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速读
各种奇葩题目,以及工艺品、PPT形式的作业,不仅折磨学生,也折磨家长。做不出奇葩作业,使孩子眼中父母威望过早丧失,这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父母想要维持“权威形象”,不得不网上抄答案,但这种示范本身对孩子就有恶劣的影响。
奇葩题目太多,只有家长帮忙做
奇葩作业“画月亮”
和大量的奇葩题目比起来,画月亮其实并不算什么。
据说,有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数学教授。这个题目叫“谁是外星人?”这是一道选择题:第一排给出四个外星人的图案,第二排给出四个不是外星人的图案,根据这两组信息,让学生在第三排的五个图案中圈出哪个是外星人。
这道题难住了好几个专家,最后被一个学生给破解了:答案是第四个。因为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外星人的共同特点是:外面有三只脚,里面有一个三角形。
奇葩作业“谁是外星人”
这样的题目,表面上看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其实并没有任何价值。在小学生的课外数学题目中,有大量这样的题目,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对成年人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但是对天真的孩童来说,也许会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在参考书上,这样的题目大概会注明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除了数学外,更常见的“家庭作业”是手工。往往要父母配合孩子一起做一个工艺品。有的的作业要求孩子用水果、蔬菜做一个拼盘,结果家长直接找厨师亲戚来帮忙的。这一类作业的构想,是让父母和孩子能更好地协作、交流,但是,父母和孩子,本来有无数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协作,为什么还要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
有些题目则让家长感到很尴尬。比如,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帮孩子做PPT,以利于孩子返校后和同学们交流。PPT是创业公司和白领喜欢做的东西,对很多家长来说其实相当困难。一些家长要重新学习,有的家长只有哀求亲戚或朋友帮忙。
让家长感到尴尬的奇葩作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家长群里,每个家长都变成了“学生”
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传统的做题型作业已经不多见,寒暑假作业都呈现出了多样而另类的形态,很不幸,大部分作业最终都要家长帮忙。
家庭成了学校的延伸。有了微信群,家长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加,“家长群”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微信群之一。在家长群里,大家热情讨论如何帮孩子做作业,不知不觉间,每个成年人都变成了“学生”。
这样的奇葩作业,真的是素质教育吗?对一个孩子来说,开开心心玩一个暑假,可能比琢磨那些难倒教授的奇葩题目收获要大得多。这样的作业,很难归入“应试教育”,因为大多数都和考试无关,但它也绝非素质教育。它是一种组织形式,唯一的价值是提供一个竞争的机会。即使是做PPT,做得太丑也会被同学们笑话。这样的竞争,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而已。
手工课本来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但一旦被学校、老师布置,往往就变味为“应试教育”了
被重塑的家长:威严荡然无存
在这场奇葩家庭作业大战中,家长所受的摧残还要远远大于孩子。
大多数奇葩作业,不仅考验家长的智商、能力,甚至还要考验家长的社会关系。你能找到一个会做PPT的朋友吗?上面提到的那道“谁是外星人”题目,媒体报导时还有这样的故事情节:孩子拿这道题问一位研究者:“叔叔会做这道题吗?我爸妈真的好笨呀。”
在孩子眼中,父母的威望过早地丧失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至今还很少有人关注。心理学家认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16岁前后),会慢慢发现父母的“无能”。正是在“全能父母”形象逐渐坍塌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慢慢获得心理的独立。
奇葩作业让父母的威严荡然无存,最重要的是,这个灾难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家长都要请教别人,这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危机。一个七岁的孩子发现父母很无能,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他会产生相当大的困惑,会丧失一部分安全感,也会影响到自我的建设。
很可惜,大多数家长都没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愿意让自己更萌一点,让自己看上去更笨一点,还美其名曰这样才能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共同成长”。父母的角色,从来就是和权威联系在一起的,你再努力都不能取代玩具的作用,也不应该向玩具学习。
学孩子说话,尽量把自己的智商表现得和孩子一样,很有可能是中国家长在教育中所犯的最大错误。相比之下,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中“严父慈母”式的管教,可能还更科学一点。“和孩子做朋友”作为一种平等意识,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那绝不是让家长像小孩一样,去做作业,去体会做不出作业的失败。
许多现象表明,父母“丧失权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家长的道德困境:是否可以骗老师?
有责任心和能力的家长,会尽力维持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不少父母虽然无比辛苦,仍在努力学习各种技能,以便孩子做作业有需求时,自己真的能够帮上忙。
这样的人会发展成为一种“全能型”父母。明明自己从小就动手能力差,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学手工。明明自己当初就不爱数学,却不得不偷偷学奥数。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要经受两次教育的折磨,而且都是有问题的教育。
对“全能型”父母来说,劳累倒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自己也会陷入一种心理危机:一个成年人,每天琢磨那些小学生题目,对自己到底有什么意义?等到孩子长大离自己而去,这所有的付出,都会成为父母的心理负担,他们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落?
孩子面临大量作业,可以说使家长“两次踏入同一河流”
不要怪中国的孩子是巨婴,因为父母一直在帮他们。也不要怪中国式父母,他们也是被逼的。这就是教育界的现实。
当然,“全能型”父母的苦涩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品尝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作业,持一种蒙混过关的态度。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有了网络,手机上也有各种帮做作业的应用,要相信,没有多少题是老师原创的,都是可以找到现成答案的。
这样,父母又面临着一个道德困境:这种做法,是不是对老师的一种欺骗?老师让我陪孩子一起思考,这种抄作业真的好吗?有些父母,干脆采用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态度:孩子啊,这种作业毫无价值,爸爸帮你做了,或者,在网上帮你抄一份吧。这种洒脱,其实才是真正的灾难。因为这种示范,对孩子有着很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