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通膨升高,美国联准会(Fed)升息在即,且许多国家抑制通膨恶化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刺激经济成长,使多国央行不惜以紧缩信用拉升本国货币汇率,以抑制输入性通膨,全球正在酝酿一场“反向汇率战”。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压力虽较轻,但可能撑不了多久。
彭博资讯所编制的SHOK模型显示,即使是美国,如果美元贸易加权汇率指数在今年第2季提高10%,将使今年第3、4季美国通膨率降低0.4个百分点;如果欧元升值10%,则欧元区通膨率降幅将更大。美、欧国家对于最近本国货币升值也并无不满,与以往大异其趣。
高盛集团欧洲汇率专家柯尔指出,“主要的转变,在于各国不再认为本国货币升值是不利之事”,十大工业国(G-10)央行在紧缩过程中,也会认为强势货币对本身有利,这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高盛指出,由于Fed的紧缩力度可能超出预期,因此其他国家央行将同步紧缩,以避免本国货币贬值。汇率议题已成为本周雅加达20国集团(G20)财金首长会的主题之一。
瑞士央行总裁尤丹表示,瑞郎维持强势,至少能让瑞士的通膨率低于欧元区及美国。波兰央行总裁葛拉平斯基表示,他欢迎罗提(波兰货币)汇率强势,也支持紧缩货币政策。新加坡也于今年元月意外提高星元汇率目标区间,以对抗通膨。
至于中国大陆,由于人民币是今年来亚洲第二强势货币,也使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拥有降低利率的空间,以支持经济成长。日本的问题不在于通膨太高,而是太低,因此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亚洲新兴经济体由于外汇存底相对充裕,因此面对Fed即将紧缩信用,各国央行拥有较大的缓冲空间,能够暂缓紧缩货币政策,聚焦于支持成长。但随着先进国家央行转向“鹰派”,因此一旦国内通膨加重,也同样承受政策转向的压力。
印度央行上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已使卢比今年来的表现在亚洲后段班,而国内通膨升高可能是迫使印度央行转向的决定性因素。泰国元月通膨年升3.23%,超出预估。印尼对Fed升息更为敏感,可能使央行改变想法。菲律宾央行总裁迪奥克诺虽表示货币政策无须跟美国同步,也不急于紧缩,但此种立场可能撑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