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11岁华裔女孩TED演讲:大人能从孩子那里学到什么?

Mon Aug 08 2016 15:08:08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在美国,这个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女孩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女孩”:2岁半能读写简单词语,3岁半开始阅读有章节的书籍;7岁时出版了长达33万字的英文著作《飞扬的手指》;不到12岁,在TED演讲中侃侃而谈,教成年人应向孩子学习什么。

  这个小女孩就是Adora Svitak,中文名邹奇奇,出生于1997年。有趣的是,奥巴马总统的两个女儿都是奇奇的粉丝,奥巴马称她为“美国文坛小巨人”。她在TED的演讲值得所有与孩子打交道的成年人一看;她的成长经历,父母亲从小的家教方式,更值得深思。

  先看TED演讲↓↓↓

  她用一个问题开场:“你上次被人说幼稚是什么时候?”

  小孩子会被说幼稚通常是因为有不合理的要求、做事不认真。

  邹奇奇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年纪小不算什么问题。幼稚这个现象,也很常在大人身上看到,所以不应该再用这个歧视年龄的字眼,不应该用它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和非理性思考的行为。

  图片

  又或者,换个角度想,“谁说非理性思考一定不会为世界所需?”

  也许我们曾有过远大的梦想却因诸多原因驻足不前,相反来说,小孩比较不会找藉口逃避、小孩有各种志向和诸多有趣的想法。有时对历史太过理解,加上有美好理想落空的经验反而会被束缚住。

  孩子或许是相信世界还有“完美”存在着、梦想许多事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邹奇奇举华盛顿州塔科马玻璃博物馆的“孩童玻璃设计”这门课为例子。

  图片

  图片

  在这堂课上,小孩子没有被“玻璃”两字给局限住,也不会去想吹玻璃塑形有多难,他们只会去想些好点子。所以最后做出如图上异想天开、想象力十足的作品。

  邹奇奇认为:其实小孩已经从大人身上学到很多了,“我们也有很多想法要跟大人分享!”

  “我想,大人应该要开始跟小孩学习了。”

  大人和小孩之间应该彼此学习。然而,现实和理想差蛮多的,双方彼此缺乏信任。不信任人,就会在他身上增加诸多限制。所以大人好像都很喜欢管小孩,虽然没有古代高压极权那么恐怖,但也好不到哪里,态度应该是要互相的。大人应该要学着把小孩的愿望也纳入考量。

  图片

  比管教更严重的可能是:“大人常低估小孩的能力。”

  图片

  邹奇奇举自己父母亲的例子,除了在她小时候给他看比较艰深的书籍,父母是如何开明地放手,并鼓励她做自己喜爱但看似不太可能的事:写书出书。

  “小孩虽然好像比大人优秀,但小孩还是会长大,然后成为像你们一样的大人,或是更超过你们。”世界之所以会进步,就是因为新的世代不断成长发展,进而比上个世代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脱离黑暗时代。”

  图片

  邹奇奇最后呼喊:“一定要帮孩子们创造机会,好让我们长大后能打败你们。”

  折腾妈觉得倾听小孩、并对孩子们所期望的抱有热情和支持以及自由度,因为这个世代将带领世界前进。

  其实,只是一个爱阅读的小女孩↓↓↓

图片

现在的邹奇奇

 

  邹奇奇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她的母亲邹灿是中国人,获得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后,在电话语音翻译公司担任中英文翻译员;父亲约翰·斯维塔克是捷克裔的美国人物理学博士,任职于微软公司;姐姐邹希希,是少年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

  美国格外重视智商高的孩子,全国50个州立法规定,要为智商比较高的孩子提供天赋教育。最初邹灿、约翰夫妇想让邹奇奇进天赋教育班读书,可惜他们家居住的瑞德蒙市智商高的孩子十分多,女儿居然没有报上名,因此他们只得在家中指导孩子。

  在父母的指导下,邹奇奇的学习进步得很快,两岁半就能拼出单词,3岁能读简单的句子。3岁半时,邹奇奇独自跑到小区图书馆,经过左寻右找,她竟然要借厚厚的童话小说《害虫的侦探》。当邹奇奇捧着书回到家里,母亲立即提醒她,那样的书你现在读不下去。听母亲这样说,邹奇奇当场翻开书,抑扬顿挫地读起来。

  刚满5岁时,邹奇奇就对儿童书不感兴趣,开始看更加严肃的著作。其中,她最喜欢看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作品。“我读过他的小说《老实人》,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男人的故事,他生活在一个城堡中。”邹奇奇说,“尽管书中的内容很滑稽,不过我很同情他。

