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留学

    /
  • cover

    加拿大省长直言不想要留学生 希望100%招本地生

    安省省长道格·福特表示,他希望看到安大略省的高等教育机构仅由来自安大略省的学生就读。 安省省长福特今天在约克大学建立新医学院的公告中发表一番讲话,福特表示,安省高校机构的学院和大学约有 18% 的学生来自外国。 福特表示:“我认为,我们将继续与教育部门合作,取消这 18%。” “我并不是刻薄,但我首先照顾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 福特随后感叹,一些孩子和家长表示,一些安省学生出国留学,遇到某人后就不再回家了。 福特说,他希望看到安省高等院校的学生 100% 来自安大略省。 “我希望 100% 的安大略省学生都能进入这些大学,”他说。 在福特政府于 2019 年将学费削减 10% 并冻结之后,安省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越来越多地转向招国际留学生。   特鲁多联邦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削减发放的留学生签证数量,安大略省的配额将减少了一半。 安大略省的许多学院和大学现在都出现赤字,最近省府向这些学校追加的 13 亿加元,但只是各大高校所需资金的一半。 安大略省上周的预算显示,未来两年,大学部门的国际留学生收入损失总计约 30 亿加元。 上周,安省表示,将优先将新减少的国际本科学生签证的配额分配给提供急需课程(例如技术行业)的高等教育机构。 几乎所有的学签都将发放给公立学院和大学,而私立职业学院则一无所获。
    time 1年前
  • cover

    中国31岁女留学生伦敦遇害 同校24岁美国男子被控谋杀

    中国有31岁女留学生在英国伦敦遭人用刀刺伤,抢救无效身亡。警方已拘捕一名24岁美国男子,将控以谋杀罪。行凶动机尚待调查。 据英国警方官网消息,当地时间3月20日23时15分左右,警方接报称在伦敦刘易舍姆庄园公园某处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6067838557-0'); }); 警方和医护人员抵达后,发现一名31岁女性重伤,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但伤者终仍伤重不治。 英国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csi_london   英国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csi_london 英国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csi_london   英国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csi_london 英国警方在案发现场取证。@csi_london   死者就读的学校发电邮向学生交待案件。 var adSize; if(dataLayer[0].product=='singtao_desktop') adSize = ['fluid', [728, 90], [736, 138], [750, 100]]; else adSize = ['fluid', [300, 250], [320, 100], [320, 50]]; console.log(adSize);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976666/ST_NATIVE/ST_NATIVE_2', adSize, 'div-gpt-ad-1668028764465-2').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68028764465-2'); });   死者就读的学校。   行凶动机仍待公布 伦敦检察部门于22日,控告24岁的Joshua Michals涉嫌谋杀。警方表示已通知死者家属,并将为被害者家属提供支援。目前,正式的尸检尚未开展。 据中国侨网消息,疑凶为美国公民。而根据法庭文件显示,死者为31岁女子王哲(Zhe Wang,音译) 而死者就读的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发出邮件,通报校内一名中国留学生意外丧生,另一名学生则被捕并被指控谋杀。该起事件已进入正式的法律程序,而被指控的学生目前仍在羁押候审阶段。校方表示,已经联络了遇害女生的家人,她的朋友们也将提供帮助。
    time 1年前
  • cover

    加拿大大学要求留学生预付学费:申请时就交钱 不来不退

    真的越来越难了!联邦政府在此前限制了留学生数量上限,并且要求留学生提供“省级证明信”才给发放学习签证。 而由于分配给各省的留学生数量有限,而且“省级证明信”的数量也有限,有加拿大大学为了保证收到offer的留学生能够到校读书,以防浪费名额和省级证明信,甚至要求申请学生必须提前预付部分或全部学费! 图源:X@CPAC 一月份,加拿大联邦政府将允许进入加拿大的国际学生人数上限限制为360,000人,其中新不伦瑞克省获得了5,580人的名额。但是,联邦政府还限制了“证明信”数量。 新的留学生申请流程是这样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被录取后学校就会给他们一封“证明信”。 拿到证明信后,学生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学习签证。但由于证明信数量有限,学校正在采取额外措施,确保学生是认真申请该学校并且会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来就读。 蒙克顿大学(Université de Moncton)的解决方案是在申请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付学费。发言人Paul Ward表示,申请进入蒙克顿大学的留学生现在必须缴纳$4,000元或$8,000元的押金(这第一学期的全额学费),具体取决于他们来自哪个国家。 图源:CTV News 他说,这笔钱是在申请时支付的,如果学生来入学,这笔钱将用于支付学费。如果他们申请学习签证被拒绝,押金将退还。但如果他们去另一所学校,他们就会失去这笔押金。 他称这是为了确保无意来学校的学生不会收到证明信。 “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措施,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有效率,因为我们处理的很多申请者在收到录取信后没有选择我们的大学。他们到处申请,”Ward说。 联邦政府要求学生证明“财务充足”才能获得学习签证。加拿大移民部称,学生必须证明他们有足够的钱支付第一年的学费,以及另外的$20,635元,以证明他们有能力负担加拿大的生活费用。 图源:加拿大移民部 蒙克顿大学大学校长Zundel表示:“不幸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证明信数量有限,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证明信用于可能来就读的学生。” 蒙克顿大学等大学指责加拿大联邦政府,声称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要求更多的押金,以弥补他们可以发出的有限数量的录取通知书。 Zundel和Ward都表示,如果学生最终没有来学校,他们正在等待省政府的指导,以确定证明信是否可以重复使用给其他人。 新不伦瑞克省多元文化委员会前主席Moncef Lakouas表示,20年前,他在摩洛哥的家人为他能来到新不伦瑞克省留学做出了很大牺牲。 但由于该省的几所学校现在要求预先支付大量押金,以应对联邦对留学生的上限,Lakouas说 “(如果我还是留学生)我不会留在这里。当我还是一名留学生时,这里的大学关注学生的成绩和金钱。但现在主要是看重金钱了。” 不知道安省、BC省、魁省会不会出台类似的政策……这个真的有点让人头疼啊!
    time 1年前
  • cover

    加拿大今年批准留学生学签数量不到30万!

    据cicnews报道,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最近对《环球邮报》透露,今年提供给高校国际学生的学习许可实际数量约为29.2万。 图源:X@MarcMillerVM 这比1月22日宣布的36万要少得多,当时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宣布对今年将批准的学习许可申请设置上限,目前是两年内将批准的学习许可数量减少35%,遏制加拿大国际学生项目的“不可持续增长”。 IRCC当时还表示,将提高该系统的诚信。 为何修正数量? 在宣布学习许可上限时,米勒部长引用了36万的数字,这与他实施的处理限额606250份申请,以及大约60%的学习许可批准率有关。 不过,移民部长没有法定权力限制签证批准数量,只有权限制IRCC处理的申请数量。部长在公民身份和移民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强调:“我只能限制申请人数,而不能限制实际发放的签证。” 此外,IRCC当时没有提到,这个限制也考虑了不受上限影响的学生,如小学生和高中生,或硕士生。因此,今年提供给高校本科生的学习许可总数约为29.2万。 与2023年的579,000份相比,新修订的限制基于申请数量,将学习许可数量减少近一半。 加拿大是如何实施这个学习许可上限的? IRCC将学习许可上限的实施留给了省级政府。为此,各省负责向有资格的指定学习机构(DLI)的国际学生颁发省级认证信(PAL)。这些信件向IRCC证明,被批准的学生获得其学校所在的省或地区的授权,可以计入该省的学习许可配额中。 根据移民部的指示,省级认证信必须由省和地区政府撰写并签署,并且必须包含申请人的全名、出生日期和地址。 在新制度下,学习许可申请人现在需要一份录取通知书(LOA)和一份PAL来向IRCC申请学习许可。。分配给各省或地区的数量将根据其各自的人口而定。 到目前为止,只有卑诗省和阿尔伯塔省宣布了他们为学生提供PAL的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一旦学生符合所有的资格标准,他们将通过他们的指定学习机构获得证明信(PAL)。 联邦政府要求所有省级政府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创建并实施他们的PAL发放系统。
    time 1年前
  • cover

    10所大学亏惨!福特炮轰杜鲁多政府限制留学生

    安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及其内阁在准备为安省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新资金时,加倍严厉地批评了杜鲁多政府对留学生名额进行限制的政策。 福特预告说,学院与大学部长Jill Dunlop将宣布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位部长将在周一下午2点左右在省议会发表讲话。 Global News此前从一位消息人士处获悉,安省政府计划在二月底为学院和大学提供的"财政支持"。 图源:Global News 今年1月,联邦政府宣布限制留学生人数,这对于安省而言意味着,留学生名额被砍50%。 Dunlop周四表示,联邦政府的新限制给该省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混乱"。她说,该省的雇主需要更多的毕业生,包括留学生,来填补劳动力缺口。 "我们省所需要的工人数量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对联邦政府在未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就将这一问题抛给各省表示不满。" 周五,福特继续对此进行抨击。 福特表示:"联邦政府突然拿着大锤砸向整个系统,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福特表示,当他出访海外进行贸易和投资任务时,他将学院和大学作为安省的最大特色进行宣传。 他说:"我们的头号卖点就是大学和学院,以及从这些院校毕业的学生。" 图源:Global News 行业领导者表示,自2019年以来,安省全面冻结了大学和学院的学费,本地学费收入已经枯竭,这些机构越来越依赖于留学生"不受管制的学费"来填补缺口和维持财政可持续性。 今年1月,安省大学理事会主席Steve Orsini表示,福特政府实施的学费冻结政策正在"破坏"学生的成功,因为缺乏资金可能导致学校削减学生服务和支付。 但福特和财政部长Peter Bethlenfalvy坚持,不会提高本地学生的学费。 一些批评者指责福特政府未能为这些院校提供足够资金支持,还禁止他们提高学费,导致该行业陷入困境。 安省新民主党批评人士Peggy Sattler表示:"福特完全了解,自由党和保守党政府几十年来长期资金不足,以及福特五年来的削减开支,是如何将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推向崩溃的边缘的。" 安省的高等教育机构显然已经感受到了经费紧缩的压力并呼吁政府提供更多资金,但他们怒火大部分集中在联邦政府身上。 安省大学理事会(Council of Ontario Universities)称,至少有10所大学今年预计将出现达到1.75亿元的运营赤字。据一份专家小组估算的数据,安省需要投入25亿元。
    time 1年前
  • cover
    3年前

    中国留学生遭杀害注射毒品 校方文件揭秘超心寒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昨23日指出,美国犹他大学一名董姓大陆女留学生遭他杀,凶手是她的前男友,还在她死后注射毒品。根据报导称,犹他大学公布的大量文件显示,因为学校工作失误,遭家属指控校方有很严重疏失,导致案情延误,引发这起悲剧。 陆媒《极目新闻》引述该报导称,根据当地官员透露,这起案件发生于今年2月11日,盐湖城警方在犹他大学校外的汽车旅馆房间发现19岁董姓女留学生的尸体。董的前男友,26岁的王浩宇(音译)也在房间。 报导指出,嫌犯想吸毒轻生之前先杀女方。目前,王浩宇已被指控犯有谋杀罪,他的律师已代表他认罪,将于8月8日出席听证会。 根据大学公布的一份时间表,董和前男友王浩宇是在2021年的秋天相恋,都是犹他大学的学生。董去世的前几周,曾向校方求救多次,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女方身陷危险之中。 ▲大陆女留学生遭杀害终于破案,凶手是前男友。(图/翻摄 极目新闻) 根据记录显示,其中一次在1月14日,董向学校住宿部(HRE)的工作人员报告王浩宇有轻生念头,请求对王浩宇进行健康检查。住宿部工作人员最后无法联系到本人。 报导指出,失联的王浩宇2月11日给校方人员住宿部一名管理人员发一封电子邮件称,“他们依然相爱,并决定轻生。邮件中还透露他曾给女方注射毒品。” 董的室友贝利说,“我非常愤怒,因为董的死亡明明是可以预防的。” 董的父母控诉校方失职。他们说,“我们把女儿的安全托付给犹他大学,而他们辜负了这种信任。他们知道我女儿处于严峻的危险之中,但在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却没有保护她。我们不希望她白白地死去。” 犹他大学校长回应,学校将对大学管理的住房中的行为、种族主义和偏见事件进行定期审查,也会做出其他改革。
  • cover
    3年前

    留学生找房太难!多伦多DT$500刀居然只能睡客厅地板!

    大家应该都知道, 最近多伦多的房租非常高, 而且找房也不容易! 但这几天, 在Facebook上疯传的一个房源, 实在是太离谱了。 图源:blogto 每月只需550元,你就可以住在多伦多市中区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的客厅里。 是的,你没看错。客厅。 图源:Rahul Srivastava Facebook市场上的一则租房信息显示这是一个“干净、安静的地方”,它被重新粉刷,有大窗户和大量的阳光。 你将睡在大厅的床垫上,你的“卧室”只有一块薄薄的窗帘挡着。 “你将住在客厅里,与3个女孩共用一个公寓,”房源中写道。 空间的照片显示,地板上有一张单人大小的床垫,床垫脚下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风扇。 图源:Rahul Srivastava 公寓配备了烤箱、炉子、洗衣机、烘干机和冰箱。天花板上挂着一个窗帘,不过看起来它正好靠着沙发,而沙发应该属于公共空间。 另一张照片显示了一个“工作空间”,木桌上放着电脑,不过不知道这是一个独立的房间还是也在客厅空间里。 图源:Rahul Srivastava 更糟糕的是,停车需要额外付费。这样的房间,你心动了吗?
  • cover
    3年前

    27岁加拿大留学生救人身亡!来自辽宁!

