列全线采用动态岛设计,再非Pro版专利。 iPhone 15 Pro(右)应用了LIPO技术,令荧幕黑边收窄至1.55mm,比上代2.17mm幼得多。 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边框改用钛金属,边位由直角改成弧形,手感舒适度提高,同时有效减少指纹。 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加入浅蓝及粉红2种新色。 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主打酒红新色。 iPhone 15系列首度采用USB-C插口,正式告别Lightning,但只有Pro版支援USB 3.2/Thunderbolt 3。 传iPhone 15需使用具MFi认证的USB-C线才能以最高27W快速充电。 除了MagSafe,iPhone 15系列亦支援Qi2认证的15W无线快充。 传统静音掣将会消失,并由动作键取而代之,让果粉可自订成不同功能的快捷键。   iPhone 15 Pro系列率先用上3nm制程的A17 Bionic芯片,iPhone 15则升级至A16。 iPhone 15 Pro系列会采用潜望式远摄,光学变焦由上代3倍提升至5-6倍。 为迎接Vision Pro,iPhone 15系列将采用新一代UWB超宽频芯片。 iPhone 15系列传闻1:4款型号 2种尺寸 一如iPhone 14系列,即将登场的iPhone 15系列依旧备有4款型号,分别是6.1吋的iPhone 15、6.7吋的iPhone 15 Plus、6.1吋的iPhone 15 Pro及6.7吋的iPhone 15 Pro Max。 iPhone 15系列传闻2:全线动态岛设计 有别上代动态岛属Pro系列专利,iPhone 15系列将全线以动态岛设计示人,统一成为荧幕标准,换言之,自iPhone X起沿用多年的经典M字额终于退役。 iPhone 15系列传闻3:Pro版荧幕黑边超窄 尽管动态岛睇齐, iPhone 15 Pro版本看起来仍然与iPhone 15有别,事关有爆料者指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将首次在荧幕应用LIPO技术,即最早见于Apple Watch 7 Series的低注射压力包裹成型技术,令荧幕黑边收窄至1.55mm,比起上代2.17mm更幼,视觉效果更佳,若属实将是目前手机最窄边框的新纪录。 iPhone 15系列传闻4:钛金属机身 除了荧幕黑边更幼,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又会改用钛金属机身,相比沿用不锈钢的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不但强度更强,重量更轻,边框亦会加入纹理,并由直角改成弧形,手感舒适度提高,同时有效减少指纹。 iPhone 15系列传闻5:新色登场 每代iPhone均会有新色登场,iPhone 15系列也不例外,盛传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有多达7种颜色选择,包括浅蓝及粉红2种新色,而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主打新色将是酒红色。 iPhone 15系列传闻6:USB-C插口 为符合欧盟规定,iPhone 15系列将是首款采用USB-C插口的iPhone,正式告别Lightning,不过有传iPhone 15的USB-C加入了MFi制定标准,只有具MFi认证的USB-C线才能以最高27W快速充电。此外,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方支援传输速度更高的USB 3.2及Thunderbolt 3传输,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还是USB 2.0,即最高传输速度只有480MB/s。 iPhone 15系列传闻7:支援Qi2无线充电 除了改用USB-C,iPhone 15系列支援Qi2无线充电标准,MagSafe无线充电产品以外,配合Qi2认证的无线充电装置,亦可进行15W无线快充。 iPhone 15系列传闻8:动作键取代静音掣 iPhone 15系列机身上另一较大改动,是机侧的静音掣将会消失,取而代之是全新的动作键,从iOS 17 Beta代码流出,这个动作键可自订为不同功能的快捷键。 iPhone 15系列传闻9:3nm制程A17 Bionic芯片 按惯例,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将会升级至A17 Bionic仿生芯片,据了解此处理器采用最新3nm制程,性能比起4nm制程的A16 Bionic再有10%至15%提升,功耗则降低30%左右。至于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继续按部就班,只会升级至A16 Bionic,性能上追赶上iPhone 14 Pro。 iPhone 15系列传闻10:潜望式远摄镜 对于喜欢手机影拍,以及「追星」的果粉,今代iPhone 15系列相机升级绝对有令人换机的冲动,传闻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会升级至48MP,而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的48MP广角主镜,不但改用尺寸更大的1/1.14吋IMX903感光元件,日拍夜摄威力全面提升,还会首次用上潜望式远摄镜,光学变焦有望增至5-6倍,跟iPhone 14 Pro的3倍相比,远方景物可以拉到眼前,改进非常明显。 iPhone 15系列传闻11:新UWB超宽频芯片 为了跟明年初登场的头戴式装置 Apple Vision Pro有更好的连动,iPhone 15系列将会采用更强的新一代UWB超宽频芯片,性能及功耗比现有U1进一步改良。 iPhone 15系列传闻12:售价再创新高 面对通胀压力,加上Apple iPhone 15 Pro系列一次过改用钛金属机身、大底Sensor、潜望式远摄、3nm处理器,专家、分析师早已指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会大幅加价,比上代贵100美元至200美元 当中1TB版iPhone 15 Pro Max机价可能达1,800美元,再创iPhone机价新高。至于iPhone 15系列入场费则会跟上代一样,未有趁机加价。 资料来源:MacRumors、9to5Mac 订阅星岛网singtao.ca电邮快讯,每天可收到最快新闻信息: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订阅 CCUE YouTube 频道,查看更多吃喝玩乐、生活信息影片。 【看星岛*知天下】请立即下载「星岛新闻(加拿大版)」App: iPhone: 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 https://bit.ly/2Pe8anu
    time 1年前
  • cover

    大火的ChatGPT排名快“垫底”? 冤不冤

    今天,笔者无意中刷到一张图片。 据该图片显示,OpenAI的GPT-4在11个大模型中(第一名序号为0),已经排到了最后。还有网友配上了“GPT4:我的冤屈怎么诉?”的字样。 这不禁让人好奇,今年年初,ChatGPT爆火以后,其他公司才开始提大模型的概念。 这才半年多,GPT就已经“垫底”了? 于是,笔者想看看GPT排名到底咋样了。 测试时间不同 测试团队不同 GPT-4排第十一 从前文中图片上显示的信息来看,这个排名是出自C-Eval榜单。 C-Eval榜单,全称C-Eval全球大模型综合性考试测试榜,是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合作构建的中文语言模型综合性考试评估套件。 据悉,该套件覆盖人文、社科、理工、其他专业四个大方向,包括52个学科,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多个知识领域。共有13948道中文知识和推理型题目,难度分为中学、本科、研究生、职业等四个考试级别。 于是笔者查看了最新的C-Eval榜单。 C-Eval榜单的最新排名与前文中图片所显示的排名相符,排名前十一的大模型中,GPT-4排最后。 据C-Eval榜单介绍,这些结果代表zero-shot(零样本学习)或者few-shot(少样本学习)测试,但few-shot不一定比zero-shot效果好。 C-Eval表示,在其测试中发现许多经过指令微调之后的模型在zero-shot下更好。其测试的很多模型同时有zero-shot和few-shot的结果,排行榜中显示了总平均分更好的那个设置。 C-Eval榜单还注明了,大模型名字中带“*”的,表示该模型结果由C-Eval团队测试得到,而其他结果是通过用户提交获得。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这些大模型提交测试结果的时间有很大差别。 GPT-4的测试结果提交时间是5月15日,而位居榜首的云天书,提交时间为8月31日;排第二的Galaxy提交时间为8月23日;排第三的YaYi提交时间为9月4日。 并且,排名前16的这些大模型,只有GPT-4的名字加了“*”,是由C-Eval团队测试的。 于是笔者又查看了完整的C-Eval榜单。 最新的C-Eval榜单一共收录了66个大模型的排名。 其中,名字带“*”,也就是由C-Eval团队测试的,只有11个,且提交测试的时间均为5月15日。 这些由C-Eval团队测试的大模型,OpenAI的GPT-4排第十一,ChatGPT排第三十六,而清华智谱AI的ChatGLM-6B排在第六十,复旦的MOSS排在了第六十四。 虽然这些排名可以看出国内的大模型发展势头的迅猛,但笔者认为,毕竟不是同一团队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测试,不足以完全证明这些大模型谁强谁弱。 这就好比,一个班的学生,每个人的考试时间不同,答的试卷也都不一样,怎么能靠每个学生的分数比高低呢? 大模型开发者怎么说? 多家表示在中文等能力上超过ChatGPT 最近,大模型的圈子相当热闹。 又是百度、字节等8家公司大模型产品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又是其他公司相继发布自家大模型产品。 那这些大模型的开发者又都是怎么介绍自家产品的呢? 7月7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时代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以及风险”论坛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MOSS系统负责人邱锡鹏表示,复旦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在今年2月发布后,还在连续不停地迭代,“最新的MOSS已经能够在中文能力上超过ChatGPT。” 7月底,网易有道上线翻译大模型,网易有道CEO周枫公开表示,在内部的测试中,在中英互译的方向上,已经超越ChatGPT的翻译能力,也超过了谷歌翻译的水准。 8月下旬,在2023年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发表演讲时称,“讯飞星火大模型的代码生成和补齐能力已经超过了ChatGPT,其他各项能力正在快速追赶。当前代码能力的逻辑、算法、方法体系、数据准备已就绪,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算力。” 商汤近期的新闻稿中称,今年8月,新模型internlm-123b完成训练,参数量提升至1230亿。在全球51个知名评测集共计30万道问题集合上,测试成绩整体排名全球第二,超过gpt-3.5-turbo以及meta公司新发布的llama2-70b等模型。 据商汤介绍,internlm-123在主要评测中,有12项成绩排名第一。其中,在评测集综合考试中的agieval分数为57.8,超越gpt-4位列第一;知识问答commonsenseqa的评测分数为88.5,排名第一;internlm-123b在阅读理解的五项评测中成绩全部居榜首。 此外,在推理的五项评测中成绩排名第一。 本月初,作业帮正式发布自研银河大模型。 作业帮表示,银河大模型在C-Eval、CMMLU两大权威大语言模型评测基准的成绩。数据显示,作业帮银河大模型以平均分73.7分位居C-Eval榜首;同时在CMMLU榜单Five-shot和Zero-shot测评中分别以平均分74.03分及73.85分位列第一,成为首个同时在上述两大权威榜单平均分排名第一的教育大模型。 昨天,百川智能宣布正式开源微调后的Baichuan 2-7B、Baichuan 2-13B、Baichuan 2-13B-Chat与其4bit量化版本。 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称,经过微调之后的Chat模型,在中文领域,在Q&A问答环境,或者摘要环境里面,评价它的实际性能已经超过ChatGPT-3.5这样的闭源模型。 今天,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正式发布混元大模型。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称,腾讯混元大模型中文能力已经超过GPT-3.5。 除了这些开发者的自我介绍,也有一些媒体和团队对一种大模型进行评比。 8月上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所在团队发布了《大语言模型综合性能评估报告》。报告显示,百度文心一言在三大维度20项指标中综合评分国内领先,较优于ChatGPT,其中中文语义理解排名靠前,部分中文能力较优于GPT-4。 8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8月11日,小米大模型MiLM-6B现身C-Eval、CMMLU大模型评测榜单。截至当前,MiLM-6B在C-Eval总榜单排名第10、同参数量级排名第1,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排名第1。 8月12日,天津大学发布《大模型评测报告》。报告显示,GPT-4和百度文心一言相较于其他模型综合性能显著领先,两者得分相差不大,处于同一水平。文心一言已经在大部分中文任务中实现了对ChatGPT的超越,并逐步缩小与GPT-4的差距。 8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快手自研的大语言模型“快意”(KwaiYii)已开启内测。在最新的CMMLU中文向排名中,快意的13B版本KwaiYii-13B同时位列five-shot和zero-shot下的第一名,在人文学科、中国特定主题等方面较强,平均分超61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大模型虽然纷纷号称自己在某排名中居首,或者是在某某方面超越ChatGPT,但大多是在一些具体的领域表现优异。 另外,有一些综合评分超过了GPT-3.5或GPT-4,但GPT的测试是停留在5月的,谁能保证这近3个月的时间里,GPT没有进步呢? OpenAI的处境 根据瑞银集团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在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后,它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但ChatGPT的发展也不是那么顺利。 今年7月,有不少GPT-4用户吐槽,与之前的推理能力相比,GPT-4的性能有所下降。 有些用户在推特以及OpenAI在线开发者论坛上指出了问题,集中于逻辑变弱、更多错误回答、无法跟踪提供的信息、难以遵循指令、忘记在基本软件代码中添加括号,只能记得最近的提示等等。 8月,又有一份报告称,OpenAi可能处于潜在的财务危机中,可能于2024年底破产。 报告中表示,OpenAI仅运行其人工智能服务ChatGPT每天就要花费约70万美元。目前,该公司正试图通过GPT-3.5和GPT-4实现盈利,但是还尚未产生足够的收入实现收支平衡。 不过,OpenAI或许也有新的转机。 日前,OpenAI宣布,将于11月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 虽然OpenAI表示不会发布GPT-5,但OpenAI称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开发人员与OpenAI团队一起,提前一览“新的工具”,并且交流想法。 这可能意味着,ChatGPT已经取得了新的进步。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8月30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通过销售AI软件和驱动其运行的计算能力,OpenAI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内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今天,又有媒体报道称,本月晚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将推出一款和OpenAI共同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和摩根士丹利的银行家打交道的人,非富即贵。如果这款即将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给摩根士丹的客户带来不同的体验,对OpenAI来说,也许会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至于到底谁更胜一筹,不能光靠自己说,还得让用户来打分。我们也相信国内大模型一定会、一定能在各具体能力、综合能力上赶超ChatGPT。
    time 1年前
  • cover

