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的北大学子 怎样与父母和解?

Wed Jan 31 2018 12:50:35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无论父母是怎样的情况,在子女未成年阶段,亲子关系必然以父母为主导,而一旦子女成年,成年后的亲子关系就应当逐渐过渡到以子女为主导。

图片

▲资料图

近日,一篇数落父母的万字长文在网络上掀起小小的热议。文章作者是一名留学美国的北大毕业生王猛(化名),他此前因为与父母的冲突已经12年春节未归家,拉黑与父母的联系则超过6年。

抛开这起亲子冲突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孰对孰错,仅仅从这篇1.5万字的长文中,不难看出王猛的父母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特别是高度疑似偏执型人格障碍症候。同时,文中作者也坦言自己在接受心理咨询后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以及背后反映的亲子冲突,很可能只是双方在存在心理疾患情况下的异常举措,不能以常情常理来揣度之。

图片

▲万字长文截图。红星新闻

抛开这起事件,客观来看,成年人有人格障碍等精神疾患的情形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就以人格障碍为例,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罹患各类人格障碍的成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有10%-15%,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在工作、生活中都能显得较为正常,只是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某些明显非理性的异常举措,通常是令人不悦或不安。如果反映在家庭关系中,特别是亲子关系中,极易让子女的成长历程充满心理折磨,严重的可能会毁掉孩子。

具体而言,父母罹患各型人格障碍都会给子女带来心理困扰或痛苦,其中像诸如偏执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尤为消极。

一般来说,如果子女处于未成年阶段,那么父母的精神疾患对子女的影响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且必然会持续地损害孩子的心理发展。

不过对于已经成年的子女来说,如何应对罹患精神疾患的父母,就成为横亘在子女成长道路上绕不开的关隘。处理不好,可能一生都沉浸在压抑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处理好了,不仅能帮自己纾解,也能给父母以慰藉。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对自己以及父母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概念化或甄别诊断。如果王猛知道一直困扰自己成长历程的问题并非父母不待见自己,而是他们陷入精神疾患的非理性异常反应,那么长期积压的怨怼或许就没有那么不堪重负。

其次是先行让自己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纾解情绪上的怨怼,以及长期郁结的应激模式,改变对父母的态度归因,学会承担起与父母积极理性沟通的责任。通常情况下,父母的精神疾患会令子女也反映出精神疾患或性格缺陷来,因此先行帮助自己积极成长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更有助于自己建立和维系健康、积极的亲密关系。

再者,才是如何以积极理性的方式与父母沟通,重新构建成年后的亲子关系。无论父母是怎样的情况,在子女未成年阶段,亲子关系必然以父母为主导,而一旦子女成年,成年后的亲子关系就应当逐渐过渡到以子女为主导。因此,子女成年后,应该让自己直面困难,承担起亲子关系的主导责任,改善亲子关系,帮助父母减轻精神疾患对他们的损害,特别是说服和陪同父母接受系统的心理咨导帮助,以使父母晚年也能安享快乐。父母不能选择,童年也无法重来,作为成年子女,可以选择的是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以及未来家庭的天伦之乐。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狗屁文章,什么人格障碍,什么精神病父母,PI。。。 看看YOUTUDE上有个视频 - 专家说了: [255] (2018-02-01 14:06:37)
          b 我也觉得孩子有问题 - 为人父母也太难了 [202] (2018-02-01 14:25:34)
(无内容)

          b 父母也有责任,小时候没有教育好 - 养不教父之过 [228] (2018-02-01 14: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