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移民

    /
  • cover

    移民局"翻旧账":加拿大企业家一家五口突遭驱逐

    2019年,Oleksandr Zahrebelnyn持工作签证从乌克兰来到加拿大,并在联邦和安省政府的资助下,在North Bay创办了一家肉类加工厂,开启了新生活。 这位49岁的企业家及其家人已在安省生活超过6年,并多次获得签证和工作许可的续签,事业和家庭逐渐稳定。 然而,近期移民官员却以Zahrebelnyn曾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人员为由,拒绝其永久居留申请,要求他们一家离境。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法律争议。 Oleksandr Zahrebelnyn 已如实申报背景,加拿大移民局为何今时突然反悔? Zahrebelnyn自1998年起在SBU工作,担任初级专家,工作重点是分析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直至2011年。他在所有临时居民和永久居民申请中,均如实披露了这一信息。 在离开SBU后,他在一家金融机构任职2年,随后效仿父亲的脚步回到农业行业,在乌克兰建立了一家屠宰及牛肉加工厂。 2016年,他陪儿子到加拿大考察大学时萌生了在此开厂的念头。2019年,他携妻子和三个孩子搬到安省North Bay,并两位乌克兰商人合伙创办了Canada Meat Group Inc.公司,获得了联邦100万加元、安省140万加元的贷款支持。 2020年秋天,他们一家申请永久居民身份,并于2021年获得原则性批准。然而,2023年因国家安全审查未通过,该申请遭拒。理由是Zahrebelnyn曾在SBU工作,而该机构被认为“涉嫌颠覆民主制度”。 Zahrebelnyn表示,移民部在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才做出不予入境的决定,他感到震惊和不安。 他坦言:“从申请开始,我一直坦诚告知自己的工作背景,从未被质疑。”如今却因这段经历面临被驱逐风险,让他感到极大压力,家庭身份陷入不确定。 政府立场:SBU涉颠覆民主,加拿大不能忽视安全风险 加拿大政府在法庭文件中表示,依据移民法有关条款,仅需合理怀疑申请人曾属参与或支持“颠覆行为”的组织,即可认定其不符合入境资格。 政府辩称:“不需要个人参与颠覆行为,仅仅确立组织的成员身份就可以使该人不得入境。” 政府指出,有证据显示SBU自1991年成立以来曾干涉民主进程,阻碍政治改革。 图源:globeandmail 律师观点:法律模糊恐扩大适用范围 Zahrebelnyn的律师Shoshana Green认为,加拿大移民法中“颠覆”定义模糊,缺乏明确判例,移民部门正试图利用该条款广泛限制潜在移民。 “这不仅是针对个别案件,而是一个极具主观性的标准,可能影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成员。”她指出,“乌克兰正处民主转型期,加拿大如今也是其重要盟友,提供避难支持,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背景。” 尽管面临遣返风险,加拿大因当前乌克兰战争形势,已暂停对乌克兰人的遣返行动。Zahrebelnyn一家现正积极通过法律途径争取维权,案件预计7月将由联邦法院审理。
    time 3星期前
  • cover

    加拿大"仇印"激增, 侮辱性帖文一年暴增1350%

    根据一项新报告,加拿大近年来社交媒体上针对南亚裔的仇恨激增,尤其是在最近一次联邦大选期间,针对前新民主党(NDP)领袖贾格米特·辛格(音译,Jagmeet Singh,中文名为驵勉诚)的攻击尤为严重。 这份题为《加拿大反南亚仇恨的上升》的报告由总部位于英国的战略对话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简称ISD)发布,报告使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Brandwatch,分析了在X平台上提及加拿大城市/地区与南亚裔的帖文。 数据显示,在2023年5月至12月期间,共发现1,163条带有明显仇恨南亚裔关键词的帖文;而2024年同期,该数字暴增至16,884条,增幅超过1,350%。 加拿大联邦大选期间南亚仇恨内容激增 在2024年3月1日至4月20日的联邦大选准备期间,ISD追踪到2,300条含有针对南亚裔侮辱词汇的帖文。尤其在4月17日加拿大英文党魁辩论之后,出现明显激增,其中大多数攻击矛头直指前NDP党魁贾格米特·辛格。   报告指出,加拿大已被全球极右翼分子视为一个“警示案例”——他们认为,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导致了所谓的“南亚移民入侵”。   ISD专注于本土极端主义的分析师史蒂文·赖(Steven Rai)指出,美国X平台账号“EndWokeness”(粉丝370万)多次发布有关南亚裔在加拿大“接管社会”的内容。 赖表示:“许多种族主义者将加拿大当作一个例子,说明一个国家‘被南亚人占领’会发生什么。” “加拿大国内的极端主义者也在宣传这一刻板印象,这种叙事在全球范围被进一步传播。” ISD指出,仇恨不仅存在于网络上。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19年至2023年间,加拿大警方记录的针对南亚裔的仇恨犯罪增长了超过200%。 ISD将“本土极端主义”定义为一种建立在种族或文化优越感、性别歧视基础上的信念体系,源于对外来群体的感知威胁,可通过暴力或非暴力手段实施。 在2023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间,ISD共追踪到超过26,600条涉及加拿大的反南亚裔侮辱帖文。 在联邦大选前的3月1日至4月20日,仅来自加拿大账号的相关帖文就有2,300多条。4月17日(党魁辩论当日)再度出现激增。赖指出,攻击目标主要是辛格。 赖认为,辛格之所以成为攻击对象,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戴着头巾的棕色皮肤男子,还因为他言辞清晰、衣着得体,并且在加拿大社会中获得了高位。 “如果你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看到像贾格米特·辛格这样的人在加拿大政治和社会中成功崛起……那样的人会被视作一种严重威胁。” 皇后大学副教授里娜·库克雷贾(Reena Kukreja)表示,南亚裔已成为极右翼的“明星攻击目标”,因为他们在加拿大社区中非常显眼,尤其在布兰普顿等地有大量南亚移民,近年来来自该地区的国际学生与临时外国工人数量也显著上升。 尽管南亚裔移民最近常被归咎于住房危机和失业等经济问题,但报告中还提到,有帖文将南亚裔描述为“肮脏、危险、有部落性”。 库克雷贾说:“这是对‘异族群体’的恐惧的具体体现,而这种恐惧一直存在。” 白人至上极端组织“Diagolon”引发关注 报告特别提到一个名为Diagolon的松散线上团体,称其为“白人至上加速主义者”。加速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必须彻底崩溃,才能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 Diagolon的创始人杰里米·麦肯齐(Jeremy MacKenzie)辩称该组织只是一个讽刺“玩笑”,意在挑衅媒体和公众。但他个人的Telegram频道充斥着侮辱印度人和使用南亚裔侮辱词汇的内容。他频繁使用“战争”“入侵”等词,并在最近一段视频中声称:“我们的人正在字面意义上灭绝。” 还有一些帖文围绕“大替代理论(Great Replacement)”展开,这是一种种族主义阴谋论,声称有一个有组织的计划,旨在用有色移民替代西方社会的白人。赖表示,这是Diagolon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常通过“表面玩笑”或“梗图”形式传播。 “我认为他们试图让仇恨变得‘正常化’,”赖说,“我们看到各国政客谈论移民是‘入侵者’……我认为像Diagolon这样的组织正在注意这些言论,并因此变得更加胆大,在公众面前鼓吹‘大规模驱逐’等极端主张。” 创始人麦肯齐未对媒体的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对此报告,网友们不以为然,甚至“火上浇油”。有人认为这与印度人本身的不良行为有关:“我想知道这是否与我们国家数百万东印度人的可怕、自以为是、犯罪的行为直接相关?” 有人认为南亚裔太多,抢走了工作机会:“因为南亚人抢走了我们所有孩子的工作,甚至接管了其他一切。感觉我不再是住在加拿大了,而是住在印度了。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这样过。” 有人认为这是移民系统的崩坏导致的:“我指责我们的移民系统没有对这些人进行适当的审查。” 还有人认为:“对行为的观察并不带有种族主义色彩。”暗指南亚裔的行为令人不适。 一位网友长篇大论,句句吐槽:“嗯……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跟我们不太合拍。又或者,是因为他们来这里就没把他们的破事儿留在家里(印度)。又或者,是因为他们期待得到我们政府的特殊待遇,而且确实得到了。又或者,是因为他们不被要求融入,而我们却被要求接纳他们。又或者,是因为我们花了数十亿辛苦赚来的税款来为他们提供住房和食物,而实际上,有些加拿大人却连食物和住房都买不起。他们被安置在酒店里,加拿大人却流落街头,这真是令人作呕。我们的政府辜负了我们,而且真的恨你们。这就是原因。我一点也不抱歉。” 还有网友认为,叫他们南亚裔是在侮辱亚裔:“我绝不会叫这些寄生虫为“南亚裔”,这是在侮辱亚裔。他们是印度人。是他们毁了我们这个高度信任的社会,就连几十年前移民到这里的印度老移民也同意这一点。” 毫不意外地,这篇新闻报道,反而炸出了更多对南亚裔的仇恨评论。
    time 3星期前
  • cover

    加拿大也学特朗普?新法案吓坏一票移民……

    最近,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Bill C-2(强边界法案)的新法案,看似是在加强边境安全,实则却被人权组织怒批是“抄作业抄到了特朗普”,可能会对移民、留学生、难民申请者带来巨大冲击。 这个法案是6月初由联邦政府正式提出的。政府的说法是:Bill C-2能帮助“保护加拿大人”,通过赋予执法部门更多权力来加强边境安全、打击贩毒、阻止非法芬太尼流入、严厉打击洗钱。 听起来好像是为了“国民安全”,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移民和人权团体发现,法案内容其实和边境关系不大,反而更像是在借“国家安全”之名,大幅收紧移民政策,打击最弱势群体。 比如,加拿大移民工人联盟负责人Syed Hussan就直言:这份法案根本就是“反移民、反难民”,不是为了安全,而是“照搬美国特朗普政府那套反移民政策”。而这,还是现任总理卡尼政府上任后推出的第一份重大法案。 大家或许还记得前几年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那些视频——美国移民执法人员冲进学校、法院、公司大肆抓人遣返。现在,美国各地都有人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极端做法。而Bill C-2的内容,也让很多加拿大人担心,我们是不是也要走上同样的路了? 那这份法案到底改了什么,会影响到谁?我们来具体看看。 Bill C-2要修改的不仅是一个法规,而是多个关键法律,包括《移民与难民保护法》和《公民与移民部法案》。改动内容之多、力度之大,让人一看就倒吸一口凉气。 首先,法案将授权加拿大移民局(IRCC)可以和各级政府部门共享移民申请者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签证状态、移民文件等等,而且可以“为了合作”随时共享。 其次,政府还可以以“国家安全”或“公共卫生”为理由,立刻暂停或取消大批移民文件和签证,无需个案审查、不提供申诉机会,也没有监督机制。这意味着,你的工签、学签,甚至是永久居民身份,都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刀切取消。 还有更严重的——法案还提出,政府可以暂停接受新的移民申请,甚至停止处理已经在审理中的申请。 而对于难民申请者来说,更是直接迎面关上大门: 任何在2020年6月24日后来到加拿大、至今已逗留超一年的申请人,将无法再提出难民申请。哪怕你的国家现在爆发了战乱,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也不行。 如果你是从美国陆地边境非法入境,超过14天才提出申请,也会被拒绝受理。 这些限制甚至包括留学生和临时工签持有人,哪怕你之前离开又回来过,加起来超过一年,也一样被拒。 这一系列操作,让Hussan直言:这份法案根本就是加拿大版的“大规模驱逐机器”,比起美国,只是更安静、更“行政化”而已。他还表示:“这不是强化制度,而是彻底改变移民体系的运作方式。” 而且法案不只是影响移民身份,还波及个人隐私权利。 移民组织指出,政府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无限制地共享移民信息,比如你在哪打工、住哪、身份状态等等——这些资料可能会被用来“精准锁定”你。一旦你是无证工人,就可能在维权时被雇主举报,结果直接触发遣返。 更讽刺的是,这些改革背后的逻辑,跟过去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辙:将“移民”与“犯罪”“毒品”划上等号,把逃离战争、贫困的人也归类成“潜在威胁”。 国际特赦组织的负责人France-Isabelle Langlois就表示:“这项法案,实际上是在把逃难的人和贩毒分子一视同仁。” 现在,加拿大每天有3000多个工签、学签在到期。政府并没有提供有效的续签、转身份途径。这些人,有的是正在申请PR的国际留学生,有的是在本地打工养家的工人,眼看着身份到期,只能卷铺盖走人。 这些驱逐不是明目张胆地抓人,而是披着“移民改革”的外衣,以“限额”“可持续”为名,悄悄进行。所以在媒体上看不到,却正在身边真实上演。 这也就是为什么,加拿大已经有300多个移民、难民、人权组织站出来,集体要求联邦政府撤回这项法案。 包括Migrant Rights Network、Oxfam Canada、加拿大难民律师协会等都指出: “这项法案的核心,是用一纸政令取消人的合法身份,结果就是让更多人处于被剥削、甚至丧命的境地。” 有人指出,总理卡尼当初竞选时还承诺要“对抗特朗普的极端主义”,结果上任第一条法案就“把特朗普那套全学了个遍”。 目前,这项法案还在国会流程中,尚未正式通过。接下来还要经历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道程序,并获得皇室同意。 但反对者已经发起请愿,希望更多加拿大人联系本选区议员,施压政府取消这项“高风险”的法案。同时也在提供法律信息,帮助签证即将过期的人寻找解决方案。
    time 1个月前
  • cover

    官方报告:93%移民入籍十年还留在加拿大

    你是否也曾听说过“加拿大只是拿护照的跳板”? 许多人以为,移民只是来拿本护照就走,图个出入便利、免签多国。 但——加拿大统计局一份最新权威研究,彻底颠覆了这个流行的误解。 2025年5月,加拿大统计局发布了一份基于真实税务与移民数据的研究报告,题为《移民在加拿大的“活跃存在”分析》。 研究跟踪了不同背景移民在成为加拿大公民后的真实生活轨迹,得出了一个清晰结论: 绝大多数成为加拿大公民的移民,都会选择真正留下来、长期扎根,而不是拿完护照就“跑路”。 报告分析了2008-2012年间抵达的25-54岁移民,十年后依旧在加拿大报税、显示“活跃”的比例: 成为加拿大公民的移民:93% 仍在境内! 非公民移民:仅有 67% 保持活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留下来的倾向”随着时间还在上升: 比起2003-2007年间移民,2008-2012年的移民更倾向留下,说明新一代移民更愿意深耕加拿大。 谁更愿意留下? 报告还揭示了几个有意思的保留趋势: 来自菲律宾、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 留下概率:超过 97% 原因分析:加拿大被视为安稳、有前景的“终点站” 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留下概率:约 87% 原因分析:移动意愿强,更容易“跳槽”回去或去其他发达国家 技术移民且高学历但未入籍者 留下概率:较低 原因分析:全球化人才,去哪都有机会,不具备归属动机 高学历移民为何离开? 一些高技能人才选择不申请公民身份,仅作为“临时居民”在加拿大工作几年后转移他国。 报告发现: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技术移民,如果不入籍,10年后留在加拿大的比例显著下降。 等了很多年才申请公民的人,入籍后反而离开的可能性更大,说明他们从一开始就可能只是“短暂停留”。 加拿大公民研究所的专家指出:“高技能移民拥有全球选择权,加拿大如果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生活品质,他们会选择离开。” 加拿大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 别以为加拿大公民只是一张蓝色护照那么简单: 拥有投票权 可享全套社会保障(教育、医保、养老金) 拥有全球最受欢迎护照之一(免签近190个国家) 可优先为家属办理团聚移民 更强的身份安全感(非永久居民仍可被取消身份) 而要成为公民,申请人需满足如下条件: 过去5年中住满3年; 通过英语或法语语言能力证明; 通过公民测试; 宣誓效忠加拿大。 这些规定确保了:拿到公民身份的人,真的想留下来。 很多人认为有些移民只是“利用加拿大”拿护照,但统计局的数据直接打脸这个刻板印象: 在无税务记录(可能离境)的移民中,只有28% 拥有加拿大公民身份; 而93% 的入籍移民在十年后依然“活跃”,意味着他们长期生活、工作、缴税。 哪怕是非活跃的美国人,只有14% 是加拿大公民——说明“美国人来加拿大骗护照”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加拿大的移民体系和公民身份制度总体是健康且有效的。 对移民而言,入籍意味着承认并融入加拿大的价值观,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 对加拿大而言,吸引并留住真正愿意融入的移民,是国家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关键。
    time 1个月前
  • cover

    加拿大人口增长几乎归零,移民大国神话破灭!

