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就像是重力,你所要做的只是轻轻一推。”(Madness is like gravity...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这是“小丑”在《蝙蝠侠黑骑士》中的台词,我觉得拿来形容那些不假思索把自己家“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们相当合适。
当然如果孩子一向都品学兼优又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不读死书,那么留学深造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如果这孩子因为宠溺骄纵等原因已经一身毛病,他价值观残缺、自控力缺失,但是精力却无比旺盛,平日里搞得鸡飞狗跳、骑车上树——他在你们眼皮底下都这样,那么送去一万多公里以外的美国难道就能瞬间“治愈”?
当然,毕竟在那么多变量的影响下,也的确有些“浪子回头”的特例,但是无论如何,把系统化教育的巨大工程完全交付给运气与概率,甚至天命,本身就是种不负责任的赌徒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
自由与放养
美国的老师是不会追着学生屁股后面要作业的,更不会给学生压力,边拉边拽地逼着学生复习考试,再加上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并完全保密——你会觉得上个高中比上课后补习班还轻松随意。
大学就更不用说了,你就算不交作业不考试,老师也不会给你很差的脸色看,最多就算笑眯眯地提醒一下,然后让你的成绩单优雅地挂科。除非你连课都不上——F1签证持有者如果有频繁旷课记录的话有可能会被移民局或海关取消学生签证资格——否则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这样的形势下原本国内就没什么上进心的熊孩子,你指望在美国能发奋图强?别做梦了。这里就连公开成绩这个触及“面子”的压力都没有。
蹩脚的资源
其实在哪里“资金”和“教育资源”都是直接挂钩的,美国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如果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可以进入优秀的私立高中或顶级公立,那么即使是原本有些问题的孩子被彻底改善的概率还是会高一些的,但是如果达不到条件而进入一个半吊子的公立学校的话,松散的纪律和学风,以及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教出的学生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美国的教育系统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精英教育环境着重培养精英,让高级阶层的子女十项全能,并最终接管社会前沿的任何资源;而普通的教育环境着重安抚老百姓,让没什么背景或天分的普通人安心地成为各行各业的螺丝钉——以便于今后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接受上层精英的调动,所以当你的孩子从普通高中毕业为了报考大学而去咨询的话,他们只会笑眯眯地劝你放弃哈佛斯坦福(不适合你),甚至会对你说“其实社区大学也挺好的”这种屁话。
所以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或上进心本身就有瑕疵,自己的客观条件又做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跟风留学”的结果只能是惨不忍睹。
那么,如果你富裕到“拿钱不当钱”,是不是就高枕无忧?
扭曲的认同感
即使你砸钱让“熊孩子”进了优秀高中——好大学暂时就不用想了——他也会面临下一个问题,那就是集体认同感。
十几岁之所以被称作“叛逆期”,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想要被集体认可。
但是学习不好的话,课堂上就没有成就感;英语水平低,课下交际也没有成就感;再加上长久以来孱弱的身材更比不上长期热衷健身的欧美学生,于是“熊孩子”想要“让人看得起”只能剑走偏锋,歪门邪道。让大家看看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要知道美国16岁就能考驾照;大麻是合法的;持枪证也不难搞到。至于赌博就更不用说了,东部有大西洋城,西部有拉斯维加斯。配合着松散的学业压力,熊孩子面对万里之外的父母表示这一切都毫无压力,于是生物趋利避害的“应激性”就在他们身上完美的体现出来,绽放出由荷尔蒙滋润的一朵朵恶之花。
木桶效应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效应在品性暂时有缺陷的小留学生的身上往往会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些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短板经常会在异国他乡被无限扩大,以至于全盘皆输。
有的太注重成绩,有的太注重面子,有的性格过于内向,有的轻微暴力倾向等等。这些本来在国内也就是父母老师施压纠正的事情,到了美国“自由”的环境下就容易发展成:
1.过于注重成绩而自己努力不够的:雇网络写手代考、代写作业——要知道现在枪手中介已经产业化了,广告在网上到处都是。
2.过分追求“面子”的:透支信用卡吃喝玩乐购买奢侈品,然后让万里之外中产阶级父母买单。
3. 性格过于内向的:更加封闭自己且敏感多疑,把极其有限的社交关系降至冰点。
4. 轻微暴力倾向的:和同学频发冲突,并且因为推搡女朋友而被报警拘留,甚至面对天价赔偿并遣送回国。
于是,原本只是性格有瑕疵或是仅仅是贪玩、厌学的熊孩子,在国内原本只是一时的学业荒废,只要父母多下些精力就能扭转局势。但懒惰的父母仅仅因为一时“跟风”一样的头脑发热,用大半生积蓄送孩子出国。最后这些“熊孩子”不仅没有变得更好,而且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自暴自弃,有些甚至成为了美国华人黑帮势力中最年轻的一代炮灰。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也是全球最自由和复杂的多元文化大熔炉,“游戏规则”和中国也完全不同,这也为各种不同品质的“种子”提供了别样丰饶的土壤,导致好的更好,坏的更坏。所以我们对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来说,在做出任何可改变一生的决定之前,“培育”好自己的“种子”就显得最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