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3点14分,CBRLife接到一封爆料邮件。现为ANU学生的爆料人晨晨(化名)表示:Facebook上,ANU的Shimidposting小组上有学生发表歧华言论。
就事论事,为了保护他人隐私,我们对被爆料人的Facebook名进行了打码处理。
以上只是邮件的开头一部分,不难想象,晨晨一定是难受到根本睡不着觉,才会在凌晨三点洋洋洒洒写下这么长的邮件。
先说说Shimidposting小组吧。
同样也在ANU就读的小编对Shimidposting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开放小组里有1万5千多个同学,其实平日里,ANU学生有什么问题基本都会想到来这个论坛讨论或吐槽,基调是非常欢快友好的。
比如最近,同学们有时在组里吐槽Zoom上的网络课:
有人分享图书馆书籍到期但不能出门该怎么办:
还有人吐槽最近ANU的评分制度,面对疫情调整得的不如人家学校快:
但是,就在昨天晨晨的爆料里,出现了一位非常破坏气氛的同学。
据晨晨说,这位同学在Shimidposting小组反复分享一篇新冠病毒测试5分种出结果的新闻,并附道:中国除了警告医生,在治疗和测试上什么都不行,现在美国和德国来解决这些病毒测试的问题了。最后特地用加粗字体打上了ChineseVirus(中国病毒)的标签。
有人为这个帖子点赞,但更多人在评论区谴责这位同学,比如下边这位:“请问我们就不能不贴标签吗?”
爆料人晨晨也尤其愤怒,说道:
“无论病毒起源于哪里,都不能对那个区域及种族有歧视。Virus could have originated anywhere but doesn't mean to be racism.
我们不称拉沙病毒、埃博拉为非洲病毒,也不认为马尔堡病毒和黑死病病是欧洲病毒。We don't call Lassa virus, Ebola the African Virus, and also don't think Marburg Virus and black disease as European virus/bacteria.”
本着言论自由的原则,这位同学想认为哪国行或哪国不行,那是你的个人观点,你高兴就好,发在讨论组里也轮不到咱们指指点点。毕竟作为中国人本人,我们留学生也会批评自己国家处理得不好的地方,我们没那么玻璃心。
但是,如果非要把这个新冠病毒说成中国病毒,这就是搞种族和地域歧视。
当年H1N1流感也是在美国和墨西哥大爆发的,我们也没人叫它美国流感或墨西哥流感不是?
说来辛酸,作为漂洋过海到堪培拉就想好好读个书的中国留学生,又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莫名遭受这些不好的目光?这几个月我们又经历了什么魔幻的现实?
先是山火,特别是住在南区的朋友们,每天提着一颗后院起火的心出门。
后院终究没起火,但我们每天都要呼吸全世界最醇的毒气。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也不住国际都市悉尼墨尔本,但我们见识过过全世界污染指数第一的空气。
实在受不住山火的炙烤了,我们打包跑回国过春节,想着和亲戚朋友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以为这是2020魔幻现实的尽头。
没想到回去没几天,年夜饭还没吃,国内新冠大爆发了。
眼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担心开不了学的心吊了起来。
我们中的一波人拍拍还没在家坐热的屁股,赶紧坐上了来澳的飞机,运气好的关了关小黑屋放了就入境,运气不好的直接被遣返了。
我们容易吗?
我们中的另一波眼看着澳洲对中国禁了航,又眼看着毕不了业;一咬牙一跺脚,有的飞去了加拿大,有的飞去了泰国,总之要曲线救国回来开学。
经历十四天的第三国生活,在钱包逐渐干瘪之际终于落地澳洲,经过几个小时大巴颠簸回到堪培拉,然后又开始了14天的自我隔离。
为了上学,前前后后隔离自己一个月······
自我隔离苦苦熬结束了,以为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了,以为可以尽情享受校园生活了,没想到澳洲开始出现疫情了。
短短几周,澳洲从一开始的个位数突增到现在的4千多例,堪培拉从唯一一片净土变成如今确诊将近80例,死亡1例······
现在2人以上的集会都被禁止······
于是我们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隔离,我们用尽了全身力气,最终没能躲过6000多刀一门,水到像4399网页小游戏的网络远程课。
最后,我们开始致力于热爱生活,出门买个菜想戴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没想到被光嘴狂奔的local分分钟反手来个歧视。
行,我们网上购物,躲在家不出门,没想到还被这哥们在学校脸书小组diss······
我们留学生就想好好上个学,到底做错了什么?
注:文中晨晨为化名。
a
你們啥也沒做錯
- [111] (2020-03-30 13:13:18)
(无内容)
|
a
注销签证终生禁止入境澳洲
- [121] (2020-03-30 15:28:43)
|
a
Chinese Virus
- [66] (2020-03-31 20:23:07)
|
b
Chinese Virus
- [112] (2020-03-31 20: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