    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趋势: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仅增加20107人,季度人口增长率近乎归零,创下78年来除疫情期间的最低纪录。这一数据标志着加拿大疫情后创纪录人口增长时代的终结,也折射出这个传统移民大国正面临的社会治理难题。 与过去十年0.3%的平均季度增长率相比,当前数据堪称断崖式下跌。细究其因,临时居民数量锐减成为关键因素。数据显示,临时居民占比已从去年高峰期的7.4%降至7.1%,其中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降幅最为显著。这两个省份甚至创下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大季度人口跌幅。 这种转变与加拿大政府的政策调整密不可分。现任总理马克·卡尼延续了前任特鲁多的移民紧缩政策,将"可持续水平"作为新的人口管理目标。政府近期不仅提高了国际学生的语言和资金要求,还计划出台更严格的庇护申请规则。移民部长米勒坦言:"我们必须重建系统诚信,确保移民政策真正服务于国家利益。"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移民缩减政策某种程度上正是住房危机的副产品。过去两年,加拿大平均房价上涨42%,租金涨幅达25%,许多年轻人将住房困境归咎于移民激增。麦吉尔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发现,每增加10万移民,所在城市租金中位数就会上涨1.8%。   但经济学家警告,简单减少移民可能适得其反。加拿大咨议局预测,若维持当前移民规模,到204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300万。皇家银行报告显示,建筑业23%的工人为移民,削减移民可能进一步恶化住房供给。   围绕移民政策的争论已在加拿大社会形成鲜明对立。在政府咨询平台上,一位多伦多市民留言:"我们社区已经过度拥挤,学校医院都不堪重负。"而温哥华某科技公司HR则反驳:"没有新移民,我们根本无法填补技术岗位。" 这种分裂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加拿大青年就业协会调查显示,18-34岁群体中,48%认为移民抢走了工作机会,但同一群体中62%也承认自己的工作团队依赖移民同事。   加拿大的困境并非孤例。澳大利亚近期将年度移民配额从19.5万削减至18.5万;英国保守党政府计划将净移民减少30万人。这些国家都在尝试寻找平衡点:既要缓解公共服务压力,又要保证经济发展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政府似乎选择了一条折中路线。根据最新移民水平计划,2024年移民配额维持在48.5万,但将逐步调整各类别比例,增加技术移民比重。移民部官员透露,未来可能引入"地区化移民"政策,引导新移民前往中小城市。   面对复杂局面,加拿大政府正在多线作战:一方面加快住房建设,承诺未来十年新建380万套住房;另一方面改革移民系统,引入"人才优先"的评分机制。财政部最新预算案显示,政府将投入23亿加元用于移民安置服务升级。 正如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利文斯顿所言:"加拿大正经历艰难但必要的转型。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移民数量多少,而在于如何建立更智能的人口管理体系。"这场关于国家未来的大讨论,或将重新定义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的身份认同  
    time 1个月前
  • cover
    2个月前

    加拿大政府6月发这些福利!你能拿多少?

    2025年6月在加拿大获得政府福利的方式 加拿大联邦政府或省政府将在6月通过多个项目发放福利和补贴款项,您可能符合某些资格。 目前大多数加拿大人正面临生活成本高企、工资停滞的困境,专家也对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发出警告。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4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食品价格上涨了3.8%,住房成本上涨了3.4%。 值得一提的是,运输成本略微下降了1.9%。 Loblaw首席执行官Per Bank警告称,加拿大消费者将感受到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尤其是在关税影响下的商品陆续上架。根据该公司4月份的食品通胀报告,咖啡、鸡蛋、鸡肉、牛肉和坚果等商品预计将变得更贵。 现在是时候检查一下您在加拿大可能符合的福利或您所注册的支付款项。 即便您不符合某个项目的资格,您也可能有资格获得其他福利。 因此,建议您启用直接存款,以查看6月份哪些福利或补贴将进入您的银行账户。 安省Trillium 福利——6月10日 安大略省福利 符合条件的安大略省居民将在6月10日收到安大略省Trillium 福利(OTB)。该免税支付结合了安大略能源和房产税抵免、北安大略能源抵免和安大略销售税抵免。 您可能符合三种抵免之一,您获得的金额取决于您的年龄、婚姻状况、所缴纳的房产税等因素。 如果您年龄在18到64岁之间,您最多可以获得$1,283;若您65岁或以上,则最多可获得$1,461。如果您居住在保护区或公共长期护理院,您最高可以获得$285。此外,若您在2004年住在指定的大学、学院或私立学校宿舍,您将获得$25的补偿。 北安大略能源抵免的金额依据您的婚姻状况而定。如果您是单身,最多可获得$185,而家庭可获得最高$285。 您最多可以获得$371的安大略销售税抵免。但是,您还可能为您的配偶或同居伴侣,以及在支付月份时未满19岁的每位受抚养子女额外获得最多$371的抵免。该抵免不会影响您的商品和服务税(GST)/统一销售税(HST)抵免支付。 卑诗省家庭福利金— 6月20日 BC省家庭福利 符合条件的BC省家庭将收到省级家庭福利及奖金。自2024年7月起,家庭福利增加了25%的奖金,尽管最后一笔奖金支付将在2025年6月发放,但家庭仍可期待获得基本福利。 该省有约34万户有孩子的家庭每月领取此项福利,款项通过直接存款或邮寄支票方式发放。 符合条件的居民在2025年之前,可以从第一个孩子上获得每年的$2,188,对于第二个孩子为$1,375,以及每增加一个孩子可获得$1,125。 同时,加拿大儿童福利(CCB牛奶金)将在6月20日发放。 加拿大儿童牛奶金(CCB) — 6月20日 加拿大家庭 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家庭将在6月20日领取这项每月福利。去年,政府将儿童税款提高了4.7%。 如果您的家庭符合加拿大儿童福利(CCB)的申请条件,六岁以下儿童每年最多可获得$7,787(每月$648.91),而六到17岁儿童每年最多可获得$6,570(每月$648.91)。 加拿大养老金(CPP) — 6月26日 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居民可以期待在6月26日收到他们的加拿大养老计划(CPP)支付。这项退休养老金是一种月度应税福利,在您退休后提供部分收入替代,并会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加拿大人终生。 要获得此项福利,您必须至少向CPP做出过一次有效的贡献,并且年满60岁。 即使您未满70岁并且仍在工作,您也能获得全额养老金;在退休后继续向CPP贡献有助于提高您的养老金。 您能够领取的金额将取决于您选择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您贡献的数额、您在工作期间的收入以及您向CPP的贡献时长。65岁的新受益人每月平均可获得$899.67,最高每月支付为$1,433。 (OAS)养老保障金 — 6月26日 与CPP不同,(OAS)养老保障金不依赖于您的工作历史。只要您是年满65岁的加拿大公民,就可以符合此项福利。 加拿大居民如果满足年龄(65岁或以上)和在申请养老金时为公民或居民的身份要求,也是可以获得福利的。您还必须在年满18岁后,在加拿大全部居住至少10年。 如果您居住在加拿大以外,则必须满足年龄要求,在离开加拿大前的前一天为公民或居民,并且在年满18岁后在加拿大全部居住20年。 65到74岁的加拿大人,如果2023年的年净全球收入低于$142,609,则可在2025年每月领取最高$727.67。而75岁及以上的加拿大人,如果2023年的年净全球收入低于$148,179,则可获得最高$800.44。 退伍军人赔偿金 — 6月27日 养老金 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居民将在6月27日收到这笔免税的残障支付。要符合退伍军人残障赔偿金的资格,您必须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是加拿大军队的现任或退役成员 是皇家骑警(RCMP)的现任或前成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包括海运兵),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的合格平民 符合条件的接受者必须有诊断的医疗状况或残疾,且能够证明与其服务相关。如果符合条件,您还可以获得终身的每月福利或痛苦赔偿的总额一次性支付。您获得的金额根据您的残疾情况而定,支付范围为$69.60至$1,391.98。 还有残障养老金,金额取决于抚养人数,例如配偶、同居伴侣和/或孩子。 您也可以符合您的省或地区政府提供的福利,而非仅限于加拿大政府的福利。请查看您所在省的福利页面。 您认为这些福利是否足以帮助人们应对加拿大的生活成本?欢迎在评论中告诉我们。  
  • cover
    2个月前

    FBI局长点名温哥华成“毒窝”!数据揭真相

    就在最近,温哥华被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官员推上风口浪尖,被指为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国的“枢纽”。 这一指控不仅让加美关系蒙上一层阴霾,也让温哥华的居民和官员们颇为意外。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帕特尔(Kash Patel)5月18日在福克斯新闻上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已“封锁”美墨边境,芬太尼依然不断流入美国。 他将矛头指向北方边境,特别是温哥华,称“我们的对手通过各种犯罪网络,从温哥华通过海空渠道将毒品运入美国。” 帕特尔批评加拿大联邦当局缺乏合作,未能有效管控北部边境,导致毒品问题和暴力犯罪在美国持续蔓延。 他甚至喊话加拿大,呼吁加拿大采取行动,“因为这些毒品是在你们那儿制造,然后运到我们这儿的!” 华盛顿州布莱恩市市长玛丽(Mary Lou Steward)向媒体透露,美国边境执法人员近期加强了对加美边境的检查,目标直指毒品贩运。 她表示:“如果毒品从加拿大流入,购买毒品的钱肯定也会流回加拿大。”为此,美国海关人员不仅检查入境车辆,还特别关注出境车辆,追踪毒资流向。 然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4月数据显示,加美边境查获的芬太尼仅6.3公斤,而美墨边境同期截获近300公斤,这让美国的指责显得有些牵强。 在加拿大国内,BC省保守党对此表示担忧,批评新民主党(NDP)政府在毒品政策上的松懈。 他们呼吁公开调查“安全供应”计划和毒品非刑罪化的执行情况,并建议成立跨党派小组应对芬太尼贩运。 保守党司法评论员斯特科(Elenore Sturko)对媒体表示:“这不是贸易战口水仗,加拿大情报机构已指出本地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毒品生产活动在增加,我们必须立即行动。” 然而,BC省关税委员会主席卡隆(Ravi Kahlon)驳斥美国的指控为“虚假信息”,认为这是为对加拿大施加不公平关税找借口。 他指出:“美国声称关税针对芬太尼问题,但他们自己的数据表明,从加拿大流入的芬太尼微乎其微。这完全是转移视线!” 这场争论让温哥华有些“躺枪”。作为加拿大西海岸的门户,温哥华因港口贸易活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但将其视为美国毒品危机的“主因”显然过于夸张。 这场争论发生在美加两国贸易关系紧张之际。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加拿大实施了新的关税政策,而毒品贩运问题成为了两国外交和经济摩擦中的新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将温哥华作为毒品走私的主要来源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而非基于客观数据。 对温哥华居民而言,这场风波可能导致边境检查收紧,影响跨境交流和贸易。 加美边境不仅是经济命脉,也是无数家庭的纽带。或许,加拿大需更主动应对国内毒品问题,以事实回应批评。而市民们更希望两国放下争执,合作解决问题。  
  • cover
    2个月前

    加拿大租客把房子变屎窝!堆17吨垃圾!天价账单!

