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加拿大 /
  • 3星期前

    极光再来温哥华!全加拿大今晚最强

    由于潜在的地磁风暴,预计本周加拿大出现极光的地区将比平常更多。科学家称,这场风暴可能在格林威治时间8月9日开始,即加美于8月8日(周五)达到峰值。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 (NOAA) 的最新预测,加拿大几乎全境都可能出现可见的极光,只有新斯高沙省、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最东端的海岸线在南部地区可见范围之外,格陵兰岛附近地区的一些岛屿位置过北。 NOAA的图表显示,截至周四凌晨,加拿大草原省份和卑诗省内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安省北部、魁省、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可见极光的可能性最高。 北极光的异常出现与科学家所说的“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关,即大量等离子体和磁力从太阳抛射出来。NOAA表示,这些事件可能涉及数十亿吨物质以每秒250至3000公里的速度移动。 尽管日冕物质抛射于8月5日首次出现,但其影响需要数天时间才能穿越太空,预计本周晚些时候到达地球。 在地球上,日冕物质抛射可能引发地磁风暴,有时会扰乱电网、管道和GPS等技术设备。NOAA称本周的事件“基本可控”,但极光的副作用比往常更加明显。 周三发布的一份咨询报告中写道:“这种级别的预警并不罕见。” 根据NOAA的地磁活动指数,预计周四晚间的极光高峰将达到6点(满分9点),极光活动强度介于“中等”和“活跃”之间。 预计任何风暴活动最多也只能达到“中等”级别,NOAA表示,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触发某些电力系统的警报,并有损坏变压器的风险。 预计周五的地磁风暴将在周五晨间减弱为“轻微”,极光峰值将降至5点,可见范围将缩小到更北的地区。 Combined effects from a CME which lifted off the Sun on 05 Aug and a coronal hole high speed stream are expected to cause geomagnetic storming on 08-09 Aug. A G2 (Moderate) watch was issued for 08 Aug with the onset of activity. A G1 (Minor) watch was issued for 09 Aug. pic.twitter.com/KgKFfLpzSu —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NWSSWPC) August 6, 2025 (图:加通社资料图片、NOAA)
  • 3星期前

    比爱马仕还抢手!加拿大“菜兜子”3千一个!

    大家有没有发现,加拿大街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人开始以背“Trader Joe’s”包为时尚了?     这款本来是美国“缺德舅”(Trader Joe’s)超市推出的“买菜包”,这几年风靡全球!从美洲到亚洲,都有它的拥趸。   去年Trader Joe’s推出的一款mini 托特包更是引发全球抢购,原本2.99加元的小包,在ebay上曾一度最高被炒到3000加元!经销商还推出了定制版,在Etsy上也买到100加元一只。   今年,Trader Joe’s的潮流风更劲,越来越多的多伦多年轻人将它背上了街头。     Pooja Gandhi就是Trader Joe’s“买菜包”其中的一位年轻拥趸,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从鸡汤小笼包开始的。   她和哥哥就每年固定开车跨境前往纽约州布法罗的Trader Joe’s超市,除了囤小笼包,还会买“Everything But The Bagel”调味料、黑巧克力花生酱杯,以及那件传说中的宝藏单品:Trader Joe’s帆布袋。     “它成了一种‘到美国必须带回来的战利品’。”这位多伦多大学20岁的学生笑着说。她买的是大号款,用来装笔电和学习用品,旅行时还会当作随身包使用,可盐可甜、可商务可日常。   而她并不是唯一一个。   今夏,多伦多街头随处可见TJ’s帆布袋:经典的蓝红配色、春季限量的马卡龙色系,甚至还有被DIY成独一无二、挂满小挂件和徽章的版本。   “多伦多街头的TJ帆布袋数量多到像在‘爆发疫情’。”TikTok网红Veronica Skaia调侃道。     其实,帆布袋早已悄悄成为潮人“必备单品”:从多伦多公共图书馆的文青袋、加拿大本地品牌Kotn的极简款,到《纽约客》杂志的托特包,它们轻便、耐装、有个性,是地铁通勤、城市通行中兼顾实用和时尚的“人设单品”。   “这是一种人人都买得起的‘入门潮流’。”即将升读四年级、主修犯罪学和政治学的Gandhi说。“很多潮流单品明星也有同款,但对普通人来说价格门槛太高。帆布袋就平易近人多了。”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就业市场低迷、房租飙升、生活成本飞涨、个人负债破纪录……这一切让人忍不住感叹:“活着真难。”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口红效应’的真实写照。”   来自伦敦的时尚心理学家Shakaila Forbes-Bell分析说,“当衣服越来越贵时,人们会转而购买配饰等‘小型奢侈’,来满足自我表达与归属感。”   “帆布袋是很容易入手的小投入。”多伦多创意战略顾问Tamara Szames说。“它代表的是‘高调节俭主义’,是‘静奢风’的反面。”     你背着Trader Joe’s帆布袋,可能没有Erewhon(美国高端超市)的预算,但你依旧很懂吃。它无声地传达出一种讯息:“没吃过他们家的花椰菜团子,你算什么人?”   “这是一种对健康生活方式、精打细算态度的自豪展现。”Szames说。“而且也象征你属于某个圈层。”就像日常穿搭一样,Trader Joe’s托特包成为了个人品牌的延伸,而这一切,仅需$4。   Trader Joe’s总部位于加州,全美约有600家门店。他们也很懂得借势操作,陆续推出限量帆布袋,纽约等大城市常常大排长龙,热度堪比护肤品牌Rhode的新款出货速度。     一位多伦多市场营销从业者Ashton从去年夏天就察觉到这股风潮,特地买了一批帆布袋并在TikTok上分享,结果引发抢购。   “这些袋子其实挺耐用的,有多个隔层,加上现在帆布风很流行。”他说,“我并不是潮流达人,只是看到了趋势而已。”   不过,Trader Joe’s帆布袋火爆的背后,也开始变得不只是时尚单品,更像一种政治隐喻。   加拿大人一向热衷“越境购物”(Walden Galleria购物中心还记得吗?),但近年来,加美关系越来越“复杂”:从关税争议到特朗普上周刚刚签署的命令,对非USMCA协定商品征收高达35%的新关税,加美之间的隔阂越拉越大。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人对这款“美国制造”帆布袋的热情却不减。哪怕“支持本地”、“抵制美货”口号一浪高过一浪,哪怕很多人不愿再去美国旅行,但Trader Joe’s帆布袋仍然在街头横行。     Gandhi表示:“我买这个包的时候,还没爆发关税大战。但现在确实有种‘消费负罪感’。”她补充说:“我在美国购物确实减少了很多,尽量只在加拿大买东西、支持本地。”   创意顾问Szames也强调:“买本地”比“买加拿大货”更重要。   关税适用于制造地,而非品牌总部。其实,有些Trader Joe’s的食品本身就是加拿大制造。   “一个品牌可以在加拿大运营、销售、做市场、甚至产品设计都在加拿大,但只要制造环节不在本地,消费者就会受影响。”她说,“‘买本地’概念才是当下的关键,它正在重塑我们的社区与消费文化。”   所以如果你已经爱上了这只容量大、又够潮的Trader Joe’s帆布袋,不如用它来装点加拿大本地生活:无论是超市买来的新鲜农产品、学校用品,还是日常杂货……甚至包括Everything Bagel本尊!  
  • 3星期前