    iPhone15将亮相!快充大跃进!却因3问题会减产

    苹果发表会即将在9月登场,剩下不到1个月就能看到iPhone 15 系列亮相,除了又被爆料客爆出改善1项功能可“超越Android”外,还有另一件忧心的事──传出新机iPhone 15系列可能会减产。 据9to5mac报道,iPhone 15全系列捨弃Lightning接孔改为Type-C ,更有业界人士爆料,iPhone 15充电 速度将大升级,iPhone 15部份机型(未得知是否仅限iPhone 15 Pro系列)将提供35W的快充规格,加上苹果官方去年推出了定价1690元的“35W 双 USB-C 埠小型电源转接器”,两者搭配之下就能“全速充电”,相当高效率。 对照以往iPhone 14系列,平价版iPhone 14最高20W 、旗舰款iPhone 14 Pro充电速度最高27W,若将 iPhone 14 Pro Max充满电大约需要2个小时。 相较于Android手机,Asus Zenfone 10 的30W、三星Galaxy S23 、Galaxy Z Fold5和Z Flip5的25W、Sony Xperia 1 V的30W,如今iPhone 15充电速度增至35W,确实进步不少。 外界也预测,iPhone 15系列将掀起换机潮,原本官方预估到今年年底将生产8300万部iPhone 15系列,但报道提到,分析师Jeff Pu却曝苹果官方后来将生产量下修至7700万部。减产的原因除了供应问题,iPhone 15 Pro系列使用Sony新感测器技术、钛金属设计、窄边框萤幕的技术等都会延迟iPhone 15的生产。 另外,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外传定价将比前代更贵,也会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导致需求下降。 苹果官方去年推出了定价1690元的“35W 双 USB-C 埠小型电源转接器”,若搭配快充速度达35W的iPhone 15,就能进行“全速充电”,相当高效率。(取材自苹果官网)  
    time 1年前
  • cover
    2年前

    只能用1年?小米手机品质差惹“脱粉潮”

    小米11品质问题登上热搜。(取材自官网) 小米手机最近因为“小米11”系列品质问题”被网友送上热搜,微博话题#小米11系列屡爆品质问题遭维权#的阅读数已高达1.7亿次,讨论次数超过2.4万次,评论区更是变成了米粉的“脱粉现场”。不少米粉纷纷表示,“再也不买小米了”,甚至有米粉吐槽,“雷总,小米手机只能用一年吗?” 新浪财报导,除了微博热搜话题下网友对小米的不满之外,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搜索“小米”,相关投诉量高到8万7050条。另根据新浪舆情通资料,在当前全网关键字云中,与小米相关的“品质问题”、“维权”等字眼格外醒目。 作为初代米粉的“阿辉”说,曾经买过小米1到小米7手机,当初之所以坚持买小米手机,一方面是被雷军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另一方面,当时的小米,也确实在用前沿的科技和硬体以及真诚在做产品,但他已经四年没买过小米手机了,虽然小米董座雷军一直在强调硬体,但几乎同等配置的华为(专题)手机,虽然价格偏高,但系统流畅度优于小米。 一边是不断强调转向高端的小米手机,一边却是在品质上频频遭受米粉的质疑,这或许也是让多位米粉最终选择脱粉的主因。 知名财经战略专家王权却分析,高端品牌需要深厚的技术支撑,目前小米晶片迟迟没有研发出来,供应链和核心技术均存在短板,强调硬体优势的小米,缺的仍是技术实力。 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则直言,小米的优势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综合的性价比,小米几乎没有推出过搭载自研领先技术的手机,这让小米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小米董事长雷军手持小米手机。(取材自微博)
  • cover
    2年前

    可惜!iPhone14侦测车祸报案:车上6人全惨死

    今年iPhone 14系列和Apple Watch S8等新品除了性能上的升级之外,还新增了专门的传感器,用来检测车祸。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Lincoln)发生车祸,一辆汽车撞树造成车上6名年轻乘客全数身亡,死者均为20多岁的年轻人。车上的人所用iPhone手机自动报警呼救,才知道发生意外。警方表示,这起严重车祸是他们近年来看过最严重的事件。   警方表示,2日凌晨2时15分左右,紧急部门接到报案,在林肯市靠近56街与Randolph街附近发生车祸,消防队和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发现一辆汽车撞到大树。 肇事黑色本田(Honda)Accord汽车内5名男子全数当场身亡,只有一名24岁女子还有生命迹象,虽然紧急将性命垂危女子送医,她仍在送医途中身亡。 5名死去男子包含22岁司机,一名23岁男子、一名21岁男子与两名22岁男子。 警方说,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在调查,不过通报这起车祸的是一支iPhone手机。手机侦测到车祸撞击后,在主人没有反应报案的情况下,自动发出警示呼救。侦测到车祸信息并且帮忙报案的手机,应该是属于24岁女子拥有。 警方虽然没有对外公开6名死者详细资讯,不过有家属向当地媒体证实,其中一名死者是22岁的强纳森(Jonathan Koch),家人十分意外。   Jonathan Koch 网上截图 死者家属及亲友在现场哀悼 林肯市助理警长莫罗(Michon Morrow)表示,这是他任职25年以来,记忆中当地所发生过最严重的车祸。 调查人员还未找到目击者,这增加了调查的难度。莫罗说,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确认事发原因,警方正研判所有可能原因,包括酒驾、超速或分心驾驶。 警方呼吁民众如有影片或相关资料,应联络警方。全部6名死者都是当地居民,警方正与家属联络。 近来新上市的iPhone 14系列,推出车祸侦测和卫星SOS紧急服务安全功能,若是侦测到发生严重车祸,手机就会发出警示呼叫。如果10秒之后无人响应也会自动拨打紧急联系电话,比如机主昏迷等情况。这吸引许了多网友进行实测。 虽然这次没能成功救下车上乘客,但iPhone车祸监测功能也让警方第一时间进行了救助,如果在一些没那么严重的车祸中,或许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救命作用。 苹果称,全新加速感应器可侦测车速急剧转快或减慢,高动态范围陀螺仪可监察车辆的大幅转向。苹果透过头撞、尾撞、侧撞及翻滚撞击的实验室测试,研发出先进的动力学演算法。气压计可侦测安全气袋弹出时所造成的气压改变。当驾驶时,咪高峰可辨识由碰撞产生的巨响。他们采用公开的车祸意外统计数据,令车祸侦测功能尽量精准。 另外,iPhone 14系列还有一项利用卫星的SOS紧急求救功能,让手机天线直接连接卫星,能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传送信息给紧急服务单位。 目前支持“车祸检测”功能的机型包括运行最新版iOS 的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以及运行最新版watchOS的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SE(第 2 代)和 Apple Watch Ultra智能手表。
  • cover
    2年前

    公然称“有豪车爱摸巨乳” 苹果副总裁惨遭开除

    布莱文斯大开女性玩笑称“我拥有豪车,我打高尔夫、爱抚大胸女士,且周末和重大节日还不用上班” 图 : TikTok苹果公司(APPLE)副总裁布莱文斯(Tony Blevins)近日被 TikTok 网红访问是做甚么样的职业才能有这样的超跑。不料,布莱文斯却大开女性玩笑称“我拥有豪车,我打高尔夫、爱摸大胸女士,且周末和重大节日还不用上班”。此影片惹怒了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布莱文斯惨遭开除。 布莱文斯当时坐在一辆价值 50 万美元的宾士麦拉伦(McLaren)里,却在镜头前大胆开著女性玩笑,此影片一出立刻在 TikTok 上吸引大批网友观看,同时被苹果员上报给公司。   据《 彭博社 》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库克与首席营运官杰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对此都相当生气,最终导致布莱文斯被革职。今 ( 2022 ) 年 8 月夏天,苹果共有至少 15 位女员工指控自己受到了性骚扰,但苹果却没有任何行动,人资部面对职员被性骚扰的指控,只在邮件里表示无能为力。因此,苹果的企业形象一度严重受损,遭受了网友的大肆批评。而布莱文斯的玩笑更是令苹果的形象一落千丈。 布莱文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 :“我想藉此机会向那些因我错误的幽默,而感到被冒犯的人真诚地道歉。”苹果为了尽力挽救公众对于该公司“厌女”、“职场性骚扰”的印象,选择失去一位不可或缺的副总裁。苹果员工表示他帮助苹果提高了利润率,并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得了核心技术。
  • cover
    2年前

