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前辈看来,八零年代、九零年代、二零零零年代,留澳的学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话或多或少也有些道理。因为八零年代留澳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读博士的;九零年代留澳的学生则多是过来速成一个硕士;到了二零零零年代,一个个小留学生在国内高中都没有读完就跑过来,能不能在澳洲混到一个学士学位,还不大清楚。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读博士的前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谁叫你们穷来着?如果不是那些冷僻专业的博士生研究课题澳洲本土乏人问津,澳洲的大学也不会给你们开奖学金,你们也不会来不是吗?拿到博士学位,又有几个人能找到好工作?咱们(九零年代)虽然自己掏钱,短短一两年只拿个硕士,但专业不是计算机、金融,就是MBA,可都是热门的好专业,投资回报率高着呢。
前辈们的经历通常不与外人道。包了几顿饺子,才掏出三个故事来。在澳洲的华人圈里,打麻将、边喝白酒边吹牛这些国内普遍流行的集体活动大都已经失传了。唯有包饺子得以发扬光大。原因有三:一是因为饺子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典型食品。平时吃多了面包片和卖当劳,喝多了牛奶,很需要吃些地道的中国食品以校正口味;其二是包饺子是一种充满家庭温情的集体劳动,包含的工作有切陷、配陷、和面、杆饺子皮、包饺子和最后的蒸煮这几步。需要多人一起进行策划分任务。两口子做起来太累,聚上八九个人,刚好开工;其三是很多鬼佬都对饺子钟爱有加,一起包一起吃,有助于增进中西交流。大街上不论是多靓的洋妞,只要给她打个招呼:"来,过来吃饺子!"肯定是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
包饺子的时候累得大汗淋漓,吃饺子的时候就比较放松了,并会说起很多故事。尤其是一些功成名就的前辈们在座的时候,晚辈们渴求的眼光加上甜言蜜语往往能与他们手中的葡萄美酒相混合,给前辈们带来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说出许多过往的旧事来。
"你们可知道,如今在商场上春风得意的计算机连锁店老板王先生,最初居然是靠卖豆腐发家的?"经济学家李博士透露了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秘密。
"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当年读的那个专业比我的还难找工作。我好歹还有一个学电脑的老婆支持我。他老婆却是啥学历没有,就是人挺能吃苦。结果是王先生放着博士论文不做了,和老婆两个挨家挨户推销他们自己做的豆腐。每个星期来一次。送到我们家门口,我们当然或多或少都会买一点。后来他们的豆腐作坊还越做越大了。还不时的请几个帮工。他的豆腐作坊可原始了,再重的活都得靠人力,很辛苦的。不少帮工做了两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他们两口子倒是从来就没说过一个苦字。
"豆腐做得不错,销售渠道稳定了,他们也就把作坊给卖了。转而开了一家电脑零售店。由于他们对顾客热情,服务也尽心尽力,很快赢得了赞誉和客户的好评。我老婆所在公司在他们那里买了电脑,出了毛病,一个电话马上就过来修。很多小配件都白送。由于不少华人在很多大公司从事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如系统管理员等,往往能够影响公司的购买计算机的购买选择。王先生也因此源源不断的拿到了这类公司的大定单。
"现在王先生的电脑公司已经是本地最大的电脑零售公司了。不久前他们公司和悉尼一家公司协议合并,组成了更大的计算机连锁店。
"我们也问过王先生当年为什么连快到手的博士学位都不要了,却跑到外面卖豆腐?他说:'那时首先考虑的是要解决生存问题。我们不是为卖豆腐而卖豆腐的。'--在国外就是这样,没有谁会给你饭吃。一切要靠自己努力。"
这就是一个我们所处的现状,这就是现实,他就在这,你唯恐避之不及,他对你穷追不舍,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到头来,还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