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持久战与“边打边谈”
早在7月初美中贸易战爆发开始,这场“战争”就呈现出“持久战”的倾向。特朗普一直“执着”地强调美中贸易逆差巨大、美国不能一直被中国占便宜。双方相关官员在今年3至6月密集往来于北京与华盛顿之间进行磋商,都没有阻止贸易战最终爆发。而且,美国作为贸易战“主动”一方,其目前良好的经济形势可以缓冲贸易战带来的损害;中国立刻宣布采取等额关税措施,又体现了中国方面不退让的态度。现在,美国不仅把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范围从500亿美元上升到2000亿美元,还规划了从现在到明年提高关税税率的步骤,甚至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报复,加征范围会进一步大幅扩大至几乎所有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更清晰地显示了美方“持久战”的策略。
特朗普9月18日与波兰领导人举行联合记者会时表示对与中国的经贸会谈持开放态度。来自美联社。
在宣布了2000亿美元关税计划之前不到一周,美方刚刚主动向中国提出进行部长级经贸磋商的要求。在这个计划宣布的次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美中之间(关于贸易的沟通)取得了很多进展、美方一直对会谈持开放态度;但美方“不得不做些什么,因为我们与中国之间有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和赤字”。具体到这次关税计划本身,“三步走”的加征关税措施其实也预留了磋商的余地。又要打贸易战、同时又要进行经贸磋商,这正体现了特朗普政府“边打边谈”的策略。正如8月下旬美方邀请中国官员来美举行副部长级经贸磋商,但磋商期间宣布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生效,特朗普和白宫官员也在磋商前后一再表示“中国没有解决美国的基本关切”;也正如几个月前中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刘鹤和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来来往往进行了多次经贸磋商,但往往前脚刚刚缓和局势,后脚美方就宣布针对中国的贸易行动或措施。可见,“边打边谈”也是美方一直在采取的策略。
采取“持久战”策略和“边打边谈”策略,特朗普政府自有其多重目的。首先,“持久战”可以帮助特朗普为中期选举及2020年大选保证选民基本面——认为贸易及全球化损害了他们利益的“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们”——的支持;而“边打边谈”战略可以缓解贸易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就缓解了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消费者”中会有许多“非铁杆”的特朗普或共和党支持者;也就是说,最终还是为了缓和贸易战对中期选举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今天(9月18日)发推特警告中国不要打击农牧民、工业工人以影响选举,就说明“选举”因素在其经贸行动中的关键性。第二,“持久战”和“边打边谈”的策略能够让美国企业做好寻找“中国制造”替代品的准备,也给了他们时间;这和本轮加征关税行动将健身追踪器、智能家居助理等产品从清单上剔除相互映证,目的就是给美国企业一个缓冲期,从而减少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还有,坚定认为“中国占了美国便宜”的特朗普,也是在以“持久战”施压中国迫使中国让步,以“边打边谈”最大限度地在不“决裂”的情况下让中国满足美国的“基本要求”。
分歧:方式与力度
今年以来美中贸易摩擦加剧,导致贸易战爆发,再到现在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政府常常给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感觉。这其中,除了策略因素,也反映了美方对于这个议题的内部分歧。
之前美国政府7月6日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8月23日正式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已经有企业、行业协会因利益受损而表示反对,但毕竟波及的企业和行业不算太多。特朗普宣布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也是为了缓和被波及的农牧业从业者的不满情绪。本轮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宣布后,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立刻发表声明,一方面指出中国政府在市场准入、不公平补贴、技术盗窃和网络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严重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谴责美国政府的关税行动会导致农牧业、制造业成本上升,损害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声明建议美中两国继续谈判,美国应该继续与盟国合作寻求替代解决方案。这基本上代表了现在大部分美国企业的态度:认为中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但反对政府采取大范围的关税行动来解决问题。8月下旬在美国贸易代表处为这一轮关税行动举行的听证会上,绝大部分企业表示反对该计划;该计划在9月6日凌晨结束的公众评论期征求到了1000多条评论,也是以反对意见为主。近日多家企业联合写信要求政府停止关税行动,60家商业团体成立“反贸易关税联盟”等等,反映了企业/民间与政府存在的分歧随着贸易战的升级而扩大。因此,目前特朗普政府虽然坚持让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生效但有所让步:没有在公众评论期结束后立刻让计划生效;从10%的税率开始加征计划;将部分产品从加征关税的清单上剔除。
此外,美国政府内部也存在分歧。自从前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Gary Cohn)辞职、库德洛(Larry Kudlow)接替他以来,美国政府内部的对华鹰派、对于关税行动的“支持派”就在决策团队中占据了优势。和上任前并不支持特朗普的关税和贸易立场、担任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后支持特朗普对华采取关税行动的库德洛相比,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ro)、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一直以来都是对华鹰派、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美国贸易战中坚决不让步。商务部长罗斯本来算是一位“知华派”的商人,与中国曾有密切的生意往来;虽然进入特朗普政府后对华态度日益强硬,但比较而言还是愿意“对话”。美国政府宣布本轮关税行动后的次日(9月18日),罗斯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旨在与中国进行建设性谈判来解决根本目的,是否以及何时进行谈判取决于他们”。财政部长努钦算是特朗普经贸核心团队中态度最为缓和的一位,对于美中经贸摩擦常常展现出“调停”的态度,也是他向中方提出在9月底进行部长级经贸磋商的要求。这些官员的不同观点也是特朗普政府态度常变且实行“边打边谈”策略的原因之一。但综合看来,不仅贸易战的“主战派”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特朗普本人也是偏向“主战派”;这也是为什么美中贸易战不仅爆发,而且现在全面升级。
博弈:“对会谈持开放态度”与“不得不采取措施”
近几个月来,在美方一次一次宣布对华关税行动的前后,特朗普本人都要发表一些强硬言论,既表示美中贸易逆差过大“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也谴责中国解决问题不力,以此证明其关税行动的正确。但在“强硬”之余,他都要补充表达依然要和中国谈、相信会达成协议的意思,甚至每一次都要加上他和中国领导人私人关系很好,这样做是“别无选择”,甚至在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总统声明中都加上了这样的表述。而且本轮加征关税计划宣布之后,特朗普又在第二天就表示“对会谈持开放态度”。
中国作为美中贸易战的被动一方,每一次美方采取关税行动之后,都会表达“不想打、不愿打,但必要时不得不打”的态度,这次也是一样。中国对于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战的行为,一直在表示谴责。另一方面,从贸易战爆发前到现在,中国对于双方的会谈、沟通,一直态度积极。不过,这次特朗普政府刚刚提出会谈又采取关税行动全面升级贸易战,中方在声明中回应“给双方磋商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希望美方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要求美方“采取令人信服的手段及时加以纠正”。
在彰显己方的“不得已而为之”、表达愿意磋商的态度方面,双方几乎是一致的。这成为双方终究会在某个节点会谈、以某种条件“和解”、就经贸问题达成协定的基础。美中对于两国贸易关系的观点分歧,美国的国内政治和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再加上中国解决美国关于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基本关切”在客观上需要时间,这些因素决定了两国还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博弈。美方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最新关税行动之后,美国正在争取美、欧、日会谈,中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追加起诉,双方的博弈手段也在增加。至于不久前刚刚宣布的部长级经贸磋商会不会举行、11月美中元首在G20峰会上就经贸问题如何互动,都是美中博弈形势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