    51年时尚品牌申请破产!加拿大零售商又垮一个

    加拿大零售业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今天8月6日,一个有51年历史的时尚品牌连锁店Claire’s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而且Claire’s Holdings LLC表示,计划很快在加拿大也采取同样行动。 这家饰品及化妆品零售商表示,将依据《加拿大公司债权人安排法》(Companies’ Creditors Arrangement Act),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提交相关申请。   Claire’s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北美地区的门店将继续营业。公司称,这一程序将有助于变现资产,并为未来业务探索战略选项。 Claire’s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克雷默(Chris Cramer)表示,申请债权人保护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 他指出,公司做出这一决定,是受到竞争加剧、消费者支出趋势变化以及零售业持续从实体店向线上转型等因素的影响。 Claire’s创立于1974年,目前在北美和欧洲17个国家拥有超过2750家门店,主要销售面向3至18岁女孩的珠宝、化妆品及配饰。    店里主要产品包括耳环、项链、手链、发饰、包包、化妆品、手机配件、节日用品等。其中耳洞穿孔服务是Claire's的一个标志性业务,很多年轻女孩第一次打耳洞就是在Claire's完成的。 Claire’s 是很多北美女生成长过程中很有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定位为价格亲民、款式新颖、快时尚的配饰品牌,强调“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小奢华”,很多产品都是几元到十几元的价格区间。很多人小时候的“第一双耳环”或者“第一支口红”就是在Claire’s买的。 然而,由于近年来受到电商、快时尚品牌冲击,经营压力增大。   今年,加拿大最大历史最久的 百货店Hudson's Bay破产关店。此外还有眼镜品牌Hakim Optical、服装品牌Oak + Fort,以及旗下拥有Bootlegger、Cleo、Ricki’s的Comark Holdings,都申请了债权人保护。Peavey Mart、Frank and Oak也在今年关店或被转手。 Claire’s 宣布开始走破产流程,未来门店可以经营多久都是未知数。且买且珍惜吧~  
  • 3星期前

    特朗普新令影响加拿大“芳邻卡”!这选项变了!

    加拿大Nexus卡政策的重要变更 一些加拿大人的Nexus卡申请流程发生了一项变化。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在8月6日周三通过电子邮件向《daily hive》确认,加拿大人在申请新的或续期的Nexus卡时,无法再选择“X”性别标识,只能选择“M”或“F”。 这一变化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实施的,源于特朗普总统在一月签署的行政命令,该命令要求美国在签证和护照等政府文件上只承认“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 CBSA发言人卢克·赖默表示,Nexus卡申请流程的变化自二月份起正式生效。 Nexus卡 Nexus项目允许低风险且预先批准的旅客快速通过漫长的边境检查队伍。该项目由加拿大和美国共同管理,但CBSA指出,申请流程实际上是在由CBP运营的美国系统中进行的。 许多加拿大旅客不仅利用Nexus卡来缩短入境美国时的海关和安检等待时间,还用于加快在加拿大境内的旅行。 如果您是Nexus会员,您的卡上标识的性别不是“男性”或“女性”,因为该卡是在行政命令之前发放的,CBSA表示此更新不会影响您,您的会员卡仍然有效。 2019年,加拿大为非二元性别人士提供了在护照、旅行证件、公民证书或永久居民卡上选择“X”作为性别标识的选项。 Nexus卡 赖默表示,“新的申请人和现有会员在续期时可以使用标识为‘X’的护照进行申请;然而,他们必须为Nexus会员申请选择‘男性’或‘女性’。” LGBTQ+ 权益倡导者对此变更表示强烈谴责,并呼吁加拿大继续履行对性别包容和人权的承诺。 赖默指出,尽管加拿大政府承认“X”性别标识,但无法保证旅客能够顺利通行或过境其他国家,因为前往加拿大以外的旅客必须遵守目的地国家的当地法律。 “并非所有国家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法律体系与我们在加拿大的一致,”CBSA发言人解释道。“因此,旅客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法律框架和社会习俗对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别特征的管理至关重要。” CBSA仍然承认那些自我认同为“男性”或“女性”以外性别的人士。
  • 3星期前

    加拿大各地将迎来超强北极光,肉眼可见!

    还在为这个周末的计划发愁吗?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来了! 由于一场地磁暴即将到来,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的夜空又将上演一场北极光盛宴。从大草原到魁北克,很多人都有机会在家门口或附近看到肉眼可见的绚丽极光。 图源: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科学家们预测一场地磁暴可能会在本周五开始,预计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将比往常更能看到北极光。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最新预报,加拿大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可能看到北极光。在南部,只有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岛最东部的海岸线处于可见范围之外;在北部,格陵兰岛附近的一些岛屿也因位置太北而无法看到。 NOAA 的图表显示,截至周五晚上,大草原省份(Prairies)、卑诗省内陆地区、以及安省、魁省和拉布拉多地区的北部看到北极光的可能性最高。 这次不寻常的北极光现象与科学家所说的“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关,即大量等离子体和磁场从太阳中喷发出来。该机构表示,这些事件可能涉及数十亿吨物质,其移动速度在每秒250到3000公里之间。 这次日冕物质抛射在8月5日就已经发生,但其影响需要数天才能穿越太空,预计将在本周晚些时候抵达地球。 在地球上,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引发地磁暴,有时会干扰电网、管道和GPS等技术。NOAA将本周的事件描述为“基本可控”,其一个“副作用”就是北极光会比平时更明显。周三发布的一份公告称:“这种级别的警报并不罕见。” 在NOAA的地磁活动指数中,预计周五晚上的北极光预报将达到9个等级中的第6级,这意味着北极光活动处于“中等”到“活跃”之间。 任何预期的风暴活动最多也只会被定为“中等”级别,NOAA 表示,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会触发某些电力系统的警报,并可能对变压器造成损坏。 预计周五的地磁暴将在周六减弱为“轻微”,北极光高峰评分将降至5级,可见范围也将缩小,恢复到更靠北的纬度。
  • 3星期前

    加拿大发布旅行警告!或有恐怖袭击!

