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邹翃燕在接受红星新闻独家专访时称,相关报道的部分细节并不准确。其也将报道中没有涉及的细节向红星新闻进行了详细披露。
这几天,工作之余的邹翃燕在为即将到来暑假做着准备,她要去照顾正在美国准备司法考试的儿子丁丁(zheng)。
丁丁与妈妈的合影家属供图
丁丁在北大硕士毕业工作1年之后,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读书。几个月前,在视频中看到极度消瘦的儿子,邹翃燕心疼得很,“去年8月去的时候还是2尺8的裤腰,现在瘦到2尺1了。”她一边自责先前没有教会儿子做菜,一边又琢磨着该带哪些家乡的佐料,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儿子吃到家乡的味道。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都这么大了怎么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但如果了解了他的生命历程,你就会感叹他的艰辛与不易。
生于1988年的丁丁罹患脑瘫,出生时浑身青紫,出生5天才发出第一声啼哭,医生连下5次病危通知书。
2岁半才会走路,5岁半才能跳跃,11岁才可以跳绳……
也是他,19岁那年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2011年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读硕士,2016年前往哈佛大学法学院。
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着他,而至今还单身的丁丁的背后,站着的是他的妈妈邹翃燕。
/艰难时刻/
生产时医生交接班致胎儿宫内窒息
出生后被发5次病危通知书
邹翃燕回忆说,在儿子出生后,自己的命运就像是过山车,时而低谷时而高扬。第一个低谷,就出现在丁丁出生的1988年,那年她25岁。
那年,在得知怀孕后,从小体弱的邹翃燕便想尽一切办法,要生一个强健聪明的孩子,“我是老师,当时的政策规定我们只能要一个孩子,所以就格外重视。”
邹翃燕至今记得,怀孕头几个月的反应很强烈,好几次在教室晕倒被学生抬回家。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按着《孕期指南》健康饮食,规律生活,“当时非常喜欢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所以就决定不管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小名都要叫‘豆豆’。”
当年7月18日,心怀欢喜而又略感恐惧的邹翃燕被推进了产房,那个被她比喻为过山车的命运自此启动,一头扎进了谷底。
“原本是顺产,但医生为了加快产程,人工破膜放掉羊水。”邹翃燕回忆,她生产时不巧处于早上交接班时间,邹翃燕一个人被扔在了床上,两小时无人问津。待接班医生发现时,还是胎儿的丁丁已经宫内窒息。
随后,刚出生的丁丁就被医生下了5个病危通知书,“医生一再劝我放弃,告诉我这孩子没有抢救价值。”
孩子出生后第4天,邹翃燕不顾一切跑到儿子病房,看到护士给丁丁打针,半个多小时扎不进针,豆大的汗珠一滴滴落在儿子皱巴巴的小脸上,“可他却没有丝毫反应,不仅不哭,连眉头都不皱一下。”邹翃燕说看到此情此景,她当时心如刀割。
“当时他住的是特危1号病床,医生过一会儿就来一遍,说‘这孩子没有抢救价值了,救下来也非傻即瘫’。”邹翃燕说,当时丈夫都已被医生说动,也劝她放弃,“但我想起孕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实在难以下决心。”
当晚,邹翃燕把丁丁搂在怀里,对着他默默打气,兴许是丁丁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在出生5天后,他发出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
/豪赌一把/
不顾劝说仍愿抚养
孩子发育迟缓却智力正常
丁丁的哭声引来了医生,但重燃希望的邹翃燕却仍被泼了冷水,“医生告诉我,哭只是表明孩子保住了命,以后是傻是瘫,就不好说了。”虽然如此,但邹翃燕当时却只要儿子活着,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尽管当时,包括丈夫在内的不少人,都还在劝她放弃,但母亲的天性让邹翃燕不愿放弃,这就像是场赌局,她宁愿赌一把。
