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般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教育方式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压抑和创伤。现在的家长有一小部分当年也是经历过这些压抑,受到过伤害的。在心理和性格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不说,甚至想起来就觉得痛,已经影响了生活。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有的人学习了精神分析的理念之后,认为自己的痛苦来源于童年父母给自己压抑和创伤,变得愤怒,开始讨伐父母。父母当然也可以责怪,但只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建议进行认知重构,重新看待童年的经历。
一位妈妈说:在看了很多育儿书之后,了解到我的诸多不快乐都源于我的童年,越是了解越是无法释怀。在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后,我开始拿着放大镜到回忆中去寻找童年的种种被伤害。这让活在“当下”的我很是痛苦。读了维尼老师的一篇博文《不再抱怨父母,自己担起责任》后,豁然开朗。是啊,我的心态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的,我现在生活的很好,没有再受童年伤害的影响。这些困难都是可以自己克服的。再回忆童年,也不尽是伤害,也有父母对我们的爱啊。放下了对童年的纠结,真是轻松!
还有一位妈妈在我这里长期咨询过,她的父母都是农民,爸爸性格严肃古板,从来不夸孩子,也不和子女亲近,又胆小怕事,在村里没地位,老受那些强势的村民的欺侮。妈妈虽然很善良,也不会和子女交流,所以在家里基本上就没有“教育”“交流”一说,加之她天性比较敏感,所以从小就特自卑,特压抑。
后来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又来北京的中学教书,她都一直是自卑敏感得要命,生活中的愁苦远远大于欢乐。经常是一段时间内竭力平衡内心,但又往往在瞬间崩溃。后来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去北大做心理咨询,那是一个很权威的教授,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咨询教授给她的感觉就是她的以往是一座大山,要准备好用几年的时间和教授一起把这座山搬掉。
维尼: 我的看法与这位教授不同,不需要搬走这座大山,重新认知过去的经历也就把大山化为无形了。我建议这位妈妈学会用三种思维的方式重新看待过去的经历,去理解父母。过几天,她交来了作业:
学习三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童年生活
一、坏事变好事,看到事情的积极的一面。
小时候受忽视的经历让我比较关注别人的情绪,经常注意不要冷落了别人。还有,因为曾经极度压抑自卑,痛苦不堪,所以会想到寻求精神援助,同时积极阅读,力求建设自己的内心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让我拥有了更开放、更善意、更敏锐的心灵。这一次在维尼老师的帮助下,我会更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希望最终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更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种自我提升是那些从小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因而也就不思改变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二、这是正常的,没什么
爸爸妈妈那么多孩子,生活艰难,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很正常,因为首先要吃饱穿暖啊。父母性格有缺点,也很正常,他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也有很多问题,而且他们也是深受其苦。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不能互相理解、体谅,时有口角。
爸爸妈妈在那样的经济条件下还供我上了大学,这和一般的农村父母比起来,已经是眼光很长远的了。当时,村里一般的父母是要让孩子辍学回家干农活的,家里多一个劳动力,少一个花钱的,父母肯定能轻松一些。我父母虽然一开始也要我辍学,但看到我上学的决心很大,也就同意继续供我念书。当时家里非常拮据,爸妈经常为了一点学费都要四处去借钱。爸爸身体不太好,经常腰腿疼,但我在家的时候,不记得他抱怨过什么,比如我上学花钱多,拖累他们等等,从来没有。他有时会因为在外面受了气,找茬向妈妈发泄,但他很少对着我们这些孩子发脾气,更没有打过我们,这也是难得的克制和理性吧?
爸妈都是很坚强的人,我们成家以后,总怕扰乱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问题都自己扛着,我们的孝心回报也很容易让他们满足,他们是勤劳善良的尽心尽力的父母,我怎么能再怨恨他们。
现在想想,我在父母身上,在自己不可回溯的的童年生活里打转了这么多年,一有问题就回到这个原点上找理由,实在是无理取闹,把时间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而不能直面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岂不是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生命?浪费了大好的成长机会!
三、做自己能做的事,然后顺其自然
现在知道,人是生而不平等的,一生下来,我们就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性格的父母造就的人,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这是首先要承认的事实。也因为起点低一些,遇到能力上的考验,人际关系方面就障碍更多一些。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可能是我的命运吧。我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尽量提升自己,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