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留学 /
  • 3个月前

    留学生恐慌!中国博士无犯罪纪录遭签证取消

    世界新闻网报道,随着川普政府近日将矛头指向国际学生,全美已有近300名外籍学生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突然被取消留美身分。一名中国籍、达特茅斯学院(Darthmouth College)计算机系博士生刘晓天(Liu Xiaotian,音译),近日也在毫无犯罪纪录的情况下被吊销F1学生签证,造成留学生群体恐慌,“谁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铁拳砸”。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移民律师目前收到的学生签被撤案件中,部分是由于当事学生在多年前曾有过违法纪录,包括超速驾驶及醉酒驾驶;但另一类情况则是因为这名学生曾有过支持巴勒斯坦的行为,例如曾参与游行、学运等。一名自我介绍为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生的用户在小红书上发帖表示,他在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上的身分状态,于3日显示被“终止”(terminate)。尽管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这名用户称,自己在去年九月因车祸而被起诉轻罪(Misdemeanor),目前还未被定罪。这名用户表示,自己在小红书与微信上都加入了聊天群组,与同样面临留美身分被撤销的中国留学生交流应对措施,“看到大家的案例,感觉不管官司打的结果输赢,只要近十年被卷入过这些事、在法庭案过指纹,就会被终止身分,而且人数一天天的变多。”与此同时,达特茅斯学院的校报指出,博士生刘晓天也于4日被撤销F1学生签证,刘晓天的律师表示,刘从未“在美国违反任何交通规则,更遑论犯罪,他也没有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参加过任何抗议活动。”目前,刘晓天已透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向国土安全局(DHS)提诉,要求法院恢复其学生身分。一名正在纽约大学(NYU)就读计算机系研究所的中国籍学生近日也陷入恐慌,就在他所住的国际学生公寓,已经有一名学生因挺巴言论而于数日前遭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抓捕并遣返,“我本来暑假还想回国实习,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名学生表示,由于川普在第一任期内就“对华人留学生不友好”,他并不意外政府如今撤销学生签证的举动;但发生在身边的遣返案例还是让他恐慌不安,他表示,自己不再会考虑留美工作,“川普之前还说不对学生开刀,只针对非法移民,现在看来多么讽刺。”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在校生也表示,自同校学生哈利勒(Mahmoud Khalil)因挺巴而被ICE逮捕以来,她就感到了“山雨欲来”的强烈不安,她所在的国际学生群组,也有学生开始转发“不要随便开门”等应对移民执法的帖子。“本来在异国他乡大家都是无根浮萍,如果连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都没有,那生活也太痛苦了”,这名同学认为,如今的政策风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对外来人口的态度,“现在的混乱更加坚定我最终要回中国的想法”。
  • 3个月前

    加拿大新婚留学生被刺死!83岁白人邻居行凶

    上周五,渥太华附近一个小镇发生命案,一位来自印度的年轻留学生遭袭击身亡,警方怀疑案件与种族主义动机有关。 图源:gofundme 据Hindustan Time报道,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Bhavnagar地区的Dharmesh Kathireeya于2019年以国际学生身份来到加拿大,目前持有工签。他在上周五遭遇致命袭击身亡。 据安省洛克兰镇(Rockland)的支持者称,遇害者为27岁的Dharmesh,当时他刚从公寓楼内的共用洗衣房出来,遭一名邻居刺伤,行凶者是一名白人男子。此前,这名邻居曾对Dharmesh和他的妻子辱骂带有种族歧视及反印度言论。 Dharmesh的妻子去年才来加拿大与他团聚。知情者透露了案发细节,但因安全考虑要求匿名。他们还分享了警方逮捕嫌疑人的视频,其中一段中能听到他年轻的妻子因惊恐而尖叫。 图源:Peter Szperling/ CTV News Ottawa 警方事后拘捕了涉嫌行凶者。据安省省警(OPP)的消息,渥太华以东的洛克兰镇于上周五下午发生一起致命命案,一人死亡,一名83岁的男子被控二级谋杀罪。 被控者为当地居民Gilles Martel,目前已被正式起诉。 警方表示,他们在当天下午近3点接到报警,赶往Lalonde Street的一处住宅。到达现场后,警方发现受害者,并将其送医抢救,但最终宣告不治。同时,警方也当场将嫌疑人逮捕。警方强调,此事件对公众没有持续安全威胁。调查仍在进行中。 图源:Peter Szperling/ CTV News Ottawa 为Dharmesh家属发起的线上筹款网页写道:“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宣布,我们亲爱的朋友Dharmesh不幸离世。2025年4月4日,他在一起无端的仇恨犯罪和毫无意义的暴力袭击中,被邻居夺走了生命。这起悲剧令他的家人、朋友和整个社区震惊并深陷哀痛之中。” 该筹款在当天就达到了目标。 图源:gofundme Dharmesh在住所附近的Milano Pizza Rockland披萨店工作,担任经理。该店随后在脸书发文表示:“我们怀着极度沉痛的心情宣布,Milano Pizza即日起暂时关闭,直至另行通知。我们深受敬爱的经理达姆雷什于4月4日不幸在一场悲剧中身亡。” 上周五早些时候,印度驻加拿大渥太华高专署在X发文称:“我们对一名印度籍人士在渥太华附近洛克兰镇遭刺杀身亡深感悲痛。警方已表示嫌疑人已被拘留。我们正通过本地社团组织与受害人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一切可能的协助。” 图源:X 目前,此案由安省省警进行调查。Dharmesh在印度的家属已于上周六接到噩耗通知。 在Reddit上,许多网友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图源:reddit “听起来可能跟精神健康问题有关,不过我不清楚所有细节。只是根据我所知道的一点点信息来猜测。” “我朋友就是现场的其中一名急救人员。这起事件对他打击很大。” “我住在洛克兰,当时我们开车经过看到那条街上停了好多省警的车。那个男子太可怜了,洛克兰通常是很平静的小镇。” “我知道受害者是印度人,因为我在一些印度人的Facebook群组里看到了这则消息。他是2018/2019年来的国际学生,后来一步步走上了永久居民的路径,最近刚结婚。” “他是Rockland Milano’s 披萨店的特许经营人。这家人太可怜了。我讨厌种族主义者。” 真是令人心碎!一个年轻人,远渡重洋来加拿大留学、工作、成家立业,最后却在一个通常宁静的小镇遭遇这种悲剧。  
  • 3个月前

    可惜!23岁清华毕业生留学读硕 尸体水中被找到!

    23岁清华大学毕业生罗生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失踪事件引发关注。 他自2月中旬开始失踪,当地警方3月21日发现可疑尸体,经DNA鉴定证实是罗生门。 警方表示,其死因仍在调查中,目前还没有排除任何可能。   罗生门于2024年8月到阿姆斯特丹逻辑语言计算研究院攻读硕士。   今年2月23日晚起失踪,最后被目击于当晚6时许,出现在住处附近的超市。 据目击者回忆,罗生门当时“穿着黑色或接近黑色的衣物,散发,背着双肩包”。 寻人启事指出,自2月24日开始,与罗生门合作的学长开始找不到人。 2月26日晚,“和罗生门住同一栋宿舍楼的同学报了警,警察进入罗生门的房间,认为有正常生活迹象,叫同学们再等2天看看。” 3月,荷兰警方出动直升机和搜查队,搜寻罗生门最后消失的区域,至3月21日在阿姆斯特丹新西区附近的水域发现可疑尸体。警方透过DNA检测确认了尸体属于罗生门,其死因仍在调查中,并正在考虑所有可能性。   罗生门家人在当地发寻人启示。 极目新闻   罗生门家人在当地发寻人启示。   
  • 3个月前

    抓了又放,列治文留学生绑票案杀人犯现已失踪!