    前往迪拜?加拿大对阿联酋发布重要旅行警告 如果您计划从加拿大前往迪拜或阿联酋其他地方,加拿大政府最近发布了一项新的通知,提醒旅客保持警惕。 加拿大政府在8月6日更新了针对阿联酋的旅行建议,因该国热门旅游目的地迪拜正面临“地区持续紧张局势和恐怖主义威胁”。目前,加拿大对阿联酋的警示级别为黄色,意味着旅客应“保持高度警惕”。 通知提到:“安全形势仍然不稳定,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显著恶化。这可能导致旅行中断,包括航班取消和空域关闭。” 由于恐怖组织已表示有意针对阿联酋,特别是可能对犹太和以色列目标进行攻击,该国已加强了安全措施。如果您计划前往迪拜或阿联酋的其他地区,务必要意识到攻击随时可能发生,潜在目标包括机场、交通枢纽、餐厅、购物中心和热门旅游景点。 迪拜 阿联酋外交部表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是日常挑战,影响着我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威胁到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 鉴于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冲突,加拿大政府还警告可能会发生导弹攻击和无人机袭击。如果您已经在该地区或正在前往那里,请务必通过当地和国际媒体保持关注最新动态。同时,在该地区的加拿大公民也被要求保持警惕,始终遵循当地当局的指示。 加拿大全球旅游人士可以注册海外加拿大人登记服务(ROCA),这是一项免费的保密服务,能够在国外发生紧急情况或国内发生个人紧急情况时通知公民。 此外,对于泰国和墨西哥等热门目的地也发布了旅行警告。
  • 3星期前

    Amazon将在加拿大开通线上卖车,这意味啥?

    你能想象吗?在加拿大可能很快也能通过Amazon线上买车了! Amazon Autos于去年12月推出,允许美国部分地区的客户购买全新现代汽车。该平台周一宣布,将开始增加各种二手车和官方认证二手车,首先从洛杉矶开始,几个月内将推广至全美。 Amazon.com Inc.向《环球邮报》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将该项目推广到国际市场,但拒绝提供具体时间表。 加拿大黑皮书的行业洞察与残值战略高级经理Daniel Ross称,如果Amazon Autos进军加拿大市场,短期内至少会对消费者有利,因为这会促进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提高透明度,同时让高价售车变得更加困难。 但这也会对在线汽车交易市场造成颠覆性影响:那些愿意与这家零售巨头合作的卖家将从中受益,而与之竞争的在线汽车交易平台和经销商则会面临威胁,并且这可能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图源:The Associated Press Ross表示:“就像亚马逊销售的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其规模和体量可能会给现有的那些交易市场带来很大风险,无论是美国或加拿大的Kijiji,还是加拿大的AutoTrader。我认为这确实会营造出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 截至截稿日期,AutoTrader和Kijiji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加拿大主要在线汽车经销商Clutch Technologies Inc.的首席执行官Dan Park表示,他认为亚马逊进入这一领域,印证了消费者期望的转变。“亚马逊进军汽车零售领域,印证了我们Clutch从一开始就坚信的观点:汽车购买的未来是在线上。” 但他指出了Clutch与Amazon Autos的一个关键区别:这家科技巨头仍依赖传统经销商,而Clutch并非交易市场。“我们库存里的每一辆车都是自己拥有的。”Park说。 参与的经销商会在Amazon Autos的店铺页面上列出新车、二手车和官方认证二手车。 根据8月4日的新闻稿,客户可以筛选搜索结果,同时查看详细的分项成本、保修信息和车辆历史报告。所有信息都是标准化的,且不接受议价——所见即所付。 目前只有现代汽车的经销商加入了该平台,但这些经销商现在可以列出任何品牌的二手车,而不仅仅是现代汽车。亚马逊计划很快将合作范围扩大到非现代品牌的经销商。 买家通过亚马逊选择并购买车辆后,再到经销商处提车。客户可以试驾车辆,或者在3天内或行驶300英里内退货。 目前,Amazon Autos的新车销售服务已覆盖美国130多个城市,而二手车和官方认证二手车则面向洛杉矶的客户。该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将服务扩展到美国东西海岸的各个城市。 Ross表示,从长远来看,其他个体经销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在亚马逊上列出自己的车辆。“成本竞争力可能会降低他们的部分利润率,但如果他们想开展更注重销量的业务,这会有所帮助并使他们受益。” 对一些经销商来说,亚马逊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数字零售渠道。 Ross说:“这会进一步打开市场……为他们提供一个大得多的客户群体。但这也可能带来竞争,导致某些定价过高的车辆价格下降。” 尽管亚马逊的这项服务能为购车者提供便捷的体验,但Ross警告说,确保交易不出问题的责任可能会更多地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而非经销商和销售商。 “大量车辆的交易过程会涉及一系列流程,”他说,“你可能更有义务去确保自己阅读了所有相关内容。” 如果亚马逊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其算法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行为,比如影响他们是否购买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 Ross表示:“如果亚马逊说‘我们支持零排放汽车’,或者‘相比大型车,我们更喜欢小型车’,那么仅仅通过亚马逊交易市场上提供的车型及其定价算法,就有可能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 3星期前

    加拿大Costco又出事! 华女曝购物卡没余额

    加拿大Costco又出事了!大批顾客给出1星差评,网上论坛吐槽不断。让我们来看看,Costco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CBC新闻报道,最近,加拿大不少Costco的电子礼品卡(Shop卡)用户表示,他们Shop卡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全没了。   图源:ZikG/Shutterstock   这家大型连锁店几乎没透露具体出了什么问题。安省珀斯(Perth)一位名叫Shelly Xu的华人女子不幸“中招”,到现在还在为要回钱而头疼。   Xu说,6月底她突然发现自己那张Shop卡上剩下的大约$200加元不见了。   “我查了下余额,一看居然变成$0,”她说,“我当时真的很崩溃。”   图源:Costco   因为Costco不接受她的Visa信用卡,Xu平时经常用电子礼品卡来买东西。   她说,自己已经打了好几个小时的电话,也亲自跑去当地的Costco门店沟通,但到现在,钱丢了一个多月了,事情还没解决。   “这真的太说不过去了,”Xu说,“他们到现在一句解释都没有。我能查到的情况,都是上网在论坛里看别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CBC新闻在社交媒体Reddit和Costco的官网上,找到了几十条类似投诉,大家都说自己Shop卡里的钱突然没了。   图源:Reddit   截至目前,加拿大Costco购物官网上的Shop卡评价只有2.8分(满分5分),在541个评价中有256人给出了1星差评(下图)。     图源:Costco     CBC采访了五位分别来自BC省和安省的顾客。他们说是在6月或7月发现Shop卡里的钱被划走的,金额从$150到$1000加元不等。   这些人也都说,和Costco打交道特别令人抓狂,对方根本没说到底出了啥问题。其中三人说最后拿到了退款,一人被拒,而Xu到现在还在等消息。   “如果只是两块钱我也就认了,但$200加元不是小数目,我不可能轻易放弃,”Xu说。   到底发生了什么?Costco不公开   总部在美国的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对CBC的多次采访请求一直没有回应。   消费者权益专家、温哥华加拿大西部大学法商教授Daniel Tsai表示,Costco 没公开这个Shop卡的问题,是严重的失职。   “Costco有责任告诉顾客,如果礼品卡出了安全问题,大家有权知道,”Tsai 说。“从商业角度来说,这简直是一次公关灾难,会让顾客对品牌失去信任。Costco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承认问题,别再拖了。”   目前来看,可能是有骗子在搞鬼。三位收到退款的顾客给CBC看了Costco发来的信,里面写着:“我们正在调查,发现有一小部分Shop卡可能被不明人士使用。”   Costco也一度暂停了Shop卡的在线销售。根据顾客在官网的投诉,店家大概在7月5日左右下架了礼品卡,月底才恢复销售。   图源:Costco/Facebook   Costco拒绝退款   在加拿大,礼品卡诈骗已经成了一个灰色产业。加拿大零售协会说,2021 年,加拿大人因为这类诈骗损失了$380万加元。   加拿大联邦政府规定,信用卡和借记卡诈骗一般可以拿到赔偿。但礼品卡被骗,就只能靠自己去和发卡公司斗智斗勇了。   网络安全分析师Ritesh Kotak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并让受害者拿回他们的钱。”   来自安省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的Lisa Mannella说,她在6月初发现,自己两张Shop卡少了$150加元。她说,Costco拒绝退钱,并称Shop卡的使用条款里写明,丢失或被盗他们不负责。   “Costco是这么大的公司,每年赚那么多钱,”Mannella说,“结果出事了也不管不问,一点帮助都不提供,真的太让人心寒了。”   Shop卡的产品描述 图源:Costco   Mannella说,Costco推测是她的邮箱被黑客入侵了,导致卡被盗,但她根本不相信这个说法。“我反问他们,‘那也有可能是你们的系统被黑了吧?’结果他们说:‘我们从来没出过问题。’”   另外四位受访者也说,Costco也怀疑是他们自己的邮箱被盗。Costco给三人发的信里,也顺带提醒了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邮箱安全。   有一种可能性:盗刷   网络安全专家Kotak表示,有可能是有人入侵了这些顾客的邮箱。   但他也说,因为受害人很多,也可能是骗子猜出了Shop卡条码的规律,然后复制了那些还在流通的卡号。   “生成条码非常简单,网上有软件可以用,”Kotak说,“你只需要输入一串数字,选好条码类型,点一下鼠标,就能生成一个条码,可以直接在店里用。”   图源:CTV News   很多Shop卡用户告诉CBC,在店里用卡买东西的时候,收银员只需要扫条码副本,根本不需要输入那四位数的PIN码。   沃尔玛(Walmart)的礼品卡也有一样的操作流程。Kotak说,商家可能是为了让购物流程更顺畅,干脆就取消了PIN验证。   “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进行盗刷。”他说。   虽然Costco要求顾客必须是年费会员才能购物,但官网也写着,非会员也能用Shop卡在店里买东西。   Kotak说,如果最后发现这些卡不是顾客的问题,那Costco就应该赔偿所有真正受害的人。   “应该要有个统一标准,让受害人都能把钱拿回来,”他说,“你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再伤害一次那些已经被骗的人。”  
  • 3星期前