    大开眼界!比梵塔黑还黑:它是世界上最黑的黑

    涂上Vantablack的铝箔,注意被涂黑的铝箔的褶皱程度和没有被涂黑的相同。图片来源:Surrey NanoSystems 世界上最黑的黑有多黑?你可能听说过一种名为Vantablack的涂料,号称是世界上最黑的黑。涂上这种颜料的物体,黑到只剩下轮廓。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人打破了他们的纪录,造出了比最黑还更黑的颜色。 当一切光线都归零时,我们便得到了黑色。理论上的纯黑色会吸收100%的入射光,将光全部转换成热。就像最白的白色能通过反射光来给房间降温那样,完美的黑色涂料也有不少用途。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了,NASA为了避免杂光射到镜片上干扰观测,就给镜筒涂上了他们能找到的最黑的涂料。 梵塔黑  2014年,Ben Jensen公开了他发明的超黑色涂料,在663纳米的波长上,这种材料能吸收99.965%的光。Ben Jensen随后将这一材料商业化,并将它命名为Vantablack,其名称来源于其特殊的结构“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 Vertically Aligned NanoTube Arrays,Vanta)。 传统的黑色材料最多只能吸收90%的光线,而这种结构能让入射光在微观结构间来回反射,最终被完全吸收——就像一整块金属可以反射光(想想古代的青铜镜),而金属在磨成粉之后却是黑色的。极端的黑色,本质上都是用材料的微观结构实现的。 为了实现Vantablack的微观结构,Ben Jensen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造这种材料。不清楚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商业化后,这种涂料的价格仍然十分昂贵——贵到根本没有卖给私人的计划。 当涂料黑到能吸收99.965%的入射光时,它就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当人们把Vantablack涂到雕塑上,雕塑上的任何结构结构、起伏都将消失,只留下了一个轮廓。英国雕塑家Anish Kapoor甚至因此直接买断了Vantablack的艺术使用权。 但王权没有永恒,Vantablack也不会永远霸占“最黑”的宝座。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就宣称,他们制造了比Vantablack还黑10倍的材料——意味着这种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新材料团队利用新的最黑涂料制造的艺术品《虚荣的救赎》,右侧是宝石涂上最新黑色材料的视觉效果。图片来源:Diemut Strebe 困住光线 对于最白的白,接近100%的反射率就是它最首要的特征。而Vantablack之类的碳纳米管涂料只是在颜色上实现最黑,在吸收这些光线之后,它只是把光能转换成了热能。今天有很多设备需要吸收尽可能多的光才能达成最佳效果,比如相机的光线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为了让设备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它们往往被设计的很薄,但材料本身的光吸收率又算不上很高。如果我们能让原本没那么黑的太阳能板、光线传感器变得更黑,吸收更多光,就能提升这些设备的工作效率。 显然,给太阳能板表面刷上一层黑色涂料不仅不能达成这种目的,反而会因为黑色涂料挡住了光,太阳能板完全无法发电(换成光线传感器则是没有信号)。十几年前,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群科学家就在纠结这个问题,他们在想如何才能让原本光吸收率不高的材料吸收更多的光。而在这个过程中,激光的产生过程给了他们灵感。 激光器中最主要的三个结构是泵浦源、增益介质和谐振腔。泵浦源会将增益介质中的电子激发到高能态,增益介质中的电子达到高能态后会自发辐射出光子。而这些光子一旦撞上其他高能态电子,就会诱导它向低能态跃迁,并释放出一个频率、相位、方向完全相同的光子,这被称为受激辐射,而它又能激发出更多完全一样的光子。而谐振腔则是两面互相平行的镜子,一面全反射,一面半反射半透射。这些光子在谐振腔的两面镜子间来回反射,每经过增益介质一次,激光就增强一分,最终从半反射半透射镜子那头射出的就会是亮度极高的光子束。 氦-氖激光器,中间闪光的部分就是增益介质,激光在其中不断反射得到增益,最终射到了纸上。图片来源:David Monniaux 如果把这个过程反过来,把增益介质换成吸收介质,再把光路反过来,让光束射到激光器里,不就能让光在不断反射之间被完全吸收吗?2010年,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真的实现了这种结构,并将其称为完美的光吸收器。相关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但是,这种结构并不完美。因为光线是通过一面半反射半透射的镜子射入谐振腔的,在光线刚开始射入谐振腔时,就有一部分光被反射掉了。之后,谐振腔里的光每接触到这面镜子一次,就会有一部分光线漏出来。 原本的光吸收器是不完美的,每次反射都会有一些光漏出来。图片来源:Science 377, 995–998 (2022) 上个月,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修复了这个漏洞,并将相关论文发表到了《科学》杂志上。他们设计的结构和原先的光吸收器基本相同,只是在其中加入了一组透镜结构。这组透镜结构能让入射光线沿着特定的路径返回,在抵达光线射入的那面镜子上时,它会和刚开始的反射光线重合,并产生相消干涉,抵消所有反射光。 新的光吸收器能通过干涉抵消反射光,从而吸收更多光线。图片来源:Science 377, 995–9(2022) 这样,就没有光线能射出去了,所有光线都会在来回反射中被吸收介质所吸收。研究人员表示,就算吸收介质原本只能吸收15%的入射光,这种结构最终也能让它吸收至少94%的光,在某些方向上,甚至能吸收98%的光。 虽然和黑色涂料99.995%的吸收率还是没法相提并论,但这种光吸收结构的使用价值则要高很多。光传感器、光学计算都需要提升特定结构的光吸收率,尽可能把微弱的光信号转换电信号等信息。 在这场比谁更黑的竞赛中,天文学家是不败的赢家。不管两种技术路线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可以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他们可以用黑色涂料消除不必要的散射光,避免杂光干扰;也能用光吸收结构让光传感器吸收尽可能多的光,实现更好的观测效果。 毕竟,这个地球上可能没人比天文学家更渴求黑夜了。
  • cover
    2年前

    一个辍学少年,让Adobe豪掷200亿美元

    " 在旧金山随处可见的由 VC 组织的社交活动中,Dylan Field 总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尴尬地自斟自饮。" 根据彭博社记者 Brody Ford 的描述,仅仅在 4 年前,这位 Figma 的创始人还未引起行业内的过多关注,尽管彼时他开发的付费产品已经开始服务微软等互联网巨头,但作为一款设计工具,有 Sketch 珠玉在前,Figma 的未来并不被大多投资人所看好。 更重要的是,在旧金山的一众创业者中,长着一张娃娃脸,顶着一头自然卷的 Dylan Field 看起来太稚嫩了,似乎也是最没有野心的那一个。 不过,这些都没有耽误 Dylan Field 和他创立的 Figma 缔造了今年软件行业中最大的神话。 前不久,Adobe 宣布将以约 20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线设计协作工具平台 Figma,该交易预计于 2023 年完成,这是 Adobe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图片来源:Inside Figma Adobe 的 CFO Daniel Durn 对此表示," 收购 Figma 将为公司开启一个新的增量时代,这个新的类别将推动公司未来十年的增长。" 但投资者们并不这样认为,在收购 Figma 的消息正式官宣当天,Adobe 股价随即下跌 16.79%,截至 9 月 20 日,这家公司的股价在四个交易日内从 369.57 美元一路俯冲到 291.06 美元。 二级市场大肆抛售的理由很简单:这桩交易实在缺乏性价比,这可能会让 Adobe 负债累累。要知道,在收购 Figma 之前,Adobe" 最壕 " 的手笔是斥资 34 亿美元收购 Macromedia,一家旗下产品矩阵包括 Flash 多媒体播放器、Fireworks 网络图形工具、Dreamweaver HTML 编辑器的公司。 相比之下,耗资 200 亿收购 Figma 就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了。 同样不看好这桩收购案的还有 Figma 的用户们。据彭博社报道,一位于伦敦的设计师 Ollie Barker 对此总结道: " 我的同事们认为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应该身着黑衣,因为我们刚失去了女王,现在我们又失去了 Figma。" 在她看来,Figma 成功的秘诀在于 " 与客户之间的深度绑定 ",双方通过即时的沟通与反馈让产品不断地保持更新,这家公司去年发布的在线白板类产品 FigJam 就是这一模式下的直接产物。 这种社区氛围对于古板、老旧的 Adobe 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行业内的许多设计师认为,被 Adobe 收购的 Figma 未来可能会泯然众人矣。 但创始人 Dylan Field 有自己的小算盘," 我们将保留我们的特点、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平台。" 在接受 Protocol 采访时,Dylan Field 对 Adobe 的收购做出了表态。 言外之意,Figma 将独立于 Adobe 成为后者的 " 自治之地 "。毕竟,作为一名甘愿 " 辍学创业 " 的天才少年,Figma 凝结了他十年心血。 风靡全球的 Figma,曾经的 Plan B 与大多数年少成名的创业者一样,Dylan Field 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在 LinkedIn 的论坛上,至今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 大学一年级的暑假,Dylan Field 作为实习生加入 LinkedIn,并完成了一个名为 "LinkedIn 向善 " 的项目,旨在帮助海地地震中的 NPO 组织迅速找到技能匹配的志愿者,该项目一度受到 LinkedIn CEO Jeff Weiner 的称赞。 LinkedIn 的实习经历在 Dylan Field 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两年后,在尚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Dylan Field 提交了 " 泰尔奖学金 " 的申请。这项由 PayPal 联合创始人 Peter Thiel 发起的奖学金被誉为美国教育史上最离经叛道的公益项目,它除了要求申请人必须有一个杰出的 idea 外,还必须要 " 同意辍学以追求创业目标。" Dylan Field 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内,图片来源:Bloomberg 有趣的是,起初 Dylan Field 申请的项目与今天的 Figma 毫不相干,是一个 " 无人机监控道路方案 ",泰尔奖学金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项目光是应对信息隐私委员会的审查,就足以把他们熬到白头,最终 Dylan Field 无奈放弃了它。 但此时的 Dylan Field 早已无心校园的学习,转头开始推进另一个方案: " 在实习期间,我每天都为使用 Fireworks 感到沮丧。为什么设计工具不能像 Google Docs 一样?所以我和 Evan Wallace(Figma 联合创始人)决定用 WebGL 在浏览器里创建一个云端的设计工具。" Dylan Field 提到的 Fireworks 是 Adobe 此前开发的设计工具,通常用于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编辑工作。 在后来的项目宣讲中,Dylan Field 补充道," 训练自己使用 Photoshop 等软件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工作。" 从这里不难看出,Dylan Field 开发 Figma 的初衷有两点:解决设计软件的共享问题,以及轻量化的问题。 因此,Dylan Field 为 Figma 构思的最初雏形是," 一个能够让用户在浏览器上进行方案设计的工具。" 在此之前,设计师想要在 Photoshop 或是 Sketch 这类本地化应用上得到方案反馈,其流程十分繁琐。比如在设计师完成初稿后,他需要做的是文件导出、打压缩包,然后发给客户或团队成员,如果后者需要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或批注,则需要重复这一过程。 与其他桌面端应用相比,Figma 的功能十分简洁直观 而在 Figma 上,设计初稿在 Web 上完成后,设计师仅需分享当前网页的 URL 链接,就可以让整个流程内的人员参与进来,并即时进行上述操作。 Dylan Field 的想法并不算多么超前,正如他自己所说,Figma 的灵感来源于 Google Dos 这个协同办公软件鼻祖,但在 Figma 诞生之前,没人能想到这个模式也可以适用于设计软件。 当然,开发一款基于云端的协作工具并不容易。在经历无数次的修修改改后,直到 2016 年, Figma 才上线了第一个正式版本。 初出茅庐的 Figma 最吸引新用户的点并不是它基于云端和轻量化等特性,而是它 " 完全免费 ",应该说最初的 Figma 完全是以 "Adobe 平替版 " 的形象获取了第一批用户。 个人用户的口口相传很快辐射到整个行业,紧接着同年的一桩收购案彻底改变了 Figma 的命运。2016 年底,微软收购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平台 Xamarin,并引入了一个 350 人的团队,该团队的设计师全部是 Figma 的初代用户,Figma 的 URL 链接也随着这个团队渗入到微软的工程师、营销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团队。 几年后,当微软设计和研究副总裁 Jon Friedman 评价 Figma 时,他表示 " 这个工具对我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 而在当时,Dylan Field 并没有急于商业变现,他始终认为扩大用户群体才是最核心的问题。直到有微软的工程师向他表示," 一款免费的软件看起来不太靠谱 " 后,他才决定在 Figma 上使用分级定价的策略。 这个策略一直保留到今天,对于个人用户和教育用户,Figma 完全免费,对于企业用户,Figma 则是根据人数收费。 Figma 针对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收费标准 这丝毫没有影响 Figma 的盈利能力,Adobe 的收购公告显示,Figma 的毛利率在 90% 左右,而且常年维持正的现金流。 当然,不能把 Figma 爆发式增长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商业模式,应该说 Figma 对于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以及社区生态的维护才是它把老牌设计软件挤下神坛的胜负手。 还有就是,至今仍未消退的全球疫情。 设计软件 OR 协作软件? " 如果没有 Figma,我们的设计方案不可能按时交到客户手中。"2021 年,设计师闫铭洋与好友在深圳南山区创办了 " 亦马品牌设计公司 ",前卫的设计理念让这家公司获得客户的频频青睐,但疫情的反复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 有些项目可能是多位设计师集思广益的成果,但在居家办公的状态下,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成本也被大幅提高,而 Figma 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信息差。" 闫铭洋对此的解释道,当他和搭档共同编辑一个项目时,两个人可以实现同步编辑,在同一张在线画布上,双方都可以看见对方的即时操作。 疫情期间,闫铭洋与搭档共同完成的设计 自 2020 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居家办公逐渐成为设计师们的日常工作场景,Adobe 的收购公告显示,仅仅在 2021 年上半年,Figma 的活跃用户就实现了翻倍。截至目前,Figma 在全球已经拥有 400 万用户。 未来,新冠疫情一定会结束,但留给设计行业的思维惯性并不会随之消弭,Figma 在设计师群体的工作中依旧会扮演主力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设计公司,真正放大 Figma" 协同操作 " 这一特性的其实是互联网公司。 对于产品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而言,即使想要掌握相对轻量化的 "sketch",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但利用 Figma,他们甚至可以直接看到设计师的每一步操作并给出意见,让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实时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成为可能。 因此,Figma 本质上并不是设计工具,而是一款协作工具。 在 Figma 的帮助下,互联网公司在 UI 设计与组件设计的效率被大幅提高,而这些行业设计师也会在 Figma 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与素材,后者再通过用户的反馈对产品进行修改,如此循环反复就形成了 Figma 早期的社区生态。 2021 年 2 月,Uber 的产品设计师 Dylan Dabbs 发表了一篇《我如何在 Figma 中以编程方式构建 256 个新的设计系统组件》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在一天之内通过 Figma 的 API 入口,以编程的方式 " 一键生成 " 数百个与 Uber 地图适配的徽章及标志。 使用 Figma Plugin API 创建框架并修改其属性 这篇文章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在惊讶 Figma 具备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之余,也开始审视起它的生态。 设计师闫铭洋向虎嗅表示,Figma 的能力非常齐全,集成了 Adobe Illustrator 、Sketch 等设计软件的绝大部分功能。" 当然,如果在专业领域,比如矢量绘图上,还是 Sketch 更具优势。" Figma 的强势表现也引起了行业内众多老牌厂商的警醒,首当其冲的就是 Adobe。 实际上,在 Figma 正式版发布的 2016 年,Adobe 也推出了基于云端的设计软件 Adobe XD,但在用户中的口碑,大概是这种吧: 图片来源:@Thomas Micheal Semmler Figma 被卖给了 Adobe?好消息是,Adobe XD 终于可以消失了。 过去 5 年,Adobe XD 的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增长,就连公司 CEO Shantanu Narayen 也不得不承认," 我们正在逐步缩减对 Adobe XD 的投入。" 但这并不意味 Adobe 会任由 Figma 肆意发展,因为这家创业公司已经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 Adobe 在 SaaS 行业中的地位。 2021 年底,UXTools 曾在设计师圈子中发起一项调查:"2022 年,你最想尝试哪些设计工具?" 结果显示,Figma 以压倒性的优势位列榜首。 如此强烈的市场响应,让 " 黔驴技穷 " 的 Adobe 最终决定为其支付一笔 " 难以拒绝 " 的报价。 Figma 和 Adobe,谁成就谁? "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 Figma 而非 Adobe。" 很难想象,一年前还坚定表示 " 独立自主 " 的 Dylan Field,在官宣 Figma 被收购后,连发了 9 条推特庆祝…… 图片来源:@Dylan Field 对于 Figma 而言,它似乎并不需要一座靠山,因为它的财务状况太健康了。Adobe 的收购报告显示:2022 年,Figma 的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为 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0%,NDR(净收入留存率)超过 150%,毛利率超过 90%。 这桩收购案能够达成的唯一解释就是," 他们给的太多了。" 也有媒体认为,如今的 Dylan Field 早已无心于 Figma,彭博社的一篇文章指出,Dylan Field 的妻子 Elena Nadolinski 是 Web 3 初创公司 Iron Fish 的创始人兼 CEO,Dylan Field 早有投身 Web 3 的打算。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Dylan Field 此前曾以 1.5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个抽着烟斗的外星人 CryptoPunk。今年,他把这个头像,曾经被他认为 " 有可能成为数字世界的蒙娜丽莎 ",卖成了 750 万美元的 ETH。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Figma 委身于 Adobe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结合过去 Adobe 收购公司的后续来看,Dylan Field 想要保持 Figma" 独立王国 " 的地位,可能也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会对 Figma 产生什么的影响呢?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一方面,Figma 的用户们对于本次收购十分抗拒,因为对于个人用户,以及小型设计团队而言,Figma 被 Adobe 收购后,他们将无缘这款 " 免费工具 "。 甚至已经有设计师为 Figma 想好了收费标准:Light 版每月 9.9 美元、常规版每月 19.9 美元、Pro 版每月 999.9 美元,虽有些夸张,但听起来倒是挺符合 Adobe 全家桶一贯的定价策略。 设计师们在论坛上单独开了一个 R.I.P. 专区来悼念 Figma …… 但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 Figma 的同类型替代产品,这些设计师与软件开发人员如果想要继续享受 " 团队协作 " 的便利,可能还是要闭眼吞下这颗苦果。 而对于 Adobe 的 CEO Shantanu Narayen 来说,本次收购案的落地终于了去了一桩心病。CNBC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2007 年,当 Narayen 接手 Adobe 时,该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光盘将软件出售到用户手中,但随着云计算领域的不断发展,软件行业内,SaaS 开始成为公司产品的载体,Narayen 说服了公司一众高管接受这个转变,通过密集的收购去拓展公司的云业务能力。 CNBC 认为,Adobe 如今能够豪掷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这正是当初 Narayen 力排众议实施转型的结果。 而在近些年,凭借 " 三朵云 "(创意云平台、文档云平台、数字体验云平台)逐渐成为全球最大 SaaS 厂商的 Adobe 也在逐渐提升旗下各平台的协作能力。去年 8 月,Adobe 就斥资 12.75 亿美元收购了新兴视频协作应用 Frame.io,后者已经成为现有 Creative Cloud 软件包的一部分。 因此,收购 Figma 可能不仅源于后者的潜在威胁,这个项目本身或许就是 Adobe 战略的一部分。 在收购消息传出后,Adobe 首席产品官 Scott Belsky 在接受 Protocol 采访时表示," 未来 Adobe 将会在 Figma 上搭载更多的功能,比如 Photoshop 上的图像编辑功能。" 不过,对于一款主打轻量化的设计软件,这大概率是设计师们不想看到的。
  • cover
    2年前

