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怎么教育孩子?什么能力对于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会因为知识的更新而过时?对于时间有限而工作压力巨大的父母来说,哪一种教育方式是投入时间相对比较少、而产出效果却不错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指向一个答案----就是要用自由理念来教育孩子。“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独立个体,而非成为依赖父母的“寄生虫”。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不懂感恩的“白眼狼”,不想让孩子成为“月光族”或“啃老族”,也许自由教育是我们作为家长能够奉献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一、自由教育的理念
1尊重孩子
尽量多地尊重孩子,像尊重有理性的成人一样尊重孩子。我从来不认为孩子是不懂事的,而是认为孩子是可以听懂道理的、成人也是可以向孩子学习的。而且,越早把孩子作为有理性的人去尊重,孩子就能越快地成长为有理性地人。这就意味着,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是讲道理,而不是让孩子听话。讲道理,不是用成人的话语讲述“要有礼貌”等道德规范,而是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和故事来启发他们。比如,孩子挑食,我们可以给他讲“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可以给他讲聪明的一休怎么对付饱食终日的贵族的故事。
尊重孩子,意味着在言语上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而非强迫或打击孩子。尊重孩子,意味着不将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总是说“爸爸妈妈建议你周天晚上7点就收好书包”、“爸爸建议你周天去省图书馆”,尽量少地用强迫与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讲话。孩子也学会了我们的语气,与其他孩子讲话的时候也会说“我建议你……”。每每孩子在场时,在他人面前,我们总是说“孩子不错,爸爸妈妈为你骄傲”,尽量不提孩子的缺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话引导孩子去表现好的一面,这比命令和强迫更有效。
尊重孩子,意味着尽量不要体罚孩子。这一点在父母心情愉悦、工作顺利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做到,可是一到心情不好、累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孩子的调皮就像导火线一样,引燃了父母心中潜藏的怒气、烦躁、不耐烦,如同歇斯底里一样爆发出来了。相信每位父母都有这样情绪失控的时候。每次这个时候,我总会给孩子至少一次的预警,我会给他解释:“妈妈今天工作很累,身体不舒服,没有耐心,所以今天不要调皮”,接着我又会警示他:“妈妈的耐心已经消耗完了”。如果他的调皮还没有停止,往往会引来我勃然大怒,怒发冲冠。在这个愤怒的当口,我会吼叫咆哮。但是,不会动手,因为已经有预警,所以孩子一般也不会被吓住;发泄之后我会和孩子解释原因,并指出孩子错在哪里。父母不是没有缺点的,关键是这种缺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2将爱与权威两种因素平衡起来
成功家庭教育的要素是能够将爱和权威两种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孩子在家里总有些敬畏,不是如同小皇帝似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就容易养成规矩。
爱是尊重、鼓励、支持、倾听、蹲下身子与孩子讲话、从孩子的眼里看世界。爱不是事无巨细的包办,也不是无时无刻的牵挂,通常我在进入工作场域时,家庭都被抛到了脑后,一忙起来甚至忘记自己还有个孩子要接。但是,爱一定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要在他的身边;你要支持他,帮他一起度过凭借他的能力不能度过的难关。比如,石榴在刚上小学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他生性胆小、慢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害怕、焦虑、没有朋友,每节课都要去上厕所。连续一周我每早陪他上学,在分别的时候,他泪水涟涟,我轻声安慰。此时,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的,要逐渐让孩子认识到老师是不凶的、同学是可以变成朋友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孩子的学习不会发生在一个充满陌生或敌意的环境中,一定是要在充满关爱、熟悉放心的环境中才能学得最好。一个月后,孩子才慢慢放松下来,但是他每个课间必上厕所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另外还有一件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就是孩子的考试焦虑症。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孩子对我说:“我突然感觉到我是同学中最弱的”。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太想要双百,因为之前的两次模拟考试都考得不错,老师还大大地表扬了他,在这种心理下,他突然变得焦虑起来。我们试着让他放松,跟他说:“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经过这一次,二年级的考试他就轻松了许多。对于考试,我们的要求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的是傻子,不要犯重复的错误,该做对的题目错了很可惜,不会做的错了不可惜”。
