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一张京圈贵妇聚会照曝光 撕开当下社会的遮羞布

Thu Sep 01 2022 11:28:45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01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餐厅吃饭时,偶遇了一群“京圈贵妇”。

a337c736957cae8a6e24a9d353b2f076_6n99r

她们穿着华贵的晚礼服,正襟危坐地听着礼仪培训班的讲师上课:



品菜时用几副刀叉、舀汤时勺子要由内到外地舀;



切肉要从左开始切、胳膊不能压在桌子上、拿酒杯时手的姿势要优雅……



“贵妇”们唯恐自己因为不懂餐桌礼仪而闹了笑话,上课的专心程度比小学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几年,类似这样的“贵妇礼仪培训班”层出不穷。566b589cacb28de3e47560c6ff854826_7mki8

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这类礼仪学校提供的课程价格不菲:



有8800元两天的体验课,10天8万元的女主人课程,以及同等价位的淑媛课程。



培训内容有正式西餐礼仪、英式下午茶礼仪、宴会礼仪、红酒鉴别、形象造型、拍照姿势等。

f035731471c83fe09d1ec724b9a7ebad_50wk0



一些渴望挤进上流社会的阔太们,交着昂贵的培训费,幻想着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贵族。



但事实上,所谓的贵族,贵在气质与素养,贵在知识与眼界。



是一种长时间文化沉淀的产物,不是什么快餐食品,根本无法速成。



更何况,一些天价培训班所培训的礼仪,是欧洲的、过时的礼仪,放在当下的文化语境里,显得特别令人不适。



比如很多中国人都爱去的瑞士一所别墅学院,里面教授的礼仪课程里就有这样一幕:



学生们分别被要求扮演女主人、男主人、客人、侍者。



扮演女主人的学生,在吃巧克力慕斯的环节被扣了分,原因是她吃得比她“丈夫”快。



而扮演侍者的学生,则在整个环节要忍受着饥饿,因为她们只有等客人们用完餐清理完所有餐具后才能吃饭。



有网友说得好:所谓的贵族礼仪培训,教的不过就是如何有品位地糟蹋钱,以及如何优雅地浪费时间罢了。



类似于“如何用刀叉将整只橘子或香蕉吃完,让剩下的果皮看起来相当美观”这类课程,除了浪费时间之外,我实在是感受不到对人生有任何更高级的益处。



圈层不同,不必硬融。



真正的礼仪不应该等同于熟练地用刀叉吃西餐、等同于可以穿着高跟鞋顶着一本书稳稳地走路。



而应该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文化涵养,是一种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高尚品格。



02



东野圭吾曾写过一则短篇小说《手工贵妇》,讽刺了贵妇圈聚会的虚伪和可笑。



某大型电器公司的董事夫人,每个月都会举办两次茶会,邀请社区里的太太们都来参加。



这位董事夫人也许是因为太闲了,总是喜欢捣鼓一些手工制品,但成果都惨不忍睹:



比如咬起来硬邦邦,如同在嚼火山石,甜得发苦的曲奇饼;



比如能把孩子吓哭的丑陋洋娃娃;



比如无论怎么煎炒烹炸,都散发出一股肉类腐烂味儿的腌制香肠;



比如臭不可闻、令人根本无法下嘴的手工泡菜……



但这位董事夫人,不知道是不是味觉不灵敏,神经也出奇地迟钝。



她本人对自己的手工作品非常欣赏,总是得意洋洋地分享给其他太太们,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太太们为了不得罪董事夫人,只好每次都收下那些“礼物”,还得违心巴结奉承几句。



背地里才偷偷地处理掉,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还得里三层外三层地套上垃圾袋。



这天,又到了茶会的日子,董事夫人心情很好地又准备给太太团们展示自己的新手工制品。



趁着她离开客厅的空档,太太团们聊起了天。



一开始还谨慎地小声吐槽,后来随着气氛越炒越热,大家都肆无忌惮地把真心话都吐露出来:



“真是可悲啊,不管做什么都一塌糊涂。”



“不光烹饪,缝纫也是……不知她今天又要献什么宝。”



“如果是难以下咽的饮料,那我就要假装手滑。”



这时,有人从桌子下面发现了一本杂志,其中一页夹了一张书签,顿时心里一沉,因为标题是:“你也可以制造窃听器”。



很快,太太们在身后发现了一个小方盒,正是董事夫人难得做成功的手工制品——窃听器。



走廊上的董事夫人,用窃听器听到大家的真心话后,早已昏了过去。



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合群”、“人脉”,强迫着自己加入不喜欢的圈子里,说着违心的话语。



但其实,与其处心积虑、削尖了脑袋都要往上流圈子里挤,去经营那些虚无缥缈、虚伪可笑的人脉,不如先提升自己的价值。



真正高质量的人生,都不是靠盲目社交堆砌起来的。



03



最近看过一段采访,记者在清华大学里采访了一位本硕博都在清华读的小姐姐。



她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不但发型精致、穿搭得体,脸上更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也许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都对“女博士”一词存在着偏见,记者就问她:



“有没有人会说女博士啊怎么样怎么样。”



29226a85ef4479077c99960e2ad4d011_6eyhb



小姐姐笑着说:“暂时没有,因为我周围的人,大家学历普遍都比较高。



学习其实是学海无涯,读博士读硕士,其实只是一个形式。”



国家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也曾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圈子”的理解。



记者问他:“国乒为什么会长盛不衰?”



马龙回答:“教练、队友都是世界冠军,会有无形的动力鞭策你,这样的团队力量是国乒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3e952bde57f70a9aafc6e0d0ea8ed397_run86



这就是真正优秀的圈子。



正如哲学家吉米·罗恩所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只有当自己匹配得上圈子的层级和价值时,我们自己才会成为其中一员。



圈子就像一块磁铁,如果你是一块木头,那你怎么融也融不进去。



但如果你是一块铁,你不需要费太多力气,圈子自然就会把你吸进去。



04



社会学上,有个著名的“5-15-50-150-500”规律。



535f62db3d9fe423c9c098e16e6a6ead_vm4ph



大致意思是,人类的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一个人社交圈子越大,社交噪音越多,人也越容易迷失自己。



如果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攀附圈子、逢场作戏,哪有时间去成就自己呢?



表面的合群,并不等同于拥有了人脉。



与其花重金去上礼仪班培训课,硬要挤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层,不如把那些钱用在投资自己身上。



人脉的本质就是资源互换,如果你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自然也就换不到资源。



只有你本身足够优秀了,才会与优秀的人同频共振。



自然而然地遇见更高质量的圈子,产生共生效应,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