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e-transfer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缴纳房租、亲友分账之类的很常见,大多数的人都用过。卡尔加里的这个生意人也不例外,但他万万没想到,这种熟悉又简单的转账方式,居然让自己摔了个大跟头。
近$1700汇款居然就莫名其妙消失了!
Nigel McEathron在3月份的时候给自己的员工Leanna Marchant用e-transfer发了近$1700的款项。然而就在Marchant前去取钱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笔钱居然已经被取走了!
而且既不是被她取走,更没有存进她的账户里!
McEathron告诉记者,“她那边显示钱已经被拿走了。我这边显示的是这笔钱已经被存入(账户)。”
他起了疑心,觉得这笔钱可能被偷了,于是联系了他的银行CIBC,想看看这钱是从哪儿不见的。
McEathron说他被银行那边折腾着跑了好几趟,还推荐他去找Interac和卡尔加里警局。
“就很离谱,”他说,“他们就兜圈子,兜完了一圈再一圈。”
一直到10月份,他终于收到银行寄过来的一封关于这起案子的信。
信中写道:“我们感激您为挽回损失所作出的努力,然而在此次e-transfer中并未发现任何处理或服务上的失误。鉴于您与CIBC的友好关系,并由此表示诚意,我方愿为您的损失提供$500额度。”
McEathron拒绝了这个提议,并联系了记者和一名律师。
“坦白说,我损失的是$1700,又不是$500。”他说,“我是诈骗案的受害人,这是CIBC不能推卸的责任。”
McEathron指着CIBC关于e-transfer的网页,上面写着这种时兴的转账方式既快,又简单,而且还安全。
现在他和他的雇员Marchant的心里都对这种说法打上了问号。
“能做的安全措施我们都做了。”Marchant说,“大家该知道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被黑客袭击,而且除非你是个这方面的专家,不然你怎么知道是在哪儿被袭击的呢?”
所以,要怎么在电子转账诈骗中保护自己呢?
记者联系了帮助解决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矛盾的全国独立公益组织——银行服务与投资监察(Ombudsman for Banking Services and Investments ),以下称OBSI。
监察员Sarah Bradley说,过去几年,OBSI已经收到过不止一起电子转账诈骗,而银行对此往往束手无策。
“很遗憾,在这种情况里,并不是每一次银行都能把钱追回来。”她说。
Bradley同时指出,尽管银行在协助客户方面是有一定职责,消费者自己也得担负起在e-transfer时保护自己的责任。
“本质上来说,这跟转交现金其实很像,可以说是简单。”她补充到,在转账时要千万小心,只跟自己认识并且信任的人交易这一点,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她同时强烈建议消费者使用自动存款功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便无法被拦截转账。再别的就是使用只有交易双方知道的安全问题。
假设真就这么倒霉,自己也碰上诈骗了,Bradley说就得当下就换掉银行密码,再跟银行那边联系。
“一旦钱没了,尤其是e-transfer这种,消费者这边迅速有所行动真的特别重要。”她说。
McEathron和Marchant对CIBC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来处理这个事儿表示质疑。他们问了好几次,诸如钱是怎么被偷的,还有钱是从哪里没的之类。
但银行那边只有冷冰冰的回复:案子已经结了。
McEathron说,“我这是被抢了,结果连谁抢的我们都不知道。”
记者也联络了银行方面,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额外的细节,但出于保护隐私,银行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CIBC倒确实同意说调查McEathron的这起案件。之后才过了短短一周,银行那边就回了信儿,部分声明为:“可以确认,我们已经与客户共同协作解决了问题。保护客户免受欺诈是我们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提供多种渠道以帮助客户保障自己。”
McEathron的钱回来了,但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这事儿,还是叫他挺烦的。
“整整9个月啊。”他说,“一直到我联系了记者,CIBC才从实际上开始配合。”
在这个事儿上,“到了最后,不是我有什么不好,不是Leanna(雇员)不好,也不是CIBC。”
“真正坏了心眼儿是那些罪犯,这帮坏蛋也是真有脑筋。”
事实上,电子转账被偷在加拿大并没有那么少见,去年4月就有BC省的一对夫妇,两次转给房东$950的房租都凭空消失,而最后TD道明银行只向妻子付了$950的退款。
去年2月的时候曼省也有人转了$3300,结果碰上黑客,钱被截走了$3000!而银行方面给的回复是:有人攻入收款人的邮件,而安全问题是对方太太叫什么,骗子通过收款人脸书网页上的信息,轻易猜出他的太太叫什么,结果钱就这么被骗子中途截走。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使用自动存款(auto-deposit)功能
安全问题使用仅双方知道的内容
被盗后尽快更改密码并联系银行
如此说来,电子转账虽然简便,但使用起来还是要仔细为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