    加拿大男子拔牙后给诊所差评被告!

    一家温尼伯牙科诊所成为多条负面在线评论的攻击目标,目前该诊所正以诽谤罪起诉这些评论的发布者。   根据7月29日向法院提交的索赔声明,该牙科诊所称,今年初夏,这名男子在一系列在线评论中发布了关于诊所的“虚假、不准确、误导性和诽谤性”信息。   诉讼文件显示,这名男子于7月初在Facebook、Google、Yelp和Better Business Bureau等多个网站发布了评论,详细描述了他在这家位于市中心的牙科诊所的“糟糕经历”——他称自己在6月底去该诊所拔了牙。   图源:CBC   诉讼文件提到,男子在评论中声称,诊所的牙医不具备提供口服镇静剂的资质。他还称,就诊后在更换纱布时,不小心扯掉了口腔内新缝的缝线。   他在最初的评论中写道:“去后巷找个流浪汉,给他们$50,告诉他们你要拔哪颗牙。从长远来看,这样痛苦会更少!”这句话被诉讼文件引用。   该诊所的发言人表示,由于此事已进入诉讼程序,不便置评。   不过,发言人在给CBC新闻的电子邮件中称,他们欢迎批评,因为这有助于诊所改进服务。   “话虽如此,这并不赋予人们公开发表不准确、虚假或诽谤性言论的权利。这样做会损害企业声誉,是懦弱的行为,而且是违法的。”发言人说。   诉讼文件显示,该诊所要求这名男子支付一般性、特殊性和惩罚性损害赔偿,并申请禁令,要求其删除所有涉及该诊所的在线诽谤性内容,且未来不得再发布类似内容。   诉讼称,诊所曾向该男子道歉,并邀请他回到诊所与为其拔牙的牙医沟通,但他均拒绝了,而是通过诊所管理层以及曼尼托巴牙科协会向诊所索要退款。   诉讼文件提到,此后该男子删除了在Google上对诊所的评论,但其余三条评论仍在网上。   诉讼称,该男子发布这些内容是为了追回他支付给诊所的牙科费用,质疑诊所的诚信和声誉,并损害其利润。   诊所声称,该男子的帖子已经并将继续对其声誉和业务造成损害。   目前,所有指控均未经过法庭质证,被告尚未提交辩护声明。
  • 3星期前

    “我只想死”加拿大9岁女孩遭校园霸凌 视频疯传

    “我只想死。” 位9岁女孩在7月底发布到TikTok的视频中这样对她的霸凌者说。视频画面显示,另一个孩子拉扯她的头发、踢她、将她推倒在地,并对她进行辱骂。 女孩的父母出于对线上线下进一步伤害的担忧,要求媒体不要公开她的名字。她的父亲亚历克斯·巴特勒(Alex Butler)则选择站出来发声。 “她已经完全封闭自己了,几乎不吃饭。晚上我们全家都能听到她在抽泣。”巴特勒说,这次袭击只是多年霸凌的延续。“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该为新学年做准备,还是该为一场葬礼做准备。因为事情确实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   CTV新闻也收到了来自其他8个家庭的书面声明,这些家长都不愿透露姓名,但描述了严重的霸凌情况,其中至少有一例导致孩子出现应激性癫痫发作。 根据2024-2025年度的COMPASS全国学生健康调查,爱德华王子岛(P.E.I.)7至12年级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29%)在接受调查前一个月内曾遭遇霸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 来自萨默赛德地区的家长表示,这一数据在金科拉(Kinkora)社区的Somerset Consolidated School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巴特勒一家为例,霸凌事件始于上学期间,甚至在暑假仍在继续。 早在五个月前,另一名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13岁女孩因持续遭受言语羞辱而住院治疗自残行为。两名女孩都属于神经多样性儿童(neurodivergent),家长们认为这让她们更容易成为霸凌目标。 “没有任何孩子该承受这种痛苦,”巴特勒说,“也不该有任何家长,必须每天活在害怕孩子活不下去的恐惧里。” 巴特勒说,女儿去年有两个月没去上学,他已经多次向负责该省英文公立学校系统的P.E.I.公立学校分支机构(Public Schools Branch)求助,但投诉多次被否决或无视。 他要求对过去和现有的霸凌个案进行全面审计,并对那些无视反复举报的教职员工追责。 “这是一个糟糕的系统,一个破碎的系统,必须要改变。”巴特勒说。 针对CTV新闻的询问,学校管理机构通过邮件回应称,一旦收到信息,会“尽快展开调查”,处理措施可能包括“停学、恢复性实践(restorative practices)、行为干预计划,或转介心理及社会支持服务”。不过发言人也表示,在今年秋季开学前,“不会有任何政策上的改变”。 根据其《安全与关爱学习环境政策》,该机构允许学校对在校外或课外时间发生、但影响校园安全、学习或人际关系的霸凌事件进行干预。 “守护儿童”骑士团: 我们接到的求助电话越来越多 “守护儿童”(Guardians of the Children)是一个遍布北美、致力于反霸凌的摩托车组织。其P.E.I.分会成员表示,最近几年求助数量显著上升,尤其是社交媒体让孩子更容易被直接伤害。 “最近两三年,我们接到的电话和Facebook私信越来越多。”该组织的P.E.I.会长(代号“Bear”)表示。 “现在霸凌更容易发生,社交媒体直接打进你家门,这太可怕了。”该组织的家庭联络负责人(代号“Teddy”)补充道。 Borden–Kinkora选区的绿党省议员Matthew MacFarlane表示,学校需要更多人手才能根本解决霸凌问题。 “如果学校里有足够的资源,我们就能从根源上介入霸凌问题,希望能拯救更多孩子免于这类创伤。”他在接受CTV采访时说。 他表示,绿党已经在省议会提交动议,要求增加系统支持,比如设立更多全职心理辅导员。 为了保护女儿,巴特勒已向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P.E.I.分部寻求帮助。 该分部发言人Gavin Moore警官回应称,根据《加拿大刑法》,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被刑事定罪,但警方仍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并通报儿童与家庭服务局等其他社会机构。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正处于危机中,这些资源可提供帮助: • 加拿大自杀预防热线:1-833-456-4566 • 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CAMH):1-800-463-2338 • 危机服务加拿大(Crisis Services Canada):1-833-456-4566 或短信 45645 • 儿童求助热线(Kids Help Phone):1-800-668-6868 如果你处于紧急情况,请拨打 911 或前往最近的医院。
  • 3星期前