    在逃的Tian Zhang (图 : Crime Stoppers) 一名曾被裁定误杀罪成的列治文华裔男子,在另案获假释期间失踪,被当局列为「非法在逃」。 本周的灭罪热线(Crime Stoppers)通告将32岁的张天一(Tian Yi (Eddie) Zhang,译音)(上图)列为「非法在逃」,当局发出了对他的逮捕令。他是一名已被定罪的杀人犯,涉嫌违反假释条件而失踪。 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在2015年9月,张绑架了留学生孙鹏(Peng Sun,译音),然后向身在中国的孙鹏父母勒索赎金,孙其后死亡。2017年,张承认误杀罪。 据张所称,孙是在被关在北温的一处住宅的地库时,给绑在颈项的索带意外勒死。 张被判囚11年10个月,于2023年11月1日获得假释,之后跟妻子李亚然(Ya Ran Li,译音)住在她于两年前以320万元购买的列治文住宅中。 张在获释后仅一个月,其寓所被皇家骑警突击搜查,检获了53,650元现金,以及用于制造芬太尼和甲基安非他命的材料的化学器皿,还有实验室器材和一台点钞票机。 他的假释随即被撤销,但由于检察部门未提检控,他获准被重新释放到中途宿舍。 卑诗省民事没收部门随后对张及其妻提出起诉,要求将其寓所及在内发现的现金判为犯罪所得收入,予以没收,但张氏夫妇否认了这一点,更反指警方在搜查时中侵犯了他们受加拿大宪章保障的权利。两人未有受到刑事检控。 此外,死者父母孙仓(Cang Sun,译音)和李华(Hua Li,译音)去年5月亦对张氏夫妇提出民事诉讼,寻求讨回他们支付的30多万元赎金。 诉讼书称,张收到了总额为356,592元的多次付款,其中49,820元于他被捕后被警方起回,据称部分赎金是在肉参死后才向其家属提出要求支付。 死者父母要求归还赎金余额306,772元,即2020年法院裁决他们可获得的款项连利息和讼费。他们表示,自裁决后,张未有还过一分钱。 他们提出的民事诉讼还把张妻列为被告,指称她于2017年购买的一个三房河景住宅单位,部分资金是来自他们当年为儿子支付的赎金。 张及其妻均未对这宗最新的诉讼作出回应。 根据当年报道,2015年9月27日,23岁的孙鹏被当年23岁的邻居张天一绑架,随后尸体在一辆白色宾利(Bentley)中被发现。 报道指在案发当天,孙鹏受邀到张在北温的一处空置住宅中作客,他驾着自己的宾利来到,还带着给张的礼物,但被引领到一个铺满了胶布的地库,一进内即被张及其他共犯绑起,犯人要求孙鹏打电话给在中国的父母,索取1,200万人民币。他在电话中说:「爸,有人用枪指着我的头,他们想要钱。」 检控官曾指张主要负责打电话谈赎金,而真正要为孙的死负责的是他的同党。孙在被发现时,面部和头部几乎全被牛皮胶纸包着。 孙鹏父母先后汇了两笔共170万人民币给张 ,但最终换来的是儿子的死讯。 死者Peng Sun  (资料图片)
  • 3个月前

    中国女留学生从39楼跳下身亡,手机发现惊人内容!

    近日,一名刚刚踏上留学之路的20岁中国女生,在抵达异国的第9天后,选择从39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背后的原因令人愤怒又痛心——她遭遇了假冒“中国公安”的电信诈骗,被逼至精神崩溃。 她的父母赶到异国整理遗物时,才从手机中发现女儿生前承受的巨大恐惧……   图源:中国报   刚留学5天就被盯上:“假警察”来电指控犯罪 3月13日,来自中国山东潍坊的李博雯(Li Bowen,音译)满怀期待地抵达马来西亚,开启留学新生活。 然而,在短短5天后(18日),她接到了一通自称“上海虹口公安杜峰警官”的电话,对方严厉指控她涉及一桩命案,并称她是某犯罪集团的“重大嫌疑人”,甚至谎称她“害死一名老妇”。 骗子声称她的手机号码可能被人盗用,并勒令她立即支付25.8万人民币(约15.6万令吉)“自证清白”。否则“中国公安”将在数天内跨国逮捕她,并恐吓她“至少监禁一年,追诉期长达10年”。   图源:中国报 更可怕的是,骗子连续4天24小时通过电话、短信、实时监控她的手机和行动,对她进行洗脑和精神控制,彻底切断她与外界的正常联系,让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最后一通电话:让妈妈汇款"救急" 3月22日中午,李博雯曾与母亲通话,语气含糊地询问家里有多少存款,随后发了一封手写信要求母亲汇款25.8万元“救急”。信中她提到自己签了“保密协议”,要求母亲看完后立即删除,以免“被连累”。 李太太当即识破这是诈骗套路,并告诉女儿她被骗了。然而,在那之后,女儿便失去了联系。 当天下午,远在中国的李博雯父母突然接到马来西亚友人通知,怀疑女儿坠楼身亡。 随后,李博雯的父母和哥哥紧急飞往马来西亚,最终确认女儿已从租住公寓的39楼跳下,坠落在6楼平台,当场身亡。 认尸时,父亲悲痛欲绝,哭到无法站立,嘴里不断喊着“舍不得女儿”;哥哥也泪流满面,喃喃呼唤“妹妹……妹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图源:中国报 手机里的真相:5000字“自白书”揭露骗局细节 整理遗物时,李博雯的父母在女儿的手机中发现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自白书”,试图向“假公安”求情......内容令人心碎: 李博雯在“自白书”中强调自己是被冤枉的,并详细写下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家庭情况,以及梳理了从中国到马来西亚留学的详细经过,苦苦哀求公安仔细调查,还她一个清白。 李太太认为"自白书"是自称为杜峰的警官要求她书写,有关截图还能看到对方催促女儿尽快提交。 李太太揭露,骗子假扮的“杜峰警官先是质疑女儿到马来西亚留学的真实目的是“躲避追捕”,随后假装"通融"并道德绑架女儿,声称自己"赌上职业生涯"帮她争取"保外候审"的机会,要求她必须"乖乖听话"。 李太太提到,女儿在自白书上说,没想到这件事会导致一名无辜老妇丧命。 骗子利用"害死老妇"的谎言,让涉世未深的李博雯误以为自己真的害死人而感到极度内疚,最终不堪精神压力以及“不想拖累家人”,选择跳楼轻生。 如今,李博雯的父母希望以女儿的悲剧警醒更多人:   任何自称‘公安’要求转账的,一定是骗子! 遇事先告诉家人,别被骗子孤立! 留学生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向大使馆求助!   他们还希望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协助施压当地警方,彻查此案,还女儿一个公道。  
  • 3个月前

    翻旧帐!网传上千中国留学生被集体开除?

    最近,部分曼彻斯特大学的留学生,陆续收到了开除邮件。 据悉,从2024年6月开始,英国高校陆续展开了针对中国留学生QC(Qualification Check)的审查。  据传,在去年12月启动的"学历打假行动"中,上千名曼大中国留学生因本科材料造假被集体开除。根据校方数据可知,曼大中国留学生总数约为8000人。 这意味着,每8个人里就有1人面临因材料造假而面临被开除的境地! -01- 最初,部分学生收到邮件时还心存侥幸:"去年有人申诉成功,这次应该只是走个过场"。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曼彻斯特大学揭开惊人黑幕:伪造本科成绩单、购买虚假学位认证、篡改学信网记录等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该校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按核查比例推算,每8人中就有1人涉嫌申请材料造假! 令人痛心的是,超过九成涉事学生对材料被篡改毫不知情。 这些年轻学子轻信中介"内部渠道保录"的承诺,支付5万至20万元不等的"服务费",直到中介失联后才惊觉: 所谓的"背景优化"服务,竟是通过PS技术伪造的假印章、假文件。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灰色产业链已渗透至留学申请全流程,形成从材料制作到认证包装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02- QC审查,其实就是由第三方机构对申请时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核查。一旦系统检测到提交的材料存疑,学生将收到一封QC验证邮件,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验证。 对于靠真本事申请到的同学来说,这不算什么大事,填了就万事大吉了; 但对那些正中“造假”的圈套的同学来说,填表格就是把所做的虚假行为完完全全的记录下来了。 因为一旦你自己点击确认,那就意味着你亲自“签字盖章”,不仅可能被学校开除,甚至会因伪造文件骗取入学资格和签证而被英国拉入黑名单。 -03- 当QC审查邮件送达后,许多学生陷入慌乱,辗转于多家留学机构寻求帮助。部分学生遭遇不法中介设下的陷阱,被推销所谓的"听证会保过服务",声称能协助应对审查。 然而,任何试图掩盖事实的操作只会加剧危机——系统会完整记录所有操作痕迹,英国移民局已将此类行为纳入永久欺诈档案。  此时最理性的选择是及时止损: 第一,主动申请退学并返回国内,避免卷入后续听证会的法律风险。 数据显示,在2024年曼大处理的造假案例中,83%的学生在听证会上因证据确凿被永久取消留学资格。 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学业生涯彻底终结,更将影响未来十年的国际求学之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向学校提交退学申请,在申请注明 “个人原因”,注意态度要诚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联系移民局撤销 CAS 记录,这样可以避免被列入签证黑名单,为以后重新申请留学保留机会; 保留好退学证明,这是你后续申请其他学校时需要用到的重要材料。 第二,重塑背景,合法合规提升竞争力。 如果你的材料还有一定的补充空间,或者你不想放弃这次留学机会,那么可以尝试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重塑背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语言成绩:考虑转考 PTE,曼大认可 PTE 成绩,而且 PTE 出分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你的语言竞争力; 2.科研经历:积极参与一些认证项目,比如联合国线上实习等,丰富自己的科研背景,增加申请的筹码; 3.优化 PS 和 CV:采用 CARL 模型(挑战 - 行动 - 成果 - 成长)重构你的真实经历,突出你的优势和能力,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无论你是追求学术梦想还是留学深造,诚信始终是第一要义。 一旦触碰学术和申请的红线,后果不仅仅是学位与前途的断送,更可能在国际上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
  • 3个月前

