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归国学子的话题讨论不断地刺激着留学生和家长的神经,什么“月薪2000,留学无用论”,“海归回国买不起iphone X”,我既没有月薪2000那么惨,也不是随随便便买iPhone X那么壕,但留学带给我的思维方式,一万个iPhone X也不换。
1、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所谓批判性思维,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绝对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 There is no absolute right,二是永远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 There is no permanent right.
高考的一刀切和唯分数论,答案的标准化、唯一化都让我们养成了思维惯性。我们的学习过程通常以学习的结果为导向,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
出了国发现,任何事情任何观点都是不能说绝对正确的。国外的教授看问题非常辩证,学术上的观点只能说主流和非主流,不能说是否绝对正确。
例如,马斯洛需求模型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那么,有人认为三个层次就足够了,也有人认为有必要分为七个层次。再例如,会计学里,主流观点是复式记账法是应该被普遍采用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单一记账法有优势,应该多考虑使用。
最近,正在读大一的表妹写了篇关于gap year的文章要给我投稿,题目为《选择gap不后悔》,这个题目风格,就像《做了这件事的女生,都有男朋友了》一样极具煽动性。
她写的很好,论题论点一样不落,文笔也不错。但问题在于,她在接受一个新事物的时候,论断只有好或者不好。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学生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就像脑子里装进了一件物品,但这种填充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需要的则是思考的框架,让他们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有了批判性思维,你会发现我们过去一直奉为圭臬的东西,是有可能存在问题的。例如“做个听话的孩子”,例如“永远善良”。
2、不评判(Don't judge)
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别人的生活,尤其是用一种多数人,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只求同,不存异。出国后发现人生有无限种可能,见过了多元的世界后,以后哪种人生你都能理解,也能自信争取。
最早的“Don't judge”出自《圣经》马太福音:“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这里提到的 Don't judge 所隐含的意思是,人不是神,无法做到全知全能,所以基于不完整的事实下结论的话,我们往往会犯蠢。
这是无神论者也可以同意的,无论有没有神的存在,人就是无法把握事实的全部。而事实,就是事实判断的判断依据。这就是Don’t judge的第一个原因,你永远不知道别人遭受了什么。
第二个原因是:价值观上并没有严格的对错。普世价值观这把大尺都未能够很好地衡量这个世界,更何况只是自己心中那把小小的内在尺度呢?
电影《搜索》中,高圆圆饰演的白领叶蓝秋因为检查出癌症心情低落,在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于是,车上有人开始定点批评,老人虽然言语推脱,但其态度也是讽刺对方不让座。而这件事恰好被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拍到。
叶蓝秋不让座事件被媒体放大报道后,就像在人们平静如水的生活中撒了一把盐,公众都迫不急待的占领道德高地去鄙夷这个女孩。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又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度达到了极点,以致于一个极不正规的家政公司的女老板对叶蓝秋趾高气扬的说“你这样的女的我们伺候不了”。
加之后来众人起哄似的拍照终于使事件爆发,彻底浇灭了叶蓝秋想找一个保姆然后安心治病的想法,最后她和她最爱的人在远离喧嚣的郊外看了日出,而后结束了生命。
这件事上,没有人犯错,大家都是对的,但就是这些不明真相的判断和指责造成了一场悲剧。
3、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以前,仅仅内心是想要独立的。但很多时候会被国内社会环境洗脑,例如有些事情觉得就应该男人去承担。
留学过程中发现,在独立完成学业,事业上渐趋稳定上升的时候,生活就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侣是否结婚都没有关系。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很多文章谈女性独立,说《真正的女性独立,既能独行又能同行》,还说《独立女性,更要在花钱这件事情上理直气壮》。这里我想说,比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是不以婚姻为桎梏的。
女孩子,首先是爱自己的,这种爱,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不管早婚还是晚婚,甚至不婚,也不把生孩子作为此生必然的使命。
这不是鼓吹单身好,亲情、友情都替代不了爱情,和一个琴瑟和鸣的恋人牵手走完这一生,是此生最美好的事情,遇见对的人,结婚要趁早。也正因如此,不要随随便便找个人嫁出去,也不要去挽留一段无药可救的婚姻。
有人爱的时候,就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没人爱的时候,请认认真真过好自己的生活。我和你结婚,不是因为我到了年龄,而是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