    加拿大11岁女孩创业!1周7天

    还在为漫长的暑假感到无聊吗?当我们在享受假期时,加拿大的一位11岁小女孩已经把她的夏天变成了甜蜜的“创业季”。 她不仅自己打理一家冰淇淋店,还学会了管理员工、处理顾客关系……   图源:CTV News 在爱德华王子岛Brudenell镇的甜品店Scooper's Dairy Bar,当顾客摇响门铃时,有时会惊讶地发现柜台后面站着一位小小的店员。 11岁的Roya Cooper正在把她的暑假变成甜蜜的利润。她独自经营着这家小店,负责检查冰柜温度、制作圣代和记账。   图源:CTV News   Roya 说:“他们以为我年纪大得多。” 她用自己存下的一些钱作为开店的启动资金,其余部分则通过社区商业发展公司(Community Busines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贷款来支付。这家非营利机构为大西洋省份的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提供融资。 她说:“我觉得冰淇淋很酷。我喜欢吃冰淇淋,也想自己创业。”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创业。早在6岁时,她就用便利贴制作法语书本。 图源:CTV News 她的妈妈Ambyr Cooper说:“她把那些‘宝贝’以每本5加元的价格卖给了游客。她一直都喜欢钱。” Roya勤劳的性格来自她的父母。他们在隔壁经营着Brudenell Riding Stables等几家店。 她的爸爸Carson Cooper说:“我们非常为她骄傲。” 妈妈补充道:“她什么事都做得很好。这份工作比你想象的要难得多。” 工作有时可能会很麻烦,Roya说,从桶里挖冰淇淋需要力气,而且她经常需要管理比自己大几岁的员工。她的上一名员工就辞职了。 这位年轻的老板说:“对她来说,要做的清洁工作太多了。有些人会说,‘我不需要听你的话’,但也有人真的尊重我。” 因此,在找到新的替代者或者开学之前,她每周工作7天。 图源:CTV News   大多数顾客都很满意。 一位顾客说:“我喜欢这儿的冰淇淋。当然,巧克力味是我最爱。” 不过,Roya也学会了她无法取悦所有人。 “有些人会说,这个冰淇淋球不够大。你得重做。” 图源:CTV News 她最新的一款创意产品是“玉米片冰淇淋”,一个大球冰淇淋,上面撒着糖豆、淋着酱汁和华夫饼片。不过,Roya最喜欢的口味是花生酱软糖脆片。 打烊后,她回家亲手制作迷你冰淇淋甜筒形状的耳环。她把这些小饰品打包好,然后在店外的展示架上出售,为自己的小店增加了另一项收入来源。 她说,她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制作更多的圣代,她的梦想是让这家生意和她一起成长。  
  • 1个月前

    阴险!加拿大亚裔男被控对多名同事下毒!

    加拿大蒙特利尔北岸(North Shore)的警方逮捕了一名男子,他涉嫌在多名同事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他们下药。 图源:Blainville police   布兰维尔(Blainville)警方周二(8月5日)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Thanh-Tung Van于7月30日被捕,他正面临施用有害物质和以贩运为目的持有毒品的指控。 警方指控,被告在他“工业领域的职业圈子”中,向他人施用有害物质而对方并不知情,导致他们出现头晕、视力模糊和虚弱等症状。 在嫌疑人被捕后,调查人员搜查了一个与他有关的地点,并缴获了若干物品: 超过15,000片据信是甲基苯丙胺(冰毒)的药片 约200克据信是冰毒的粉色粉末 45克据信是冰毒的岩石状物质 60克据信是可卡因的白色粉末 30克大麻 被告目前仍被拘留,以等候法院的保释听证会。 警方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以确定是否可能有其他受害者或涉案人员。 警方提醒公众,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向其施用物质是严重的刑事犯罪。 任何有关于此案信息的人士,请致电布兰维尔警方,电话号码是450-434-5300。
  • 1个月前

    加拿大家庭报税 这样做能省太多钱!