    多伦多大学惊现尸体! 中国留学生吓惨

    突发命案! 今天(周四)早晨,多伦多大学校园内发现一名男子死亡,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赶到现场,目前凶杀组已介入调查。 警方表示,尸体发现于多伦多大学Leslie L. Dan药学院大楼外,地址为144 College St.,靠近University Avenue。   今天早上8:20左右,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在Leslie L. Dan大楼外发现了一名男子的尸体。   最初,警方认为案件“无可疑因素”,但随后凶杀组介入调查,目前尚未排除他杀可能性。 医护人员高速CTV News,他们到达现场后,没有将任何人送往医院——表明男子当场身亡。 多名UT学生亲眼目睹,大批中国留学生吓惨!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也被这一幕吓坏了! 小红书网友@MintBlue发帖称:“今天多大Pharmacy楼出什么事了?警车在路边围了一圈,记者都架着摄像机来了。” 另外一名中国学生说:“早上九点钟的时候,当时还没围起来,我直接从那经过的。本来还想好好的走侧门超个近道,结果直接从案发现场边上经过,整个人都不知道怎么进的楼。” 网友还说,边上有一滩血,“那个橘色的就是那个人,我现在脑子都嗡嗡的。” 在社交媒体Reddit的多伦多大学群组中,也有不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学生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多大的学生发帖询问:“药学院大楼前发生了什么?” 这名学生表示:“从Queen’s Park地铁站出来时,我看到College/University交叉口停了大约8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有一群警察站在一个黑色布幕周围,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我想问问大家是否听说过什么情况?我可能有点好奇,但还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想随便猜测最坏的情况……” 在这则帖子下方,也有不少目击者纷纷评论: 一名网友说:“肯定是一具尸体……大概8:15去实验室时,我看到一个看起来像是无家可归的人睡在长椅下,有人试图叫醒他。我当时没太在意,但10:30出来时,看到现场有多辆警车和法医。” 另一名网友说:“我朋友说,看起来像是一桩谋杀案,受害者头部满是血,警方正在寻找目击者。” 第一位网友对此回复说:“天啊,我还以为是吸毒过量……看来我已经麻木了,感谢UofT!” 还有目击者表示: “那有一具尸体,他们正在调查。” “100%是的,腿伸到了防水布外,太可怕了,RIP。” “刚进大楼,大楼角落处有一块橙色的防水布盖着什么东西。” 院长发声:“校园事件”对周边区域无风险! 周四,多伦多大学Leslie Dan Faculty of Pharmacy药学院院长Lisa Dolovich向师生及工作人员发布通知,称校园内发生了一起事件,具体地点位于药学院大楼正北方。 “多伦多警方和校园安全部门已到场并正在进行调查。我们被告知,此事件对周边区域没有风险,校内各项工作可按计划进行。”她在通知中写道。 Dolovich还提醒,在调查期间,部分周边步道可能会有通行限制,请大家留意。 此外,她还向学生们重申,多伦多大学社区提供的心理支持资源可随时使用。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多伦多警方呼吁任何知情人士提供线索,可拨打416-808-5200.或通过匿名热线Crime Stoppers举报。
  • 4个月前

    加拿大拒签率飙升至50%! 留学生、游客、外籍工人全遭殃

    曾经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加拿大,如今对国际留学生、外籍劳工和游客“关上大门”?2024 年,加拿大移民局(IRCC)拒绝了 2,359,157 份临时居民申请,拒签率飙升至 50% ,比前一年 35% 的拒签率大幅提高!签证收紧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无论是想来加拿大留学的国际生、申请工作签证的外籍人士,还是单纯想来加拿大探亲、旅游的访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门槛”。 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IRCC)的最新数据,2024 年,加拿大共拒绝了 236 万份临时居民申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比 2023 年的 185 万份拒签增加了 15%,更令人震惊的是,拒签率从去年的 35% 猛增至 50%——也就是说,每两份申请,就有一份被拒! 对于许多计划赴加的申请者而言,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三大签证类别全线收紧:1. 访问签证(Visitor Visa)——“来加拿大玩一趟,难如登天!”2024 年被拒绝的申请数量高达 195 万份,占 54%,高于 2023 年的 40%,增幅为 14%。 2. 学生签证(Study Permit)——“国际留学生的噩梦”对于留学生来说,2024 年无疑是最艰难的一年。290,317 名国际学生(占 52%)的申请遭到拒绝,而去年这一数字为 38%,也增长了 14%。据报道,部分申请人的成绩优异,资金充足,依然被拒,而理由往往是——“怀疑留学动机”或“学习计划不合理”。 3. 工作签证(Work Permit)——“想在加拿大工作?难上加难!”随着加拿大收紧外国劳工政策,工签的拒签率也大幅攀升。2024 年有 115,549 份申请(占 22%)被拒绝,较 2023 年的 23% 略有下降。 近年来,加拿大人口激增,主要受到疫情后大量临时居民涌入的推动。截至 2023 年,临时居民已占全国人口的 6.5%,给住房、医疗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出台了一项计划,计划到 2026 年将这一比例降低至 5%,这一政策在 IRCC 发布的临时居民计划声明中得到了详细说明。2024 年的签证拒签激增,正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留学生正面临一系列严厉改革,旨在稳定加拿大的教育体系。2024 年,IRCC 设定了约 36 万份新学签的上限,以控制多年来快速增长的留学生人数。同时,政府还引入了更加严格的申请资格标准。 2024 年,加拿大访客签证的拒签率飙升至 54%,相比 2023 年的 40% 大幅上升,政府强化了对逾期滞留风险的评估。常见拒签原因包括:缺乏回国约束力(如稳定的工作、家庭关系或房产);旅行目的不明确(未能提供详细的行程计划)。 相比之下,工作签证的拒签率小幅下降,从 23% 降至 22%。这一趋势表明,加拿大政府在经济需求与移民控制之间寻找平衡。尽管如此,加拿大仍然依赖外国劳工填补关键行业的空缺,如医疗、建筑等领域。2024 年 11 月,政府收紧了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LMIA)规则,以筛选低质量申请,同时确保真正的高技能人才能够顺利获批。 加拿大的签证严厉措施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影响:缓解基础设施压力。住房市场:2023 年,加拿大的租赁房市场空置率降至 1.5%,创历史新低,租金飙升。减少临时居民数量,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需求压力。医疗体系: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医疗资源紧张,政府控制临时居民规模后,或能缓解部分医疗压力。 负面因素:人才和旅游业面临风险。教育产业受冲击:根据 IRCC 的数据,留学生每年为加拿大经济贡献超 220 亿加元,并支持 21.8 万个就业岗位。52% 的学签拒签率将削弱加拿大高校的财政收入,影响学校的运营和国际竞争力。企业招聘受阻:许多行业依赖外国劳工填补岗位空缺,若未来工作签证审批变得更严格,企业或将面临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旅游业遭受打击:访客签证拒签率飙升可能影响加拿大旅游业的复苏,阻碍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旅游业在疫情前年产值高达 1,020 亿加元,但在签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未来增长前景堪忧。 一位移民顾问在接受 ICEF Monitor 采访时警告:“加拿大正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正在关上大门’。”
  • 4个月前

