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无非就是专业与大学的选择,家长们在开始考虑做志愿规划时,一般会将大学的选择列在专业前面,但没有正确的专业方向指引又何谈理想的大学呢?专业的选择,有哪些科学依据作为支撑呢?
为什么选对专业很重要?
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不了解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以及有多少职业类型等,很多学生的想法是”上了大学再说“,虽不算大错,但未来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方向。
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我会对现在的专业勇敢说不!“有34%的大学生希望在现专业的基础上,再修炼一门技能。只有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是在难得。
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及考生缺乏对专业、职业的认识,将录取因素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盲目跟风追捧热门专业,致使孩子对所报专业不感兴趣,进入学业与就业两难的境地。
一、为什么要根据考生的兴趣、性格、能力来做专业的初步判定?
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喜欢机械发明还是诗词歌赋?你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是IT精英,商业老板,亦或是自由的摄影师?热衷于集体活动,还是独自一人畅游书海?
对每位考生而言,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所在、能力范围,更能充分的了解到自身所适合的专业,也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比如外向的人,适合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而对内向的孩子来说,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就更能发挥自己的特质。
二、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职业理论专家霍兰德提出的职业性向理论,把人格分为六大类。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研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将人的个性分为四个维度。职业能力的判定是通过某些指标的测试来预测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还有性格之类。
三、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上述理论,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所在,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对于三点中产生矛盾的问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运用更加人性化的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去深入了解孩子的特质,以便最终确定应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