    27岁的辽宁小伙刘家玮在加拿大留学多年,已经买了房子和车子,还计划把父母接过去团聚,也想着再换个新的城市,换个更好房子——他的幸福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却因为救人猝然而止。 “我快坚持不住了!”是高大阳光的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充满绝望。 惨剧发生在今年2月28日凌晨,辽宁锦州东湖公园,回国探亲的刘家玮下河救援溺水的朋友,两人均不幸身亡。 警方和救援人员以及家属同伴均推测,刘家玮并非溺水身亡,而是被东北的严寒冻死的。目前他的家属已为他申报见义勇为,同时也正为他加拿大的房子和车子等财产处置问题焦灼。 妈妈:“我不相信” 刘家玮出生于1994年11月,是家中独生子,自幼聪颖。父母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5岁就送他和专业老师学英语,直到初中毕业一直未曾间断,因此他的英语特别好。 2012年11月,在家人的支持下,刘家玮远赴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在那里完成了高三课程,并在2014年进入蒙特利尔一所大学就读,期间又开始修读法语课程,还用业余时间打工减轻家庭压力。 “我到现在也不相信我儿子没了。”尽管事情已经过去5个月了,但刘家玮的母亲一直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他说孩子身高1米85,身材高大,性格阳光,工作也努力勤恳,同事们都很喜欢他。“他已经计划着回加拿大了,因为那边有房子有车,还要把我和他爸爸也申请过去。” 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资助和自己努力下,刘家玮在蒙特利尔一间小房子和一辆代步车。 2019年10月,他回国探亲,本想看看父母就回,结果因为疫情一直滞留,不得已在锦州一家公司暂时找了份设计师的工作,想积累些实战经验,回到加拿大谋求更好的发展。 计划迁居多伦多 对于未来,刘家玮有着美好的规划。 他告诉妈妈回加拿大后,想把蒙特利尔的房子卖了,然后移居到多伦多,那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而且自己不想再打工了,想创业,想在多伦多经商,站住脚就把父母都接过去,如果可能也要把爷爷接过去照顾。 何女士至今清晰地记得,孩子出事的前一天,就是2月26日,她还和儿子讨论过这些内容,身为母亲她不想孩子太累,她关心的是蒙特利尔的房子有多少贷款没还,想家里努力凑凑,多帮孩子点忙,给他减轻点负担。 2月27日晚,刘家玮本来说要和同学出去,但晚上8点多吃完饭后,他说身体不太舒服,早早上床睡了,所以如果不输接到警方电话,她和爱人根本不知道儿子半夜出了门。 2月28日清早,何女士被电话吵醒,“我还不相信,他不是在屋里睡觉吗,怎么会在公园?”进了儿子的房间一看,她瞬间瘫软在地。 他向落水点冲了过去 通过后来的了解,一家人大致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2022年2月28日凌晨1时10分许,刘家玮的朋友王青得知他们共同的朋友朱玲玲,在锦州市东湖公园想跳河轻生,于是告知刘家玮一同去寻找。 热心肠的刘家玮随后从家中打的前往事发现场,手机支付记录显示,凌晨1时29分,他向的士司机支付了10元车费。王青及女友姜芸也赶到了东湖公园,三人一起进入园内寻找。 中国天气网的记录显示,当天锦州的气温是-7°C至4°C。 王青向国内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当时公园内一片漆黑,他们三人在结冰的小凌河北岸往返寻找,并大喊朱玲玲的名字,2时25分许,刘家玮拨打了119报警电话。 两三分钟后,三人听到了有人落水的声音,随后是“救命”的呼喊声,他们很快确定那是朱玲玲。但夜黑风高、天寒地冻,根本看不到事发现场的任何情况,三个人只能循着声音走过去,然后刘家玮就踩着冰面向着落水点冲了过去…… “我快坚持不住了” 王青回忆,刘家玮下水没多久也发出了呼救声,他问道:“119什么时候到?我快坚持不住了!” 此时,王青刚好接到消防人员来电他们已经到了公园大门口,他一路跑着去接救援人员。姜芸则留在岸边对刘家玮喊话,让他坚持住。 几分钟后,当王青带着消防人员来到河边时,刘家玮和朱玲玲却都已经没有了动静。 后来,救援队终于将刘家玮和朱玲玲都打捞上岸,但两人早已没了气息,二人所在位置离河岸大约有四五十米。 7月14日,一位当时参加打捞的救援人员告诉记者:“那里的冰被踩破了,两个人隔得很近,女生捞上来的时候身体是软的,就是正常的溺水症状。男生穿着一件黑色薄衫,身体是僵硬的,胳膊朝上举着。而且他的鼻孔没有泡沫,肚子也没有进水胀起,看起来没有溺水。当时河水差不多有成人身高那么深,不过那男生个子很高,站在水里应该也淹不着。” 这位救援人员还说,刘家玮的羽绒服放在冰面上了,还是干的,这说明他是主动跳进冰窟窿的,“如果是掉下去的,羽绒服肯定会穿在身上。” 王青和姜芸也证实,他们见到的刘家玮遗体,正是上述救援人员所描述的样子。姜芸还向记者回忆,刘家玮在最后时刻几次对她喊“119什么时候到?”“我快坚持不住了!”语言清晰,神志清醒,完全没有溺水的感觉。 种种迹象表明,刘家玮应该是被冻死的。 身后事处理难 刘家玮突然离开,除了留给家人无尽的伤痛,还有一堆难以处理的身后事。 刘家玮在加拿大有房子、车子、还有房贷、保险、以及银行卡,这些事都让全家非常头疼,搞得手足无措,尽管已经托人处理,但对方说必须要本人前去才能办理这些财务事宜,但疫情期间出国又成了大难题。 与此同时,在着手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何女士也开始为儿子奔走申报见义勇为,她希望儿子救人的事能得到官方认可,目前仍在处理之中。 愿小伙子安息,愿生者坚强。
  • cover
    3年前

    加拿大租房开出新奇要求:只租给高GPA学生!

    现在,租房市场逐渐火爆,房东和房客提出一些不寻常的要求并不少见。但是相比起来,最近在大多伦多地区皮尔区宾顿市的一间地下室可能更加令人捧腹。 图源:BlogTO 在广告网站Kijiji上发布的一则广告中,宾顿一个十分热闹的十字路口附近有一套全新的两居室地下室在出租。 但是,如果您想租赁这套房子,可能需要阅读细则,因为房东要求租客负责任、安静、干净,最重要的是只租给GPA良好的学生。 其他要求包括租户不吸烟,并且不要将酒精、毒品或大麻带到屋子里。 图源:Kijiji 用户@nitinohri1发布的Kijiji广告TikTok视频已获得近10万次观看,评论中充满了搞笑的回复。 有人问:“高GPA有折扣吗?” 另一个人说,“好GPA并不意味着好人。” 另一个人为这个房东辩护,称他为“聪明的房东”。 该单元每月租金为1,500加元,外加所有水电费的30%。广告最后说,只考虑“GPA是A+的学生租户”。 但是小编再去看的时候,房东已经删除了GPA相关的要求,不知道是不是迫于压力呢?   图源:Kijiji
  • cover
    3年前

    突发!官方宣布UBC大学校长小野离任

      就在刚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官方确认,在过去六年中担任UBC校长的小野三太正式离任,下一站是密歇根大学,他将在那里继续担任校长。   小野在六年间一直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校长,学生们在校园中偶遇他要求合影,他都来之不拒。同时,他在六年间也贡献出了许多令学生和教职工受益的政绩,例如翻修学校,促进天车进入UBC,反校园歧视,推进学院重新设计课程等等。UBC官方也高度评价了这位校长并祝他未来顺利。   据悉,小野将在今年的十月份正式上任密歇根大学校长一职,在此之前,他会继续承担UBC校长的工作,直至校方选出下一任校长。
  • cover
    3年前

    22岁“华裔女学霸”离奇跌落月台 卡车碾死

    年仅22岁华裔女大生陈海伦(Helen Chen,音译),28日晚间在纽约中央车站等车时不慎跌落轨道,遭迎面而来的列车煞车不及直接辗过,抢救后仍回天乏术。据悉过去曾在知名投资银行“拉扎德”(Lazard)担任实习生,本拥有大好前程的她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综合《纽约邮报》、《每日邮报》等外媒报导,陈海伦现为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NYU)大四学生,在商学院主修金融专业,亮眼经历过去还曾担任投资银行“拉扎德”(Lazard)在纽约办事处的实习生。该公司昨(29)还向每位员工齐声哀悼,发信写下“我们对公司伙伴的不幸殒落感到悲痛,无法想像这位青春洋溢的生命就此消逝,我们在此与往生者的家属、朋友以及同事同在。” 据悉陈海伦28日晚间11点,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等车,目前警方尚无法厘清是什么原因使她昏倒跌落月台,由于碰巧遇上7号列车进站,司机看到立刻刹车依旧来不及反应,陈女当场被卷入列车底盘,消防人员到场时将陈女拖出,抢救1小时后仍宣告不治。 美国地铁屡传月台致死案,包括随机攻击推人下铁轨的悲剧。今年初,纽约当局才提交了一份交通安全改善计划,预计在472个站内增设41个障碍物,目标是降低伤亡人数。  
  • cover
    3年前

    中国留学生注意!这些学历认证作废!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于2022年6月14日发布了最新的海外学历认证规范通知!其中强调了“学位证”的关键,除西班牙、意大利两国以外,所有留学生的学历认证都必须要有学位证书!持证明信不再给予认证! 具体通告如下: 依据《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办法》,我中心认证评估主体为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简称“证书”),仅对极少数符合一定条件的学位授予证明信持有者提供认证服务。 但是,在我中心近来的实际工作中,持证明信提交认证的申请量有明显增长,为相关各方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是各国各校证明信格式不统一,核查难度较大,严重影响认证工作效率;二是证明信所载信息与最终颁发的证书信息多存在不一致,造成认证书与申请人最终获得的学位证书不匹配,影响申请人就业、落户;三是部分申请人在正式获得学位证书后再次申请认证,造成同一个体的同一学习经历存在两份信息不一致的认证结果,为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单位的人事部门带来困扰。 为维护认证工作的严肃性,保证申请人利益,我中心决定从2023年1月1日起,除西班牙、意大利两国的官方学位外,不再为其他国别(地区)尚未获得证书的证明信持有者提供认证服务。 本着为留学人员提供便利的目的,如留学人员暂未满足认证要求,但确有回国就业、升学等需求,建议商请相关用人单位或高校向我中心来函(电子版发送邮件至renzheng cscse.edu.cn),同时提供留学人员的有效个人身份证件、院校注册部门开具的官方证明信,我中心可向相关用人单位出具说明性质的公函。 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中心认证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 cover
    3年前

    中国女留学生车祸惨死!酒驾司机只判8年

    中国台湾女学生曾以琳,前年在韩国留学时,遭53岁金姓男子酒驾撞死。韩国最高法院近日举行了,两次听证会,最终维持了二审的判决,判处该男子8年有期徒刑。 曾怡琳的父母表示,虽然这仍不足以弥补女儿的生命和家庭所遭受的伤害,但他们希望韩国政府能够正视酒后驾车如同预谋杀人的事实,并希望提高刑罚。 女孩的父亲是医院麻醉科的主人,他在记者采访时说:“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 “8年的刑期真的不足以弥补我们宝贝女儿的生命和对我们家庭的伤害,我们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想念女儿的心和心痛是一辈子的事。” “我希望韩国政府能够正视酒后驾车这种预谋杀人的可怕行为,希望他们能够提高法律的惩罚力度。”“我希望我女儿的牺牲能让公众意识到酒后驾驶的严重性。她的死不会是徒劳的。”   “虽然我们很高兴最高法院最终驳回了凶手的上诉,并最终判处其8年徒刑,这已经是韩国醉酒驾驶的最高刑罚,但这仍然让我们感到心痛。”“我们每天都在哭泣,想念我们的女儿。” 2020 年 11 月 6 日,金被指控在首尔江南区一条马路过人行横道时撞死台湾学生曾怡琳,超过限速、违反信号并且酒后驾驶(血液酒精含量为 0.079%)时。 庭审中,金以佩戴的镜片瞬间侧翻,无法正常看东西,眼睛健康状况不佳为由,请求宽大处理。 一审指出:“被告人过去曾两次因酒驾受到处罚,但仍再次醉驾”。法院表示:“酒后驾车是一种犯罪行为,不仅会侵犯自己,还会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高法院强调,重审的判决是正确的。
  • cover
    3年前