    梦该醒了!华人妹子留学工作12年后决定回流

    如今加拿大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留学生移民比登天还难,很多人开始回流,甚至一些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移民也另辟蹊径。 一位在加拿大留学、工作了12年的女孩介绍了自己回流的经历,直言还是国内更幸福。 小红书网友@Kiyo发帖说:这几天在家乡汕尾做起了陶瓷工作室,想着是时候来个回流总结大会。 来得有点迟,虽迟但到。 回来前,以为总有那么些时候,我会想念在多伦多的日子。但除了在之前在深圳加班崩溃时想念多伦多工作时的安逸,其他时间,都没有怎么怀念过在那边的日子。 图源:小红书网友@Kiyo   图源:小红书网友@Kiyo   在那边学习/工作/生活了12年,新冠后还是忍不住溜回来了。做过的工作也算体面: college的part-time老师、大学的多媒体运营、夏日音乐会的Producer、电影片场打杂。本以为我会下半辈子安逸地在那边度过余生,直到2023年12月回国,一切都改变了。在那之前,有四年没回去过了。爸妈两鬓发白了,侄女长高了两个头,还没见过的侄子三岁了,好姐妹结婚了,我都错过了。还记得在12月回多伦多的前一天晚上,心像被掏空了似的,忍不住去找妈妈抱着哭。我和妈妈之间很少这么煽情。妈妈说了一句:“你的根始终在中国”。第二天和爸爸坐高铁去坐飞机,整个心都是撕心裂肺的。 图源:小红书网友@Kiyo 记得奶奶去世时,妈妈一直忍住不哭,作为佛教徒,如果在逝去的亲人耳边哭泣,逝者便会留恋人间,错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直到回到车上,她放生大哭,说小时候奶奶带她去幼儿园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回到家里,她去楼上佛台,边念诵佛咒边哭泣。经历了这些, 我时常会想以后如何去悼念妈妈。而我脑海里会有这么一个场景:在多伦多未来的某天,突然接到电话说妈妈已离去,到时候的我会有多痛恨自己。 图源:小红书网友@Kiyo  2023年1月回到加拿大,以为抑郁几个星期自我调整就没事了,直到2月份过年,我依然会这一秒笑着,下一秒就默默流泪了。在犹豫不决要不要回国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多伦多这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跟男朋友(ex) 结婚生子,朝九晚五安逸的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其实不是,梦该醒了,我终于咬咬牙狠下心买下机票打包好一切行李。 图源:小红书网友@Kiyo 在那边的那几年,姨妈出走了,只能靠西药才能来;有时候睡着睡着半夜三四点醒来,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现在回想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宇宙给我的信号。有时候身体的不适,或许并不是物理层面的不适,而是高我的一种指引。回国后姨妈回来了,开始冥想修行后,再也不会半夜三四点醒对着手机看到天亮了。所有在犹豫要不要回国的姐妹们,外面的声音纷纷扰扰,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吧! 最后再说一句,当华夏的子女太幸福了。 来源链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c90245000000002602c4fd?app_platform=android&ignoreEngage=true&app_version=8.64.3&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normal&xsec_token=CBj3CASPRzk4yc_oMHCMvpSnFUPlK3gZZDPkAqbxB_IXc=&author_share=1&xhsshare=WeixinSession&shareRedId=ODk5MjlKOU82NzUyOTgwNjdJOTg8SUdO&apptime=1741628385&share_id=98bb3615fb1d4e1a8e5d3077263c061f&wechatWid=8e1fecacf3a8767b6d54ecf1fdd8cf94&wechatOrigin=menu
  • 4个月前

    23岁中国留学生失联超两周 本科毕业于清华

    近日,一则中国留学生在荷兰失联超两周的消息引发关注。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寻人消息称,23岁的男学生罗生门在阿姆斯特丹失联多日,其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于2024年8月到阿姆斯特丹逻辑语言计算研究院攻读硕士。今年2月23日晚,在其公寓附近的超市,有同学曾看见过他,随后其失联。 此外,网友还发布了一份来自校方的通知。通知称,校方尝试给罗生门打电话和发邮件,但毫无用处。警方已经开始调查,并将到学校内收集线索。 3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失联学生的国内同学,其称罗生门本科毕业于清华;2月23日,两人最后一次联系,罗生门当时无任何异样。 另一名罗生门在阿姆斯特丹的同学表示,目前,事情仍没有很大进展。其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上述通知系校方发给学生的邮件。 5日,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工作人员称,使馆已知晓此事,也从多方进行了解,但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1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罗生门的一名家属。其表示,罗生门自2月23日起失联,目前事件仍没有明显进展。当晚,有人在超市见到过罗生门,但事后并未找到相关监控。罗生门的母亲最后一次和他信息联系也是在2月23日。目前,阿姆斯特丹当地警方已经介入,但是收效甚微,罗生门的手机和护照等物品均在其所居住的公寓内。警方告诉他们,罗生门的银行卡消费记录停留在2月22日。 罗生门的母亲对红星新闻表示,2月23日,罗生门曾回复她消息称在做作业,此后就再未回复消息,“因为平时也出现过一两天不回消息的情况,我也没放在心上,就想着可能是他学习忙,但是后面连着几天没有回消息,就着急了,不停地想办法联系那边。后来一直联系不上,我就打电话给大使馆。大使馆方面表示,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同学已经报警了。”
  • 4个月前

    加拿大3类租客"最不受待见"!中国留学生痛诉经历

    加拿大哪些租客"最不受待见"?一项新的报告揭示,加拿大房东更有可能向少数族裔群体、新移民和有孩子的潜在租客提问更多个人问题,或拒绝他们。 图源:Toronto Star 这项研究基于在57个社区(包括安省的8个社区)进行的房东歧视审计和租客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没有孩子的白人男性租客,房东和物业经理在收到上述3类租客群体的询问时,回复的可能性减少了14%。即使做出回复,回复的字数也减少了19%,即“明显简短”。 这项全国性研究是首次提供加拿大租房歧视的快照,显示了不同背景的人在租房市场上受到不平等待遇。 报告的主要作者、研究员Megan Earle表示,边缘化群体在租房市场中更容易受到歧视,尤其是在空置率较低或收入不平等较严重的地区。 “这些租客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得到简短的回复或被拒绝。当他们最终租到房子时,还可能面临额外的歧视,例如被要求遵守不同的规则,或者更多刁难。” 研究方法 在这次歧视审计中,研究人员自称为4类不同的租客,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短信向Kijiji和PadMapper租房广告上的房东发送了1,178条信息,包括:白人男性(286条)、南亚男性(299条)、原住民女性(298条)和带孩子的原住民女性(295条)。租客的种族身份通过他们的姓名和照片暗示给房东,其余所有的信息都完全相同。 研究人员将房东的回复分为“友好”或“不友好”。“友好”回复包括回答租金价格、押金等问题,或者提供看房机会;“不友好”回复则涉及信用评分、背景调查、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等问题。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众包平台Prolific对600名租客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租客是否会因身份的不同(如性别、种族或婚姻和公民身份)而受到房东不同的待遇。 结果显示,与白人租客相比,少数族裔群体的租客被问及个人问题的次数多出28%,例如婚姻状况、是否计划生孩子、移民身份或是否吸烟。他们也被拒绝的次数也高出9%。 新移民租客被问及个人问题的次数多出31%,被拒绝的次数也多出10%。 有孩子的租客被要求提供的收入和就业证明文件的次数多出约11%,被问及个人问题的次数也多出25%。 多伦多24岁中国留学生诉苦 多伦多租客Jan Cheng分享了他在2022年找房的经历。当时他与两位朋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在Jane和Finch租到一套公寓。他联系了数十个房源,但即使在看房后,他的询问也常常得不到答复。 这位约克大学政治专业的学生怀疑,这可能是因为他是留学生且没有固定工作,或者因为他是华人,抑或两者兼有。 这位24岁的学生认为,少数族裔群体和新移民在租房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们缺乏信用记录和稳定的工作,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 他指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减少歧视并改善负担得起的住房获取。报告还呼吁各省政府修改其《住宅租赁法》,以防止在租赁前期阶段出现歧视。 Earle表示:“这项研究发现,房东通常不会直接告诉租客他们被拒绝是因为种族身份。相反,歧视往往更为隐晦或含蓄,或者干脆直接忽视……如果没有这样的研究,人们很难明确指出这是歧视。” 这项研究强调了需要进行系统性改变,以确保所有租客无论背景如何,都能获得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 4个月前

    “这个男孩能嫁吗?” 北美女懂王扒光了留学渣男的底裤......

