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该预警系统第一次发挥作用,从2011年运行至今,它已经成功预测了38次破坏性地震,6年来无一误报、漏报。而这套系统2011年4月首次成功预警,也意味着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备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令人骄傲的是,目前中国这套名为ICL的预警系统在预警时间、可靠性方面,已经是全球最优。
不论是针对地震的预警还是预报,均是全世界长期面临的共同难题。此次政知见对预警系统的设计者——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进行了专访,揭开地震预警乃至预报的神秘面纱。
几十秒的时间差能做什么?
政知见:此次对于九寨沟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多长时间进行了预警?
王暾:针对九寨沟7.0级地震,ICl预警系统提前71秒通过手机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40秒通过汶川县电视台发出预警,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
政知见:为什么向不同地区发送的预警时间不一样?
王暾:预警,均是在同一时间由系统自动向外发出,只是不同的地区距震中的距离不一样,因此收到预警后的反应时间会有差别,这和预警原理有关系。
政知见:预警原理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目前只是对地震进行预警,而不是预报?
王暾:是的,目前只是预警。预警的意思是地震发生后,通过传感器及时探测到,赶在地震波传来之前将预警信号发出去。实际上,就是利用电信号的速度比地震波快,用这个优势来打“时间差”。
举个例子,地震波的速度是3.5公里每秒,我在成都如果现在这里发生地震的话,差不多需要20分钟才可以传到北京。但我跟你打电话几乎是瞬时的,没有延迟。
因此,距离震中越远的地方,接收到预警后的反应时间也就更长。
政知见:数据显示反应时间平均为几十秒,这么短的时间对于震区有可能受到危害的群众有什么用呢?意义有多大?
王暾:说一个极端情况,如果只有五秒钟,其实住在一楼的居民还是可以跑到室外的。假设住在高楼层,这个时候也是足够可以到卫生间、厨房进行躲避的。
另外,除了人员避险这方面之外,一些机构设施也可以实现避险。
比如燃气管线也可以实现自动关停,核电设施、化工厂也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关停或安全运行。再比如,一些大公司的数据中心,也是有这方面需求的。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那相应可以做的事情也就更多,运行中的高铁可以进行减速停车等等。有这样一个研究数据:人们如果能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