    UBC被指学术质量差 SFU排名跌史上最低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刚刚在世界顶级大学中排名第47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声誉。   UBC确实是加拿大西部的名校首选,被誉为“西海岸明珠”,素有“北美最美校园”之称。UBC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著名的参观景点,比如:人类学博物馆, UBC thunderbird arena、UBC 剧院、天体海滩等。   世界大学年度排名(QS)于本周发布,UBC在加拿大排名第三,仅次于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UBC经常处于类似的位置,因为在过去十年中,它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的排名中一直在43和51之间徘徊,QS是一家专门分析高等教育机构的公司。     分析指出,UBC硬件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其排名,它在声誉方面排名第25位,在薪资待遇方面排名第30位;在这两种情况下,它在加拿大排名第二;这两个类别在整体排名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国际化类别中,它也在加拿大排名最高,在全球排名第24。   然而UBC的 "论文人均引用次数 "却远远低于其他世界前五十的大学,该评分标准衡量了教授在学术论文中被引用的频率,反映了该大学论文的质量以及整体学术水平。   换而言之,UBC的世界排名更多的是依靠硬件设施,薪资待遇,以及招募大量国际生,而不是学术水平。     该报告特别指出了UBC对于第一民族文化的研究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UBC并不是唯一一所来自大温地区的学校。西蒙菲莎大学的总排名为第328位,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排名。师生比例、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方面的低分是该校排名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其他参与排名的大学有维多利亚大学(359)、温哥华岛大学(1001-1200)和北哥伦比亚大学(1201-1400)。其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大学,如西三一大学,昆特兰理工大学,和北温哥华的卡皮拉诺大学全部落榜。   在全球近1500所高等教育机构中,共有31所加拿大高等教育机构获得排名。安大略省有12所排名,魁北克省有6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上述5所学校。QS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随着研究工作的努力,加拿大的整体排名有所下降。     "QS副总裁Ben Sowter说:"在过去的五年里,加拿大一直很稳定,甚至有些停滞不前,我们在今年的排名中看到与去年相比的反反复复,这就是一个例子。"然而,它的一致性是令人钦佩的,在我们的排名中,在关注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崛起或美国的衰落时,往往会被忽略”。   全球前五名的大学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波士顿以外的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一,其次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
  • cover
    3年前

    在UBC想毕业 究竟有多难?

    对于生活在大温地区的小伙伴们肯定对UBC这所大学不陌生。 没错,就是那个加拿大常年Top前三,留学的热门名校之一。作为BC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与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 “三强”,并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和皇后大学组成加拿大的常春藤联盟。 始建于 1908 年的UBC,前身为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分校,于 1915 年获批独立。是一所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大学。 同时也是加拿大最难申请的大学以及淘汰率最高的大学之一。申请的学生不仅需要优异的学术成绩并且需要有优异的课外活动成绩如领导经历、大赛奖项等。学校为了挑选尖而又尖的人才,每年将近有 30% 的学生从不同的院系中被淘汰。 没想到吧,即使考进了UBC,每天的学业压力依然很大!为了毕业,活活把学生们都逼成了卷王! 尤其是到了Final Week(期末考试周),学校的图书馆会24小时全天候开门,而且学校图书馆周围也有各种快餐供学生挑选。 真正做到了吃喝拉撒全部都能在图书馆解决! 当然,作为加拿大的顶级“985”大学,怎么可能会亏待了学生们呢? 学校里的各种建筑和公园就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之余,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换换脑子,调整学习状态! 快来戳戳下面视频,看看UBC校园里那些学习环境超级赞的地方! 听小编这也说是不是突然感觉加拿大这边的校园竞争压力极大?其实相比起国内教育,在加拿大,只要你认真听课,认真做调研,教授一般是不会fail你的。 在加拿大的教育体系里,大家更看重的其实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和作息习惯不同,这边并没有像国内那种明确的熄灯时间。所有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时间去进行学习规划。 至于学习氛围,这个就见仁见智了。因为这边并不会每天像打了鸡血一般,你也很难找到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的学生。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所以来了UBC,你要坚信是你选择环境,而不是环境选择你。 其次加拿大人本身也不是那种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大家更多的是点头之交,但是如果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反而很热心的帮助你。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校风,UBC现在稳定在加拿大的第二学术要地,其2019年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超一万篇,被引用的各类文献稳定在北美前三,仅次于哈佛大学文献的被引用次数。 同时,UBC作为加拿大西部实力最强的高等教育学府,在加拿大和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重大,在社会的各类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用。 其实我们考大学上大学的目的,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作好铺垫。而学习仅仅是一个提高自己过程。 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向其他人炫耀,而是为了以后步入社会能获取比同龄人更有竞争优势,增加选择机会,提升认知水平。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勇敢的面对未知的困难!
  • cover
    3年前

    从5万到6000万 中国留学生6年白手起家

    2016年刚从伊州理工学院硕士班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温林鑫,在位于学校附近的公寓小房间创办了外卖中餐平台Chowbus,短短六年,Chowbus从来自亲友支援5万创业金的一人公司,成长为年收过千万、员工数约170人且获得创投公司融资6200万的企业,温林鑫分享经验说,不要只为赚钱而创业,要真心热爱它,才能挺过艰困看见光明。 伊州理工学院硕士温林鑫创办Chowbus 温林鑫日前在华埠更好团结联盟与伊州商务与发展部门(DCEO)共同举办的座谈中,详述了创业历程。Chowbus目前在全美23个大城市推出送餐服务,过去两年来,该公司营收大幅成长,员工人数也不断增加。 来自惠州的温林鑫,201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之后到芝加哥的伊州理工学院攻读公共行政硕士,他说,他从小就立定两个志愿,一个是“到美国”,另一个就是“要创业”,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拿到了伊州理工学院奖学金,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在硕士毕业前又努力达成了创业心愿。 本身热爱美食的温林鑫,当年因为在坊间外卖平台时常找不到中餐外送,也觉得现有平台使用不友善,加上留学期间认识一些中餐馆老板,发现他们的科技设备仍然落后,导致营业效率打折,因此启发了他创立专门做中餐外卖平台的想法。 行动派的他在毕业前创办了Chowbus,一开始非常困难,“首先要有餐馆愿意加入我的平台,说服餐馆业主相信平台可以增加业绩,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温林鑫花了很多时间与一家家的中餐馆老板交流、沟通,“接着要想办法招来客户透过网络定餐,否则没有生意进门,也留不住餐馆东主”。 温林鑫说,好不容易建立了餐馆、顾客网络,接下来就要克服“如何找到司机”,温林鑫一步一脚印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当然期间也遭遇不少挫折,他表示,如果不够热爱自己的选择,而只想要从创业项目中赚钱,很有可能半途而废,“毕竟头一两年十分辛苦,更别提要赚到钱”。 一开始推出专门送中餐的平台时,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者,然而随著需求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类似平台加入竞争,“不要怕竞争,没有竞争表示没有市场”,温林鑫说,避免太过关注其他同业,将心力投注在加强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才是维持企业成长的不二法门。 疫情期间外送生意大火,也大幅推升了Chowbus的营业金额,不过,温林鑫并未沉浸在业绩7、8倍增长的喜悦,他反而积极带领团队着手开发餐厅管理全套系统的项目,协助有意开中餐馆者的找出经营盲点,也藉机打开另一片市场。 “听到有人说,没有Chowbus,都不知道三餐怎么解决时,就很有成就感”,而每天看着各类美食的温林鑫说,“家乡牛肉粉”是他最想念的食物。
  • cover
    3年前

    第一代移民最深的痛,回不去的国,奔不了的丧

    我爸在国内病得很重,帕金森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经失去了吞咽和咳痰的功能。我19年回国时,他虽然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饮食行动如常。之后跟姐姐姐夫视频通话,看上去身体还没什么大问题。没想到今年过年时,病说来就来了。看到他双目紧闭、口鼻插满导管的照片以后,我流了好久的泪。自己老爸病成这样,作为儿子怎么可以不回去看他。但跟家人商量下来,回国集中隔离加居家隔离总共要28天,在这期间根本无法入院探视,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筹办移民时本来想,如今交通如此方便,想要回国一天也就到家了。这场疫情改变了一切,高昂的机票已经是末节,最难跨越的是国境线的鸿沟,国际旅行的暂停键已将许多短暂的重逢定格成了永久的诀别。跟国内的医生通过两次电话,说他的病况预后很不好,还举了好几次总设计师的例子。但按照现在的国际形势,发生再大的事我可能都没法回去了,除非抛开澳洲的一切长期回国。幸好我还有个姐姐照料一切,如果跟好多八零九零后一样是独生子女,那势必要面临极其艰难的抉择。即便如此,我也时常对独自承担重任的姐姐姐夫心存愧疚。过年时老爸发病,医院请不到护工,是他们24小时不间断轮流看护,一把屎一把尿地擦洗。那时候我就天天想着,要是自己在国内,就可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们也就不用这样劳累了。 现在老爸一直在重症室,不需要家人陪护,但他们也必定会时常接到医院电话告知病情的反复,一颗心也会一直悬着,想象着姐姐平日的表情,应该就如同奥斯卡提名片《父亲》中那个憔悴无奈的女儿。正如影片所揭示的,国内国外,无论社会保障的高下,子女如何安置高龄父母都是一个难题。风烛残年的虚弱,子女分居的孤独,尤其是失智以后无法厘清现实与记忆的恐慌,都不是用钱就可以解决的。“父母在,不远游”自然是断章取义,但“父母老,怎奉养”应该是横亘在许多移民心中的一道坎。《父亲》中那个女儿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伦敦搬去了巴黎,但好歹路程不远,还能时常回养老院探望。我们这些万里之外的游子一年探望一两次也就算尽力了。搜了一下新足迹论坛,面临这类困境的一代移民还真不少,尤其是没有兄弟姐妹的那个群体。有毅然放弃身份回国的,但多数人思前想后,还是安慰自己“忠孝不能两全”,在忠实理想和孝顺父母之间必须做出选择。事业也就罢了,但除非自己的儿女已经可以独立生活,否则怎么也不甘心让孩子回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坑里爬行。我离开时,有亲戚说我是为孩子牺牲了父母,当时觉得言重了,如今想来其实是言中了。父母身体好的时候感觉无所谓,等到病来如山倒无法在床前嘘寒问暖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是如何的铁石心肠。想起来也是自己出国前考虑不周,没有仔细关心老爸的病情,只知道他在按医嘱服药。如果对帕金森有详细了解的话,可能会帮他找到更好的用药和疗护,恶化起来也不会这么快。从前听说西方人家庭观念淡薄,子女成年后两代间老死不相往来,到了澳洲才发现也不尽然。我见过祖孙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的,也知道不少子女就近照顾高龄父母的。我公司的前CEO就在他父亲病重时住在一起,照顾了两年直到去世。我女儿同学的父母为了照顾生活不便的奶奶,不惜举家从悉尼搬迁到四小时车程之外的偏远小镇,大人的事业和小孩的教育都重新开始。人心都是肉长的,再怎么佛系都逃不脱良心的折磨,再怎么解放都解不开距离的困局。如果想穿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生老病死,很痛苦,很残酷,也很无奈,但问题是如何帮助他们渡过最后那一段痛苦残酷无奈的日子,亲人在旁至少会有些内心的慰藉。年纪慢慢大了,关于父母反对出国移民这件事,我的观念也有了些改变。如果父母年逾古稀,自己又是独生子女的话,“说走就走”之前的确要筹划周全才是。年龄越是上去,老年人需要照顾的那个时间点就越来越迫近,脑子可能说糊涂就糊涂了,身子可能说倒下就倒下了,总要有个信得过的人照看的。有条件的当然可以安排父母移民,但如果父母本来健康状况不好的话,体检也是很难通过的。对我爸妈来说,听到十几小时的舟车劳顿就立马退缩了。而对教育程度不高的老人而言,移过来以后语言难沟通、生活不适应也是个巨大的问题。带着孩子跟父母远隔重洋,一边是难以割舍的过去,一边是想要创造的未来。这道选择题对我来说已经不得不做,却也只能硬起心肠自私地勾选那个更容易的答案。世间安得双全法,别时容易见时难。在父母这件事上,找再多的借口我们都无法做到问心无愧,这恐怕就是第一代移民最深的痛吧。
  • cover
    3年前

