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在2016年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让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最好的老师有三种:
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人,你想要钉钉子,你的老师把锤子递给你——好老师啊
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很多黄金,老师让你的手指头变成点铁成金的手指头——多好的老师啊;
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你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帮你打开另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的老师。
这是在说老师,但换成父母同样适用,甚至更为贴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如果父母能成为这几种老师中的一种,那将在点滴的生活中对孩子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递锤子的家长
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对一个名字很熟悉:邓亚萍。这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姑娘,是保持着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并且依然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她的成功,离不开的就是一位“递锤子”的父亲。
邓亚萍从5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打球,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各大体校都将她拒之门外。然而邓亚萍就是不想放弃,就是想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选手,所以她的父亲没有跟她说:孩子,你不行,你不合适。而是成为了她坚强的后盾,给了她坚定的支持,没人教,就自己亲自教。看女儿练球心疼的掉眼泪,但女儿不说放弃,父亲就履行教练的职责。就是这样看似毫无希望的努力,造就了一代乒坛霸主的诞生。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前途无量的天使,他们会有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梦想。然而在孩子们想钉钉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说不,你不合适、你不可能、你不应该冒险。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何必要自己“钉钉子”呢?砸到手怎么办?钉的钉子不牢固怎么办?算了算了,还是按照老爸老妈给你规划好的日子来吧,一辈子太太平平的就好。
这些家长毫无疑问是爱孩子的,却不一定是好家长,好老师。当孩子要去体验这个世界,甚至去实现某个看似高远的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面对来自很多方面的质疑和嘲笑。如果有了家人的支持,知道家人永远会坚定的跟他站在一起,那孩子就不会孤单,就充满底气,即使有一天他失败了,那么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许未必,你除了目送他渐行渐远,还可能要递给他一把锤子,送给他一匹马,让他更快的到达他想去的地方。
变手指的家长
给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曾写过很多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其中提到过这么两件事。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她的父亲被安排到军管会学习班“改造思想”,接着姐姐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炼红心”,最后是母亲被发配到凤凰山农场“劳动锻炼”,家里一下子只剩下了敬一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那时候,敬一丹13岁,母亲离开家前,专门找出几块碎布,剪了几个三角口子,手把手地教她缝补丁,钉纽扣。母亲对她说:“以后你就是这个家的老大了,要照顾好弟弟。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
敬一丹把母亲的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母亲走后,她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后来,当敬一丹回忆起那段苦日子时,她总是笑呵呵地说:“假如当时妈妈说:‘我可怜的孩子!’我也许会哭,为自己,为弟弟。而妈妈却说:‘吃苦得学啊!’我就不以苦为苦了,反而受到了一种鼓励,甚至以苦为乐了。”
母亲对她的教育态度,不仅让敬一丹学会了吃苦,而且拥有了一种积极实际的生活态度,她后来说这足以让她受用一生。
还有一件事是连续两年考研失败的敬一丹在犹豫还要不要继续考研,毕竟她已经29岁了,而且有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当她丧失信心。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母亲和她认认真真地谈了一次话。末了,母亲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你,你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就看你有没有恒心。”
正是母亲这句话,让敬一丹再次振作起来,英语太差,她就专攻英语,一切从零开始,每天发疯似的又背又写,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她第三次走进了考场。这一次她终于成功了,收到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她整整30岁。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为敬一丹的主持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敬一丹的母亲,就是典型的变手指的家长。她用自己的坚韧和经验,给了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也许我们不能留给孩子太多的物质财富,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留给孩子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教会孩子善良、勤劳、勇敢和进取。
孩子们总会面对属于自己的难题,但有了这根金手指,他的人生已经不同了。他有实力去改变能改变的,也有能力去接受不能改变的。当孩子无论在顺境与逆境中,都能幸福的生活,做家长的,也就给了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开窗子的家长
给孩子广阔的视野
如今的商界大亨,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这样回忆自己的母亲:
我上初中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妈妈在中国银行秘书室工作,我要大量地读课外书,妈妈就一本一本地为我借。妈妈在贸促会图书馆时,开始有意识地为我挑一些书。我除了看一些如《青春之歌》那样一类提倡看的书外,还看一些历史书,一些文学名著,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恩仇记》等,像杰克·伦敦的,像大仲马的书,我都爱看。后来她管图书馆时,一拿回来就是三十来本,基本是她拿什么我看什么。妈妈说:“就知道老大要看书,吃不上,就满足他看书吧。”
现在一般人愿意请我讲些事情,认为我讲演逻辑性强,也挺生动,那是受妈妈的影响。记得1952年前后,没有谁重视讲演——讲演那时叫讲话——但是我妈妈重视。她鼓励我在课堂上举手,让我觉得讲话没有什么可害臊的。也许是因为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了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她对我说:“你应该有讲演的能力。”
柳传志的母亲大概就可以算作是“开窗子”的家长了,在物质极度匮乏,人人吃不饱饭的年代,她能坚定的支持孩子看书,并有意识的给孩子挑选中外名著;在60多年前的中国,她能敏锐的意识到演讲的能力对孩子很重要,并在说话还要十分谨慎的时候,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单就这两点,就足以让孩子以后的道路快人一步。
如果说递锤子的家长需要的是坚定的支持孩子的梦想,变手指的家长需要的是教会孩子面对人生的困境,那么开窗子的家长则需要教给孩子的是仰望星空的姿势。让孩子脚踏实地也许不难,但让孩子仰望星空则非家长有一定的高度和远见不可。
正如邹教授所言“最要紧的是记得开窗子。你未来可能很穷,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墙上挂满了奖状。但无论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过是四面墙。它们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于和善于在墙上开窗,你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邹教授是对大学生们说的,这里也想对所有的家长们说。养好一个孩子可能很容易,但教育好一个孩子可能就很难。你的眼界和视野,正慢慢的改变着你孩子的人生。世界上每多一个“递锤子”,“变手指”、“开窗子”的家长,也就多了一个敢拼搏、有智慧、有高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