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年前,我们公司还是一家小公司。为了省钱,办公地点设在一个老旧的写字楼,办公室里常有老鼠出没。为了对付鼠患,我们甚至不得不在办公室养两只猫。
那时候,谁都不会相信,这样的一家小破公司几年后能在美国上市。也正是在最艰苦的那一年,我招到了公司的第一个海归员工。他从欧洲一所不知名的学校硕士毕业,看起来很憨厚。
面试的时候他跟我说,在欧洲留学最大的收获是打磨掉了国内本科读书时的戾气,能甘于平凡,耐得住寂寞。也许他的朴实打动了我,我很快给他发了Offer。
他来的时候,作为公司第一个管培生,在各个岗位上轮岗。当时公司里有很多声音,有质疑的,有抱着看戏态度的:“咱这么破的公司竟然能招到海归?”“看他能待多久?”“哇,人家从欧洲留学回来的,一定特别牛逼吧?”
小海归在市场部、财务部、产品部都轮了岗,每个部门经理都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也都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很有潜力。正当我认为他轮岗结束,应该给他一个能稳定地发挥他才干的职位的时候,他向我提出了离职。
他说公司的工作内容他很喜欢,但是他没办法承受这么多的关注。他已经习惯了默默存在的环境,不太适应顶着太多光环的感觉。他只是一个欧洲二流学校的毕业生而已,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大家给予对他这么多的关注和期望,将来会失望的。这种失望他不愿意看到。
这个理由特别的朴素善良,也让人无法拒绝。小海归走了之后,公司里又有很多的声音,“看吧,早就说海归是不愿意来咱们这种小公司的,来了也留不住。”“海归也不过如此嘛,还以为多厉害呢。”
我没有做太多解释。很多人骨子里对海归这个群体有着太多的预设和误解,当人们习惯用固有的思维去评估一切事物的时候,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02
再讲一个我的小学同学毛孩的故事。
小时候在我们大院里,毛孩是典型的富家子弟。家里有钱不愁吃喝,不好好读书,每天吊儿郎当打游戏踢足球。直到高考,当然考得一塌糊涂。家里没办法,只能出钱让他去美国一个不知名的学校读书。
去年,他来北京出差,我们一起见面吃饭叙旧。这应该是我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见到毛孩,与我印象中的他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的毛孩是一家大公司的财务经理,言谈举止自信得体。几杯酒下肚,我感慨时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他却说,美国的六年求学生活改变他的人生。
毛孩刚到美国,还带着家里的那股傲气。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他英语太差,上课根本听不懂、小组讨论一句也参与不进去,周围的同学都看不起他。而且语言的障碍也让他生活非常不便,常常需要连说带比划,才能勉强打理生活。在美国的前半年,他学不到东西、也交不到朋友,还挥霍了不少钱。
家里父母很生气,他爸跟他说:你有本事自己去洗盘子赚钱,你个败家子。毛孩一气之下还真的去洗盘子了。不过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哪受过这种罪,洗了一天碗,就觉得自己的手必须要截肢了。不过为了在父母面前争口气,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本科四年,毛孩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有了一手好的洗盘子功夫。本科毕业之后,毛孩的父母要求他回国,他自己却坚持要读硕士。一方面,他觉得从小到大,他第一次爱上了读书,另一方面,他也爱上了美国的生活。
按毛孩自己的话说,美国的求学生活第一次给予了他生活中的逆境。在美国,不管你多有钱,白人永远是一等公民,亚裔多多少少会受些歧视。要想自己一个人在国外活出个名堂,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抗压能力。
美国生活让毛孩从一个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变成了一个能抗压敢于担当的男人,这一点还不足以让我吃惊。但毛孩居然发现他自己爱上了学习,这一点真的惊到我了。
从小到大,毛孩是一看书就睡觉、一考试就倒数的学渣战斗机,现在竟然会爱上读书,而且还是财务专业。毛孩自己回忆说,刚去美国读书,英文不好,基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后来英文好了,才发现老外讲课和中国老师讲课完全不同,特别生动有趣。讲财务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讲各种表格,而是结合实际企业的经营来讲,毛孩就想到了他老爸的企业,代入感特别强。
他在美国洗了几年的盘子,觉得干一点脑力劳动真的会比出卖体力更加体面。于是乎他悟到了读书的意义——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而不再是只懂得洗盘子。后来毛孩回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财务经理。
03
那次见过毛孩,给了我特别大的触动,他说美国的学习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倒觉得是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让他更真实的认识了他自己,给了他存在感。人在职场上,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哪里都能学,但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历练,则需要特定的体验,这些体验往往受制于你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对于出国读书这件事儿,很多人都会提到西方的教育水平比中国高。但是很少人提到,在国外生活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育。除了钱多到烧不完,一出国就可以买法拉利的富二代之外,任何一个中国孩子,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都能锻炼出较高的逆商和抗压能力,这是任何大学和教育机构都无法学到的生活哲学。