        留学生们经常吐槽国外恋爱难,约会文化有很多尽在不言中的潜规则。最近有一系列北美恋爱分析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北美女懂王”解析各种档案与恋爱黑话,干货十足,辛辣幽默,解读前后的嘉宾形象反差巨大,如同在看悬疑剧。下面跟随主页君一起来看看“北美女懂王”带来了哪些知识点吧。 最近留学生恋爱,画风已经从《绯闻女孩》变成《疑犯追踪》和《犯罪心理》了。 有留子博主自发开启了一门学科——“北美恋爱分析学”,击穿择偶条件中的谎言,打破画饼,直达真相。 她接收北美投稿,进行恋爱条件分析,最后精辟总结:“这个男孩能嫁吗?” 白板上的嘉宾们乍一看个个精品,不是收入250K程序员,就是开着超跑的富家公子。 然而博主三言两语点出:什么钻石精英,什么高知青年,都是人设,都是假象。 身高是要过5减3的,身材有可能是椭圆形的,“人老实话不多”应被断句为“人老,实话不多”。   能把恋爱相亲发展成悬疑单元剧的,绝了。   所谓悬疑,最精彩的部分总是来自反转。 在"北美女懂王"@软软星 的视频里,往往不到15秒就会出现几个反转。 字面上看是西雅图亚马逊高薪程序员,实际是没抽中H-1B签证“即将被特朗普抓走”正在温哥华relocate的流放员工。   自称放养潇洒纽约客,很有可能实际是梳着油头,开电车带客户看房的房产中介。 那些profile里的名校滤镜,高薪工作,精英爱好统统被戳破,只留下最真实的身份白描。   TOP3学校等于NO.3学校,如果只说美硕没提本科,那大概率本科是在国内读的,还有可能是二本。 房产分公寓和house,没提house都默认是公寓。有房没写全款的,必然在还房贷。 “爱好红酒,哲学,高尔夫”等于“爱好是装X”。   上一秒嘉宾还是横看竖看都挑不出错精英人士,下一面已经变成全瑕微新的普通男士。 精准尖锐的评价刚戳中网友笑点时,下一个知识点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比如FAANG为五大科技巨头缩写,具体是指Facebook(Meta)、苹果、亚马逊、网飞和谷歌。 新版FAANG中网飞已被踢出了群聊,新的N是这两年风生水起的英伟达。 男生身高小于等于170是“一切皆有可能”,见面就会发现肯定不到170,无论多矮皆有可能。 但超过188的又会觉得太高,会故意往低了报,过5减3的身高公式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 从细节的字词里精准定位,见微知著是一个懂王的基本技能。 “放养纽约客”自称从事房地产迷惑性很强,让人一时分不清他底是土木佬还是投资房地产。 @软软星表示错错错,都不对。 建筑商会说自己开发房地产,包租公会说自己投资房地产,而“从事”房地产的大概率是房地产销售。   还有一位人在洛杉矶的阿斯顿马丁男孩,工作光鲜看起来像高富帅,然而先买SUV后买跑车的购买顺序却暴露了他可能离异有娃的现实。 “一个正常的富家公子哥肯定会在20多岁的时候先买跑车,先买SUV的我们可以默认他先成了家啊。” 每当网友试图跟上逻辑节奏,便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和解读,“这节课超纲了老师。”   反差巨大的辛辣解读,却深受北美留子的认可。 身高公式就经过实际验证深受好评,“太真实了姐,见过说自己170实际见面不到164的。” 还有人现身说法补充知识点,像是relocate期间工资会减半,加拿大选奇缺的护士专业是由于家庭条件“小康及以下”。 网友还在大开眼界的时候,知识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了脑子里。 有人感叹到,北美恋爱黑话这么多,没有点歹毒的智商还真看不懂。   北美女懂王的评论区,有两种相反的声音。 一种认为“老师你这里的嘉宾质量太差”,另一种则表示困惑,相似的条件在国内明明很受欢迎,在北美怎么就只剩被吐槽的份儿了?   以及,北美恋爱真的这么卷吗? 不是高薪就是有绿卡,好一点的有曼哈顿河景公寓,差些的也至少有辆豪华电车。 或许是因为北美是约会文化(dating culture)的最成熟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也被常留学生们吐槽: 在北美恋爱,比求学和找工作还累。 想要踏入一段关系,除了日常生活里碰运气,比较主流的方式就是刷各种约会软件。 世面上约会软件就琳琅满目。 tinder注册人数多,主打短期关系,对象质量良莠不齐。 Bumble主打女性友好,男女都高颜值,右滑概率(喜欢)最高。   Hinge上寻找严肃关系的多,不过匹配速度较慢,CMB有防沉迷冷静期,同样效率有限。 okCupid按照三观和算法进行匹配,只不是问卷过程会像写作业,打开思路的话,领英LinkedIn也可以是寻找恋人的渠道。 新手常见的遭遇是,快速弄懂ghosting、situationship、FWB(Friends with Benefits)等黑话后,花了半天填完资料上传照片,却发现一个周末也划不出几个让人满意匹配。   有人左划(不喜欢)到大拇指抽筋,仿佛掉入了“无限左划地狱”,还有人说自己在上面当情感客服,新鲜劲过后,麻木到感觉不是在约会而是在上班。   已经起步的刷上三个月收到上万like,用尽所有的力气和手段,却领悟到一个心酸的事实:真正的优质资源都不在市面上流通。   还有人觉得通往严肃关系的路看不见尽头,于是决定“情海无涯苦作舟”,用面试海投,大海捞针的精神高强度约见附近的所有青年,直到筛出满意的那个TA。   当看见约会十年的前辈最终结婚成功上岸,人们发出祝福的同时难免感慨,难怪常言道智者不如爱河,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PhD都读完了吧。 也有网友刷了几天便悟到约会软件其实是一个“游戏”,它的目的是促使你花更多钱,并且一直一直玩下去。 而且刷一段时间后男女用户都有会有自己的“围城”,不分男女。 男性们往往没有什么体验感,匹配效率低,大部分时间都在右滑和等待。   女性们则会收到大量的like,因此花在筛选上的时间要比约会时间多多了,还有可能遇到奇怪的人和猝不及防的骚扰。 女生们还可能因对方已读不回和自己的身材样貌而陷入内耗。   高热量的食物不敢敞开肚皮吃了,刷社交软件和找角度拍照的时间直线上涨。 有人深陷其中,明明抱着找一段严肃关系的初衷,刷着刷着就被短择和FWB等文化氛围冲昏头脑,逐渐开始陷入多段不同的短期关系。 明明恋爱是为了摆脱孤独感,却不小心让自己陷入了刷APP、短期约会、焦虑内耗的恶性循环。 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从2016年到2023年的45项恋爱研究数据,超过一半的研究发现用约会软件对用户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无论男女都可能遇见骗钱骗感情的杀猪盘。   就和求学找工作一样,约会这事还很看时机和运气。 约会软件的用户池是个黑箱,你永远不知道左滑之后,下一个匹配的到底“我的菜”还是“什么鬼”。 或许只有经历一场酣畅淋漓的左右划匹配才能懂得其中滋味。   懂王视角下爽感十足的“恋爱悬疑剧”是一回事,真实生活自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在自己亲身实践狠狠踩坑之前,人就是很难像避雷针一样精确避雷。 北美生活的初始,大概谁都少不了几次硬着头皮尴尬约会的经历。 懵懵懂懂的最开始,你仅凭着一腔热情和直觉试图在约会软件上找到真爱,然后左划几百上千次后约出来的心动嘉宾,聊了几分钟后就陷入冷场。   可能他车上放着你并不感冒的歌,又或者聊了半天发现对方对自己的国籍有着各种偏见或误解。 平淡庸俗没火花的约会平平无奇,叫人难忘满意的约会则是万里挑一。 有网友列出在北美恋爱和约会的几大至暗时刻: 约到离学校/公司距离一小时车程的偏远小餐馆,见面才发现对方是照骗; 第一次见面是喝咖啡,付账时却被要求AA; 被已读不回后,又在另一个约会软件里刷到了对方; 白天正常的人,深夜发出了“来我家看电视剧顺便过夜(Netflix and chill)”的邀请。   类似的经历多了之后,有人对浪漫关系感到绝望,总算狠下心卸载约会软件,结果坚持没几天又下了回来。 虽然国籍不同,世界上的年轻人用约会软件的感受都很相似。 渴望寻找真爱的人,逃不掉总是遇到海王海后。   有限制的软件嫌它效率太低,无限制的又刷不到高质量人类,逐渐开始考虑给约会软件充钱。 在约会软件上每天左划右划,除了划到心仪的对象划到谁都有可能,前任、朋友、同事、老师、上司…… 一次次被ghosting后,因痛苦而想要尝试改变,想到下一步会如何又开始忧心忡忡。 如果知道为什么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它,做点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科技发展,亲密关系的形式越来越多元。 有人养机器宠物狗,有人和AI谈恋爱。   碳基生命和硅基产物能实现无害的情感交流,尽管这种关系也许不能一直陪伴,但至少是一种应急的代餐。 不管是海王还是懂王,都不一定能够在一段真实的亲密关系中安然无恙。   亲密关系既是和对方的来往,也是对自我的考验。 幸福的情感生活都很相似,不幸的却各有不同。 有人过度投入,牺牲自己,有人的ego太大,吞噬了他人。 无论生活怎么变,自己都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个人。   世界上大多数的“淡淡的很幸福”或“神仙眷侣”往往发生在都“我把自己养得很好”之后。 “约会软件可以左划右划,但对自己一定要点Super like.” From INSIGHT视界 微信号:weinsight 本文截图授权转载自小红书博主@软软星          
  • 4个月前

    数千留学生遭移民局"草率拒签":80%翻案成功!