    被控强奸多名卡尔加里弱势女性的男子,将租来的半圆形铁皮屋变成“你这辈子见过最糟糕的毒窝”! 据CBC 新闻 2025年5月20日报道,屋主作证,在自己的租客 Richard Mantha 被捕后,他花了超过$33000元清理了自家土地,从中清走了超过37,000磅(约17吨) 的垃圾。 现年 61 岁的 Mantha 面临 20项指控,被控侵犯 7 名女性,其中 6 人从事性交易。控罪包括:持械性侵、投喂有毒物质以及绑架等。 他的审判于 2024 年 1 月开始,但在过程中因他解雇律师和中风而两度中断,直到本周二才重新开庭。 屋主:他是“我这辈子见过最严重的囤积狂” 控方证人 Paul Lock 拥有加拿大卡尔加里东边 Rockyview 的一块地,他从 2021 年底起把地上的 Quonset 半圆铁皮屋出租给 Mantha,直到 2023 年 6 月 Mantha 被捕。 据称,有几名女性曾在这座 Quonset 中的房车内遭到性侵。 Lock 说他和 Mantha 的关系早已闹僵,“我们已经不讲话了,因为我感觉我们其中一个迟早会因为杀了对方而坐牢。” 直到警方为性侵案执行搜查令时,他才真正看到铁皮屋内的骇人景象。 “他自称是‘公路上的流浪汉’,如果东西不是钉死的,他就会拿走。” 清理费用高达 $33,000  Lock 说,为了清理 Mantha 留下的垃圾,他花了 $33,000,总共运走 37,426磅(16,976公斤) 的垃圾,其中包括部分生物危害废弃物。 “我家的后院看起来就像垃圾填埋场。”他说。 警方搜查期间曾在 Lock 家后院搭起蓝色帐篷,以便收集证据。 Lock 说,他在屋内发现了: 超过200根吸du用的玻璃管 大量桶装人类排泄物 动物尸体 大量破衣服、金属、木头、砖块、瓷砖、建筑材料、工具以及一个超市手推车 几辆报废的汽车、卡车和摩托车 “他把我的世外桃源变成了污水坑” Lock 还指控 Mantha 私自带女性到他的物业,“我早就跟他说过不能带人来,但他还是带了。那也是我们关系不和的原因。” “我知道吸毒者是什么样子……他把那些人带到我家地盘上来开趴,或者不知道干嘛。” 辩方律师 Justin Dean 质疑 Lock 是不是直到 Mantha 被捕后才真正对他愤怒,Lock 回答说: “对,因为他把我这里的世外桃源,变成了污水坑。” 法庭已预留两周时间完成审理。接下来,第五名指控人将出庭。 Mantha 在 2024 年 5 月中风后,目前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 太可怕了……
  • cover
    2个月前

    华人骗华人!3名中国游客组团出国诈骗

    近日,新西兰一起针对高龄华人群体的系列诈骗案引发广泛关注。三名持旅游签证入境的中国籍嫌疑人,通过传统"祈福骗局"骗取多名受害者钱财,涉案金额逾10万纽币(约合人民币45万元)。案发后,三人试图离境时被警方截获,最终分别被判处两年三个月及19个半月有期徒刑。 精心策划的"犯罪假期"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59岁的吴某迪、54岁的陈某颜及51岁的梁某立于2024年10月10日以游客身份入境,随即展开诈骗活动。警方调查发现,三人此行目的明确,行李中未携带任何旅游物品,反而装满用于作案的道具。法官在庭审中指出,这是一场"预先策划的跨国犯罪",三人利用新西兰对短期游客的签证便利实施欺诈。 "祈福骗局"专攻心理弱点 该团伙瞄准70岁以上华人长者,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迷信心理行骗。其典型套路为: 搭讪套话:在公共场所主动接近受害者,谎称家人"遭遇厄运",需寻找风水大师化解; 角色扮演:由同伙假扮"大师亲属",声称受害者家人将遭不测; 调包财物:以"祈福仪式"为名要求受害者交出贵重物品,伺机用装有廉价物品的袋子掉包。 首名受害者是一名72岁女性,在嫌疑人恐吓其"儿子将有大难"后,交出1.25万纽币现金及多件黄金首饰。另一名82岁基督城老人为给患病丈夫祈福,被骗走3万纽币积蓄,事后发现"祈福袋"中仅有两包湿巾。 跨国追捕与量刑争议 11月初,当三人准备乘机离境时,警方在其随身行李中查获全部赃款赃物。尽管嫌疑人辩称"临时起意",但法官指出,其犯罪具有高度组织性:梁某仅参与前期两起案件,而吴某、陈某更在基督城跨城市作案。 最终,法院以"欺骗获取财物罪"判处吴某、陈某两年三个月监禁,梁某19个半月监禁。根据新西兰法律,三人服刑期满三分之一后可申请假释,但将面临强制驱逐出境。 受害者创伤难以弥合 尽管嫌疑人当庭提交道歉信,但多名受害者表示无法原谅。一名82岁受害者在陈述中写道:"打开袋子的那一刻,我感觉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些钱是我们一辈子的积蓄。"另一人因羞愧一度产生轻生念头,至今未敢告知家人实情。 新西兰警方提醒,类似骗局近年呈国际化趋势,建议民众警惕陌生人的"消灾"提议,并及时向亲友核实可疑情况。本案也引发对新西兰旅游签证审核机制的讨论,当局表示将加强入境目的审查。
  • cover
    2个月前

    忧心:非美国公民汇款回国拟征税5%!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提案,针对无证移民的汇款征收5%的消费税(excise tax),让中美洲主要移民来源国忧心忡忡,因为此举可能让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国家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严重影响地区经济。 危地马拉媒体“中美洲360”15日报导,共和党众议员在特朗普总统重大优先法案中提议,对“非美国公民”的海外汇款”征收5%的税款,以打击美国境内的非法移民活动。 报导指出,这项提案若通过,将对高度依赖移民汇款的中美洲国家造成灾难性影响。 根据危地马拉外交部数据显示,危地马拉约有320万人在美生活和工作,绝大部分人没有合法证件。特朗普上任后紧缩移民政策,许多在美危地马拉忧心随时被逮捕遣返,于是开始加速向祖国汇款。 根据统计,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与危地马拉这四个中美洲国家,在2025年第一季总共收到高达$119亿美金的"家庭汇款",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6.8%,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尼加拉瓜来说,2024年海外汇款总额超过52亿美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额(GDP)的29.4%,而其中近83%来自美国。如果开征该税,尼加拉瓜每年将损失超过2亿美金,直接影响一般民众在食物、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基本商品的消费。 洪都拉斯2024年海外移民汇款占国内生产总额(GDP)的28%,如果被课征5%的消费税,每年将损失至少5亿美金。 萨尔瓦多海外汇款占GDP24%,危地马拉占20%。 总而言之,美国相关提案引发以上国家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 报导还指出,美国现任副总统范斯(JD Vance)早在2023年就曾以参议员身份提案要求“对美国的境外汇款征收10%的手续费,以筹募资金,强化防堵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虽然当时没有获得通过,但该议题持续在美国政坛酝酿。 “移民权利联盟”主任古提瑞兹(Juan Jose Gutierrez)直言:“美国对海外汇款征税,这不仅不会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恶化。” “那些移民来源国的弱势家庭会因无法再获得生活所需的足够资金,而让更多人离开家庭、离开祖国前往海外工作赚钱,这将导致恶性循环的骨牌效应。” 专家同时警告,“美国这种征税方式可能变相鼓励移民使用非法的管道汇款,类似行为将削弱中美洲各国的金融监管能力,甚至让家庭面临更高的诈骗损失风险。” “此外,移民来源国家恐怕也将失去部分外汇储备,面临内需消费下降,最终导致区域经济不稳定等严峻局面。 虽然中美洲各国政府尚未正式表态,但报导引述外交消息来源指出,各国政府正在准备相关数据资料,以便日后在多边或双边会谈中向美国政府表达“反对向汇款征税”的立场。
  • cover
    2个月前

    反转!白人父子"复仇"围殴华裔学生 受害者反被控

    布碌仑八大道街头18日发生了一名华裔新移民学生遭三名外族裔围殴并被打伤事件,正竞选日落公园38选区市议员的叶凌霞(Ling Ye)当时恰巧在附近,便快速赶过去,帮助英文有限的华生与警方沟通及送医等。 但后来的事态却演变成受伤的华生被对方反咬一口说先动手打人,导致华生被警方逮捕和控罪,并一直关押至19日下午5时许才被送去家事法庭。 对这名未成年华生被关押这么久,叶凌霞倍感不解,在持续关注此案时,也呼吁目击并拍摄了18日围殴经过的一名华裔女子能和她联系,提供事发录像以助还华生清白。 据悉,这宗围殴事件发生在18日下午3时许,案发于布碌仑八大道交63街,当时一名16岁的新移民华裔学生在街头遭到三名外族裔的殴打。恰巧38选区市议员参选人叶凌霞正在附近,闻讯后赶了过去。 据叶凌霞表示,当时一名外族裔大人抓着华生的头发,另两名外族裔青少年则合力殴打华生,华生的脸上还被咬出一个血洞。 当时叶凌霞为英文不好的华生提供了帮助,协助他与到场的68分局警员沟通,将其送到医院接受治疗等。 谁知到了傍晚时分,叶凌霞又接到华生父亲的求助电话,说孩子又被警察从医院抓走带回警局,于是她和孩子父亲又赶到68分局。 据了解,咬伤华生的那名白人少年事后跑去警局自首时称自己是先遭攻击,其声称当天下午在八大道交66街的公园打篮球时发生了冲突,对方十几个人打他,还抢走他的手机。 随后白人少年跑回家,叫上父亲和兄弟,骑着车在街头寻人复仇,在八大道交63街发现那名华生后,上前开始围殴。 而叶凌霞表示,被打伤的华生说打球时,因那名白人少年用歧视性的语言骂他们而导致冲突发生。 此外,叶凌霞还表示,那名白人少年称自己被打伤,且伤势严重,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却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反而跑回家叫人复仇。 据悉,华生被抓后,警方向他提出“团伙攻击”(Gang assault)和抢劫的指控,并一直关押在警局。 但叶凌霞指出,警方并未在华生身上搜出任何物品,仅称“有清楚的影像证据”,却未透露具体内容。叶凌霞还认为,若警方认定是报复行动,应追究白人父亲的责任,但当时警方仅说那名父亲是有过错,随后会惩罚他。 对咬伤华生的那名白人少年,当时警局也称被逮捕和控罪,但叶凌霞表示,当晚6点多她亲眼看到那名少年从警局被人送上救护车去了医院,而华生却一直被关押在警局里,直到19日下午5时许,家人才得知孩子被送往家事法庭。 对此叶凌霞十分气愤,认为若双方都有错,要抓一起抓,要关一起关。而家事法庭在下午5点就关门了,此时华生被送往法庭,则意味着孩子还要被继续关押,她认为这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来说不公平。 据悉,在叶凌霞请求帮助下,曼哈顿社区人士陈家龄已介入此案,并在19日下午5时许接到消息后和家人一起赶往了法庭。 而在18日围殴事件发生时,有一名年轻华裔女子目击并拍摄了事发经过,叶凌霞呼吁该目击者能和她联系(917)727-1604,因华生父母希望能获得视频为儿子洗刷罪名,她将把视频转交其父母。至19日晚,警方对该案未回复置评请求。
  • cover
    2个月前

    三华人“无缘无故”被抓引发恐慌!多车围堵,直接上铐

    5月12日清晨,在芝加哥唐人街突然发生一起逮捕事件,三名华人的汽车在路上突遭联邦执法车辆包围,现场人员未出示逮捕令,过程粗暴、交流极少。 目前三人被分送至异地拘留,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社区正积极介入援助。   据“华埠更好团结联盟”(Rapid Response Team, RRT)通报,2025年5月12日(周一)上午约8:40,一辆白色丰田7座休旅车行至唐人街退伍军人纪念碑附近(Princeton Ave与Cermak Rd交界处)时,遭至少五辆联邦执法车辆围堵。行动持续近半小时,场面高度紧张。 至少七名身穿“POLICE”标识的执法人员,部分背心印有HSI(国土安全调查局)字样,迅速控制车上三名华人(两男一女),全程未出示逮捕令(Warrant),也几乎未进行解释交流。 其中一名华人曾试图出示身份证件,仍被强行反手上铐带走。三人分别被塞进不同车辆,原车被拖走至另一侧车道。 现场恰巧有RRT成员目击,立即进行图像拍摄与事发记录。此次行动成为该团队成立以来在唐人街记录的首宗ICE行动个案。事后,芝加哥第11区议员办公室表示:市警局并未收到任何有关该次联邦执法的通报,加深了社区对执法透明度与合法性的担忧。 据世界新闻网报道,三位当事人均为中国南方省份移民,无任何犯罪记录或警局案底:其中两名男性在美生活超过十年,目前暂时无业;另外被逮捕的女性入境美国超过两年,此前因健康问题未就业,但持有合法庇护身份和EAD工卡; 三人皆在社区内口碑良好,被熟人形容为“老实人”“生活本分”。最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名男子的健康情况。该名华人此前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需定期服药与检查。目前他的心率非常低,医生也建议尽快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芝加哥这样的庇护城市,到底能不能随便抓人? RRT联盟指出,根据现行移民执法程序,这三人并不符合快速遣返(expedited removal)的适用条件。 目前,被捕女子家属已聘请律师,准备提出保释申请;而伊州联邦参议员迪克·德宾(Dick Durbin)办公室也迅速介入,协同芝加哥知名移民援助机构The Resurrection Project,协助另外两名华男寻找代理律师并与拘留中心取得联系。 华埠联盟也在德宾办公室帮助下,成功与被拘押在肯塔基州的这名女子通了电话,并确认其已经申请了庇护,并已获得EAD工卡、合法居留身份,但因身体原因暂时未就业。女子强调,自己很可能是“误抓”。 据华女说,他们三人在5月12日早上一起搭其中一人的车去办事,突然在华埠街口遭拦停,警方先抓了司机,然后把我们两个同车者也一起抓了。华女提到,作为司机的华男背负递解令(Removal Order),但她事先并不知情。她猜测,这可能是执法人员将车子拦下并逮捕的原因。 此案在华人社区引发巨大震动,但在移民执法问题上,华人社区内部对相关政策与执法行为存在显著分歧。 部分华人居民对移民执法持支持态度,认为联邦执法机构的行动属于依法行政。以5月12日芝加哥唐人街移民拘捕事件为例,现场亦有若干华人围观者表示,这类执法“是政府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华人群体中对政府公权力较高的信任度,相较之下,对滥用执法权、程序正义等议题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很多华人居民认为“无证移民涉嫌犯罪”或“移民滥用社会福利”等。例如,在此次拘捕行动中,有华人目击者将被捕者误认为是毒品相关嫌疑人。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华人社群成员持不同观点。他们强调,美国社会应在保障边境安全的同时,秉持区分对待、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已在美生活多年、无暴力或重大犯罪纪录的移民,不应“一刀切”地执行驱逐措施。部分人士指出,应优先遣返存在公共安全风险的个体,而对其他无证居民则应考虑其家庭联系、健康状况、对社区的贡献等因素,给予更审慎的处理方式。 关于“无证移民不纳税、享受福利”的说法,也早已被多方研究驳斥。例如美国财政政策研究所(ITEP)数据显示,无证移民每年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贡献超过970亿美元税收,涵盖所得税、销售税和房产税等。 此次突袭行动,作为川普二次执政以来芝加哥华人社区首次被记录的移民执法个案,无疑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趋严的移民执法环境,如何保障自身权利、强化法律意识、建立社区互助机制,已成为每一个在美移民无法回避的问题。
  • cover
    2个月前