    iPhone 14 Pro“拍照”模糊 系统更新解决问题

    苹果公司今天推出iOS 16.0.2系统更新,修正有关iPhone 14 Pro与iPhone 14 Pro Max被用户发现在采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拍摄时,镜头出现异常震动,以致拍摄出来的照片模糊不清。 与此同时, iOS 16.0.2也修正其他问题,包括装置设定时屏幕“全黑”、应用程序之间copy & paste 时出现比预期更多的权限提示,以及重启后不能使用“旁白”功能。 再者,新版本iOS 16还解决部分iPhone X、iPhone XR和iPhone 11屏幕在维修后,触控输入没反应的问题。
  • cover
    2年前

    马斯克旗下机器人即将量产 太像人

    全球首富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又将震撼世界,不过这次的“作品”可能会让人类惊讶中带著些许疑虑与恐惧,因为实在太像“人”了。特斯拉的“人工智慧日”(AI Day)将于9月30日举行,届时马斯克将秀出特斯拉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不过,路透社报道,根据目前已知的规格与信息,已经让不少学者产生疑虑。 “工读生出来!”一年前,马斯克先行预告,特斯拉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当时,马斯克安排人类穿著“擎天柱”外装出场,因为外装太像人类,引起现场民众一阵惊呼。马斯克还订下日期,明年就会有原型产品面世。 一年后,马斯克说到做到,“擎天柱”机器人的原型产品就要出现在世人面前,不过这次没有工读生藏在里面了。 根据目前得知的规格,“擎天柱”机器人拥有人形外观,身高约173公分,体重约57公斤。马斯克为了消除人类对人形机器人“叛变”的恐惧,特别限制了“擎天柱”的能力,它的最快行走时速约8公里,只能扛起约20公斤的重量。如果“擎天柱”真的叛变了,就算是70岁的阿嬷都可以轻易打败它。 马斯克并规划,明年“擎天柱”就将量产,并优先配置到特斯拉旗下的生产工厂,专门负责具有危险性、单调,又重复性的工作,也就是人类必须做又不想去做的工作。 如果试用的状况良好,“擎天柱”除了工厂之外,也将升级改款推广到一般人类家庭。路透社报道,就如同马斯克的愿景一般,届时“擎天柱”可以帮人类割草、煮饭,照顾老人,甚至成为人类的“哥们”、“猫女”(catgirl)玩伴。如果愿景成真,人形机器人创造的经济效益将超过电动车,并扩及到全世界。 不过,专家质疑“擎天柱”是否真的能达成马斯克的期望。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机系统教授库克(Nancy Cooke)表示,“擎天柱”不能只走走路、跳跳舞,“只有展现出具备多样、非明确性指令的工作能力”,“擎天柱”才算成功。
  • cover
    2年前

    “Party结束了!” Meta和Google正在偷偷大裁员…

    Breaking: Facebook parent Meta has begun quietly cutting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staff as it looks to reduce costs by at least 10%,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plan say https://t.co/b2I0HI6AMO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September 21, 2022 据《华尔街日报》周三报道,面对增长停滞和激烈竞争,科技巨头们近来频繁谈论削减成本、暂停招聘等话题。但他们刻意回避了一个词:裁员。 据知情人士表示,Meta将通过部门的重组以及给受影响员工一个内部窗口来申请公司内的其他职位的方式,在不出现“裁员”字眼和发放大量解雇通知的情况下,达到减员的效果。 据了解该计划的人士称,这些减员预计将是进一步裁员的前奏,Meta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其成本至少削减10%。 知情人士说,虽然部分节省将来自管理费用和咨询预算的削减,但预计其中大部分将来自岗位减少。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该公司一直在削减其运营费用,但此前并未暗示将通过自然减员以外的方式减少员工人数。 Meta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规定,即岗位被撤销的员工如果在一个月内无法在内部找到新工作,就会被解雇。 从历史上看,通常只有被认为不受欢迎的员工才会被要求重新在内部找到新职位。但目前据受影响的员工和经理表示,声誉良好、绩效考核良好的员工也正被定期淘汰。 另外,同为科技巨头的Google要求部分员工如果想留在公司,必须申请内部的新工作。知情人士说,上周,Google要求其内部孵化公司 Area 120约一半的员工,90 天内在公司内部找到其他工作。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员工被裁员,Google通常会给员工 60 天的时间来申请公司的其他职位。 “The party is over”: How Meta and Google are using recession fears to clean house https://t.co/eA2Ao0qcMC — Recode (@Recode) September 22, 2022 今年3月,超过1400名Google员工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要求该公司将云计算部门100多名员工的60天找内部新工作的期限延长至180天,理由是“许多员工面临的转移障碍”。” Google发言人表示,近95%表示有兴趣留在公司的员工在通知期内找到了新职位。截至第二季度末,Alphabet拥有174,014名员工,同比增长20.8%。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6月份曾表示:“实际上,公司里可能有很多人不应该在这里。” 迄今为止,Meta股价在今年已下跌超过56.6%,截至周二收盘,该公司的市值自2021年9月以来已下跌超过6850亿元。 虽然对比起Meta如今的措施,Google的措施更具弹性,但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也下跌了近27.3%。 7月,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Google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放慢招聘速度,并敦促员工“更具创业精神”。 皮查伊在本月初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他希望公司的生产力提高20% ,但没有提供他将如何衡量提高的细节。
  • cover
    2年前

    摩通料苹果2025年将25% iPhone产量转至印度

    摩根大通分析员预测,苹果(AAPL)可能到2025年,会将iPhone的四分一生产量,转移至印度。   摩通预计,苹果由2022年底开始,将大约5%的iPhone 14生产量,转移至印度;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   该行还估计,到2025年,包括Mac、iPad、Apple Watch及AirPods在内的所有苹果产品,大约25%会在中国境外生产,目前,这个比例仅为5%。 苹果自2017年,通过纬创资通及富士康,开始在印度组装iPhone,至今一直在印度大举押注,这与印度政府推动当地制造业的政策相一致。 疫情阻碍了企业的供应链搬迁计划, 但随着限制放宽,包括苹果在内的企业,今年正重新加速这步伐。 由Gokul Hariharan牵头撰写的分析报告指出,“鸿海与和硕等台湾供应商,在迁往印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中长期看,希望苹果能够获得印度当地制造供应商的资格”。 根据彭博于9月初的一篇报道指出,印度的塔塔集团,正跟纬创资通进行谈判,希望可在印度建立一间合资企业,负责组装iPhone,因为苹果计划减少中国的生产。
  • cover
    2年前