    根据移民服务公司的数据,过去8个月内,学签拒签案件中约80%上诉成功,使许多原本被拒的国际学生得以顺利获得加拿大留学签证。 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申请人最初被拒签的理由是资金不足,但实际上他们的资金远超要求。   图源:51记者拍摄 其中一名申请人Olamide Balogun是一名多伦多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录取的尼日利亚学生,他计划修读护工(Personal Support Worker) 本科课程。然而,他的学签在2024年10月被拒。 Balogun说:“我提交了所有必要的文件,签证本应获批,所以我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移民部(IRCC)称我未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证明,但我明明已经提交了。” 百年理工学院与移民服务公司BorderPass合作,为学生承担了司法复核的法律费用,这笔费用仅相当于传统律师诉讼费用的10%。在传统律师行,单次司法复核费用可高达8,000加元。 最终,Balogun的签证拒签在2025年1月成功翻案,整个过程比他预期的六个月时间更短。包括他在内,百年理工学院有20名学生通过司法复核成功获得学签。 图源:Veronica Henri/ /Toronto Sun 最近,加拿大移民部长指示各大院校推动国际生来源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少数几个国家。许多成功上诉的案例来自签证通过率较低的国家,因此,司法复核的成功也在帮助高校实现国际生群体的多元化。 百年理工学院战略招生管理副校长Charmaine Hack表示,司法复核服务确保了学生能够公平获得支持,因为对于许多申请人来说,上诉成本过高,难以承受。 同时,卑诗省公立大学Thompson Rivers大学(TRU)的国际招生官ZiPing Feng也表示:“IRCC在过去一年内做出了许多政策调整,拒签成功翻案的案例让学生和招生团队更有信心。”  Feng还表示,2024年,TRU对70%的国际申请人进行了单独的视频面试,考虑到学生和学校在申请和招生过程中的投入,学签拒签仍然导致高校难以预测未来的招生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加拿大整体学签通过率降至49%,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尼日利亚和孟加拉国的学签通过率仅为18%,居全球最低。 签证官根据个案审核,确保公平 移民部发言人表示,所有学签申请都是由经过严格培训的移民官逐案审查,并需确认申请人与原籍国有足够的家庭和经济联系,确保他们在学业结束后离开加拿大。 “所有签证官接受相同的培训,依照程序公正的原则评估申请,确保每个案件都得到公平处理。” 在2月25日百年理工学院的另一起上诉案件中,加拿大司法部最初反对上诉,维持拒签决定,但最终联邦法院法官推翻了该决定。 法官裁定,签证官可能误解了申请人的财务信息,并指出移民官未能充分审查申请材料就做出拒签决定。 图源:51记者拍摄   学签审批压力过大,AI决策或存漏洞 移民服务公司认为,移民官面临巨大的审批压力,每份学签申请的决策时间仅约4至6分钟。此外,AI系统在处理批量申请时可能存在漏洞,导致拒签信中缺乏个性化评估,理由往往缺乏详细说明,使学生难以理解被拒的真正原因。 移民部正在积极优化审批流程,目前拒签率较高的部分原因是移民政策转向更严格的审查,同时要求申请材料更完整和高质量。 加拿大司法复核制度正是为了识别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确保移民审批的公正性和持续改进。目前,加拿大联邦法院已推出新的试点项目,加快对不合理学签拒签的复核进程。   此外,许多国际生并不知道他们可以对学签拒签进行司法复核,因此在被拒后,他们往往选择直接重新申请,但目前新的政策要求重新申请者必须重新获得“省级留学认可信(PAL)”,增加了申请难度。 除了资金不足之外,加拿大移民部拒绝学习许可(Study Permit)申请的其他常见原因包括: 不确信申请人在学业结束后会离开加拿大。 申请人的访问目的与临时居留身份不符。 申请人在加拿大境外缺乏重要的家庭纽带。 提起拒签上诉的多数申请人为25至35岁之间的单身男性,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和加纳,这两个国家2024年的学签通过率分别为18%(全球最低)和25%。 Gloria Asamoa是一名加纳籍学生,目前就读于百年理工学院。她在申请学签时提交了所有必需文件和资金证明,但仍然连续两次被拒,令她感到心碎。 在第二次拒签后,Asamoa提起司法复核,最终在2024年12月成功翻案,获批学签。她于2025年1月正式开始幼儿教育本科课程(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并称这是她的“梦想”。 目前,加拿大各大院校纷纷呼吁移民部长改革学签审批系统,称高拒签率和签证处理缓慢,严重阻碍了高校招收多元化国际学生的努力。 以下是2024年加拿大十大主要留学生来源国的学签批准率(从低到高):   尼日利亚: 18%  孟加拉: 18%  阿尔及利亚: 24%  加纳: 25%  柯麦隆: 29%  伊朗: 30%  尼泊尔: 37%  菲律宾: 56%  中国: 71%  印度: 81%  数据显示,学签批准率最高的是印度,为81%。中国紧随其后,批准率为71%。   以下是2018年以来的加拿大学签批准率:   2018: 66%   2019: 60%  2020: 51%  2021: 60%  2022: 56%  2023: 60%  2024: 49%    随着加拿大移民政策日趋严格,司法复核正成为一个重要途径。国际学生和高校需要更加主动了解政策,并积极利用司法复核等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5个月前

    知情者爆更多细节! 23岁中国女留学生在美遇害

    据凤凰卫视报道,美国南加州2月初一起谋杀案的受害者,日前被确认是一名23岁来自加州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洛杉矶警方确认她死于“多处创伤”的他杀,目前凶手未落网。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强烈谴责凶手,敦促美方加快案件调查,目前死者家人已抵美处理后事。综合洛杉矶县法医办公室等多方消息证实,南加州一名23岁就读加州艺术学院,四年级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庄孟寒(音译),于2月4日被发现死于圣克拉丽塔的公寓内,洛杉矶警方确认她死于“多处创伤”的他杀,目前尚未有任何人被逮捕。洛杉矶县警局表示,嫌犯为一名男性,在事发的前一天晚上进入了受害者的公寓,并在其被发现死亡的当天下午从二楼的卧室窗户离开。警方证实,死者与一名男性室友合租了一套公寓,据信这名室友与这起谋杀案无关。 知情人士透露,死者生前曾在社交媒体发文指控,男友强迫发生性行为,甚至施暴将其推倒在地,并在发文中称,其男友总是装作无辜,试图让她入狱,并满口谎言。知情人士还称,其男友为中年白人男子,从事设计和艺术工作。据悉,死者男友曾因暴力行为被捕,后来获释,而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未获警方证实。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对事件表示震惊和痛惜,强烈谴责凶手,敦促美方加快案件调查,将凶手绳之以法。目前,遇害者家人已抵美处理后事。
  • 5个月前

    中国女留学生遇害后遭网暴 羞辱评论亲友痛心

    中国女留学生庄孟寒在圣塔克拉利塔(Santa Clarita)寓所遇害后,其Instagram帐户却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这些侮辱性的言论不仅令庄孟寒的亲友和同学心寒,还引发了对如何保护已故者尊严的探讨。 庄孟寒的Instagram帐户公开可见,曾发布一些涉及个人表达的照片,这些照片在她过世后成为一些中国网民攻击的目标,许多陌生人涌入她的帐户,发表了如“巴西牛排”(形容中国女性廉价的贬义词)、“简单女孩”、“活该”等令人不堪的羞辱性评论。这些言论对死者极不尊重,也让死者的亲友和同学在悲伤中被二度伤害。 为了保护她的尊严,庄孟寒的朋友们努力向Instagram申请将她的帐户纪念化(memorialize)。这一功能可以将帐户设为仅限好友查看,防止陌生人继续访问和发表侮辱性评论。然而,尽管他们多次申请并且两天过去,Instagram依然未对该帐户进行任何纪念化处理,多位申请者反应系统显示“操作过于频繁,请稍后再试”。 庄孟寒的一位同学表示,当事件公开后,他们非常担心会有更多人进行人肉搜索,并前往她的Instagram帐户进行不当评论。因此他们希望能够为她设立纪念化帐户,以防止更多陌生人进入并对她进行羞辱。她指出,目前已经有大量中国网民涌入庄孟寒的Instagram帐户,留下了极其不尊重的评论,令人痛心。 该同学表示无法理解,为何Instagram在该事件上新闻后仍未采取行动,为何这样一个保护死者尊严的功能,竟然如此缓慢处理。她说,“现在就算要把她的帐户纪念化,但也为时已晚,因为该帐户已经吸引了2万名陌生人进来,这些人已经看到了她的所有内容。”本报记者联系了Instagram的公关团队,询问为何纪念化操作进展缓慢,以及如何才能有效保护已故者的尊严。截至发稿时,Instagram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庄孟寒的友人呼吁,除了社交媒体平台能快速有效地保护已故者的帐户外,警方、媒体和社会也应更加重视对受害者隐私和尊严的保护。他们希望能够尽快看到Instagram对此帐户的处理,让她的社交媒体空间成为悼念她的地方,而不是成为遭受辱骂的战场。 目前,庄孟寒命案仍在调查中,警方已锁定一名亚裔男嫌疑人,并提供2万美元悬赏金征求线索。 中国女留学生遇害后,其Instagram帐户上却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截图自受害者Instagram)   死者朋友正在向Instagram申请将她的帐户纪念,但多位申请者反应系统显示“操作过于频繁,请稍后再试”。(受访者提供)
  • 5个月前

