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英国摄影师拍的清朝美女!150年来首次公布

Thu Apr 19 2018 10:48:39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一百五士多年前,旅居中国的英国摄影师拍下了当时的清朝,从市井生活到风景肖像,留下了19世纪中国的珍贵瞬间。

据“华闻派”微信公众号17日介绍,如今,一场在伦敦举办的展览,终又让更多人见到这些老照片。伦敦当地人更是被当年的清朝女子惊艳到了……

全文如下:

一百五十多年前,苏格兰摄影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来到了中国。

他在旅居中国的10年中,也用镜头记录了清朝时期,福建、浙江、北京、港澳台等多地的风景、肖像和市井生活。

最近,在伦敦举行的一场展览上,这批老照片难得与世人见面,让我们得以看到19世纪中国的珍贵瞬间。

图片


“那时候我是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很多人邀请我去看不同的收藏。有一次,我去到伦敦威尔康图书馆,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蓝色小房间里,那么多那么美的中国妇女的照片,怎么可能?”

在《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与暹罗摄影展》上,中国策展人姚咏蓓接受我们采访时,这样说起与汤姆逊结缘的经历。

图片


▲策展人姚咏蓓

说起这段经历,姚咏蓓还心有余悸。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录,兜兜转转,差点没逃过被破坏的宿命。

图片


珍贵历史照差点被毁

原来威尔康图书馆收藏了100多万件文物,空间有限,80年代有人建议将这3箱“破玻璃”(当时的底片)扔掉。馆长威廉慧眼识珠,坚持将它们保留了下来。但因工作繁忙,这3箱底片还是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某一天,姚咏蓓在威尔康图书馆参观,因为是中国人,威廉就拿出一些玻璃底片给她看,和一些冲洗出的小照片,她一看就觉得很美。

这150张在中国晚清时期的珍贵影像,充满生活感的这些照片,令她着迷。

图片


看到姚咏蓓十分欣赏这些老照片,威廉突然萌发一个主意。威廉问她是否能策划展览,将这些照片送往中国展出。从没做过策展人的姚咏蓓因此被推上了“舞台”。

当时从事教育的姚咏蓓跑去跟老板说想要6个月的假期,去北京做展览再回来工作,直到现在她也没回去工作。

“这个展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150年后,一个海外华人把一个英国人,拍摄的这么美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好像两个循环汇聚到原点。”

图片


第一批去中国的外国摄影师

约翰·汤姆逊从1868年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他是最早一批去过中国的外国摄影师,同时也是游历最多的一个。他19世纪60年代到的中国,在那旅居了10年。他很有冒险精神。

他记录了晚清时福建、浙江、北京、港澳台等多地的风景、肖像、城市街头的生活。

这些照片是首次在伦敦展出,从150多张作品中精选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其中包括官员、女性、市井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照,并特邀摄影评论家鲍昆对这些影像进行分析解读。

“那个时代,这样的技术,拍出这样的照片,我真的佩服汤姆逊。”姚咏蓓说。

图片


被问到这次展览中最喜欢哪幅作品,姚咏蓓带我们来到隔壁的一个房间。这次展出,有一个房间专门展出中国“女人”。

姚咏蓓说,这些老照片不仅非常具有历史价值,更充满了人文关怀。

她以两张女性人物照片举例说:“这张照片里的女孩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她就要结婚了,可以看得出她生活在富贵的家庭,但是你看她的眼神,透露着悲伤,因为今后她就要在这个后花园里度过一生了。”

图片


“而你再看对面墙上挂着的这幅照片,拍的是一位南方女子,朴素贫穷,她生活在船上,以捕鱼为生,但她的眼神是多么自由。所以,在150年前,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从眼神读懂这些被拍摄者的内心,我觉得太有价值了。”

图片


晚清时,摄影的难

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用手机摄影。可早在150年前,一个西方白人男子,想要拍摄中国晚清的妇女,难度是相当的大。

首先是设备。汤姆逊拍摄的这些照片使用的是最早的“湿版摄影”,玻璃版是当时的底片,要在曝光前涂上布乳胶剂,在那时摄影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笨重的设备。

