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状态说:“留学生父母是世上最苦的人。”
并不清楚发这条状态的人是学生还是家长,但是思忖良久,觉得值得一说。
每个学生出国的初衷不尽相同:有的是想换专业,有的是想去国外深造自己,甚至有的是对中国的教育不满。
留学生,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而在其背后是另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留学生父母。
“留学生父母”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群体,付出了比别的家长更多的时间、精力,承受的教育挑战、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教育上,每一个家长都值得尊敬。
这一次我们把采访的话筒交到留学生家长手中,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他们的想法,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
01没想到刚步入中年,
就提前成了“空巢老人”
身边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出国留学了,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到这个话题。
后来,被朋友拉到一个留学生父母群里,就看到有家长在群里说到:“孩子出国后,家里养了两条狗”、“每天都会把孩子的房间打扫一遍”、“从孩子刚走第一天就开始算,孩子还有多少天就能回来”.....等等。
想想自己,也是总对孩子说:“在国外也好好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但内心多希望他可以出现在除夕夜晚的饭桌上。
尤其是他们这代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当孩子去了国外,我们父母被留在家中,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空巢家庭”。
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感慨:“没想到自己刚刚步入中年,却已成为‘空巢’父母了”。
虽说空巢,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回到了刚结婚那会,也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的朋友可就没我这么乐观了,自从她孩子去了美国,她就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了方向感,在之后的聊天中,我甚至觉得她得了抑郁症。所以,隔三差五的叫她出来喝茶。
后来,她为了缓解自己的不适应,也为了能够恢复到从前,她选择去陪读,在孩子学校边上租一套房子。
我也有听说过有的父母因为不适应孩子长时间不在身边,每天无数短信、微信,再加上好几个电话,去“轰炸”。直到孩子没有了自由空间,把父母的微信屏蔽,电话拉黑,父母联系不上,其焦虑、焦躁升级。
所以,我还是觉得,父母不应该太束缚孩子了,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这片良苦用心。至少,我就是这么做的。
02你不想让我围着你转了,
那我只好默默接受
有时觉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很幸福,至少各种条件比我这一代的强很多。
从他们出生起,经历了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千禧之年、举办奥运会、承办世博会,让人惊叹的网络支付、遍布世界的共享单车……这是我们60、70后的家长们出生时所没有的。
我们那时有想过出国读书吗?用现在的话:不存在的。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出国?想都不敢想。
为人父母之后,才明白做父母的难处。我们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每天白天上班,下课后紧赶慢赶地接孩子回家;回到家后,洗菜做饭,让孩子吃得干净、营养均衡;到了周末,睡个懒觉都难,要么起早去早市买最新鲜的食材给孩子加餐,要么就匆忙吃上一口开始了周末带孩子补课的历程。
曾经有看到一个比喻,说是父母的世界,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是父母的太阳。但突然有一天,太阳说:“你不用围着我转了。”作为地球的我们,真的有些措手不及。
我曾经给我的孩子发过这么一段微信:
孩子,你接受了国外的教育、学习了国外的文化,你就像天空中的风筝,可以飞得更高、看的更广。但也请别忘了在你背后那根线。那是爸妈为你精心编织的那根线,线的那一头就是家。
我知道他在国外,每次打电话总是“报喜不报忧”,又一次和她微信视频,她那牵强的微笑和眼角还没有擦干的泪痕“暴露”了她在几分钟前可能经历过一次梨花带雨。后来我从她舍友的口中才知道是她上门考试的绩点不理想。
作为父母,并不是强行要求你要时时刻刻向家长报备行踪,只是父母时常会牵挂。
03因为担心孩子,
我暴瘦28斤
这个并不是我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我孩子的同学和她的妈妈身上。
出国前,我认识了她同学的妈妈。因为出国之后两个孩子申请的同一所学校,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互通消息。
她的妈妈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对孩子要求很高,她从小基本什么都听妈妈的。但是出国后,孩子学了很多新东西,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听家长的,总是和她妈妈争吵。
她妈妈也在我面前不止一次的表达她和她孩子僵硬的关系: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做不好。感觉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没办法,孩子出国半年,我瘦了28斤”,这位妈妈无时无刻不处在担心中,她的手机桌面设置了两个时钟,一个显示北京时间,一个显示德国的时间,每天关注那边的天气预报也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有时看到新闻报道里发生了什么事,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一下地图,看看离孩子那里远不远。看到有留学生发生意外的事件报道,都会感觉特别揪心,不管是不是孩子所在的区域。
虽然我没有她父母那么夸张,但是每当国外有安全信息的时候,我也会及时和我孩子联系。在这里,也希望我的孩子理解,更希望所有留学生理解父母。
由于时差原因,在国内的父母可能无法及时得知在外留学孩子的信息。孩子在国外究竟怎么样,做父母的真的每时每刻都在担心。
04留学生父母,
为和如此烦恼?