    中国女留学生被虐丧生公寓!白人男友逃跑

    就在近日,美国爆出一宗谋杀惨案,年仅23岁的中国留学女生被发现陈尸住处,全身伤痕累累,疑点重重! 此案发生在2月4日在新霍尔的南丁格尔巷公寓,死者身份系加州艺术学院的学生。 经调查了解,死者庄孟寒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来自浙江温州。 2月5日午夜前不久,洛杉矶县警局接到报案,说让他们去一个公寓单位进行福利检查,立即赶往现场。 他们敲了门,但没有人来开门,觉得可能出事了,冲进去之后就发现了一名女尸。 经急救人员判断,这名女子死亡时间为4日傍晚6点45分左右,全身上下有多处伤痕,死因还在调查中。 据悉。死者名叫庄孟寒(音译,Menghan Zhuang),今年23岁,是一名华人留学生,目前就读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艺术系,大四学生,今年就准备毕业了。 庄孟寒朋友表示,国际学生办公室的老师前两天还在群里找人,说一个中国学生已经缺课一周,找不到人,希望大家提供线索,还通知了家人。 没想到,今天一早学校就发布通知,说人在校外被发现遇害,死于他杀,警正在调查,家人已经赶到美国。 知情匿名人士透露,庄孟寒在被发现死亡前不久,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PO文,说男友对她进行“强迫性行为”,还将她推倒在地,害她撞到尖锐物品。 在这则PO文中,庄孟寒提到:“他总是装作无辜,试图让我入狱,在对我说过的话中,99%都是谎言。我以为这是真爱,结果就我眼瞎看错人了。” 奇怪的是,这条动态在不久后就被删了,不知道是本人删的,还是手机被拿了,但这条INS贴文被朋友圈里的人截屏保存下来了。 另一位知情人表示,庄孟寒提到的男友是个中年白男,说是从事设计和艺术工作,之前就听说过有对她进行虐待,还有因暴力行为被捕的前科。 还有网友在小红书上晒出这个男友的照片,说这人嫌疑很大。 据称,庄孟寒性格外向,总是活跃在各种学校活动中,交友圈广,其中不少华人学生也听说这个男的施暴,但因为担心家长反应过大导致警方介入,又不敢上报。 没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不过,以上说法都是出自校内学生和朋友圈,暂时没有被警方证实。 一个与庄孟寒有着泛泛之交的同校女生表示,自己住的地方离那栋公寓不远,当晚手机收到附近有谋杀案件发生的警告,没有放在心上,还是回学校才知道死者是她的,深感惋惜。 洛杉矶警方表示,庄孟寒和一名男性室友合租的这个公寓,但经调查认为此人与谋杀案无关,没有透露这人是不是其男友。 警察已经锁定一名嫌疑人,正在追捕中,调查还在进行中,预计明天上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更多案件细节和信息。 有同学透露,她被年长较多的白人男友精神控制, 女孩早前也发帖控诉过白人男友有虐待倾向,会强迫她做一些说不出口的动作,不满意就会打人。 另一知情者指出,死者的男友从事设计和艺术工作,曾因暴力行为被捕,但后来获释。 据潇湘晨报采访遇害女生的好友透露,庄某某在国内某高中国际部毕业,成绩优异且托福满分,后进入加州艺术学院并拿到奖学金。 该好友对庄孟涵的遇害表示非常悲痛,认为庄孟涵的白人男友就是凶手,并希望严惩他。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庄孟寒的高中同学小萍认为庄孟寒在交往了一名年长她较多的白人男友后,其精神和生活状态开始变得“怪异”。 据小萍了解,与庄孟寒同住的男性室友,并非这名交往的白人男友。 小萍回忆,她从高中起就认识了大自己两岁的庄孟寒,两人关系要好,小萍后来到美国读书后,她们还曾相约一起出来吃饭聚会,虽然不在同一所大学念书,但是两人平时也经常私下联络。 一切从庄孟寒与一名白人男友开始交往之后就变了。 小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是从庄孟寒的社交平台上晒出的照片,才得知庄孟寒与一位年长较多的白人男性正在恋爱,对方是一家艺术公司的CEO,“我只知道她男朋友是做艺术行业的,她也晒过合照,他们交往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但是我问及她和男朋友的事情时,能感觉到她在回避。” 根据小萍发给红星新闻记者的截图可以看到,庄孟寒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除了会发布与男友的照片之外,还会发布一些举止诡异或者衣着较为暴露的照片,“我认识庄孟寒多年了,我了解她的为人和个性,她以前不会这样的,而且她是学艺术的,我从她的作品里面能够感觉到她的变化,作品就是她表达的情感,自从她与这个男友恋爱以来,她的社交账号上发布的东西不再阳光,反而是一些阴暗扭曲的情感。” 庄孟寒的另一位朋友也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她确实交往了一名年长的白人男友。这位朋友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网传的庄孟寒发布的控诉被男友虐待的截图是真实的。这张截图显示,庄孟寒控诉男友暴力殴打和强制性侵,甚至试图将她送进监狱,切断与她的联系,“他说的每句话99%都是谎言,我却以为那是真爱。” 庄孟寒的这位朋友表示,目前这张截图已经删除,但是确实有朋友看到过她发布。这位朋友称,目前他们已将这张截图交给了当地警方。 同时,小萍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了庄孟寒生前所使用的某国内社交平台账号,该账号收藏了多个与情感相关的内容。  
  • 5个月前

    中国女留学生气炸!手机号码突然被Bell转给陌生人

    加拿大一名华人女留学生投诉称,最近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Bell转移了她的手机号码,这凸显了加拿大所有手机用户的潜在安全风险。     据CBC新闻报道,2024 年 12 月 30 日上午,龙同学(Huijun Long,音译) 在 Virgin Plus 应用程序上收到一条通知,称她在该公司的手机号码已被取消。   原来,她的电话号码被“错误地转移”到了 Bell Mobility 账户。   “我真的很焦虑,因为我的所有银行信息和其他账户信息都与用了这个电话号码登记,”Long 说。   和数百万其他客户一样,她经常使用手机号码进行双重身份验证,这是一种需要两种身份证明才能访问网站、APP应用软件或数据的安全方法。   Long说,在她突然没有电话号码的六天时间里,她不知道谁可以使用她的号码,这让她感到不安全。   她说,她多次要求暂停该号码,在第一天与多位客服人员反复沟通后,他们终于同意了。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问我的个人信息,你们对此非常小心,但却如此轻易地转走我的电话号码而没有提前任何通知?’”朗说。     该公司证实,她的号码是在哈利法克斯的一家Bell贝尔手机店被转走的,Virgin Plus 是Bell旗下的一家公司,归Bell所有。   “贝尔对这种情况给客户带来的任何不便深表歉意,”发言人 Geoff Higdo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据贝尔称,Long同学的电话号码于当天下午从另一个贝尔移动账户中删除。   贝尔表示,这种经历“并不常见”,该公司“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Long女士的信息被泄露”。   Higdo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事件很少见,虽然“人们可以在运营商之间转移他们的号码,尽管在此过程中有防止欺诈和错误的机制,但由于人为错误,这位客户的服务中断了。”   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网络安全与威胁情报研究主席 Ali Dehghantanha 表示,尽管Long同学的案件被认定为人为错误而非欺诈,但她完全有理由担心其他人可能会控制她的手机号码。   “如果信息落入坏人之手,他们可能会严重滥用这些信息。如果信息被盗用,恢复这些信息将非常困难,”Dehghantanha 说道。   “这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   多伦多网络安全专家 Claudiu Popa 也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担忧——尤其是因为数据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传输。   “你的电话号码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分配给别人,这不仅仅意味着你的通话转到别人手机的问题,”Popa 说。   “这意味着你的所有短信、发送到你手机的一次性密码、你与聊天组的通信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个人网络也将被劫持。”   近年来,非法 SIM 卡劫持(SIM swapping)已成为电信行业日益关注的问题,并受到行业监管机构加拿大广播电视电信委员会 (CRTC) 的密切监控。   “一旦诈骗者掌握了客户的个人信息,他们就可以执行 SIM 卡交换劫持或无线端口,并将所有短信和电话转到他们自己的设备,”CRTC说。   “在双因素身份验证的情况下,这些新的一次性短信密码被发送到诈骗者的设备,然后他们就可以控制受害者的账户。”   去年夏天,多伦多警方拦截了一起针对加拿大 1,500 个手机账户的 SIM 卡劫持计划,并逮捕了 10 人。   网络安全专家 Popa 和 Dehghantanha 告诉 CBC 新闻,电信零售店和呼叫中心特别容易受到 SIM 卡劫持诈骗的攻击,因为员工可以被操纵。   Bell 在后续声明中表示,零售员工在访问客户账户时会接受“所有必要的培训、定期指导和监督,以确保遵守政策和程序”。   “Bell 及其子公司在从其他加拿大运营商转移号码时遵循行业标准程序,其中包括双因素短信身份验证,即被移植号码的客户在流程完成之前接受转移,”发言人说。   “运营商各个品牌(例如 Virgin Plus 到 Lucky Mobile)之间的转移是通过安全的内部流程完成的,因为我们的系统允许我们验证客户。”     对于Long同学来说,12 月 30 日她突然无法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后,到现在为止,她仍然感到很沮丧。   作为不到两年前刚到加拿大的留学生,Long同学不知道该去哪里核实她的个人账户是否安全。   尽管Bell电信公司道歉了,但她并不满意。   “我的个人信息处于危险之中,我不确定是否有信息泄露,”她说。   “我仍然不知道手机号码转移是如何发生的,谁应该对此负责,或者如何防止将来再次发生这种错误。”  
  • 5个月前