    《财经邮报》今天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狠批了加拿大的税务制度。前加拿大税务基金会主席,财经专家Kim Moody直指加拿大的个人税太高,很多方面不合理,是时候整改了。 他还举例,同样的家庭收入,一个人挣钱和两个人挣钱交的税很不一样。 加拿大许多省份的联邦-省级综合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超过了50%。例如,安大略省、卑诗省、魁北克省以及许多海洋省份的综合税率大约在54%左右。   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税务与遗产规划董事总经理Jamie Golombek近日指出,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就达到了最高税率。他在探讨“收入平均”与“家庭计税”是否可行时,谈到了这一点。   他还将加拿大和美国的税率进行了比较,指出加拿大在收入尚未很高的情况下就已征收最高税率,并讨论了其他税务专家近期提出的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收入平均”和“家庭计税”。 认为“边际个人所得税率超过50%是合理的”这一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税务史学家可能会反驳这个说法,因为加拿大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曾有超过80%的边际税率,最高曾达到97.8%。但这种说法需要结合当时背景来看。 首先,当时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相对年轻。纳税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远低于现在。而且,当时资本利得并不征税(直到1972年才开始征收)。因此,对于那一小部分高收入者来说,利用各种手段把收入转换为免税的资本利得,是很常见的做法。 早在1966年,皇家税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Taxation)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议报告。 该报告在第三卷第十五章中写道:“当边际税率超过50%时,纳税人所得的新增收入将少于其实际收入的一半。在这种水平下,税收成为对额外努力、储蓄和投资的强大抑制力。我们建议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应超过50%。” 这些话在今天仍然适用。毫无疑问,加拿大的个人税率确实需要降低。但在加拿大如此依赖个人税收、且支出庞大的现实下,这一点远说易行难。 2024财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2177亿加元,占总收入4595亿加元的47.4%。因此,任何下调个人税率的措施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最近提出的一项尚未获得议会通过、但已开始执行的政策——将最低个人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预计将使政府每年减少约60亿加元的税收收入。 这意味着,任何有意义的税率下调都必须通过相应的削减开支(无论如何都应当削减)以及/或者从其他税源增加收入来补足。 在加拿大税收体系中,消费税(GST)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更高效公平。特别是由于现有的GST政策已通过对医疗、基本食品、房屋租金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豁免(以及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大大减弱了传统消费税的“累退性”问题。但遗憾的是,提高消费税的政治代价很可能会非常高。 高个人税率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同样令人担忧的还有:加拿大对待真正承担税收压力的“经济单位”——家庭税务方面并不合理。 Moody表示,他长期以来一直是“家庭计税”的倡导者。良好的税收政策应当符合生活或商业的经济现实。现实是,家庭是大多数人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未来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将如此。 加拿大的税收政策应该反映这种经济现实。政府在计算一些补贴项目时已经承认了这一点,比如GST退税和加拿大儿童福利(Canada Child Benefit),这些都按家庭收入计算。但在征收所得税时?却不是这样。而这是错误的。 这种做法导致行政复杂性增加、纳税负担加重,也产生了一些奇怪的结果。 例如,在加拿大一个家庭收入为10万加元的已婚夫妻,如果是由其中一人独自赚取,与两人各赚5万元,最终承担的税负差异极大。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 反对家庭计税的声音,通常来自某些自由派学者和官僚。他们常常声称,家庭计税会阻碍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 确实,有一些学术论文谈及此类观点,但坦率说,它们缺乏实际意义、内容和常识。尤其是在各种补贴的收入计算中也采用“合并计算”,这似乎并不困扰这些批评者。而且,美国几十年来实行某种形式的家庭计税制度,也并未影响女性进入职场。 在大多数家庭中,税收政策——无论是利好还是不利——都不会对孩子出生后父母是否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决定性影响。 引用1966年皇家税制委员会的另一段话:“在几乎完全忽略个人与其家庭之间经济联系的前提下对其征税,是现行税制缺乏全面性与合理性的又一明显体现。” 当将个体作为孤立单位来征税时,加拿大忽视了家庭内部真实的财务运作机制。再加上对惩罚性个人税率的容忍,也就说明加拿大的税收体系已经过时。进行全面的税制审查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 1个月前

    加拿大这省最富!最新财富地图曝光

    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加拿大家庭财富飙升至$17.6万亿,创下历史新高,并且在这其中BC省的家庭财富居全国之首。 但这种增长并没在全国各地均匀分布,每个省份的差异较为明显。一些省份因人口流入、住房可负担性较好以及就业市场强劲而表现出色;而另一些省份则面临高生活成本和家庭负债水平上升等压力。 BC省家庭最为富有 加拿大家庭平均总财富约为$103万元,主要是靠BC省和安省的高财富水平。   其中,BC省家庭的平均财富为$126万元(同比增长0.56%),略高于安省的$122万元(同比增长2.69%)。   多伦多TD银行经济学家Maria Solovieva对此评价:“尽管一些省份的家庭财富水平较高,但这说明这些地区的财富增长空间可能较小。” Solovieva解释:“之所以BC省的财富增长在全国最低,主要受限于收入增长慢、利率高、住房贵等因素。” 在全国范围内,安省和BC省的家庭债务收入比也是最高,特别是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高生活成本城市,许多家庭难以承受日常开支。 虽然这两省的家庭财富位居全国前列,但贷款负债同样居高不下,BC省家庭的平均抵押贷款负债为$16.28万元,安省则为$16.76万元。 专家Gauthier表示,对比这两省后,反倒是像草原省份能更快地降低债务收入比,因为现在来加拿大的新移民会被BC省、安省的高物价劝退,初期先到较为偏远的位置登陆、租房。 各省金融家庭资产对比 除了总财富外,各省在家庭金融资产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 加拿大家庭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平均金融资产为$63.96万元,同比增长6.66%。 这里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RRSP、TFSA等可投资资产,不包括房产、汽车、个人物品,也未扣除任何负债。 各省情况则是: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517.484(+5.55%) 爱德华王子岛:$458.802(+4.49%) 新斯科舍:$486.809(+4.01%) 新不伦瑞克:$379.544(+4.49%) 魁省:$550.930(+7.15%) 安省:$719.535(+6.93%) 曼省:$584.282(+5.77%) 萨省:$694.426(+6.33%) 阿省:$694.335(+7.05%) BC省:$628.706(+5.37%) 虽然BC省的金融资产没排上全国前列,但依然处于上游水平,说明BC省居民在在房产以外的资产积累上也有一定实力。 房地产贬值,拖累净资产 尽管金融资产表现稳健,但房地产方面则出现回调。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房地产资产同比下降1.44%,至每户平均$51.38万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家庭净资产的增长,导致房地产资产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房价走弱。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的数据,2025年3月全国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0%,且这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 受BC省和安省房价疲软,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3.7%。 其中,BC省的房地产资产均值高达$77.46万元,为全国最高。 对此,Gauthier表示,在高房价的BC省,越来越多居民买不起房。 以下是各省2025年第一季度的家庭房地产资产均值: 加拿大:$513.887(-1.44%)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239.862(-2.98%) 爱德华王子岛:$329.115(-3.00%) 新斯科舍:$267.580(-1.70%) 新不伦瑞克:$194.958(-0.92%) 魁省:$318.465(-0.28%) 安省:$665.258(-1.26%) 曼省:$281.301(-1.81%) 萨省:$267.673(-2.60%) 阿省:$407.810(-2.37%) BC省:$774.649(-2.79%) 年轻人财富“缩水”,购房遥遥无期 此外,在各年龄层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财富增长最缓慢的群体,增幅仅0.5%。 而在安省、BC省及大西洋地区,该群体的家庭财富甚至出现了下降。 麦吉尔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Sébastien Breau表示,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财富积累。 一方面是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则是高昂的房价让他们被迫推迟购房计划。 统计局数据还表明,自2022年底以来,35岁以下人群是唯一持续减少抵押贷款债务的群体,这可能受到利率上升和住房成本飙升的影响。 不过,草原省份是一个例外。在阿省和萨省,35岁以下人群的家庭净资产增长了 4.14%,甚至超过了45–64岁的中年群体。 专家分析,这与草原省更高的移民流入率、活跃的就业市场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反倒是全国65岁及以上人群的家庭财富增长最快,年增幅达4.64%。 经济学家Bartlett对此表示,这一群体积累财富的时间更长,也更容易通过长期投资享受到复利效应。
  • 1个月前

