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给孩子情绪贴标签,是多么可怕的事

Wed Dec 21 2016 12:52:24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一斤二两·亲子学塾」教你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儿童情绪力大揭密,

第五弹请接招!

图片

  今儿来聊点严肃的事情:贴标签。

  别不以为然,这个话题很严肃。

  如果你熟悉中国历史,你对“贴标签”不会感到陌生。明朝万历年间的党争,《水浒传》中林冲脸上的刻字,特殊时期批斗会上的高帽子,其实都可以认为是“贴标签”。

  在中国的政治史上,“贴标签”是党同伐异的手段,是特权阶层获得身份地位的方式,是人们摆脱不掉的思维习惯。

  不过,近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给了“贴标签”较为科学和严谨的解释。

  图片

  人们之所以喜欢“贴标签”,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节约认知成本。说白了,我很懒,了解一个人那么难,那么烦,我的时间那么宝贵,如果用一个标签就能概括出那个人的基本特征,干嘛不用?

  第二,满足心理可控。我给周围的人都贴上了标签,哇,他们在我脑海中的归档完成,一切尽在掌控中,太爽了有没有?

  第三,社会互动需要。别人都这么做,这一招很好使啊,大社会教我贴标签,为什么不学?

  第四,赋予个人期待,引导强化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第五,贴标签会导致自我暗示,不管是给自己贴还是被别人贴。我就喜欢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说“我真漂亮,我真棒”,鼓励自己。

  看,贴标签是人类在长期的生理与社会进化中产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需求,有利有弊。

  图片

  可是,这跟情绪有什么关系?

  有的。情绪本来无关好坏,可是父母们却喜欢给孩子的情绪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

  孩子笑了=性格乐观

  孩子哭了=多愁善感

  孩子生气了=暴躁易怒

  孩子害怕了=胆小怕事

  ……

图片

  生活总是起起落落,很少人能够做到四大皆空,总是喜乐平和。

  害怕没什么不对,伤心也很正常,嫉妒也是人的天性......

  情绪本无事,标签来扰之!

  图片

  对父母们来说,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可以解决认知成本,可以满足心理可控,可以保持跟其他家长同步,可以引导孩子行为,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为什么不用?

  而且亲子关系还有得天独厚的一个特点:父母占据优势资源和话语权,而孩子是处于天平另一端的“弱势群体”。缺乏权力资源的孩子是无法反击,无法“去标签化“,无法给父母”贴标签”的。

  要我说,父母贴标签的过程,实则是对孩子进行权力控制的过程。

  父母们可能会想,给孩子的情绪贴上各种标签,内嵌了心理暗示和社会期望的功能,可以引导孩子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

  但“贴标签”的吊诡之处在于,一个人,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还没有养成的孩子,一旦被贴上负面的、不好的、越轨的标签,不仅不会改变孩子那些在父母眼中的“不良行为”,反而会更容易加入“越轨”群体,更容易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举个例子,孩子只是正常表达了伤心的情绪,你非要说、反复说他是“爱哭鬼”“胆小鬼”,等他长成1米8壮汉的时候,他可能会动不动就哭个鼻子,遇上芝麻大的事儿也要先回家找妈。

  这种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图片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