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在减少,那没钱人呢?
前面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财富报告》,看来看去,比较深刻的就是数据表明富人在减少财富也在缩水。
报告将中国财富家庭分为四类:
1,拥有总财富600万人民币的“富裕家庭”;
2,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家庭”;
3,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家庭”;
4,拥有3000万加元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
其中600万资产富裕家庭,全国共514万户,其中北京73万户居全国之最,广东70.1万户,
上海62.6万户。
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全国共208万户,广东30万户,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有16.9万户,北京和上海分别有29.9万户和26.5万户。
拥有1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全国共13.3万户。在地区分布上北京保持第一。
拥有3000万加元(约2.5亿元以上)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全国共有8.8万户。在地区分布上也是北京保持第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燕大瞅了瞅自己的账户余额,600块我有,可惜少了个“万”,最低那一档离我也是遥遥领先。
富人扎堆的地方必然越容易产生富裕人群,就好像科技人才扎堆的城市越是容易出现划时代顶尖科技产品一样。600万资产富裕家庭,光是北上广加起来就占了全国的40%!
拿上海来看,600万资产的家庭数量有62.6万户,而距离上海一个小时高铁车程的南京,600万资产的只有4.35万户。不知道是不是南京的有钱人变少了。
根据2021年第七次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2亿,共有家庭户4.94亿个。
4.94亿户,拥有600万资产及以上的加起来总共744.1万户,也就是说大约1.5%的家庭是达到最低档的。按集中度,北上广深及香港又是最为集中的城市。
看到这里燕大脑子里不自觉冒出来一句话:你可以怀疑富人的人品,但真不能怀疑他们的眼光。
很多电视剧,观众看的时候总觉得里面不论有钱还是有势的往往都奇蠢无比,就像以前总觉得大鼻子老外是憨批一样。其实想想,怎么可能呢,能掌握财富密码的人没几个是傻瓜。
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房地产高光阶段,推高了全国房价,尤其是北上广深香港等地的房子实在是价格不菲!
拿上海来说,房价动辄七八万一平米,偏远点的地方三四万一平也是常态,一家人只要有一套100来平稍微靠近城中心的房子基本就是妥妥的“600万资产富裕家庭”。
但是房价透支过度之后,房企成片暴雷,房地产投资销量开始不景气,房价站在悬崖边缘,又反向拖累各行各业。
这几年生意难做,各种债务雷声不断,房价下行,叠加依托在其上面的各种理财暴雷,尤其是那种动辄100万起步的,财富的缩水从胡润数据上也能体现。
拥有600万资产的有514万户,减少4.1万户,其中上海减少1.3万户;拥有千万资产的208万户,减少2.7万户;拥有亿元资产的13.3万户,减少0.52万户,减少3.8%;拥有3000万加元的8.8万户,减少0.41万户,减少4.5%。
有钱人在变少。
同时,有钱人的财富也在减少。
单单是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群体总财富约158万亿,下降3.6%。
而2021年的数据,这个财富还是增长9.6%,比GDP增幅都要高的多。
两厢一比较,GDP一直在增长,但是有钱人财富的缩水倒是更能反映一些贴切现实的情况。
归根结底,那些年土地财政的基建、房地产的高歌猛进,着实是让一大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乘着时代的东风,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是一心一意找机会抓机会、拼命要搞钱的人呢。
只是大规模基建总有干完的时候,房价也总有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大量群体的收入不但未大幅增加还有下降风险,以及债务杠杆已经够高。
爆发冲高的那些年,财富暴增,回落的时候,财富缩水也同样吓人。
这也是为什么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有钱人在变少”和“有钱人的财富也在缩水”的主要因素。
但是话说回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缩水,富裕及以上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也是远远超过绝大部分普通人,也完全不会到影响生活的程度。
就好比有的人表示自己亏惨了,账户里只剩下两百万;而更多的人可能账户连两万块都没,还得为吃喝奔波。
房地产高峰和土地财政大规模基建过程中,大部分人只是跟着喝口汤,靠勤奋努力讨生活、掏空几个口袋负债买房。
而当房地产浪潮过去、疯狂基建时代过去地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很多人就连汤都喝不着了。
昨天,财政部在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比例返还上一年实际交纳的失业保险费。
经济不景气阶段,富裕群体的财富可能在缩水,没啥家底的人
则考虑的是就业生存问题。
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拼命存钱并捂紧钱袋子了。
毕竟,高筑墙广积粮都是应对风险的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