    荣耀财富集一身!加拿大最大零售家族女主人去世

    希拉莉·韦斯顿(Hilary Weston)于8月3日(星期日)逝世,享年83岁。她的家人在声明中表示,这位慈善家与作家“终身展现出慷慨精神与对助人的坚定承诺”。 作为加拿大最具影响力家族之一的成员,希拉莉·韦斯顿曾在1997至2002年担任安大略省省督,是加拿大少数几位女性省督之一。在任期间,她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女性发展与青年参与社会事务。 她的儿子、小盖伦·韦斯顿(Galen Weston Jr.),是加拿大最大连锁超市Loblaw Companies Ltd.的现任主席。他在悼念母亲时说:“我们的母亲一生都对家庭奉献不渝,并坚信社区和服务的力量和重要性。”   希拉莉·韦斯顿194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五名子女中的长女。为帮助丧偶的母亲,她年轻时从事模特工作养家。1966年与盖伦·韦斯顿(Galen Weston Sr.)结婚,并于70年代随夫移居多伦多。此后,她投身高端零售行业,曾在Holt Renfrew、Brown Thomas与Selfridges等品牌担任要职。   在丈夫于2021年去世后,她继续活跃于慈善事业,参与韦斯顿家族基金会及以夫妇名义设立的基金会工作,还合著了两本有关家居与园艺的书籍。 《福布斯》曾在2019年将韦斯顿家族列为加拿大第三大富豪,估算其净资产达87亿美元。2003年,希拉莉·韦斯顿因其对国家与社区的贡献,获授加拿大勋章。
  • 1个月前

    40岁后来加拿大 现状说实话不乐观

    我来加拿大已经第5年了。 老公是去年才过来的,之前他是体制内的大学老师——一份稳定、体面、规律的工作。 辞职这一步,他走得很艰难。 来之前,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像一团乱麻:来了以后怎么办?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会不会后悔? 有人说,体制像一条温暖而稳定的轨道——一旦踏上,就会顺着它走下去。刚开始可能觉得束缚,久而久之却习惯了它的节奏和安全感,最后离开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这是老公在高校工作这么多年的活脱脱写照。 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个体制,害怕出来了找不到饭碗。 说实话,我也是很佩服老公的勇气——人到中年离开“金饭碗”,从零开始,实属不易。 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那就只有披星戴月地往前赶,没有回头路。 初来乍到:慢节奏的冲击 刚来时,他对加拿大的慢节奏完全不适应。 办个证件,动辄要等好几个星期;打电话去问,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友好,却只是说:“还在办理中。” 在国内习惯了效率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能为力的等待”。 等所有手续终于办齐了,他立刻进入“求职模式”。 联系新移民服务机构,修改简历、参加就业培训;哪儿有招聘会,他就往哪儿跑。 简历投遍——Indeed、LinkedIn、政府官网、联邦官网……最后全都石沉大海,杳无信息。 原因很现实: 很多工作要求加拿大本地的专业证书 要有本地工作经验 缺了这两样,简历根本过不了第一轮。 再就是这里没什么产业,大部分都是服务业例如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银行等 焦虑和碰壁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让他精神状态急转直下,整晚整晚睡不着。不断的怀疑自己,难道真的是一无是处,没人要吗? 我安慰他:“别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就去读书。” 有一次,他听说警察局招警,立刻去报名。 笔试过了,可体能测试没能通过——而且中间还被人骗了:有人卖所谓的“警察考试题库”,他说服自己花钱买来,认真看完,结果真正考试和题库完全不沾边。 后来他又听说海军招人,也去咨询了一番,却得知即使条件都符合,从安调到入职要等好几年,短期内指望不上。 暂时的工作 为了让他缓解压力,我建议去我们学校试试午餐管理员——每天3小时,其余时间还能继续找工作。 他觉得可以,就试了试。 刚开始,他每天都能准点到岗,负责午餐时间看管学生,维持教室秩序。虽然不算体面,却让他找回了一点“上班”的感觉。 干了几个月,他甚至开始和孩子们混熟了。可没多久,学校说午餐管理员太多,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他又一次“失业”。 岔路口的迷茫 兜兜转转,他意识到——不读书,不行。 可是学什么呢? 40多岁,既要面对体力逐渐不如年轻时,又要考虑学习新技能的时间成本。 蓝领活儿拼体力,白领岗位拼学历和本地经验——站在这个年纪的岔路口,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往哪走。 这一年,他除了做过几个月的午餐管理员,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找工作。 每每聊到这,他都半开玩笑地说: “加拿大啊,工作是没有的,好玩的多的是,每天就是穷开心。” 话是笑着说的,可背后的无奈,只有我们自己懂。 第二次投胎 说实话,这一年,对他来说不容易,对我们全家来说也不容易。 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就算是在慢慢探索中吧,一步步往前走。 40岁后的人生,在加拿大重新来过,就像一次“第二次投胎”——新的起点,总归是难的,但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写在最后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也有40岁后在异国重新开始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也许会让更多人不再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
  • 1个月前

    20岁加拿大小美女喜中大奖!打算买房

    一位安省女子可能是为数不多的20多岁就能买得起房子的加拿大人之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中了大奖。 来自巴里(Barrie)的居民Stacia Konieczny在玩即开型彩票“Instant Crossword Tripler”时赢得了10万加元的头奖,至今她仍感到难以置信。 这位20岁的年轻人是安省博彩公司(OLG)的常客。她通常每周玩一次,最喜欢的游戏填字(Crossword)和宾果(Bingo)。   “我觉得这些游戏最有趣,”她分享道。这次她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中奖。   Konieczny是在和家人一起在家放松时得知自己中了大奖的。 “我们当时正聊着天、分享一天的经历,我就拿起手机,用OLG的应用程序查了下彩票,”她在多伦多的OLG领奖中心领取奖金时回忆道。“我一扫这张票,然后……天哪!” 她说自己起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我看到奖金金额时,我完全不相信,整个人都懵了,”她说,“我心想:我看到的是真的?这怎么可能?太疯狂了!’” 她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和一位好友。 “他们都非常支持我、为我感到开心,”她笑着说。“我朋友还开玩笑说,‘你请客喝酒!’” 对于年纪轻轻就中得大奖的经历,Konieczny表示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要我说的话,这真的太疯狂了!”这位20岁的女孩笑着说道。 她打算用这笔彩票奖金做一件很多同龄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用来支付购房的首付。 “我感到非常幸运和感激。中奖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她最后说道。
  • 1个月前

    加拿大最大奶茶节 本周末将在大温举行

    加拿大最大的奶茶节本周末在大温哥华举行 所有喜爱奶茶的人注意了!加拿大奶茶节将于本周末回到大温哥华,精彩活动令人期待。   这个在加拿大自称最大的奶茶盛会将于8月9日至10日在本拿比的斯旺加德体育场举行。 预计将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欣赏精彩的现场表演、参与互动游戏,当然还有美味的食物和饮料。   最棒的是,参加加拿大奶茶节的门票是免费的。     去年,活动吸引了25家街头美食和奶茶摊位,提供美味的食物和饮品。 2025年的官方网站上列出的一些摊位包括备受喜爱的包子、泡泡世界和Chatime等品牌。   奶茶节 今年的活动还将展示现场表演、儿童专区、乒乓球区和一个“泡泡节奏银河”无酒精派对。 为了保持派对的热情,DJ将在下午2点到5点期间为大家打碟。还有舞蹈团队的表演和全天候现场表演。 此外,前100名手持饮品的客人将在加拿大奶茶节上获得免费的糕点, 所以一定要早到哦。   奶茶节 加拿大奶茶节 2025 时间:2025年8月9日至10日开放时间:周六11:00至19:00,周日11:00至18:00地点:斯旺加德体育场 — 3883 帝国街,本拿比入场: 免费 来自哈娜·麦克林的报道  
  • 1个月前

    加拿大Costco遭曝光: 网友结账被迫升级!

