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孩子缺少自信将会一事无成

Fri Jun 23 2017 15:04:20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案例:

饭后4岁的儿子看着妈妈收拾碗筷,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碗,想要帮助妈妈。“别动,儿子,你别弄脏了衣服,你还小着呢,干不了这个,让妈妈来,你去一边玩去吧。”

妈妈无意识地打击了儿子,4岁的儿子从妈妈的话里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降低了自我能力的认识。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尝试着去干点家务,即便是把衣服弄脏了又能怎么样呢?孩子有了第一次的尝试才会有第二次成功可能,如果没有尝试的机会,他永远学不会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孩子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和自豪,引起更多的兴趣去探索这个世界。

3岁的孩子在自己穿鞋。“宝贝你能不能快点,要不然就迟到了,来,宝贝,妈妈给你穿,你穿的太慢了。”妈妈给孩子三下五除二的穿上了,省了很多的时间。可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下次他自己就不会再穿鞋了,他知道自己穿的慢,妈妈很擅长穿鞋。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很多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叫“妈妈,妈妈。”

在我进行个案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问自己的孩子没有自信,怎么办?如果让这些家长举一个孩子没有自信的例子,他们还真的说不上来,只知道说,孩子见人不好意思说话,上课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做什么事都是躲在后面,说话的声音小,做事优柔寡断等等。

图片

可见,许多父母对于不自信的概念了解片面、单一,只知道寻找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自信,而不知道不自信也是一种情绪的体现,这种情绪在某种情况下,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在原始的社会里,人们出去打猎,面对凶猛的野兽时,他会权衡自己的胜算有几成,他时刻关注着野兽的信息,如它的性情暴烈程度,速度,力量等等,随后会根据自己的力量进行对比,一旦感觉有实力上的悬殊,没有把握打赢,此时就会退缩,也就是说“不自信”的情绪就产生了,受这个情绪的影响,人们就会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想法,也就是保命要紧。

所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自信会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那么,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被激活的呢?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因为不自信而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呢?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作用。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记忆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记忆潜力的千分之一,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水平已到头了,不可能再记得更多,主观上的松懈,使得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与人类所应有的记忆水平相距甚远。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做学习优秀班级的学生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个班级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教的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学习成绩。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进行,可以想象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图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的孩子却越来越多,父母因此而感到头疼,束手无策。是孩子天生就缺乏自信吗?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敢让自己的孩子玩具有冒险性的运动吗?比如玩滑板游戏,在几尺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你是鼓励自己的孩子玩呢?还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而杜绝孩子玩呢?有的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的技术而不让孩子去玩,总是说,你还小,不能玩这种危险的活动,或者说,太危险了,我们去玩别的吧。当孩子接收到父母的信息之后,他们也就停止了去尝试。可能,父母的这种话会暂时保护到孩子,但是,也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胆量和勇气。

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场景:5岁的萱萱,在小区的公园里玩,她的妈妈坐在一旁看着她。萱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的孩子,经常独自一个人玩。萱萱看到了秋千,怯生生的对妈妈说“我可以荡秋千吗?”“如果你喜欢,就去玩吧,不过你要让妈妈抓着你的手,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萱萱站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又嘱咐道:“宝贝,我们一定小心一点,慢慢的,从后面绕过去,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秋千碰到。”妈妈一边说一边拉着孩子的手,走向了秋千。

萱萱坐在秋千上,妈妈又说话了:“要不要我来推你啊?”萱萱说:“我要自己玩,不用你推。”“不行,你自己玩怎么可以啊,多危险啊,你自己抓不紧会掉下来的,还是我来推你吧,你现在就坐好了,抓紧。”萱萱非常安静的坐着,牢牢地,非常听话的抓着秋千,妈妈在后面推着她,很快萱萱就要从秋千上下来,“小心!宝贝。”妈妈一边说一边很快地拉住了她的手,“我真担心你被荡来荡去的秋千打到。”妈妈领着萱萱的手走过了单杠,孩子的脸上没一丝的快乐,萱萱站在那里,看着其他的小孩高高兴兴的玩着,她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单杠上翻腾,萱萱也要试一试,可是得到的回应是“不行,那太危险了,还是去玩滑梯吧。慢慢走上去,小心不要摔着,妈妈在底下接着你。”萱萱慢慢的往前蹭一蹭,坐到了滑梯边上,两只手紧紧抓住滑梯的扶手。妈妈又说话了:“宝贝,等等,等其他小朋友滑完了你在滑,别让小朋友碰到你。”“现在好了,来,宝贝,开始滑吧,现在安全了。”萱萱滑了下来说:“我想回家了,我累了,不玩了。”

在这个过程中,萱萱从来没有大声叫喊过,没有放开嗓子笑过,没有跑,也没有跳过,整个过程都是在妈妈的掌控中玩,而不是自己玩。玩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是,由于妈妈的过于担心,萱萱玩的并不开心,妈妈的过度保护,让萱萱没有了本有的自信。

图片

妈妈害怕萱萱受伤,所以让她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也不能玩那个,失去自信心的萱萱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一切都要听从于妈妈,她感觉自己是一个无能力的人。在妈妈眼中,带孩子出去玩,已经满足了她的要求,而且玩了几种花样,又对孩子进行了保护,孩子一点也没有被伤到,这样自己松了一口气。这种玩法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只是妈妈通过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满足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仅玩的不快乐,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妈妈的行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对任何事情没有了最初的兴趣,快乐是产生兴趣的源泉,而兴趣又会促进孩子主动的去探索,也是自信心的来源。可是,妈妈恰恰把这些能力给孩子扼杀了。

认可与肯定是养育孩子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认可与肯定,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可是,在生活中,家长往往忽略认可与肯定的重要性,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惩罚,打骂,指责与训导。

日常生活中,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对孩子放手,不要用爱束缚住孩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六大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孩子有自己做事情的机会,玩什么,怎么玩成人不要过多的参与其中,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从而增强孩子的信心,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知道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享受各种游戏带来的快乐。成人应当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去闯荡,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