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录取季,很多加拿大的高中生们这个时候都纷纷收到了各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也有一些当时直接把眼光从加拿大转移到美国的同学这个时候心情很是复杂:自己真的挺有美国梦的,但是美国的大学比起加拿大的大学实在贵太多了,自己到底要不要坚持呢?
其实另辟蹊径吧,有一种美国大学不比什么常青藤之类的差。现在连美国的华人家庭都觉得性价比很高。
如今美国的高等教育,几乎是常青藤和斯坦福、MIT、芝加哥等十几所名校一手遮天、吸收了绝大多数精英学子。但是,美国还有许多相当有实力的大学,特别是州立大学,不甘居人之下。
为了创自己的精英品牌,这些学校开始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在校内建设荣誉课程,为优秀的学生特别开设课程,提供慷慨的奖学金。许多荣誉课程,很快发展成为“荣誉学院”,即不仅课程和普通学生分开,甚至宿舍教室等等设施都要另建,形成校中之校。
这其实就是所谓“牛桥模式”,即牛津、剑桥所开创的精英教育体系:把大学分成许多学院,各自独立经营。如今牛桥的各学院从录取到教学都还是基本独立的。
美国常青藤吸收了这种模式,大学本科生往往分成许多学院就读,只是称呼不同,如哈佛叫House,耶鲁叫College等等,而且不象牛桥的学院那么独立,大学统一招生,学院的意义,更多的是以宿舍为中心的社区而已。
州立大学在纷纷效仿这种寄宿学院的同时,开始了“荣誉学院”,独立招生,独立教学,这比起以大学为单位统一招生和教学的常青藤来,更接近“牛桥传统”。
在这方面,最为活跃的就是州立大学的主校园,即所谓旗舰校园(flagship campus)。一般的州立大学,如大家所熟悉的加州大学体系,都由一系列分校所组成,而且一个分校就动辄两三万学生甚至更多,比常青藤的规模往往大出七八倍。
大部分州,在这些分校中,重点扶植一个“旗舰”式的分校,创出本州的品牌,比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斯香槟分校、俄亥俄大学哥伦布斯分校等等。加州大学系统实力比较平均,但伯克利显然依然是领头羊。
这些学校,有相当好的学术声誉,有大量州政府的财政支持,教授们平均水平当然比不上常青藤,但毕竟池子太大,什么鱼都有,其顶级教授阶层,和常青藤教授足以平起平坐。如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排名七十几,却有诺奖得主。这些州立优秀教授如果集中起来,阵容就十分了得。
建立荣誉学院这种校中之校,自然也很有本钱。另外,美国的一流大学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西部等几个狭窄地区,使这些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象弗吉尼亚、密西根、俄亥俄、威斯康星、印第安纳等等州立大学系统中的“旗舰”,肩负着为本州保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精英的使命,为此要钱也比较容易。甚至连一流大学最集中的麻省,其州立的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也建立了单独的荣誉学院。
这种州立大学的荣誉学院,在竞争本州人才时独具优势。因为私立大学特别昂贵,穷学生固然可以学费全免或大部分免除,但这种学生的数量很少,在人才竞争中不具有太大的统计学意义。大家所争夺的优秀学生,大部分来自中高产。这些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都不可能使之享受免费的教育。大部分在扣除奖学金后还要支付相当的费用。大学费用上涨,也是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州立大学所收取的学费,往往是一流私立大学的零头。比如,私立名校的学费,大部分都在4.5万美元以上。但州立大学,大部分还在一万美元的标准以下。有些州仅仅四五千美元。即使是旗舰校园,学费大多也就一万多而已,不足私立名校的三分之一。
另外,哈佛耶鲁等学校,财政资助的政策重点在于扶助弱势,而不在于鼓励学术优异。这里一个原因,怕是所录取的已经是一色的学术精英,甚至那些被拒绝的优异学子比起被幸运录取的学生来分不出高下,鼓励学术优异没有什么意义:你根本不知道该去鼓励谁!
而常青藤过分集中了富家子弟,则被媒体口诛笔伐。州立大学,则可以大模大样地设立很多以才能而非经济需求为标准的奖学金。事实上,许多州早就有了类似的政策。对于学业优异的学生,不管其家庭经济收入如何,一律给予奖学金,条件是这笔钱只能在本州的大学里用。
州立大学的荣誉课程/学院,以这样的制度框架为依托,只是把奖学金的砝码再提高一些,把资源再集中一些。
大部分优异学生,其实不是来自中产,而是中高产,进常青藤照样支付相当的费用。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就更捉襟见肘。
州立大学此时拿出全奖的条件,并且保证“荣誉学院”几乎就是公立校园里的常青藤,享受着种种特殊待遇,这样,许多中高产家庭就会心动。好学生来多了,质量当然就有望与常青藤分庭抗礼。
a
申请学生代款一举2得
- [188] (2017-03-17 11:01:59)
申请学生代款现在不用还。等毕业参加工作在人工里扣。不用利息。用学生代款交学费。而且是以后才还。又不用给利息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