    10个移民8个后悔,听听华人移民的真实感受

    加拿大移民政策不断收紧,房价物价狂飙、找不到工作、犯罪猖獗……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感慨,“曾经那个岁月静好的加拿大,回不去了”。 中文社交媒体上,“滤镜碎裂”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就在老移民反复思忖“要不要回流”时,仍有大批华人在拼学签、抢工签,在这个史上最坏的周期里“单向奔赴”。 华人移民潮来了走,走了来。那么,这届移民加拿大的华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在中文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网友给出了这样的画像——“中年、有娃、英语麻麻”“国内企业中层,国外超市收银”“有抱怨,但是很能忍”。 有网友认为,他们是“平民冒险家”,为了孩子,选择了清零,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 这段描述引发了很多共鸣:“这批人,嘴上抱怨,行动却最靠谱,凌晨3点担心父母身体,早上6点准备食物送娃上学。白天忙着实习、打工、学英语,晚上还得辅导娃功课……”“他们不是逃避,只是换了一条更难但更值得的路”。 真是光读完文字就累到喘不过气的节奏,所以,地狱开局真的值得吗? 辣评:这么拼,在哪儿都能成功 评论区,一些正在移民路上的网友表示,这不就是在写我,“泪目了”。 “不想卷孩子,我们就卷自己”。 毫无疑问,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所谓“更难但更值得的路”,是这一拨华人新移民的自我PUA和自我感动。 既然在国内已经发展得不错,那么,把来到加拿大后学英语、做蓝领的拼搏劲用在国内,是不是早就可以成功了? 不少挣扎中的新移民都提到孩子在这里很开心,这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加拿大的公立教育不赖,但也并不是孩子成才的保证。 小编周围,一路读到医学博士的优秀“移二代”有,晚上在餐厅打工、夜里搓麻将喝大酒的“移二代”也有。 一位老移民朋友曾经抱怨,学校里骂脏话、欺负人的坏学生很多,他很担心小孩学坏,甚至一度考虑要不要回流,“至少老家那边学校管得严,出不了大错。” 坦白讲,生活稳定的老移民尚有这种焦虑,每天焦头烂额、苟延残喘的新移民是否真的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想象中最好的教育”? 网友建议,如果爸妈英文不好、找不到工作,别幻想在加拿大养娃,特别有钱或者特别能吃苦的除外。 确实,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人生,他们会甘愿为父母当初的决定埋单吗? 也许对新移民来说更要紧的是,调整好对自己“后移民”阶段的预期,尤其是在加拿大社会大环境整体“退步”的情况下。 一种观点认为,眼下的加拿大,只适合“价值观”移民的人群。不过也有老移民评论“在加拿大呆久了,可能会觉得价值观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吃的苦 “感觉形容我爸爸妈妈。不过那是80年代。” 评论区,这条留言很简短,却道出了一个真相,任何时候来到一个陌生国度重新开始,都是艰难的。 每一个时期困难不同,相同的是——没有水到渠成的成功! 想想,20多年前的加拿大社会,对海外经验、文凭更加排斥、信息也远不如今天畅通。找房子、找工作都是看报纸、打电话,用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解决。还有网友回忆,老移民遭遇歧视问题,也远比现在严重。 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惨 比起“没苦硬吃”的揶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拨新移民并没有那么惨,论据也很充分。 首先,这一拨中年带娃出国移民的大多数已经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有的是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有的是吃到了房地产红利,更有甚者buff叠满。既然来了,当然想要一个结果,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毫无退路。 其次,虽说很多新移民重新捡起英语不易,但在国内读过大学至少是四六级水平,只要肯提升,加上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至少,加拿大职场没有35岁危机,还是很愿意给中年人机会。 留下不是唯一的答案 就在几天前,联邦CEC(经验类移民)抽分高达547,同时各省的省提名项目也在冻结、收缩当中。努力的华人已经开始涌向法语赛道,英语都还没学明白,又要开始卷法语。 法语项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并不容易,而且没发现最近非洲新移民越来越多了吗?他们可是自带法语技能的啊!谁敢保证,这不是又一场巨大的“刻舟求剑”人类实验! 可是,很少有人敢停下,因为沉没成本巨大! 前几天,小编听了清华刑法学教授劳东燕的访谈播客,感触良多。 提到《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安迪在监狱中不断推动建图书馆、甚至想尽办法弄来啤酒,她说,很多人可能认为因为安迪最后越狱成功了,他在监狱里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但在她眼中,即便结局安迪没有在小岛上过上美好生活,他当初的努力仍然是宝贵的。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也改变了外部的环境。 所以,努力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论结局如何,那个被它塑造的你会如影随形。 或许,新移民们从小镇做题家开始,一步步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已经习惯了每一次努力都要有一个结果。然而,选择移民,不是人生的另一场高考,没有标准答案。 信息来源:小红书
  • cover
    2个月前

    打脸偏见! 多数移民远非“拿护照就跑

    不少加拿大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刻板印象:很多移民取得加拿大国籍后,便离开加拿大返回原居国,不再定居于此,只是利用加拿大护照享受全球通行和其他便利。然而,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却有力驳斥了这一说法:大多数入籍移民不仅选择留在加拿大,而且在移民十年后依然积极参与本国社会生活,展现出对这个新家园的长期承诺。 图源:51记者拍摄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加拿大统计局上周五(5月16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多数入籍移民在移民十年后仍居住在加拿大,生活活跃。这一发现有力反驳了部分舆论中关于移民只是为了享受加拿大护照的便利性,而申请入籍的质疑。 “在入籍移民中,移民后第十年仍在加拿大积极生活的比例通常超过90%,”报告指出,“且在教育背景、语言能力、移民年龄与类别方面,这一比例变化不大。” 这项研究基于2008年至2012年间获得移民身份、当时年龄在25至54岁之间的人。数据显示,这些人十年后仍在加拿大“积极生活”的入籍者比例高达93%,相比之下,未入籍者仅为67%。 据悉,统计局是通过结合纳税申报信息与移民记录,来评估移民是否“积极生活”在加拿大。虽然没有纳税记录未必意味着已经离境,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停止纳税往往意味着人已不在加拿大居住。 报告还发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比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更有可能长期留在加拿大。例如,十年后仍在加拿大生活的菲律宾入籍移民占比达97%,比来自美国和法国的高出约10个百分点,比来自英国的高出6个百分点。 不过,非入籍移民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显示,那些拥有高等学历、掌握官方语言或以经济类移民身份来加的人,离开加拿大的可能性更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全球流动性更强,”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首席执行官伯恩哈德(Daniel Bernhard)指出,“但我们选择的正是这些高素质人才。问题是,加拿大是否仍然能吸引并留住他们?” 伯恩哈德强调,在住房、经济机会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挑战,正让部分移民重新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加拿大。“如果他们看不到前景,自然会带着家人(还有他们的技能)转往别国。” 报告还追踪了缺乏纳税记录的移民群体,在这些人中,大约28%已获得加拿大国籍。不过,不同国家背景的人,在此方面的差异亦颇为显著:例如,在未积极生活的伊朗移民中,近一半是公民;巴基斯坦为39%,哥伦比亚为36%,而美国移民中仅有14%为公民。 据悉,目前加拿大国籍的申请条件包括:在过去五年中至少居住满三年、具备官方语言能力、通过公民考试并完成宣誓。 曾任加拿大公民身份政策主管的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表示,这些规定总体上取得了成效。“虽然仍有人选择离开,但大多数人来了之后就留下来了。入籍是对国家的一种承诺,不是单纯的工具。” 他最后表示,这份报告显示,加拿大在移民融入与公民制度之间已找到了某种“平衡点”。
  • cover
    2个月前

    新移民骗局:你以为是工作机会,其实是圈套

    奥克维尔(Oakville)一名53岁男子涉嫌策划一场针对新移民的诈骗行动,目前已被起诉。 图源:Halton Regional Police 据荷顿区警方表示,金融犯罪组于4月展开调查,起因是警方接到举报称,一名男子专门锁定刚移民加拿大的群体作为受害者,其中许多人从事Uber或Lyft司机等职业。 调查发现,该男子自称是“丰田汽车公司高管”,并向潜在受害者提供虚假的工作机会。 警方在新闻稿中指出:“他诱骗受害人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包括护照、社会保险号码、银行资料以及政府签发的身份证明。” 随后,这些信息被用来冒名申请手机、汽车、甚至住宅租赁合同等。 警方指出:“这些受害人往往不熟悉加拿大的就业规范,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剥削。” 目前,警方已确认三名受害者,并于5月14日逮捕了该名嫌疑人。 被捕男子名为Rafael Layton(53岁),来自奥克维尔。被控以下罪名: 超过$5000元的诈骗罪(Fraud over $5000) 身份诈骗(Identity fraud) 虚假陈述(False pretenses) 违反释放令(Failure to comply with a release order) Layton也被发现曾使用多个假名,包括“Rafiq”和“Ali”。 警方目前已公布其照片,并表示担心可能还有其他受害人尚未现身。 如有任何与该案相关的信息,或认为自己也曾被骗,请拨打金融犯罪组电话: 905-825-4777 转 8737或匿名联系灭罪热线 Crime Stoppers:1-800-222-TIPS(8477)
  • cover
    2个月前

    华裔投资移民育空损失60万 怒告移民顾问中饱私囊

    一名华裔男子入禀法庭指控两名移民顾问及其相关公司,涉嫌欺诈导致男子损失近60万元。该顾问被指以协助申请育空商业提名计划为名“中饱私囊”,将相关资金转入其家人的公司中。 提出诉讼的男子名为张文斌(Wenbin Zhang,译音),他向育空最高法院提交诉状,指控白马市移民顾问玛姬(Maggie Ozen)及其丈夫穆拉特(Murat Ozen);张在诉状中表示,两人利用张氏的弱点为自己谋利,代价就是牺牲张的生计和移民身分。 张文斌委托温哥华律师伯格(Jimmy Burg)处理案件;伯格表示,近年针对移民顾问的诉讼案件有所增加,但张遭遇的情况尤为严重,当中涉及重大诈欺、严重内部交易及资金挪用等行为。   讼书列出六名被告,包括玛姬夫妇二人、两人各自的公司、位于卑诗列治文的移民顾问麦文德(Man Tak Mak,译音)以及其移民公司。所有被告都已经提交答辩书,否认任何不当行为。   根据法庭文件,张氏及其丈夫于2022年4月从中国来到加拿大;由于中国禁止同性恋,所以他们来到本国寻求更好的生活以及免受迫害。张氏透过一名共同朋友认识了玛姬,当时玛姬建议张可透过育空商业提名计划,并保证他会成功移民加拿大。 育空商业提名计划是为育空政府与联邦移民部的合作计划,为外国人提供为期两年的工作签证,持证人期间必须在育空购买或开设一家企业;若满足计划要求,育空政府将提名他们获得永久居民身分。 诉状写道,玛姬最初告诉张氏,可投资50万元在一个即将推出的“太阳能项目”,但几个月后该项目遭到取消,于是玛姬建议张投资开设一家名为“Yukon Mart”的便利店。 玛姬随后提交一份商业提名计划申请,声称张氏将投资30万元开店,而另一名“加藉商业伙伴”会投资20万元,并占该店51%股份。不过,张氏当时并不知道该名“加藉商业伙伴”就是玛姬丈夫穆拉特。 另外,玛姬也制定一份合同,允许张氏的投资用于白马市Whistle Bend社区建筑项目,该项目是由穆拉特的公司所拥有。原本打算开设的便利店就会在Whistle Bend建筑项目落成后,把店搬到建筑物内,变向让穆拉特成为张氏的业主;而张对这些事并不知情。 此外,张在玛姬的建议下聘用麦文德协助移民申请。在诉讼书中,麦氏被指“未能警告张或阻止他成为受害者”。 除申请移民的问题外,诉状又指,玛姬让张氏支付了大部分本应是穆拉特出资的款项,并向张氏收取数万元的服务费;当中有大部分款项被转入穆拉特的企业及个人银行帐户,而且穆拉特在未经授权下,将Yukon Mart的资金用于个人事务或非商务支出。 讼书提及,张氏总共向玛姬二人支付了596,843元,他目前试图追回款项。在2023年1月,张与穆拉特及商业提名计划官员签署一份协议,承诺张及Yukon Mart便利店需履行若干条款来满足移民要求。 张的代表律师伯格表示,这些条款对张而言是几乎不可能实现,“该公司是没有办法盈利,不过在协议中,他就被要求把公司营运至盈利;同时,协议要求他达成市场推广、投资及销售的指标,但张氏没有可能完成这些要求,因为他没有公司的控制权。” 诉状指出,张在2023年4月Yukon Mart开业时,才得知玛姬与穆拉特二人是夫妻关系;虽然张期望从该店获得收入并负责经营;不过,玛姬已聘请胞姊及儿子的朋友在店内工作,变相把张排挤出企业。伯格表示,张最终未能满足获得永久居民提名的条件,在三年内花费近60万元,目前仍必须寻求其他移民途径,“张氏非常沮丧,他对加拿大法律系统、育空政府和联邦政府感到失望,希望能在法庭上得到平反。” 除了追讨投资金额外,张还要求被告赔偿诈欺、违反信托及合约等损失,并寻求推翻其商业提名计划协议的有效性。 玛姬夫妇透过律师回应传媒查询说:“非常希望能分享这事件的全部真相,但要留在案件妥善解决之后才可以。”而其律师就拒绝评论案件。至于麦文德就未有回应查询,目前此案尚未进入审判阶段。
  • cover
    2个月前

    普通话被列入加拿大高薪行业必备技能!年入近5万

    毕业之后,大家都找到心仪的工作了吗?对于那些渴望在加拿大找到高薪工作的求职者来说,掌握外语技能可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最新的排名数据揭示了在加拿大争取高薪工作所需的外语技能。 Preply,一家专注语言学习的平台,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36万个职位广告,以确定2023年加拿大最高薪外语。 根据Preply的数据,德语位居全国广告中薪酬最高的外语,平均年薪为131,918加元。孟加拉语和阿拉伯语分列第二和第三,年均薪酬分别为124,949加元和121,051加元。 精通葡萄牙语可获得年均薪酬112,751加元,而懂西班牙语能找到年均薪酬达107,275加元的工作。 印地语的工作年薪为75,530加元 乌尔都语的工作年薪为72,988加元。 旁遮普语,年均薪酬68,434加元 意大利语,年均薪酬52,106加元 普通话,年均薪酬49,948加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项研究未将法语视为外语,但Preply发现在加拿大,会说法语的工作年均薪酬为113,097加元,如果法语被计入统计,它将位居加拿大薪酬第四的外语。 在多伦多的职位广告中,西班牙语是最高薪的外语,年均薪酬为92,966加元。根据Preply的数据,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在该城市的职位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对于寻找需要外语技能的工作的人来说,不仅是加拿大的私人企业,联邦政府也提供招聘机会。 不久前,加拿大安全情报局为外语通信分析员的职位招聘了新员工。 这些工作需要能够将阿拉伯语、索马里语、波斯语、普通话、库尔德语、索拉尼语、俄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或西班牙语翻译成英语或法语,薪酬范围从84,050加元到102,250加元每年不等。 此外,目前加拿大政府还有一些面向懂英语和法语的工作机会,包括加拿大公共服务委员会和加拿大公共服务和采购部的翻译职位。
  • cover
    2个月前

    来电警号新骗局: 冒充"上海警方"专骗华人

    多伦多警方今天发出警告,称近期出现越来越多冒充警察的电话诈骗案件,骗子通过伪装身份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和财务信息。 图源:Toronto Police 这类诈骗的具体手法包括: 骗子通过电话联系居民,自称是“上海公安局”警员,并提供伪造的姓名与警号; 来电显示为416-808-5200——这是多伦多警局52分局的真实号码,但实际上该电话并非来自警方; 骗子谎称正在调查居民名下的信用卡诈骗案; 随后要求居民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以“阻止”所谓的诈骗行为。 多伦多警方认为,骗子的真实目的是窃取受害者的财务和身份信息。 警方提醒公众: 若接到自称警察的来电,请先记录对方姓名与警号,然后挂断电话,并拨打官方渠道验证对方身份; 切勿通过电话向陌生人提供个人或银行信息; 多伦多警察不会通过电话索取任何银行信息,凡此类要求一律视为诈骗。 警方敦促所有居民保持警惕,并及时举报可疑行为。 如掌握相关信息,可拨打警方电话416-808-5200,或匿名联系灭罪热线 Crime Stoppers:416-222-TIPS (8477),或访问 www.222tips.com。
  • cover
    2个月前

    卑诗移民公司高管炫富,上百人血本无归!

