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刚过,元旦即将到来,而更盛大的春节还在后面。
年末这个时候,学生们盼着寒假,上班族期待年终奖和晋升,而即将本科毕业的“考研党”们,似乎成了社会上最纠结的一群人。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今年12月23日开考,至25日落下帷幕。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238万,比去年增长37万。
考研学子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排队入场参加考试。苏阳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这238万人来说,元旦新年和春节假期,可能将在等待初试成绩的忐忑中度过,而身边的同学大多已确定好就业或出国深造等去向。一旦考研落榜,再来半路上改换赛道投简历找工作,难度和压力就更大了。
在高等院校扩招,“大学生”招牌不再值钱的当下,考研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和毕业起薪的自然选择。不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读研后,回报真的令人感觉值得么?
麦可思研究院的一组数字显示,2012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届那些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三年后才出来找工作的硕士生,平均月入6206元,竟然比本科同学还低。
辛辛苦苦读研三年,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发现自己成了本科同学的下属。这并不只是段子,而是真切存在的可能性。
不过,盲目的考研热和否定“读书有用”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2016年广东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读研是否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薪资水平,也要分专业看,不能一概而论。
人民网撰文认为,考生应对理性对待当下的“考研热”,避免短视跟风,而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看重研究生生涯在人生中长期的效益。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考研人数今年增长20%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报考人数238万人,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7万人,增幅近20%。这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中新网记者梳理多省份考研报名人数发现,湖北、辽宁、湖南、河北等地的考研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以河北省为例,今年全省共有12.05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1.75万人,报名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四川的考研人数增幅更是达到了45.87%。面对今年激增的报名人数,四川省已增加了6个高校考点和15个附属考点。
考研报名人数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从2007年到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增长6%,远低于报名人数增幅,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院校专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仅北京就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个别院校专业报录比甚至达到40:1。
小编注意到,今年考研报考考生中45%为往届生,越来越多已经工作的上班族选择通过考研为职场晋升铺路,而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普及也为这些人读研“镀金”提供了便利。
研究生比本科生多挣多少?
攻读研究生,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
目前,中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大多在8000-12000元/年之间,而应用型研究生学费较高,大多在10000-20000元/年左右,如果按两年学制保守估计,那么读研究生的学费成本在1.6万到4万元之间。
那么对于以提高起薪为目标的人来说,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能收回这几年的成本吗?小编注意到,市面上多家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为4300元,硕士研究生为5900元。如此来看,读研能带来接近40%的收入涨幅,相差1600元。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本科毕业生起薪比自己内心预期低了900元左右。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本科学生的平均月薪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则为8001元,相差超过3000元。
复习中的考生 宋立超 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反映的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并不能反映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岗位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薪资差别。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三年大学本科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都在持续上升。
以2016届为例,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在三年内的回报非常惊人。2013届本科生在工作三年后,薪资增幅达到87%。如果进行横向对比的话,2012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届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三年的硕士生,平均起薪为6206元,比前者少了近200元。
从很多公司同一岗位的薪资来看,研究生入职的起薪可能比本科生每月只高出几百元,况且读研也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率的提高。
据2016年广东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医学的本科就业率只有86.14%,而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上升到了90.57%。但是教育学的本科就业率为79.13%,研究生毕业后反而下降到了69.23%。
复习中的考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应理性看待“考研热”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对考生考研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0%的考生考研是因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还有21%的考生把考研作为就业的“备胎”,一边复习一边找工作。
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技能不多,面对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很多人只是把考研当作“缓兵之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眼下高烧不退的“考研热”,说到底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很多考生是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去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凌昊莹认为,具体到考生个人来说,在尊重个人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一旦确定要考研,就要努力做到学历和能力相匹配,而不仅仅是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