    加拿大华人留学生实惨!大部分硕士毕业去当sales

    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研究显示,国际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远低于加拿大学生,而且大部分国际学生最终从事销售和服务工作。 该数据是该机构研究加拿大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结果的报告的一部分,反映了国际学生与加拿大毕业生相比在工资和工作类型方面的不平等。 报告发现,总体而言,国际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收入比加拿大毕业生低 19.6%。此外,无论他们获得的是文凭还是博士学位,他们的年收入都低于加拿大各级毕业生。 该报告使用了加拿大统计局 2023 年进行的全国毕业生调查数据,重点关注 2020 年的毕业生。 例如,拥有学士学位的外国学生年收入中位数为 52,000 加元,而加拿大毕业生年收入为 65,200 加元。在硕士阶段,国际学生的年收入比加拿大人低 16.6%——70,000 加元,而加拿大毕业生的年收入为 83,900 加元。 外国学生与加拿大毕业生就业结果的一个关键差异可以从从事销售和服务行业的国际学生比例中看出。在所有教育水平中,约有 28% 的国际学生毕业生从事销售和服务工作 ,而加拿大毕业生的比例约为 12%。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系统,销售和服务职业包括零售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上门推销员和呼叫中心接线员。这些工作的工资往往低于管理类职业或商业和金融类职业。报告作者布列塔尼·埃特曼斯基认为,外国毕业生和加拿大毕业生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是,外国毕业生大多拥有大学或学士学位,从事低工资的销售和服务行业。 “然而,这并不能解释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收入差异,”她写道。报告还发现,与加拿大毕业生相比,国际学生最终在科学领域就业的比例更高——国际学生为 21%,加拿大学生为 16%。加拿大毕业生在法律、教育和政府服务等人文学科领域就业的比例更高。23% 的加拿大毕业生在这些领域找到了工作,而外国毕业生的比例仅为 7%。 总体而言,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外国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就找到了工作,尽管他们的就业率(88.6%)低于加拿大毕业生(91%)。 滑铁卢大学劳工经济学家米卡尔·斯库特鲁德表示,工资差异可能是因为该报告汇总了全国所有高校的数据,并得出了平均结果。 他说:“如果你招收来自同一所大学、同一学习水平的学生,那么很有可能你会发现国际学生在未来薪资方面胜过加拿大毕业生。”斯库特鲁德教授自己的研究发现,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从滑铁卢大学毕业的国际学生毕业后一年的收入与加拿大同行相比高出 37%。 过去十年,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到 2023 年底将超过 100 万。安省的公立学院接收了大量国际学生,占 2023 年全国各学院和大学发放的 435,000 份学习许可的 40%。去年,渥太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变化,旨在限制国际学生的数量,这是减少该国临时居民数量的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 事实上,国际学生入读大学的几率比加拿大毕业生更高。报告称,2020 年,约有 56% 的国际学生完成了大学文凭,而加拿大毕业生的比例仅为 40%。报告还发现,2020 年约有 48% 的外国毕业生是南亚裔,12% 是中国人,他们占加拿大国际学生的大多数。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business/article-international-student-graduates-earning-much-less-than-canadian-peers/
  • 5个月前

    中国留学生加拿大商圈遇险!持刀团伙抢奔驰!

    劫匪真是越来越猖狂了! 2月5日,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 自己在士嘉宝Midland/McNicoll, 知名华人商圈的惊魂经历, 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图源:googlemap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2月4日)晚上11:30至12:00期间,这位华人小哥原本打算去超市买点零食,回家边看比赛边吃。然而,当他买完东西回到停车场,打开爱车奔驰gt63后备箱放东西时,却遭遇了惊险一幕! “我在开后备箱的时候,就感觉有很多双眼睛盯着我,瘆得慌!”小哥回忆说。他下意识地瞄了一眼旁边的皮卡车,结果车上直接下来两个戴头套的家伙。 说时迟那时快,小哥拔腿就跑! 他描述道:“我当时还一度犹豫要不要关后备箱,怕我买的吃的被抢了......”但最终,他头也不回地跑回超市。 “他们一直追着我(想抢车钥匙)几乎快到超市,还好我跑得快,不然可能得挨揍!”小哥心有余悸地表示。他一路狂奔,直到跑进超市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小哥至今还有点惊魂未定,他直言“偷也就罢了,上来就抢真的有点害怕了。” 图源:小红书@Koi 所幸最后车在,吃的也在,人没事。 不过,小哥说他没有报警。因为保安告诉他“打911也没用,没有证据警察不会来现场的”。 这段惊险的经历迅速引发了华人网友的热议。 “我上一个车就在那被偷了。” “我上星期也差点被抢。” “上周凌晨我下班回家在加油站加油,突然下车了三个戴头套的,我假装淡定把油加完慢悠悠走了。” “半夜 豪车 独身 华人区新年期 ………… 土豆上台后 这些标签就不能凑一起。” “感觉现在是多伦多地区常态了。。。” “卧槽,去多伦多得穿跑鞋,得亏你反应快,吃的就给他们吧,命要紧。” “大晚上就不要出去了吧,太乱了。” 最吓人的一条评论称,就在不久前(同一天晚上),北约克Yonge街刚刚发生了一起奔驰车被劫案,劫匪团伙开的也是皮卡车,疑似是同一伙人。   图源:Google Street “刚才在Yonge/Finch的Shopper门口亲眼目睹一辆奔驰被明抢,也是一辆皮卡下来四五个蒙面的人去暴力抢车,他们手里有刀。” 据该网友称,受害车主是越南裔。 这两起事件也给广大华人敲响了警钟:大家出门在外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以下是一些安全小贴士: 尽量避免夜间单独出行,尤其是去偏僻的地方。 停车时选择光线充足、人流量大的地方。 上车前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再上车。 遇到可疑人员或车辆,立即报警或寻求帮助。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  
  • 5个月前

    无耻!中国留学博士生涉迷奸十名女性!还将过程录像

    一名在英国伦敦留学的中国籍男子,在求学期间利用药物迷奸十名女性。 他不仅性侵受害者,还将全过程拍摄。 据多家媒体报道,现年27岁的中国男子邹某(音译)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博士生。   邹某2017年来到英国求学,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读书。2019年被伦敦大学学院(UCL)录取,攻读工程学硕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从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先后性侵十名女性。 他使用摇头丸、GHB(γ-羟基丁酸,俗称迷奸药)、氯胺酮(K他命)及阿普唑仑(镇静剂)对受害者下药,并拍摄不法行为的影像。 警方调查发现,他曾在2023年12月于eBay搜索针孔摄像机,并在其笔记本电脑中找到一份用中文撰写的文件,内容涉及毒品的效力和作用时间。 警方将其逮捕时找到数段视频。控方称,这些录像是被告的“纪念品”,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反复观看。 2024年1月接受警方审讯时,邹某已提前准备好声明,声称自己“习惯”进行拍摄,但强调只有在伴侣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录制。 他否认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并辩称公寓中的药物是用于“滋润皮肤”。 然而庭审时,检方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一名受害者哭求邹某住手,他却冷漠拒绝。有些受害者一动不动完全昏迷,有些处于半昏迷状态。 两名女性受害者向法庭发声,指控邹某对其实施的不法行为。 【警告:以下内容包含可能令人不适的描述】 据审讯录像显示,一名自称受害者的女子向警方描述,2023年5月,在Elephant and Castle区域,邹某不仅不允许她离开公寓,还对她实施了性侵。 这位受害者向警方透露,当晚他们一起喝酒,本来气氛不错,但渐渐觉得他举止怪异,便想离开,却遭到对方阻拦。据称,她曾哭倒在地,当试图起身离开时,被他抓住衣服拉回,并被强迫饮下一杯伏特加。她形容自己当时感到“无助”、“失控”,直到完全失去意识。 在事后接受警方采访时,这位女子描述道:“我感到非常恶心,但当时已经没有力气反抗了,我甚至一度失忆,因为那时我已经彻底昏迷。”她还说,整个晚上都感觉眩晕和昏沉,事后不仅无法入睡、也没有食欲,身体、心灵都备受折磨。 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邹某的作案手法极为固定,他通常利用酒精或药物迷奸受害者,共对十名女性实施了11次性侵。 邹某目前面临35项指控,包括11项强奸罪、3项偷窥罪、12项持有极端色情图像罪、1项非法拘禁罪和8项意图供应管制药物罪。   但邹某否认了针对他的所有指控。案件仍在继续审理中。 在此,我们要特别提醒所有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轻信他人,提高警觉。如遇到任何危险或不法行为,务必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寻求帮助。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