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时间,都会看到很多报道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很难交到朋友的新闻。比如,无论在课堂上、校园里、或大街上,你经常能看到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只愿和中国人交往。
有些人认为,造成这样现象是由于中国留学生对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敢和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所以在课堂上会本能地选择和中国人坐在一起,或一起讨论。
也有人觉得,课程和专业设置也导致了这种“扎堆”现象。尤其在受中国人欢迎的专业,如传媒、商科、汽车工程等,80——90%的学生都是中国人,这本身就使得中国留学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
不论是什么原因,如果想真正融入当地文化生活,你就要打破自己的“舒适范围”。
第一步,要主动和当地人交流。
网络图片
滴答网给大家的建议是,来美国留学的学生最好主动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住在宿舍的学生,友好地向别国室友打个招呼,介绍自己;其他人也可利用课上时间,主动与外国同学交流讨论。
一名叫Emily的中国留学生Emily就曾说,2010年,年仅18岁的她第一次只身来到国外,生活中的困难令她不得不向外国同学求助。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她感觉一切并没当初想象得那么难。
她回忆道:“当时周围都是外国人。我有不懂的问题,只能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助我,这让我很感动。慢慢地,我们就变成无话不说的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Emily得出结论,主动和外国人交流是融入他们圈子的第一步。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传媒专业的约翰斯顿教授也认为,态度是决定中国留学生能否打破“扎堆”局面的关键。
第二步,自信地表达自己想法。
网络图片
很多中国留学生由于自己的语言问题,很少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想法。也有因为性格内敛,很少说出自己的需求。
很多外国学生表示,中国学生不愿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来自美国的Becky说:“有时,我想和中国学生交朋友,但他们看起来并不愿与我多说。”
但是,“语言并不是问题,外国人不在乎这一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Cassie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与外国人交流的重点是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一位成功融入外国圈子的中国学生Vicky也有相同看法:“外国朋友并不在意我的英文水平,能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就可以了,他们很聪明,可以理解你想说什么。”
第三步,让你的性格更OPEN。
网络图片
实际上,外国人朋友圈和中国朋友圈不应成为零和游戏中的对峙双方。圈子可以共存,也可以多元化,而不是囿于单一类似的朋友圈。
滴答网称,很多时候,中国留学生会认为在美国读书,如果结交了外国朋友,中国朋友就无法再继续交往。这完全是偏见。而且,一些同学拒绝甚至不愿意去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把原因归结在嫌自己英语不够好、怕丢脸,或者直接归结于外国人很无趣、理解不了笑点等种族偏见上。这些心态同样也是在还未尝试过交流之前,就树立了偏见与门槛。
其实,“交朋友”是多元化的,来到美国的你们也应该变得更OPEN一些。让自己接受、常识不同的圈子,让自己更加“外向”,能帮你不少忙。
最后,请更多关注当地社会文化。
网络图片
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不知道要和对方聊什么,或者对方所聊的话题,他们并不熟悉;但和其他中国人却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也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
当然,这与文化背景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关注美国本土文化,是中国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来自北京的Grace在这方面有切身体会。她认为,要和外国同学交朋友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在很多中国留学生印象中,想融入外国人的社交圈,就必须去参加各种party,喝酒、跳舞。”Grace说,酒吧确实是交朋友的好地方,但并非融入外国圈子的惟一途径。
美国大学的校园生活十分丰富,学校会组织音乐节、电影节、啤酒节和各种艺术展览。Grace经常参与其中,和外国同学一起参加音乐节,去跳蚤市场等。
但她最推荐的还是观看美国当地的电视节目。“看电视不仅丰富了课余活动,提高了英语能力,还为和外国同学聊天增加了很多谈资。比如,当其他外国同学提到BBC节目主持人JeremyClarkson时,我不再傻傻地不知其所言了。”
除此之外,一些已融入外国圈子的中国留学生也指出,打工是了解当地社会文化的方法之一。
中国学生Joan在到美国后就通过网上申请进入了当地的星巴克当小时工。“在这里,我不可避免地要和同事、顾客有频繁交流,自然而然地就有机会和他们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