    狩猎"多名中国女学生 英博士后被投诉离职

    2020年8月4日下午13时,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已一年的苏苏午休醒来,久违地在校园邮箱发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是“Truth hurts”(真相残酷)。 这封只有短短几句话的邮件,让苏苏意识到,自己异国恋的男友Quentin,在法国波尔多有一个交往十年之久的女朋友,同时还在爱丁堡大学“玩弄”别的亚洲女孩。而邮件的发送者,正是这场“恋爱骗局”的另外两位受害者:在爱丁堡大学就读的印尼女孩和中国女孩。 苏苏没有预料到,这封邮件将开启她和多位“恋爱骗局”受害者近两年的联名投诉,投诉的对象是她们共同的“男友”——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博士后、研究助理Quentin Rouxel。 其中一位“恋爱骗局”受害者小缘介绍,“据我们掌握的线索来看,受害者至少有10人,都是在爱大的女性亚裔学生,其中1位是印尼籍,剩下的都是中国人。” 经过受害者们近两年的联名投诉、当事人审查以及处理程序,2022年4月22日,校方向投诉者通报,涉事人员(Quentin Rouxel)已违反3项校规:尊严和尊重政策、亲密关系披露政策以及员工使用社交媒体政策。 当地时间5月14日,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Frank Keller向投诉者通报称,依据处分程序,涉事人员已不再为该校工作,此后将从严审查该校实施的员工培训政策。 截至发稿,Quentin本人及其实验室共事者尚未就此事回应。 爱丁堡大学、实验室官网Quentin Rouxel个人简介 藏在交友软件里的“狩猎” 苏苏在交友软件Tinder上划到Quentin时,是2018年秋天,她刚进入爱丁堡大学读硕士。 “我的人类奴隶的服务还不错——我的机器人主人。”这是Quentin在Tinder上的自我介绍。简介还显示,Quentin 25岁,法国波尔多人,目前在爱丁堡大学担任研究人员。 第一次约会时,Quentin就向苏苏展示自己的机器人研究。苏苏认出,Quentin研究的正是 “全校最贵”的NASA Valkyrie机器人。 苏苏所在的学院与Quentin所在的信息学院楼相连,每天下课回家时,她总能从研究大楼窗外看到Quentin所说的NASA机器人。官网上显示,该项目耗资200万美元,不仅在英国独一无二,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苏苏在网络上搜索过Quentin的简历,研究经历都对上了,唯一有所出入的是Quentin的年龄——当时28岁的Quentin声称自己25岁,与苏苏年龄相仿。 在同校科研人员的身份背书下,苏苏高筑的戒心逐渐松懈。两人关系日渐升温,开始了正式交往。 每次约会的次日早上,Quentin总背着书包飞奔去实验室,“显得他工作量特别大”。后来苏苏才知道,这位“时间管理大师”很可能正赶着去见另一位女友。工作之余,Quentin常把机器人研究的影像发给苏苏。后来苏苏才知道,这些机器人的影像也被Quentin转发给多位女友。 Quentin常向苏苏抱怨科研压力,“导师给自己很多发表的压力,博士后拿教职的竞争激烈,找到教职遥遥无期。”这使得苏苏对Quentin的学术身份深信不疑,同时,也不得不理解作为科研人员的恋爱压力。 一年制硕士即将毕业,为了能留在英国,苏苏边在语音芯片公司工作,边尝试申请Quentin所在学院的博士。申博失败后,苏苏回了国,但依然保持着与Quentin的异国恋情,每天与他视频聊天,期待申请到英国或欧洲的博士,尽早进入两人规划的生活。 直到2020年8月,苏苏收到那封“Truth hurts”为题的匿名邮件。 第一次联名投诉 2020年8月底,苏苏和匿名邮件背后的印尼和中国受害女生联合,第一次向Quentin所在的信息学院递交投诉信。 这封英文投诉信列出Quentin的四大违规行为:利用权力关系欺骗学生、物化和歧视亚洲女性、不对等信息下的同意属于欺骗行为、存在潜在持续性捕猎行为。 在长达8页的补充证据中,几位投诉者列出Quentin在Tinder上相互矛盾的征友主页、与多位亚裔女友的合照,以及聊天记录中雷同的机器人研究影像。 苏苏和其他两位投诉者希望,“这封信能替我们收拾Quentin”。她们也希望学校给予重视,能对Quentin做出警示,以“避免我们的故事重蹈覆辙”。 但接下来的一个月,校方除了对Quentin进行了一次问询,并没有做出实质处置。 2020年9月,苏苏收到信息学院院长的邮件,信中驳回了三位受害者的投诉请求。邮件称,第一,经过调查,校方认为此事属于员工的私人生活,学院无权干涉;第二,每位投诉者都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和Quentin进入交往关系的;第三,针对投诉者陈列的四条违规行为,校方从Quentin那里没有得到任何证据,因此并不成立。最后,校方为她们推荐了心理咨询服务。 三位投诉者不能接受这一回复。苏苏形容校方的回复“就像是故意屏蔽了我们的证据”、“虚伪的学院和Quentin沆瀣一气”,而几位受害者的多日努力更是“拳头打在了棉花团上”。 一位投诉者猜测,这件事情因为有了学院纵容Quentin,他一定会觉得自己得到了默许,说不定还会东山再起。 苏苏收到校方回复信的6天后,9月30日,Quentin在Tinder上改名换姓,再度活跃起来。这一次,他是法国科研工作者Guillaume,所属单位是法国波尔多大学,工作是机器人学研究人员。 Quentin不同时期的Tinder主页 “狩猎”仍在继续 苏苏的故事仍在重复。 2020年10月,英国因疫情封城很久,爱丁堡大学学生小文的好友们相继回国,只有她留守学校。在异乡倍感孤独的她,初次尝试Tinder交友。 第一次见面,对面的法国青年Guillaume用了很长时间聊自己对研究有多热爱(电视剧)、为什么选择机器人学这一研究方向、行业前沿研究等等。甚至,他还会结合小文的专业研究方向,主动谈起学科交叉等研究话题。 小文回忆,自己当时确实对科研人员抱有天然好感。“我有几位从事科研工作的亲友,此前接触过的科研人员都非常温和、真诚,所以在确认Guillaume模糊的‘科研人员’身份,并感知到他对科研的热情之后,我对他的好感与信任确实增加了很多。” 在约会初期,Guillaume为小文量身订做了一次“确定正式关系的正式表白”,这使小文对他和这段关系更加信任。 在与小文交往的同时,Quentin没有停止“狩猎”其他亚裔女孩。 2021年3月,在爱丁堡大学读研的小缘偶然结识了名为Guillaume的法国男子,对方称自己在爱丁堡大学做研究。小缘称,自己并不太会因为研究者身份放下戒心,但Guillaume给自己发的项目流程图上,确实有爱大的logo,聊天中常见的实验室照片,也让她相信这位科研工作者在努力工作。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边的苏苏在投诉失败后,将这段记忆搁置起来。直到2021年12月20日,苏苏尝试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以文字和播客形式发表在非虚构写作平台。 12月21日凌晨1点,小文读到了苏苏被Quentin欺骗的遭遇,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小文邮件联系了苏苏,告诉她,Quentin还在继续行骗。 为了找到更多受害者,苏苏以“狩猎亚裔女性的法国男人”为题,制作了中日韩三语警示海报。12月23日,小缘在群聊里看到这张海报,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可能是正在和我约会的法国男子”。 小缘给“男友”发了消息,质问他“狩猎”亚洲女孩的事件。他回答“You already know”(“你知道了”),小缘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谎言之中”。 接着,小缘联系了海报里的邮箱,认识了苏苏,并被拉到受害者群聊。她发现,Quentin在跟自己约会的半年多里,同时狩猎的还有至少三个人。 中国面孔=完美受害者? 回顾这场“恋爱骗局”,小缘发现,目前所知的十余位受害者(部分受害者放弃联名投诉)都是爱丁堡大学的女性亚裔学生,1位是印尼籍,剩下的都是中国人。 在这些亚裔女孩中,Quentin打造了不同的年龄和科研人设:在两位对读博有美好憧憬的女生面前,Quentin是25岁、“学业有成,头脑聪明的成熟学者”;在已经读博的女生面前,他是31岁、求职之路漫长的“苦命小学者”。 在恋爱过程中,几位女孩在发现对方谎报年龄、行程后,总是不约而同地告诉自己,“要尊重对方的隐私”。 一位受害者曾问过Quentin,是否自知对亚裔女性有偏好,他说“我不清楚,或许有吧,但我不喜欢那种顺从的日本女人。(I don’t like the Japanese obedient type of women)”另一位受害者质问Quentin 的亚裔女性偏好时,对方答“只交往过两个,但都是白人”。 小文认为,Quentin正是利用亚裔女性对西方约会文化的陌生,以及亚裔女性在欧洲被孤立的脆弱心态,在约会前期假装对受害女生认真倾听、悉心照顾,增强女性对他的情感依赖。当女生开始完全信任依赖他之后,他就会玩消失、对受害者进行服从性测试。 再次发起联名投诉 2022年1月28日,下午六点半,包括苏苏、小缘、小文在内的五位受害者向爱丁堡大学联名投诉Quentin Rouxel。 投诉信及详细证据递出后,校方回应,由于Quentin是学校的雇员,事件将由校方HR团队全权负责。2月中旬,两位调查员(均为学校的教职工,其中一位是华裔女性)联系了投诉者,并进行了问询。 4月22日,校方向投诉者通报,涉事人员已违反三项校规:尊严和尊重政策、亲密关系披露政策以及员工使用社交媒体政策。 然而,从2020年第一次投诉至校方对Quentin的违规通报期间,校方对其并没有停职处理。 小文认为,校方当时的这种反应对狩猎者而言是极大的纵容。 收集举证与校方的调查流程对受害者的二次精神伤害极大,与此同时,这一程序给Quentin的回应创造了极大便利:他仅仅需要参加两场会议、口头回答几个问题。 此后近三周,苏苏等受害者多次向校方询问处理进展,但校方并未回复具体时间。 5月14日,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Frank Keller向投诉者通报称,依据处分程序, Quentin Rouxel已不再为该校工作,此后将从严审查该校实施的员工培训政策。 近两年的投诉似乎有了个结果。 苏苏认为,中国留学生无论是从媒体、政治参与、权力意识、性别意识都和所留学的西方国家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投诉过程中,我不知道怎么去找支援自己的人。” 小文则认为校方的处理结果“很模糊”:即使学校称他不再为爱大工作,但并不代表他的导师会放弃和他继续合作项目,学校、实验室官网和他正在参加的一个Fair-Space项目官网也并未消去他的名字。 小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Quentin的中国导师Zhibin (Alex) Li在知晓第一次投诉的情况下,仍与他续签合同,还共同参与了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项目。因此她怀疑,“这次Quentin不太可能被彻底赶出爱丁堡”。 截至5月22日,爱丁堡大学、实验室,以及Fair-Space项目官网仍能检索到Quentin的个人信息,但信息并未显示照片,Quentin本人及其实验室共事者尚未就此事回应。 (本文出现中国女性均为化名)
  • cover
    3年前

    惋惜,21岁华裔学生跳湖自杀 即将普林斯顿毕业

    一条令人十分遗憾和惋惜的消息! 年仅21岁的华裔青年Jazz Chang 5月13日星期五跳湖自杀身亡 原本他应该在2023从普林斯顿毕业 据了解,Jazz Chang来自新泽西州的萨默塞特,就读于新泽西州爱迪生的乔治·阿尔主教高中(现在被称为圣托马斯·阿奎那高中)。 Jazz Chang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学生,Chang经常参加了与国际研究生的对话伙伴项目,是James Madison项目的本科生,并指导了“计算机科学:跨学科方法”课程。Jazz Chang还喜欢跑步、巴西柔术和极限飞盘,可谓是相当优秀! 据报道,Jazz Chang的不幸去世对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沉重打击。在得知Jazz Chang不幸离世的消息后,普林斯顿大学向死者家属表达了哀悼,并于5月14日星期六举办了一个大学社区通过Zoom聚集和反思的机会。 葬礼将于5月19日(星期四)下午2点在普林斯顿大学教堂举行,并在宗教生活办公室YouTube频道进行直播。 目前尚不明确Jazz Chang是否因为不能承受学业压力而选择自杀,但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屡屡出现,令人扼腕叹息。很多人因为面对学业、生活和心理上的多重压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2018年1月,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切斯特·林(Chester Lam),自杀当天正好是本科生上交作业最后期限的5天前。 -2017年12月13日下午,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四学生,来自中国成都的留学生小田的尸体在自己的公寓中被发现。当地警方初步认定,小田的身亡不涉及犯罪谋杀。 -201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犹他大学读博士超过9年的女留学生唐琳在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失联。后经警方推测,唐琳应该是已经轻生。 -2017年3月,在密歇根大学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荣欣,从美国驾驶一架小型飞机飞往加拿大,而后跳机自杀。荣欣国内毕业于清华大学,原计划于2017年毕业。 -2017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20岁的中国留学生刘薇薇(音译)在宿舍内自杀身亡。从刘薇薇的Facebook和Instagram来看,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充满阳光的女孩,完全想不到她竟然会自杀。 -2016年11月,来自上海的留学生陆某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期间自杀;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陆某,跳进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自杀; -2016年1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的研究生张某疑跳崖自杀,半年后警方才找到她的尸体; -2015年1月,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2014年8月,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中国留学生林旭(音译)跳楼自杀。 -2014年10月,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岁的大二学生李阳凯(Yangkai Li,音译)在校园附近的一所公寓楼跳楼自杀。 -2012年10月26日,素有“MIT才女之称”的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郭衡(音译)上吊自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统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有47%的博士生和37%的硕士生都有一定的抑郁症状,而在本科新生中,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有严重的抑郁倾向。 很多人将自杀者和loser联系在一起,他们觉得自杀的人是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真是这样吗?
  • cover
    3年前

