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听洋教授讲中国古代哲学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美国哈佛大学就有这么一位洋教授,凭借讲授孔孟学说成了网红……
他叫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是哈佛大学中国历史教授。
英国《卫报》3月26日报道称,自2006年以来,普鸣就一直在哈佛向本科生教授中国哲学概论,探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何与当下产生联系,如何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运用在现代生活中。
普鸣认为,2500年前的中国哲学家,都有着不错的工作,但他们仍在努力回答我们今天同样会提出的问题。“我如何过我的生活?”“我如何生活得更好?”
如今,这门课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仅次于《计算计科学入门》和《经济学原理》。
普鸣还曾与作家克里斯蒂·格罗斯-骆(Christine Gross-Loh)以这门课为基础,合著了一本名叫《正道:中国哲学家论好的生活》(The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的书。
在《正道》一书的封面上,普鸣被称作“哈佛最受欢迎的教授”。据悉,这本书已被25个国家的出版社购买了版权,包括中国。
一般,普鸣的课会这么开场:“我要提前告知你们,”“一开始听起来可能真的很暗淡。”
然而……
这门课如今已是哈佛第3受欢迎的课程,通常有约七百多名学生参加,所讲内容涵盖孔子、孟子、庄子以及荀子等。
“我向他们保证,我所保证的是,如果认真对待课程上的这些观点与理念,课程结束时,这些东西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
《卫报》这篇文章不仅上了热门点击,外国网友也纷纷在评论里思考人生……
我们为什么不看看“古印度哲学”?
我的看法是 问:什么是生活?答:是出生与死亡之间的时间
问: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答:永远活在当下
你不知道你的名字?你不知道你住在哪里?你午饭吃了什么?我想也许你知道我错过了什么
所有的快乐都是我的,听音乐会!
人生为什么要有意义?
生活是简单的,但我们却在尽全力使它复杂
儒家经常被误解为要严格遵守传统,但普鸣认为并不是这样。
普鸣说,“对孔子而言,礼仪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去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就强调生活中要善于换位思考。
“比如,在中国古代,我们看到一些仪式要求人们互换角色。父亲被要求扮演儿子的角色,儿子则扮演父亲的角色。”
再比如“二者都不得不从对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儿子会明白处在一个权威的位置是什么感觉,父亲则会记住,做一个更需要服从的角色是什么样。”
可能是这两年西方黑天鹅比较多,某些新总统又比较闹腾,海外汉学好像也有点鸡汤味儿了~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的“汉学热”屡见不鲜,不过“汉学”并非真正的“国学”,中国文化中还有很多可供外国网友学习与借鉴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