    鉴定为真!官方承认GTA 6内容遭到泄露

    直播吧9月19日讯 R星发表公告,承认了《GTA》续作内容遭到泄露。官方表示并不希望下一作《GTA》是以如此的方式呈现在玩家面前,目前开发团队会继续游戏的开发,并在准备完善后正式对外公开。 相关阅读: R星已经做好了?疑似GTA6视频泄露 史上规模最大泄露案之一!《GTA6》大量源代码也被曝光
  • cover
    2年前

    路透:美国下月将再扩大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

    路透:美国将扩大对华出口芯片及设备限制。路透社资料图片 路透社引述多位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计划在下个月继续扩大对中国的AI芯片出口限制,并对半导体制造工具做出管制。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指出,美国商务部准备出台一系列规定,以整合最近给个别美国公司“通知信”中的出口限制。 今年早先,商务部致信三家美国公司,包括科磊(KLA)、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又译拉姆研究)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禁止他们未经许可向生产14纳米以下(sub-14nm)先进半导体的中国工厂出口芯片制造设备。 上述公司曾公开证实,他们收到了商务部的通知。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通知辉达(Nvidia,中国大陆译作英伟达)和超微(AMD),要求两家公司在取得许可之前,不得向中国销售数款AI运算芯片。 部分消息人士称,这些规定可能包括其他针对中国的行动。限制措施也可能被改变,规则发布时间尚未确定,可能比预期稍晚。 路透社解释,美国政府的这些“通知”(is-informed)信函,允许商务部绕过冗长的规定编纂过程,并迅速实施管控措施,但效力仅适用于收到公文的公司。然而,若将通知信中的限制编写成新规定,将扩大禁令范围。 这表示,其它生产类似技术的美国公司也可能受限,因此,出口限制可能将适用于那些在AI芯片领域,试图与辉达和超微竞争的公司。 英特尔(Intel)和Cerebras Systems等新创公司都瞄准了先进AI运算市场。英特尔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情况,而Cerebras则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这些规定还可能对含有特定芯片的产品做出限制。例如: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美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都含有辉达的A100芯片。 戴尔和惠普表示,他们正在关注情况发展,而美超微电脑尚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美国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拒绝对未来的行动发表评论,但表示“通常,我们希望通过监管调整,来整合在通知信中的限制”。 上周五(9日),一位商务部发言人拒绝对具体法规发表评论,但重申其正在“采取全面的方法来实施额外的行动??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包括阻止北京获得加强军事现代化的美国技术。 专家指出,美国政府的这项行动,是为了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并遏制北京的科技实力。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技术专家刘易斯(James Lewis)向路透社表示:“战略是遏制中国(中共),他们已发现芯片是一个咽喉点(choke point)。他们不能制造这些东西,他们不能制造生产设备。”
  • cover
    2年前

    中国4大电信:美国买的iPhone14不能在中国用

    ▲美国买的iphone14无法在中国使用。(图/翻摄自苹果发布会) 苹果将于16日开卖iPhone14系列,不少果粉已经在第一时间抢先预购,其中有部分中国果粉为了想要“省点钱”,选择从美国购买iPhone14。没想到中国四大电信营运商警告从美国购买iPhone14的用户,表示目前仍不支援eSIM。换句话说,就是“美国iPhone14可以买但不能在中国用”。 苹果于当地时间7日晚发表iPhone14系列新机,这次美国售价并没有调整,是为全球最低价。因此有不少果粉选择从美国购买iPhone14系列新机,再托亲友寄送或携带至国内。 但如果是中国的果粉可就要注意了,由于美国版本的iPhone14系列舍弃实体SIM卡,全面采用eSIM,所以在中国无法使用。中国四大电信营运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均表示“不支援eSIM业务”。 在美国购买iPhone14虽然有价格优势,但只能在有支援eSIM的国家使用,由于中国目前仍使用nanoSIM卡,所以在美国买的iPhone14在中国无法使用,想要省点钱的中国果粉和留学生可能要多加注意了。
  • cover
    2年前

    中国专利:弹射座椅车祸时将人弹到空中

    在经典的《007》系列电影中,主角詹姆斯·邦德改装过的座驾阿斯顿·马丁DB5有一个炫酷的功能:紧急情况下,座椅可以弹射,在电影里这一功能多次帮助詹姆斯·邦德远离水深火热的缠斗危机。 这一设计虽然炫酷,但更多是为了电影剧情需要,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量产汽车搭载这一技术。不过,最近,启信宝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汽车分离式弹射座椅及车辆”专利。 根据专利摘要,汽车分离式弹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连接机构、弹射机构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用于当接收到超过设定值的碰撞信号时,控制连接机构分开,同时还控制弹射机构将上部座椅向上弹射到空中。本发明可以使车内乘坐人员及时快速地离开发生碰撞的车辆,避免或者减少车辆在受到巨大撞击时的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启信宝 有网友提出质疑道:“把人弹射去哪里?首先得是敞篷车。” 图片来源:网络 但也有人说,要把眼光放长远,未来是飞行汽车的天下。还有网友直呼网络流行语:“芜湖起飞!”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一般而言,座椅弹射技术主要应用在战斗机上,当飞机遇难时依靠座椅下的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汽车而言,这项技术一直未能量产的原因有诸多复杂因素。比如,在地下停车场能弹射吗?弹出如果碰到高压线怎么办?弹射后如何安全着陆,是否会发再次发生碰撞?以及弹射座椅的成本问题和弹射后车辆维修费用等。 事实上,脑洞打开的专利不只是奇瑞,2016年谷歌就申请了一项类似于“把人粘在引擎盖上”的保护行人的汽车专利。原理是一旦汽车撞到行人,汽车前部将通过粘合剂涂层将行人牢牢粘在引擎盖上,以避免行人遭受碾压等二次伤害。专利介绍称,它的原理有点像是捕蝇纸,也有点像双面胶带。 图片来源: 美国专利商标局 对车企而言,这些专利可以看做是企业在研发上的技术储备,并不一定都会应用在量产车之上。但不得不说,抛开一些奇思妙想专利带来的“噱头”和热点来看,不少实用性的专利储备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车企的销量表现。 以奇瑞为例,其累计专利约在2.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近1/3,在汽车行业中位居前列。而在过去的8月,奇瑞控股集团销量约为14.2万辆,同比增长111%;今年前8个月,奇瑞控股集团累计销量约为74.9万辆,同比增长30%。今年奇瑞控股集团的销量目标是确保150万辆,冲击200万辆。而在去年,奇瑞控股集团全年的销量约为96万辆,尚未迈入“百万俱乐部”。 为了实现销量目标,奇瑞旗下的捷途、奇瑞及星途品牌都在加快产品的推出节奏。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9月7日,捷途汽车推出了今年最为重要的产品捷途大圣,该车型基于“昆仑”架构打造,动力提供了燃油车和匹配DHT系统的插混车型。新车共推出8款车型,售价9.99万~16.99万元。 “捷途今年预计可实现20多万辆的销量,明年我们一定要超过50万辆,奇瑞会为捷途提供最优先的资源保障。现在的挑战在于捷途的产能是不足的,我们后续会考虑如何将产能向捷途大圣倾斜。”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捷途大圣的发布会上表示。 而在捷途大圣上市的同一天,奇瑞品牌推出了艾瑞泽5 GT车型,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99万~10.89万元,新车的亮点在于动力搭载鲲鹏1.6T涡轮增压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高端品牌星途汽车的新产品投放节奏也正在提速。近日,2023款星途凌云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14.79万~18.29万元。同时,星途汽车还公布了星途凌云S CCPC冠军版的售价,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为15.29万元和17.29万元。按照规划,今明两年星途汽车将通过新产品投放形成“4+3+2”的产品矩阵,即4款燃油车,3款混动车型和2款纯电车型。 在三大品牌新车效应的带动下,尹同跃公开立下目标称:“9月,奇瑞控股集团销量计划冲击18万辆。”那么奇瑞申请的弹射座椅专利能否对其销量提供助力?业内将拭目以待。
  • cover
    2年前

    星链将支持iPhone卫星功能?马斯克称已与苹果谈判

    9 月 9 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四,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证实,其太空公司 SpaceX 与苹果已经就使用星链太空互联网支持 iPhone 卫星通信功能进行了谈判。 马斯克在推特上提到了这一潜在合作关系,他表示,两家公司已经进行了 " 充满希望的对话 ",并称苹果的 iPhone 团队 " 超级聪明 "。目前尚不清楚谈判是否仍在进行。 马斯克补充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手机软件和硬件适应天基信号,而不是让星链纯粹模拟蜂窝信号,那么从太空到手机实现闭环联系将会发挥最好的效果。" 此前一天,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在 iPhone 14 系列推出卫星紧急求救服务 Emergency SOS,这将允许 iPhone 14 用户在没有蜂窝网络的地区使用卫星网络连接紧急服务。 与此同时,美国卫星通信公司 Globalstar 在最近提交的监管申报文件中说,其已经与苹果达成合作协议,充当后者卫星通信功能的信号运营商。 这一合作关系为 iPhone 带来了诱人的前景,该设备不仅可以发送紧急求助信息,还可以通过星链在美国的网络死角地区高速上网。然而,马斯克表示,关键的挑战在于 iPhone 的设计,使其能够有效地通过星链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 今年 8 月份,SpaceX 和美国无线运营商 T-Mobile US 联合宣布,后者的手机用户将能够在没有蜂窝网络的地区接入 SpaceX 卫星以发送短信。这种合作依赖于 SpaceX 部署其星链卫星的升级版本。 不过,SpaceX 和 T-Mobile US 的服务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才会推出,而且它与苹果的卫星通信功能不同,因为其将允许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苹果周三表示,该公司的简短卫星通信服务仅用于向紧急响应人员发送求助信息。 此外,苹果的服务可与 "Find My" 功能整合,使徒步旅行者和探险者能够在 GPS 或蜂窝网络无法正常工作的地区共享位置。 苹果的卫星通信功能将于 11 月份推出,并承诺两年内免费。该公司也没有透露在最初阶段之后的收费标准。苹果承认,将向 Globalstar 的卫星基础设施投资数亿美元。T-Mobile 和星链的服务也都是免费的。 SpaceX 目前大约有 3000 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最近还称其已经拥有 40 多万订户。 现在,星链主要面向居民家庭以及移动中的船只和飞机提供互联网服务。这需要用户购买接收高速宽带所需的终端设备,这对便携或手持设备来说并不是很方便。然而,SpaceX 正在努力将星链扩展为移动卫星服务,能够向网络死角地区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目前尚不清楚星链移动卫星服务的消费者版本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是否需要购买额外硬件。但在周二,SpaceX 要求使用 1.6/2.4 GHz 频谱来为这项服务提供支持,而这恰好与 Globalstar 的卫星通信所依赖的无线电频段相同。 Globalstar 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但由于担心干扰问题,该公司可能会反对 SpaceX 的请求。尽管如此,SpaceX 决定支持 1.6/2.4 GHz 频谱,可能会让星链服务很容易扩展到 iPhone 14 和其他未来苹果机型上。 马斯克的公司从未与苹果合作过,尽管他确实在 2020 年证实,在特斯拉最艰难的日子里,他曾试图将公司出售给这家科技巨头。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 · 库克(Tim Cook)后来表示,他从未与马斯克探讨过这样的交易。
  • cover
    2年前