    5月 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归国路:无奈、苦涩

    四个年头了,闺女在说到把2万多的机票退掉了的那一刻,手机那头的她,哭得稀里哗啦,这国,又回不成了……不是她不想回 开始,她买不到机票; 接着,她不想给国内的家人增加压力,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再后来,中美关系有些紧张; 又接着,国外躺平了,她更不敢回来惹事了; 回不去,就在这边给朋友吹吹中国的牛吧,她就从自己的最爱中国美食开始: 讲中国的美景、中国的哲学文化和古老的历史、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安全与热情好客、怎么会做生意还有互联网的发展现如今生活的便利…… 中国可以拿出手的太多了,都不用吹,实话实说好了,太多的外国人根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国外的大媒体报道中国新闻,往往不是太正面,带有色眼镜的时候居多。 有段时间中美关系并不好,但她希望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多宣传一下总是好的。 当然,她跟我说,会牢记我叮嘱过她的,在国外不要谈政治和宗教。 就这,听得她各国的朋友双眼直冒小星星。 吹着吹着,她的眼泪却流下来了。 这些,她只能在梦里想,四年了,她都没回去吃过家门口的麻辣烫麻辣香锅了,不知道还在不在,疫情下还开不开门? 追梦(电视剧)的女孩 等了两个暑假,等来了希望 抹完眼泪她又笑了。 到去年底,北京虽然疫情也反反复复的,但几乎是稳定了,每每都是有惊无险的度过。她真心为祖国祝福。 新发地疫情是很快的扑灭。全国各地冷链物流海鲜惹祸的迅速被扑灭…… 没事了?太好了!为祖国点赞! 于是,她立马定购了回国的机票。 终于可以回去吃红辣椒的正宗重庆火锅一直吃到半夜了! 可以去南锣鼓巷逛胡同了!可以去武功山宿营看云海走走华山一条路了! 想想都美! 一遍又一遍的规划行程。 路上怎么吃怎么住,买几箱火腿肠自热方便面,甚至走路靠着墙边,准备多少橡胶手套,按照她学金融的脑子,严谨的用PPT认认真真做了计划书。 以年级第一成绩做高中毕业感言留影 不管回来隔离21天还是28天,都认了。回国,一定要回国! 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聊天都是在回国后的吃喝玩乐上展开。 道路是曲折的,但希望还在 什么都计划好了,就是没想到: 转过年来上海疫情爆发了。 而她的航班落地航站就是上海,没得选。 她想,再等等。我们说,再等等。 中国武汉疫情时成绩让世界瞠目结舌,上海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们宽慰她,等了四年了不差再等几个月,四月份再说。 再等,上海疫情却是惊人的越演愈烈。 进入四月,我们一致说,等五月份再看看。 我天天为上海祈祷,为上海,也为我的女儿能回国。 中国必胜 可是,上海让人失望了 是真没想到,上海疫情竟然从3月开始一直持续拖到了5月。 上海疫情刚开始时,她还坚信,很快就会结束的。 以中国打赢武汉保卫战显示出的力量,武汉人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在没有防护服、缺吃少药没经验的情况下,武汉都战胜了疫情。 以上海这么多年在经济上的亮眼表现,应对疫情还不是小菜一碟,最迟到五一就结束,耽误不了她5月底回国。 事实证明,上海拉胯了。 上海一段时间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希望有些渺茫了。 随风飘动 北京疫情,让她的失望更失望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一直好好的北京,疫情又突然爆发了。 在上海隔离差不多一个月也还能接受,食宿自理也没问题,只要能回家就行。 但是,在上海隔离结束,按政策她应该还进不了京。 难道就在上海动弹不了,待在宾馆酒店里看黄浦江? 北京的疫情告诉她,大概率是进不了京。 以国外已经躺平的样子,哪怕她再做核酸检测,回国后也给亲戚朋友带来压力和麻烦。 不但进不了京城,而且全国各地哪里也去不了。 中国国际学生学联CISA财务部主管 那,就她不到3个月的暑假,回国有什么意义? 她再次失望了。 国能回,家门进不了 可恶的德尔塔!可恨的奥米克戎! 回国可以,回家不行。 这次,她动摇了。 然后,从动摇到彻底断了这次回国的念头。 就算能进京,好像也还是只能居家隔离。 她是真想回去啊! 但回去毫无意义,在家吃外卖吗? 回国的路,怎么就这么漫长,这么难呢? 时代的潮水下,没几个人会在乎被浪花卷起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去了哪里。人人自顾不暇。 闺女临挂断手机聊天前,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会回去的! 我怎么听怎么感觉,这语气像灰太狼的气急败坏呢。 谁之过? 中国人讲叶落归根,虽然孩子还小,但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都要爱自己的祖国。 她要是不知道爱是什么了,不知道爱国了,我怕她都不知道爱中国的亲人了,包括我。 社会公益:州红十字英雄 爱与感恩,这是孩子从小需要灌输的做人之本。 孩子的思想工作我可以做,从小就做,到现在更是几乎天天明里暗里做,至少到现在,我还能保证,她没有变成一个我厌恶的“黄皮白心大萝卜”。 我其实也隐隐担心,毕竟这样的例子,有一个清华大学都嫌多。 问题是,这么耗下去,五年六年的持续,她的胃还是能被麻辣烫栓的牢吗? 唐僧是在念经,但他有最终利器紧箍咒,我呢,有什么? 耗到毕业再到参加工作,她真的什么都一点不会变吗? 中美关系并不好,会不会影响到她,我不知道。可能她在美国的个人发展会更好,但我从心底的愿望还是“学业有成,报效祖国”。 因为她祖爷爷是为国捐躯的烈士,不能到她这里给家族丢脸。 她要是变了,变成我都不认识的“爱自由”的方脑壳,是谁之过? 这趟回国的路,我无能为力 出去的时候,是一个任嘛事不懂的黄毛小丫头,四年后的今天,现在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以SAT1550分入美前十高校 回国后的工作单位我都给她找好了,虽说还没毕业但可以先实习再工作,她也是宁可不要毕业后周薪2000美刀的工作也要回国。 她说暑期实习已经拿到三四个offer,时薪25-30美金,但她想回国实习,不要钱都可以,能为毕业回国工作打个好基础。 可这回国的路,我是真的无能无力啊! 我明白:国家不差她一个小留学生,可我就她这一个闺女。 时代的潮水不在乎卷走的一粒沙子,但我在乎。 闺女好几次跟我开玩笑,是不是我不想要她了?一定是嫌弃她吃得多! 我无话可说。 我问自己:这能怪我们当初送她出国去留学吗? 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 cover
    3年前

    就读名校留学生开奥迪夺枪袭警 前途尽毁

    名校天才竟无故夺枪袭警?! 这两天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名华人在美国圣地亚哥的高速公路上夺枪袭警!当场被一群警察团团围住、铐牢抓捕! 视频的源头是美国NBC News在4月28日报道的一则交通事故新闻,文章中引用了一段目击者提供的视频。 据新闻报道,4月27日周三晚六点左右,圣地亚哥Mission Valley附近的8号公路东行路段发生枪击袭警事件。 新闻称,一名25岁华人男子杜宇豪(Yuhao Du)疑似在高速下方立交桥附近发生了自行车祸(比如撞墙、撞路障),无其他车辆卷入。 警方前往查看车祸状况时,杜宇豪突然抢夺警察配枪,并朝警察大腿射击。事故发生后,杜宇豪被拘捕,并面临着谋杀治安官未遂、抢夺警察配枪以及造成严重身体伤害等多项重罪指控。 被按倒的就是杜宇豪 目击者拍到的视频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拍摄者(女)发现后方停了一排车辆,其中一群人围着某一辆车,她连忙揣着手机赶了过去。 一群热心人士正在帮躺在地上的警察包扎伤口,而右边护栏处,一群人七手八脚摁住袭警的杜宇豪。 杜宇豪被摁在护栏边,一名警官似乎在用手电筒照他的眼睛,检查他的精神状况。而身后那辆灰黑色、牌照为G97的奥迪就是他的车。 事情发生后,当地新闻报道主要介绍了这名受伤警官的身份,并号召公众在GoFundMe网站上向这名警官筹款。 媒体并未过多提及杜宇豪的身份以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但随着加州警方进一步对案情的公布,杜宇豪的身份揭开了——他是一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在读研究生。UCSD在2022年的全球最高排名是第21位。名校骄子啊! 随后,他的领英(LinkedIn)和Facebook账号也被扒出,可以确认他是一名中国留学生,自2015年起赴美留学。 领英上显示,杜宇豪于2015年前往UCSD,本科就读物理和数学专业。 他的Facebook显示,杜宇豪2021年9月被UCSD研究生项目录取,继续本校读研深造。 UCSD的物理系网站上可以查到杜宇豪的信息。 此外,杜的Facebook上有大量少年时期的照片,还有一些身着国内高中校服的照片。这些都可以判定他不是美国华裔人士,而是中国留学生。 作为远赴重洋读书深造的中国留学生,想必他的家庭对他的培养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但这次袭警事件将让这名1997年出生的小伙子付出惨重的代价。 或许他只是个留学生,他不懂美国的法律,但在美国,袭警是重罪。 在美国大多数州,即使是普通程度、没有造成伤害的袭警,也将被判处罚款和一年以下的监禁。若造成伤害,可判处5至15年监禁的轻刑。若造成严重后果, 可导致20至60年的监禁,甚至被控一级谋杀—— 终身监禁。 杜宇豪的Facebook有一位网友顺藤摸瓜找过来留言:“小伙子,你可能要在监狱渡过余生了!真可惜!” 尽管杜宇豪的行为不一定会被判终生监禁,但等待他的很可能是5年起步、60年封顶。 或许,他的留学梦也会就此中断,搞不好还会遣返回国,终生禁止入境美国。 另外,还有一个更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杜宇豪为什么袭警? 目前,圣地亚哥警方正在对他袭警的原因展开调查。但结合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当地媒体的一些分析, 杜宇豪可能存在精神问题或有饮酒、吸毒等。 回到最初的事故状况报道,杜宇豪驾驶的奥迪发生了自行车祸,也就是自己撞路障了。他停车后, 警方上前查看,叫他站在车前别动,他却突然夺枪。 他并没有撞人,警方的查看并不会对他构成任何生命威胁。 为什么夺枪呢? 如果真的存在酒驾或者是毒驾的情况,只能说:大好前途断送在自己手上!
  • cover
    3年前

    留学生兼职送外卖未报保险 车祸保险不赔

    安省一名国际留学生趁课馀打散工,为送餐平台当司机,但他没有向车保的保险公司申报。今年1月,他的汽车被人撞毁,保险公司以他未告知改变车辆用途为由,险些拒绝赔付他1.5万元的修车费。 安省米尔顿男子Ranjan Yadav Vannarathu是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去年10月购买了一辆2015年产本田雅阁汽车,开始为网络送餐平台公司Skip the Dishes作送餐司机。今年1月某日当他驾车回家时,在当谷大道(DVP)遭遇车祸,对方是一辆被偷窃的车辆,意外后司机心虚弃车逃离了现场。 Ranjan Yadav Vannarathu的车损毁严重,遂打电话给自己的保险公司Co-operators,后者在确认他用车辆从事送餐服务时,以「风险的重大改变」为由,拒绝了1.5万元的保险理赔。 加拿大保险局(IBC)消费者和企业关系部主管托马斯(Marie Thomas)说:「任何人如果使用自己的车辆从事送餐或出租车等共享平台经济工作,应该为车辆购买商业用保险。如果你没有,一旦遭遇事故,可能要自己负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托马斯还说,一些保险公司像Uber Eats为所属司机购买了车辆商业用保险,一些公司则没有。Uber Eats网站显示为司机购买了经济保险,保险覆盖送餐途中发生的任何交通事故。 Skip the Dishes则拒绝对事件进行置评。 Co-operators保险公司一名发言人则说:「基于我们对事故的具体细节进行调查,发现这是一宗独一无二的事故,已通知Ranjan Yadav Vannarathu,保险公司会承担车辆损坏有关的所有适当费用。我们也提醒消费者在车辆用途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避免在发生事故时因保险范围发生改变而带来理赔麻烦。 」
  • cover
    3年前

