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幼稚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成熟”的下一代

Fri Feb 03 2017 13:26:14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有了子女,做了父母,可以说是“瓜熟蒂落”了。怎么,做了父母还有个“幼稚”和“成熟”的问题呢?这个标题确实令人莫名其妙。

  人做了父母,标志着已到成年,即“成熟的年龄”。但这指的是“生理年龄”,即以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系统和生理机能的生长和成熟程度为指标,以出生后实际生活过的年数和月数位计算单位的年龄,亦即“实际年龄”。

  事实上,除了“生理年龄”以外,每个人还有个“心理年龄”,就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

  从理论上说,人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发展应该是大体一致的。但实际上人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往往并不完全同步,这是普遍现象。有的人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大,人们称之为“早熟”;有的人则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人们称之为“幼稚”。

  何谓“幼稚”?《汉书。外戚传下》中说:“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引申指缺乏经验或智能薄弱。一个人“生理年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年龄”也同时成熟。

  比如初为人父母的人,虽然提升了一个级别,转换了“角色”,但一般都显得比较幼稚。特别是“80后父母”,由于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特殊的原因,在子女抚养、教育问题上往往表现得还很幼稚。

  由于他们是家里“绝无仅有”的一个,年龄再大,在家长眼里也还是孩子。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许多“独一代”做了父母还在父母面前撒娇,似乎没有成熟的那一天。

  你看,不少“80后”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只恋爱不结婚;结婚后迟迟不要孩子,说“我们还是小孩子,还没玩够呢!”父母催急了,就说:“你们想要孩子,我们就给‘你们’生一个!”

  生孩子后,约有70%的“独一代父母”把孩子交给父母养育。每天下班回到家,把孩子抱在怀里,其他诸事不闻不问。饭后,跟孩子一起边看电视边有滋有味地嚼薯条、喝可乐,或是一家三口一起兴致勃勃地玩电子游戏一直到凌晨,尽享天伦之乐;有的还隔三差五地带孩子外出吃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热狗之类的洋食品,自己从小形成的生活习性和兴趣爱好,毫不保留地一一传给“独二代”。

  面对这种情景,许多老人无奈地感叹:“过去儿女没结婚时家里是一个孩子,结婚生子之后,家里等于有了三个孩子。”

  许多“独一代父母”害怕自己有了孩子后成为“孩奴”,他们自己还没有成为“孩奴”呢,他们的父母就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老孩奴”了。

  现在的年轻父母舍得在抚养孩子上投入,花钱大手大脚,挥金如土,毫不吝啬。信不过国产的儿童食品和用品,不管花多少钱,一律使用外国生产的,还得是高档的。孩子吃的奶粉得买外国的,奶嘴、尿不湿、洗涤液、衣服、玩具……都得是进口的。如电视剧《蜗居》里所说:“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一‘双向收费’!”而且还是“高收费”。

  要问他们怎么不知道省着点?用不着,他们心里有底数。因为他们有坚强的后盾,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足经济来源。公婆、爹妈的存款和房产,他们是绝无仅有的唯一继承人,最后还不都是他们的,无需有后顾之忧。至于将来公婆、爹妈老了,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二人要怎样赡养四个老人的事,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

  面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不爱动脑筋思考,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赶时髦,随大流。看别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亲子班、兴趣班、特长班、提高班,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有没有兴趣,是否具备那种素质和能力,就像“傻子过年看邻居”,随大流,盲目从众。许多情况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家长兴趣蛮高涨,孩子却没兴趣学;孩子啥也没学会,家长却学得都可以当“助教”了。

  看别人家给孩子买了钢琴,砸锅卖铁也给自己孩子买一架。这些年来,给孩子购买钢琴的,就像年轻夫妇离婚率一样与日俱增。可究竟有多少孩子坚持了下来?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要是买个笛子、胡琴之类的乐器,让孩子试着学学器乐,孩子不想学了,笛子、胡琴担子还可以当个烧火棍使。孩子学钢琴要是半途而废,偌大的钢琴能有什么用?当旧货处理赔钱太多,舍不得。只好留着,给孙子重孙子留着;儿子还没多大,有孙子是遥遥无期的事。只能缝纫机一样,家里又平添了一件“摆设”。不过这不是普通的“摆设”,而是价格不菲的“高级摆设”。

  听说某某玩具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便慷慨解囊,不惜重金给孩子买来。比如上个世纪末陆续从国外传入中国的“魔方”、“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等,年轻父母争相为孩子抢购。玩具倒是很有魔力,孩子都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着迷,不顾一切地玩耍。但究竟开发了孩子多少智力,不得而知;因沉溺于玩玩具而荒废学业的孩子,却是大有人在。许多年轻父母为此后悔不已。

  一个人心理年龄的高低和自身的经历、生存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80后父母”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不可多得,在家长眼里弥足珍贵。从一出生就成为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在被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中长大成人。只有被呵护、照顾的经历和感受,而没有照呵护、顾别人的实践和体验。为人父母之后,一下子便由“被呵护、照顾”变为“呵护、照顾别人(孩子)”,角色“突变”,很难立刻适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抚养、教育“独二代”的历史使命,不允许“独一代父母”继续“幼稚”。

  “独一代父母”必须明白,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引路人,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幼稚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成熟”下一代。要承担起抚养、教育第二代的责任,“独一代父母”必须脱胎换骨,在抚养、教育实践中早日进入“父母角色”,尽快成熟起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