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呼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STEM)能有更多女性的面孔,却又一边总是在广告、电影甚至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无意识地传输性别偏见的观念。为什么上述领域女性身影很少见?这或许与女性在6岁开始就觉得自己不如男生聪明的刻板印象有关。我们总是在谈论富养女孩,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对女孩最好的“富养”是鼓励她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6岁开始女孩认为男孩更聪明
是的,你没看错,你没有穿越回维多利亚时代,在如今的2017年,据一项发表在《科学》的研究显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仍旧存在。从6岁开始,和男孩相比,女孩们就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男孩聪明。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三位研究者以5到7岁的小女孩为研究对象,去了解她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不如男孩聪明”的。
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男孩女孩一起听一个“很聪明”的人的故事,听完后,被要求从四个人当中(两男两女)选出他们认为的故事主角。到6岁时,女孩选择女性的概率低于男孩选择男性的概率。
6岁是一个分界线。研究发现,在5岁的时候,认为自己所属的性别更聪明的男孩和女孩比例差不多,但是到了6岁之后,将“聪明”和自己的性别联系起来的女生开始越来越少。关于“聪明是男性特质”的刻板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是这个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在很小的时候,这种观念就已经在孩子心中萌芽了。
“这个结果令人心碎”
这样的认知有什么后果呢?
研究者们发现,关于性别的刻板成见影响了女孩们的兴趣选择和发展。实验中,6岁以后的女孩开始在那些被认为是“给聪明孩子参加的游戏”前裹足不前。
“这个结果令人心碎。”研究负责人之一边琳博士说。
研究者认为,这种刻板印象不仅让女孩小时候在游戏面前选择退却,还会使她们长大后在择业方面自我限制。这也是为什么物理、数学、计算机那些被认为需要“聪明才智”的行业和专业,缺乏女性的身影。
即使是金字塔尖最出色的男生和女生,也在收入上有着明显的差距。“平等机会”项目的研究显示,常青藤学校毕业的女性校友平均收入要比男性校友少30%。在二十岁出头,他们还是并驾齐驱的,但是在26岁到34岁这段时间,男性开始以显著的速度超越他们的女同学。
除了显而易见的原因,即这段时间是结婚和育儿的高峰期,而一般被期待在家庭和工作中做出调整的是女性——还有女性自信问题,在升职的通道上,你需要非常外向而自信地“推销”自己,而这对女性来说更难。极力争取,一般被认为是不妥的女性行为。
冲破性别偏见,需要做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或者说偏见?这当然是复杂的。
心理学家指出,即使那些不过1到3岁的小女孩,在逛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和男孩相比,她们得到的问题解答总是更加短促。因为在人们的头脑中,响起的声音总是“哈,反正女孩也做不了科学家”。这些和孩子间的互动,无疑一点点在女孩心中助推起了一种刻板印象。
作为父母,你要注意你的每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女孩子不用懂这么多”、“女孩子做这种工作很辛苦”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也曾脱口而出?
当然除了在家中,孩子还有相当的时间是在学校、接触媒体、看书、看电影等等,所以冲破性别偏见,需要的是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那些男孩和女孩,更多地呈现聪明能干的女性形象。很多女性的故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传播。
除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性别偏见似乎强调了先天聪明的重要,不过如果先天聪明并非那么重要呢?那么这种性别偏见对女孩自信的冲击也就减弱了。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Carol Dweck)关于学习和努力,而非先天能力的研究或许能帮助女孩们克服这种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神经学家也发现,大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持续发展,在新的经验和努力的刺激下,新的细胞和回路会生长出来。
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英国科学家罗莎琳德·埃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编写了历史上首款电脑程序的“数字女王”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女航天科学家凯瑟琳·约翰逊(Katherine Johnson)……你也许没听过她们的名字,但是如果你去查查她们的经历和贡献,你会发现“女性不如男性聪明”的性别偏见并不成立,女孩同样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希望更多父母能像扎克伯格一样,给初生的女儿读《宝宝的量子物理学》;希望女孩在成长的路上不会觉得自己“做不到”、“不如男生”;希望各行各业都有更多自信成功的女性身影。而这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女儿读《宝宝的量子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