    中国留学生公开支持乌克兰遭排挤

    呼吁更多华裔参与捐助;加拿大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Angela Yang是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就读于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社会学。 最近这段日子,她变得格外忙碌,一方面需要应对期末考试接踵而至的论文,令一方面,她在积极参与本地社区的活动,为处于战火中的乌克兰筹款、捐助物资。 她的三位乌克兰朋友创立了非赢利的“乌克兰和谐基金 ”,最新的目标是筹款5000元为乌克兰前线士兵购买他们急需“战斗应用止血带,Combat Application Tourniquet, CAT”。 Angela是该基金会的义工之一。 我相信,来自世界各地兢兢业业的志愿者们拥有巨大潜力,他们将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为乌克兰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引自 Angela / Ukraine Harmony 同时,她也呼吁华裔社区更多参与,为此,她协助在蒙特利尔的台湾同乡会为乌克兰筹款捐赠物资。 截至目前为止,在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台湾同乡会以及台湾长老会基督教会等机构已经筹款、物资捐助近一万加元。 我的朋友上了战场 今年2月25日,俄国入侵乌克兰的第二天,Angela听说,她一位朋友的哥哥在乌克兰南部海港城市敖德萨,听到了俄国入侵后的轰炸声,受到惊吓。 她于是打电话过去问询,得到的回答却是: 我朋友的哥哥现在已经安全,而且立即应征入伍,加入了乌克兰军队,抵抗俄国。我认识的人上了战场,那我就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吧。引自 Angela 三月中,Angela与台湾同乡会将捐赠物资送到蒙特利尔的乌克兰移民机构。 照片:ANGELA YANG \ FACEBOOK 和乌克兰的缘分 Angela说,自己和乌克兰有些缘分。 她对东欧的文化历史一直有兴趣,想学习俄语。于是,找到了一位俄文老师。结果,这位老师是乌克兰人。她由此开始接触乌克兰,乌俄之间的关系等。 而她的俄语老师Larysa Khvostova女士正是乌克兰和谐基金会的发起者。 Angela进一步分析说,与前苏联阵营的移民之间有种莫名的联系,或许来自于中国和东欧都受到过前苏联共产体制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人与来自东欧的移民,包括乌克兰、捷克、波兰等,更有共同的话题,对国际政治时局的理解也更加一致吧。 而且,那时候我对乌克兰尊严革命非常有兴趣,我就想为什么在另一个曾经的共产国家可以发生这样的事件,但在中国就不可能,站出来说话的人都被消声了。引自 Angela 在她眼中,东欧的朋友们属于慢热型,最初看着冷冷的,但却是可以长期交往的朋友。 她与这些朋友一直保持着联络,也开始学习乌克兰语。 至于她的俄语水平,她表示,可以依赖字典,阅读关于乌克兰战况的俄语原文。 她也是乌克兰和谐基金会Ukraine Harmony的义工。 照片:UKRAINE HARMONY 加拿大可以做得更多 2014年,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断了加入欧盟的进程,导致民众大规模抗议。亚努科维奇随即出逃俄国。 俄国普京的反应是吞并了克里米亚,还派遣雇佣军进入顿巴斯和卢甘斯克州,挑动独立。 从这个角度上,普京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完全不奇怪 —— 因为局部战争已经打了八年了。 乌克兰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问题是,将付出多少人的性命作为代价。引自 Angela Angela分析说,普京的目标其实是黑海的控制权,以及乌克兰东部的矿产、工业基础,而什么去纳粹化乌克兰是俄罗斯民族的说法“只是普京侵略战争的外衣而已”。但她说,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她受到其他中国留学生同学的排挤。 “我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支持俄罗斯。” 她也批评西方民主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担心乌克兰会成为第二个阿富汗,会把他们拖下水,在一开始,对是否支持乌克兰反抗侵略犹豫不决。 而让世界态度作出转变的,正是乌克兰总统泽兰斯基政府在战争初期的72小时的表现 —— 表明乌克兰愿意为了民主、自由而战。 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是俄国之外,第二大乌克兰移民国家,加拿大现任副总理、财政部长克里斯蒂.佛利兰就是乌克兰裔。 而佛利兰在四月中宣布的新一年财政预算中,军费比例依然没有达到北约要求的2%。 Angela认为,西方国家在和平年代太久了,很多国家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恶势力。 加拿大军队过去多年一直为乌克兰军队提供训练。目前,加拿大对乌克兰的帮助更多集中在人道救援上,开设快速难民通道,在波兰等地安置难民,在药品等物资上支援乌克兰。 学习政治和历史是因为兴趣 Angela来自福建,母亲是位会计师,父亲是工程师,闲暇时她喜欢动漫。 而她的未来计划是可以自己做生意,目前正处于筹划阶段。 她说,我在大学主修历史和政治不是为了找工作,只是兴趣,因为从小就对政治话题感兴趣。 来到加拿大之后,她曾参与支持香港反送中运动,还因此在活动上受到过威胁。 2020年初,她参与台湾社区发起的抗议“国际民航机构,ICAO”将台湾排除的示威活动,从此与台湾社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她说,我希望一边读书,一边尽我所能,帮助我想帮助的人。 台湾举行抗议游行,这名抗议者手举”台湾与乌克兰在一起“的标语牌。 照片:CHIANG YING-YING
  • cover
    3年前

    留学花了几十万,回国月薪3000块

    《一名上海超市店长的39天》在全网刷屏,主角王忠魁平凡且普通,但疫情封控期间,他每天和100多名店员像陀螺一样运转,给周边居民、养老院……送应急物资。 外卖员梅凯林一天要跑50多单,有的一单要跑十几公里,只为给老人买点物资。梅凯林只是疫情期间众多外卖员的缩影,无数骑手正成为市民维持正常生活的生命线。 还有许多不具名的农民工,加班加点,抢建一个又一个方舱医院。 …… 三年疫情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快递员、清洁工、卡车司机、护士……对日常生活多么重要。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认识他们的价值,也以此契机重新审视自己。 不能失败 “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 把这个问题抛给快递员、服务员……我常听到这样的回答,“不好好读书,只能干这个呗”。这些工作不可或缺,但显然,他们并不认可自己的价值。 除了他们,没能找到“好工作”的文科生、留学生、名校毕业生,这两年也成了被揶揄的新晋失意者。 B站UP主“我就是星月”是留学生,4月12日,她的一则视频罕见地破了百万播放量,内容是她正为8万块的回国机票和实习求职焦虑。 B站UP主“我就是星月” UP主原本想回县城老家找工作,但眼前只有一个选择:拼尽全力留在大城市竞争。原因是“家里不愿意我花了几十万,只在小县城找一个几千块钱的工作”。 留学就不能回县城工作吗?这不是UP主一个人的困惑,视频下方的热门讨论几乎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留学后回小县城工作,是承认自己不优秀、不够努力或者上进心不足。那些因留学而获得的体验、见识等内在丰富性,随着回归小县城这一动作一同被否定。 “我就是星月”在评论区的一些回应及打算 在主流评价体系中,县城的工作低价值。海归去县城,既浪费了文凭,也被暗暗指责本人不够努力、自暴自弃。大家及其本人的反应极为直白地表达了对失败的隐忧。 人的价值是多元的,尽管理念在不断普及,但话语落到地面有个过程,结果可能并不会那么快得尽如人意。 比如当朋友圈有人晒出大厂工牌,屏幕对面的人会不自觉以他为坐标,自我反省。大厂工牌意味着体面和高薪,也是宣示个体努力和优秀成绩的窗口。 一旦不如他,则会emo上头,自我认同瞬间塌方。不论是外部社会,还是自己,都在反问“是不是不够努力”“是不是不够励志”? 保持清醒 对于上面的反问,我们其实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回看开头那些普通人对日常生活的贡献,更不应该武断地批评他们不上进、不努力。 如何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有的选择相信情绪和碎片化的信息,而有的选择阅读。书籍不能一下解决所有问题,但一定会给一个可行的入口,比如迈克尔·桑德尔的新书《精英的傲慢》就在尝试。 除此之外,各类平台也在鼓励大家用知识的力量去独立思考,拼多多选择把“多多读书月”进行到底,4月20号正式启动了第三季,尽全力搜罗好书,预先为读者提供无数好选择,恰巧,在它的经典书单中,《精英的傲慢》也在其列。 桑德尔在书中提出“优绩主义”概念,更直白一点,即输赢。衡量输赢的标准,是市场的奖赏。能在市场中获取更多利益的,被称为赢家,否则,便是输了。 它的理念内核在于,竞争机制和程序是公平的,不管输赢,最终的责任人是自己。但桑德尔提醒我们,优胜者不要忘了“成功路上的运气因素和助力——家庭、老师、社会阶层、国家和时代”。 “常春藤联盟高校超过2/3的学生来自收入排名前20%的家庭” “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来自全美国前1%富裕家庭的学生比来自收入居于全美国后60%的家庭的学生还多。” 从这样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穷人的孩子都不成功,但我们有理由认定他们全部都是因为不够励志,才没有好的未来吗?似乎不能。显然,除了个体因素,难以撼动的结构因素,也参与和塑造了他们的人生。 农村儿童和她喜欢的书(《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剧照) 即便竞争是公平的,但每个人拥有的禀赋资源不同。如果只从结果来反推并归咎个人,这本身是否也是一种过分苛责和傲慢? 除此以外,还要一个点需要被提出来,即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常规意义上的成功,似乎和高文凭、高收入直接挂钩,而很大程度上,高文凭会和高收入相互转化。 但这样的评价体系和目标是否太单一? 一旦掉入这个陷阱,人人都将被拴在一根绳子上拼命攀比,比拼月收入、比拼房子的大小、比拼消费水平的等级…… 而实际上不必所有人都朝向同一个目标,相反我们需要英雄式的成功人士、精英专家,也需要无数不具名的社会公共利益的贡献者。人和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分化出不同的分工,每一种分工都需要合适的人来从事。 2021年,“为你读书”公益行动持续走入偏远山区,已累计捐赠图书十余万册 “失败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败者”,其所做的努力可能没有直接转化成优渥的经济条件和显赫的社会声誉,但一定以其他形式的价值被呈现。 当我们正视和承认价值的多元性,一个个丰富而立体的人才能被看见。 独立思考与自洽 认识和分析机制不是最终目的,还要有所行动,打破傲慢的单一标准。 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也同步给出了解决方案,例如“关注工作中的尊严问题”,我们能应开发和认可多元的评价系统。即便经济收入、教育背景不同,但只要对公共利益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关注和尊重,除此之外,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杨潇的方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是《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的主人公之一,也是有过自我迷惘的普通人。 在路上的杨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剧照) 他“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做过十年记者,去美国访过学”,但猝不及防地遭遇了传统媒体衰落,用杨潇自己的话说“个体纷纷流亡出来了”,曾经的辉煌不再。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找寻自己的出路,走出自我困境。 几经折腾,杨潇最后发现还是书籍能最好地安放自己。他大量阅读湘黔旅行团资料,去走历史人物走过的路,在理解书中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认识自己。 最终,他既走完了湘黔那条路,写出了第一本书,也找到了自我最舒适的状态。他不再因外界、时代对行业的评价,而连带否定自己。 从纸上到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潇的问题其实具有普遍性,比如当胜者为王的声音和社会情绪越来越汹涌,个体越需要冷静的自处,对周遭社会保持清醒且理性的认识。而这时阅读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武器。 理性和知识,能够帮我们规避情绪陷阱,同时它也能让个体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被外在的观点束缚,明白大家所推崇的不一定是绝对正确或必须追求的,而是倾向于重新梳理自己,向内思考,不断进行自我确认。 阅读看似是一个人的埋头苦读,但实际上书籍是无数代人、无数个时空凝练而成的丰富的系统性知识。所以,阅读者手握的书籍,不只是几百页纸,而是广阔的集体智慧。 《我的天才女友 第一季》剧照 当这些智慧以书籍的形式呈现,是最公正和平等的,人人可得。 也许有人感叹,阅读也是有门槛的,比如书越来越贵,买不起,或者书的质量参差不齐,能找到的好书有限。
  • cover
    3年前

    判了:死刑!美外教杀中国大三女生,脖子以下太惨

    自古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等了差不多一年的判决,今天终于来了。 还记得2021年6月14日,浙江宁波的那个惨案吗?某高校美籍黑人外教沙迪德·阿布杜梅亭(Shadeed Abdulmateen)杀害了年近21岁的在校女学生,作案手段极为残忍,令人出离愤怒。 一审宣判死刑 据央视报道,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北京时间4月21日公开宣判本案,美籍被告Abdulmateen故意杀人罪名成立,一审判处死刑。 据法院通报,2019年初,被告人Abdulmateen与被害人21岁的陈某(女)相识,谎称自己离异单身,逐渐与陈某创建男女朋友关系。   自2021年5月中下旬开始,陈某多次与Abdulmateen提出分手,但被告人不同意并进行言语威胁;2021年6月14日,被告人携带折叠刀、衣物等,与被害人见面交谈,并将之杀害。 法院审理报告上指出,Abdulmateen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捅刺、切割陈某颈部数刀,被害人失去反抗能力后,又继续戳刺面部数刀,导致她大出血当场死亡。 对于被告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被告预谋报复杀人,“动机卑劣,犯意坚决,手段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 央视报道强调,在案件审理期间,法院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获得翻译、领事探视等各项诉讼权利,开庭、宣判前均依法通知了美国驻华使领馆。 此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20余人旁听了案件审判。 外教婚内出轨 法庭信息显示,这名外教与姑娘陈某交往时谎称自己离异单身,这佐证了去年案发之时,很多校内学生的表态:已婚有妻子和小孩,并在婚内出轨,他的老婆还曾发文指责他出轨! 当时,还有很多学生表示,“他教过我,我们全班都不喜欢他,他就把我们微信全删了。” “他经常给我发短信聊骚,我举报了。” 还有人网上留言自己也曾饱受这位外教骚扰,庆幸当时直接告诉老师; 甚至很多女生甚至最怕上Shadeed Abdulmateen的课: 妈妈当场昏厥 根据事发当时警情通报内容显示,一名女性在宁波鄞州区的一处树林中被杀害,次日凌晨,警方抓捕了一名外籍男性罪犯。该男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拘。相关证据显示,罪犯的杀人动机为“感情纠纷”。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女孩爸爸这样讲述:女儿生前是这所学校一名大三学生,成绩非常优异,每年都拿奖学金。 然而,周三一大早,他接到了宁波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让他和妻子立刻过去,说孩子出事了,“孩子死了!” 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惊天霹雳,而且他们一家是河北沧州人,女儿就读的学校以及事发地点都在浙江宁波。他和妻子不敢做片刻耽搁,当即启程赶到浙江。 赶到当地公安部门,即刻进行了DNA检测,没有悬念——死者是他们的女儿。 妈妈当场昏厥! 夫妻俩强忍着悲痛,查看了女儿的遗体,上面刀痕累累,光脸上就有十几刀,脖子大动脉被划开,特别深的伤口被医生缝合了。 脖子以下太惨烈,警察都不忍心让二老看…… 女孩的表叔获悉噩耗后专门发文:“收到侄女死亡的通知,犹如晴天霹雳。花一样的侄女,瞬间就没了?!”并在发文讲述了事情的过程,放出了女孩爸爸微信截图。 表叔说,女孩儿从小就特别乖巧懂事,爸爸妈妈一直忙于生计打工,奶奶把她带大,从小学就一直在寄宿学校,成绩很好。父母也都特别疼爱她,至今微信头像都是她的照片。 如今,花一般的生命已经凋落,当下的宣判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最好的告慰,愿姑娘走好,天堂里没有杀戮。
  • cover
    3年前

    加高中生校内被打死 警方校方闭口不谈!

