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科学家花样作死大赛, 这哥们献出了自己的丁丁

Tue Apr 12 2016 17:56:00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然而还是输给了牛顿…

事情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个搞笑诺贝尔奖比赛

每年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

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在今年搞笑诺贝尔奖中

“生理学及昆虫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美国昆虫学家迈克尔·史密斯

堪称科学界作死小能手

他获奖的研究项目是:

被蜜蜂蛰哪比较疼?

看着就作死的感觉有没有?

这简直就是抖M奖啊

来自康奈尔大学

研究蜜蜂行为与进化的

迈克尔·史密斯

图片

(图为搞笑诺贝尔奖颁奖迈克尔演讲超时,在被历届的甜普小姐们赶下台,看来长得帅也是没有用的啊。嗯,这句话是假的。)

“为了研究身体的哪个部位被咬最痛”

这个意义巨大的课题

勇(zuo)敢(si)的少年

迈克尔·史密斯挺身而出,

一边喊着为科学而献身的口号,

一边“轻松地”用镊子夹起蜜蜂,

开始了他勇敢的作死之旅。

图片

是他!!!是他!!!就是他!!!

我们的作死少年迈克尔呀!

好好的汉子!说蛰就蛰!!!

迈克尔的方法是:

把蜜蜂放在身体特定的部位上

停留一分钟后再把它们移走,

每天五次,痛并快乐着。。

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

他会分别进行一次“测试叮咬”,

也就是让蜜蜂叮咬自己的额头,

用来进行评分校准。

疼痛程度用1到10分进行评价。

最终他得出了答案,

他发现,所有叮咬都会引发痛感。

下面是疼痛示意图:

图片

但程度是这样的:

疼痛最轻微的部位是

头顶、大臂以及中脚趾前端。

而最疼的部位。。

你知道是哪里吗

你知道是哪里吗

你知道是哪里吗

没错,你猜对了!

最疼的部位是

丁 丁

以及上嘴唇和鼻孔

也就是说,

迈克尔这家伙

连丁丁都献给了蜜蜂!

这简直是大无畏的

无产阶级精神啊。。。

虐不虐?你说虐不虐?

图片

但令人没想到是,迈克尔说:

如果有得选,你还是

宁愿生殖器被叮而不是鼻子。

因为鼻子被叮!

真的!太!踏马!

痛了!

但是实际上这还不是

科学家花样作死比赛中

最牛的一个

下面我们要来看一个更牛的

给你看一张图你就明白了

这是一个“近代物理学之父”的手稿

图片

明白了吗?

我也没明白。。

没事,我查了资料!

你看到那个眼球了吗?

这个人把一根针

从自己的眼球下方刺入,

用针尖从下压迫眼球。

他想知道对眼球的压迫下

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这个人就是——

牛 顿

图片

牛顿是什么人

大家都是知道的

除了那个奇妙砸在他头上的苹果,

还有很多不得不提:

1.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2.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3.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人们为了纪念牛顿

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

简称“牛”

所以!知道牛顿有多牛了吧?

图片

看起来仿佛是

很谨慎很严肃地一个人哈~

其实作死起来也很严肃!

对!就是严肃地作死!

图片

上面那个眼球试验的笔记

其实记录了牛顿对光学的研究,

包括不同颜色的光

在三棱镜中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率。

然后,他开始对人的眼睛

怎样感知颜色产生了兴趣。

这次看着都心惊肉跳的实验

牛顿的记录中却没有丝毫感情色彩,

好像他用针刺的不是自己的眼睛。

我把针从骨头和眼球之间刺进去,尽量靠近眼球背面,然后用针的末端压迫眼球,让眼球产生弯曲abcdef。这时我感觉看到一些白色,黑色和彩色的圆圈r, s, t 和 c。如果我用针的顶端摩擦眼球,圆圈就会变得十分清晰。

但是如果眼球和针都保持不动,虽然继续压迫,圆圈仍然会渐渐变淡。当我移动针或眼球时,圆圈就会消失。

你看,他说的仿佛就是:

我今天中午吃了两碗饭。

图片

别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我们还有前赴后继的作死科学家!

毕竟科学家吊的不是一两个!

我们接下来说说

甜味剂相关的大帝们:

一般吧,我们认为,

糖精的发现者是

俄国人康斯坦丁·法赫伯格。

就是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一个实验室里负责分析

糖的纯度的这家伙。

图片

其实他并不是课题组的成员,

而是被一家公司雇来做科研的。

因为这家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实验室,

所以只能在这所大学里完成实验。

但是在实验完成之后,

这哥们跟实验室其他人已经混得很熟了,

(哎哟,不错哦,很会社交嘛小伙子。)

然后他就仗着自己跟人熟啊,就问说

“PI啊PI啊,我能不能

在这里做点别的实验呢?”

PI当然答应啦

“当然可以啦,小伙子!

谁让咱们熟呢是吧?放手干吧!”

图片

于是,从此这哥们就开始了

实验室作死之路。

首先,他做的实验是

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

我知道故事不会太曲折。

果然有一天他回家吃饭时,

发现有点不对了

恩,剧情展开了。

“哎老婆,你今天的面包卷里怎么加了那么多糖?”