“虽然儿子出生悄无声息,差点丢了小命。”邹翃燕说,她特别希望儿子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离开时也能为这世界留下点声响。所以邹翃燕为儿子取名丁丁,取自《诗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幼时的丁丁与妈妈的合影
邹翃燕的丈夫是她大学同班同学,邹翃燕的坚持让丈夫很生气,甚至还说“这个孩子我不管”。虽然邹翃燕还是期待丈夫能够参与对孩子的教养,但实际上并未如愿。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两人间的感情,终于,在丁丁10岁那年,两人和平离婚。
多年后,回忆起当时,邹翃燕承认自己确实有些鲁莽,她也开始试着和丈夫当时的“狠心”和解,“太感性,有时想想也会后怕。”5月16日深夜,邹翃燕通过社交软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孩子出生后,医生曾说孩子的智力发育会受影响,于是在丁丁6个月大时,邹翃燕便带着他前往湖北省中医院看智力专科。随后,孩子在成长中的表现让邹翃燕看到了曙光,“他肯定不傻,七个月就会含含糊糊地叫妈妈。”邹翃燕说,她当时还在家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而丁丁都能辨识出气球的颜色,“给同事说他们还不相信,后来还专门来家里验证,他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身为老师,邹翃燕深知语言交流对孩子智力发育的作用,所以她平时没事就抱着儿子与儿子交流。随后的智力测试也印证了她的观点,儿子智力正常。
只是遗憾的是,按下葫芦又起瓢,智力正常的同时也间接证明孩子的脑瘫会体现在对运动神经的损伤上。这也就导致丁丁的发育较之同龄的孩子要迟缓一些,“七坐八爬,但丁丁七个月不能坐八个月不能爬。”邹翃燕回忆。
虽然慢人一拍,但丁丁2岁半走路,5岁半能跳跃,11岁可以跳绳……正常人能做的事他也一个个学会。邹翃燕回忆,儿子的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运动逐渐接近正常人。”
而这个“逐渐”的过程中,邹翃燕付出了多少心酸努力,没人能说清。
/漫长治疗/
长期坚持不敢找借口懈怠
丁丁配合治疗成最坚强孩子
邹翃燕说,丁丁的康复训练是从他3岁开始的,“去医院做按摩,每周3次。”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康复训练期间,在武汉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邹翃燕月工资不过百余元。而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费一次就5元。
治疗中的丁丁
说到当年最大的困难,邹翃燕说,是坚持,“虽然每周去3次,但效果很不显著。”她回忆,当时的她偶尔也会怀疑自己这些努力会不会有结果,但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风雨无阻的坚定决心。
“我不敢懈怠。”邹翃燕说,有次雨后她骑自行车带儿子赶到医院,两人都已浑身湿透,医生便劝她天气不好可以缓一天来,“但我告诉自己,如果下雨不去,下雪了去不去?这样的治疗最忌讳中断,所以得按时按点。”
其实,更让邹翃燕痛苦的是治疗的疼痛。常言道“打在儿身疼在娘心”,看着在按摩中痛苦的儿子,她百感交集。但多年的教育从业经验告诉她,她不能哭,“我就试着跟正在哭的他说,‘哭是不是就不疼了’,他摇头;我又对他说‘如果哭就不疼了妈妈就陪着你一起哭’,他又摇头。”就这样,丁丁逐渐成为康复治疗中心里最坚强的孩子,“别的小朋友都是嚎啕大哭,但他一直很坚强。”
而让邹翃燕感觉欣慰的是,丁丁在小时候吃药都很顺利,“每天都是大把大把地吃药,或许是他自己已感觉到,只有吃了那些药丸,自己才能好起来吧。”邹翃艳感慨道。
这样的表现也让丁丁的主治医生闻庆汉教授对他刮目相看,“闻教授也经常逗丁丁。”邹翃燕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丁丁和闻教授之间的一件趣事,话题是由中医的八卦治疗仪引起的——
当时丁丁问闻教授那是个什么东西,闻教授告诉他这是八卦治疗仪,丁丁又问那是做什么用的?闻教授回答他说是治病的。丁丁又追问怎么治病?教授说一通电就可以治病了。丁丁就开始质疑说,电是很危险的,通电了会不会把人电死?