    一名埃德蒙顿市麦克纳利中学(McNally High School)的高中生于上周五被袭击殴打,后重伤入院。该青少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已于今日死亡。但可疑的是校方与警察至今拒绝提供任何信息,仿佛凶手不存在一般。   4月8日下午2点44分左右,埃德蒙顿警察局接到报告,称该校发生袭击事件。当警察到达时,他们发现一名重伤的16岁的男孩。   根据学校时间表推算,当时正是周五上最后一节课的课间时间,全校学生基本满员,如此致命的袭击不可能没有目击者。   位于阿尔伯塔省省会埃德蒙顿市的麦克纳利中学 McNally High School   在警察、消防员和医护人员的现场急救下,该少年被送往医院。警方说,他已于今日去世了。   埃德蒙顿警方表示,凶杀案调查小组目前已接手调查,同时"已经确定了一些该校的学生作为嫌疑犯,但警方不会公布其他信息,请公众停止收集证据或者猜测凶手"。警方确认尸检将定于4月20日进行。   "这场悲剧影响了这么多人,但现在不是愤怒或仇恨的时候",埃德蒙顿警察局发言人科林-利特姆上士 Colin Leathem 在一份声明中说。   "我们的犯罪和创伤信息支持服务团队正在与埃德蒙顿公立学校委员会合作,向任何受到影响的人提供支持。"   该校校长达雷尔-罗伯逊 Darrel Robertson 说,该部门的危机小组上周在麦克纳利高中,并将在未来几周继续帮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   麦克纳利中学校长达雷尔-罗伯逊 Darrel Robertson   他在今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想首先向家属表达我们诚挚的哀悼,我们的心与他们同在,与我们的麦克纳利学校社区同在,与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职工和每个被这一事件影响的人同在。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在寻找答案,寻找事情的起因,"他补充说。"现实是,无论我们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会得到什么答案,都会远远低于我们的期望。"   校长罗伯逊说,由于隐私问题,学区目前不会公布任何关于当事人与殴打事件的信息。   罗伯逊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刻,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这一隐私,"他补充说,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已经与家庭成员联系,提供支持。   "现在需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社区走到一起,开始愈合。"   凶案发生8天后埃德蒙顿警察局仍在督促公众“停止收集证据或揣测凶手”   艾伯塔省教育厅厅长阿德里安娜-拉格兰杰(Adriana LaGrange)说,她与大家一样为失去这位年轻学生而感到悲伤。   拉格兰杰在推特上发表声明说:"听到阿尔伯塔省一名高中生在校内遭受暴力袭击后不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悲痛“。   埃德蒙顿公立学校是该市最大的学区,有107,000名学生。校长罗伯逊说,他希望向家长保证,该区的所有学校都是安全的。   他说:"我想让家长知道,我们的学校是可靠的地方,我们非常努力地工作以确保孩子们的成功,这包括他们的安全。"安全显然对我们整个部门的所有学校来说是最重要的。"  
  • cover
    3年前

    好消息!省政府拨款增加day-care 名额!

    省府决定在素里新增 530 多个持牌day-care额度,更多居住在素里的家长将可在孩子得到妥善照顾的情况下,安心地工作、求学或把握其他机会。 省府正在支援六间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在素里新增 531 个持牌託儿学额。 除了上述六间外,自 2018 年 7 月《託儿卑诗》(ChildCareBC) 计划推出以来,省府已在素里市资助了 1,999 个新託儿学额。 儿童保育省务厅长陈苇蓁 (Katrina Chen) 表示:「多年来,家长被遗忘在拼凑而成的系统中,託儿服务变得愈来愈昂贵、愈来愈难找到。随着《託儿卑诗》十年计划迈入第五年,我们正在努力填补缺口,致力透过增设学额、降低费用、培训优质服务所需的熟练从业者等方式来扭转局面。每个有相关需求的家庭都应该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获得託儿这样的核心服务。」 自 2018 年以来,省府已向《託儿卑诗》计划投资了 27 亿元,其中包括透过《新学额基金》(New Spaces Fund) 及其他学额创造计划资助26,000 多个新持牌託儿学额。
  • cover
    3年前

    华人回国要4检留学生买两张机票防熔断

    Omicron病毒接连点燃,亚欧大陆的疫情,北美近日也亮起红灯。新冠爆发3年,海外华人回家之路是越来越远、越来越难,疫情走向不可预测,防疫措施一天一个变,天价机票遭疯抢,起飞前又临时取消… 国内疫情又起,海外返乡家人正式迎来“4检时代”! 根据国内入境最新要求,从4月4日起,回国登机前新冠检测增至4次!除此之外,持旅行签的返华旅客,还需要申请健康码,提供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人,只能临时申办访客记录! 温哥华国际机场YVR也更新了指南手册,提供了“最后一检”——登机前12小时检测地点攻略,让所有返华旅客参考! 不少华人害怕回国机票又被临时熔断,不管机票多贵,一下子就买两张,结果看到这回国前的流程,绝望地感叹:多半还是回不去了… 先来说说这最新的“4检政策”,原先的返华入境政策,是登机前接受3次检测,但由于最近国内疫情又变得严重了,国内收紧政策,多加了一次检测,所有人必须在登机前12小时完成最后一次新冠检测。 不像加拿大的“弃疗政策”,国内现在采取的还是清零政策,深圳才刚解封,现在又轮到上海,海关自然收紧。 有本地华人表示,自己买的是温哥华直飞厦门的机票,出发前本来事情就很多,但确实有事需要回国办理,虽然不想添乱,但也不得不回去。 这位华人前天才在列治文一家诊所完成首次检测,后面检测的时间诊所也全部列出来了,倒也清楚,就是费用从每人520刀增至580刀。 但再贵,也没有回国的机票贵。 这张温哥华直飞厦门的机票,已经飙到6000多刀了,人民币3万+4次新冠检测+酒店隔离费用,让她不禁感叹:真心太不容易了! 最近回国航班频频被熔断,还有留学生打算回上海,担心回家机票“突然消失”,一口气买了2张机票. “一般很少会同时熔断2个航班的,如果一个真的不飞了,我还能坐另一个;如果幸运没有熔断,我就花150刀取消,”总比没家回好。 为了确保顺利登机,这名留学生基本上所有课程都尽量上网课,几乎不与人外出吃饭,连口罩也从普通口罩换成了N95,只为能顺利回国。 有人担心检测+机票,虽然费尽千辛万苦,但还有回去的希望,也有人是绝望表示:恐怕是回不去了! 日前,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特别提醒所有华人,登机前除了需要接受4次检测外,持旅行签证的温哥华返华旅客,申请健康码时必须提供中国直飞来加拿大的证明。 不符合条件的旅客,只能改签买好的机票,临时申办访客纪录(Visitor Record),证明自己长期内未到过第三国! 要知道,这个访客记录申请等候时间,最长可以到6个月,不少人当场崩溃。  
  • cover
    3年前

    一贯对华人友好的UC系放榜完毕 中国学生扎心了!

    截止目前,大家期待已久的UC系大学已经放榜完毕,作为大众保底校,”录取大户“UC今年却一反常态,拒信和waitlist满天飞。 就连一贯友好的UCLA,简直像杀疯了一样狂发134775封拒信,许多申请者都经历了被UC拒绝的扎心之痛。 由于UC还没有公布具体的录取数据,老查留学根据第三方公开数据,统计了中国学生录取信息后发现:今年UC录取中国学生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66.4%,怎一个惨字了得!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 UCLA:今年中国学生录取约226人,去年的数量是416,比去年减少45.7%; UCSB:今年中国学生录取约286人,去年的数量是1152,比去年减少75.2%; UCSD:今年中国学生录取约149人,去年的数量是773,比去年减少80.7%; UCI:今年中国学生录取约178人,去年的数量是484,比去年减少63.2%; UCD:今年中国学生录取约436人,去年的数量是966,比去年减少54.9%。 …… 今年这5所学校(UCLA、UCSB、UCSD、UCI、UCD)总共录取中国学生1275人,去年的数量是3791,比去年减少了66.4%。 注意:统计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这一届可以堪称史上“最惨”的UC申请人啦! 相对于惨烈的录取数据,2022年UC的新生申请人数却创下了154年来最高历史记录! 图 | UC官网 根据UC官网显示:申请加州系大学9个校区2022年秋季的新生申请人数共有210840人,相比去年203700人,一共增加了7140人,同期增长3.5%。 在这21万多的申请人中,132,337人为加州本地申请者,47,103人为外州学生; 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为31,400。 加州大学系统各个分校2022fall申请数据如下: 加州大学系统2022年 新生秋季入学申请数据 UCB:申请人数为128192人,比去年增长了15372人; UCLA:申请人数为149779,比去年增长了10316人; UCSB:申请人数为110991人,比去年增长了5351人; UCI:申请人数为119165人,比去年增长了11226人; UCSD:申请人数为110991人,比去年增长了12866人。 这5所学校新生申请人数全部突破10万。 国际生申请人数方面,除了UCSC以外,其余校区的国际生申请人数都保持着增长的势头,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UCLA(23608)>UCB(23195)>UCSD(23122)>UCI(20113)>UCSB(18984)>UCD(18610)>UCSC(5937)>UCR(5417)>UCM(2208)。 从新生申请数据可以看出,疫情没有阻挡国际学生赴美留学的热情,加州大学的几所热门学校,如UCB,UCLA对部分同学们来说仍然是“热门校”。 在申请人数创记录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录取情况并没有随之大涨,反而形成了一片惨淡的景象,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系: 第一:虽然加州大学受到国际学生的喜欢,但是作为公立学校,在招生方向并不像私立学校一样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2021年加州公布的一项条例,加州政府会降低UC系学生中州外学生的占比,从2022年开始的五年内,最受欢迎的UCLA、UCB、UCSD需要将非加州学生比例从22%减少到18%,相应地增加4500个加州本地学生的名额。 第二:录取人数的减少,估计与大学调整招生策略确保高的入学率有关,今年UC系似乎改变了自己的招生策略。 为了保证最终录取人数和入学率,今年优秀的学生反而更容易进入waitlist。 对比往年狂发offer,今年加州大学突然”变脸“了,不得不说,保底UC系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大家一定要对申请保持敬畏之心,哪怕是保底校,也要认真对待! 在如此惨淡的情况下,老查留学2022Fall依然收获了64枚加州大学的录取Offer! 其中包含:2枚UCLA、3枚UCB、14枚UCSB、6枚UCSD、12UCI、27枚UCD录取!
  • cover
    3年前

