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教育真的能促进公平吗?

Fri Dec 16 2016 15:39:51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图片

  如果把高等教育视为一项投资,投入时一视同仁,不管是男是女,录取自哪个生源地,文化背景如何……收费统统平等;可是产出呢?产出平等吗?

  人们通常假定,精英大学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自然而然地享有更高的薪水。像从哈佛这样的“名门”跨出来的佼佼者,便会从母校的品牌认同度、准入高薪行业和知名雇主的便利性,以及“私人定制”式的求职与职业咨询中受益匪浅。另外,倘若教育真像人们所宣称的那样,是“促进公平的利器”(The Great Equalizer),那么,接受同样的精英教育相互之间便不会存在差异: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生源地地处何方,由什么样的文化哺育长大,性别如何,一旦你戴着学位帽迈出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高校的大门,便都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同样的“结局”,对吗?

  两个猜想孰真孰假

  第一个假设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哈佛深红报》对已签约大四学生的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2013届哈佛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始年薪约为6万美元,显著高于美国同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始年薪——45327美元。很好,从哈佛本科毕业挣的钱比美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要多,还有啥新鲜的?前述第二个假设呢,也就是哈佛教育为毕业生提供了平等的竞争环境,就很难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了,尤其是在性别方面:在444位被调查者中,56%为女性,但女性在最高收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却小得多。

  陷入性别论战之前,且让咱们往前回溯一些。最受毕业生们追捧的行业不出意外地依次为:咨询业、金融业、工程/技术业。近50%的哈佛学子在本科毕业时进入了这少数几个行业,并且与其他行业选择(教育、非营利/公共服务工商、卫生健康、政府/政治、传媒/出版等)相比,这些行业正是高薪行业——这恐怕并非“纯属巧合”吧?咨询业的年薪高于哈佛平均线,为7万~9万美元;金融业收入更为丰厚,据调查,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中,近四分之一年薪高于11万美元;然而,更胜一筹的是技术业,约半数就业于此行业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能拿到9万~11万美元。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毕业生而言,赚同届美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的两倍甚至更高,还不算太寒碜吧?

  可是,再深入挖掘一下,便会从数字中发现明显的性别失衡。在年薪最高(即高于11万美元)的本科毕业生中,有四分之三为男性;下一收入梯次(即9万~11万美元)里,则有约三分之二为男性。事实上鉴于参与该调查的多数是女性,那么,现实情况会更加“畸形”。为什么?为什么在高等教育的最顶层,仍然是女性的毕业后起始薪资低于男性?从这样的苗头来看,前景愈加黯淡:毫无疑问,早期收入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大。对此最容易给出的解释是行业选择,或者说行业准入:比女性多得多的男性毕业生进入了咨询业、金融业和技术业这些“土豪”行业;女士们则更多聚集到了教育业、传媒业以及卫生健康业。就是这样,对吧?

  未必如此。如果我们假设只在行业准入上存在性别倾斜,那同一行业内的女性便应与男性所拿的薪资大抵相当。但这绝对与现实相去甚远。真实情况是,从事金融业的哈佛男性本科毕业生年薪超过11万美元的可能性几乎是女性本科毕业生的4倍,年薪在9万~11万美元的可能性是女性本科毕业生的3倍。咨询业,同上。工程和技术业?据调查显示,79%的男性以及仅仅44%的女性年薪高于9万美元。在大家变得情绪激昂、开始“指点江山”之前,请容我重申一遍,这个调查是由校报而非专业测评机构发起,并且其职业部分的样本量为444个——这只占应届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无论如何,即便问题可能没那么触目惊心,分析也许算不上最科学,事实依旧是:统计数据所展示的性别歧视已足以令我们侧目。

  女人凭啥挣得少?

  既然真相已经赤裸裸地躺在那里了,就让我们来推测一下出现行业准入及行业内薪资性别歧视的可能原因吧。一件有趣的事是,在问及近10年想从事的行业时,无论男女,毕业生都把那些高薪行业诸如咨询业和金融业在愿望清单上排得非常垫底。很讽刺地,最合意的行业是起初收入较低的行业,如教育、非营利、卫生健康和政府/政治。这或许表明,男性选择工作时,并不一定要符合他们个人的兴趣,而是要能赚更多钱、更具声望;他们指望再晚些时候会有胆量或者资源进入符合理想但薪酬较低的行业。反之,更多女性也许会抓住当下,立即追求她们心中所想。这样的假设合理吗?对此我要问一系列“挑衅”的问题:是否男人身负供养家庭的社会期望,因而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先得建立“小金库”,攒足财务资源?是否女人在收入稳定性上所遭遇的社会压力比男人小,因此会被她们喜欢但薪酬较低的行业所吸引?是否女人在如此花样年华的时节,会被平衡未来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的潜在压力所牵制,由是选择了那些有着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和更小压力的行业,譬如教育?这便是被雪莉?桑德伯格①描述为“甚至在选择加入之前便已选择退出”的一种现象——换言之,一个女人还没开始一展职业宏图之前,她就已经被未来事业与家庭的角力带来的挑战吓退了;毕竟在我们的社会里,职场妈咪的日子仍旧不好过,由于缺乏适当的“后勤保障”,她们要实现与自己旗鼓相当的男性所能达到的工作效率还是困难重重。尽管这些未必是出现性别倾斜的真正原因,但我们作为社会共同体,作为大学,理应思考这样具有挑战性、基本的大问题。

