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谢的辛酸也许只有他自己懂。小店刚开张时,他几乎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偶尔与外国顾客沟通困难,他只能向中国留学生求助。在美国生活了两年,老谢还是想回国。“到现在我还对这边不太习惯,只感觉空气比大陆好一点,美金比大陆好一点。”“多赚点钱,回家和亲人团聚。”
美媒称,煎饼摊大举进军北美,它已经成为北京在烹饪方面软实力的最新展示。虽然出身“卑微”,但摊煎饼是门艺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0日发表题为《中国煎饼“移民”到曼哈顿》的报道称,来自中国的煎饼在旧金山的湾区登陆,席卷西雅图,落脚于波特兰。现在,它们又风靡曼哈顿,在华盛顿广场公园、中城和哥伦比亚大学附近都可以看到。
报道称,煎饼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一种街头薄饼,由鸡蛋、辣椒、甜酱、芫荽、大葱和脆脆的油炸薄饼做成。它是北京在烹饪方面软实力的最新展示。
在北京、天津以及中国北方其他城市,在随处可见的街头餐车上制作的煎饼可以边走边吃,天气寒冷、西伯利亚大风吹来的时候还可以兼作暖手。在北京首都的高消费地区,煎饼的通行价格现在大约是5元。
虽然出身“卑微”,但摊煎饼是门艺术。刷上秘制酱汁——通常是一些甜酱和豆瓣酱,它可以为薄饼增味、压制辣椒、去除香菜和大葱的味道。
这就是为什么来自纽约佩斯大学的好朋友约兰达·李和多噶次仁在2014年年底在中国北方花了几个月时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进行学习的原因。她们采样了100多钟煎饼,向街头师傅学艺,而这些师傅常常很高兴传授技艺。
李女士说:“这之后,我们俩胖了20磅(差不多18斤),不是开玩笑。”
报道称,25岁的李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主修市场营销和艺术史,26岁的多噶次仁是来自四川的藏族人,主修金融。她们希望在纽约再现经典的煎饼,当然也有一些改动。
10月,她们的亮黄色食品车“飞猪煎饼”走上了曼哈顿的街头,为纽约大学商学院附近的学生服务,吸引了中城一些中午就餐的人群。而每周一和周二下午,她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外的百老汇大街上摆摊。李女士说,这辆食品车适合于做煎饼,之前就曾做过法国薄饼。
李女士说:“最初我们想开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餐馆,但很明显,纽约的租金高得太离谱了。不过后来我意识到,食品车的主意更好,因为煎饼本来就是在街上售卖的。”
李女士和多噶次仁的中国北方之旅似乎已见成效。她们的煎饼抓住了故乡的精髓,薄脆要比北京的许多煎饼还要好,因为它更酥脆。
飞猪煎饼还增加了在中国很少见的元素。有一次,我要了一份加两个鸡蛋的煎饼,里面夹的是新鲜的生菜。在北京,允许胡同的小贩加入一片来历不明的生菜是需要胆量的。
但是这里是美国,飞猪煎饼是超大的。别指望边走边吃掉这个怪物。它是煎饼中的SUV。煎饼是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的,甚至还提供了刀叉。中午吃一个,一天剩下的时间里你的胃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太阳下山你也不会饿。
李女士和多噶次仁说,这样制作的原因是因为受法国薄饼所限。这辆食品车所配的煎锅是为了做出比北京煎饼更大的饼的,不过成本也更高。
报道称,二人还在菜单上添加了一些特殊食材。如果说北京煎饼不合胃口,可以添加她们的特色五花肉。金枪鱼肉煎饼的价格是9.5美元。她们甚至还提供无麸质煎饼。
她们说生意一直很好,每个工作日大约卖掉150个煎饼。两位企业家也并不是第一个在美国提供中国煎饼的人。曾经有人在西雅图卖过煎饼。还有人在湾区卖过。其他人则在纽约卖煎饼。煎饼甚至登陆欧洲,在伦敦和曼彻斯特。
作为时代的标志,李女士说她和次仁女士吸引到了中国的投资。她们计划把飞猪煎饼扩张到煎饼的故乡:北京。她们可以推销一种已经通过纽约市卫生局严格检查的煎饼。这在中国是个卖点,因为中国的顾客不能确定街头美食的出处。
李女士说:“我们专注于食品安全,要让整条生产线透明。”
不过,与煎饼创业顺风顺水相对,并不是所有中国小吃都能轻松红遍美国的,中国的肉夹馍在美国曾经火了一把,不过虚华过后,人们看到更多的是来美国打拼的中国人在异地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大批闯荡失败者。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在网上热评如潮的“秦哥”肉夹馍生意十分火爆,不仅吸引了外州赶来尝试的食客,更是吸引了很多老外前来捧场。在腊汁肉夹馍和羊肉夹馍的基础上,“秦哥夹馍”经过配方和烹制方式的改良,还推出了孜然羊肉夹馍、孜然牛肉夹馍和菜肉混合夹馍供顾客选择。
隐藏在皇后区埃尔姆赫斯特的这有小店的合伙人王瑞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来美攻读MBA后,进入金融业,拥有精算师背景的他说别人的肉夹馍是做出来的,他们的肉夹馍是算出来的,通过量化和标准化的经营理念来试图摆脱传统中餐馆对厨师的极大依赖。