“噢,真是见鬼,我向上帝发誓,我一点糖都没放。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不过好奇怪啊,今天的色拉怎么也这么甜?”

“别BIBI了,快吃饭!”

但吃完饭后,康斯坦丁

仍然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

细心的他舔了舔盘子的边缘。

细心的他又舔了舔自己的手指。

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于是他又掏出衣兜里的铅笔,舔了起来。

“问题就出在铅笔上!出在铅笔上!”

康斯坦丁大叫起来。

然后他不顾妻子的阻拦,

冲向了实验室。

再然后,高潮来了,

这货到实验室以后,

把他接触过的所有药品!

所有!

都舔了一遍!

舔了一遍!

一遍!

图片

就像这样。

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作死)人,

他发现,甜味来自

他最近正在合成的一种化合物,

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他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名字:

Saccharin。

取自拉丁文saccharum,

是蔗糖的意思。

我们现在把这种物质叫做糖精。

然后这货干了一件很没品的事:

和导师共同发了论文,

但是用自己名字单独申请了专利。

图片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问题是:

请问这货在做实验的时候

违反了多少实验室安全规范?

我们随便说几个:

做实验不戴手套,

实验前后不洗手,

把实验室物品带回家中,

品尝(舔)实验室药品和试剂,

回家吃饭竟然还不洗手。。

如果他舔过的任意一种化合物有毒的话,

估计他也就撑不到

发表论文和独占专利了。。

或许在他之前有很多人

有同样的经历

并发现过糖精,甜蜜素,

然而可能在有机会告知给其他人之前

就  挂  了。

比如瑞典化学家卡尔·金勒

18世纪50年代,

他发明了一种方法,

不用又脏有臭的尿就能大量生产磷。

帮助瑞典崛起成为了

(而且现在还是)

火柴的一个主要生产国。

金勒一生发明无数,

无奈身份低微(药剂师),

还不会说英语!

他在几乎在没有先进仪器的情况下

发现了8种元素——

氯、氟、锰、钡、钼、钨、氮和氧,

但什么功劳也没有。

不过他有一个品尝

自己发现的物质味道的习惯。

不幸的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天,

他桌子上有瓶氰化物。

图片

所以,那些作死但没死的

也是实力啊

一般人不要轻易尝试

还有一种新型甜味剂——

三氯蔗糖的发现。

图片

喏,就是这样。

这种甜味剂的优点是

和蔗糖的口感十分相似,

并且无热量。

在现在这个女孩子

算着热量吃饭的世界里,

应该是很大的一个优点了。

说到这个东西的发现,

我们要回到1970年代。

那时,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学院,

有一位印度研究生范德尼斯

在导师休的实验室研究杀虫剂。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印度研究生呢?

相信我,等会你会明白的。

研究中有一个课题是

研究蔗糖经过分子修饰之后

作为杀虫剂的使用。

有一天,一个实验品

用三个氯原子取代了蔗糖的三个氢氧基团。

导师说:

“你去帮我把这个产物test一下吧。”

范德尼斯:

“什么?!要我taste一下?唔。”

图片

好吧!导师说啥就是啥!我尝!

图片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啊,我也舔!)

真正的勇士范德尼斯丝

毫不怕合成该化合物的硫酰氯有剧毒,

当真回到实验室,

戳了一指头的该化合物,

放进了嘴里。

“真甜啊!”

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图片

回来他兴奋地向导师报告taste结果,

虽然是被骂了一顿,

但导师也得到启发。

想,这实验反正一直没什么结果,

看来做杀虫剂是不太靠谱了。

那不如我们就改作甜味剂吧。

果然,很快实验就取得了成功,哦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呢?

要敢于反驳上级的命令?

要懂得变通转换方向?

不,是学好纯正的英语口语

是多么地重要。

科学家的小船说翻就翻,

活下来的都是上天的恩赐。

能作死的又把自己作死了的,太多了。

再随便说几个比较自作死的:

图片

威廉姆·布洛克,美国发明家,

于1863年发明了一种

高速高效的轮转印刷机,

这个发明给印刷业带来了彻底革命,

但他死于将脚伸进自己的印刷机去

踢一个滑轮而导致的截肢手术。

托马斯·米基利,美国化学家,

发明了加铅汽油和氯氟烃。

后来他染上了脊髓灰质炎和铅中毒

瘫痪在床。

为此,他发明了一套

绳索滑轮系统以便于起床。

但在他55岁的时候,

被滑轮绳索缠住,窒息而死。

他的发明含铅汽油使他瘫痪,

而他发明的滑轮直接导致他死亡。

图片

波丹诺夫是个苏联的物理学家,

企图通过输血实现返老还童,

传说还帮列宁的妹妹输过血。

这可能是我国“鸡血疗法”的前身。

后来波丹诺夫为自己输入了一个

身患疟疾及肺结核病号的血,

不治身亡。

所以科学研究呀,

且活且珍惜。

与所有科研工作者共勉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