“闻教授当时就被小朋友逗得哈哈大笑。因为对一切都好奇,康复中心的医生都叫丁丁‘为什么小朋友’。”邹翃燕说,她至今仍然感激闻教授,“没有他,可能就没有现在的丁丁。”
2007年,在丁丁考上北大后,邹翃燕还特意向闻教授打去电话报喜,“当我们提出想去看望他时,被他委婉拒绝了。”邹翃燕说。
高考结束后的丁丁留影
/学业凯歌/
生活中又当老师又当妈
耐心鼓励引导成就北大梦想
丁丁上学时,已是七岁多,“因为他在运动方面发育迟缓,我感觉着也是件好事。”生性乐观的邹翃燕说。
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丁丁的学习成绩,让邹翃燕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他从一上学就很优秀,上学第一年期末还考了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双百。”
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邹翃燕说身教胜于言传,方法重于结果,“我跟他说,你的重点是学习,我的重点是赚钱养家,咱们到期末来比一比,看谁取得的成绩好。”邹翃燕为了让丁丁打消顾虑,就这样激励他。
从中华路小学到楚才实验中学,再到湖北省武昌实验高中,再到北大,直至哈佛,丁丁一路成长,学业凯歌频奏。
而其中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小插曲,“最严重的一次,是丁丁刚上初中时。”邹翃燕说,当时丁丁被改制学校楚才中学的奥赛班录取,因为成绩优异,丁丁被全免学费,可就在她为儿子取得这样的成绩开心时,波折降临了。
“那时刚刚军训结束,我带学生去外地写生。”邹翃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突然有天他接到丁丁电话,“在电话里他哭着对我说,不想上学了。”
邹翃燕在安顿好自己的学生后,急忙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赶回武汉,见到儿子之后她才知道,因为行动迟缓,丁丁成了初中新同学的取笑对象,“小孩调皮,编了顺口溜,什么‘丁丁是个苕,吃饭不用瓢’之类的,让丁丁受不了。”
邹翃燕的职业素养又一次帮了她和儿子,“我就挑一个课间,站在他们班的讲台上,给孩子讲丁丁为什么跟他们不一样。”邹翃燕说,自己当时给儿子的同学介绍完情况之后,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了黑板上,“如果丁丁做错事了,你们打电话给我,我会对他严加管教。”
在这之后,丁丁与同学们的相处开始和睦起来。
而对于丁丁能考上北大,邹翃燕说,她的鼓励引导起到了一定作用,“我跟他说的时候,他还小,当年妈妈读书不认真没能考上北大,你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邹翃燕回忆,当时年龄尚幼的丁丁一口答应,“但到了高中,他开始有点胆怯了。”
“他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考上,我就开始宽他的心。”邹翃燕说,考不上也没事,可以上武大,考不上武大可以上湖大,考不上湖大可以读江大,江大也考不上就来我的学校,我张开双臂欢迎你。
/相互成全/
儿子打动哈佛继续深造
母亲的事业也节节升高
正是这样的开放心态,让丁丁在高考时轻装上阵,一举被北大录取,“高考那天晚上,为了让他放松,洗碗的规定动作都没让他落下。”邹翃燕说着,笑出声来。
研究生毕业的丁丁与妈妈留影
而在儿子的鞭策下,邹翃燕也从最开始的假装坚强做到了习惯坚强。
在儿子的学业取得成功的同时,邹翃燕的事业也芝麻开花节节升高,“为了筹措医疗费,我最开始不得不去外面兼职,跑遍全省给企事业单位做培训,中间还做过五年兼职保险。”
如今,在百度上键入“邹翃燕”,这个名字被冠以的头衔都占了好几行的位置。但她最看重的,却是“中华艺术教育家协会理事”的身份。
“我的老师李燕杰告诉我,不见高山,不知何为平原;不见大海,不知何为溪流。”邹翃燕说,在与名家的长期交往中,她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这些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对儿子的教育。
对于丁丁被哈佛录取一事,邹翃燕称纯属偶然,“其实我最开始鼓励他让他申请时,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在杭州工作一年了。”邹翃燕介绍,当时丁丁是国内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法务,“虽然工作很忙,但周末是双休。”
得知丁丁多把双休时间用来睡懒觉后,邹翃燕就开始鼓励儿子多往外面走走,“你可以找个女朋友恋爱,或者继续学业呀。”邹翃燕笑着说,儿子感觉恋爱比较难,于是开始申请留学深造。
“他申请的是免托福就读,第一次被拒了,但一周之后通知书寄来了。”邹翃燕说,据她了解,是丁丁曾经的一位导师的推荐信起了作用,“打动了哈佛。”
关于未来,邹翃燕说,不管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都会支持儿子,去哪儿都行,不给他设限。儿子就是母亲手中的风筝,可以牵挂,但不能限制,“他年龄大了,我也会建议他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而在这些之前,邹翃燕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儿子胖起来,健健康康地参加即将到来的司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