    2024年3月,索利塔被移民招聘公司The Promise Land Consultancy(简称PLC)聘为内部注册加拿大移民顾问,负责协助新移民准备和提交移民文件。 但她工作仅一周就发现,该机构不仅收取非法费用,还冒用她的姓名和签名进行欺诈。 她还表示,公司里有一半人是游客。17名持访问签证的移民工人向“应许之地”支付了数千加元,以换取在加拿大的工作机会,但实际上却在为PLC公司工作,负责招募其他外国工人。 在加拿大,几乎所有情况下,雇佣持访问签证的人都是非法的。 “当我意识到他们都是来打工的,我立刻告诉他们,‘你们不应该在这里……不应该工作,’”索利塔说。 与此同时,她目睹公司老板们炫耀名牌商品、购置豪华车辆并频繁飞往世界各地享受奢华旅行。 图源:CBC 她现在称整个局面为“金字塔骗局”,并表示自己被聘用不过是“让公司看起来合法的幌子”。 一个月后,她忍无可忍。当公司董事们在菲律宾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索利塔辞职了——但在此之前,她下载了大量内部文件,这些文件揭示了该公司活动的规模。 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对数百份此类文件及其他客户协议的分析显示,在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的九个月时间里,PLC向150多人收取了超过200万加元的费用,并至少敛财50万加元。其中一些费用涉及为客户规划直至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路径等服务。 图源:CBC   许多合同还明确承诺为PLC客户联系工作——但在加拿大全境,向外国工人收取任何招聘费用均属非法。违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临时外国工人保护法》的个人可能面临最高一年监禁和5万加元罚款,企业最高可被处以10万加元罚款。 PLC首席执行官何塞·马里·米兰达(Jose Mari Miranda)及其公司均未回应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多次采访请求。 骗局循环:当受骗者成为施骗者 出于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担忧,要求不透露真实姓名的迈克尔(Michael)是陷入该骗局的客户兼招聘者之一。 迈克尔表示,米兰达亲自向他保证这一切都是合法的。 “他出示了公司的各种证书,说得听起来非常正规,”迈克尔说。 迈克尔向PLC支付了6500加元的服务费,这约为该公司向他收取的1.5万加元费用的一半。 他说,2023年11月抵达温哥华后,公司向他保证,在工作许可审批期间他拥有“隐含身份”,且为PLC工作是合法合规的。 当时,加拿大允许访客转为临时外国工人,前提是他们找到一家持有相关文件的雇主。但加拿大移民局于2024年8月取消了这一临时政策。 然而,访客的“隐含工作身份”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 根据雇佣协议,迈克尔在PLC担任了几周的“客户关系专员”,协议规定他的薪资为每两周1600加元,并“要求每月促成五笔交易”。 “基本上,我们的工作还包括寻找其他可能有兴趣来这里的候选人,”他说。 但如今,许多候选人几乎看不到退钱的希望,因为该公司对他们的消息置若罔闻,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屏蔽了他们。 来自菲律宾奎松省的会计师克里斯蒂安·雷伊·苏亚洛格(Christian Rey Sualog)表示,在接到一名与迈克尔处境相同的朋友联系后,他被说服成为PLC的客户。 “我不是信任他们,而是信任我的朋友。”苏亚洛格提到这位前PLC员工时说,对方是他相识多年的前同事。 记录显示,这位朋友曾为自己的移民申请向PLC支付了2.2万加元。 于是,苏亚洛格与该公司签约。对方承诺为他在纽芬兰找到工作,并表示会通过大西洋移民计划为他和家人争取永久居留权。 “我有一份不错的职业,我是会计师。”苏亚洛格解释说,他渴望来到加拿大为妻子和三个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为了搬到一个医疗更好、教育体系更优、环境更佳的国家,我甚至愿意刷盘子。” 苏亚洛格为该移民套餐支付了2.5万加元,分四期支付了前两期,共计1.275万加元——为此,他将家里唯一的汽车作为抵押,并向亲友借钱来完成付款。 “这笔钱在菲律宾能买一栋不错的房子了。”他说。 但经过数月等待,承诺的工作并未兑现。他按合同规定向PLC申请退款,甚至“跪在他们面前,求他们把钱还给我”,却徒劳无功。 “这令人心碎,从去年年中开始我几乎没睡过好觉。”苏亚洛格说。 此外,未来几周内,苏亚洛格将失去家里的汽车——这辆车不仅是家庭餐馆生意的重要工具,也是主要交通工具。这场磨难让他怀疑自己是否因信任PLC而“作为父亲和丈夫失败了”。 “我痛恨他们——这么说都还太轻了。” 骗子移民公司时薪低至8加元 现金发薪 迈克尔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CBC News),一些PLC员工通过非公开的现金方式支付工资,时薪低至8加元,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薪资水平。还有人被从工资中扣除尚未支付的客户费用。 曾处理类似案件的多伦多移民律师卢·詹森·当扎兰(Lou Janssen Dangzalan)表示,这种情况堪称“契约奴役”。 在8月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就业标准局(ESB)提交的一份联合投诉中,迈克尔和其他六名员工指控称,他们“被欺骗并被告知可以合法为该公司工作”,随后“被胁迫招募其他人”,并在“发现这是一场骗局”离职前“被以驱逐出境威胁”。 根据就业标准局发给该公司的一份调查通知,2025年2月19日,PLC“收到了一份暂停其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雇佣临时外国工人注册证书的意向通知”。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劳工部表示,就业标准局目前正在调查针对PLC的“15起投诉”,但未透露更多细节。该局已于1月对PLC处以500加元罚款,因其在未获得外国工人招聘许可证的情况下运营。 PLC还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面临11起诉讼,诉讼金额总计超过28.5万加元,其中许多案件是在小额索赔法庭提起的。 “为了打印小额索赔的所有文件并送达,我的打印机几乎罢工了,”索利塔说。她表示,辞职后花了至少两个月时间帮助人们提起诉讼,之后才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 迈克尔说,在公司工作期间,他们确实帮助一些客户以学生或游客身份来到加拿大,但没有一个人拿到公司曾向他和其他人承诺的工作许可。他还提到,在加拿大菲律宾侨民广播网络OMNI Filipino首次曝光这起涉嫌欺诈的事件后,他和其他前员工遭到了自己曾招募的客户的“骚扰”。 “我们从未从这些客户那里拿到过一分钱,”迈克尔说。 索利塔还已向加拿大反欺诈中心和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举报了该公司。在随投诉提交的一份文件中,索利塔写道:“作为移民顾问,我无事可做,因为他们没有合法雇主。我只是被当作‘形象代言人’,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看起来合法,并赢得人们的信任。”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未确认是否已展开调查,但在给CBC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局“知晓针对这家公司的投诉”。 该机构称:“我们致力于调查移民欺诈行为,以遏制违反法律的行为,维护加拿大移民项目的完整性,并保持公众对加拿大移民系统的信任。” 该局还鼓励公众通过其边境观察热线(Border Watch Line)举报涉嫌欺诈的行为。 公司高管秀奢靡生活:豪车奢侈品 与此同时,PL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塞·马里·米兰达(Jose Mari Miranda)在社交媒体上与公司其他董事炫耀奢华生活。 去年4月,他在菲律宾一艘游艇上举办了35岁生日派对,带着十几人乘坐商务舱飞往马尼拉。在现已删除的Facebook账号帖子中,米兰达手持一个价值4300加元的迪奥托特包,与一辆SUV合影。另一张照片中,米兰达站在五辆被他称为“宝贝”的汽车旁,其中包括一辆特斯拉。 图源:CBC 移民律师当扎兰(Dangzalan)表示,如果自己是米兰达的客户,会“非常愤怒”。 “坦率地说,如果我把全家的毕生积蓄都投入到一个梦想中,却看到那个不回我邮件、不接我电话的人在游艇上享乐,我可能会痛哭流涕。”他说。 另一起高等法院案件涉及两名向该公司投资10万加元的本地投资者,他们称米兰达就其业务“进行了各种欺诈性虚假陈述”,而PLC否认了这些指控。索利塔透露,她曾多次就公司运营问题警告米兰达,但均被无视。 “他并非无知,”她说,“因为我曾试图说服他退还所有人的钱,他一直说‘好的,好的,我在处理,我会给大家退款,我们重新开始’,但这从未发生。” 举报人揭露内幕 索利塔指出,PLC的多项业务环节“完全违法”。 这位移民顾问指控称,合同中的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十分普遍。例如,当PLC董事们在菲律宾时,她发现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她的电子签名,与素未谋面的新客户签订协议,评估其是否具备合理的移民路径。 “我立刻告诉他们……‘你们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我的电子签名,’”索利塔说,“我甚至没见过这些人,不可能签署移民服务文件。” 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发现17份聘请协议将索利塔列为移民顾问,她均指认这些文件为伪造。其中一份合同的日期是索利塔申请该职位的当天——比她入职首日早三天;另一份则签署于她提交辞职信的四天后。 “总体而言,这些文件都是伪造的,毫无法律效力,”她说。 在2024年4月22日的一封邮件中,索利塔致信PLC的三名董事,要求“作废所有近期发出、使用我电子签名的聘请协议”,并建议允许所有现有客户退出合同。 加拿大移民及公民顾问协会是负责监管移民顾问的机构,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The Promise Land并非其持牌机构,并呼吁公众向协会举报未经授权的执业者。 该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默里(John Murray)表示:“欺诈性使用持牌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令人无法接受。未经授权的执业者向可能易受剥削的加拿大准新移民提供不道德、不专业且非法的移民‘服务’,对公众构成严重威胁。” CICC既未确认也未否认是否正在调查该公司,但多个消息源向CBC透露,他们已接到该监管机构的联系。 部分合同提及移民顾问但未具名,而大多数合同仅由米兰达签署——他既非律师,也非持牌移民顾问。 许多合同还将客户称为“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LMIA)申请人”——LMIA是联邦政府向雇主发放的允许其雇佣外国工人的文件。合同中包含付款计划,其中一份写道“提交LMIA后”付款。 但多名法律专家强调,与LMIA相关的所有费用只能由雇主承担,而非工人。移民律师当扎兰(Dangzalan)表示,PLC可能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他们不仅违反了一级或两级政府的法律,还触犯了菲律宾的法律,”当扎兰在审查一份聘请协议后指出,并表示将此类条款白纸黑字写入合同“需要极大的胆子”。 还有一次,索利塔在入职两周后提出担忧:客户被匹配到工作岗位,却“对该工作毫无实际经验”。 2024年4月8日,PLC雇佣关系总监多米尼克·“丹尼尔”·奎瓦斯(Dominic "Daniel" Cuevas)在回复索利塔的邮件中写道:“我可以向你保证,TPLC现已停止此类操作。” “遗憾的是,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我们很容易被误导。纽芬兰的其他合作伙伴让我们误以为,这种处理加拿大工作许可申请的方式是可接受且符合职业道德的。” PLC与居住在加拿大、菲律宾及其他18个国家的外国工人或其家属(主要为菲律宾公民)签署协议。根据CBC新闻获取的一份内部“定价模板”,每份合同金额最高达4万加元,费用根据承诺的工作类型或移民路径系统化收取。文件还列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办公室职位”的价格在2.5万至3万加元之间——这一收费标准让移民律师当扎兰(Dangzalan)感到“警钟敲响”。 在加拿大生活30年的人也被骗 在温哥华担任个人护理员、已在加拿大生活30年的莉莲·塔诺贾(Lilian Tanoja),于2023年7月向PLC支付了1万加元,此前米兰达承诺为她的侄女办理学生签证。 “他看起来非常务实、和善,”她说,“你根本看不出他在撒谎。” 塔诺贾开始为侄女规划在加拿大的生活,甚至已安排好她边学习边做兼职。 “我当时非常兴奋,以为终于能让侄女来这里了。”但一年过去,侄女的申请毫无进展,退款也遥遥无期。于是去年7月,塔诺贾向小额索赔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追回款项。 米兰达在法庭文件中同意于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分五期支付每笔2000加元的还款,但仅支付了第一期。 “我只希望这些人受到惩罚,要么进监狱,要么被驱逐出境。”塔诺贾说。她不得不通过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警长办公室追踪米兰达,以送达法庭文件。 3月13日,米兰达向法官致信,请求延期偿还欠塔诺贾的“未清债务”。 “目前,我的业务显著放缓,极难一次性履行所有债务,”米兰达写道。他称自己作为年迈父母、两名兄弟姐妹以及丈夫戴里特(Dayrit,近期获得永久居留权,同时也是PLC的联合董事)的“唯一经济支柱”,正面临“巨大的个人和财务负担”。 “我恳请法院理解并体恤,准予我宽限期至6月,以便我稳定财务状况,开始持续还款,而不影响家人的生活。” 法庭文件中附带的加拿大税务局2023年纳税申报显示,米兰达当年申报收入为零。3月24日,米兰达在PLC联合所有人奎瓦斯和克里斯托弗·瓦尔(Christopher Wahl)的陪同下出庭,同意了一项新计划:于7月1日前全额偿还塔诺贾。此后,塔诺贾又收到两期还款,共计6000加元,但仍在等待剩余的4000加元。 米兰达在离开法院时未回应CBC新闻的提问。 在全球狂开办公室 索利塔进一步指出,这家现更名为PLC Global Referral Solutions的公司实为庞氏骗局——它通过在海外大规模开设新办公室,试图通过现金流偿还部分不满客户的费用。 去年4月,PLC宣布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北部的黎刹省开设分公司,并宣称曼谷和迪拜的新办公室“即将开业”,还暗示正在中东寻找合作代理机构。 2024年9月13日,“PLC财务团队”向包括菲律宾会计师苏亚洛格在内的申请退款客户群发邮件称,公司面临“财务压力”,“难以在维持业务运营的同时平衡退款流程”。2025年1月中旬,该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LLC);2月下旬,其Facebook地址已改为洛杉矶的虚拟办公空间。 目前,PLC已从官网删除加拿大地区的广告和营业执照,转而宣称在15个欧洲国家提供工作推荐服务。2024年6月,该公司还曾宣传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签证服务。 菲律宾移民工人维权组织Migrante B.C.发表声明,谴责PLC的“欺诈性招聘计划”,呼吁加拿大和菲律宾政府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为受影响者提供支持和援助。该组织官员Jaela Villegas表示,这种不公正现象并非个例,反映了全球劳动力贩运的普遍现实,是由利润驱动的体系所导致,这些体系利用了移民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去年3月,菲律宾劳工移民部(DMW)发布了针对PLC的公开警告。在PLC未出席DMW就其非法招聘投诉举行的听证会之后,该部门将其列入观察名单,禁止其参与海外就业计划。DMW助理劳工专员Oliva Macawili称,PLC是她在温哥华担任移民工人办公室负责人期间接到投诉最多的公司,她希望加拿大政府能考虑PLC对菲律宾工人的所作所为,要求其归还收取的钱款。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不会对具体案件发表评论,但该部门致力于保护潜在的新移民免受那些试图利用他们的人的伤害,并提及最近在移民工人支持计划中投入了4950万加元。 迈克尔说,他如今对自己协助招募的其他受害者心怀愧疚。 “这些人现在正承受煎熬,因为他们拿不回退款,”他说,“我们付给这家公司的钱几乎是毕生积蓄,感觉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迈克尔表示,这些工人的家人现在不得不寄钱来维持他们在加拿大的生计——这与他们原本怀揣的、来此供养菲律宾亲人的梦想完全背道而驰。 但迈克尔表示,在讨回公道之前不会放弃。 “我们不想做任何违法的事,只是试图……为发生在我们和其他受害者身上的遭遇讨回正义。” 索利塔则仍在帮助一群PLC前客户——其中有些人在等待退款期间变卖了房产,或是积郁成疾。但她强调,归根结底,若想看到改变,人们必须自己提起诉讼。 “你也必须自救。因为我可以提交无数举报,但未必会被听见。我不是受害者。”
  • cover
    2个月前