很多人认为能出国读书的,但凡不是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毕业的,往往都是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靠着家有有俩钱,就出国混个学历,没什么能力也不会踏实干活。
而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即使不是国外一流大学毕业的海归,往往也都是有能力且可以踏实干活的。后来我公司里招聘的几十个海归都印证了我的观点。现在公司里的几十个海归里,我确实没有碰到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小朋友,反而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在工作中不切实际或者太过实际了。
在小海归离开公司后,我还坚持招聘海归和重用海归。刚开始公司提供的薪酬不高,被拒绝的次数很多。但我的诚意和我对公司的梦想还是打动了一些人。有些背景很好素质很高的海归愿意接受一个低于他们能力的薪水到公司来。后来随着公司壮大到上市,他们的薪酬待遇也得到很快提升。他们迅速成为了公司的核心员工,个人收益也逐渐与能力匹配,甚至有了溢价。
在公司的海归员工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对比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多海归对于职业发展还是有着较为长远的规划。在工作中表现在对于工作初始的薪酬期望并不会太高,但会更注重工作内容与岗位的长远发展。
海归员工还有一个在中国职场中难能可贵的优点。在工作中,海归们会表现出超出常人的专注度,他们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如何真正的把事情做好,而并非如何在领导面前呈现出好的工作绩效。
所以在我所知道的海归中,大部分的人起薪可能不高,但是三年五年之内的薪酬涨幅却非常可观。
当然,海归员工这个群体受制于他们的特性,也有一些群体性的问题。
第一,海归们往往不太懂中国职场上的人情世故,表现在公司的团队活动中或者酒局饭局上是比较沉默或被动的人。这本身不算太大的问题,但是结合海归群体的特殊背景,就有可能被同事误解为装逼或自视清高。这一点特别不利于海归为自己营造好的Team work环境,但实际上海归的Team work能力是更强的。
第二,海归员工会过于强调工作内容与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喜好的结合。表现在他们面对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会有特别好的表现,但如果在他们不喜欢的岗位上,绩效就会特别的差。一般来说,海归员工在某些方面会有特别强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往往不够全面。而如果要在管理方面向上发展,通才会比专才更合适。在很多大公司,销售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销售体系晋升而来的。但销售岗位却是海归群体最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挤压海归员工的晋升空间。
第三,海归在国外的教育体系里被训练出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工作上具备好的方法论,但某些时候缺少中国式的变通。举个例子,在公司的很多项目中,是可以把其他项目的资源或成果拿来直接使用的。但是海归会非常在意原创性,骨子里对所谓的“Plagiarism”极度厌恶。而事实上,工作中需要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抄袭和造假,而是借鉴已有的项目经验,这样能够更快推动项目进程。对于企业来说,速度就是生命。但是海归的工作习惯却导致在一些本可以快速推进的环节上,浪费了时间,牺牲了效率。
这三点是缺点,有时换个角度看也是优点。如果能够对海归的这些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公司的创新、变革乃至工作风气的改善,会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正是基于海归的这些特点,想要用好海归员工,让他们创造更大价值,除了选和用之外,育和留也是非常重要的。海归员工具备很多的潜质,但发掘和培养海归,把潜质转化为能力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我自己在用人方面是非常看重潜质的。潜质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发展的天花板。但潜质只代表未来具备高能力的可能性,而不代表现有的能力。在培养海归员工方面,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海归员工善于结构性思考、擅长团队协作,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的深度,但是广度不够。所以我自己更喜欢让海归参与到一些跨部门的项目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去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作用。
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不少海归从基层员工走上重要的管理岗位,在工作绩效上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未来我还是会坚持聘用海归,尊重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也让他们更快的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