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2017年了,关于中国时尚的美该如何表达,竟还能再引起一番争论。
这次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国外摄影展上那些深受好评、着眼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土人情的作品,而是走光鲜亮丽路线的Dolce & Gabbana在拍“DG爱中国”的主题大片时“一不小心太接地气”。
在这组大片里,像刚从Dolce & Gabbana秀场上走下来的模特们走到了天安门前、北京胡同里,和沉醉于自拍的游客、黄包车师傅进入了同一个画框。
争议点恰恰在此,模特们的盛装打扮和镜头里那些素颜出镜、穿着也不时尚的普通人对比太过强烈。此外,大片拍摄的场景比较随性,在构图和取景上也不太精心雕琢,后期修图的色调刻意在往手机照片上靠。
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言辞激烈地抗议:“大片里几乎没有展示我国时尚现代化的如今!”“这不是我们爱的北京,也不是我们的日常!”“为什么不去世贸天阶?”……
也有另一些人觉得,Dolce & Gabbana这组大片对准的就是帝都日常的模样啊,天安门和胡同里常年的人头攒动、还有坐在路边唠嗑晒太阳的大爷大妈们,才是这城市里有烟火气的那一面。
总而言之,这组作品“不够美”成为了争议所在。
其实Dolce & Gabbana也拍摄了亚洲其它城市。
比如香港主题的大片,模特们站在满墙斑驳的小广告前面摆pose,路过的大妈也随性入镜。
东京系列的大片虽然有在繁华街头的留影,但也刻意放大了霓虹引以为傲的二次元街头文化。
在“接地气”的命题下,Dolce & Gabbana也算把全亚洲一碗水端平了。
让人们不解和争论的重点不全是那系列大片所呈现的内容,而是这样过于写实和赤裸的拍摄手法在Dolce & Gabbana以往的大片中并不常见。
比如在以往意大利本土的广告大片里,出镜的就算是普通人也都有一种热爱生活的爽朗感,质感上乘,这也是那么多人迷恋它的原因之一。
“肇事大片”摄影师对东亚人民的生活与文化做少了功课,用“想当然”去做“阅读理解”,消化有差异,成果自然和预期不符。
如果你觉得Dolce & Gabbana的这组大片已经是不可逾越,那不如来看看著名摄影师Mario Testino在2011年为美国版Vogue拍摄的中国大片,主题是意义明确的“Go East!”,遇上人见人爱的Karlie Kloss,似乎是可以期待的组合。
于是我们看到了Vogue式长城“到此一游”照,人和景有没有联系互动根本没关系,自己fashion就好。感觉模特也可以直接被P去金字塔顶,还比较对味。
Karlie Kloss走基层,在缝纫车间用高一头的身高和宽一截的肩膀横杀四方,一览众山小。
和名媛小伙伴一起参加一个以“少林武术”为主题的趴,辛苦了半天的后厨们获准观摩十八铜人独家拳法。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KK和中国最有话题度的女星范冰冰合影,两个人连姐妹情深也不舍得装一下,只顾自己美,当然KK 185+的身高还穿上了冰冰最爱的防水台,成功“艳压”了一次范爷。
和中国最会开车的作家,最会拍电影的赛车手韩寒的合影,不知道是韩寒与假人模特合影,还是Karlie Kloss路遇韩寒人形立牌。
可以看出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标签化理解,都堆砌在这组大片里:代表古迹的长城、代表劳动力的车间、代表中国电影的功夫、代表走入国际的明星的范冰冰等等。是一种很不费脑筋的组合,模特和场景像任意摆放在一起,各自却是本不为一体的零部件。
暂且将它们的艺术价值放在一边,让作势君带你看看中国取景拍摄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
同样拍摄中国的市井面貌和人文,超模Linda Evangelista在Arthur Elgort的镜头下,柔软地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晨练的老人、系红领巾的小学生、热心的路人。
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对比,没有格格不入的画面感,显得柔和而平静,甚至还有些许动人。
在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中,Linda Evangelista拿出自己游客本色拍照留念的样子,也很可爱。
这组1993年美版Vogue 12月刊的大片在广西、上海、苏州、吉林各地都有取景,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当中,你能看到虽然Linda Evangelista和我们有不一样的面孔,但她兴致勃勃跟着跳广场舞、拿着地图找人问路的样子却有故事性,不粗暴堆砌,也没有压倒性的凌厉,自然地和在地生活融到了一起。