家庭教育如果没有权威,爱很容易变成溺爱。权威在家庭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秩序和规则,比如几点起床、睡觉,不能做坏事等等。权威不需要摆着让孩子生畏的面孔,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不能违反,违反的后果是很严重,这种后果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自然产生的,或者是社会强加的。我向来认为,家庭教育的原则要与社会生活原则相一致。“相一致”倒不是说要让孩子去学会勾心斗角的技能、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回报要与付出成正比。没有付出,就不要奢望回报;你不爱别人,别人没有理由或义务去爱你;你不能奢望别人无条件地给予或奉献。为了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孩子5-6岁的时候,我们在家里运用一套积分卡系统。如果孩子做父母奖励的事情,则可以赢得积分卡,一张积分卡可以在家里兑换5元钱,协助父母洗车、半小时户外运动、学习两首唐诗等都可以获得一张积分卡。如果要购买玩具,那么父母和孩子各负担百分之五十。孩子负担的百分之五十从积分卡中扣除。这套系统非常有效,孩子不仅学习到了数字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购买玩具的时候,会考虑到底该不该买?到了小学高年级,他就不会在意衣服或鞋子是不是名牌,不会因为看到别人有什么东西,就一定要让父母为其购买。曾经有一对美国父母,非常富有,他们的孩子假期要去欧洲旅行。父母没有直接资助经费,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孩子先凑钱,孩子必须有些钱,父母才能资助,父母不会全额负担。孩子经过一个月的工作,挣得1000美元,剩余的8000美元都由父母负担。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深得我心。当然,当孩子自律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了,积分卡就应该慢慢地失效了,物质刺激让位于自我管理。
二、自由教育的实践
1尽量早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自由的儿童是能遵守规则的儿童,规则是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之物。但是,规则不能繁琐,否则孩子动辄得咎,仍然不自由。规则要尽量少而清晰。以实施蒙氏教育而闻名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孙瑞雪提出,孩子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则:1.不要伤害自己;2.不要打扰别人;3.不要破坏环境。孩子的行为,如果破坏了这些规则,家长和老师应该制止;如果没有破坏这些规则,就让他们自由地行动。孩子在地上爬,弄脏了衣服,不卫生,这些都不重要,这是孩子在探索环境。规则是不应该被轻易打破的,尤其要让孩子明白:哭也没有用。孩子晚上想吃水果,让妈妈去买,而水果店已经下班了,妈妈试着给孩子解释,孩子还是哭闹。这时就要让孩子明白:哭泣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妈妈可以把孩子搂在怀里,给他解释;但是已经做出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不会向孩子的哭闹让步。孩子越早明白哭是没有用的,越早就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当然,规则的制定是需要孩子参与其中的,而非单向的,父母强加的。石榴很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玩秋千,常常玩得不愿意下来,不顾身旁有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问:“你还要玩多少下?自己说吧。”孩子回答:“玩五十下。”“好吧。”荡了五十下之后,孩子顺从地下来了,不用家长训斥或打骂。生活中,除了最基本的规则不能动摇之外,许多规则都是要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比如几点睡觉、每天读多少时间的书,尤其是每周可以玩多长时间的电子游戏和看电视,这个规则更需要和孩子反复协商。我家孩子的游戏时间规则是:周五晚上15分钟,周六30分钟,周天一个小时,平时不许玩。规则要尽量维持,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灵活机动的。有时,孩子可能稍微玩的晚一点,家长在旁边提醒一下。如果超过太长时间,则需要坚决制止。
2尽量少地强制孩子
要用自由理念来教育孩子,就必须允许孩子自由地游戏,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我一直非常关注孩子有没有朋友和他一起玩耍。因为是独生子女,要做到这点相对困难,小朋友们一般都有培训班,没有时间。从他小时候开始,我就买了许多玩具放在家里,打电话邀请他的朋友到家里玩。所有的小朋友到我们家,我们都非常欢迎,哪怕是有些调皮的孩子。有一年石榴过生日,邀请来许多小朋友,他们在家里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像孙悟空大闹天空。我放开唱片,再给他们来点音乐和节奏,孩子们很开心。直到现在,孩子二年级了,我仍然是鼓励他尽快完成作业,之后再做些户外体育运动。没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在自然的空间无拘无束地玩耍更快乐的事情了!我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自由地玩耍。玩得好,才能学得好;玩得好,才能品德好。皮亚杰正确地指出:儿童道德观点的发展是从童年游戏中建构起来的。
自由地表达,来代替应该如何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有条例地表达出来,慢慢地讲,不要讲得太快。现在,孩子开始写话了,由一年级的啰啰嗦嗦、不知所云发展到现在写得快而结构完整,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经常会和我一起读自己写的话,似乎陶醉在创作的兴奋之中。尽管孩子写话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让他修改,从他自己脑子里流出来的话语是他最真实的表达,无需成人去修饰,否则我们会一点点磨灭孩子的创造性。
自由地选择,而非父母代为选择。关于课外兴趣班至于知识学习,无疑每个家长都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对于语、数、外这些核心课程的学习。我数次劝说孩子去体验外语培训班,但是他毫无兴趣。他比较喜欢的是乐高积木和围棋,每周六都坚持去上课,哪怕有几次班上只有他一个人。虽然孩子现在英语学习滞后,但是我坚信,只要孩子抱有了对于学习的热情、爱学习,当他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时,他是可以加速学习,追赶上去。而如果孩子从小超前学习,培训班太多,负担过重,做事拖拉,学习自觉性差,那么他超前学习的那一些东西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就会落后。因此,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宁愿孩子学得少一些、学得慢一些,也不可摧毁孩子对于学习的热爱。