    后天预售!iPhone14惊艳亮相:槽点做成最大亮点

    苹果用每年数次的发布会,演示着一骑绝尘的发布会视频创意与制作能力,以及永不枯竭的创新产品矩阵。   今天(9月7日),苹果公司举办秋季发布会“Far Out(超前瞻)”,发布了一系列最酷炫的新产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亮点:iPhone、Apple Watch、AirPods Pro等。 首先,重头戏iPhone 14 Pro系列。 iPhone 14 Pro为6.1寸屏幕,iPhone 14 Pro Max为6.7英寸屏由于刘海缩小的改动,以及边框变窄,14 pro可以说是史上最大屏幕了!   并且,iPhone 14系列 的续航水平,要比前代高一截。iPhone 14 Pro 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23 小时,而 iPhone 14 Pro Max 的成绩是 29 小时。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升级——充满创意,并且十分优雅“灵动岛”(Dynamic Island)。 这次 iPhone 14 Pro 系列革新了一些产品形态,将存在多年的刘海,变为一个居中的“药丸”。让看上去的缺陷,变成了交互上的亮点。   灵动岛功能会以醒目的方式弹出音乐、赛事比分、FaceTime 通话等各种消息,让用户不必放下手头的事情,就能在手机顶部轻松地与 iPhone 交互。   总之,这是个潜力无穷的新功能,等着开发者去挖掘。   iPhone 14 Pro 采用Pro Display显示屏,峰值最高1600尼特,户外最高可实现2000尼特亮度,并且LTPO技术可让屏幕低至1Hz刷新率,常亮显示更省电。 iPhone 14 还支持全天候息屏显示,新的超视网膜XDR成为了所有智能手机中最先进的显示屏。 iPhone 14 Pro搭载A16仿生芯片,也是目前iPhone中最强的芯片,4纳米制程可实现每秒160亿计算。苹果称之为智能手机芯片的速度之王。 拍照方面,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 1200 万像素主摄,终于升级到了 4800 万像素. 并且采用第二代位移传感器。整体进光量更多,拍摄也更稳定。这次增加了2X选项,由4800万像素裁剪而出,能得到光学一样的画质。 1200万超广角镜头在拍摄微距样张时会有一定的提升。Pro 机型的闪光灯也得到了升级,方向也是亮度更高,光线更均匀。 摄像方面,最高支持4K30帧,支持电影模式。   不过iPhone 14 全系列四款机型最有价值的升级功能,被认为是卫星 SOS 紧急联络和车祸检测。 前者可以在没有 Wi-Fi 和蜂窝网络的地方,利用卫星通信发送求救信息和坐标;后者则能够检测用户是否发生了车祸,并在用户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启用 SOS 紧急联络。 这两个功能,一旦用到,那可能就是救命之恩。   iPhone 14 Pro共有4种颜色:深黑色、银色、金色、暗紫色。 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次在黑银金三色之外,新增的配色是暗紫色,前代的苍岭绿和远峰蓝配色没有了。 在加拿大,9月9日开始预售 iPhone 14 售价:$1099起 9月16日起发货 iPhone 14 Plus 售价:$1249起 10月7日起发货 iPhone 14 Pro 售价:$1399起 iPhone 14 Pro Max 售价:$1549起 9月16日起发货 存储容量最大可选1TB   苹果表系列 Ultra,8,SE   手表方面共三款,Apple Watch Ultra售价由$1099起,Apple Watch Series 8 售价由$529起,Apple Watch SE 售价由 $329起,除了Apple Watch Ultra9月23日才到货,其余两款9月16日公开发售。 Apple Watch Ultra是一个全新系列,是苹果公司通过数年研发到出来的,专为探索、冒险、耐力运动爱好者及专业人士打造的 Apple Watch。 也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苹果手表:最坚固的机身、最持久的续航、最强大的功能。 充一次电,可续航36小时。 在强光条件下也可看清屏幕,在风大的情况下,可以听得清电话。   全新三款手环,搭配钛金属+蓝宝石镜面,高级感爆棚。     针对不同探险活动和运动员群体,苹果还带来了三款全新表带:野径回环式表带、高山回环式表带和海洋表带。 从零下 20 摄氏度到 55 摄氏度高温,Apple Watch Ultra 都可以完美运行。 它还拥有一个 86 分贝的警笛功能,最远 180 米都可听见。 Apple Watch S8则关注女性健康,在监控女性经期方面还做了很大的突破,配合温度传感器提升测量精度,同时还支持体温监测,帮助女性估算排卵时间。 还可以提前检测到是否存在肌瘤、甲状腺、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血氧,血糖,心率等也尽在表中。   苹果手表也新增了车祸检测,搭载了精密的内部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各种常见车型发生碰撞的瞬间。 入门款的 Apple Watch SE 也得到了更新,拥有 Apple Watch S8 同款 S8 SiP 芯片、Apple Watch S4 同款外观。   AirPods Pro    至于唯一耳机的AirPods Pro 2,售价$329,9月9日开始预售,9月23日发货。 AirPods Pro(第二代)升级到了 H2 芯片:将聆听体验提升到全新高度。用苹果的话来说:“高音清脆纯净,低音深沉浑厚,声声生动悦耳”。 并且每个人的耳朵轮廓都不一样,优化声学通道,尺寸有4个,增加了XS型号。(XS-L) AirPods Pro(第二代)新增了触控操作,可以直接在耳机上调节音量,也能通过按下、长按来暂停音乐、接听电话、切换通透模式。 苹果公司称,主动降噪功能是原始 AirPods Pro 的两倍。 续航增加了 30%,单次续航长达6小时,搭配充电盒最长可达 30 小时。 怎么样,这次的产品有让你心动吗?你会考虑入手吗?
  • cover
    2年前

    加拿大电信巨头达成协议 再也不用担心断网了?

      7月份的Roger大规模网络中断,是不少人的噩梦吧!   毕竟,直接导致大半个加国瘫瘫痪,影响到数百万加拿大人!好几天没有工作的互联网连接了,大多数人甚至无法在紧急情况下报警,医院、银行、政府都受到影响。   好在,近日,加国主要电信公司在联邦指示下达成了一项协议,确保在再次中断时大家能够访问网络!     根据周三的联邦公告,为防止再次发生通信故障,几家电信公司已签署正式协议。     “截至9月9日,如果其中一家供应商面临重大网络中断,其他公司已承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以便加拿大人能够联系到亲人、拨打911并进行商业交易。”联邦工业部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说。   他补充到,在Rogers停电之后,几家电信公司收到了一份60天限期内的通知,要求Rogers和其他电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60天的限期内制定一个备份计划,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共同签署该协议的公司包括加拿大贝尔、布拉格通信、Cogeco通信、加拿大罗杰斯通信、萨斯喀彻温省电信、ShawCommunications、FreedomMobile、Tbaytel、Telus、加拿大Telesat、VideotronLtd.、XplorenetCommunications和ZayoCanada.   该协议基于三个支柱:强大的网络和系统、协调的规划和准备,以及加强问责制。   “7月8日的Rogers停电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确保类似的事情不会在未来再次发生,”Champagne部长总结道。“加拿大人应该得到强大、可靠和负担得起的电信网络。”   加拿大电信巨头终于达成协议,你觉得有用吗?
  • cover
    2年前

    苹果iPhone 14售价由$1099起

    万众瞩目的苹果新产品发布会Far Out (超越前沿) 刚结束,总共发布了四款手机(iPhone 14/14 Plus /14 Pro/14 Pro Max)、三款手表(Apple Watch Ultra、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SE)和一款耳机(AirPods Pro 2),最快九月九日(星期五)开始接受预订。 「果粉」最关心的第14代新iPhone共推出四款,iPhone 14(6.1 吋)售价由$1099起、14 Plus (6.7吋) 售价由$1249起、14 Pro(6.1 吋) 售价 $1399、14 Pro Max(6.7 吋)售价$1549,当中除了iPhone 14 Plus要到十月七日才到货,其余全部9月16日公开发售。 // 手表方面共三款,Apple Watch Ultra售价由$1099起,Apple Watch Series 8 售价由$529起,Apple Watch SE 售价由 $329起,除了Apple Watch Ultra九月二十三日才到货,其余两款9月16日公开发售。 至于唯一耳机的AirPods Pro 2,售价$329,9月23日开售。
  • cover
    2年前

    苹果发布会有甚么期待? 传或可拍8K影片加价100元

    苹果公司(AAPL)将于周三(7日)举行一年一度的产品发布会,推出其全新iPhone 14系列产品。 苹果的活动,以遥远(Far Out)为口号,会在加州的总部举行,并会透过苹果的网页及社交平台直播。 // 今年的邀请函以夜空为特色,星星组成了Apple的标志 ,这让一些人猜测,iPhone上的相机,将会进行甚么重大升级,以便更佳地进行夜间或远距离拍摄;但在典型的苹果潮流中,苹果一般在事前会很少提及,目的是要让人感到兴奋。 发布会在加西时间下午10时举行;正如大约10年以来,消费者普遍预期苹果会在9月份推出新iPhone手机。 市场预期苹果在iPhone 14上会大放异彩;有传言指,将会推出1款非Pro型号的6.7吋手机,这意味会提供大屏幕,但售价不会更高,同时,传言会放弃便宜的版本,因避免与iPhone SE作直接竞争。 根据观察家指出,iPhone 14手机的相机质素,可能进行重大升级,有可能可拍摄8K影片,若果预测准确,这可能是iPhone相机最大突破。 售价方面,有分析员估计可能会提高售价,Pro及Pro Max型号的售价,可能会较现有版本加价100美元。     另外,亦有传言指苹果可能会在新型号手机中,移除Lightning端口,并选择透过无线MagSafe的充电设计;亦有传言指,随着苹果转向eSIM的设计,部分美国型号手机,可能没有物理SIM卡插槽。 苹果除了公布全新iPhone手机外,亦会公布操作平台iOS 16的,这个全新操作平台,可以让用户个性化地锁机,iMessage功能亦有改善。 分析员预期,苹果会在10月份才公布全新iPad或Mac个人电脑;但有可能在本周三,同时公布全新,且市场十分期待的AR耳筒。 即使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早已推出折机,但预期苹果仍不会推出这类型的手机。
  • cover
    2年前

    NASA将于9月3日再次尝试发射登月火箭

    在美国巨型探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早前因故障推迟发射后,美国太空总署(NASA)决定于9月3日再次尝试发射。 美国太空总署官员表示,会提前启动冷却程序后,再在火箭注入燃料,相信可以解决问题。 搭猎户座太空船的太空发射系统高达98米,被认为是NASA建造的最强大的火箭。原定周一发射升空,执行阿尔忒弥斯一号任务,模拟载人环绕月球飞行,但火箭其中一个引擎的冷却系统出问题,令引擎无法达致适宜发射的温度范围。 此前报道,今年以来,美国的这项登月火箭发射计画几经波折,点火测试阶段因移动发射装置出现燃料泄漏等原因几次推迟。8月29日,在原定发射时间前约40分钟,发射因引擎故障被叫停。
  • cover
    2年前

