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为何“中国妈妈”在美国成了贬义词?

Tue May 30 2017 12:47:21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中国妈妈”为什么又会成了流行的贬义词呢?

第一次听到美国高中校园、尤其是华人学生集中的高中流行“中国妈妈”(Chinese Mom)一词时,我并不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后来专门和一些中学生交谈,才了解了美国一些高中校园流行这个词的原因。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中国妈妈”就会说,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鲁。

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一些华裔高中生为此与母亲产生矛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我是我,我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按我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人生呢。

主流社会或者说是白人家庭的高中生对“中国母亲”的含义的解释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华裔家庭的同学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要妈妈说了算。

妈妈就像一只老母鸡,华裔的同学就如小鸡,总要靠老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白人中学生中是一句讽刺语,而不少华裔学生为此感到烦恼。

不少华裔移民到美国,他们心中的“美国梦”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当然哈佛、耶鲁等美国最一流的大学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美国各族裔移民中,华裔家庭是最重视子女教育的,而且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也比其他少数族裔要高,在这里“中国妈妈”功不可没。

尽管如此,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下,“中国妈妈”的做法却成了高中生中不被赞赏的行为。

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苦心、用心以及实际行动对子女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所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国妈妈”为什么又会成了流行的贬义词呢?

其实,从华裔家庭高中生和白人家庭高中生对“中国妈妈”一词的解释上已经有了答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太好攀比了,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事,总是要和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

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而且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从小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基本上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不断地去挖掘其潜能,并寻找最适合孩子教育的大学。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入读大学名校,但现实是能进去的人太少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实选名校不如选专业。

如果一个高中生可以考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中学做教师,年薪5万,或是他可以进入加大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可以在大公司就职,年薪7万,家长会选择让子女读那所学校,答案并不难。

对于“中国妈妈”,我认为值得多思考的是,敢不敢让子女早自立,而不必一生中都让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老母鸡”上。

不少华裔中学生对白人同学“中国妈妈”的看法是较认同的,其实在高中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已悄然形成,为什么很多高中生上大学非要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去读,因为他们终于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听“老母鸡”的“咯咯叫”了。

美国女孩:没有“中国妈”进不了名校

一位美国高中女生韦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大叹她无法进入耶鲁等名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 " 中国妈妈 ",她甚至表示,早知今日,当初为何不找个 " 中国妈妈 ",让她收养自己。
 

图片

美国高中生韦斯


今年高中毕业的韦斯高中学业成绩应当说很优秀,平均成绩为 4.5 分,美国大学入学试 SAT 分数达 2120 分,曾在参议院当实习生。

但在申请大学时却被普林斯顿、耶鲁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拒之门外。落榜后,韦斯写了一篇《给不录取我的大学的信》的文章,提出两点看法:

一是现行美国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录取学生标准与教育目标相背离,

二是 " 中国妈妈 " 严格的子女教育方式让她们的孩子受益匪浅,这也使 " 虎子 "、" 龙女 " 们在进入美国名牌大学上更具有竞争力。

当然,韦斯不是被所有美国大学拒绝,她也被宾州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密西根和威斯康辛等大学录取,只不过威斯心中梦想的大学是美国最一流的名校。

在文章中,韦斯认为美国名校录取学生的标准和方式与教育所倡导的目标开始背道而驰。韦斯说,数以百万计像她一样的学生,都在检讨自己为何不能进入梦想的大学。

原因很简单,你必须学会包装自己然后忽悠别人。

她以自己的感悟列举了入读常青藤大学所需的基本 " 条件 ":

?在中学参与九项课外活动、当六个组织领袖、擅长三种运动。

?SAT 分数要极高。

?参加一项慈善活动,善用别人的不幸来装饰自己。

?多参加兴趣班,如学钢琴、空手道或游泳。

?去非洲抱起几个可怜的孩子,拍几张照片,然后写文章说这些经历如何改写你一生。

?实习时取一个冠冕堂皇的职位放在履历中,即使你只是一个端咖啡的服务生,也要写上 " 咖啡物流服务女主席 " 这样的名头。

韦斯在接受国家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她不反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那是好事。但大学在录取中需要采取更周全的方式,在今天的时代,我们被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来评审,而不是用我们能控制的事物。

