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东方的直播火了以来,几百万家长就像着魔一样,天天守在直播间买大米。只要那个跟兵马俑撞脸的董宇辉一出现,整个抖音的服务器都得抖三抖——人太多了,遭不住啊。
就在前几天,吉利汽车还专门跑到东方甄选的直播间,不光刷了7个“嘉年华”、还顺带买了不少大米。
买大米当然只是个幌子,有心人一看就知道——爱折腾的吉利又要搞大事了。
就在这之前,吉利才刚刚完成了对魅族的股权收购,并把自主研制的卫星,用一箭九星的方式送上了太空,造皮卡、射卫星、刷火箭、买手机,多元化布局简直堪比大洋彼岸的马斯克。
动作搞了一大堆,可惜就是股价不给力。
就在6月10日,比亚迪的股价创下了历史新高,成为了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中国车企。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冲击中高端市场,吉利在2001年推出了号称中国第一跑的“美人豹”。为了与国际接轨,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意大利的设计师,把外形、线条都整到了极致。
除此之外,还斥资1000万元入主了一家广州足球俱乐部。这就有点类似给主播刷火箭、当榜一,通过冠名的方式来给品牌打广告。
遗憾的是,这两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就拿所谓的“中国第一跑”来说吧,好看是挺好看,但马力不行。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足球队就更惨了,先是被吹“黑哨”,紧接着晋级失败,一千多万打了水漂。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资历更老的吉利一直等到2005年才在香港上市,落后于比亚迪3年。
几年之后,吉利又在一次活动中公开表示:“以演艺明星为主要人群的部分有钱人,现在只知道消费世界名牌,汽车要开宝马、奔驰,服装只穿法国的,甚至连包都必须用LV的”。
言下之意就是——民族品牌不能崛起,都怪有钱人不买国产车。
痛定思痛之下,吉利开始了漫长的国际化之路。在那些年里,一边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接触,一边跟外国车企眉来眼去,以期完成品牌的升级和转型。
2010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份和相关资产。
由于当时吉利与沃尔沃在市值上有着将近4倍的差距,这场收购也被很多人称为“蛇吞象”。在那之后,吉利还接连收购了宝腾汽车、英国莲花汽车和飞行汽车太力,很快就膨胀成了一个“巨无霸”。
2015年的时候,看准了新能源赛道的李书福还提出了“蓝色吉利计划”,宣告全面转型。
按照他的说法,吉利不仅要“5年投入1500亿用于研发”,还要在“2025年实现365万辆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占比30%,如果加上极氪,占比会提升到40%以上”。
这么多年下来,吉利一共砸了多少钱?收购沃尔沃花了18亿美元,收购戴勒姆花了9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不下20家整车工厂,总投入加起来应该不下千亿。
除此之外,吉利还是国内拥有汽车品牌最多的一家汽车集团,包括吉利、沃尔沃、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车、远程、领克、极星、几何、枫叶、极氪、蓝睿等等。
产能+品牌的扩张,当然会换来销量的膨胀。自2017年以来,吉利连续五年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位,看起来声势很浩大。
不过这些优势,却迟迟没能在股价上有所体现。按照目前的股价来看,吉利汽车的市值只有1500多亿,距离比亚迪的一万亿差着八千多亿。
而在更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新能源领域,转型声势最浩大的吉利也没能扑腾起多大的浪花。2020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6.8万辆,占总销量的比例只有5.2%。
没有销量,就无法对上游供应商“吆五喝六”;没有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则无法满足资本市场对车厂“量价齐升”的苛刻要求。
相比之下,更专注的比亚迪则在这波新能源浪潮中更显从容。
就在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购买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这是他人生中投资的第一家中国企业。从此之后,比亚迪股价一路飙涨。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电池领域的多年积累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过去的几年中,比亚迪不仅股价一路高歌猛进,被剥离的“比亚迪半导体”即将上市,刀片电池则也有望打入特斯拉供应链。
假如当年吉利把收购的钱拿去搞研发,结果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