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数数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不要只看翁帆

Mon Oct 23 2017 10:40:38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杨振宁受到人们的热论是从杨振宁先生宣布脱离外籍,加入中国科学院成为院士开始的。但是,网络上涌现出一波质疑杨振宁回国的言论,很多人指责杨振宁回国动机。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杨振宁先生对于中国的贡献。

图片

第一、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世界顶尖级科学家脱离外籍,加入中国科学院成为院士,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姚期智是顶尖级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的获得者。

很多人怀疑,杨振宁对中国压根没有贡献,当国家最贫困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美国,他现在回来,有什么用?

图片

第二、杨振宁对中国真的没有贡献吗?

作为世界级首屈一指的科学大师,杨振宁近乎拿到了一个科学家所拥有的最高荣誉。1954年提出了堪称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规范场理论,即著名的杨-米尔斯方程。后来轰动世界,被誉为继量子理论之后物理学界最高的发现。

1956年杨振宁又与李政道共同发表了论文,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为世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消息传来,举国沸腾。

图片

当年,钱学森说:“外国人可以搞导弹,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杨振宁则无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宣告:“外国人可以拿诺贝尔奖,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这对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鼓舞绝对是空前的。杨振宁让全世界相信,中国人,也是可以引领世界历史的。

第三、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开始,杨振宁就在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策划资助CEEC项目,即中国学者访问项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搭建起一道桥梁,帮助成千上万中国高端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进行一年至一年半的深造。

要知道,70年代的中国基础理论物理学是非常落后的,正是杨振宁的努力,让一大批中国科学家接触到了世界顶尖科技水平,让中国科研开始与世界接轨,迅速缩短了差距。

后来,通过CEEC项目学成归来的中国学者无一不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的领袖。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谷超豪。

除了推荐大批人才出国深造,杨振宁更是赤膊子上阵,亲自谋篇布局中国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1983年,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比较有利。”

由此,中科大少年班设立计算机专业,培育出一大批计算机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例如百度总裁张亚勤。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为此,他从海外募集了1千多万美元的资金,用以资助清华聘请多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并盖起专家楼公寓楼。后来,他定居北京,又将近200万美元的存款捐赠给清华。

当然,回到清华的杨振宁,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思想、智慧,他的视野、人脉,他的影响力,都是举世罕见的。还有他带来的巨额研究经费,都不是随便一位教授就可以拉到的。

至于他的家,根本没有如外界所言,富丽堂皇,而是装修普通,陈设简单,与一般平民家庭无异。

图片

清华大学一位物理系学生撰文写道:“杨振宁是有贡献的,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IAS的简历,以及凝聚态和冷原子领域方面,我国的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杨老有关系。

90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些一流的研究者来做研究,甚至某些课还要请外校的来上。杨振宁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给打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业界都受益的。”

除此之外,已经94岁高龄的杨振宁还在亲自带本科生,这在国内大学里,是非常罕见的。如此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不能不让人钦佩至极。

第四、杨振宁对于中国,除了学术领域的贡献,他在政治领域,也有鲜为人知的功绩。

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来访北京回到美国后,便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共同组建了“全美华人协会”,他亲任会长,何炳棣任副会长,用以凝聚海外华人,传播爱国思想。

后来,在70年代轰轰烈烈美国华人“保钓”运动中,杨振宁更是亲自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讲述钓鱼岛是中国的事实,他还多次在美国发表“保钓”演讲,对当时台湾留美的学生影响巨大。

2005年7月4日,杨振宁等曾经参与保卫钓鱼岛运动的老将们集结,召开记者会怒斥李登辉之流说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谬论。

如此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如此一位在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对中国皆有丰功伟绩的科学家,在他以94岁高龄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回到他日夜牵挂、为其发展强大奔走四方的中国时居然没有听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呼之声,反而招来了一片骂声。

第五、也许你会说,既然杨振宁如此爱国,为何当初没有像邓稼先一样,在中国最需要人才的五六十年代就回来呢?

这一点,当初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杨振宁就已经解释了,他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我愿意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科学家,但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能力和环境能实现杨振宁的抱负,和邓稼先研究军工产业不同,杨振宁的研究方向是基础理论物理。

图片

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连一台进行基础研究的粒子对撞机都没有,杨振宁并非没有想过回国,但是回国后,他能干什么呢?他无法去做军事研究,只能在大学里教书一辈子,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才华浪费。

相反,杨振宁在美国一展抱负,作为中国人,他引领世界物理学潮流,奠定自己的影响力,再把最高水平的科研带回中国,促进中国物理学发展,其价值反而更大。

第六、对于一个举世皆知的科学家,不关注他的科研成果,反而对其私生活指指点点,这种视角本身即是谬误。

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写就《娱乐至死》一书。

图片

他在书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体育、科学、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彻底枯萎。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