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中午和孩子去Walmart,在门口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这个面容消沉但衣着整齐的欧裔男人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失业了,请帮助。」他脚边的小油漆桶里,有一些硬币和两张纸币。
走过去以后,孩子说:「那个人看上去好可怜,我们可以帮帮他吗?」我说好。我从钱包里翻出一张五元纸币,孩子拿着钱飞跑过去放进桶子里,又很开心地跑了回来。
刚好那阵每个周六都去Walmart。我于是每次都看到那个男人。一次,他在旁边吃三明治。还有一次,他已经收了摊,正提着桶子,夹着纸板,走在马路边上。
这个看上去并无恶习的男人不知道遇到什么挫折,落到举牌求助的地步。我心里不禁有些唏嘘。与此同时,我想起当年刚到加拿大,参加同胞聚会,几个同胞提到和这个男人处境类似的群体时,不屑一顾的说法。「加拿大,就是个养懒人的地方。」这是同胞的原话。当时我不懂。多年过去,这句话变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指责别人是懒人,就是指责别人不努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躺平」。指责加拿大养懒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有些达到中产阶级及以上收入水平的成功人士,觉得自己如此「努力」,却要交金额不菲的税,而这些税款被用来补助和支持那些不「努力」所以收入低的「懒人」。他们觉得这不公平。
可是这里涉及几个似是而非的概念,需要理清楚。
先说「成功」。加拿大是渐进税制,也就是说,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抱怨交税养了懒人的人士,收入必然达到了一定水平,也就是说,是「成功」的。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因素,如天份,也有后天因素,如努力,既有内因,如选择,也有外因,如时机。各种因素缺一不可。但是人一旦成功,往往喜欢强调主观努力,把成果归功于个人。人一旦失败,又往往喜欢强调客观环境,把不利归咎于社会。
那些嫌弃别人「懒」,占了自己便宜的人,十之八九是归功于己的前者。
再说「养懒人」。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说政府收的税,都用在低收入者身上了。这当然是以偏概全。一切公共职能都需要钱。交通,医疗,司法,养老,哪样不用钱。政府收的税里面,用于补助低收入者的钱,诸如失业救济,租房补助,牛奶金之类,只占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其实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平和。否则,「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毛不拔的有钱人只怕一样每天睡不好觉。
更何况,你现在收入喜人,不表示你永远高枕无忧。人生变化无常,天灾人祸,从未断绝。疾病、车祸、官司,直至死伤,这些意外每天都在随机降临,谁能保证自己就是那个永不遭遇变故的幸运儿?如果自己遭灾,变成低收入者,你是自认倒霉,还是希望政府有机制救助你?
所以,「加拿大养懒人」这个说法,怎么听都像暴发户抱着钱箱的呓语。
最后再说说「个人选择」。不排除一部分低收入者是因为所谓「懒」,选择不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挣钱上。但是这部分肯定只占极少数。人性总是希望得到更多,即只要有机会,人们通常都会尽最大努力,获取最多回报。如果不能「成功」,很有可能就是和Walmart门口那个中年男人一样,遇到自己不能左右的困境。这部分低收入人士,假以时日,往往都能够走出低谷,重获生机。
而之所以有这个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个社会提供了这个可能。在这个社会,只要你付出,就能够得到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的回报,我的大部分同胞们在度过新移民的适应阶段后取得的成功,就是证明。与此同时,如果遇到困难,这个社会有兜底机制,让人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喘息,可以重新站立起来,而不是坠入永远无法翻身的无底洞。这种向弱者倾斜的社会,正体现了人类的智能和大爱。
反观另一种社会,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不得不「躺平」,因为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毕业即失业,中年遭解聘,你想出大力流大汗,而不可得。另一种情况是,你拼命努力,得到的回报却和你的付出不成正比。你没得选,从年头到年尾996。想要加班费,当然是没有,因为你还能够996,本身就是你的福报。
所以,如果我们得以生活在一个「养懒人」的社会里,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们养的,就是我们自己。
隔了一阵没去Walmart,再去时,那个中年男人不见了。我希望他不管遇到什么,都已经度过了难关。毕竟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
文:语冰
图: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