3自由意味着责任
承担责任比过度保护更重要。自由不是放纵,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如:做家务的责任、安排个人时间和事务的责任、学习的责任等。
首先,是承担家务的责任。孩子从五岁的时候就跟着我一起洗车、洗碗、收拾卧房、倒垃圾,当我们看到房屋变整洁以后,心理满足感油然而生。但是,自孩子上学之后,他觉得每日学习任务很重,又看到父母请钟点帮忙,不做家务,他也就不再认为自己有做家务的义务了。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加以引导,如布置德育作业,倒垃圾、周行一孝等,家校携手让孩子加深对于学习的理解。
其次,要承担安排个人生活事务和时间的一些责任。如到不到朋友家吃饭,由孩子自己决定;是不是要买一种玩具或东西,也由孩子自己决定,只要他想好了,我们就执行,付一半费用。我发现,这样的自由宽松反而使得他对于自己的决定更为谨慎,本来有些想买玩具的念头,却因为我们让他自由选择而放弃了。当然,未来他想做什么,选择什么职业,这些全部都是孩子自己的决定。
另外,要承担学习的责任。那些学习拖拉的孩子,要么是因为学习基础差而产生畏难情绪,要么是因为没有学习的责任感,被迫学习,或觉得为父母而学。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在我家孩子小脑瓜中,早已经牢牢地树立了一种意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负责任。因此,每天放学后他都不愿意在外面玩耍,而是很早就回家赶紧写完作业;每天早上都是孩子6点半甚至更早起床叫我们,让我们赶紧起来,害怕迟到。我们不负责检查作业,作业正确与否都由孩子负责;收拾书包、准备学具等也都由孩子负责。他在客厅学习的时候,我们只消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忙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按照这样的目标,小学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逐渐放手,到了初中,除了需要注意青春期教育之外,学习上似乎没有特别需要家长操心的事情;到了高中,几乎就可以完全放手了,家长不用辛苦陪读,只需要在精神上为孩子鼓劲加油。
当然,我们期待孩子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父母也有脆弱的时刻,而需要孩子的安慰。孩子至少可以在语言上宽慰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因此,我时不时会对孩子说:妈妈明天要上课,可是课还没有准备好,妈妈有些紧张,可以给妈妈加油吗?握着孩子温暖的小手,似乎真的感受到一种力量。哪怕是孩子给父母倒来一杯水,那也是值得大力嘉奖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关爱父母,才能发展出关爱同学、关爱社会的情怀。
4等待成熟比提前干预更重要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抱着不切实际的高期待,总希望孩子在更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是现实却令他们失望,总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反观自己的孩子,似乎成绩不好、没有才艺、表现不够突出,未免有些挫败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期待而失望,而要欣赏自己的孩子。不要把他与其他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总希望他和别人一样,于是,平庸就产生了。” 而且,每个孩子发展的快慢节奏、敏感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节奏生长。比如,有的孩子入小学时已经可以独立阅读厚厚的绘本,而有的孩子却几乎认不得几个字,孩子的差异很大,但是等到半年之后,两者的差距就不会这么显著了。所以,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要摆正心态,我们的面子没有孩子的真正成长重要。不要因为孩子没有考上双百而心中不快,不要因为家长会没有被表扬就觉得被批评的孩子一定是我家的孩子;也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排名。岂不闻第十名现象?那些排名靠前的孩子,未来未必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为了得高分和满分,养成了机械重复的习惯和小心谨慎的心态;反倒是那些排名在十名和二十多名的孩子,因为没有这种顾及,反而得到更为自由的发展。
每个孩子总是有缺点的,我们自己也不是完人。所以,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首先要认识到一下子让孩子改正所有的缺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只能是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零零碎碎,日积月累,慢慢进步,教育就是由这些细节组成的。只要孩子每天快乐而有进步,自由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实施自由教育,最怕的是家长走两个极端:一开始的时候觉着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又聪明又懂事,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放纵孩子;等到入学之后,孩子成绩不好,又不能遵守纪律,于是家长态度又有180度的转弯,对于孩子开始训斥、打骂,从放任一下转到粗暴。自由教育是耐心的、温和的、持续的引导,而非放任或放纵。
自由教育是一种抓大放小、顺其自然的放养式教育。我笃信:这种教育方式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以及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这种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而这种性格,是无论多么发达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都不能取代的。自由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投入的时间成本较低而回报较高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尊重人性的教育方式,尊重人性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