ELLE美国版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也专程实地取景拍了一组“香港行”时尚大片,一探港民、香江、香火,虽然并没有做刻意靠拢,但日常足以说明这就是中国风。
大片想反映走出英殖民的香港,和留在这片土地上无处不在的中华魂。把文化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含蓄地呈现出来,是摄影师的功力。
2011年英国版Vogue也曾跑到西藏和内蒙拍了一组自然与人情交织的服饰大片“An Awful Big Adventure”,掌镜的是鬼才Tim Walker,同样把模特与画面中出现的素人结合得诡妙,令人拍手叫绝。
“融入”比“陈列”的手段要高明的多,后者是单纯摆出阵势给你看,而前者则是从画面中淌出意境给你品。
还记得那年,Met Gala也以“中国风:镜花水月”作为展览主题吗?当时孙菲菲为美版Vogue拍了一组担任大片,造型是由Grace Coddington操刀,Steven Meisel掌镜,两位大师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风高定。
朱唇皓齿、高高吊起的丹凤眼、邪魅而神秘,也许这是他们对东方古典美人的印象。
尽管这组大片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范围下中国风真的刮起来了,外国人的目光都隔三差五地在聚焦这块土地与它代表的风格。
你可能也曾惊叹过老外对中国传统技艺举一反三的运用,比如Netflix美剧《马可波罗》惊艳的的墨染动画片头,搭配的也是古风音乐,就是正确的中国风打开方式。
中国风其实很广义,除了我们民族留下的历史建筑、手作瑰宝、传承技艺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现代国人生活的方式、建筑和文化也同样成为中国风的一部分。在这道理解题中,其实Dolce & Gabbana没做错,只是表现的方式棋差一招。
不过无可否认,我们下意识想到的古风的确更有辨识度,也更能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友人的追捧。就像是意大利的风情有千千万万种,但大家的第一反应也还是西西里风情,有底蕴又独具辨识度。
Katy Perry在2014年《Harper's Bazaar》十月刊展现的中国园林文化,她不需要做多余的准备和动作,只要身着红裙,走过林园留下惊鸿一瞥,便能组成中外皆赞的画面。
只是外国摄影师在理解中国文化时,更多是在大气蓬勃那一面,如要数中式工笔的意趣,还得我们自己来。若要问现代人在古画中是什么样子,这个答案它能给你。
孙郡大概是当代最坚持中国风的时尚摄影师。在工笔之外,他给刘雯拍那组《时尚芭莎》的大片又有光影浓重的那一面,刘雯手持团扇,头插珠翠,却是游走在西方庄园中,美如画卷。
他拍男明星,也用过这样的工笔风格,吴彦祖和张震两位真男神在荷叶翠竹间,即便是穿着西装长裤,但内里还是中国的标致男儿郎,儒雅又知分寸。
大红灯笼底下轻摇扇的吴彦祖,是不是游园惊梦中让你一眼深陷的翩翩君子?
这样的中式风,并非孙郡一人专有。早些年喜欢尝试后现代风格的陈漫和老友范冰冰在一起时,总能玩出不少佳作。
单看拍摄花絮里,没有浓妆眼线的勾勒,范冰冰在仙鹤图前的一个凝眸,就是风情无限。
这样的拍摄思路,陈漫也用在过Rihanna身上,黎超模锋利的气场、清晰的五官,加上凹凸有致的身材,配上中国古典头饰和复古刘海,碰撞出的是不一样的风情。
但跳脱出古典意境,陈漫如今的生活场景大片,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她对当下城市的观察。她最近拍鹿晗,就用童年的金鱼风筝、中和了年轻的鹿晗与年代久远的四合院的隔阂感。
Sasha Pivovarova和Anja Rubik两位超模登上中国版Vogue时,也是陈漫掌镜的。内容物也是那一套——把她们放进中国元素浓郁的背景里,但色调和分寸掌握得很好。中式的主题,融入了西式的视角,仿佛油画般浓烈。
人们以前说她修图太过,怎么看都有一股笔刷味儿,但看看她拍摄的《i-D》封面,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大胆玩味自己理解的艺术。这样的照片,不可谓不美。
我们希望有更多国际目光投射到这片东方土地来,一方面我们又怕失望——投来的目光总是用固定的角度和方式呈现,以及害怕世人看尽作品后,最终只展示出了那不美好的1%。
但了解总是循序渐进的,就像2011年为我们演示了不正确中国风打开姿势的Mario Testino,在2013年受邀为中国版Vogue创作100期大片时,跟现代造型的何穗在古宅里就磨合出了不一样的美。
在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我们始终对于传统和过去有着不褪色的热爱,全世界也对“中国式美感”有着愈加强烈的好奇。在渐渐懂得之后再融合,而不是单纯地排列中国元素,才会不拘泥于时空笔法,让更多的美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