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上海未成年人多才多艺逾六成有出国出境经历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4日在上海发布的“新一轮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显示,上海未成年人多才多艺,超过九成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具有广阔国际视野;逾六成未成年人有出国出境经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绝大多数能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
“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以未成年人为评估对象,内容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学习能力、身体成长、心理健康、综合素养和劳动实践这六大部分。“上海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指数”以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评估对象,内容主要包括学校育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支持、文化环境和社区环境这六大部分。指数值由每项评估内容加总,再经标准化计算后得出,分值区间为0-1分。
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在沪开展了“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调查在16个区开展,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最后获得有效未成年人卷7653份,有效家长卷7804份。
本次发布的指数显示,2017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为0.82分,比2015年提高0.01分;上海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指数为0.80分。
调查显示,上海的未成年人具有较广阔的国际视野。从出国出境的经历来看,有60.6%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有过出国出境的经历,其中出国出境1至3次的占比35.2%,4至6次的占比13.5%,7至9次的占比3.5%,8.4%的未成年人出国出境次数在10次及以上。
上海未成年人出国出境的地方排在前十位的是香港、日本、泰国、澳门、韩国、台湾、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英国,在有过出国出境经历的未成年人中,有53.2%去过香港,43.1%去过日本,33.0%去过泰国。
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上海未成年人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其中,有1项特长爱好的占比24.4%,有2项特长爱好的占比28.8%,有3项及以上特长爱好的占比37.5%。
从未成年人具体擅长或爱好的艺术或科技类活动来看,分布较广泛,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绘画、器乐和乐高拼搭,选择比例分别为50.3%、37.2%和36.5%。其他诸如棋类、声乐、剪纸泥塑、舞蹈、书法、船模、航模、车模、机器人、演讲以及戏剧影视表演也获得部分未成年人的青睐。
从调查情况看,上海未成年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能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上海未成年人也具有较强科学素养,近六成未成年人对科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并能付诸实践;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近八成未成年人拥有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对于未来从事工作的价值取向,上海未成年人的选择排在首位的是“个人志向兴趣”,紧随其后的是“收入待遇”和“工作稳定”。
不过,调查也发现,上海未成年人学业压力大,年级越高,作业时间越长,认为学习快乐有趣的比例越低;大多数未成年人存在睡眠不足、体锻不足和闲暇不足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部分未成年人有焦虑感,未成年人的焦虑感随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其中,10.1%的小学生、20.4%的初中生和23.1%的高中生会经常感到紧张或焦虑,33.3%的小学生、40.2%的初中生和46.5%的高中生有时会感到紧张或焦虑。未成年人的焦虑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
从未成年人心理压力大时的应对方式来看,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一定差别。其中,高中生和初中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为“向同学朋友求助”“自我发泄,如发脾气、哭、摔东西、大吃一顿等”和“闷在心里,自己忍受”,高中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2.4%、48.9%和41.9%,初中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8.3%、44.3%和42.9%。小学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则有所不同,小学生最常用的两种应对方式为“向家人求助”和“向同学朋友求助”,选择比例分别为60.8%和43.5%。可见,在心理压力的应对上,小学生更多依靠家长和同学,中学生则更多依靠同学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