  邹奇奇读书的速度飞快,1分钟能读900字,一天能读几本书。只需要9小时,他就能读完一本607页的《哈利·波特》。到8岁时,邹奇奇已经读过1700多本书,涉猎的图书包括天文、地理、文史、传记。虽然在美国生活,但奇奇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熟悉,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史》等中国书籍。

  图片

童年邹奇奇和父母、姐姐

  读书之余,邹灿、约翰喜欢给两个女儿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他们讲的故事不是所谓的幼儿读物,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书中读精彩的故事给她们听。邹灿夫妇还喜欢与孩子做讲故事的游戏,谁能把故事说得越离奇,谁便是赢家,就会获得事前准备好的奖品。他们这种自然引导式的教育,给女儿插上了让思维起飞的翅膀。

  “有两个住在森林里的恋人,他们都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后来新郎想要搬到城市里,去寻找金钱和刺激,新娘却反问他:难道你能舍得美丽的森林和平静的生活?在新娘的追问下,最终新郎改变想法,继续在森林里幸福地生活着。”讲完这个故事获得奖品时,邹奇奇喜形于色。

  在邹奇奇4岁那年,母亲开始教她写作。当要求邹奇奇写《春天》,女儿不知道如何开头的时候,邹灿就启发她:“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顺着母亲提示的这个思路,邹奇奇很快就把稿子写出来。阅读之后,邹灿惊奇地看到,女儿把她在书里读过的许多词汇,都适当地用在文章里。

  黑眼睛、黑头发的邹奇奇,稍后又写过几篇短文,语句都很通顺。发现邹奇奇对写作有兴趣时,邹灿给予女儿极大的鼓励,他相信对于孩子,有时热情和兴趣比天赋更加重要。

  邹奇奇认识很多字,写作时用词也很准确,可是拼写起来略微吃力。为了提高女儿的拼写能力,邹灿花100美元买来一台二手的手提电脑,并在电脑里安装了一个学习打字的软件,让她自己练习。

  图片

  图片

阅读写作中的邹奇奇

  从学会使用Word起,邹奇奇真正开始写作,她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从写作开始。早晨起来跟母亲打招呼之后,邹奇奇就去书房打开电脑里的Microsoft Word软件,然后在键盘上敲打心灵深处的奇思妙想。

  通常邹奇奇都会有很多灵感,缕缕文思就像小溪里的流水,随着她灵敏的手指不停地飞舞,迅速涌到电脑上。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邹奇奇就会先浏览自己写过的东西,看上次写到什么地方,随即她就会有想写的内容。

  完全沉浸在写作中的时刻,邹奇奇喜欢坐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双脚在空中晃来荡去。“我觉得自己似乎身临其境。”邹奇奇说,“有时我是一个观众,在天空注视着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人物本身,感觉到他们的幸福和悲伤。”

  最初买电脑来的时候,兴高采烈的邹奇奇,经常入迷地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写故事。但整天写作是很枯燥的事情,当新鲜劲过去后,邹奇奇就会把没有写完的故事扔下,关闭电脑就出去玩。与小伙伴开心地玩耍地过程中,邹奇奇会玩出很多灵感,她便匆匆回到电脑前,重新沉浸到故事的情节里继续敲打文字。

  过去别人写的很多故事,都是以男孩为主角,把男孩写成英雄,女孩需要等男孩来拯救,邹奇奇觉得这种书很乏味,她喜欢以女孩为主角的故事,她写的故事主人公通常是有主见且争强好胜的女孩,这里面有她自己的影子。

  图片

  邹奇奇的作品特别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主题基本是关于友谊、信任和善良的。对于邹奇奇来说,写故事不仅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她还从中找到使命感。“读书让我开始喜欢写作,我也希望可以影响别人,让他们看了我的书之后也喜欢写作。”

  8岁的时候,邹奇奇12万字的故事集《飞舞的手指》正式出版,书中包含300多个故事,多数以中世纪为背景,从古埃及写到文艺复兴时期,文中透露出邹奇奇对政治、宗教和教育的深刻见解。

  《飞舞的手指》在美国出版后,马上引起轰动,美国多家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争着报道,她的中美文化融合的成长背景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讲述。后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几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随后,邹奇奇和出版社签下合同,需要按时交出书稿,除了到世界各地作演讲之外,她的时间主要用来创作。已经出版多部作品的邹奇奇说,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书,将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发自心灵深处的快乐,是诞生天才的摇篮。邹奇奇没有进过学校,也没有拜过师傅,完全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她将阅读和写作当成娱乐,在快乐的学习与玩耍中,轻松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文坛小巨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享誉国际的人物。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