    加拿大公民“没有签证”,被拒绝入境美国

    加拿大公民称因“没有签证”被拒绝入境美国 据dailyhive报道,一名加拿大女子表示,由于她显然需要美国签证,导致未能前往美国并错过了父亲在巴西的颁奖典礼。   来自安大略省的努尔(Nur)在TikTok上详细讲述了她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和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打交道的紧张经历。 “我是加拿大公民,尽管没有签证的要求,但我还是被阻止入境美国,”她在一段两部分的视频中解释道。   美国签证 持有加拿大和巴西护照的努尔于5月5日预订了从多伦多飞往巴西的联合航空航班,中途停留在华盛顿特区。 在这次事件之前,她在往返加拿大和美国的旅行中一向很顺利。 根据联邦政府的指导,大多数加拿大公民从加拿大进入美国时并不需要访问、商业、过境或其他类型的签证。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加拿大人可能需要签证进入美国,这些情况也在美国国务院的网站上列出,但努尔表示这些目的不适用于她。   美国签证 加拿大学生如果打算访问超过30天,则Only需向美国政府注册。这项新规定于四月份实施。 努尔表示,她在华盛顿只需等一个半小时转机,这也是她对情况感到困惑的原因。 “我搞不懂为什么我不被允许入境,”她在TikTok中提问。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的名字,还是因为我的外貌,或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华盛顿],又或者是因为我要去巴西,但绝对不是因为需要签证,因为我根本不需要签证。” 在美国海关被标记 努尔表示,她于下午4点到达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准备搭乘晚上7:45的联合航空航班。   她通常乘坐加拿大航空,但这次决定选择联合航班,因为价格更便宜。 在5月7日的一次电话采访中,努尔表示她出生于巴西,并且仍然会回去探望家人。这次旅行本来是想见她的父亲领取奖项,同时探望近一年未见的姐妹。   努尔表示,她的登机手续一切顺利。她对此次航班感到兴奋,因为她一直存钱想要享受一张高档座位。 她顺利通过安检,但在美国海关时被标记。 “他们说我被随机选中进行额外检查。此外,他们还采集了我的指纹,等采集完指纹后,他们才告诉我被随机选中,”她在TikTok上回忆说道。 努尔在想,她的名字是否是原因之一,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后,阿拉伯和南亚裔人群经常受到种族定性。   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被称为“穆斯林禁令”的行政命令,暂停来自主要是穆斯林国家(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的旅行,为期90天。 尽管对这一禁令产生了抗议和诉讼,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允许2018年实施的第三版行政命令,扩大了被禁止访客的名单。乔·拜登撤销了该项行政命令,但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又恢复了该禁令。 这名大学生表示,她被放在等待室里,并被CBP官员告知,如果她错过了航班,联合航空将负责重新预订和退款。 她并不太担心,因为她早早到了机场,但她等了一个小时才拿到一份表格填写,之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开始被问讯。   “我非常配合,告诉他们所有事情,提供了我所有的住址,”努尔在TikTok上解释道。“我向他们说明,这只是一次转机,我以前去过美国。他说‘不,一切都没问题。你甚至可能会赶上你的航班’。” 她表示,由于仍在等待边境官员检查她的行李,她最终没有赶上航班。 volgens努尔,她的二次问讯从下午4点持续到晚上9:30,最终CBP告诉她无法进入美国,原因是她没有美国签证。 “我问他,‘为什么呢?我是一名加拿大公民。’他说,‘没关系,关键是因为你不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她回忆道。   努尔告诉《每日蜂巢》说,尽管她出生在巴西,但她的父亲是加拿大人,因此她自动获得了加拿大国籍。 她对此感到困惑,因为她之前多次前往美国都没有遇到问题。这一次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贸易战的紧张局势。 CBP承认收到了《每日蜂巢》多次请求的评论,但尚未向我们提供任何声明或解释。我们将在收到回复后更新这篇报道。 阿卡商业移民法事务所创始人兼首席律师埃弗琳·阿卡(Evelyn Ackah)告诉《每日蜂巢》,她听到努尔的遭遇感到震惊。   “这并不是关于规定或政策……由于美国政府的原因,现在边境上有很多独立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阿卡解释说。 “他们管理法律的方式并非真正的法律,因此有很多解读空间。我觉得他们可能有一些人抱有自己的偏见,并得到了许可去表现这些偏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 美国签证 努尔最终填写了一份入境申请撤回表(上图),该表允许外国人撤回他们的入境申请。 她表示,CBP官员建议她联系联合航空将她安排上前往巴西的直飞加拿大航班,因为她无法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通过美国。   阿卡解释说,虽然撤回比拒绝好,但此次事件仍会在努尔下次尝试进入美国时留有记录。 律师表示:“她可能会被问及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作为一名加拿大公民,她有权前往美国。” 阿卡补充说,尽管努尔无法将撤回记录消除,但在去美国旅行之前等一段时间将有助于将此事件移到后面,就不会在她再次经过海关时成为首要记录。 “像对待罪犯一样对待我” 努尔不得不期待5月6日从多伦多出发的航班,因为她错过了周一晚上的所有联程航班和任何可能的直飞航班。   “我哭得撕心裂肺,这非常尴尬,因为我就在那里在[联合航空注册处]面前哭泣,四处求助,因为这实在是太紧张了,”她回忆道。 努尔被要求拨打联合航空的电话重新预订航班。她表示,起初一切都很顺利,客服代表对她的处境非常理解。 但事情在联合代表告知如果机票有价差,她需要支付差额时发生了变化。 “我告诉她,如果我被禁止乘坐他们的航班,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由我来支付这个差额,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航空公司有责任让我搭上下一班航班,”努尔在TikTok上解释道。   “我为一张高档票支付了非常高的费用。我甚至没有要求他们这么做,我只是说‘嘿,让我搭上下一班航班。’这时所有的态度都变了。” 努尔详细描述了她与第一位客服代表之间的往返对话,她表示对方一直表现得很专业。 这位加拿大女子提到,边境代理和登记代理都说这是联合航空的责任,负责为她预订另一班航班。   努尔回忆道,客服代表与负责处理这些交易的代理沟通,而他名为西蒙(Simon)。 “西蒙告诉她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唯一能为我做的就是退还我票款,”努尔说道。 “我告诉他们,我对退款没什么问题。我只想知道当天可不可以收到退款,因为我需要为第二天的航班预订。她告诉我没办法在时间上给我安排好这笔钱,让我等一等,再看何时能预订航班。” 努尔表示,她觉得他们把她抛在了一边,但她理解客服代表只是尽她的工作。然后她要求与西蒙通话,结果他立刻开始对她大吼。   “西蒙开始说这是因为我不能搭乘他们的航班而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其他代理的错误,是联合航班的错,都是我的错,”努尔回忆道。 她强调,她是一名加拿大公民,应该被允许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入境美国。 “[西蒙说],‘那么你可能还做了其他错误的事情让他们拒绝你,’把我当作犯罪分子对待,好像我就是个应该受到惩罚的人。” 努尔表示,联合航空的代表继续对她大喊,因此她请求是否可以录音通话,但他们挂断了电话。   “我没有为他们制造麻烦,我从未提高嗓门,我很理解,”她说。“所以,我不明白那个叫西蒙的人怎么会觉得对我大喊大叫并恶待我是可以接受的,然后挂断电话。” “我对这个系统非常失望” 5月8日,联合航空的一位发言人在给《每日蜂巢》的电子邮件中表示,航空公司已全额退还了客户未使用的机票,并对客户的经历表示歉意。 5月9日,努尔向《每日蜂巢》确认,航空公司表示已向她发送了退款,但她尚未收到。 她表示,她分享自己的故事是为了提高公众意识,因为她不确定“这是否会发生在所有加拿大人身上。”   这名大学生在上周三告知《每日蜂巢》,她已对西蒙提出投诉。她表示收到了联合航空对这一投诉的回复,但回应让她“失望”。 “他们基本上只表示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对[CBP]没有控制权,”努尔回忆道。“我并不是将他们对我被拒入境负责,那会很疯狂,但你们负责让我搭上下一班航班。” 不仅错过了自己的航班,她还错失了父亲的颁奖典礼。 “这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你们夺走了我的一个时刻,”她在上周三与另一位联合航空代表的通话中这样告诉对方。   努尔最终在5月7日以朋友的财务帮助,预订了一张前往巴西的加拿大航空航班。 她表示,由于这次事件,她损失超过2600美元。这包括未能搭乘联合航班的费用、在巴西错过的巴士费用、重新预订的加拿大航空航班费用和行李托运费用。 努尔向联合航空提出了第二次投诉,要求对导致的额外费用进行赔偿,并对他们处理她的情况的方式表示失望。她表示,他们尚未对此投诉做出回应。 “他们根本不在乎,”努尔告诉《每日蜂巢》。“我觉得我被当成了一块垃圾……我对这个系统非常失望。”
  • cover
    2个月前

    华人夫妻赴美10年 自曝带娃回国理由

    目前在美国工作的一名中国网友,近日分享「决定全家回国」的心路历程,引起不少身处海外、对未来规划仍感迷惘的网友共鸣。她以「我为什么决定回国,写给还在犹豫的人」为题,条理分明地整理出影响她回流中国的五大关键因素,为有同样困惑的人提供深刻的参考。 该网友在小红书发文分享「决定全家回国的五个理由」。她说自己与丈夫同为科技大厂员工,已在美国生活十年,育有一名三岁女儿。他们计画在2028年女儿小学入学前全家返乡,并用帐号记录这段回国路。回国的第一个原因,是美国科技产业的职涯性价比逐年下降。她指出,历经多轮裁员后,工作压力日益升高,尤其过了35岁,更能感受到AI技术对就业稳定性的威胁,升迁空间逐渐消失,职场回报也明显减弱。 其次是生活成本飙升。她直言,自疫情后物价平均涨了三成以上,而2025年又比去年再涨一成,保险费用也持续上扬。 「薪资年年只涨3%,最后全都交给了税局和大资本家,生活压力其实越来越大。」她感叹。 「父母年纪大了,我们总归是要回国陪伴的。」她提到,自己与父母感情亲密,不愿错过与父亲一同自驾旅行、搭西伯利亚火车到莫斯科的机会。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这份对亲情的珍惜,成为她下定决心回国的重要推力。 此外,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也是关键。身为双薪家庭,她坦言在美国陪伴孩子的时间极为有限。相比之下,回国后虽然收入可能减少,却能拥有更多时间与女儿相处。 「我希望她不仅会说中文,更能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 最后,她也想为自己「重启人生」。过去几十年的人生,她按部就班完成了「主流剧本」:读书、留学、工作、结婚、生子,却发现自己已活成「NPC」般的存在。 「我希望未来能靠被动收入生活,卸下金钱压力,尝试新的职业与生活方式。」 她的文章最后不忘鼓励其他仍在思索出路的人:「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也许能为你带来一点方向感。」 其他人也留言「支持你,说的在理,性价比已经大幅下降,再说陪伴父母不能等中文教育更不能啊」,但也有人担心直呼「恐怕你回国面临的工作只会更卷,35岁危机更甚」、「要不你先模拟带着孩子回国上学一段时间再说,毕竟国内也要看哪个城市,孩子上学氛围如何,这个也真是不好说,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差别也大」。
  • cover
    2个月前