    去了趟鄂尔多斯,发现中国唯一不会被卡脖子产业

    鄂尔多斯 始料未及,我们关于“零碳中国”以及“世界工厂”未来的畅想,其破局点居然不在长三角,也不在珠三角。 80米的风机桨叶、成片的光伏面板、灵活的储能系统、AI控制的微电网、碳管理平台、长达五百米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再加上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远景、隆基、华友股份、上汽红岩、华景新材料、红杉资本…… 当这样的产业园及其蓝图活生生出现在眼前,我的内心顿时就澎湃了起来。 在这座内蒙古腹地的“小城”,我突然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信心。 在中国人均GDP前十的城市中,有两座极为年轻的城市,一南一北。 南边的是深圳,1979年建市;北边的是鄂尔多斯,2001年建市。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城市不愧是人类文明集大成者,它们的存在似乎总能暗合某种冥冥之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深圳就不必说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承担着国家向“世界之中国”转变的先锋角色。 至于鄂尔多斯,如果你只注意到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它依然录得6%的GDP增速,财政收入接近80%的增幅,当我们以为它依然靠的是“羊煤土气”这老四样时,它却不动声色地展示了它引领工业未来的雄心。 如果说每一轮能源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那么,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我们在鄂尔多斯实地触摸到了新能源世界的大门。 在鄂尔多斯布局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认为,跟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绿色的工业革命,除了生产效率,还需要考虑人类和地球的永续发展问题。 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关键的要素是生产效率,效率背后是快速、无序的扩张,最后的结果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促使我们再思考,怎么能够更高效地让人类走向永续发展的路径。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是生产效率和永续发展的融合。 人们关于新能源的所有疑问,21世纪中国“3060”双碳承诺的愿景,大国博弈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在鄂尔多斯,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当新一轮能源革命扑面而来,中国已经稳稳站在潮头。在(世界强国共同瞩目的)新能源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几乎没什么地方还会让别人卡脖子。 一 这个夏季很热,很热。 从10日到18日,西班牙有510人死于高温,仅15日一天,就有123人死亡。 日本全国914个观测点中,有338个观测点录得有观测记录以来6月最高气温。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极端天气导致美国多家电力公司营运储备不足,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将面临大面积停电和产能短缺的风险。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43℃,每天都有数十只高空飞行的鸟类从空中掉落。 “前三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这个观点的质疑声近些年明显少了很多。 气候变暖对中国当然也是一大威胁,不过因为俄乌战争,俄罗斯仅靠石油就极大抵消了西方的经济制裁,中国的能源禀赋——石油天然气主要靠进口,也许更让国人心忧。 能源安全的压力,前所未有。 现在,新能源可以被列为一个正式选项了。 经过这么多年技术积累和升级,今天中国的新能源已经做到了可以兼顾“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效率”。 在鄂尔多斯,我们看到,中国新能源的体系化,打破了风电、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壁垒,构建一个宏大、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并且把新能源和新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成为最终得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第一个“远景零碳产业园”,我们对新能源昂贵、不稳定等等疑问,都有一个答案。 我们即将迎来一场经济大变革,中国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超越了欧美日。就拿新能源四大赛道(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来说,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5月19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了“2021年全球风电整机商十五强榜单”,10家中国整机商入榜,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中国海装、东方风电、中国中车、三一重能、联合动力。 除了风机军团,中国还有打败全球无敌手的光伏军团、储能军团和新能源汽车军团。 6月10日,由365光伏、365储能及智慧能源发起并主办的“2022全球光伏2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除了2家美国企业和1家韩国企业,剩余的都是中国公司。 在打下风电和光伏天下之后,中国军团又把火力对准了电池市场。 根据国际机构SNE Research的调查,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On、三星SDI、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十强里面,中国势力就占了六席,这就叫“碾压性优势”。 比起风电、光伏和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有看点。根据2022年6月的销售数据,全球新能源十大畅销品牌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除了引领全球市场外,我们更关心的是有没有掌握核心科技。 其实,在诸多领域,中国的表现都不算差,涌现了一大批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比如说“5G标准制定者”华为、“健康码发明者”腾讯、“亚洲云计算一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播种者”百度。 在这批行业领军企业的助攻下,中国搞出了三张王牌,一是比欧洲和日本更强烈的“创新创业文化”,二是可与美国媲美的“工程师红利”,三是比美国更齐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链。 超级丰厚的“家底”,让中国有了与欧美赛跑的底气。 只不过,前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只是追随者,但新一轮的绿色工业革命,我们有机会做领跑者。 二 不要觉得,新能源只是一个噱头。 当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30·60”宣告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国家的庄严承诺。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承诺背后,中国有自己的底牌。 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凝练成6个字,“先试点后推广”。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建设者们以“拓荒牛”的精神开拓创新,拉开了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序幕。 1994年,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同意,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在苏州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园区,为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下了好样板。 …… 在运动年代,试点会出现在政治权力相对真空的地方;在全球化的时代,试点会出现在和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而零碳经济体系的建立,由于是非常新的事务,它要求的则更多。 第一,这座城市有足够丰富且容易获取的清洁能源,这是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新工业体系的基础。 第二、这座城市的土地面积大、人口总量适中。像厦门这样小的城市,是没有足够的工业土地来做实验的。像上海这样人多的城市,绝对挪不出多余的清洁能源。 第三,这座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差,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果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底子很弱,是无法在短期内建好一座现代工业园的。 第四,这座城市有雄厚的财力做保障,地方干部要目光长远,有雄心壮志。 这些,鄂尔多斯全都有。 鄂尔多斯的面积有8.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多万,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高达491.6亿,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从政府层面看,不管是内蒙古自治区,还是鄂尔多斯市,都把“双碳”工作列为重中之重。 如果有一家企业可以提供端到端的零碳技术解决方案,那么鄂尔多斯的零碳试点,或许就会水到渠成了。 中国第一座零碳产业园在鄂尔多斯基本落实,用时仅一年多。 只有身临其境,恐怕才会体验到进化之美。 长达500米的动力电池生产线,覆盖从电极、电芯、模组到pack全工序核心技术,常年保持恒温、恒湿、超高洁净度的环境,采用工业4.0标准设计落地。 这样的生产线从开建到投产用时仅一年。鄂尔多斯速度,一点都不比当年的深圳速度慢。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下面这个颇具未来感的半封闭建筑物。据介绍,这是给电动卡车换电的换电站。 司机朋友说,换电流程非常顺畅,只要四分钟时间,跟以前加油差不多,而且更干净,没有难闻的汽油味。 与此同时,远景也把“零碳全家桶”(智能风机、分布式光伏、智慧储能、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等等)都一同搬进这个产业园,为电池制造提供了100%清洁能源的基础。 未来,伴随着国际上碳关税大棒的步步紧逼,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会选择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安家”。 目前, “中国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中国氢能产业龙头”美锦国鸿、“中国卡车龙头”一汽解放和上汽红岩,“中国锂电材料龙头”华友钴业已经或即将入驻。 伴随着“中国风投龙头”红杉资本等行业巨头进驻,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会逐渐形成从科技龙头牵引、独角兽研发、制造、金融筑基、产业化落地一整套的内循环系统,生生不息。 远景零碳产业园已经成了当地新的金字招牌。内蒙古自治区前后两任党委书记,石泰峰和孙绍骋,过去两年多曾先后6次调研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时刻关注零碳产业园的发展。 鄂尔多斯市政府连续举办了两届零碳产业峰会,向全世界推介零碳产业园模式。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规模如此宏大、产业链如此复杂,真的能做到零排放吗?” 走访过程中,远景科技集团的工作人员微微一笑,掰着手指头跟我们算: 在源头上,园区可以做到100%的绿电——80%来自自发自用,20%来自电网绿电交易。来鄂尔多斯这几天,你也能感受得到这里的风力和太阳能有多强劲。远景的看家本领就是做风力发电,零碳产业园又引进了以隆基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链。 为了削峰填谷和优化用电收益,远景还在产业园区内布局了多种储能系统,例如短时储能方面,用电化学储能,长时储能方面,可以利用绿电制氢结合液化空气。 在用电侧,远景方舟能碳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实时碳足迹监测,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同时可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直通外部的绿色权益市场采购绿电、绿证(I-REC)、碳汇、CCER等碳信用。 根据远景的规划,到2025年,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助力鄂尔多斯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 过去,中国地方招商引资关键看能不能给当地带来就业和GDP,核心诉求是存量增长;而零碳产业园给鄂尔多斯打开的是新的想象空间——它拉动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产业链;它不只解决当地就业,更将高素质人才通过产业升级吸附到鄂尔多斯。 今天,不能对全国人才产生虹吸效应的项目,都称不上好项目。 三 纵观能源发展史,能源体系的每一次重构都释放出推动经济效率提升的巨大力量,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是主角。煤炭能量密度比木材更高,且储量丰富,人们可以以低廉的成本为蒸汽机提供动力,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大规模远距离贸易成为可能,也加速了处于供应链每一环节的产业的发展。 所以,靠近煤炭产地的曼彻斯特率先进入了“蒸汽时代”。曼彻斯特所在的英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是主角。张雷在8月9日召开的鄂尔多斯零碳峰会上表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作为重要的形式进一步摆脱蒸汽机驱动的铁轨交通及各种庞大设备的约束,内燃机以轻型、灵活的形态走向千家万户,从汽车到各种生产设备,这背后没有石油助推,很难真正展开。 张雷认为,石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的不仅是燃料,还扮演着新材料的角色。有机化学、塑料包括氨肥、化学纤维等庞大的化学产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 所以,石油产业中心休斯敦率先进入了“电气时代”。休斯敦所在的美国,成为20世纪头号工业强国。 当解决了能源动力问题后,人类又想通过改变信息控制方法来提升工业效率,于是发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所以,掌控了计算机的硅谷率先进入“信息时代”。硅谷所在的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关键的要素是效率,但是这个效率的背后,是快速、无序的扩张,最后会发现有了风险,如病虫害增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热带雨林消失、生态多样性减少、传染病扩散等等。 人类文明如果还想延续下去,就必须进行一场以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 张雷指出,绿色工业革命不是随机、单点发生的,它必须需要一个摇篮、平台和基石,把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零碳产业园就是这样的摇篮、平台、基石,把可再生能源技术、数字智能、生物合成技术这三大关键生产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探索者。 根据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逻辑推断,全球首座零碳产业园的诞生地——鄂尔多斯,很可能成为“零碳中国”的策源地和始发站。 已建成的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一座遥居内陆的北方小城,率先踏上了产业进化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或许是过去一千年以来的第一次。 自唐以来,中国经济重心因为气候、运输、资源等等要素的变迁,一直都是在由北向南迁移。 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 伴随着新能源的度电成本甚至已经低于水电、火电,储能技术的一日千里,微网调控技术的精进……新能源技术已经初步展示了逆转这一持续了千年发展逻辑的可能。 张雷表示,远景的使命就是要让零碳产业园——这个中国的原创产品、原创标准走向全球,能够同更多的伙伴成为绿色工业革命重要的推动者。到2030年,远景将携手合作伙伴,建成100个零碳产业园,实现全球每年10亿吨的碳减排。 前三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和美国的领先地位。中国能否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答案,正从大西北开始书写。 —————— 参考资料 1、《颠覆质疑!特高压技术美日俄全失败,中国科学家却突破了核心科技》,华商韬略,2022.06.20 2、《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18位农民曾签托孤“生死状”》,新京报,2018.04.02 3、《新能源不是20年前的房地产》,中国经济网,2022.06.30 4、《开启绿色工业革命》,远景科技集团,2022.08.09
  • cover
    2年前

    重返月球 NASA“阿尔特弥斯一号”因这个推迟发射

    因引擎故障,原定周一的火箭发射推迟。这是美国航天局50年前踏上月球之后的又一次庞大的登月计划。建立月球定居点作为迈出的第一步,"阿尔特弥斯 "( Artemis )的使命是开启人类立足太空的尝试。 "阿尔特弥斯一号 "试验飞往月球的计划暂推迟 2030年代将成为人类不仅去月球,而且还可能去火星开辟定居点的十年。8月29日将发出开启信号,由美国航天局所属的"阿尔特弥斯一号 "做首次无人飞行,成为自1972年 "阿波罗17号 "使命以来人类再度落地月球的第一步。不过,周一的计划因引擎出现故障而退出。 殖民月球对探索火星具重要意义,因为,宇航员可将月球表面作为前往那个红色星球的漫长旅途的中继站。根据 "阿尔特弥斯 "使命合作伙伴--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的说法,阿尔特弥斯计划将展示过去五十年空间探索发生了何种变化。 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使命 1972年以来人类做了不少事情:目标更宏伟、技术上长足进展。"阿尔特弥斯使命"的目标是,2025年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在随后若干年在月球上建起一永久定居点。欧洲航天局工程师施卢茨(Jürgen Schlutz)对德国之声解释说,"初期阶段,人类将只在月球上逗留一星期,但随着使命的进展,会在月球上停留一两个月,最终建立永久定居点。" 在使命框架内,女性和有色人种将首次登上月球。 什么是 "阿尔特弥斯 "计划?  今天的发射是计划到2028年的总共6次 "阿尔特弥斯 "登月使命的第一次。 "阿尔特弥斯一号 "使命属于安全测试,它所使用的"猎户座"( Orion )飞船不载人,不过,其后将是载人使命。 作为振兴太空旅行努力的一部分,"阿尔特弥斯 "工程于2017年启动。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以及其另外几个国家空间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施卢茨说,"我们希望人类能继续探索太空。月球是我们最近的邻居,拥有资源和可用于人类科研的其它功能。不过,对我们来说,'阿尔特弥斯'使命的意义主要是,让人类先在太空立足。" 美国宇航局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命名该计划: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当地时间8月29日上午7:30,阿尔特弥斯一号 "猎户座 "航天器将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中欧时间下午2:30)升空,前往月球。它将在太空飞行26至42天,直到溅落太平洋、重返地球,它将至少有6天在遥远的月球轨道上移动。 对未来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测试   施卢茨告知,此次太空飞行的目的是测试 "猎户座 "和太空发射系统的安全性,以为未来的载人使命做准备。他指出,"阿尔特弥斯"工程旨在使人类重返月球。"阿尔特弥斯一号'使命是测试运输系统,使之成为可能。他解释说,"猎户座"飞船是一个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配备有太阳能电池板和自动对接系统--以及主要和次要推进器,将航天器带出地球轨道,并将其引向月球。他称,欧洲航天局与空客等欧洲企业一起,在此次太空使命的开发技术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指出, "猎户座 "可容纳6人,但 "阿尔特弥斯一号 "使命上将只有两名"乘员":两个配置辐射传感器的人偶"赫尔加"( Helga )和"佐哈尔"(Zohar)。 猎户座飞船由数个国际伙伴合作开发    首批人类何时能在月球上生活?  "阿尔特弥斯" 工程的远期目标是人类"殖民"火星。施卢茨表示,月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火星探索者的某种前哨站。首个月球登陆点--"阿尔特弥斯 "大本营--将在本十年末建成。中国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也计划在2030年代初在月球上建起本国基地,作为国际月球研究站。"阿尔特弥斯 "大本营将有能力支持长达2个月的科研使命,并将被用作优化技术和生活条件的空间站。未来,宇航员将能在不到一周时间里飞抵。想到200年前探险家们从欧洲到美洲需时4星期,这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欧洲航天局材料学家考利( Aiden Cowley )告诉说,月球上将测试可用于在其它星球上生活所需的系统和技术。他解释说,"月球上的生活条件是很恶劣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保护宇航员免受辐射。我们在探索创建居住模块,其外皮是雷公石(月球尘埃),以屏蔽这种辐射。" 他透露,资源管理、防辐射和能源获取系统也在月球上测试,然后用于火星。前往火星需要6个月,由此,月球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抵达的试验场。他说:"我们无法在需要新工具时打电话,但3D打印机可帮助我们使用月球上的材料打印出工具和其它物件。" 这艘无人驾驶飞船将绕月球飞行一到两次
  • cover
    2年前