  行业内的歧视问题严苛,并且存在于所有行业中,即便是那些有更多女性在毕业时倾向就业的行业。谁坐在了教育业、卫生健康业、传媒业的领导宝座上?一半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校长都是男人。仅18%的医院首席执行官是女人。根据妇女传媒中心(Women's Media Center)发布的《2013美国传媒业妇女状况报告》(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U.S.Media 2013),在印刷、数码、广播和其他媒体中,女性持续并且显著地在领导职位及权力上落后于男性。为什么近年来被精英大学女性毕业生青睐的行业,最后还是落到了男人手中,为男人所左右?不仅如此,还有那些被如今精英大学男性毕业生所偏爱的行业(咨询、金融、技术),其中领导岗位上存在的性别鸿沟更加让人“伤不起”。彭博社50位全球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里,只有5位是女性。美国顶尖的10家管理咨询公司中,没有一位女性总裁。至于科技公司,我想咱们都没必要去数了,您懂的。雪莉?桑德伯格和玛丽莎?梅耶尔②的名字可能人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但她们的男性同行——拉里?佩奇③谢尔盖?布林④马克?扎克伯格⑤埃里克?施密特⑥ 杰克?多西⑦以及前几年去世的史蒂夫?乔布斯⑧——在数量上远远胜过女性领导者,并且整体而言地位更为尊崇。数不清有多少研究已经揭示,在美国大多数行业里,女性的收入显著低于做同样工作的男性;虽然女性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多于男性本科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数量更是远胜同等学力的男性。我想,已无需再继续引证数据来表述我的观点。

  注:

  ①脸书首席运营官,哈佛大学毕业生。

  ②雅虎董事长、总裁,原谷歌副总裁,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③谷歌联合创始人、总裁,密西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④谷歌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技术部总监,马里兰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⑤脸书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哈佛大学辍学生。

  ⑥谷歌执行董事长,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

  ⑦推特联合创始人,纽约大学辍学生。

  ⑧苹果联合创始人,里德学院辍学生。

  大学应做什么?能做什么?

  如您所见,哪怕是哈佛,女性也面临双重挑战: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或者应该说“倾斜”),以及行业内的性别歧视。如果说走出大学后,精英女性挣的钱不如她们的男性同侪多,并且在职位升迁上也达不到她们应有的高度,那教育就真不是我们一厢情愿以为的那样,是促进公平的“伟大均衡器”了。于是,这个问题便进行了自我重新校准:一个教育机构是否应当致力于防止在职场中产生性别不平等?或者,是否把这个问题留待雇主解决更好?在我看来,为不同性别的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大学和雇主双方发挥重要作用。雇主有能力和力量去制定职场上支持女性的规则与框架,尤其是当她们建立家庭时。不过,有权力制定这些框架的人,需要好好学习女性所面临的挑战,这既包括生理的,也包括社会的。这就是教育机构能发挥重大影响的地方了。在大学,女性应得到鼓励将更多行业纳入考虑范围。她们应得到来自校方的更多支持,并且被鼓励互为“后援团”去追求事业机会。男性则应接受关于女性在职场中所面临的重重挑战的教育,以便他们某天身居高位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努力解决那些困难。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妇女能顶半边天”,比起因性别歧视而遭到稀释的人力资源,有人口中的一半的完全参与,社会和经济会更好。我们为啥要把宝贵的资源浪费在教育占到整个社会一半的人口上面,如果这一半人的成就注定因能够并且应该被消除的性别不平等而受到限制?

  您瞧,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夸夸其谈,一口咬定哈佛毕业生处于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没错,总体来看哈佛本科毕业生比本科平均水平多拿33%的薪水,最高能挣到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话虽如此,但哈佛女性毕业生首先进入的更多为低报酬领域,并且在相应的行业里赚得更少。假使我们将教育看作投资,那么,哈佛教育(不包括助学金)四年里要花费23万美元以上,收钱时可没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而如果女性的职业“钱”景因性别歧视注定走低,对学生总体中占到更大比例的这个群体来说,投资的回报便不那么合算了。于大学而言,花力气去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因为一所大学若将为青年人步入社会、成为有责任和有生产力的公民作准备,以及把为世界未来培养领袖作为存在目标的话,为社会半数人口确保一个公平的未来就是非常根本和关键的了。

图片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