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大肠癌连13年登癌王 疫情后患者剧增

Fri Mar 17 2023 11:43:52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据香港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国人因为害怕就医,甚至延后身体检查,近3年来癌症筛检人数减少,不少粪便潜血阳性者也很少到医院做进一步追踪。

专家担忧,未来2到3年左右,诊断出大肠癌第二至四期的病人,可能会变多。

大肠直肠癌已连续13年蝉连国人癌症的第一名,近2至3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国健署推动的癌症筛检人数,与民众就医意愿下降,使得近期的大肠直肠癌有严重化的趋势,预估随著疫情解封,明后年医疗量能回归正常化,大肠直肠癌可能因为递延效应,会有大幅增加的状况。

根据国健署统计显示,50至74岁民众,每两年一次公费粪便潜血检查,民国108年超过134万人受检,疫情爆发后一路下滑,110年仅有108万人筛检,医界担忧,疫情3年来筛检量大减,大肠癌患者未能及时筛检,将反映在日后的癌症登记报告。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陈周斌表示,从99年起,国健署就建议50岁以上民众做粪便潜血检查,粪便潜血呈现阳性者,再要求做大肠镜。这个阳性筛选大肠镜的追踪率,在107年到109年,每年大约都落在75%,换句话说,有差不多近3成的人没有来做。

陈周斌说明,大肠癌患者过去每年大概增加3%左右,但目前呈现出的并不是这个结果。等疫情一过,以前没做的,后面一定会爆出来,数字是否会成长、成长多少很难说,他预估会有500到1000例。

粪便潜血筛检揪出息肉 及时治疗降罹癌机率

成大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生谢名宗表示,癌筛政策针对50岁至74岁国民,每两年进行了粪便潜血筛检,希望能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成效。不过,近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人不敢前来就诊,也导致定期的癌筛减少,因此延误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北市联医中兴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生林弘恩指出,粪便潜血检查阳性的病人,大约100个人里面会有5个人,会在大肠镜中找到癌症。而大约每4至5个粪便潜血阳性者,就有1人出现大颗息肉,具癌化风险,如果及时发现、切除,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率。

高雄长庚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生卢建璋表示,目前对于大肠直肠息肉或癌症有相当先进的治疗工具,包含内视镜处置,大部分的大肠直肠息肉都可以用大肠镜来进行处理。

大肠癌如何预防?饮食、癌症史是重点

要预防大肠癌,高雄长庚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生卢建璋表示,在日常饮食上,应尽量避免加工食品、过度烹调、多油及多糖的食物,同时也应该增加绿色蔬菜等高纤食物的摄取。

研究指出,摄取过多动物性脂肪、红肉,像是牛、羊、猪等加工肉品,会提高大肠癌的罹患率;另外,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肝脏合成胆酸,大肠中的细菌会将胆酸转变成对肠道有害的代谢物,引起大肠癌;而红肉经由碳烤、烟熏、油炸等高温烹调,也会释出许多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提高大肠癌发生率。

陈周斌指出,如果个人有癌症史或家族癌症史,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平时个人饮食习惯比较偏油腻,或是纤维质摄取少的人,也建议需要做一下检查。

医生提醒,民众若出现腹胀、腹痛、血便有黏液,甚至排便习惯改变,或是有便秘、腹泻、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应提高警觉,尽速就医进一步检查,及早发现治疗,降低肠癌死亡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