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博导爸爸把8岁儿子当博士带:结果让人很惊艳

Thu Jul 13 2017 11:51:41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把8岁的孩子当博士带,这脑洞开得足够大!上个月,38岁的博士生导师周庆干了一件不务正业的事,给儿子和儿子的三个小伙伴办了一场为期5天的培训,用带博士的方式带孩子们玩了一圈。

  突发奇想

  用带博士的方式,带八九岁孩子

  7月12日下午,在沙坪坝区某小区,记者在周庆的家里见到了他。周庆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38岁,已经当了4年的博士生导师,现在带着两个博士生。他说,自己的主业之一是带博士,副业就是带儿子。

  我也是突发奇想,想将自己日常授课的经验移植到几个八九岁小孩身上。

  朋友无意中知道了周庆这个想法,也要求让孩子来体验一把。最终,大家做了一个决定,把这场培训的周期定为5天,6月19日至23日,一共4位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男女各2人)参与其中,每天从早晨9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其他时间该咋玩咋玩)。

图片

周庆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记者 平索茜 摄

  精心引导

  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表达能力

  周庆带着这四个娃,一步步从选题、查资料、实地调研、论文、PPT、思维导图等做起,一共安排了15个大的活动,都是模拟博士研究的日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其实,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这个年龄的孩子精力集中的程度有限,不可能正儿八经独立完成任何环节。周庆说,他逐步引导孩子们,将各个环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就拿选题来说,周庆给孩子们准备了10个和猩猩有关的选题,一个个讨论。所谓讨论,其实就是引导他们发言。周庆说,在所有的环节中,他更注重交流的过程。

  除了选题,周庆还和孩子们查资料、观看纪录片,甚至教他们在一些官网和论文网站上查阅资料。周庆列了一些小目标,包括:让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演讲将近20页的PPT,自行设计问题采访10位游客,将30个概念组织成一幅图画,并写出符合大学标准的800字论文等。

  结果喜人

  论文有板有眼,分组知识竞赛不分上下

  PPT、思维导图、论文,这些东西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是否太难?要知道,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两个孩子从来没有做过PPT,更别提思维导图和论文了。

  只要想学的话并不难,而且我本身也没有作硬性要求。周庆说,孩子学东西的能力超乎想象。记者参观了几位同学的成果,他们的思维导图,能够把几十个逻辑关系理清楚,写的论文,用语虽然还是8岁孩子的,但词句之间有逻辑,格式上有摘要、正文、引文、鸣谢等等,有板有眼。

  最后一场,他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设计了30个问题进行知识竞赛。两组都答对了29道题,全是和这次课题(黑猩猩)有关的知识,问题有深有浅。确实让我惊艳,最后只好猜硬币才决出输赢。

  ■他说

  过程和结果,都让人很惊艳

  7月11日,那场培训后两个多星期,周庆抽空,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分享了这次活动的细节和心得。他用近七千字描述、记叙和总结,希望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周庆说,整个活动,就是他实践自己奇思妙想的一个行动,自然也没有收朋友任何费用。这种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体验,过程和结果都让他惊艳。

  我这些年带过很多学生做研究,看到许多优秀的孩子不能清晰地表达个人的想法或者在交流过程中缺乏自信。周庆说,他这个活动,带着孩子们以博士的方式玩了一圈,也希望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图片

带着孩子们玩了一圈,希望对他们成长有帮助。

  ■朋友说

  孩子很喜欢,到了时间不愿意走

  孩子的收获还是不小。参加活动的孩子的家长之一郑女士告诉记者,周庆的方式和普通培训班一味灌输的方式不同,更加注重引导。

  他在引导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例如,自己在做PPT时,应如何表达,借助什么样的画面,等等。孩子自己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对于周叔叔的上课方式,孩子也觉得很新颖,每天早九点晚五点的课程,郑女士的孩子常常到时间了还不愿意走。郑女士家孩子最喜欢的环节,是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有感而发,随时提问题,也喜欢观看纪录片的感觉,跟平时还是不一样。

  ■专家观点

  非常有创意,但家长不可盲目尝试

  我市知名独立学者、资深教育专家林浩认为,这位教授培养孩子的方式非常有创意,应该算得上很另类的兴趣班。如果其出发点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且还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不妨视为对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林浩同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对不喜欢这种锻炼方式的孩子万万不可强求,同时老师在实施这个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孩子在该年龄段的心理诉求和情感诉求,避免造成智力上的拔苗助长。

  林浩同时提醒所有的家长,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既不要盲目的肯定,也不要盲目的否定,更不要盲目地进行尝试。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种方式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否符合孩子的个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