    你绝对想不到,Costco也会有吃相难看的时候... 近日(8月3日),在论坛Reddit下的加拿大Costco话题下,有网友爆料称:“Costco强迫我升级会员!”这条帖子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收到了上百条评论,其中竟有多位网友有过类似经历。   图源:Elliott Cowand Jr/Shutterstock   帖主@Fearless_Ice9810说:“我在Costco自助结账时,拿着会员卡排队,第一个员工问我是否要升级会员资格。我拒绝了。另一个员工走到收银台前,再次询问我是否要升级会员。我又拒绝了。然后他们声称需要随机检查我的会员资格,尽管我的卡上已经有我的照片和姓名,而且在我进店时已经扫描并核实过了。他们收回了我的卡,并告诉我只要他们有我的卡,就可以继续扫描和付款。”   “当我去找经理要回卡时,我看到他们的电脑上有一个升级屏幕。即使我不想升级,他们也试图强迫我升级。当我说我不想升级时,经理无视了我的要求,开始反复列举会员卡的功能。我不得不多次拒绝,他们最终才放弃并退还了我的卡。” 图源:Reddit   对此,有网友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经历......我每周都去,我的卡从来没有被没收过。”   一位网友回复说:“我和你一样,他们每次都主动提出要我升级,我拒绝了,他们会说没问题。”   不过,帖主在下面解释说:“以前我拒绝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问题。这是两年来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结果,有多名网友前来爆料,称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   图源:Fang Zheng | Dreamstime   “这事也发生在我身上!!!那还是在2020年之前,说真的我当时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收银员叫来了另一个人,那人直接问我要会员卡,然后把卡拿走了。我心想‘应该还会还给我吧?’结果他们就开始狂轰滥炸式地劝我升级成高级会员,烦得要命。我当场火了,说我要取消会员,他们才连忙道歉,把我打发走了。一群混账……这事真的让我认真考虑是不是该退会员了。”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没那么夸张),是在我升级会员之前。他们在你消费金额大的时候特别“热情”,甚至可以说是过于主动。以至于有一次我看到收银员在结账的时候招呼销售员过来,我立刻就打断了她——因为我知道他们又要来推销了,真是防不胜防。”   “在Peterborough,我带着婴儿,想尽快离开,结果他们就这么对我。收银员把我的卡拿走了,递给了经理。交易结束后,我不得不去找经理,经理不停地问我是否要升级。我一直说我消费金额不够。来来回回折腾了10分钟,他们终于检查了系统,说:‘哦,你说得对,你的消费金额不够,不值得升级。’当时我的孩子还在哭,因为我没推购物车。当我拒绝的时候,请尊重我的要求。如果他们再这样,我就不带卡走了,下次直接去会员服务台。带着孩子的我,没时间。”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之前并没有人跟我谈过升级事宜。当时我在普通收银台,收银员拿走了我的卡,叫了一位经理过来,经理什么也没说就拿走了。我当时很疑惑,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然后经理回来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谈论升级事宜。这是一次非常奇怪且令人不快的经历,尤其是考虑到我已经是高级会员了。”   “我已经遇到过好几次了。我平时在Costco买东西不多。他们坚持要收我的卡,确认我的消费金额不值得升级,结果又不停地向我解释为什么我还是应该升级,应该开始在Costco加油。自从我2024年10月续卡以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三次了。两次是在普通收银台,一次是在自助收银台。新省Fredericton的Costco。”   “我遇到过这类事件,在卑诗省的Burnaby。”下面还有两位网友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升级推销事件,即使说自己的消费不多,不值得升级之后,仍然被对方拿走了会员卡,最后在经理的确认下,才成功拒绝升级,拿回会员卡。” 对此,各位华人网友曾在Costco遇到过类似情况么?欢迎分享。  
  • 1个月前

    “我是坏人吗”?印度女子自曝爱加拿大不想回国

    一位29岁的印度女子近日在Reddit上分享了自己的烦恼:不想回印度,是否意味着自己是个坏人? 这位女子表示,她和丈夫都来自印度,目前定居加拿大,经济稳定。最初两人只是打算暂住几年,但眼看永久居民(PR)身份即将到期,他们不得不面临选择:续PR,还是申请加拿大公民身份。 “我们原本计划只在加拿大待几年,但现在PR快过期了,不得不决定是申请公民还是续签PR。我们真的很喜欢在这里的生活,父母每年都会来看我们一次,但我们担心几年后他们可能来不了。印度发生的各种新闻也让我们对回国感到害怕,我们渴望平静的生活,但不知道回印度是否还能拥有。我们如果决定继续留在加拿大,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在帖子中写道。 这篇贴文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共鸣,许多Reddit用户纷纷留言支持: 一位网友安慰她说:“你没有错,选择一个让你感到安全、幸福和安宁的地方生活,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位网友则建议她尽快申请加拿大公民身份,并指出加拿大护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护照之一,拥有它意味着更多自由和便利。 还有人写道:“就留在加拿大吧。即便是在印度一线城市年薪达到500万卢比以上,也很难拥有像国外那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如果你没有办法在印度拿到加拿大级别的薪水,就不要回来。设法把你父母也接过去,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位在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工作的印度网友评论:“我在印度的同事们年薪700万卢比以上,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非常糟糕,经常要配合美国时区加班。而我们从不需要早起或晚登录。” 另一位网友写道:“印度的生活不容易,税负和附加费用越来越高,但基础设施却没有明显改善。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数不胜数。你还年轻,我真诚地建议你赶快入籍。拥有加拿大护照真的非常重要。” 还有人劝道:“你不欠印度任何东西。如果你回来,你的内疚感很快就会变成后悔。理智一点,别感情用事。印度什么都没有,这里一切都糟透了。要感恩能在加拿大过上更好的生活。” 更有人直言:“你们选择留下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因为聪明。为什么还要回来呢?回来找什么?宗教偏见?社会极度撕裂?坑坑洼洼的道路?高得像捐款的税收?没有下水道和排水系统?像纸牌一样随时坍塌的基础设施?腐败程度达到神级?像黑帮一样的政客?科学素养每况愈下?对他人的同理心为零?生活质量宛如生活在下水道里的老鼠?空气污染严重到你根本不需要抽烟?公路上的牛、比垃圾桶还脏的清洁环境等等……这样的清单可以一直列下去。 请基于事实而不是情感做出对你们最有利的选择。”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 «
  • 9
  • 10
  • 11
  • 12
  • 13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