冲洗过程也很复杂。在当时,做摄影师不仅需要好的审美,更需要好体力。汤姆逊带着自己的照相机、玻璃版底片和一个移动暗房,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当时的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神秘的东方。

图片


其次,在当时保守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拍摄女子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尤其对一个西方男人来说。

姚咏蓓认为,汤姆逊一定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她说:“清朝的时候,中国女人怎么会让别人来为她们拍照?那个时候都说拍照会把人的灵魂带走,而且还是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老外。但在汤姆逊镜头里的男女老幼,看上去都那么安详自然。可以想象,他一定很善良。”

图片


去一场老照片展,让时光悄悄地回到从前

汤姆逊的照片拍出来非常细腻,技巧也非常好。因玻璃底片保存完好,在当今利用数字技术就能放大细节。所以展出的照片尺寸都比较大,可以清晰得看到很多细节,清朝人的眼神,150年前的中国街景。

走进展厅的时候,仿佛穿越时空。

香港出身的策展人姚咏蓓,如今在英国定居生活了30年。她的世界好大,曾在瑞士读中学,美国读大学。去过无数个地方,她却说没有一个地方,像她出生的土地那么特别。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情真意切。

图片


姚咏蓓带我们来到此次展览的另一个房间,是晚清时中国的城市风光。

她带我们来到一幅摄影作品前,那是1869年的香港。

她说:“1869年香港,当时的德辅道中,能看见水,又有船只,挺有现在威尼斯的感觉。而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口遍地高楼。”

通过影像,找回封尘百年的旧时光,这也是它们珍贵的地方吧。

图片


▲1869年的香港维港

图片


▲1835年澳门大三巴

图片


▲1870年福建福州

图片


▲1869年广州

图片


▲1869年北京

还原中国清朝社会群像

汤姆逊的摄影作品难能可贵的是他眼中没有阶级。

汤姆森后来成为了知名的人像摄影师,在1881年时成为皇家维多利亚女王御用摄影师,然而他既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摄影师,又热衷拍伦敦最贫穷最底端移民的生活。

有人评价说,他这个人各个层次都沟通得很好。

图片


作为首批记录19世纪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之一,汤姆森的镜头里不仅有晚清达官贵族,如恭亲王奕䜣和两广总督瑞麟,也有街头挑担子的小贩和裹足的妇女。

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文化。没有他的到来,我们就无法拥有如此丰富的影像资料了解“晚清”这样一个独特的时期,他的影像告诉了我们封建王朝与百姓一同经历了什么。

图片


▲汤姆逊(左)

“我看过不少西方摄影家19世纪的中国摄影作品。我感到,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有关中国的西方摄影作品都是比较负面的。展示的大多是比较落后和丑陋的画面,而汤姆逊的摄影作品就不一样。他给人们留下的中国晚清社会画卷,有力地捕捉了当时中国那种鲜为人知的美和活力。”

图片


汤姆逊于1921年离世,享年84岁。多亏了他的冒险精神,才为世人留下如此珍贵的画面。

伦敦展览开幕的这天,他的曾孙女也到了现场。虽然行动不便,她还是坚持要来看看。

她说,虽然自己毕生都没有去过中国,可能此生也无法完成了。但透过祖辈的眼睛,好像也曾亲身到过一样。

图片


▲汤姆逊的曾孙女(左)

华闻君想,这就是亲眼看到这些摄影作品后,最直接的感受吧。

你我都未曾参与那个朝代,但与这些珍贵记录对视的时刻,我们仿佛也能透过汤姆逊的眼睛,回望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和过去。

图片


图片


摄影留下的那一个片刻,只是一颗种子,能引发的是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好的摄影作品呈现的,从来不是平面的影像,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视”。

“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与暹罗(1865-1872)”摄影展将于2018年4月13日开始首次在伦敦展出,为期三个月。免费。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13日至6月23日

展览地点 :Brunei Galley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Thornhaugh Street,Russell Square,WC1H OXG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