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医疗乱象:七个医生管上万人

Sun Oct 09 2022 13:34:33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一家七村医 守一方安康

永州村医世家“坐诊”周边4个村

希望能将这份坚守传承下去

唐武成正在给村民问诊。     受访者 供图

关于热爱与传承,来自湖南永州的一家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1969年父亲于承国与母亲唐美华当上村医,1999年唐武成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并与同为村医的妻子相识。不仅如此,唐武成的岳母、妹妹与妹夫均从事着村医工作,如今唐武成的女儿唐乐也毅然选择了医护行业。

当之无愧的村医世家,守护着周边4个村万名村民的健康平安。而关于这份传承的背后也承载了不同时代下村医的演变和农村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

■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热爱与传承,一家人有7位村医

10月6日清晨6时许,天刚蒙蒙亮,唐武成位于敬老院的诊所内早已围满了人,量血压、测心率……老人们安静有序地排着队,等候日常的身体检查。一阵忙碌过后,临近中午,唐武成与妻子唐文艳汇合,背着问诊箱出诊。

“遇上腿脚不便的老人家,我们如果不上门,他们看病真的不方便。”唐武成夫妻俩对周边村落的每一条道路烂熟于心,村中每家每户几口人、家中谁有基础疾病、哪家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数家珍。“这就是当村医的责任,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当村医20多年,夫妻俩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

别人眼中辛苦琐碎的工作,在唐武成眼中是神圣的。1969年,唐武成的父亲于承国与母亲唐美华成了村中的“赤脚医生”。童年的记忆中,父母看病并没有固定的诊所,他们永远都是背着大大的木箱子,里面装满医疗用品,每天穿梭于村中的每家每户。在年幼的唐武成看来,父母像是厉害的魔术师,通过木箱子里的“道具”,总能把大家的病痛变消失。

村医在演变,当好村民健康守护者

“在我们家,做村医是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村民有需要,多早多晚我们都在。”2021年的一个雪夜,唐武成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电话中对方语气紧张害怕,甚至因为着急有些语无伦次。

“有急诊!”本在家中休息的唐武成与妹夫赶紧从诊所出发,患者家住得并不算远,一公里多的路程。推开门,出现在眼前的是被大雪掩盖的道路,以及断裂倾倒在路中的树木,两人从家中拿出工具,硬生生辟出通道,手脚并用地在大雪中行进,足足走了40分钟才抵达。所幸就医及时,村民并无大碍。这样的事在唐武成从医的20多年里不计其数,有时候遇上家庭条件困难的村民,唐武成分文不取,义务出诊。

如今,唐武成一家人分别在相邻的4个村庄担任村医,守护着万名村民的健康安全。父亲于承国已是75岁高龄,依旧坚持坐诊,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得到认可,希望能将事业传承下去

“要做医生”成为他的梦想。2000年,唐武成如愿走上了村医岗位,结识了同为村医的妻子,如今卫校毕业的女儿也开始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一代代人的热爱与传承,让唐武成一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村医世家。

“父亲瞧病那会,不像我们受了专业医疗技能培训后上岗,而是跟着师傅学。也没有固定的诊所,只有一个小小的药铺。”唐武成坦言,做村医父子俩有相同也有不同。从20世纪50年代的“赤脚医生”到如今新农村的乡村医生,村医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向标准化。不变的是忙不完的业务,打针、输液、卖药、体检、合作医疗、公共卫生业务等等,社会赋予了更重要且更多的责任。

从父亲那个年代开始,上门出诊就是村医一代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在唐武成看来,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农村医疗的完善,未来“互联网+医疗”可能会代替走村串户,移动终端隔空看病将引领新的未来,“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就会第一时间赶到。”

“如今,村医这个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更加坚定了我做下去的决心。”唐武成说,一家人都是村医,彼此之间更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如今女儿也从事了医护行业,他很开心。未来,他也希望能将这份热爱与坚守一直传承下去。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