    又来难民!加国或为印巴公民提供特别签证保护

    一位加拿大移民顾问近日在移民新闻网站Immigration News Canada上发文,推测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加拿大可能将出台特别移民措施,包括延长签证期限,以支持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公民,这一观点受到关注。 文章称,这是源于加拿大南亚裔社区日益增长的担忧,特别是在安全、家庭团聚以及因两国关系恶化引发的签证不确定性等问题。 正如以往所见,加拿大政府在其他国家面临战争或类似危机时,曾积极提供援助。 目前,加拿大政府已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布旅行警告。 此次印巴紧张局势升级,起因是2025年4月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的一起致命武装袭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游客。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袭击者,但伊斯兰堡方面对此坚决否认。 作为报复,两国已实施严厉的外交和经济反制措施,包括取消签证、禁止贸易,并暂停《印度河水协议》等关键协议。 图源:immigrationnewscanada.ca 文章称,目前尚无官方政策出台,但根据以往经验,加拿大政府可能会考虑若干临时举措,以缓解印巴公民所面临的困难,这包括: 签证延期项目: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即将到期的访客、留学或工作签证提供临时延期,让因旅行禁令或安全问题无法返回的人员得以稳定居留。 家庭团聚通道:加快家庭团聚申请处理速度,帮助因印巴签证骤停而分离的家庭尽快团聚,优先考虑配偶、子女与父母。 人道主义特别许可:为因局势恶化而面临风险的人士,特别是拥有跨境家庭关系或担心遭受迫害者提供人道主义居留许可。 难民申请简化流程:为受区域动荡影响、提出安全担忧的印巴公民提供更顺畅的庇护申请流程与支持。 领事服务扩展:增强驻印巴两国的加拿大领事馆人员配备,应对签证与移民咨询激增的情况,尤其是在外交人员减少的背景下。 留学生群体对此尤为关切。目前,加拿大有超过40万名印度留学生,签证不确定性成为巨大隐忧。 历史借鉴:加拿大的应急移民政策先例 作者还列举了加拿大在全球危机期间曾多次推出人道主义移民计划,并称这为当前可能的印巴措施提供参考框架: 1971-1972年 孟加拉独立战争:安置逾5,000名“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难民,提供快速签证及人道路径。 1999年 科索沃危机:设立“人道指定类别法规”,快速接纳逾7,000名科索沃难民,并实施家庭团聚优先和临时居留许可。 2015年 叙利亚难民项目:政府与私人赞助共同接收超过25,000名叙利亚难民,重点优先家庭团聚与庇护处理。 2022年 乌克兰战争:“加拿大-乌克兰紧急旅行授权计划”(CUAET)为逾20万名乌克兰人提供临时居留,包括签证延期与工作许可。 2023年 苏丹人道措施:苏丹内战爆发后,加拿大为苏丹公民提供签证延期的费用减免及加速家庭担保通道。至2024年中,加国已给予超过1,500名苏丹人临时身份。 这些前例显示出加拿大移民体系在应对人道危机时的适应能力,也为印巴局势下的潜在举措提供参考模式。 社区反应与关切 文章称,南亚裔社群,尤其在卑诗省与安省,对可能的移民支持政策表示欢迎,但也保持谨慎态度。 温哥华巴基斯坦-加拿大协会理事Haroon Khan表示:“我们都为家乡的家人感到担心,任何缓解签证或移民困扰的措施都是一大慰藉,但我们也希望加拿大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印巴和平。” 据CBC新闻报道,一位来自旁遮普的印度留学生Simran说:“我正在为学习签证的续签担心。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可能会影响我留加工作的计划。” 与此同时,卑诗省吠陀印度文化协会的Vinay Sharma等社区领袖则呼吁团结:“不论来自哪里,我们在加拿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希望政府支持社区的同时,也为印巴局势降温发声。” 尽管加拿大政府尚未就此类措施作出正式宣布或表达意向,南亚社区仍满怀希望,但也心存疑虑。 这些拟议政策若能落实,将为受地区紧张局势波及的印巴公民提供急需的支持与安全保障。但其成效仍仰赖快速的执行力,以及更广泛推动南亚和平的外交努力。 加籍克什米尔人Jatinder Bhan说:“终有一天,和平会在我们的故乡实现,而我们也将在加拿大继续构筑彼此之间的桥梁。”
  • cover
    2个月前

    英美协议落地:加拿大心里有底了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周四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宣布与英国达成初步贸易协议。 虽然协议细节仍不明朗,但专家指出,该协议对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其他国家释放出具有重要信号:川普政府愿意谈判,但不会轻易取消关税。   美英协议要点简析: 美方将维持对大部分英国商品的10%基础关税,取消对英国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英国汽车出口至美的配额设为10万辆,其上征收10%关税。   美英协议对加拿大意味着什么? 卡尔顿大学国际事务教授Fen Osler Hampson指出,这项美英协议虽然尚未最终定案,但至少表明川普政府愿意就贸易进行磋商与妥协。 对正准备迎接《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协定》(CUSMA)审查的加拿大而言,这可视作一个积极信号。 不过,Hampson也提醒,川普可能愿意降低关税,但并不打算全面取消关税。这意味着即使谈判成功,加拿大出口商仍可能面对一定的贸易壁垒,尤其在汽车、乳制品等敏感领域。   加拿大的下一步? 这项英美协议将为加拿大提供一个谈判的模板,如何在“保住出口份额”与“接受有限关税”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关键。 Hampson表示,加拿大需要准备好在特定领域让步,同时争取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准入,以应对川普“以关税为谈判工具”的策略。
  • cover
    2个月前

    加拿大移民“加分捷径”?留学生月花$2000死磕!

    为了移民拿PR,加拿大留学生被迫开始,"卷"法语了! 法语课报读人数暴涨222%,留学生每月砸$2000死磕! 图源:immigration.ca 截至今年1月,加拿大临时居民数量已达302万,而全年PR配额仅39.5万个。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法语成为关键加分项。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申请人转向学习法语寻求突破。 25岁硕士留学生每月花$2000狂补法语 安省印度留学生Harbal Deep Sidhu在温莎大学(University of Windsor)机械工程硕士项目花费4.2万加元后,如今每月还要支付2,000加元学习法语,包括订阅Duolingo课程,YouTube教学视频,还请了一位“非常昂贵”的私人法语老师。 这位25岁的留学生正试图通过提升法语能力,以增加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PR)的机会——学习法语已成为新移民群体中日益普遍的趋势。 “我非常焦虑。自从毕业以来,我亲眼见证了加拿大移民法规的巨大变化。现在EE移民的分数线太高了,即便是硕士或博士生也很难达标,”Sidhu坦言。“学习法语能为我们加分,这是当前最可行的途径。” “听说读写都是挑战,这完全是另一种语言体系。”Sidhu表示,虽然在学习语言方面很吃力,但他“每天都坚持练习2个小时左右”。他很担心下次抽签分数会更高,希望法语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我读了16个月硕士,但现在看来根本不值得。为了获得PR,我还得继续花钱。”他估计,要达到移民局要求的法语水平至少需要6个月的学习时间。他打算今年晚些时候递交PR申请,目前他的工作签证只剩2年有效期。  Sidhu呼吁政府降低分数线,或者对硕士生和博士生实行例外:“我们已为加拿大经济做出贡献,应该得到更多支持。” “我还要去考一个法语证书,这又要花钱——我仍在不断为这个国家投资,但现在什么都没得到。” 图源:University of Windsor   IT学生:学法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St. Clair College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留学生Gurasees Singh同样在考虑参加在线法语课程。 他指出,尽管政府为教育和医疗领域增加了PR通道,但作为IT专业的学生,基本不适用。 “我们做IT的进不了技工或医疗通道,只能考虑法语了。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他补充道,许多数据和网络公司也偏好双语求职者,学法语对就业也是加分项。 “现在,学法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他说。 他同班好友Abhoo Kabil对此表示认同,也在考虑与法语相关的移民途径。 Kabil说:“我认识的一些人就是靠法语成功移民的。学法语确实是个很好的出路。” 双语优势:从移民筹码到职场通行证 对于温莎大学博士生Amangel Bhullar来说,学法语不只是为了PR,更是为未来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政府岗位对法语的要求越来越多。 她表示,在PR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会法语确实是一个优势。 “我正在学法语,希望能在科研和政府领域打开更多机会。”Bhullar于2022年成为加拿大公民。“如今很多职位都要求双语。为了不在职场竞争中掉队,我选择学法语。” 她目前在Boreal College学院学法语,预计至少3年才能达到流利程度。她唯一的难点是法语的发音:“真的挺难掌握的。”   安省高校迎来法语课“报名热潮” 注册人数同比暴增222% Boreal College学院温莎校区负责人Simon Goulet表示,全省7个校区的法语课程都迎来了报名热潮。 “我们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留学生开始注册法语课程。”他透露,在全省范围内,该课程的留学生注册人数同比增加了222%。 多伦多移民律师Lou Janssen Dangzalan表示,过去两年来他一直建议客户学习法语,作为提高EE评分系统CRS分数的备选计划。 CRS系统根据申请人年龄、教育背景、英语能力、工作经验等指标打分。每两周,加拿大移民局(IRCC)会设定一次抽签分数,达到或超过该分数的申请人将被邀请提交PR申请。 Dangzalan表示:“最明显的好处是,学法语可以大幅增加你的CRS分数,提高被抽中的概率。” 他指出,如果达到加拿大语言基准(CLB)5级,就可申请“法语流动工作许可”(Francophone Mobility Work Permit);如果能达到CLB 7级,在CRS中将能额外获得50分。 不过,Dangzalan强调:“我建议大家不要把法语只是当作‘移民任务’,而应真正投入其中,沉浸式学习。”
  • cover
    2个月前

    五年未平的伤痛!温哥华少年中弹案审结无期

    一名卑诗男子涉嫌在温哥华黑帮枪击案中,造成一名无辜的华裔少年中流弹身亡,案件重审被推迟到9月份。 去年9月,被告卡特(Kane Carter)的庭审以流审告终,陪审团经过五天的商议后,因未能达成一致裁决,法庭并宣布审讯无效。 新一轮的审讯原定于今年5月进行,但卑诗检控服务处向传媒透露,卡特的其中一名代表律师已被任命为法官,而被告的新律师本月无法出庭。   检控官表示,审讯已安排在9月29日举行,并补充说,卡特也已正式放弃申请保释聆讯的计划。 在去年的庭审中,卡特承认2018年1月13日袭击事件中的两项二级谋杀罪名;该袭击事件导致黑帮成员怀特塞德(Kevin Whiteside)和无辜的15岁少年黄曜辉(Alfred Wong)死亡。 当时黄曜辉坐在其父母汽车后排座位上被流弹击中,而另一名无辜的旁观者则在自己的车辆中被子弹擦伤。 卡特在第一次庭审中没出庭。他的律师辩称,控方未能证明卡特开了致命的那几枪,未能排除不存在合理疑点,并告诉陪审团证据有太多漏洞。 该案件的焦点是枪手的身分。没有目击者看到是谁扣下了板机,凶器也从未被找到。 检控官辩称,卡特前往温哥华是为了杀死怀特塞德,而怀特塞德本人前往该地区是为了杀死帮派对手里瓦斯(Matthew Navas-Rivas)。
  • cover
    2个月前

    保守党大选后首次集结,内部会议稳阵脚

    在联邦大选失利之后,加拿大保守党正加紧重整旗鼓。新当选及连任的保守党议员今晨齐聚渥太华,商讨党的未来方向与领导层安排。虽然失去议席的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目前不太可能遭到逼宫,但是面对这些胜选的党内议员们,仍会有着不小的压力。 图片来源:Cranbrook Townsman 据本地英文媒体CP24报道:本周二(5月6日)一早,新当选及连任的保守党议员齐聚渥太华,商讨党的未来方向与领导层安排。 党魁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此次未能连任卡尔顿选区议员,结束了他长达20年的国会议员生涯。这不仅意味着他在国会春季会议开启时,将不能出席,而且当他在面对这些当选了议员的党内"下属"时,无疑会有压力。 博励治也为这次会议做了准备,并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谦卑姿态。他周一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表示,自己仍对选举结果心怀感激,尤其是保守党支持群体进一步扩大。他还承诺要“学习并成长”,并强调团队建设仍需加强。 博励治能否留任党魁,成为本次议员会议的焦点议题。尽管已有多位保守党资深议员表态支持他继续领导政党,但由于他不再拥有议席,保守党议会团需推选一位,在国会春季会议期间担任临时的反对党领袖。 与此同时,议员们也可能讨论是否根据保守党内部法案,发起无记名投票,以决定是否审查博励治的党魁地位。这一机制曾在2021年选举失利后被用来罢免时任党魁奥图(Erin O’Toole)。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拥有足够党内支持的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目前不太可能遭到逼宫。 为帮助博励治尽快重返国会,阿省Battle River—Crowfoot选区当选议员库雷克(Damien Kurek)已表示愿意辞去议席,为其腾出补选机会。 若补选启动,最早可在库雷克正式辞职后的第47天举行。根据选举规则,他须先完成议员宣誓才能辞职。政府有最长180天时间宣布补选日期,总理卡尼(Mark Carney)上周已承诺,将尽快发布补选决定。
  • cover
    2个月前

    加大学被曝支持极端主义,国家邮报揭露!

    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律师事务所代表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向英国内政部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将其从英国政府认定的恐怖组织名单中除名。尽管案件发生在英国,但其背后却牵涉到加拿大,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近日,加拿大本地英文媒体《国家邮报》的专栏作家凯西·巴布(Casey Babb)和乔·亚当·乔治(Joe Adam George)以此次诉讼中涉及的加方角色为切入点,撰文探讨“加拿大大学面临的伊斯兰主义渗透问题”。 2024年10月8日,在萨斯卡通,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学生罢课以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Michelle Berg/Saskatoon StarPhoenix) 据本地英文媒体《国家邮报》报道:代表哈马斯在英国发起诉讼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专家报告”,是总部位于温哥华的激进组织“萨米顿”(Samidoun)联合创始人夏洛特·凯茨(Charlotte Kates)提供,内容主要反对英国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定性为犯罪行为”。 《国家邮报》的专栏文章指出,这个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加拿大多所高校被指在学术与政策话语中淡化甚至为恐怖主义辩护,特别是针对被西方广泛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真主党与塔利班。 多伦多都会大学(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艺术学院资助的一项研究便对加拿大安全机构的恐怖组织定性提出质疑。该研究论文指出,加拿大将伊斯兰主义组织列为恐怖实体的流程存在“系统性伊斯兰恐惧症”与种族主义倾向。 这篇题为《种族化知识:理解政策过程中穆斯林“恐怖分子”形象的构建》的论文更声称,加拿大政策制定者是以“白人逻辑”,来掩盖国家机构中的“反穆斯林偏见”。 事实上,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认定的恐怖组织中,约七成为伊斯兰主义背景。批评者指出,这些学术研究忽视了现实威胁,却将执法行为标签化为种族歧视。 类似声音也出现在多伦多大学。该校犯罪学与社会法律研究中心今年2月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活动指责加拿大媒体与政治话语“丑化亲巴勒斯坦的声音”,借用“恐怖主义”“暴力”等标签边缘化巴勒斯坦的主张。 活动主讲人、多伦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巴塞马·阿拉米(Basema Al-Alami)长期研究加拿大反恐法律与“反穆斯林偏见”的交集。她认为,加拿大的国家安全实践存在“结构性不公”,并质疑911事件后对穆斯林社区的执法力度。 渥太华大学也出现争议言论。今年初,该校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所邀请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纳达·埃利亚(Nada Elia)发表演讲,批评“以色列正在将性暴力指控武器化,以达到宣传目的”(“Israel is weaponizing claims of sexual violence for propaganda purposes”),并宣称缺乏证据支持有关罪行的指控。然而,监督组织“金丝雀任务”(Canary Mission)曾指出,埃利亚过往曾公开为恐怖分子辩护,并发表极端言论。 有观察人士警告,一场借学术自由之名发起的思想战正悄然在校园中蔓延。极端主义者正试图借助多元、公平与包容等进步主义话语掩护,推动其激进政治议程。 “在多伦多都会大学,你不能公开表明自己是犹太人。”多名犹太学生声称,校园内的氛围正变得敌对,他们受到孤立和骚扰。与此同时,一些学术部门与学生组织则继续支持与极端主义有关的言论或研究。 分析人士担忧,这种趋势将对加拿大学术机构的声誉、安全政策和社会凝聚力构成长期影响。尤其是在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持续之际,极端意识形态可能借机招募青年、煽动暴力。 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在胜选演讲中已承诺将加强国家安全,防止极端主义渗透。他表示,政府将追究高校责任,以捍卫教育体系的中立性和国家的社会稳定。 批评人士指出,如今有年轻律师试图将哈马斯从英国恐怖组织名单中剔除,正是西方教育机构长期忽视极端主义渗透的结果。特朗普政府日前也敦促加拿大方面在北美大陆安全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立场。 文章最后警告:加拿大若任由大学中所存在“伊斯兰主义问题”发展,恐将重蹈英、欧之覆辙。 本文原标题:Canadian universities have an Islamist problem 本文作者: 凯西·巴布(Casey Babb)是渥太华智囊机构“麦当劳-劳赫叶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特拉维夫国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的研究员、伦敦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副研究员,以及多伦多安全加拿大(Secure Canada)的顾问。 乔·亚当·乔治(Joe Adam George)是“麦当劳-劳赫叶研究所”研究所的国家安全分析师,也是美国中东论坛(Middle East Forum)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加拿大研究负责人。
  • cover
    2个月前