按理说,孩子成功去到国外读书,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那为什么这么多的父母会在喜悦之后,滋生出这么多的烦恼、焦虑,牵扯出这么多不适的举动?
1.父母的焦虑一部分是来自对国外世界的一知半解
很多父母并没有在国外学习或者生活过,获取国外新闻讯息的渠道也比较单一,所以会容易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从而胆战心惊,对国外的安全状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在父母眼中,留学仿佛成了一场冒险。一有空就各种叮嘱,就怕孩子会遇到危险,怕孩子不适应。
2.还有一部分焦虑是,很多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失去自我。
正如上文中那位接受采访的家长所写的一样,很多父母的生活是围绕孩子转的,平时投入太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出国前,每天做早晚饭、接送上下学,辅导功课,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在琐碎的生活中忘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希望孩子成才的路上,留学生父母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部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反而成为父母的精神依靠。一旦孩子离开家庭,不再依赖于父母,大人们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变得患得患失,逐渐迷失了自我。
3.把期待和要求当成爱
在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
而在孩子需要情感支持和鼓励时,父母一味地“高要求,严要求”,拿出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来对付水土不服远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把期待和要求当成爱,给孩子造成的感受会是:“你们只关心成绩,无视我付出的努力。”
由此便引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争吵以及所谓的“代沟”。
05孩子留学了,
父母怎么办?
1.多倾听孩子
多倾听孩子的倾诉,多和孩子沟通想法。尤其是比较强势的父母,尽量去了解留学国家的教育习惯和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孩子们正值青春期,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学习,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上的差异,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
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父母要明白这个过程,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在正确的方向做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拿“高标准”去要求孩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2.正视自我修炼这件事
永远不要因为孩子放弃自我提升。父母的生活不应只有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
孩子出国后,尝试找到新的爱好与兴趣,重新认识自己的好恶,重新学习新的东西,重新去交往新的朋友。
孩子在进步,父母也不能原地踏步。与其在孩子的人生轨迹上指手画脚,不如做他们的榜样,让孩子不断地追赶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3.重新梳理家庭关系
父母要将情感重心从孩子转移到另一半,这样也能帮助父母逐步适应“空巢家庭”,早日走出孤独状态。
孩子出国后,父母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婚姻状况,来用心经营自己和另一半的的关系。要经常和另一半多交流,分享每天的喜、怒、哀、乐,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4.作为留学生,也要理解和体谅父母
整个留学的过程,是一段留学生和家长们的共享经历。
或许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无比新鲜好奇,我们觉得不值得一提的琐事,却让他们牵肠挂肚。
每一个睡不着的夜晚,父母总是在猜测着我们又在图书馆里看些什么样的书,周末又和朋友去吃了哪些美食。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刻意假装自己过得还不错一样,就像是父母也不愿意让我们为他们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永远有根线在联结,彼此希望对方在地球的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的同时,还能有理解和参与。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强行要求你要时时刻刻向家长报备行踪,只是他们时常会牵挂。希望你能多一点反馈。哪怕是一个及时的消息回复,一个5分钟的视频通话,一次考试失败后的痛哭吐槽。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给爸爸妈妈打个视频通话吧,他们想你了,我猜你们也是。
06写在最后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无法陪伴彼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共同努力,为了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