如何以西式快餐的管理方法管理中餐、打造中式快餐连锁店,成了王瑞一直以来反复琢磨的“课题”。在MBA毕业后,王瑞进入金融业,做过程序员,在美林证券做过财富管理师,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精算师。紧张工作之余,打造一家成功的中式快餐连锁店的想法,一直在他心里徘徊。去年底,几个开餐馆的朋友邀王瑞入伙,双方讨论到经营理念及对未来的设想,一拍即合。
在美国兼职很正常,王瑞白天在保险公司工作,晚上一下班就来到“秦哥”,常常干到半夜12点,从筹备到开业,投入了大量心血。
王瑞告诉记者,他们希望把这一具有历史传承又独具特色的小吃打造成中餐的“汉堡王”。谈到在美国开中式快餐遇到的最大困难,王瑞觉得,首当其冲的是产品的“本地化”。现在这家店面虽小,但他们的目标从第一天起就是拥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连锁店的企业。
洛阳大叔美国名校门前卖肉夹馍 经常收到罚单
今年6月,来自洛阳孟津的“草根一族”已经47岁的谢云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门口摆摊卖肉夹馍在微博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
《郑州晚报》报道,谢云峰只能听懂one、two、three,连four都听不懂,但是这不妨碍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曼哈顿)门前做摊车小贩,卖肉夹馍、凉皮之类,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有七八百美元的收入。
小吃、洛阳人、美国、地摊……这些词语链接在一起,引起了河南尤其是洛阳网友的围观,成为许多人争相议论的热点话题。有网友称:赶紧来开吧,洛杉矶一家都没,可惜了这边又便宜质量又好的牛肉啊……要是再加上洛阳的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牛杂汤、丸子汤(请大家补充)……生意会怎么样呢?
另据新华社报道,她18日采访在门前卖肉夹馍的洛阳大叔谢云峰时,谢云峰告诉她,学生开学时他一天能卖100多个肉夹馍,比打工好一点,但绝不像网上所说的一天能赚七八百美金。他现在刚来美国两年多,还欠着两万多元外债。据统计,纽约每年街头商贩收到四万张左右罚单。老谢说自己已被罚过两次,损失了两千多美元。八月份,他还要为前段时间开出的第三张罚单出庭。
老谢的辛酸也许只有他自己懂。小店刚开张时,他几乎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偶尔与外国顾客沟通困难,他只能向中国留学生求助。在美国生活了两年,老谢还是想回国。“到现在我还对这边不太习惯,只感觉空气比大陆好一点,美金比大陆好一点。”“多赚点钱,回家和亲人团聚。”
华裔MBA毕业生街头烤羊肉串 130度高温作业
美国中文网报道,一出地铁站,就看到了醒目的“正宗羊肉串”几个大字,不断有行人被四处飘香的羊肉串的味道吸引,尝鲜的,好奇的,解馋的,通过社交网络慕名而来的,1块5一串,“无二烧烤”羊肉串的生意十分火爆,食客们络绎不绝。
刘晓介绍,自己一直就很想做生意。卖羊肉串的想法灵感来源于餐车里在做烧烤的鹏一,鹏一自己就很喜欢做羊肉串。几个朋友一合计,决定从羊肉串做起。其实卖羊肉串的初衷十分简单。
15岁移民来美的刘晓在今年5月拿到BabsonCollege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与另一位创办人鹏一又拉上两位投资人,共出钱不到十万,建起了这个中国路边小吃形式的烤串餐车。几位合伙人有工程师、银行工作的,但都没有从事过餐饮业,不过一步一步摸索着,从购买餐车、品牌产品设计、开聚会试吃等,筹划不到1年,就在今年7月1日起落户波士顿中国城。
刘晓说,虽然几个人都没有经验,但是大家能吃苦。外面90多度的时候,餐车里面120-130度的高温作业并不容易。
刘晓感慨,经营餐车可比想象的辛苦。比如,市府规定不允许露天和使用碳烤,因此他们只能将餐车改装,在餐车内使用煤气和火山石的烤炉,来保证烧烤的原汁原味。虽然辛苦,餐车的营业时间也受到市府的限制,烧烤的利润微薄,包括鹏一等人也只能兼职帮忙,其实真正在打理餐车的只有刘晓一人,不过“无二烧烤“已经成功吸引到了不少回头客,把招牌打响了。对于未来,刘晓十分乐观,他希望一到两年能回本,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打算。
在美国创业并不易 公众请淡定
《侨报》曾经刊发题为《来美卖凉皮的如何不火?》的评论文章称,一桩凡人小事,引得中国公众沸腾,透露出的是中国人对现实的焦虑,对美国发大财这个曾在改革开放初期被津津乐道的“美国梦”仍念念不忘。想当年,美国总被想象成遍地黄金的天堂,这才有了出国潮以及以《北京人在纽约》为代表的一批影视文学作品。但虚华过后,人们看到的是第一批到美国打拼的中国人在异地的艰辛与不易和大批闯荡失败者。
现实是,传播故事是一回事,选择到国外打拼则是另一回事。人们恐怕早已不像改革开放早期挤破头争着出国的那批人那般盲目,真要是给他们机会出国打拼,他们也会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