    谁干的?伪造文件出现她移民公司名字

    ■ Agnihotri的顾问公司在伪造的LMIA上被列为第三方代表。 CBC   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文件近年来已成为移民加拿大的快速通行证,不法份子由此嗅出商机,通过伪造文件获取暴利。但假的真不了,花钱买“门票”的外国工人因此蒙受金钱损失,遭冒名的移民顾问公司信誉亦无辜受损。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卑诗素里的移民顾问阿格尼霍特里(Neera Agnihotri)于两周内两次发现,自家公司被列在了据称前往卑诗省就业的外国工人文件中。 但阿格尼霍特里表示,“不,这不是我们的客户”,并指出文件中伪造的迹象。 “你可以看到字体有一点点改变,”此外,她公司的名称“Agnihotri Immigration Consulting Inc.”也有拼字错误。   ■ 移民顾问阿格尼霍特里发现自家公司出现在伪造的LMIA文件中。              脸书 这些伪造的文件都是劳动市场影响评估(LMIA),LMIA是加拿大雇主在雇用外籍工人之前必须获得的一份文件。它用于证明没有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填补该职位。一旦LMIA获得批准,它将提高外籍员工的CRS分数,从而增强其通过EE快速通道移民的资格。 但近年来,诈骗分子利用这些文件来欺骗外国公民,让他们支付数万元购买这些文件,并虚假承诺说这些文件可以让他们合法地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 安省移民顾问富尔茨(Cassandra Fultz)表示:“世界上有很多骗子,他们制作这些假的LMIA,并将其出售给那些对在加拿大找到工作抱有一线希望,且毫无戒心的工人。” 此前,CBC的调查发现,有骗子以高达45,000元的价格出售虚假的LMIA。 时任移民部长(MarcMiller)更曾指出,真的LMIA在黑市或灰市上可卖到7万元,但它并不值这个价。 “问题是,当有人绝望时,当有人真正想要那份工作或能够在加拿大工作时,他们就愿意相信这一点,”富尔茨说。 不知情下被列为雇主代表 在阿格尼霍特里的案例中,有邻近公司在3月代表该工人收到了LMIA,并向她通报了此事。 她的公司Agnihotri Immigration Consulting Inc.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代表雇主、一家奥肯那根(Okanagan)建筑公司,以及一家阿伯斯福(Abbotsford)货运公司的第三方代表——而她从未听说过这两家公司。 两家公司均否认知晓伪造的LMIA一事。CBC审查了阿格尼霍特里提交给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ESDC)调查的文件。 阿格尼霍特里怀疑是该公司先前合法的LMIA被不法分子复制,用作伪造文件的范本。她担心可能会有更多印有她公司名字的伪造文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流传。 “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发生的范围有多大。” ESDC向CBC新闻表示,其不会公开发布有关LMIA诈欺的数据。 雇主出售LMIA被视为欺诈 根据移民和公民顾问协会(College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Consultants,CICC)的说法,任何要求潜在雇员支付LMIA费用的情况都被视为欺诈。   ■ 多伦多Doherty Fultz移民公司注册顾问富尔茨。      官网 该机构代表持牌顾问,表示正在打击那些冒充持牌人并试图出售移民文件的“未经授权的从业者”。 ESDC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最近的一系列执法行动中,我们关闭了5,000多个发布(未经授权的从业人员)广告的网页和社交媒体页面。” 随着加拿大收紧永久居留权的门槛,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为外国工人提供虚假工作的移民计划,以换取高达45,000元的报酬。 身为多伦多Doherty Fultz移民公司注册顾问的富尔茨透露,她的办公室就经常接到电话和电邮,询问他们的LMIA文件是真是假。 “这从来都不是真的,”富尔茨说,“有些看起来不错,很多细节都正确,但有些就有点不对劲。有些看起来简直荒谬。” 富尔茨指出,诈骗者经常冒充合法公司的代表,因此她呼吁渥太华介入并调查那些可能失去信誉的移民顾问提出的诈欺指控。 “受监管的专业人士面临的风险最大。我们的损失也最大,”富尔茨说。 图:社交媒体
  • cover
    2个月前

    特斯拉否认换帅,马斯克亲上火线回怼

    华尔街日报今日披露,特斯拉董事会已经在3月启动征集长马斯克接班人的项目,探询继任人选,震动市场。 稍早特斯拉紧急发表声明否认声明,不仅强调长征仍是马斯克,还称刊出新闻之前,就已经向该媒体否认了。 该声明由特斯拉董事长丹霍姆(Robyn Denholm)发布,文中强调特斯拉董事会开始探询继任人选择的消息是错误的,并且在媒体刊物发布之前就已经获悉,“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执行长,董事会对他继续执行令人兴奋的增长计划相当有信心。” 华尔街日报引述3名知情人士说法指出,特斯拉董事会在3月启动更换执行长马斯克的计划,高管已联系多家猎人头公司。 然而报道也提及,目前并举行消防下台的具体时间表,也不确定董事会的探询工作是否即将进行。 报道称,特斯拉董事会同时寻找继任人选,要求马斯克在公司多花时间,也要求在 5 月增加工作时间,双方必须观察。马斯克是特斯拉最大的个人股东,同时也是董事会成员。 特斯拉股价今年曾暴跌超过45%,近期在美股反弹下有所回升,汽车本业面临销售陷入困境,加上美国总统川普强硬的关税措施,引发金融市场与贸易混乱,特斯拉后市出现严峻考验。
  • cover
    2个月前

    华裔侨领遭撕票,儿子竟是主谋?湖南女被通缉

    知名侨领、菲律宾华裔“钢铁大王”郭从愿被绑架,家人支付2.1亿比索(约2680万人民币)后仍惨遭撕票,此案近期备受关注。   尽管部分嫌犯已落网,但两名中国籍关键嫌疑人至今仍在逃,牵扯出的疑点更是一波三折,甚至惊现“亲儿子主谋”的爆炸性说法,引发舆论沸腾! 4月30日(周三),菲律宾国家警察(PNP)发言人法哈多通报,目前仍有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籍嫌疑人在逃,其中26岁的湖南龚姓女子为关键人物。 警方表示,被通缉的龚某行踪诡秘,曾使用多个化名,包括Huang Yanling、Kelly Tan Lin等。 据警方调查,她1999年出生于中国湖南,今年26岁,男疑犯则为林某(Jonin Lim,音)。 警方表示,警方4月25日曾在热门旅游地长滩岛锁定她的踪迹,甚至控制了疑似她的父母及三名孩子,但她本人趁乱逃脱。 目前尚未发现她离境的迹象,警方相信她仍藏匿于菲律宾境内,并悬赏50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65万元)通缉其下落。 另一名男嫌犯林某(Jonin Lim,音译),据称曾出现在郭从愿和司机被非法拘禁的布拉干省住宅中。但其具体角色仍在调查中,目前未被悬赏。   她用“买房”为幌子,设计绑架郭从愿   根据两名已落网嫌疑人供述,龚某以“购房”为由约见郭从愿,一见面便将其控制。之后,她用郭的手机与其家属联络,开始赎金谈判。   但令人震惊的是——尽管家属共支付了2.1亿比索(约2680万人民币),郭从愿及其司机最终仍于4月9日被发现遇害。     当地媒体报道显示,尸体被发现在一处草丛内,当时被装在尼龙袋中,头部裹着层层胶带,而且脸部布满伤痕和瘀青,因此推断两人死前疑遭残忍施暴。 68岁的郭从愿为当地著名华人企业家,他本人是“Elison Steel”公司的老板,也是菲律宾家喻户晓的“钢铁大王”,他和其司机于3月29日在当地布拉干省参加一场餐会后被绑架,随后家属收到绑匪索要巨额赎金的通知。 此外根据警方消息,郭从愿名下的雷克萨斯LM350多功能车于4月8日在大马尼拉区奎松市Bahay Toro描笼涯被发现。当地居民告诉前来调查的警方,该车于3月29日下午约4时由两名穿连帽衫的男子遗弃,弃车后两人迅速离开。 目前,警方已拘捕三名嫌犯,其中廖姓中国嫌犯于4月19日自首,另两名菲律宾嫌犯随后被逮捕。   大反转?疑犯称主谋竟是郭从愿儿子   案情至此,已足够扑朔迷离,但最爆炸性的消息还在后头。 据菲律宾商报援引GMA新闻网报道,一名已落网疑犯声称:策划这起绑架案的主谋,竟是郭从愿42岁的长子郭荣贤(Ronxian Guo,又名Alvin Que,音译)! 郭荣贤祖籍福建永春,活跃于当地侨社,去年还曾担任“世界永春青年联谊会”理事长。 根据菲律宾国家警察反绑架组4月19日提交给司法部的初步调查报告,郭荣贤确实名列六名涉案人员之一。   调查显示,郭荣贤在案发期间曾以“家属代表”身份与绑匪沟通,并在3月31日和4月2日两次向一加密货币账户分别支付1000万和300万比索赎金。 4月29日,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Jesus Crispin Remulla)在记者会上坦言,此案调查结果“恐将出乎意料”,“可能会让大家吓一跳”。 雷穆拉证实:“已掌握实际参与者,现聚焦追查幕后主谋及犯案动机。” 他还透露,菲律宾司法部下属国家检察署将在25天内完成案件初步侦查。   这一“爆冷门”式表态不仅引发郭氏家族抗议,也引爆了民间的大量质疑——是否可以仅凭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片面说辞,就将郭从愿的亲儿子列为主谋,并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 当地著名侨领、恢复治安运动创办人洪玉华公开质疑警方调查方式,她表示:“不能因为一个臭名昭著的绑匪说了什么,就认定郭荣贤涉案。”     洪玉华指出,郭荣贤积极联系她,希望帮忙营救父亲,“若他真是主谋,会这么做吗?”她还在致警方的声明中列举了多项疑点,呼吁更严谨的调查程序。 大批网友支持洪玉华的说法,称事情还没调查清楚,凭一名绑匪、杀人犯的说辞,就把郭荣贤推出来,这种做法,往浅了说是不负责任、调查草率;往深了说,那就是居心不良,故意引导舆论、模糊焦点,甚至有可能是想借此机会把郭家吃干抹净。 更有网友讽刺:这很菲律宾! 舆论一边倒,警方被迫“改口” 随着质疑声浪不断扩大,菲警终于“松口”。警方表示,将不会单方面采信嫌疑人的证词,并强调目前仍将重点锁定在逃女嫌犯龚某。 郭家聘请的律师近日也公开表示:警方已承认除嫌犯供词外,并无其他证据指向郭荣贤,并已正式要求将其从调查名单中剔除。   洪玉华在菲国警总长面前,公开批评菲警调查草率。菲龙网   目前,警方已逮捕四名涉案人员,包括一名中国籍廖姓嫌犯(于4月19日自首)以及两名菲律宾籍共犯。案件仍在持续侦办中。 郭从愿祖籍福建 屡为家乡捐款 公开报道显示,1957年郭从愿出生在福建泉州一户普通农家。因少时家庭贫困,他读完小学后即辍学回家务农,做过油漆工人,后来还去部队当兵服役。 1985年28岁的他只身前往菲律宾寻求发展,1990年初创办钢铁贸易公司,从事二等钢材的买卖,后把二等钢铁贸易改与他人合作经营,自己转入钢铁型材的批发。 短短几年时间内不断发展壮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21世纪初,国际钢材形势一片大好,他如虎添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事业蒸蒸日上。随后他以钢材生意为基础,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事业涉及房地产、矿业、养殖、餐饮等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事业成功后,郭从愿活跃于多个菲律宾华人社团,还担任菲律宾中国商会创会会长等职务。 与郭从愿相识的一位知情人称,郭从愿还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企业家,“他是很好的慈善家,基本每年都回家乡两三次,为家乡建设捐了很多钱”。 据媒体报道显示,他从1985年至今,已累计向家乡捐款2000多万人民币。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200印度人用一套“剧本”,移民官:太假了
  • 封面
    移民在加拿大能挣多少钱?这些因素决定收入
  • 封面
    高学历女曝血泪移民路:打3份工+住地下室
  • 封面
    华女涉“婚姻诈欺”被捕 面临驱逐!
  • 封面
    想接爸妈来加拿大?父母团聚移民7月28日抽签!
  • 封面
    华裔妻子口述:圆“加拿大梦”很冷很艰难
  • 封面
    重要通知! 加拿大移民大省突然"关门"!
  • 封面
    加拿大收紧难民法,将催生大批“黑户”!
  • 封面
    冲击赴美生子、绿卡申请 川普新政如何影响华人?
  • 封面
    回国后才发现自己不是牛马 华人曝3瞬间
  • 封面
    申请PR存款要求再提高 申请人要准备好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