" 中国妈妈 " 和 " 虎妈 " 严格教育子女的 " 秘诀 " 显然对美国的中学生产生了影响,在东方式家庭教育理念中,父母决定孩子的行为准则,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不准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是最基本的处罚。

为了多才多艺,孩子一定要学好小提琴和钢琴,即使孩子不喜欢也必须按照大人的懿旨做。学校课业成绩科科必须是全班第一,如果是第二名,那就是二。

这种严格的 " 唯有读书高 " 有它的弊端,但却能在进入大学的竞争中立竿见影取得成效。

韦斯在文章中谈到:

要想进入名校,有一个 " 中国妈妈 " 绝对有帮助,如果你是白人的话最好有两个妈妈,其中一个是 " 中国妈妈 "。

韦斯说:

我的父母没有强迫我学钢琴、小提琴、空手道、游泳,他们只是希望我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但很不幸的是,美国普通教育 " 要做自己 " 的理念却在现实中不敌 " 中国妈妈 "" 老母鸡 " 式的高压教育手段。如果是单纯为了进名牌大学,我宁肯让 " 中国妈妈 " 收养我,做一个让妈妈自豪的 " 小龙女 "。

不可否认," 中国妈妈 " 和 " 虎妈 " 的出现让 " 美国妈妈 " 开始反思美国式教育的弱点,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关注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但 " 中国妈妈 " 对待孩子教育的攀比性、中国式教育培养出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不仅依然存在,有时甚至是被当作成功教育的要素被推崇。

" 中国妈妈 " 和 " 美国妈妈 " 在子女教育上确实呈现出其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至于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利,或者说更能适合社会的教育体制,近几年也成为中美社会引起热议的一个话题。

" 中国妈妈 " 和 " 虎妈 " 名词和概念的出现,某种意义上讲揭示了东方式教育的目标与追求。

从 " 中国妈妈 " 到 " 虎妈 "、" 狼爸 ",虽然一些中国家长严格管理式的教育模式促成了子女可以进入名校,但此未必能折射出公民教育中成功的教育理念,它更多的反映出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功利性,能进入名校就是成功,可谓 " 一俊遮百丑 "。

可以看得出来人们列举出的成功教育案例最终无不归于一个非常功利但又非常现实的指标:孩子能否进入名牌大学。

进入中国的名牌大学如果说还不够硬的话,现在的标准则是进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才算是教育成功,当家长那才能扬眉吐气。

很多高中和家长的想法非常现实,能让孩子进入名校,教育就是成功百分百,至于孩子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则是第二位的问题。

人们常感叹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比尔 - 盖茨,比尔 - 盖茨大学辍学,按照教育的眼光他是个不知好歹的人。据说有中国人要投资多少多少个亿,目标是 " 造 " 出 100 个乔布斯出来。

乔布斯是 " 造 " 出来的吗?国人可以 " 山寨 " 无数的物品,但绝对无法 " 山寨 " 出乔布斯的灵魂和创意。归结到教育,乔布斯的成功是靠名牌大学书本灌出来的吗?乔布斯自己给出的答案是 NO。

不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美国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都会存在 " 自我独立 " 还是有父母规划人生的矛盾冲突。

在 " 拼爹 " 的时代,中国家庭和社会教育更加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培养,而一个 " 好爸爸 " 的存在让一些人不必依赖自己的努力就可以青云直上、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成为人上人。

对于一些人而言,教育已不再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阶梯,而是一块 " 遮羞布 " 或是金字招牌。即使成功的人也会来上个假学历,就像大名鼎鼎的 X 某人。

有钱的人把孩子送到美国,镀个金,享受一下资本主义的腐朽与堕落。没几个富人真的期待这些 " 富二代 " 能学点本事,只要不出事就烧高香了。

最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竟然强暴自己的女同胞,最后被判刑 17 年。这个案例也为千千万万一心一意想让后代接受最好教育的中国父母敲响了警钟:

在子女教育上,能进入名校可谓可喜可贺,但它不应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才是父母培养孩子的核心目的。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好的教育也会一江春水向东流。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