    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2022 年求职季过半,没有了 " 金三银四 ",连以往的 " 香饽饽 " 海归也感觉到了压力。社交平台上,有大把留学生呼喊 " 秋招团灭 "、" 找工作好难 "、海归直接变 " 海废 "。 这是因为,在供给上,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增强。有统计显示,2021 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而在需求端,国内各大公司都在捂紧口袋 " 过冬 ",高喊降本增效的口号。再加上,留学生群体也很卷,其中很多人可能并未在留学生涯获得太多核心技能,和岗位需求也不一定匹配。这也让留学生们处境更加尴尬。 今天,深燃和 5 位求职经历坎坷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有人从去年秋招面试到今年春招,大厂竞争激烈难进,小公司反而 " 嫌弃 " 他学历太高,一直没有定下合适的去处。有人勉强入职大厂,拿到的还是边缘岗位,最后还是因不适应过度加班选择了离职。 有人虽然拿到了 Offer,但不得不接受留学花费 50 万,月薪只有 8000 元的残酷事实。也有人,虽然最终找到了工作,但过程中历尽曲折,一度报培训班打算转行;更有人,离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打算先跑龙套当群演,暂时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 这样的形势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不过,他们认为,留学的价值,不一定要用找到高薪工作来衡量,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也是一种收获。 未来,放平心态,降低预期,面对现实,将是他们踏入职场前的必修课。 大公司名额少, 小公司 " 嫌弃 " 我学历高 宇哲 | 27 岁 西安 我于 2021 年 10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从英国回国。当时算是秋招的尾巴,我给上海的一些企业投了 20 多份简历,最后拿到了 2 个 Offer,但都是天使轮左右的小公司,我感觉平台和待遇都一般,就没去。 到了今年春招,我一直在密集投简历和面试。我在西安,目前投的都是西安的公司。投出去的简历有 100 来份,面试过了公司有近 20 家,但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去哪里。整体上,近年来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大厂招聘名额非常少,小公司对我们不太 " 友好 "。 先说面试大厂的经历。那是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群体面试,我们 9 个人应聘者,有 4 个面试官,一轮自我介绍后我就感觉到,大家学校背景都很不错,竞争激烈。整个面试过程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压,到最后,面试官问我 " 你既然中间提了那么多建议,为什么最后总结让别的同学做?",还让我点评面试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并淘汰掉三个人。 虽然我已经对大厂的面试有所了解,但当场面试官问了那么尖锐的问题,给了我很强的压迫感,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最后我没敢看其他应聘者的眼睛,说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三个淘汰人选。这家大厂我通过了二面,目前还在等进一步通知。 我原本的想法是并不一定要进大厂,只要一个岗位能锻炼我,让我去有机会学习提升就可以,但面试小公司的经历不那么让人舒服。比如就老有公司说:" 你这么优秀,来我们公司屈才了 "、" 你可能不会在我们这种小公司待很长时间 "、" 你希望的薪资待遇应该不低 "。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小公司对非常不自信,而且,他们仿佛并不需要研究生、留学生这样的员工,更倾向于招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 我清楚地记得,我跟另外一个研究生一起面试,面试官问他的期望薪资,他说 6000 元,对方说," 你知道西安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吗?"。我们俩当时都感觉到了强烈的不被尊重,最低工资标准只有 1700 元,如果给我们这个程度的工资,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有些企业的 HR 需要刷 KPI,他们面试数量很多但几乎不招人,导致我参加了很多无效面试。还有一些偏国企单位的岗位,很少对外开放,想进去特别难,有些还有潜规则。 这一阶段我不太在意薪资多少,更希望脚踏实地学东西,我有一个 5 年目标,现在并不着急,工资在我这个群体的平均水平就行。我觉得不能拿留学花费去类比我们能拿到的薪资,去留学更多的不是增加了知识或技能,而是提升了综合素质,包括心态、抗压能力、眼界、圈层,这个钱花得我觉得值。 现在我整体的感受是,大厂竞争激烈,不一定能进去,小公司貌似并不欢迎我们。我目前手里有两个相对满意的选择,未来我可能会尝试在本地工作一段时间,如果确实发展空间有限,我可能还是会去北京或上海找工作。 入职大厂不适应, 离职后准备 Gap 一年 张乐乐|27 岁 北京 我是 2020 年英硕毕业,算下来毕业快两年了。当初选择去留学,并没有考虑太多就业问题。我本科是一所国内还不错的 211 大学,在国内考研和申请国外学校这两个方向上也纠结了很久。当时还考过国内一所排名前 2 的大学,但面试没通过,就申请去英国了。 毕业找工作,我把目光定在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我当时是用应届生的身份去申请互联网公司的校招,几乎把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和独角兽都投了个遍。为了准备笔试和面试,在网上找了不少攻略,特意请教了已经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同学,让他们教面试技巧。 大大小小面试了 20 多家公司,我能明显感觉到,国外的学历并没有给我加分。还遇到过面试官直接说,要不是从国外排名前几的学校毕业,真不如招国内 985 学生。 校招时我拿到了 5 份 Offer,大多是市场运营岗,都不是我特别中意的。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其中一份薪资待遇最高的。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只是在国外留学三年,但在国内生活了二十多年,整个思维方式还是很中国式的,既然都决定回国工作,选择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会更好。 但进入之后,就没有晚上 8 点前下过班,甚至已经晚上 10 点了还要开会。我坚持了半年,很冷静地选择了离职。也正是这样,我失去了应届生身份,之后找工作也不太顺利,现在待业一年了。 我留学大概花了 50 万。这个费用是家里能够支撑的,当初去留学,父母也没说过,需要我多久把学费给挣回来,或是如果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留学就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所以,待业到现在我没有太大压力。就我来说,在英国的两年,对我的认知、视野以及学习习惯都带来益处,如果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出国留学。 从大厂出来后,我去过一家外企面试,在留学期间,我去这家公司的总部实习过,整个面试下来,和面试官沟通非常流畅,他们也认可我的能力。但最后,因为薪资和没有匹配的岗位,我最终还是拒绝了。 我觉得现在国内找工作变难,也跟整个大环境有关。我目前准备再 Gap 一年,慢慢找。 留学花 50 万,Offer1 个, 月薪 8000 元 陆迟|24 岁 北京 我是 2021 年 10 月回国找工作的。我想从事影视行业,之前觉得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所以决定出国一年,想回来再看看行业就业情况。 为了找工作,我特地选择十月回来,想赶上秋招。还没有回国时,八九月份我就在网上刷各类公司的招聘信息,希望能够一回来隔离完后就面试。 当时投递方向有两个,一类是互联网大厂,一类是影视公司。结果互联网大厂没有一家有回复,影视公司开校招的也很少,前后我一共只获得了两家公司的面试机会。第一家公司面试完就杳无音信,好在第二家公司面试过了,在 12 月中旬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个 Offer。 当时一共面了三轮,聊得挺愉快,但这个过程我也有些焦虑,好在有认识的朋友在这家公司工作,给了我一些正向反馈,让我心理有点谱。 我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对薪资的要求不算高,觉得到手能有 8000 元就不错了,现在这家公司也满足了。 当然,这和我出国的开销比起来,确实不算多。从计划出国开始,每一笔花销我都认真记账,前后总共花费了 50 万元,如果用我现在的薪资来挣,不计税,前后也要不吃不喝五年,才能挣回来。我家不是大富大贵,我也想过以后要把这笔钱还给父母。 但我不觉得出国留学这件事,要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衡量。出国留学,是父母对孩子的投资,能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有更宽阔的视野。而且我是在英国留学,只需要一年,比国内两三年的读研时间短很多,这也换回来了一些时间上的优势,能更早进入职场。 我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我觉得也需要更高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单一环境里,出国也有长久的影响。所以总的来说,我是不后悔的。现在因为疫情,有的留学生就是在家里上网课,也没有机会锻炼英语能力,我觉得很可惜。 我希望自己在这家公司能多干一段时间,有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在这个行业长久的做下去。 现在留学生竞争力没有那么强,也跟当下不少人出国,就为了水一个文凭回来有关。如果要给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建议,我想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借这个机会把英语练出来,想明白自己要在学校学习到什么,爸妈为什么要送自己出来,自己能有什么优势,早做规划。 投了 50 多家公司没拿到 Offer, 一度报班打算转行 小鹿|27 岁 上海 我在德国读的本科,专业是应用化学。毕业之后我回国 Gap 一年,经历了一段正式工作和一段实习后,我又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了一年硕士,还是学化学。2021 年 9 月硕士毕业回国,我的职业规划很清晰:去外企、做研发。 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那一年的秋招,我总共投了 50 多家公司,大多是快消公司,类似联合利华、宝洁,还有拜耳、辉瑞这些知名药厂。我刚找工作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拿很多 Offer,结果两个月过去了,直到 11 月中旬才收到终面通知。 求职过程中我非常煎熬。化学专业是 " 生化环材 " 四大天坑之一,本来就不太好找工作,化学专业想做研发基本就是进实验室,如果想去更好的平台,那就只能在几家大公司里面找。几场面试下来,我的对手全是来自复旦、交大、南洋理工、UCL 等等高校,甚至还有 PhD。 收到终面邀请前,我一度心灰意冷,考虑要不要直接转行算了,我就报了一个数据分析的课,想着做码农的薪水、机会、前景都不错。我甚至还投了一家汽车公司,跟化学没有一丁点关系。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上各种面试辅导的课,宝洁八大问的每个问题我都准备了两个故事,中英文两版反复背。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熬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要参加面试。 中间我还碰到过一家外企,终面放了我鸽子。我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对方态度特别差,一番 Battle 下来,对方说给我另外安排一场,结果那场面试之前又告诉我,因为我对他们公司不满意,所以取消了面试。 可能运气是守恒的吧,我报了数据分析班的后两周,就收到了 3 场终面,当周就收到了一家 Offer call,半个月后就给我发了正式 Offer。这家公司是行业里的知名外企,从面试体验、面试官的态度上看,我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雇佣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交流。 所谓面试经验,其实就是用心准备、好好复盘。我在终面之前,会把公司官网全部看一遍,掌握他们最近的动态、新产品、合作项目。等到最后和大 Boss1V1 的时候,能说出你对公司的见解是很加分的。过程中,我很自信和笃定,自信就是 " 我说的就是对的 ",笃定就是 " 我非常想进贵公司 "。 留学生的求职环境确实不如从前,他们会看学校排名,还会觉得英硕都是水硕,外企还更希望求职者不完全是海外教育背景。但我比较乐观,我在德国的本科 5 年也练就了我的抗击打能力,因为德国的大学学业很重,毕业很难,我最后是发了 " 不毕业不回国 " 的毒誓才熬下去的。 入职半年,我对公司的工作内容、薪资、氛围都特别满意。算下来德国留学一年花费 15 万左右,英国一年花费 35 万左右,如果五六年能赚回这个钱最好了。不过我还是更看重工作、成长本身,希望在管培轮岗里,我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地方。 回国第一份工作薪资 6500 元, 今年打算去体验 " 跑龙套 " 许树|26 岁 北京 我本科是在美国学的商科,学费折合人民币在 80 万到 100 万之间。2018 年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了酒店行业一家头部品牌,薪资只有 6500 元,其中 500 元还是我们所有管培生跟公司争取来的。 不过,我和我父母从来都没有想过专门计算留学的投入产出比。对我来说,留学最重要的是经历。海外那几年带给我的远远不只是留学生的学历和身份,而是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新的生活。而且大学四年,我也不算荒废。从上大学开始,我父母就已经不再给我 " 输血 " 提供生活费了,我的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而且我还拿到了奖学金。当时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其实也是我毕业时申请到的一个国际项目,只招 4 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国际项目是在美国工作一年,再回中国工作一年半,回国工作的酒店也是头部大酒店。但 2018 年回国后,我只做了半年就离职了,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第二份工作我进入了旅游业,主要提供高端入境游服务。 我觉得,自己回国之后,就是和国内本科、硕士毕业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留学生唯一拥有的优势,可能就只是语言优势。也可能是因为,我不太了解国内求职市场的技巧,包括谈薪等,我第二份工作的薪资是 7000 元。 接着,就遇到了 2020 年疫情,疫情期间,我们都是发半薪。后来,我自己单独做了一个项目,薪资才达到了万元左右。到去年底,旅游行业越来越不好做,公司想裁员,我也想辞职,于是就在 12 月离职了。 离职后,离春节已经很近了,我先旅游了一个月。春节后去了趟深圳,因为疫情阴差阳错无法回家,我就先来了大理,当了义工。 这中间,我也在线上投了很多简历,但因为我想离开旅游行业,换个领域继续做策划。投出去的简历中,有回音的不多。还有的在上海,现在受疫情影响,很难安排下一轮面试。 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朋友,也经常给我转发一些今年的人才市场行情,比如大厂裁员、今年没有 " 金三银四 " 等,我在大厂的学妹最近也发朋友圈说,感觉很丧很 emo。 但我目前在大理的生活状态挺好的。前段时间,我和朋友在大理这边还体验了一把当群演、跑龙套,等义工工作到期后,我们打算就去跑龙套,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而且还有一天 100 元日结的收入。我估计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了。 现在,出国留学太常见了,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过海外学习经历,有毕业就创业的,但回国考公进入体制内、结婚生子过上平常日子的也不少。我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心态最重要,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 pexels。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小鹿、陆迟、许树、宇哲、张乐乐为化名。
  • «
  • 11
  • 12
  • 13
  • 14
  • 1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学签限令冲击: 22亿损失+5000人被裁!加拿大高校陷危机
  • 封面
    卡尼砍移民 临时工及留学生上限小于总人口5%
  • 封面
    加东学生罢课反对手机禁令,部长回应强硬
  • 封面
    加拿大热门大学留学费用大pk,哪里最贵?
  • 封面
    留学生格局变化! 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敌印度,甚至赶不上几内亚
  • 封面
    24岁中国留学生绝望:投数百简历0回应!
  • 封面
    留学生新战场:学法语成移民“加分密码”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