    美国今称重量级重返月球 未来目标是这个

    美国今称重量级重返月球 https://t.co/4Jf9Ic7wzs pic.twitter.com/htgCfqjsM3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August 29, 2022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倒计时。阿特米斯计划的第一枚巨型火箭将于当地时间周一上午8点33分左右,巴黎时间下午14点后起飞。尽管这一次试飞并不载人,但美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而且要驻留在月亮上。 最后一次阿波罗升月任务50年后,美国今天重返月球。据本台在卡纳维拉尔角的特约记者大卫-汤姆森报道称,在当地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有很多兴奋点,SLS火箭骄傲地矗立在39B发射台上,准备起飞前往月球。根据天气情况,发射有两个小时的时段选择。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发射场一直在下雨。如果下雨继续,就会妨碍升空,发射将不得不推迟到9月2日。在此期间,数十万美国人带着他们的露营车、烧烤架和折叠椅都聚集在路边,翘首观看发射场火箭升空奔月情况。 这枚火箭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在98米高的顶端,是美国与欧洲联合建造的猎户座太空舱。欧洲航天局参与建造。法国工程师菲利普-贝尔特(Philippe Berthe)解释说:猎户座是一种为绕月飞行并搭载宇航员而建造的飞行器,未来四名宇航员将能够前往围绕在月球周围而建造的名为Gateway的空间站。贝尔特为此次火箭升空奔月工作了11年。 未来升月,法国明星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显然是一个候选人。他在现场告诉法广RFI说,"每个人都明白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特殊性。我们要去月球。第一次登月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今天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登月。我们要安顿下来,我们要在月亮上呆得更久,我们不只是要插上旗子,我们还要建立一个月亮基地,确保永久存在。所以这真的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冒险。" 美国女太空宇航员香农-沃茨Shannon Watts已经执行了六次太空任务,她几乎在太空中度过了一年的时间。57岁的她是美国宇航局最有经验的宇航员之一,当被问及阿特米斯任务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非常令人兴奋!。把人送上太空总是很好的,但当我们把全人类的代表送上太空时,那就更棒了! "我们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时,那时我才四岁。去到那里一直是我童年的梦想。” 但是从1969年到1972年,阿波罗任务曾先后把12人送上月球。50年过去了,太空正变得更加“女性化”。2025年,阿特米斯的目标是首次将一名女性送上月球。美国女太空宇航员香农-沃茨Shannon Watts说,“这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但不仅如此。它向年轻女孩展示了什么是可以做到的。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提供楷模榜样,让她们知道自己将来能成为什么的目标。” 美国这次升月任务的名称 "阿耳特弥斯 "是为了呼应 "阿波罗 "计划,该计划在1969年至1972年期间多次升空登月。阿耳特弥斯在希腊神话中是阿波罗的孪生妹妹,是与月亮有关的女神。
  • cover
    2年前

    苹果9月7日举行发布会 预料公布全新iPhone

    苹果公司宣布,将于9月7日下午1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估计,苹果会在当天公布全新iPhone。 发布会是透过网上直播;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苹果一直举行虚拟预先录制的发布活动;且会邀请部分人士到位于加州的Cupertino园区参观。 苹果亦有可能在活动中,宣布全新的Apple Watch及AirPods。 据报道指出,苹果亦准备推出全新Mac电脑及iPad;但有时会在10月份的单独活动中宣布。 市场预期苹果将会发布1款可能被称为iPhone 14的全新iPhone;新设备将配备经改良的相机镜头,至于更昂贵的iPhone 14 Pro版本,可能在显示屏顶部,有1个较小的药丸形切口,与目前iPhone的「缺口」相比,将包括常亮显示屏。 分析员密切关注苹果新产品的售价,以了解该集团是否在供应链不稳及高通胀的情况下加价。 苹果亦可能发布全新Apple Watch,可能被称为Series 8。 根据彭博通讯社于7月的报道指出,苹果将计划发布更昂贵、更坚固的「专业」版本Apple Watch,可能会加入体温传感器,以探测睡眠及生育状况。 苹果一般会在9月份的活动后,发布适用于iPhone的全新版本iOS;今年,该软件包括自定手机锁屏功能,及取消发送或编辑iMessage的功能。
  • cover
    2年前

    回国仅需5小时,票价感人!80乘客将体验超音速

    定居北美,回趟国随随便便就是10余小时的飞行时间,想想就觉得是种折磨。 试想一下,要是有架飞机,可以把飞行时间缩短一半甚至更多,让你从温哥华到北京,或从多伦多到北京、上海等地仅需5个小时,是不是做梦都会笑醒?要知道,今天北京到上海的高铁还需要5个多小时呢!而超音速飞机,竟然在同样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飞跃半个地球! 说到底,仍就是科技改变生活,喊了很多年、令万众瞩目的超音速飞机,今天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据路透社报道,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正式宣布:已经决定从Boom超音速公司,购买20架超音速Overture飞机,还有另有40架的购买选择权。   据悉,每架Overture超音速飞机售价高达2亿美元!   目前,美国航空已为最初的20架飞机支付了不可退还的押金。 而根据协议条款,Boom在交付任何Overtures之前,必须满足行业标准对操作、性能和安全要求,以及符合美国航空的其他惯例和条件。 这也是Boom公司在过去两年中接到的第二份订单了,United Airline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去年购买了15架超音速飞机。 据说日本航空公司也要买,已预购20架。 如果一旦投入使用,Overture的载客速度,预计是当今商用飞机速度的两倍。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世界最快客机即将投入民用,超音速旅行新时代终于来了!“超音速旅行,将是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航空首席财务官德里克·科尔(Derek Kerr)在宣布订单的声明中说。 而Boom首席执行官布莱克·肖尔则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乘客希望乘坐更快、更方便、更可持续的航班,这就是Overtur超音速飞机能够实现的目标。” 就在最近几天,在Farnborough国际航展上,这款超音速客机,已经惊艳亮相: 据悉,这款名为Overture的超音速飞机,已经经过2600万小时模拟软件设计和测试、五次风洞测试和51次完整设计迭代,将使用100%可持续的绿色航空燃料 (SAF)。 什么是超音速飞行? 超音速飞行是指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音速,在6万英尺(18,300米)的高度中,这意味着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660英里(1,060公里/小时)。 而一般客机飞行速度大概是每小时飞行560英里(900公里/小时),今天我们谈的这款超音速飞机预计将达到每小时1,122 英里(1,805公里/小时)——也称为 1.7 马赫。 据悉,Overture 超音速客机已经过 2600 万小时的设计和测试,很快就将使用 100% 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以 1.7 马赫的速度在海洋上空载客试飞,有 68-80 名乘客搭载该客机穿梭飞行近 5000 英里。 来看看官网列出的一些预估时间对比: 洛杉矶-首尔: 6小时45分钟(现12小时45分钟) 新加坡-迪拜: 4小时(现7小时) 纽约-伦敦: 3小时30分钟(现6小时45分钟) 东京-西雅图: 4小时30分钟(现8小时30分钟) 洛杉矶-悉尼: 8小时(现14小时30分钟) 巴黎-蒙特利尔: 3小时45分钟(现7小时15分钟) 马德里-波士顿: 3小时30分钟(现7小时30分钟) 旧金山-东京: 6小时(现10小时15分钟) 那么,根据以上数据可推算出,从美国或加拿大西岸飞到中国,飞行时间大约在5小时左右。 票价非常感人 根据计划,这款超音速飞机将于2025年推出,并在2029年搭载首批乘客。 Boom在上个月已经公布了Overture的最终生产设计,预计每架飞机可搭载最多80名乘客,航程范围为4250海里(7871公里)。 目前有消息显示,建议票价是5000美元一张。尽管一直以来搭乘超音速飞机都被视为一种奢华的旅行方式,票价比普通喷气式飞机的头等舱座位还要贵。但现在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价格真的很感人了,起码从目前情况来看,随便一张回国机票,都差不多这个价了…… 就是不知道,谁有幸能成为这第一批“尝鲜”的幸运儿呢?你可否愿意挑战一下呢?
  • cover
    2年前

    Tesla下月初加价 全自动驾驶系统涨至1.5万美元

    Tesla(TSLA)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售价,将提高至1.5万美元,9月5日起生效;即北美的Tesla车主,购买全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将提高3,000美元。   Tesla行政总裁Elon Musk在推特宣布这项消息,表示在9月5日前,订购全自动驾驶软件的Tesla车主,不需支付新增的价格。   Tesla加价之际,开始将全自动驾驶软件的版本,更新至FSD beta 10.69。 Elon Musk形容这是“向前迈进一大步”,全自动驾驶软件,目前每月收费为199美元。 全自动驾驶软件,可以让驾驶人士,使用Tesla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Autopilot导航,往返特定目的地,以及可使用其他驾驶辅助功能;但全自动驾驶软件,并不会令汽车完全自主,会要求司机将双手放在軚盘上。 多年来,Tesla的全自动驾驶软件测试版的价格,一直缓慢地向上,刚推出时,售价为5,000美元,2020年10月开始,向部分客户提供的自动驾驶软份,售价调高至1万美元,2021年9月,Tesla透过“请求”按钮,向更多客户开放测试版,2022年初,将售价调高至1.2万美元。 Elon Musk于2019年,称Tesla汽车为“增值资产”,这意味随着Tesla推出额外驾驶辅助功能,令其价值得以提高;Elon Musk之后更表示,全自动驾驶软件的价值“可能会超过10万美元”。 但美国参议员Ed Markey与Richard Blumenthal于2021年8月,曾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Tesla宣传其全自动驾驶软件及Autopilot软件的方式;2名参议员之后致函Elon Musk,对Tesla的驾驶辅助系统“表达重大担忧”;Tesla的回应,表示其系统可以协助客户“比美国普通司机更安全地驾驶”。
  • «
  • 14
  • 15
  • 16
  • 17
  • 18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美政府宣布:在世上任何角落使用华为芯片都违法
  • 封面
    通往YVR的老桥要换了!AI传感器上线,智慧交通来袭!
  • 封面
    碳税终止:航运业是个肮脏的行业
  • 封面
    温哥华迎来历史性一刻:港口走向零排放时代
  • 封面
    加拿大的新房是否应该全部配备太阳能?
  • 封面
    iPhone终结倒计时?苹果副总裁:AI将取而代之
  • 封面
    特斯拉成“中国智造”,国产零件超九成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